资源简介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字词知识,文学常识。2.梳理课文故事情节,理清文章脉络,理清文章结构。3.分析阿长的人物形象。【教学重难点】学会分析人物形象【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个人,这个人是谁呢 (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们—起来看课文。文体知识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出自鲁迅先生的哪一部著作?这部著作收录了哪些文章?《朝花夕拾》散文集,收录的鲁迅1926年所作十篇回忆性散文:《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2.《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全书共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其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等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而早已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三、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华盖集》等。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四、字词积累憎恶( ) 鼹鼠( ) 絮说( )掳去( ) 粗拙( ) 霹雳( )惊骇( ) 颈子( ) 诘问( )惧惮( ) 疮疤( ) 针灸( )震悚( ) 画舫( ) 惶急( )辟头( ) 孤孀( ) 模样( )渴慕( ) 规矩( ) 烦琐( )福橘( ) 试帖( ) 深不可测( )整体感知第一部分(1~2)介绍阿长的身份和名字,暗示阿长卑微的社会地位。第二部分(3~18)主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围绕“我”的感受记叙阿长的言行举止。第三部分(19~29)记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前后经过。第四部分(30~31)抒发“我”对阿长的感激与怀念之情。文本研读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详写了什么事件?介绍长妈妈的身份及名字的由来。阿长喜欢“切切察察”等毛病。阿长的睡相。(详写)元旦的古怪仪式。(详写)阿长一肚子烦琐之至的道理。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详写)阿长谋害“我”的隐鼠。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重点详写)人物形象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不幸而又热切希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又心地善良、疼爱孩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