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海南省海口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机密★启用前
海口市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生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组成人体的化合物因各自有其重要的功能而与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是人体的重要营养物质,因为人体内的化合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
B.脂质是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合物,存在于人体所有细胞中
C.葡萄糖可满足机体的能量供应,人体每天必须摄食一定量葡萄糖
D.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可以通过口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来治疗
2.近期,全国多地医院出现较多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多以儿童为主。“支原体肺炎”频频上热搜。该病原体在侵入肺部的同时,可能侵入肾脏,出现急性炎症,对青霉素类药物 (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不敏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肺细胞、支原体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都能得到4种碱基
B.根据题干信息推测,肺炎支原体有细胞壁、核糖体等结构
C.肺和肾脏出现炎症是被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导致免疫系统防御功能下降所致
D.肺炎支原体与新冠病毒相同,都是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
3.海南地处热带地区,盛产桂圆(龙眼),新鲜果实易变质,烘成干果后即为中药中的桂圆干,能够长期保存。现代药理学发现,桂圆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天然的胶原蛋白、维生素
E、铁、钾等。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适量食用桂圆干有助于合成血红蛋白,缓解贫血症状
B.新鲜桂圆在烘干过程中损失的主要是结合水
C.桂圆干由新鲜水果制成,广泛适合于所有群体大量食用
D.桂圆干长期放置不变质是因为其本身含有大量杀菌物质
4.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入需要借助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的转运功能才能得以实现。人类首次成功解析此类蛋白在原子分辨率水平上的晶体结构是颜宁教授在清华
大学任教期间率领的研究团队完成的。关于此类蛋白,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 线粒体膜上不存在 GLUT
B.癌细胞膜上GLUT的含量比正常细胞要多
C.GLUT 参与构成人体某些细胞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D.人体产生胰岛素抵抗可能是 GLUT 转运障碍导致的
5.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所有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戊属于第3营养级或第4营养级
C.由图可知,乙和丁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种间竞争关系
D.由图可知,若丁大量被捕杀,戊的数量会增多
6.植物凋落物中碳氮比值可以影响某分解者的生命活动。凋落物中碳氮比值大于30:1时,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出现氮限制;会从土壤非凋落物中额外吸收铵窝子和硝酸根离子;凋落物中碳氮比值小于30:1 时,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被碳限制,其分解作用会增加土壤中的无机氮,从而增强植物对氮的吸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微生物将物质从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进而被植物利用,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B.受碳限制时,该微生物会利用空气中的CO 或土壤中的碳酸盐进行生命活动
C.受氮限制时,该微生物与植物是原始合作关系;受碳限制时,与植物是种间竞争关系
D.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通过影响碳的输入来影响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这会对植物吸收氮产生影响
7.科学家调查了海南岛某生态系统中一种蜘蛛和蚂蚁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有关生态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蜘蛛和蚂蚁的数量变化体现了循环因果关系
B.宜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统计土壤中蚂蚁的种群数量
C.蚂蚁和蜘蛛之间存在信息传递,且为双向传递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害虫属于生物防治
8.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某生态农业养殖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池塘循环养殖系统,该系统设计了多个前池塘上层水流入后池塘底部水层交换的环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养殖塘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B.水层交换环节有利于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和增加溶氧量
C.生态塘和潜流湿地中种植水生植物,有利于抑制水体富营养化
D.增加养殖塘的数量,既能提高水生动物产量又能降低生态塘中N、P 含量
9.2023年8月24日,日本开始将核污水排入海洋,因核污水中含大量放射性核元素而引发全球关注和担忧。我国海关总署宣布自该日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可能引发海洋生物的生长异常,物种多样性可能降低
B.放射性物质排海会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对陆地生物的生存影响较小
C.有些放射性物质可通过食物链积累,提高海洋生物突变、畸形的概率
D.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很长,对海洋生物产生的影响持续的时间很长
10.蓝莓果酒和蓝莓果醋中含有大量的花青素、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提高视力、抗氧化、抗衰老和美容养颜等功能,深受人们的喜爱。下列有关蓝莓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果酒和果醋利用的主要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和醋酸菌
B.若对蓝莓果醋的发酵液稀释涂布,可检测醋酸菌的种群数量
C.蓝莓果酒发酵液可能使重铬酸钾溶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
D.家庭制作果酒时不需要对原料灭菌,也不需要对果酒消毒以延长保存期
11.手机细菌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了威胁,某兴趣小组为了解手机细菌的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初筛后将平板B的菌落通过“影印”方法接种到C培养基上培养,使C 培养基对应位置上出现相同菌落,然后用伊红—亚甲蓝染液对平板C进行染色,得到平板D的结果(伊红—亚甲蓝染液可使大肠杆菌菌落呈深紫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菌液进行系列稀释的目的是将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进而获得单个的菌落
B.若在A培养基上长出各种形态的菌落,该培养基很可能是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C.用伊红—亚甲蓝染液染色后,根据平板D的结果可判断平板 B 中3 是大肠杆菌菌落
D.用平板划线法对微生物进行分离计数,也可直接用显微镜对某些微生物计数
12.甜叶菊种子小且发芽率低,研究者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来提高其繁殖率。甜叶菊产生的甜菊糖不是其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常作为用糖行业中蔗糖的替代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选择甜叶菊花粉进行组织培养能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
B.可利用植物细胞培养而获得甜菊糖这种次生代谢产物
C.愈伤组织是失去特有结构和功能的薄壁组织团块
D.诱导愈伤组织期间一般不需要光照,在后续的培养过程中,需要给予适当时间和强度的光照
13.某研究小组为测定某种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准备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动物细胞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制备肝细胞悬液时,可用胃蛋白酶处理肝组织块
B.恒温培养箱中的CO 浓度维持在5%左右,以刺激细胞呼吸
C.为了保证细胞培养所需的无毒环境,需添加适量的各种抗生素
D.本实验应设置对照实验,以检测药物对甲、乙细胞的毒性大小
14.2023年9月,我国科学家在猪体内培养胚胎人源肾脏达28天,这是科学家第一次能够在另一物种体内培养出实体人源器官,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甲常选择受精卵,因其具有发育为个体的能力
B.可采用胚胎分割技术提高胚胎成活率
C.该过程利用的现代生物技术不仅仅是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
D.代孕母猪对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是胚胎移植能存活的基础
15.下列生物技术操作对遗传物质的改造,不会遗传给子代的是
A.将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奶牛受精卵,培育出能分泌含生长激素乳汁的奶牛
B.将鱼的抗冻蛋白基因导入番茄细胞,经组织培养获得耐寒能力增强的番茄植株
C.将腺苷酸脱氨酶基因转入淋巴细胞后回输患者,进行基因治疗
D.将编码牛凝乳酶基因的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筛选获得基因工程菌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55分。
16.(12分)
位于海南省的南繁基地,是全国最大的农业科技试验区,也是我国农业科研的加速器和种子供给的常备库。基地内某稻田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过程如图1所示,a~d代表过程。图2是能量流经卷叶螟的示意图(单位:kJ)。青蛙的能量流动情况如下表所示(单位: kJ)。
表:青蛙的能量流动情况
摄入的能量 同化的能量 粪便中的能量 Y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39.4 11.36 m 3.81 7.5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缺少的过程是 (用图中文字和箭头表示)。
(2)若要研究水稻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的方面有栖息地、食物以及 (答出2点即可)。该生态系统中水稻等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 。夏季稻田中“听取蛙声一片”,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的作用是 。
(3)根据图2计算卷叶螟的同化量为 ,根据图中数据 (填“能”或“不能”)计算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理由是 。
(4)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低,为了保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需要不断的施肥、灌溉、控制病虫害。此过程中,若使用DDT、六六六等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会因 而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
(5)水稻秸秆可以焚烧后灰烬还田(方法一):就地粉碎后直接还田(方法二):还可以加工成易消化的精饲料喂牛,提高牛的产肉量。牛排出的粪便作为沼气池发酵的原料,沼渣再作为肥料还田(方法三)。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哪种做法最好,原因是什么 。
17. (9分)
每年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为“湿地与人类福祉”。某地湖泊因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随意排放,使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出现水华现象,当地政府引进了我国科技人员研发的复合式生态浮床技术来净化污水。复合式生态浮床是集风动曝气、植物吸收、滤污除藻及光照补偿等多种水治理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处理系统,包括水上漂浮部分和水下悬浮部分。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流入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
(2)生态浮床不仅可以制造有机物、固碳供氧,还可以营造水上景观,这分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3)复合式生态浮床的滤材可以有效遮挡阳光,目的是 。浮床中水生植物的主要作用是 。风动曝气机通过曝气头不断曝气,可有效增加水体中氧气含量 促进需氧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目的是 ;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划分,这些需氧型微生物属于 。
(4)在该浮床设计时,尽量选择污染物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还考虑到了不同植物各自的生态位差异,这主要遵循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是 原理。
18.(10分)
“七步洗手法”可以清除手部的污物和微生物,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某同学将5个手指尖在贴有“洗手前”标签(甲组)的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然后用肥皂将该手洗干净,再将原5个手指尖在贴有“洗手后”标签(乙组)的同种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将这两个培养皿放入 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后,他统计两个培养皿中菌落数目后,发现贴有“洗手后”标签的培养皿中菌落较少。请分析冋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进行上述探究的实验目的是 。
(2)该实验中用到的培养基中加入了牛肉膏、蛋白胨、NaCl和水,其中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可以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 、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培养基进行 方式灭菌15~30min。
(3)实验中“将拇指在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相当于微生物培养操作中的 ,
(4)统计甲乙两组培养皿中的菌落,乙组中菌落数比甲少得多,实验结果说明肥皂洗手不能彻底清除手上的微生物。因此,在其他实验操作中,为避免手上微生物在无菌操作中污染培养基,洗过的手还应进行 等处理(答出1种即可)。
(5)有同学认为乙中也有菌落产生,是因为培养过程受到杂菌污染,请你在本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案探究他的猜想是否正确,请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
19. (10分)
科学家在攻克单克隆抗体制备之后,又向双特异性抗体制备进军。双特异性抗体是指一个抗体分子可以与两个不同抗原或同一抗原的两个不同抗原表位相结合,目前最常见是利用杂交瘤杂交法来制备。长春花是原产于非洲东海岸的野生花卉,其所含的长春碱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下图1 是某双特异性抗体作用图,图2 是科研人员通过杂交一杂交瘤细胞技术(免疫的 B 淋出细胞和杂交瘤细胞杂交技术)生产能同时识别癌胚抗原和长春碱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部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技术离不开动物细胞培养,在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虫往往需要加入
等天然物质,过程②选用的骨髓瘤细胞 (填“能”或“不能”)在HAT 选择培养基上生长。
(2)对③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 和 ,才能筛选出足够量的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与传统血清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的主要优点是 (答出两点即可)
(3)图2中①步骤注射癌胚抗原的目的是 ,图2方框内需要经过 次筛选,才能获取单克隆杂交一杂交瘤细胞。
(4)与直接使用长春碱相比,将长春碱与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结合后给药,对人体的副作用更小,原因是 。
20. (14分)
椰子树是一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乔木,是海南的特色植物。科学家计划将发光基因导入椰子树,将发光的椰子树种植到公路的两旁,每当夜幕降临,公路两旁的椰子树荧光闪闪,树树相连,公路将变成美丽的荧光世界。下图是转基因发光椰子树的培育过程,含发光基因的DNA片段和Ti质粒上的箭头表示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若发光基因是从萤火虫细胞内提取的mRNA 逆转录形成的,则发光基因中 (填“含有”或“不含”)启动子。利用PCR 技术扩增发光基因时,需依据 合成引物,扩增发光基因的过程中,DNA解旋为单链后要适当 (填“升高”或“降低”)反应体系温度,以便引物与模板结合。
(2)发光基因应导入 Ti质粒的 上,用图中的 Ti质粒和发光基因构建重组质粒时,不宜仅使用BamHI酶切割,原因是 ,应选用 酶对外源DNA 片段、Ti质粒进行切割。
(3)Ti质粒上的四环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 ,将转基因发光椰子树细胞培养成幼苗,要经过⑤⑥ 两个过程。
(4)导入发光基因的椰子树是否可以表达其遗传特性,需检测 ,除上述分子水平检测外还需进行 作为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
海口市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生物期末考试——生物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 每小题3分, 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 BAACD 6-10 DBDBC 11-15 DADBC
1.B 【详解】A、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A 错误;B、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必要成分,人体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膜,B 正确;C、除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也可以为机体提供能量,C错误;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多肽类物质,会被消化,所以甲状腺功能低下时不可以通过口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来治疗,D错误。故选 B。
2.A 【详解】支原体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A、肺细胞、支原体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彻底水解后可以得到4种碱基AGCT,A正确;B、因为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起作用,但不能消灭肺炎支原体,推测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肺炎支原体含有核糖体,B错误;C、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并不是攻击人的免疫系统,而是题目所说“该病原体在侵入肺部的同时,可能侵入肾脏,出现急性炎症”,免疫系统防御功能正常发挥只是没防住,C 错误;D、肺炎支原体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可看作细胞和个体层次,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新冠病毒不具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D 错误。故选 A。
3.A 【详解】A、由于富含蛋白质、铁,有助于合成血红蛋白,缓解贫血症状,A 正确。B、新鲜桂圆的水主要是自由水,在烘干过程中损失的水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主要是自由水,B错误;C、由于富含葡萄糖,糖尿病人、高血糖的人就不适合食用,C错误;D、是因为不含水,细菌不易着生,D错误;故选 A。
4.C 【详解】糖尿病的发生可能是由患者体内葡萄糖转运膜蛋白缺少或者其空间结构改变,无法转运葡萄糖导致的。A、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故线粒体膜上不存在该蛋白,A正确;B、癌细胞代谢旺盛,故其膜上该蛋白的含量比正常细胞要多,B 正确;C、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不参与构成,C 错误;D、该蛋白转运障碍会使机体产生胰岛素抵抗。D 正确。故选 C。
5.D 【详解】A、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不能构成群落,A错误;B、戊属于第4营养级或第5营养级,B错误;C、图中丁以乙、丙为食,乙以甲为食,两者有捕食关系,没有共同食物因此没有竞争关系,C 错误;D、由图可知,若丁大量被捕杀,导致戊获取食物相对减少中间环节,减少能量的损耗,因此戊的数量会增多,D正确。故选D。
6.D 【详解】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的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循环,因此它们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A错误;B、该生物是分解者,即使受碳限制时,也不会利用空气中的CO 或土壤中的碳酸盐进行生命活动,B 错误;C、由题干可知,该分解者受氮限制时,会从土壤非凋落物中额外吸收铵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此时该微生物与植物是种间竞争关系;受碳限制时,其分解作用会增加土壤中的无机氮,从而增强植物对氮的吸收,可推知其与植物是原始合作关系,C 错误;
D、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通过影响碳的输入而影响植物凋落物中碳氮比值,进一步影响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反过来又会对植物吸收氮产生影响,D 正确。故选D。
7.B 【解析】A、由图可知,图中两条曲线符合“同向不同步”,判定两者为捕食关系,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能体现循环因果关系,A 正确;B、标记重捕法常用来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统计土壤小动物常用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B 错误;C、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可进行信息传递,且为双向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C 正确;D、使用昆虫信息素诱捕害虫利用了信息传递的原理,属于生物防治,D 正确。故选 B。
8.D 【详解】A、养殖塘的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A 正确;B、水层交换环节使上层水流入后一池塘底部的水层,有利于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和增加溶氧量,B 正确;C、生态塘和潜流湿地中种植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水体中的N、P元素,有利于抑制水体的富营养化,C正确;D、增加养殖塘的数量,越往后的养殖塘,N、P含量越高,越易出现富营养化,使生态塘中N、P含量增大,同时不利于水生动物的生长发育,D错误。故选D。
9.B 【详解】A、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可能引发海洋生物的生长异常,可导致物种灭绝加快,物种多样性可能降低,A 正确;B、放射性物质虽然只是排入海洋,但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也会对陆地生物的生存产生较大影响,如1956年日本水俣病事件,B 错误;C、有些放射性物质可通过食物链富集,提高海洋生物突变、畸形的概率,C 正确;D、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很长,对海洋生物产生的影响持续的时间也就很长,D正确。故选B。
10.C【详解】A、制作果酒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制作果醋利用的主要微生物是醋酸菌,A正确;B、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微生物种群的数量,B 正确;C、酒精可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C错误;D、家庭制作果酒利用的是水果果皮附着的野生酵母菌,因此发酵前不能对水果(原料)进行灭菌,制成果酒后也不需要进行消毒以延长保存期,D正确。故选C。
11.D 【详解】A、取附着在手机上细菌进行取样培养后,对菌液进行系列梯度稀释的目的是将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进而获得单个的菌落,A正确;B、牛肉膏、蛋白胨提供的主要营养是氮源、维生素和生长因子,A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有多种形态,说明附着在手机细菌种类较多,该培养基很可能是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正确;C、分析题意可知,伊红一亚甲蓝染液可使大肠杆菌菌落呈深紫色,由图可知3号菌落为大肠杆菌菌落,C 正确;D、用平板划线法对微生物可进行分离,不能计数,也就不存在可直接用显微镜对某些微生物计数,计数用稀释涂布平板法,D 错误。故选 D。
12..A 【详解】A、花粉是生殖细胞,选择甜叶菊花粉进行组织培养不能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应选择甜叶菊的体细胞进行组织培养,A错误;B、次生代谢物指非生物生长所必需,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可利用植物细胞培养而获得甜菊糖这种次生代谢产物,B正确;C、愈伤组织是失去特有结构和功能的薄壁组织团块,C 正确;D、诱导愈伤组织期间一般不需要光照,在后续的培养过程中,需要给予适当时间和强度的光照,D 正确。故选 A。
13.D 【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制备细胞悬液时,应用胰蛋白酶进行处理,A错误;B、恒温培养箱中的CO 浓度维持在5%左右,以维持培养液的pH,B 错误;C、为了防止杂菌污染,保证细胞培养所需的无毒环境,可适量添加抗生素,“各种”肯定错误(注:现在教材上已经不提适量添加抗生素),C 错误;D、为了检测药物对甲、乙细胞的毒性大小,应设置培养液中不加该药物的对照实验,D 正确。故选 D。
14.B 【详解】A、细胞甲常选择受精卵,因其具有发育为个体的能力,其它细胞没有,A 正确;B、可采用胚胎分割技术提高胚胎利用率,而不是能提高成活率,B错误;C、本研究主要涉及基因工程、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现代生物技术,C 正确;D、代孕母猪(受体)对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是胚胎移植能存活的基础,D正确。故选 B。
15.C 【详解】A、用显微注射法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注入奶牛的受精卵中,培育的转基因奶牛的乳汁含有生长激素,奶牛的这种性状能遗传,因为该性状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物质可以通过生殖过程遗传给后代,A不符合题意;B、将鱼的抗冻蛋白基因导入植物体细胞,再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所有细胞均含有鱼的抗冻蛋白基因,其会随该植物传给后代,B不符合题意;C、该患者进行基因治疗时,只有淋巴细胞含有该腺苷酸脱氨酶基因,性原细胞不含该基因,故不能遗传给后代,C符合题意。D、将编码牛凝乳酶基因的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获得的基因工程菌,可以通过二分裂将牛凝乳酶基因传给后代,D不符合题意。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55分。
16. (12分)
(1) 大气CO 库→水稻; 细菌、蚯蚓等→大气 CO 库(2分)
(2)天敌以及与其它物种的关系等(1分) 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2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1分)
(3)284KJ(1分):不能(1分):卷叶螟和青蛙对应的营养级还有其他生物(1分)
(4)生物富集(1分)
(5)方法三:因为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共2分)
17.(9分)
(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以及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有机物中的能量(2分)
(2)间接和直接(顺序错误不得分)(2分)
(3)遮挡阳光,降低藻类光合作用,以抑制藻类生长(1分) 吸收水体中的氮和磷等元素(1分) 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净化水体(1分) 分解者(1分)
(4) 自生(1分)
18.(10分)
(1)探究洗手前后手上细菌分布情况(2分)
(2)碳源、氮源(1分) 高压蒸汽灭菌(1分)
(3) 接种(1分)
(4)酒精棉球擦拭双手、戴消毒手套(1分)
(5)再加一个不接种的相同培养基(空白培养基),与甲、乙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后也统计该培养皿中菌落数目。若该培养基上没有生长菌落,说明培养过程未被杂菌污染,猜想错误:若该培养基上生长菌落,则猜想正确(4分)
19.(10分)
(1) 血清 (1分) 不能(1分)
(2)克隆化培养(1分) 抗体检测(1分) 单克隆抗体能准确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可以大量制备(2分)
(3)刺激小鼠产生相应(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1分) 2(1分)
(4)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能将长春碱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位置,实现对癌细胞的选择性杀伤,对其他正常细胞的伤害小,所以副作用小(2分)
【详解】
【小问1】
由于人们对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尚未全部研究清楚,因此在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通常需要加入血清等一些天然成分,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之间形成的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才能在HAT培养基上正常生长。
【小问2】
为选出能产生专一抗体的细胞,要将从HAT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上筛选出的细胞稀释液滴入多孔培养板中,使多孔培养板每孔中有一个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过多次筛选得到所需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抗体的主要优点是单克隆抗体能准确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可以大量制备。
【小问3】
根据题图分析,双特异性抗体制备流程为,先给小鼠注射特定癌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然后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免疫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再把单克隆杂交瘤细胞与经注射长春碱后从小鼠中获得的免疫的B淋巴细胞再杂交,得到单克隆杂交—杂交瘤细胞,再培养该细胞,最终生产出能同时识别癌胚抗原和长春碱(一种抗癌药物)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图2中①步骤注射癌胚抗原的目的是刺激小鼠产生相应的(已免疫)B淋巴细胞;图2方框内至少需要经过2次筛选,先筛选得到杂交-杂交瘤细胞,后筛选出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杂交瘤细胞。
【小问4】
与直接使用长春碱相比,将长春碱与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结合后给药,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能将抗癌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位置,在原位杀死癌细胞,对癌细胞是选择性杀伤,对其他正常细胞的伤害小,对人体的副作用更小。
20. (14分)
(1) 不含(1分) 目的基因两端的核苷酸序列(1分) 降低(1分)
(2) T-DNA (1分) 防止质粒和目的基因片段自身环化以及目的基因与质粒反向连接(2分)
BamHI和HindIII (2分)
(3)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1分) 脱分化、再分化(2分)
(4)发光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是否翻译出蛋白质(2分) 观察椰子树是否发光(1分)
【详解】
【小问1】
启动子是位于DNA上RNA 聚合酶的结合部位,mRNA 是由基因启动子后面的序列编码而来的,若发光基因是从萤火虫细胞内提取的mRNA 逆转录形成的,则发光基因中不含启动子序列。利用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两端的核苷酸序列,其目的是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中,当温度超过90℃时,双链DNA解聚为单链,后要适当降低反应体系温度,以便引物与模板结合,即低温复性。
【小问2】
Ti质粒上具有 T-DNA,它能把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因此发光基因应导入Ti质粒的T-DNA上。如果只使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则形成的黏性末端都相同,质粒可以和目的基因进行正向和反向重组,同时质粒也可以与质粒重组、目的基因也可与目的基因重组,这样就达不到试验的目的,因此使用BamHI和HindⅢ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同时处理质粒、外源DNA的优点在于可以防止质粒和目的基因片段自身环化以及防止目的基因与质粒反向连接。
【小问3】
质粒上四环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便于重组DNA分子的筛选(或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将离体的细胞培育成完整的植株需要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
【小问4】
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导入发光基因的椰子树是否可以表达其遗传特性,即需要检测发光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是否翻译出蛋白质,还需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上的鉴定,即观察椰子树是否发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