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级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政治答案
一.选择题(60分):DDADA BABBC BBDBA ADBBB
1.【答案】D
【详解】①③:材料反映的是部落之间的战争,发生于原始社会,当时未形成文字,人们可能采用结绳记事,而且原始社会大家共同劳动,共同享用劳动成果,①③排除。
②④:材料反映的是部落之间的战争,发生于原始社会,当时还没有铁制工具,而且没有剥削和压迫,②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答案】D
【详解】①:奴隶制生产关系形成后,随着阶级矛盾的不断激化,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其暴力统治建立了国家机器,但从根本上来说,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①错误。
②:材料强调奴隶制在促进城市出现以及促进艺术和科学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而未涉及奴隶社会的产生,排除②。
③④:材料强调奴隶制在促进城市出现以及促进艺术和科学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奴隶社会相对于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3.【答案】A
【详解】①②: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剩余产品的不公平分配是私有制的最早形式,私有制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确立,①②入选。
③: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源,③错误。
④:共产主义社会不存在私有制,私有制并不会永远存在,④错误。
故本题选A.
4.【答案】D
【详解】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相对过剩不是绝对过剩,故①说法错误。
②: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征,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造成的,这种生产过剩没有办法通过降低产量、增加消费来解决,故②说法错误。
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相对过剩是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的相对过剩,故③符合题意。
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征,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造成的,故④说法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5.【答案】A
【详解】①③: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故①③符合题意。
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不是历史条件,故②说法错误。
④:法国的巴黎公社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次实践的尝试,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6.【答案】B
【详解】①④:《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故①④说法正确。
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引领着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但不是从根本上决定,故②说法错误。
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意味着无产阶级阶级有了自己的指导思想,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7.【答案】A
【详解】①②:列宁的高度评价旨在强调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①②入选。
③:《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任务,③不选。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④错误。
故本题选A。
8.【答案】B
【详解】A: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A错误。
B: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这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不通”,B符合题意。
C: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这不符合试题“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的主旨,C排除。
D:“没有政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与“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不符,D排除。
故本题选B。
9.【答案】B
【详解】①④:《红色的起点》通过1919年至1921年这波澜壮阔的三年“大事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过程。观看此话剧可得出以下结论: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历史任务的主心骨,①④符合题意。
②: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发展之路,②与题意不符。
③:五四运动实现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0.【答案】C
【详解】②④:“一唱雄鸡天下白”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②④符合题意。
①: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①不符合题意。
③: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11.【答案】B
【详解】①: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①说法正确。
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始终,②说法错误。
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但这并不是因为没有借鉴苏联经验,③说法错误。
④: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B。
12.【答案】B
【详解】①②③④: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①④错误,②③正确。
故本题选B。
13.【答案】D
【详解】A: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但是此时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A不选。
B: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告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国家独立,B不选。
C: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飞跃,C不选。
D: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这表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D入选。
故本题选D。
14.【答案】B
【详解】①②: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创立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是毛泽东个人创立的,①正确,②错误。
③: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的产物,③正确。
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5.【答案】A
【详解】①③:这些标语是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开展武装起义斗争、土地革命、抗日救亡和解放战争的重要见证,是鼓舞人民群众积极参战、支援红军、同一切敌人作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参观该展览能够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加深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认识,①③符合题意。
②:1956年,我国顺利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而该展览主要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标语,②不选。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6.【答案】A
【详解】①:我国载人航天的成就彰显了中国自主创新的实力,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典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航天发展之路体现出坚定道路自信,①符合题意。
②:我国载人航天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正是因为坚持了党对航天事业的领导,发挥了新型举国体制政治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彰显了坚定制度自信,②符合题意。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属于坚定理论自信,③错误。
④:中国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华文化的结晶,传承和弘扬航天精神属于坚定文化自信,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7.【答案】D
【详解】①: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①错误。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并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②正确。
③: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③错误。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8.【答案】B
【详解】②: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②排第一。
④:1988年,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④排第二。
①: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①排第三。
③:2012年,党的十八大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
排序正确的是②→④→①→③。
故本题选B。
19.【答案】B
【详解】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到2020年中国的奋斗目标,A不符合题意。
B: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所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正确。
C:“两半社会”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的奋斗目标,而不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所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主题,C不符合题意。
D:“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阐释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而不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所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主题,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0.【答案】B
【详解】①: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要看这个国家面临什么样的历史课题,这说明一国的发展道路要立足这个国家的基本国情,①符合题意。
②:材料没有涉及道路问题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关系,②不符合题意。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③错误。
④: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风景这边独好”说明我们有高度的道路自信,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1.(14分)
【答案】材料一是封建社会(1分),其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6分)
材料二是社会主义社会(1分),其生产关系特点是: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6分)
22(10分)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1分)(2)中国人民从马克思主义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1分)(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后,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有了主心骨;(2分)(4)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一切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2分)(5)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再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3分)
23.【答案】(1)①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4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3分)
②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4分)
③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分)
(2)认同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认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明确改革开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树立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宣传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树立国际意识,加强学习,提升自我。(4分,任答两点即可)23级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1.影片《轩辕大帝》讲述了五千年前有熊氏部落首领姬地率领族人渡黄河、斗猛兽、联合氏族战蚩尤,最终统一华夏各部落的壮阔史诗,成功再现了远古华夏民族的发展历程。下列对影片主人公生活的描述不可能的是( )
①采用结绳记事 ②使用铁制的工具狩猎
③和族人共同分享猎物 ④带领族人反抗剥削和压迫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恩格斯说:“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古希腊城邦,就没有古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古罗马帝国。”这句话说明( )
①国家是伴随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产生而产生的
②奴隶社会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
③奴隶社会为人类文明进步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④奴隶制度促进了城市的出现和科学艺术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原始社会末期,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取代;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后来土地也变为了私有财产。下列对私有制的产生认识正确的是( )
①私有制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确立
③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源 ④私有制会永远存在,不会消失和灭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经济危机通常指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下列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的生产过剩认识正确的是( )
①生产的产品绝对过剩的表现
②解决办法就是降低产量、增加消费
③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的相对过剩
④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造成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是西欧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物质生产、阶级斗争和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的结果。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 )
①空想社会主义 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③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④法国的巴黎公社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下列关于《共产党宣言》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②从根本决定着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③它的发表意味着资产阶级有了自己的指导思想
④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深刻指出,“这第一次胜利还不是最终的胜利”,但“我们已经开始了这一事业。至于哪一个国家的无产者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期间把这一事业进行到底,这个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列宁的高度评价旨在强调十月革命( )
①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②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③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任务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这反复证实了一个结论( )
A.民族独立是近代中国人民唯一的历史任务
B.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不通
C.中国已经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
D.没有政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
9. 2023年7月,中国国家话剧院“红色演出季”演出剧目——《红色的起点》在“七一”档期隆重上演,该剧改编自作家叶永烈的同名长篇纪实作品,通过1919年至1921年这波澜壮阔的三年“大事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过程。小威同学通过观看此话剧,得出以下结论( )
①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②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发展之路
③五四运动实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④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历史任务的主心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0.“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阆,诗人兴会更无前。”毛泽东的诗词具有很高的艺术浓缩性,这首《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仅用四十二个字就把中国近百年的过去和当下写了出来。“一唱雄鸡天下白”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①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
②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③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
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没有任何冲突和矛盾
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是因为没有借鉴苏联经验
④我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这段话表明(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③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④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经阶段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由此可见( )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被推翻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飞跃
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4.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过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关于毛泽东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②是毛泽东个人创立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③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的产物
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2023年7月1日,“不朽的印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西红色标语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开展。展览精心遴选广西境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标语110条,这些标语是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开展武装起义斗争、土地革命、抗日救亡和解放战争的重要见证,是鼓舞人民群众积极参战、支援红军、同一切敌人作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参观该展览的意义在于( )
①加深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认识
②深刻体会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坚定理想信念
④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建立社会主义为任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中国载人航天是从神舟系列飞船开始的,从1999年到2023年,不平凡的24年里见证了中国航天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空间站巡天……我国载人航天成绩举世瞩目,主要得益于( )
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航天发展之路——坚定道路自信
②党的领导和新型举国体制政治优势是制度保障——坚定制度自信
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
④一代代的航天人传承和弘扬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坚定理论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改革开放以来,根据不同发展时期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党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创立、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下选项中理论主题和时代课题相一致的是( )
①邓小平理论: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
③科学发展观: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5周年。某校团委组织开展以“学习改革开放史做时代好少年”为主题的改革开放史宣传教育活动,请你对以下改革开放进程按时间先后排序( )
①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②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率先突破
③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④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A.①→②→④→③ B.②→④→①→③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1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所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主题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要看这个国家面临什么样的历史课题。习近平在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引用了“风景这边独好”。这告诉我们( )
①一国的发展道路要立足这个国家的基本国情
②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成立以来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④我国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坚定道路自信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40分)
材料一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董仲舒
材料二 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推翻旧社会建立了新中国,并用了不到6年时间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从站起来、富起来迈向强起来,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描绘了哪种社会形态?简要分析其各自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特点。(14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接连而起,但都以失败告终。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在艰辛探索中前进,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使中国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0分)
1978年12月,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也由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
40年的不断探索,40年的努力奋斗,40年的伟大实践,才有了今天的辉煌成就,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繁荣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40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理解。(12分)
(2)为了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要求:紧扣主题观点明确,答出两点即可)(4分)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