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6《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第1课时(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教学】6《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第1课时(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民以食为天
可乐鸡翅
冰糖葫芦
糖醋排骨
青椒肉丝
白灼虾
薯条汉堡
羊肉串
蜜汁鸡腿
浪费
中国“剩”宴
大摆筵席,中国“剩”宴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潍坊高新区实验学校
王春云
活动一:
浪费行为,说一说。
阅读角
听完这些食物的哭诉,你有什么话想说?
浪费有多种表现:
把不爱吃的食物扔掉
吃鸡蛋不吃蛋黄
吃苹果吃一半就扔掉
诚实小调查
是浪费;
是浪费;
是浪费;
是浪费;
说一说
活动二:
浪费数值,算一算
50克大米
体验一刻
如果每个同学一天浪费50克大米,
全班同学(按50人算)一天共浪费( )克大米,
一年(365天)共浪费( )克。
如果全校有2000个学生,一年将浪费( )克大米。
一个学生一个月大约吃9000克大米。
如果能把这些被浪费的粮食积攒起来,
大约够 ( )名学生吃一个月。
2500
912500
36500000
4056
算一算
看到这些计算结果,你有什么感受?
1名学生
一天
50克
50名学生
一天
2500克
50名学生
一年
912500 克
2000名学生
一年
36500000克
全中国2.82亿学生
一年
51465亿 克
活动三:
浪费危害,议一议
观看视频《一瓶水背后的辛劳》,并思考:
为什么妈妈说扔半瓶矿泉水浪费的不仅仅是五角钱?
在一碗饭的背后,还浪费了什么?
一粒米的生产过程:
播种
耕种
插秧
施肥,浇水
收割
剥壳
体验弯腰“插秧”
活动规则:
弯腰围着教室转一圈,同时做插秧的动作,持续1分钟!
演一演
体验 “脱粒”
活动规则:
模仿做脱粒动作,脱粒50次!
演一演
你现在有什么感受?浪费粮食的背后还浪费了什么呢?
议一议
浪费粮食有什么危害呢?
活动四:
减少危害,做一做
做一做
我们应该怎样避免浪费呢?
光盘行动:
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
你怎么看待这些行为?为什么?
在家里,按需做饭菜,不挑食,不剩饭菜。
保质期短的食品不要一次购买过多,免得吃不完过期。
我也知道浪费不好,但是今天的菜我真的不喜欢吃。
我们在餐馆请客,我让妈妈别点太多,免得吃不完。可妈妈说如果桌上的菜都吃完了,让人有点难堪。
辩一辩
唱响节约之歌
《听我说》
听我说听我说
节约不浪费
听我说听我说
美德最可贵
勤俭的小孩你是谁
今天你最美
唱一唱
兴节约之风,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2021年4月,《反食品浪费法》出台,为治理食物浪费提供了法律依据。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粮食节约行动方案》,进一步强调了坚决遏制餐饮消费环节浪费、加强节粮减损宣传教育引导。
实践作业
搜集避免浪费的办法,做一份宣传海报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 四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6.餐桌上的浪费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序号
内容分析 《餐桌上的浪费》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第一课时。“做聪明的消费者”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内容,由《买东西的学问》、《合理消费》和《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三课组成。本单元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成长需要,以培养消费者的基本素养为教育主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增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选择合理的消费方式以及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帮助他们成长为聪明的消费者。《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是本单元最后一课,聚焦消费过程中的浪费现象,从食物浪费出手,引导学生了解食物浪费的危害,并反思日常生活中其他浪费现象,以此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各种浪费行为背后的错误观念,同时渗透我国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分两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针对餐桌上的浪费现象,引导学生正视自己和他人的浪费现象,认识浪费食物的严重后果,引导他们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到节约食物、拒绝浪费。
课标分析 总目标:学生能够关心集体、社会和国家,具有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主动承担对自己、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能够主动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具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勇于担当;敬畏自然,保护环境,形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意识。学段目标:政治认同:初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日常生活和集体活动中加以践行。责任意识:热爱自然,了解自然是我们生活的共同家园,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动物、节约资源。
学情分析 在小学校园里的浪费现象也很严重,很多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严重缺失。而四年级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意志能力、情绪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对事物依然保持着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应从学生身边最为常见但又不为重视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树立节俭节约意识。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认识餐桌上的浪费现象,了解食物浪费的严重后果。2.通过动手实践、观看视频、采访等活动,懂得为什么要珍惜粮食。3.知道从自身和小事做起,节约粮食、拒绝浪费。
学习重难点 1.重点:学生懂得为什么要珍惜粮食2.难点:能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粮食、拒绝浪费。
课前准备 视频、PPT、大米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图片导入 在我们中国,可谓是民以食为天,这不,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的美食,一起看看,这是烤鸭、烧白(梅菜扣肉)火锅、羊肉串、饺子学生观看图片这些美食把大家给馋坏了把,在我们享用美食的同时,也可能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浪费,你是否看到过这样的一幕幕,满满一桌的饭菜,有的还没有动过,有的还没吃几口,就被倒进了泔水桶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餐桌上的浪费”。
活动一:浪费行为, 说一说 一天在校园里的泔水桶里,发生了一个故事,我们来听听看。 学生观看视频。孩子们,听完他们的哭诉,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孩子们,在我们生活中,你们回忆一下,这些浪费你经历过吗 餐桌上的浪费现象有很多种,像刚刚说到的把不喜欢吃的食物倒掉是浪费,那么还有哪些现象是浪费呢?比如吃鸡蛋不吃蛋黄 是浪费........想一想,同桌互相说一说,写在书上45页。 同桌分享老师指名分享 问题预设:有的学生可能只能说出一两种浪费现象。补救措施: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拓宽思路。
活动二:浪费数值,算一算 这些浪费看起来不起眼,很容易被我们忽视,虽然也许每次浪费的量看起来不多,但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的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50g大米你们觉得多吗?看起来并不多,是吗?你们感受一下,如果我们全班的大米都放在一起呢?学生谈感受接着我们一起化身小小数学家再来算一算吧。看到这些结果,你有什么想说的?小结:50克大米看上去只有一点点,很容易被我们忽视,可是不算不知道,这样不经意的浪费,日积月累就会变成巨大的浪费,这样长此以往真是太惊人太可怕了!除了这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浪费粮食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组内分享指名分享 问题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比较难理解这些数字有多少补救措施:通过观看视频、换算成日常常见的东西等来加深理解
活动三:浪费危害,看一看 1.我们来看一个视频《一瓶水的故事》,看完视频后你能回答妈妈的问题吗?学生观看视频。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了妈妈为什么这样说一瓶水浪费的不只是5角钱了吗?学生谈感受孩子们,说得很好,真没想到一瓶水的背后隐藏着这么多,那现在回到我们的餐桌上,有人说浪费粮食不单是粮食的浪费。你知道在这背后,还浪费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2.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小的一粒米变成一碗米饭的过程吧。你有什么感受?学生思考并回答3.演一演体验“插秧”,感受农民的辛劳体验:“脱粒”感受农民的辛劳通过活动,你有什么感觉?学生谈感受小结:是啊,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颗稻种要经历发芽、生长、抽穗、开花、灌浆结实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农民伯伯付出辛勤的劳动。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劳动人民的血汗。浪费行为是对劳动者劳动成果的不尊重。 3.餐桌上的浪费不仅是对劳动者的不尊重,还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我们一起跟随着视频去看看。小结:浪费粮食不仅是对劳动者劳动成功的不尊重,也浪费资源、污染环境。 组内分享指名分享 问题预设:有的学生还是不能深刻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补救措施:通过演一演的方式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
活动四:减少危害,议一议 1.浪费危害这么大,我们该怎样去避免浪费呢?采访一下你的同桌? 2.说到光盘行动,你们知道我们中国是从什么时候推行光盘行动的吗?小结:你们真是了不起的孩子,希望你们从今天到未来的每一天都能够珍惜粮食,避免浪费。3.浪费行为,辨一辨判断四种行为是否正确。你怎么看待这些行为呢?说说你们的观点吧!我很认同。。。的做法,餐桌上不能讲排场,遇到这样的情况,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对于食物浪费,国家也一直在行动。出示关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及《反食物浪费法》,说明避免浪费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可以利用法律途径约束人们勤俭节约,避免浪费。 组内分享指名分享
课堂总结 餐桌上的浪费现象很惊人,同时很容易被我们忽视,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劳动者劳动成果的不尊重,也是对资源的浪费,同时还会对环境也产生很大的危害!同学们,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一粥一饭,汗水换,珍惜粮食要提倡,最后,请你们跟老师一起唱响《节约之歌。》
四、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搜集避免浪费的办法,形成宣传海报 实践类 目标1.2.3 30分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备课设计
年级 四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单元 第二单元 主题 做聪明的消费者
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分析 现代社会是消费型社会,如何合理消费应是现代人必备的生活技能,尤其在商品琳琅满目、各种营销手段层出不穷的时代,学习如何做聪明、理智的消费者尤为必要和紧迫。作为未来社会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小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而且对其未来参与的社会生活会产生重要影响。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以“理性消费”为主题,引导学生做理智的消费者,学会文明购物,树立科学和文明的消费观,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些内容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通过观察包装,引导其辨别商品质量,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联想,思考,买不到合适的东西怎么办?这些内容的安排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财观,提高他们的消费技巧,从而让学生学做生活中聪明的消费者。 本单元共三课,第4课《买东西的学问》首先从日常购物过程入手,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购物常识和技巧,学会文明购物,能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第5课《合理消费》从学生外在的购物行为转向学生内在的购物需求,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购物要求,培养学生合理比较、自我控制的能力,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开支与消费,避免过度消费。第6课《有多少浪资本可避免》聚焦消费过程中的浪费现象,从食物浪费入手,引导学生了解食物浪费的危害,并反思日常生活中其他浪费现象。以此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各种浪费行为背后的错误观念,同时渗透我国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关系建构(一)单元间的关系建构本册教材根据“同伴交往”“理性消费”“工农业生产与劳动者”“家乡的文化与发展”四个学习主题,设计了“同伴与交往”“做聪明的消费者”“美好生活哪里来”“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四个单元共十二课内容。第一单元“同伴与交往”主要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友谊,做个说话算数的人,并学会解决同伴间冲突,促进自我健康成长。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主要引导学生了解购物的常识,理性地对待消费,从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认识各行各业对于人们生活的意义,体会劳动者的艰辛,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引导学生从风俗、民间艺术的角度了解和关注家乡文化,并从家乡整体发展的角度了解和感受家乡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培养他们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单元内的关系建构本单元设计的三课内容,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是螺旋上升的。第4课《买东西的学问》,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购物知识和技巧,并培养相关维权意识,第5课《合理消费》是在购物的基础上,思考消费的合理性,树立正确消费观,第6课《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是面对日常的各种食品和用品的消耗问题,认识浪费的危害性,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从日常购物自然引导学生合理的进行消费,最后面对浪费主题的世界性问题,加强对学生的勤俭节约教育和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刻不容缓。从知识到意识观念、到社会参与,以及中国传统美德的延续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和教育学生,最终真正成长为聪明的消费者。
课标要求 3~4年级是从小学低年级段向高年级段的过渡期。本学段学生已经适应了学校生活,生活视野进一步扩大,具备一定的独立意识。根据以上特点,设置道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等五个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形成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意识。本单元学段课标要求如下:
学情分析 (一)已有知识经验:能够认识物品所对应的价格。(二)已有策略经验:能够初步计划怎样买东西,对商品有一定的了解。(三)已有生活经验:四年级的孩子大部分都有过购物的经验,已经对钱有一定的认识,具备基本购物的能力。能够用钱买到自己所需的商品。(四)存在的困难与障碍:四年级学生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直接进行的消费活动有限,因此,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必备的购物知识和技巧,养成文明的购物行为,以及树立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四年级学生往往需要父母为自己购买想要的物品,但他们并不具备辨识这些购物要求是否合理的能力,不会合理消费,不能够意识到父母钱的来之不易,不能避免浪费,难免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因而需要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的观念,从而使他们能够反思自己的购物要求是否合理,学会自我克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严重的浪费现象,校园里的浪费也不容忽视。法律意识淡薄,不具备良好的维权意识。(五)突破措施 1.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知道父母钱财来之不易,要具有合理的消费观。2.通过视频学习、观察现象,知道怎样去避免浪费现象。3.通过给孩子讲解维权等相关的法律知识,让孩子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
单元目标 1.通过探讨购物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学习购物常识和技巧,避免购物带来的麻烦和纠纷。2.能养成良好的购物习惯,做文明的消费者。3.懂得购物过程中要有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4.能辨明合理与不合理的购物要求。5.通过合理比较、自我克制等方法,学会做出正确的购物选择。6.学会合理消费和开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节俭的消费习惯。7.能正视自己和他人餐桌上的浪费现象,认识食物浪费的严重后果。8.懂得节约粮食是习惯,更是美德,进一步提高“提倡节俭,反对浪费”的认识,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学习购物常识和技巧,养成良好的购物习惯。2.学会合理消费,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3.能够在生活中反对浪费、避免浪费。教学难点:1.购物过程中要有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辨明自己需要的和想要的东西,学会合理消费。3.观察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了解浪费造成的危害。
闭环式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总任务 购物,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参与的活动,作为小学生,我们该如何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呢?
要素分解 任务分解 完成闭环
4 买东西的学问【本课侧重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购物知识和技巧,并培养相关维权意识。】 任务一:小小包装学问大,结合经验,做个小小购物员。任务二:话题讨论,层层深入了解购物注意事项。任务三:当遇到不文明购物行为时你会如何做?如果权益被侵犯怎么办?
5 合理消费【本课是在购物的基础上,思考消费的合理性,树立正确消费观】 任务一:设计心愿卡,写出特别想让父母给你买的东西并注明理由,想一想哪些要求是合理的,哪些要求是不合理的。任务二:观察课本插图,辨析哪种方式是合理的,明晰两种消费方式的优缺点任务三:学校组织春游,同学们需要自备午餐,同学们到超市了解食品的价格,请计划你的开支,安排一顿既经济又营养的午餐。
6 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本课侧重面对日常的各种食品和用品的消耗问题,认识浪费的危害性,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任务一:结合视频,说一说浪费行为,算一算浪费数值,看一看浪费危害任务二:议一议减少浪费危害的方法任务三:讨论哪些浪费现象可避免,调查周围有哪些浪费现象并追因
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 内容安排 目标达成
2 4.买东西的学问 1.学习购物常识和技巧2.养成文明购物的习惯,做文明的消费者3.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5.合理消费 1.能够辨明合理与不合理的购物要求2.通过合理比较、自我克制等方法,学会做出正确的购物选择3.学会合理消费和开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 6.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 1了解食物浪费的危害2.从自身和小事做起,节约粮食、拒绝浪费,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