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7《我们的衣食之源》第2课时(课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教学】7《我们的衣食之源》第2课时(课件+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 四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我们的衣食之源》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序号
内容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美好的生活哪里来”中的第一个主题《7.我们的衣食之源》。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物质生产部门,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它不仅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而且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由此可见,农业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课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农业所涵盖的内容.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懂得农业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对学生进行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教育、激发学生了解农业与生活的关系的兴趣。
课标分析 道德修养树立劳动意识,积极参加农作物种植等劳动实践,懂得劳动光荣,热爱劳动,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尊重各行各业特别是农业劳动者。责任意识热爱自然,了解自然是我们生活的共同家园。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动物,节约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理解勤劳、谦逊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初步感受优秀传文化的魅力。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伟大成就。
学情分析 已知:知识经验:知道农业包括农产品种植,知道粮食的生产过程,知道农林牧副渔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生活经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农业及其他各业,知道劳动者很辛苦,知道农业等一些常见的职业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策略经验: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定的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知也不仅仅停留在表象上,可以针对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未知: 知识经验:对农作物的种类及生产过程不了解,对农业劳动者的辛苦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当今物质生活的相对富足,让更多的城镇孩子不知道劳动的艰辛,不知道生活的艰难。虽然本课的教学对象已是四年级的孩子,但由于他们从不用为吃穿操心也就不会去关心它的来源,所以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很少了解与关注,更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策略经验:对问题的看法多流于表面,总结能力有待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不足。个性经验:难点障碍:学生们接触社会较少,经验相对不足,对各行各业劳动者以及他们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够做到主动的留心观察社会生活。突破措施:让学生通过访谈、调查等方式去体验社会生活,通过搜集资料、做小调查,在课堂上反馈,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能列举出农业的种类以及农业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2.将所学知识联系生活,能正确区分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及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3.体会农业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农产品,珍惜他人劳动。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能正确流利地说出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及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习难点:学会珍惜农产品,珍惜他人劳动。
课前准备 课本、多媒体课件等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一、谈话导入(目标3) 学习内容:观看图片。(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一起吃着各种大餐。)学生活动:学生观察:他们吃了些什么?学生思考:说一说:你知道我们吃的这些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吗?师:这些食物都是通过农业生产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业。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种类多样,有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联系密切。农业是我们美好生活的保证。 1.学生能从生活实践出发,从餐桌出现的食物体会农业的重要性。2.用自己的话顺畅流利地表达思考,引出课题。 问题预设:学生对于食物哪里来存在发散思维,有多种回答,无法聚焦于农业生产。补救措施:需要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二、探究新知(目标1、2、) 学习内容:出示图片,理解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的概念以及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活动:(一)1.查一查,然后分小组议一议: ①我国种植业遍布全国各地,有哪些 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是来自农业中的种植业吗 ②什么是畜牧业 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来自畜牧业 ③林业的作用是什么 你知道林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什么吗 ④我国的渔业分为哪几类 说一说我们餐桌上哪些食品来自渔业。2.说一说:汇报交流情况。(1)种植业包括各种农作物、林木、果树、药用和观赏等植物的栽培。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牧草、花卉等园艺作物。在中国通常指粮、棉、油、糖、麻、丝、烟、茶、果、药、杂等作物的生产。(2)畜牧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3)林业不仅承担着国家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还肩负着提供多种林产品的重要作用。(4)我国的渔业分为淡水渔业和海洋渔业两类。渔业包括各种海鲜和海鲜加工品。3.师小结。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我们吃的、用的、穿的、住的、行的,样样离不开农业。农业为我们提供食物,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 (二)学一学。 1.连一连:把下面的物品与农业生产的相关行业用线连起来。再说说这个行业生产哪些物品。 2.说一说: 如果没有种植业,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如果没有畜牧业,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如果没有林业、渔业,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1)学生自由在组内交流。(2)请同学汇报。(3)师小结。综上所述,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我们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它们。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将是寸步难行。 观察学生的表情坐姿,是否能够认真观看图片。学生能够积极准确地回答问题。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的概念以及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能用自己的话表述反思和体悟。 问题预设:个别同学没有积极投入到课堂中。个别同学对于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的概念掌握不到位,回答问题缺乏自信。3.个别同学对于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的产品探究不仔细,总结时出现遗漏、错序。补救措施:及时鼓励,引导提示学生回答问题。对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的概念进行细致的讲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从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四个角度深刻分析农业的重要性。探究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的产品时,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根据规律进行回答。连一连的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体会农业活动的意义。
三、体验活动(目标1、2、3) 学习内容:结合图片,学习 “知识窗”中国农民丰收节相关知识。学生活动:(1)了解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含义: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秋分日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为农民设立的节日,是一个中华民族共同参与、庆祝丰收的节日,体现了我国重视农业、尊重农民、感恩劳动的文化传统。(2)结合图片谈谈丰收节时农民们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展示民俗、庆祝丰收。2.学习内容:了解国家惠农政策,参观现代新农村,了解那里的农业生产情况以及农村发生的一些变化。 学习活动:了解国家惠农政策。师:国家为了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你都知道哪些?生:对农村有多种补贴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征农业税。义务教育阶段上学不交学杂费。村容村貌发生巨大的变化。师小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体验活动:走进现代新农村,感受现代新农村的变化。参观农村: 在老师或家长的带领下参观农村,了解那里的农业生产情况以及农村发生的一些变化。 请学生将自己了解到的农村的农业生产情况进行汇报。生:在山东,农业部门开设网上课堂,内容包括“种粮补贴政策”以及“农时管理新技术”。此外,农户们可以在网上下单,预订浇水、施肥、喷药等服务,足不出户就能春管春播。科技应用在田间,农业机械大显身手。 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准确的概括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能根据自己的在农村劳作的经验或者搜集的资料,结合课本和出示的图片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分享。3.能说出三四条国家的惠农政策以及新农村发生的变化,通过体验走进现代新农村,种,切实体会到农业生产情况以及农村发生的惊人变化,能谈谈国家惠农政策的优越性。 问题预设:个别同学知识储备不足,对农村情况缺乏了解。补救措施:利用课余时间和网络、书籍等资料搜集农村相关资讯。
四、课堂小结 师小结: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我们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农业。因此,我们要重视农业、尊重农业、感恩劳动,更要珍惜农业生产者的劳动成果,不随意破坏、不故意浪费。
四、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结合课堂所学,完成填空和判断。 基础性作业 目标1、2 5分钟
结合课堂所学,谈谈你对林业的理解。 拓展性作业 目标2、3 5分钟
完成“一日三餐与农业”调查表 综合性作业 目标3 10分钟
板书设计 7.我们的衣食之源 种植业 畜牧业 重视农业美好生活的保证 农业 林业 尊重农民 渔业 感恩劳动
教学反思 农业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此较陌生的话题,他们在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中,对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及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了解不深刻。因此必须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巧用教材中的图片,文字资源,同时结合教材,调动儿童生活中的经验资源,丰富他们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逐步使学生懂得农业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使教学更具有了针对性。但在教学预设、关注评价学生方面还有不足,有待今后继续提高。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备课设计
年级四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单元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主题 美好生活在哪里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为“美好生活哪里来”,这一单元共安排了三课,分别为《我们的衣食之源》《这些东西哪里来》《生活离不开他们》。三课内容上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而且教材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 《我们的衣食之源》一课通过“白白的大米哪里来”和“美好生活的保证”两个小主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米的种植过程,使学生懂得要珍惜粮食的道理。 《这些东西哪里来》一课通过对“生活用品”“工业产品”再到“中国创造”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中国技术的突飞猛进,增强自豪感。 《生活离不开他们》一课,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劳动内容,加强学生爱劳动的教育,懂得尊敬和感谢劳动者。 本单元重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认识到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是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共同生存的关系,品德教育隐性化,学生的良好品德在研究活动、体验感悟中得以形成和发展。
课标要求 一、 政治认同:初步感知基本国情,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内容要求: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伟大成就。
教学提示:分组收集资料,以图片展等形式呈现伟大成就,激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二、道德修养:树立劳动意识,积极参加劳动实践,懂得劳动光荣,劳动不分贵贱。 内容要求:尊重劳动者懂得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感受并感激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教学提示:在班级交流,劳动模范,大国工匠,身边普通劳动者的故事,感受他们的社会贡献。总目标要求 通过本学段的学习,初步学会尊重普通劳动者,平等待人;能够了解国家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为中华优秀文化感到自豪,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有强烈认同感。
学情分析 一、学期总学情(一)年龄特点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与社会的接触日益频繁,独立活动和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二)知识基础四年级的同学对工业、各行业的劳动者有一些了解,城市里的学生可能对于农业不太了解。三年级学习了家庭、社区生活方面的内容,四年级上学期掌握了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为本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二、单元学情 (一)知识经验: 已知:知道农业包括农产品种植,知道工业产品与生活联系紧密,知道社会上有很多行业。 未知:对农作物的种植过程和农业生产的种类了解不多,对工业产品给社会带来的便捷认识不到位,对中国创造了解不多,对各行业的辛苦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难点障碍:农业生产种类较多难识记,对中国创造了解不多。 突破措施: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农产品、工业产品入手,让学生发现、总结。 (二)生活经验 已知: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农业、工业产品,知道劳动者很辛苦,知道农业、工业及一些常见的职业与人们生活紧密联系。 未知:对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具体运转不了解,对其具体与生活的联系了解不多。 难点障碍:接触社会少,经验不足 突破措施:让学生去体验,如访谈、调查、职业体验等。 (三)策略经验 已知:学生可以针对问题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未知:对于问题的看法多流于表面,总结能力待提高,透过表象看本质的能力不足。 难点障碍:对生活中需要各行各业的人以及他们的重要性认识理解不够,不能做到主动留心观察社会生活。 突破措施:让学生搜集资料、做小调查,在课上反馈,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单元目标 1.通过参观活动基地等形式,参与体验的方式,初步了解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和我们的衣食来源,认识农业生产与人们的生活密切关系及重要性,感受到劳动的来之不易,受到尊重农民、珍惜粮食、感恩劳动的教育与熏陶。
2.通过网上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等形式,了解工业生产与生活用品的关系,体会工业产品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业,感受工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增强民族自豪感。3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知道“中国制造”遍布全球,懂得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感受不同职业劳动者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懂得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明白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学会感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及他们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 2.懂得工业产品给生活带来的便捷,体会工业劳动的艰辛。3.知道中国制造遍布全球,懂得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才能体现中国工业的创新能力。4.知道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体验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艰辛,懂得应该尊重普通劳动者。教学难点:1.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2.在调查和了解中国创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3.懂得社会分工需要不同的职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有存在的价值,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学会感恩。
闭环式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总任务 根据本单元总目标,确定总任务:怎样创造美好生活让学生通过参观活动基地等形式,参与体验的方式,初步了解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和我们的衣食来源,认识农业生产与人们的生活密切关系及重要性,感受到劳动的来之不易,受到尊重农民、珍惜粮食、感恩劳动的教育与熏陶。
2.通过网上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等形式,让学生能够了解工业生产与生活用品的关系,体会工业产品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感受工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增强民族自豪感。3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知道“中国制造”遍布全球,懂得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感受不同职业劳动者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懂得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明白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学会感恩。
要素分解 任务分解 完成闭环
从农业讲起(农业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提供衣食之源) 从“一粒米”的生产过程入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农业生产,并以此为范例引导学生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农业是人们的衣食之源。
转向工业(工业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提供支撑) 通过生活中常见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引入工业生产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工业生产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并认识到我国工业生产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从工业制造大国迈向工业制造强国,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
凸显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勤劳动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 帮助学生认识到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劳动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懂得劳动者之间是平等的,引导学生体会劳动者的艰辛,并能用实际行动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
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 内容安排 目标达成
2 7.我们的衣食之源 1.初步了解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了解农业生产者的辛勤劳动。2.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3.认识农业生产与人们的生活密切关系及重要性。
2 8.这些东西哪里来 4.了解工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从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体会工业生产者的辛劳,尊重工业生产者。5.知道“中国制造”遍布全球,懂得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2 9.生活离不开他们 6.感受不同职业劳动者给生活带来的便,懂得社会分工。7.懂得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明白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学会感恩。
1 复习课 通过复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我们应该如何创造美好生活(共37张PPT)
7.我们的衣食之源
第2课时
美好生活的保证
学习目标
1.能列举出农业的种类以及农业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将所学知识联系生活,能正确区分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及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体会农业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农产品,珍惜他人劳动。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能正确流利地说出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及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习难点:学会珍惜农产品,珍惜他人劳动。
 
1.观看图片: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一起吃着各种大餐。
2.学生观察:他们吃了些什么?
3.学生思考:这些食物都是怎么来的?
一、谈话导入
 
这些食物都是通过农业生产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业。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种类多样,有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联系密切。农业是我们美好生活的保证。
一、谈话导入
 
(一)查一查,说一说。
1.查一查,然后分小组议一议:
①我国种植业遍布全国各地,有哪些
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是来自农业中的种植业吗
②什么是畜牧业 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来自畜牧业
③林业的作用是什么 你知道林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什么吗
④我国的渔业分为哪几类 说一说我们餐桌上哪些食品来自渔业。
二、探究新知
种植业
 
(1)种植业包括各种农作物、林木、果树、药用和观赏等植物的栽培。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牧草、花卉等园艺作物。在中国通常指粮、棉、油、糖、麻、丝、烟、茶、果、药、杂等作物的生产。
二、探究新知
畜牧业
 
(2)畜牧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二、探究新知
林业
渔业
 
(3)林业不仅承担着国家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还肩负着提供多种林产品的重要作用。
(4)我国的渔业分为淡水渔业和海洋渔业两类。渔业包括各种海鲜和海鲜加工品。
二、探究新知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我们吃的、用的、穿的、住的、行的,样样离不开农业。农业为我们提供食物,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
二、探究新知
 
连一连,说一说。
1.连一连:教材 p57 把下面的物品与农业生产的相关行业用线连起来。再说说这个行业生产哪些物品。
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
学一学
学一学
说一说: 如果没有种植业,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如果没有畜牧业,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如果没有林业、渔业,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1)学生自由在组内交流。
(2)请同学汇报。
 
综上所述,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我们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它们。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将是寸步难行。
二、探究新知
 
中国农民丰收节
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秋分日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为农民设立的节日,是一个中华民族共同参与、庆祝丰收的节日,体现了我国重视农业、尊重农民、感恩劳动的文化传统。
三、知识窗
村民用丰收的玉米、水稻、辣椒、大豆等各色农产品,晒出“喜迎中国农民丰收节”字样。
话说中国农民丰收节
话说中国农民丰收节
村民们用百余斤辣椒拼成五星红旗,表达丰收的喜悦。
丰收节上展示多种多样的农产品。
话说中国农民丰收节
农民们在进行趣味比赛,展示民俗、庆祝丰收。
话说中国农民丰收节
农民们在进行趣味比赛,展示民俗、庆祝丰收。
话说中国农民丰收节
农民们在田间表演“稻田舞”庆祝丰收。
话说中国农民丰收节
了解国家惠农政策
国家为了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你都知道哪些?
了解国家惠农政策
义务教育阶段上学不交学杂费。。
对农村有多种补贴政策。
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征农业税。
村容村貌发生巨大的变化。
了解国家惠农政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参观农村:
1.在老师或家长的带领下参观农村,了解那里的农业生产情况以及农村发生的一些变化。
2.请学生将自己了解到的农村的农业生产情况进行汇报。
三、体验活动
走进现代新农村
走进现代新农村
农民也上空中课堂
在山东,农业部门开设网上课堂,内容包括“种粮补贴政策”以及“农时管理新技术”。此外,农户们可以在网上下单,预订浇水、施肥、喷药等服务,足不出户就能春管春播。
走进现代新农村
科技应用在田间
走进现代新农村
农业机械大显身手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我们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农业。因此,我们要重视农业、尊重农业、感恩劳动,更要珍惜农业生产者的劳动成果,不随意破坏、不故意浪费。
四、课堂小结
一、填空
1.农业包括( )、( )、( )、( )。
2.我们国家是一个( )大国。
3.我国的渔业分为( )渔业和( )渔业两类。
4.我国将每年( )日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二、判断
1.我国是一个工业大国。( )
2.农民都是些收入底,干累活、脏活的人,对社会的贡献小。( )
种植业
畜牧业
林业
渔业
农业
淡水
海洋
秋分
课后作业一
X
X
 
林业的作用是什么
答:林业不仅承担着国家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还肩负着提供多种林产品的重要作用。
课后作业二
完成“一日三餐与农业”调查表
一日三餐与农业 种植业 畜牧业 林业 渔业
早餐
午餐
晚餐
课后作业三
尊重农民劳动 珍惜劳动成果
我们的衣食之源
感谢观看
美好生活的保证
工业生产的原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