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授课类型 新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预计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学习建议 学习要点:洪秀全与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京陷落。学习提示:理解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学习延伸:初步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教材内容 本课为第一单元第3课,紧接上一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要讲述的是19世纪中叶,中国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中国人民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农民阶级揭竿而起,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此爆发。具体到本课,教材安排三目:“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定都天京”、“天京陷落” ,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的历程。按照课标的要求,本课教学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二是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根源,认识《天朝田亩制度》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
学情分析
通过阅读教材,学生能够知道太平天国运动由兴起到失败的主要历程,由于太平天国运动时间比较长、所跨地域比较广,因而,对一些重要事件的理解和记忆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略有难度。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本课将适度整合教材,同时补充相关史料,引导学生总体把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脉络,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深刻的认识和评价。
教学目标
1.了解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思考和认识农民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锻炼历史思维能力。2.识读《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和教师提供的图片,阅读文献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3.多难的民族产生雄健的精神。近代中国农民阶级面对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压迫,毅然举起太平天国的大旗展开斗争,铸就了这场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教学重点:《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 教法 讨论法、材料分析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 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人民处于苦难之中,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面对外国列强铁蹄践踏我们的家园,中国人民反抗清朝统治,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风起云涌。1851年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最高峰。金田起义是如何爆发的 它为什么迅速发展起来 太平天国提出了什么样的救国方案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3课,去探究这些问题。
讲授新课 预习检测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1.历史背景: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2.金田起义:    年1月11日,    在广西桂平县    发动武装起义,建号     ,起义军称     。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3.永安建制:太平军攻克    后,分封诸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二)定都天京1.定都天京:1853年,攻占    ,改为天京,作为都城。 2.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内容: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 (2)目标: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3)评价:虽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实行,但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4)北伐和西征:北伐军全军覆没。    取得重大胜利,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三)天京陷落1.天京事变:    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后期努力(1)重建领导核心:封    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 (2)纲领:洪仁玕写成      ,提出向    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主张,但未能付诸实践。 (3)军事胜利:陈玉成、李秀成等协同作战,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3.失败:1864年,       ,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 4.意义: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    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    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合作学习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的原因有哪些?(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统治阶级和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2.教师过渡:我们说时势造英雄,在这样的时势下,一个英雄应运而生。这个人就是洪秀全。3.教师提问:洪秀全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创立了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学生回答:洪秀全于19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并积极传教,发展贫苦农民会员达两千多人。教师过渡: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开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于1851年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轰轰烈烈的反清起义运动。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被称为“太平军”。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指出洪秀全为加强起义军队伍建设所作的努力? 学生回答:洪秀全自称“天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使得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二、定都天京(一)定都天京1.阅读图片:《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2.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示意图,讲述太平军的进军路线。(方法点拨:注意关键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3.教师归纳:金田起义(1851)→永安建制→永安北上(1852年春)→全州(冯云山战死)→长沙(萧朝贵战死)→武昌→南京(1853年3月定都天京)4.民谣解读:材料一:鲤鱼冲破滩头浪,云雀穿过黑云山;天军爬过东乡界,一天攻下五六关。材料二: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提示:这些歌谣描述的情形说明太平军作战英勇,进军神速,行军所至之处受到民众的欢迎。5.教师讲述: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1856年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二)《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书影1.材料引入:“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选自《天朝田亩制度》2.问题思考:从材料中可看出农民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学生讨论)能否实现?(学生讨论)3.教师归纳: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其核心思想是绝对平均主义;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的设想,由于这一设想是建立在小生产者的基础上的,因此不可能实现。4.问题思考:既然《天朝田亩制度》不可能实现,该如何作出评价?5.教师归纳:要认识到《天朝田亩制度》具有两面性。它具有进步的革命性,因为它提出分配土地,建立一个“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得到农民的积极拥护,激发他们的斗争热情。同时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绝对平均主义分配土地和社会财富在当时只能是一种空想,从根本上说,当时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它只能望梅止渴、画饼充饥。6.教师过渡:军事上的全面胜利,让洪秀全等太平天国领导人冲昏了头脑,他们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一场席卷太平天国的风暴即将来临。三、天京陷落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通过图示简单描述天京事变的经过? 学生回答: 2.教师讲述:天京事变后,洪秀全依然掌握着朝政大全,但这一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为了重振国政,洪秀全大胆起用新人,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年青将领。 3.教师提问:洪仁玕总理朝政后,采取什么措施重振国政? 学生回答: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赏识。但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 4.教师讲解:《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但由于当时战争环境和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5.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指出:为了打破敌人的包围与封锁,挽狂澜于既倒,拯救岌岌可危天国事业,太平军进行那些军事斗争? 学生回答:浦口、三河大捷——安庆陷落——受挫上海——天京围困——天京沦陷。 6.教师指出: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这场历时达14年之久、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运动为什么会轰然倒塌,其原因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7.教师总结归纳:失败原因: ①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体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李秀成进逼上海时,遭到华尔的洋枪队和李鸿章淮军的联合抵抗和反扑) 8.教师总结指出: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本课小结(思维导图) 太平天国运动
巩固练习 1.太平天国时期曾流传着一首歌谣:“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歌谣中的“新君”指的是( A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玕 D.陈玉成2.太平天国运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的标志是( B )A.胜利北伐 B.西征胜利C.定都天京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3.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对“煮豆燃萁”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D )A.是指“天京事变”B.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C.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狭隘性和局限性D.太平天国具有彻底的反封建精神4.下列太平天国的相关史实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①金田起义 ②天京陷落 ③天京事变 ④永安建制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C.①④②③ D.②①③④5.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史实最能反映其时代特色的是( D )A.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B.利用宗教组织发动农民群众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平均社会财富D.颁布《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6.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14年之后,最终失败。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C )A.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B.没有得到人民支持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D.清王朝的强大
教学反思 太平天国运动是新编教材中作为一课时讲授的内容,增加了这一事件的前后联系。在此课的讲授中,重点是围绕对史实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太平天国运动“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历史教训。同时要注重改进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史料的选取和解读不够精确,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够灵活等,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改进,以此,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