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语文园地一
1. 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事物。
2. 根据语境理解相同词语的不同意思,并会写句子。
3. 积累古诗词。
一、课文内容解读。
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点明了本单元课文的表达特点,引导学生从自己的阅读体验出发,梳理和总结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或说明道理的方法。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道题目。第一题的三个句子都是用对比的写法突出某种事物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如何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对事物的喜爱之情。第二题编排了两组例句,引导学生认识到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来理解,再让学生根据同一词语的不同意思,遣词造句,练习运用。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唐代诗人虞世南的咏物诗《蝉》。诗歌借助对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高洁清远的品行和志趣的赞赏。。
二、相关资料。
古诗原文:

[唐]虞世南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作者简介: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原有诗文集三十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国张寿镛辑成《虞秘监集》 四卷。
古诗译文:
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古诗注释:
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疏:开阔、稀疏。
藉:凭借。
一、初读交流平台,验证交流所学。
1. 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画“ √ ”,错误的画“×”。
(1)《落花生》中,作者借花生朴实无华、用处很 多的特点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 )
(2)《桂花雨》中,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快乐生活, 也寄托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
(3)《珍珠鸟》 一课告诉我们鸟儿是不怕人类的。 ( )
(4)郭沫若笔下的白鹭像一首诗。本课通过赞美白鹭,表达了作者爱寻常、平凡之美的思想感情。( )
(5)华华说:“我发现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事物的,或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 )
(6)丽丽说:“《落花生》中作者借花生朴实无华、用处很多的特点说明做人的道理,让我深受启发。”( )
(7)方方说:“像琦君笔下的桂花雨,她说故乡的桂花没有其他地方的能比得上,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
二、再读词句段,理解用法。
1. 加点词语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的意思很难理解。
B. 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C. 我的意思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
D. 你明白他这句话的意思了吗
2. 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 )
A.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B.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D.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 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
温和(气候不冷不热):
温和(态度等不严厉,亲切):
骄傲(形容傲慢):
骄傲(形容感到自豪):
4.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1)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2)(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 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三、三读日积月累积累运用。

垂缕饮清露, 。
居高声自远, 。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这是一首 诗。
2. 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3. 这首诗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其实暗示着诗人 的品行志趣。
一、初读交流平台,验证交流所学。
1. √ √ × √√ √ ×
二、再读词句段,理解用法。
1. C
2. D
3. 示例:昆明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妈妈用温和的目光看着我。
他虽然成绩优秀,但从不骄傲自满。
我为班级取得的荣誉感到骄傲。
4. 示例:在描写事物时,采用对比的手法,衬托出所要赞美事物的优点或特 征,表达自己的喜爱与歌颂之情。
三、三读日积月累积累运用。
流响出疏桐 非是藉秋风
1. 虞世南 咏物
2.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3. 高洁清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