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六年级语文3古诗词三首预习卡(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新六年级语文3古诗词三首预习卡(有答案)

资源简介

第3课 古诗词三首
1.识记本课3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2.进一步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
3.借助字典和课本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
一、课文内容解读。
本课选编了三首古诗词,分别是《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三首诗词都写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寄情,是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的诗词佳作。《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学习目标中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有感情诵读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读懂诗词,感受诗词的魅力,从而陶冶审美的情趣、享受审美的乐趣。
二、相关资料。
孟浩然:唐代诗人。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一、初读课文突破字词。
1.在加粗字的正确读音下打”√”。
辛弃疾(jī jí) 别枝(béi bié) 丰年(niáng nián)
社林(shèn shè) 溪桥(xī xīn) 望湖楼(luó lóu)
醉书(suì zuì) 跳珠(zhū zū) 吹散(sàn zàn) 未遮山(zhē zhēn)
2.看拼音,写词语。
rì mù(_______)mò shuǐ(_______)xǐ què(_______)chán míng(_______)
wā shēng(______)máo diàn(_______)pǐn dé(______)zhù sù(_______)
3.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泊:________。客:________。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旷:________。清:________。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翻墨:________。跳珠:________。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鸣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一想,写出相关诗句。
读一读《宿建德江》,写出两句你知道的描写秋天愁思的其他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是描写夏雨的。请你回忆平时读过的关于春雨、夏雨、秋雨的诗句,各写出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词句“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的特点,写出你联想到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完成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写出了骤雨初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四句诗分别写了四个场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_。 在诗人笔下的这场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调动的是哪些感官?为什么这样写?这句词在文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先解释加点字词,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默写。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宿建德江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再读课文理解句段。
1.把古诗和所描写的季节连一连。
春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夏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冬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根据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选一选。
(1)辛弃疾和孟浩然,分别是哪个朝代的人?( )
A.北宋、明 B.南唐、南宋 C.南宋、唐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有两处对偶句,它们是( )(多选)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望湖楼”在( )。
A.浙江金华 B.扬州瘦西湖边 C.杭州西湖边
3.根据所学古诗内容填空。
(1)《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 的景色,但表达了不同的情感。
(2)《宿建德江》是诗人漫游途中停泊在 边时写的一首小诗,描写了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 所见到的_ 的景象,抒发了作者远离家乡、旅居在外时的 之情。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我国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 的词。该词分别从 、 、 三个方面描写了 的美丽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写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 之情。“西江月”是词牌名,我知道的词牌名还有
、 、 等。
三、三读课文精彩片段体会感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本词的作者是 朝词人 _。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描写 风光的词。词牌名是 ,词题是 。
3.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初读课文突破字词。
1.jí bié nián shè xī lóu zuì zhū sàn zhē
2.日暮 墨水 喜鹊 蝉鸣 蛙声 茅店 品德 住宿
3.停船靠岸 指诗人自己 空阔远大 清澈 打翻的墨水 跳动的珍珠 鸣叫的蝉儿
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答案不唯一) 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夏: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七八个星外天,两三点雨山前。
5.(1)云黑 雨跳 风吹 (2)黑云翻滚 大雨倾盆 风吹云散 水天相接 匆来匆去 (3)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反衬出夜色之静,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喜悦心情。
6.旷:空旷;近:靠近;旷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忽:忽然;如:好像;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远远望去,水天一色。 别枝:横斜突兀的树枝;鸣蝉:蝉在鸣叫;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7.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二、再读课文理解句段。
1.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夏: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冬: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2.(1)C (2)AC (3)C
3.(1)月夜
(2)建德江 船上 明月孤舟 孤独、伤感
(3)田园风光 视觉 听觉 嗅觉 夏夜 喜爱 示例:卜算子 菩萨蛮 南乡子
三、三读课文精彩片段体会感悟。
1.宋 辛 弃 疾
2.田园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3.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4.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之情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