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织金县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学业水平检测
七年级历史
同学你好!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以下内容:
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一律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视为无效。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589年,使中国重归于统一的皇帝是( )
A.汉武帝 B.隋文帝 C.隋炀帝 D.宋太祖
2.唐朝杜佑在《通典》中记载“炀帝始建进士科……”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 )
A.禅让制的建立 B.察举制的建立
C.九品中正制的建立 D.科举制的建立
3.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下表中的图文史料可共同用于佐证唐朝( )
图① 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 图② 吹排箫乐伎壁画 图③ 《弈棋侍女图》(局部)
A.文学艺术灿烂,科学技术发达 B.娱乐活动丰富,社会开放进取
C.制瓷技术高超,生活水平提升 D.商品经济发达,中外交流频繁
4.历史事实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件的原因或者意义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鉴真6次东渡日本,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B.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C.唐朝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D.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5.宋朝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反映了北宋的治国策略( )
A.重武轻文 B.民贵君轻 C.重文轻武 D.中央集权
6.下表呈现的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
措施 内容
募役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方田均税法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A.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B.限制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C.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D.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7.下图是辽墓壁画《契丹人引马图》,我们可以通过该壁画获得许多关于契丹人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历史信息,该壁画属于( )
A.文献史料
B.口述史料
C.图片史料
D.实物史料
8.“郾城大战中,面对身披重甲的金军精锐骑兵,岳飞指挥步兵手持大刀冲杀,上砍骑兵,下砍马腿,获得大胜。”这段文字描述了岳飞抗金的( )
A.背景 B.过程 C.影响 D.性质
9.南宋时期,有一位外国商人运送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该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都护府 B.中书省 C.市舶司 D.枢密院
10.掌握时序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①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李自成起义 ④黄巢起义
A.②④①③ B.②③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
11.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图⑤是史明辨同学绘制的宋元时期的政权更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的发展变化趋势是( )
A.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B.由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开放
12.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政权并立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1279年可以表述为( )
A.12世纪70年代 B.12世纪80年代
C.13世纪70年代 D.13世纪80年代
13.历史学习要有宏观视野,也要有板块意识,通过阅读教科书目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阶段特征,把握内容主旨,下图可以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北宋的政治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元朝的统治
●金与南宋的对峙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宋代经济的发展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社会变化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4.下图中的事件堪称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此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 B.鉴真东渡日本
C.马可·波罗来华 D.郑和下西洋
15.学校历史兴趣小组举办“我来讲历史故事”的活动,其中一个故事中用到了“荷兰殖民者”、“赤坎城”、“民族英雄”等关键词。由此可推断,与该历史故事相关的史事是( )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
16.下图是清朝乾隆时期著名画家徐扬创作的《盛世滋生图》,该图描绘了苏州的市井风情。据统计,图中共绘有人物12000有余,船近400只,桥50余座,店铺200余家,中式房屋2000余栋。该图反映了当时( )
A.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商品经济相当活跃
D.财政危机不断加剧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7.【繁荣开放·治世局面】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 ▲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唐朝到达前所未有的强大,史称 ▲ 。
18.【政权并立·和战之势】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 ▲ (填人名)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政权,国力不断增强。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后来双方议和,史称 ▲ 。
19.【古代圣贤·文化灿烂】宋元时期名家辈出、文化辉煌灿烂,如北宋著名史学家、思想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史学巨著 ▲ ;元朝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他的代表作是悲剧 ▲ 。
20.【边疆管理·行政机构】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南设置 ▲ 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在西南由 ▲ (填机构)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21.【四大名著·文化传承】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发展,涌现出一批脍炙人口的小说,例如明朝中期由吴承恩所著的神话小说 ▲ ;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 ▲ 。
三、综合问答题:本题共1小题,共13分。
22.我国自古“以农立国”,经过悠久历史岁月的累积,集中了各族人民的智慧,形成了一个先进的、丰富的、完备的农业生产技术科学知识体系。它是我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我们祖先为人类创造的宝贵遗产之一。某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发展”为主题设计了以下任务单。
任务一 【技术革新——推动社会变革】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发展时间轴(部分)
(1)结合所学知识,请帮助该兴趣小组把下列科技成就填写在任务一相应的方框内。(只填序号)(3分)
A.《天工开物》——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曲辕犁——利于精耕细作的耕作工具
C.秧马——提高劳作效率的拔秧工具
任务二【科学精神—推陈布新】
材料二 “凡黍粒大小,总视土地肥硫、时令害育,宋儒拘定以某方黍定律,未是也。”——《天工开物〈乃粒·黍稷梁粟〉》
材料三“每锹、锄重一斤者,淋生铁三钱为率。少则不坚,多则过刚而折。”(《锤锻·锄铸》)又如:凡风篷尺寸,其则一视全舟横身,过则有患,不及则力软。”
——《天工开物〈舟车·漕舫〉》
(2)该兴趣小组通过以上两则材料整理了《天工开物》两个精神,请问材料二、三分别体现了下列哪个精神 (请填写序号)(2分)
①重视创新发展,不因循守旧
②注重数量关系及其变化所引起的质变
材料二: 材料三:
任务三 【杰出人物一彰显社会责任】
贾思勰人物卡片 宋应星人物卡片 徐光启人物卡片
背景:北魏面临东西分裂的时期,政局混乱,文人为了避祸,大多极力逃避现实,不触及民间疾苦。 主要思想:“以农为 本”,著书立说向平民百姓传授先进农业生产技术。 背景:时值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时代潮流要求生产发展。社会重人文轻科学、重科举轻科技、重空谈轻实学人生志向:希望通过撰写科技书籍来造福国家和百姓。 背景:明朝中后期,八股之风盛行,社会重人文轻科学、重科举轻科技、重空谈轻实学 人生志向:主张经世致用,学习天文、历法、数学、农学等实用科学,潜心探究农业技术。
(3)兴趣小组通过制作人物卡片的方式了解古代农业杰出人物,请你根据卡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为宋应星或者徐光启(任选其一)撰写一篇人物小传。(要求:语言通顺,逻辑清晰,内容完整、体现个人与时代的关系)(6分)
示例:贾思勰生活在北魏时期,他目睹了战争对农业生产的破坏,关注民众的疾苦,深感发展农业对于强国富民的重要性。他秉持“以农为本”的思想,实地考察各种农业生产情况,总结前人的技术与经验,最终撰著成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综合以上任务,谈谈你的认识。(2分)
四、材料解析题:本题共1小题,共19分。
23.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结构图(部分)
材料二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调转脚跟,比喻时间极短)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泛指不相上下,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材料三 康熙中,谕旨或有令南书房翰林撰拟。是时南书房最为亲切地,如唐翰林学士掌内制也。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爆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直庐初仅板屋数间。今(乾隆初年)上特命改建瓦屋,然拟旨犹军机大臣之事。
——[清]赵翼《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
(1)请将材料一中的A、B两处的朝代补充完整,并写出元朝时期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名称。(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朱元璋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措施最突出的特点。(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朝皇帝巩固统治的措施。(4分)并谈谈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2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2分)
织金县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学业水平检测
七年级历史答案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D B C C B D B C A B C D D D 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7.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18.耶律阿保机 澶渊之盟
19.资治通鉴 窦娥冤
20.澎湖巡检司 宣政院
21. 西游记 红楼梦
三、综合问答题:本题共1小题,共13分。
22.(1)①——B ②——C ③——A
(2)材料二:① 材料三:②
(3)示例一:宋应星,生于明末清初这一历史转折之际,在这个时代,生产力的提升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迫切呼唤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传统社会“重人文轻科学、重科举轻科技、重空谈轻实学”的风气却成为了一道阻碍。宋应星,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学者,他深刻洞察到这一时代矛盾,心怀国家与百姓的福祉,踏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他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工坊作坊,与工匠、农民为伍,广泛搜集各类生产技术资料,细心观察、记录并总结前人与当世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与经验。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的心灵则沉浸在对科学技术的无尽探索之中。
示例二:徐光启,生于明朝中后期,一个八股文盛行、学术风气偏重人文空谈而轻忽自然科学与实用技术的时代。徐光启没有随波逐流,而是独树一帜,主张经世致用,致力于将所学之识转化为造福国家与百姓的实际行动。在农业技术的探究上,徐光启更是不遗余力。他深入田间地头,亲自观察作物生长,与农民交流耕作经验,同时广泛搜集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理论,加以整理和创新。他编著的《农政全书》,集前人农学之大成,又吸纳了当时最新的科技成果,如水利灌溉、土壤改良、作物育种等方面的知识,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科学的集大成之作,对后世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首先,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次,科学精神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
最后,杰出人物在科技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四、材料解析题:本题共1小题,共19分。
23.(1)唐 明 行省制度
(2)原因:一是丞相权力过大,容易导致专权乱政;二是皇帝想要加强对权力的控制,以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措施:包括改革行政机构、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设立锦衣卫、设立廷杖制度以及大兴文字狱等。特点: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即皇帝通过一系列手段来加强自己的权力,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不受任何威胁。
(3)措施:设立南书房,选拔有才学的翰林入值,以参与机务;设立军机处,以处理军国大事,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共同作用:在于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使皇帝能够更好地掌控国家大事,确保政治稳定和统一。
(4)中央权力不断加强,皇权不断强化。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