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运动的快慢【课堂笔记】(有答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解读与重难点突破 学案【人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运动的快慢【课堂笔记】(有答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解读与重难点突破 学案【人教版(2024)】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教材考点梳理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时间内跑的远的运动快。
2.相同路程比时间:相同路程用时短的运动快。
3.若路程、时间都不相同: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即:比较路程与时间之比)
二、速度(V)
1.定义:物理学中,把路程和时间之比叫速度。
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运动快慢。
3.公式:V=S/t。
其中:V--速度;S--路程;t--时间。
4.单位:
(1)国际单位:米每秒(m/s )。
(2)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 )。
(3)进率:1m/s=3.6km/h 。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5.速度的测量:
(1)直接测量:用速度计测。(瞬间速度)
(2)间接测量:测出运动路程和时间,用公式V=S/t计算。
6.常见物体的速度估测:
(1)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5m/s。
(2)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约为8 m/s。
(3)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 m/s。
(4)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约为100Km/h。
(5)光速:3×108m/s。
三、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1)运动路线:直线。
(2)速度大小:始终保持不变。
3.两种图像表示方法:
(1)路程和时间关系图像。
(2)速度和时间关系图像。
四、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1)运动路线:直线。
(2)速度大小:变化。
五、平均速度
1.定义: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或一段路程上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2.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3.公式:V=S/t。
其中:V--平均速度;S--某段路程;t--总时间。
4.理解:
(1)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2)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哪一段路程或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特别要注意,时间是该路程段对应的总时间。
5.其它运动图像:
(1)变速直线运动图像:(左边两个图像)
(2)静止图像:(右边图像)
重难点突破
1、如图所示的是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奋力奔跑的场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_____,认为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比赛结束后,“裁判员”通过_____,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人运动得快.物理学上采取_____(填“观众”或“裁判员”)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得快慢.
2、完成单位换算:45km/h= m/s;15m/s= km/h。
3、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__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2)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
A B C D
下图是某个实验小组利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一次所得到的物体和刻度尺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由图可知,物体在AB段的路程为________cm,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5、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距离之比为3 :2,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 :1,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
A.3 :4 B.3 :1 C.4 :3 D.5 :3
6、下列有关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速度V=S/t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由速度 V=S/t可知,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则路程越大,因为V是定值
D.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不能由公式V=S/t计算
7.用激光测距仪测量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激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在激光从地球发射到月球后再反射回地球的过程中,所需时间为2.56s,求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参考答案
1、答案: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比较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观众
解析:第一空.由图可知,时间相同,路程不同,“观众”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认为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
第二空.由图可知,路程相同,时间不同, “裁判员”通过比较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长短,判定用的时间少的人运动得快;
第三空.物理学中采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答案:12.5;54
3、答案:(1)变速; (2)C
4、7.50 0.15 
解析:由图可知,AB段的路程为s=7.50 cm,运动时间t=0.5 s,平均速度v===15 cm/s=0.15 m/s..
5、答案:A
解析: 设, ,,
由已知条件得: ,

故选A.
6、答案:C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