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五章 透镜及应用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教材考点梳理一、照相机1.工作原理: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实像。2.结构:(1)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2)胶片:相当于光屏。3.照相时,移动照相机主要是改变物距,前后伸缩镜头主要是改变像距。二、投影仪1.工作原理:物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实像。2.结构:(1)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2)屏幕:相当于光屏。(3)平面镜:改变光路。3.使用时,移动投影仪主要是改变像距,上下伸缩镜头主要是改变物距。三、放大镜1.工作原理: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虚像。2.使用方法:物体一定要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3.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放大镜距离物体越近,像越小。反之,像越大。四、实像和虚像实像 虚像成因 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 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倒、正 倒立 正立能否用光屏显示 能 不能人眼能否看到 能 能实例 照相机、投影仪、小孔、人眼、幻灯机等 放大镜、平面镜、我们把河水看浅了等重难点突破1、有三个焦距都是20的凸透镜,小明利用它们和辅助材料制作了三个简易的光学器材。第一个制作成简易照相机,用来拍摄挂在墙上的油画;第二个制作成一台投影仪,用来展示幻灯片;第三个直接作放大镜用,用来观察一只小昆虫。对于上述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时,放大镜到昆虫的距离可以是11B.用照相机拍摄照片时,照相机镜头到油画的距离可以是20C.用投影仪展示幻灯片时,投影仪镜头到幻灯片的距离可以是22D.上述过程中,昆虫通过透镜成的像是虚像,油画透过透镜成的是实像2、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 ③放大镜成像;④投影仪屏幕上的像;⑤汽车后视镜中的像。其中(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C.由于反射成的像是②⑤D.由于折射成的像是①③④3、小丽用焦距10cm的凸透镜观察到了图中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是( )A.图中的成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B.图中的透镜到书本的距离大于10cmC.图中的透镜到书本的距离大于20cm D.图中的透镜所成的像在透镜的上方4、以下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矫正近视眼用凹透镜,主要是利用它对光的会聚作用B.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应让投影片离镜头更近一些C.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不能成缩小的像5、有一天晚上,小芳同学在未开灯的房间里看电视时,拿着一个凸透镜在电视机与对面墙壁间移动,忽然她看到墙壁上出现了电视机屏幕的放大画面。那么关于像的性质和这一成像原理的应用判断正确的是( )A.正立的像;放大镜 B.倒立的像;照相机 C.正立的像;幻灯机 D.倒立的像;投影仪6、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 “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 )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B.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C.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D.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7、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 ( )A.变小 B.变大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8、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的。如图所示,有关它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似B.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的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相似C.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凹透镜,它的成像原理与放大镜相似D.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人应离镜头远些参考答案1、答案:B2、答案:C解析:①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②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③放大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④投影仪屏幕上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观后镜是凸面镜,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属于实像的是①④;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故选C。3、答案:A解析:A.放大镜为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时,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则由图可知,成像为放大、正立的虚像,故A正确;BC.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经过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因此图中的透镜到书本的距离小于10cm,故BC错误;D.凸透镜成虚像时,物和像位于凸透镜的同侧,图中的成像为放大正立的虚像,所以图中的透镜所成的像在真实文字的下方,故D错误。4、答案:D解析: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远处物体反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近视眼可利用具有发散特点的凹透镜矫正,故A错误;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即像距变大,物距必须减小,所以说投影仪的镜头要距投影片更近一些,故B正确;照相机是应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故C错误;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在成像时,实像可放大、可缩小、可等大且实像是倒立的;而虚像只能是放大且正立的,故D错误。5、答案:D解析:墙壁上出现了电视机屏幕的放大画面,说明像能用光屏承接,由此可知凸透镜成的应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应用了这一原理。故选D。6、答案:B;7、答案:A8、答案:A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