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黔东南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黔东南州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生物学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3。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诗句中描述了群落中捕食和种间竞争关系的是
A.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地球上的生物群落的类型多种多样。下列有关不同类型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农田生物种类单一,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B.陆地生物群落大致可以分为森林、草原、湿地等类型
C.草原群落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等,在草原上,草本植物占优势,乔木非常少见
D.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3.蝗虫是常见的农业害虫,燕鸻是有名的食虫鸟,尤其嗜吃蝗虫。下图中纵坐标、横坐标的含义分别是一年后种群数量(Nt+1)、当年种群数量(Nt),图中虚线表示Nt+1=Nt,曲线里、乙分别表示某农场中的燕鸻、蝗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曲线0~Q段表明,该农场燕鸻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
B.乙曲线O~A段,该农场蝗虫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C.乙曲线A~S段表明,此时该农场蝗虫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
D.燕鸻、蝗虫都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生态学家认为,一定时间内,当种群数量增加时,会出现临近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即种群密度制约效应。某地空心莲子草在适宜的条件下大量繁殖后,数量维持在a附近,后来由于降水量减少,该植物数量明显下降,最后数量维持在b附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条件改变不会导致种群的K值发生改变
B.空心莲子草繁殖量越大,越有利于生态系统维持平衡
C.地震、火灾等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无关
D.空心莲子草数量维持在a附近的主要原因是存在非密度制约因素
5.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宣传活动。当下,人类还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下列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一组是
①水资源短缺②粮食短缺③止地荒漠化④臭氧层破坏⑤生物多样性丧失⑥城市交通拥堵⑦全球气候变化
A.①②③④⑦ B.①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⑦ D.③④⑤⑥⑦
6.棉蚜是常见的农作物害虫,它们寄生于棉花、花生等植物上,会吸取植物汁液导致植物叶片干枯、萎缩,并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喷施农药是防治害虫的常见方式,喷施农药后,棉蚜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施药后的前两天棉蚜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死亡率较高
B.相比于第2d,第8d的棉蚜种群种内竞争加剧
C.农药的使用可导致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强
D.若引入棉蚜的天敌,则棉蚜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与图示完全相同
7.大气中的氮气在雷电等条件下会转化为铵态氮,铵态氮可随雨水流入土壤,在土壤中可以转化为硝酸盐。氮气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而硝酸盐和铵态氮都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一种厌氧细菌)的作用下可转化为氮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雷电等自然条件可以促进氮元素从非生物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B.生物群落中的氮主要以含氮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C.氮循环是指含氮化合物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循环往复
D.适当松土除了可以增加土壤含氧量,还可以增强土壤肥力
8.为保护某地淡水水域生态系统,环保部门加强了对某河流附近工厂的监测,现查实某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会使水体中的蓝细菌过量繁殖,检测员沿河每隔100m取水样一次,共取7份并依次编号为①~⑦,检测水样中的蓝细菌数量,统计数据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水样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蓝细菌数量/(百万细胞·mm-3) 0.3 0.3 1.0 10 10 7.0 6.0
A.该河流的污染可能是由N、P过量引起的
B.可以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计算蓝细菌的密度
C.①②③号可能取自工厂上游,④号可能取自工厂附近
D.工厂下游,⑦号取样的河流段比⑤号取样的河流段中的生物种类少
9.酱油是我国的传统调味品,米曲霉和乳酸菌在酱油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米曲霉主要负责原料的初步分解,其产生的α-淀粉酶的量较高,同时其生长对O2的需求较高;乳酸菌能够促使酱油生成糠醇,提升酱油的香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乳酸菌通过有氧呼吸产生糠醇和乳酸
B..米曲霉和乳酸菌在酱油生产中对O2的需求相同
C.乳酸菌无氧呼吸会产生CO2,因此要定时排气
D.米曲霉产生的α-淀粉酶有助于将淀粉水解为糖,供微生物利用
10.鉴别培养基是用于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特殊的化学物质时,这种物质会与某种微生物的代谢物发生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性变化,根据这种特征性变化可将该种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区分开来。下列有关鉴别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鉴别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的功能相同
B.利用刚果红培养基鉴别尿素分解菌时,尿素分解后会出现透明圈
C.使用鉴别培养基时,必须确保无菌操作,以避免污染影响鉴定结果
D.向蔗糖培养基中加碘液,蔗糖被水解后会出现透明水解圈
11.细胞培养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及资源利用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用于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细胞培养的培养基的成分不同
B.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细胞培养都有接触抑制现象
C.动物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不能直接培养成整个生物体
D.植物的快速繁殖技术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2.科研人员分离了天山雪莲(2n=32)和莴苣(2n=18)的原生质体并将它们融合,为天山雪莲新种质的选育奠定了基础,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和过程②所用的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B.经过程②得到的c细胞只有一种类型,因此不需要筛选
C.过程④一般不需要光照,过程⑤需要给予适当时间和强度的光照
D.经过程④和⑤再生的杂种植株试管苗的体细胞含有25条染色体
13.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通过将细胞毒素与能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结合,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同时不会对健康细胞造成伤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DC能够通过增强免疫反应来杀伤肿瘤细胞
B.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融合后的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抗体
C.ADC可以识别并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
D.将抗体检测呈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大规模培养可得到抗ADC抗体
14.PCR由穆里斯等人于1985年发明,PCR技术的出现,彻底变革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以及现代医学,为此,穆里斯于1993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下表中有关PCR和细胞内DNA复制的相关信息,对应正确的是
项目 参与组分 在DNA复制中的作用
体内 PCR
A 模板 DNA的两条母链 引物 提供DNA复制的模板
B 酶 DNA聚合酶 TagDNA聚合酶 打开DNA双链
C 场所 细胞内 除去Mg2+的缓冲液 为DNA的合成提供场所、维持pH等
D 原料 4种脱氧核苷酸 4种脱氧核苷酸 作为合成DNA子链的原料
15.我国科学家将iPS细胞注射到囊胚中得到存活并有生殖能力的小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iPS细胞能分化成多种组织、器官
B.可用iPS细胞治疗小鼠的镰状细胞贫血
C.定期更换培养液有利于满足iPS细胞对生长代谢的营养需求
D.iPS细胞被称为诱导多能干细胞,均是由成纤维细胞转化而来的
16.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因基因扩散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B.我国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
C.只要有证据表明产品有害,就应该禁止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D.生物武器的致病能力强、攻击范围广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7.(11分)假设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由A、B、C、D四种生物构成,每种生物同化的能量相对值如图所示,已知第三营养级的食物不止一种。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还有一类生物X,它们与A、B、C、D共同构成群落,X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
(2)请画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_______,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100%。
(3)现对C同化的能量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所示。由表可知,C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可表示为_________。该部分能量是以_________的形式流向分解者的。
呼吸消耗的能量 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m n
18.(9分)我国东南沿海的海岸线分布着大量的红树林,红树林中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秋茄的树皮、根等部位具有止血和抗菌的效果。招潮蟹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可以作为环境健康状况的指示器,它们的存在或行为变化可以反映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红树林还具有防风御浪、保护岸堤等生态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红树林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和__________。上述题干中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
(2)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部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常见的做法是在红树林周围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的干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基础是_________。请在下图画出在修复的过程中和修复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变化曲线。
(3)对红树林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及合理的开发利用,既能改善海湾生态环境,又能给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收入,这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原理。为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在引入某植物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有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19.(10分)甜米酒是我国的传统酒种,米酒的酿制为多种微生物混合自然发酵的过程,酒曲为酒精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主要来源,酒曲中的细菌能分泌淀粉酶。酒曲通常是以淀粉含量较高的食品作为固体原料(如小麦粉和米饭等),在有氧条件下微生物自然发酵而成的。研究发现,链霉素能改变细菌核糖体的结构,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回答下列问题:
(1)对酒曲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时,需要制备LB培养基(细菌培养基)和YPD培养基(真菌培养基),常用_________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将不同种酒曲稀释液涂布于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挑取培养基上长出的_________,转移到相对应的新LB培养基和YPD培养基中分离纯化培养,此过程中YPD培养基中需要加入一定量的链霉素,其目的是_________。
(2)分离鉴定发现,酒曲中存在多种细菌和真菌,其中甜米酒中进行酒精发酵的菌种主要是_________,其发酵的原理是__________。酒曲中的细菌对米酒的产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由题可知,其作用具体体现在_________。
20.(11分)白暨豚是研究鲸类进化的珍贵“活化石”,曾经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但由于多种因素,在自然环境中,白暨豚已经无法维持其种群的繁衍能力。下图表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拯救白暨豚的构想,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用的现代生物技术除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核移植外,还有__________。体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时需要无菌、无毒的环境,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图中过程应将卵母细胞培养到__________期再去除细胞核,去除细胞核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
(2)重构胚是指人工重新构建的胚胎,需要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激活,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激活重构胚的化学物质有__________(答出2点),通过核移植技术获得的克隆白暨豚与提供细胞核的白暨豚并不完全相同,请分析可能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
(3)重构胚早期发育通过卵裂方式进行分裂,卵裂时期胚胎的特点是__________。
21.(11分)研究人员将大麦细胞的LTP1基因导入酵母菌中,让酵母菌产生LTP1蛋白。下图2表示该实验过程的部分流程,已知不同物种的启动子和终止子具有特异性。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PCR技术可以扩增LTPl基因,PCR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___PCR过程中应选用的图1中的引物是___________。每一次循环经历___________三个阶段。
(2)为方便构建重组质粒,可在引物的___________(填“3'”或“5'”)端添加限制酶的识别序列。
(3)为了让大麦细胞的基因在酵母菌中表达,需要在目的基因两侧分别添加_____________。
(4)为了筛选导入了重组质粒C的啤酒酵母,请根据抗性基因设计筛选实验:___________。
黔东南州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生物学试卷参考答案
1.D
2.B
3.D
4.C
5.C
6.D
7.C
8.D
9.D
10.C
11.B
12.C
13.C
14.D
15.D
16.C
17.(1)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3分)
(2)(2分) 2b/a(2分)
(3)b—m—n(2分) 自身的遗体残骸和粪便(2分)
【解析】D是生产者,B、C、A是消费者,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一起构成群落。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流向分解者的能量等于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减去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故为b—m—n,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是以该营养级自身的遗体残骸和下一营养级的粪便的形式传递的。
18.(1)物种多样性(1分) 直接价值和间接(2分)
(2)负反馈调节(1分) 如图所示:(画出抵抗力稳定性先上升再稳定的趋势,恢复力稳定性先下降后稳定的趋势即可,2分)
(3)整体(1分) 避免引入外来入侵物种,是否能适应环境,要有相应的害虫监控机制,能与当地物种形成有机整体(答出2点,2分)
【解析】题干中秋茄的功能和招潮蟹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红树林还具有防风御浪、保护岸堤等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修复的过程中,抵抗力稳定性增加,恢复力稳定性下降。由题干可知,对红树林资源的保护及合理的开发利用体现了社会一经济—自然的和谐统一,进而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19.(1)高压蒸汽灭菌(或湿热灭菌)(2分) 单菌落(1分) 抑制细菌繁殖(2分)
(2)酵母菌(1分) 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CO2(2分) 细菌分泌淀粉酶,可将淀粉分解,有利于酒精发酵(2分)
【解析】YPD培养基中需要加入一定量链霉素,链霉素能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来抑制细菌繁殖。酒精发酵的原理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CO2,酒曲中的细菌能分泌淀粉酶,可将淀粉分解,有利于酒精发酵。
20.(1)胚胎移植(1分) 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灭菌处理,以及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操
作;定期更换培养液以便清除代谢物(2分) MⅡ(1分) 显微操作法(1分)
(2)Ca2+载体、乙醇和蛋白酶合成抑制剂(答出2点即可)(2分) 通过核移植技术获得的克隆白暨豚的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来自卵母细胞供体(2分)
(3)细胞数量不断增加,但胚胎总体积不增加(2分)
【解析】体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时需要无菌、无毒的环境,具体操作是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灭菌处理,以及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操作;定期更换培养液以便清除代谢物,防止细胞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21.(1)DNA半保留复制(1分) 引物2和引物3(2分) 变性、复性和延伸(2分)
(2)5'(1分)
(3)酵母菌的启动子和终止子(2分)
(4)将导入了重组质粒C的酵母菌分别在含有青霉素和四环素的两种选择培养基上培养,选择在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存活,但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不能存活的酵母菌(3分)
【解析】DNA复制子链只能从5'端到3'端延伸,DNA聚合酶只能从引物的3'端延伸DNA链,因此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前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应选取引物2和引物3。不同物种的启动子和终止子具有特异性,为了让大麦细胞的基因在酵母菌中表达,需要在目的基因两侧分别添加酵母菌的启动子和终止子。由图可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四环素抗性基因被破坏,而青霉素抗性基因没有被破坏,因此将导入了重组质粒C的酵母菌分别在含有青霉素和四环素的两种选择培养基上培养,在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存活,但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不能存活的酵母菌,才是导入了重组质粒C的啤酒酵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