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咕咚》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1.认识“熟、拦”等2个生字;会写“吓、象”等2个字。2. 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3. 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二、教学重难点:1、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2、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三、教学过程(一)导学:情境激趣。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去森林王国探究森林奇闻,去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我是顺风耳。听一听,猜一猜,这是谁的声音?对,这是青蛙的声音,你会像老师这样说吗?——“小狗汪汪。”青蛙——青蛙呱呱,你真了不起!还有小猫喵喵,河水哗哗,你们听得特别专注!再听——(咕咚)这两个字怎么读?谁来猜一猜。刚才我们是通过听声音猜出来的。(贴字条:听声音)你还能用什么办法来猜出它们的读音?对,我们还可以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猜出它们的读音。咕的声旁是“古”,咚的声旁是“冬”,所以我们猜到这两个字读“咕咚”。(贴字条:形声字)(二)自学:方法猜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盲盒,里面藏了一些生字朋友,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它们的读音。1.吓、拦、领这三个字我们可以通过形声字的规律:声旁表音来猜出读音。2.拦、掉我请一位小朋友上台,帮大家猜字。(老师悄悄对他说作相关动作。其他学生依据动作来猜一猜拦、掉。)猜第一个字的时候,你张开双臂,像老鹰捉小鸡游戏中的鸡妈妈一样;猜第二个字的时候,你拿着这块橡皮,一松手就可以了。刚才我们通过做动作猜出了这两个字的读音,这样识字多有趣啊!(贴字条:做动作)3.鹿、羊这里有两幅图片,大家来猜猜是什么字?借助图片我们猜出这是“羊、鹿”。(贴字条:看图片)掌握了这些方法,大家都成了“识字大王”了。(三)研学:猜读插图1.让我们走进课文,大家看看图,读读故事,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读,也可以猜着读,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读完后标出自然段。(1)全文一共几个自然段?(7个)(2)文中一共有四幅插图,每幅插图分别对应哪几个自然段?(点击课件)(3)谁能根据图片的顺序猜一猜这个故事呢?你真是故事大王!(四)研读:感悟故事大家读了课文,猜了故事,有什么问题吗?你们可真爱动脑筋啊,提了这么多问题。老师发现有两个问题提得特别好,一个是“咕咚是什么?”第二个是“小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小兔子跑?”接下来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走进课文。1.渲染气氛,学习第一自然段。(1)引读: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出示很大两个“咕咚”)。(相机随文识字“熟”)你们看这是木瓜树,有什么发现吗?对,木瓜有青的、黄的。黄的木瓜就可以吃了,因为它---熟了.师:“熟“是什么偏旁?与什么有关?对,它是四点底,与“火“有关。木瓜熟了,但它可不是用火煮熟了蒸熟了,而是自然长熟的。(2)这个句子比较长,先听老师读一读。要关注老师的停顿: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3)现在谁来试一试读读这个句子。你读得真通顺!指导朗读:师:木瓜成熟了,会很重,所以掉下来的声音会很响,你们要把“咕咚”一词怎么读呢?预设A.很响。B.很重师:木瓜是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咕咚”这一声要读得重一些。(4)请一个同学再读一读。我们齐读。(5)探究奇闻:“咕咚”是什么?你可真会读书啊!2.扶着学第二自然段——“兔子”(1)抛疑:我请一位同学读第二自然段,大家遍听边思考:谁先听到了“咕咚”声?生:兔子。小兔子听到“咕咚”一声,它有什么反应呢?生: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谁能做一下拔腿就跑的动作?师:从他的动作中可以看出小兔子跑得——很快心里很——害怕、着急(2)探究: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①圈动词:小朋友们,你能圈出这句话中的动词吗?(“跑”“叫”)课文还用一组词语把两个动词连在一起了,是——一边……一边……②你能用一边……一边……说一句完整的话吗 (妈妈一边洗碗,一边哼歌。看得出你的妈妈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你也很会观察啊!)(我一边吃饭一边读书。这可不是个好习惯,一边吃饭一边读书,会引起消化不良的。)③朗读:想象小兔子一边跑一边叫的样子读一读这段话。请你读,我听出了小白兔的惊慌;你来读,小白兔跑得真快呀。我们一起读一读。(3)你们读得这么棒,老师都想和你们一起读呢!我来读旁白,大家读小兔子的话。(4)探究奇闻:小兔子为什么要跑?你能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真会学习。(三)放手学第三自然段——“猴子”。小猴子一听,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1.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跟”是我们本节课需要规范书写的生字,怎样才能写好呢?我们先来观察字的结构,以及关键笔画的占格位置。“跟”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左边足字旁,撇变竖捺变提,右半部分起笔要平齐,第四笔竖提要写在竖中线上。先看老师写一遍,请大家模仿老师来写一写,写的时候注意头要正,肩要平,身要坐直纸放正,手离笔尖一寸高,一尺一拳要记清。我们来展示一下同学们的作品吧!你们写得规范、端正、整洁,真是小小书法家。让我们再把“跟”字送进课文里读一读吧。——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2.比较:发现兔子和猴子说话时的“叫;大叫”“不好啦;不好啦,不好啦”不同点,体会小猴子更加害怕的心理。3.演一演:请学生做小猴子读一读他的话,全班齐读。4.探究奇闻:小猴子为什么跟着兔子跑?(旨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思维能力)(四)学习第四自然段——其他小动物1.明确:这一下可热闹了,课文中怎么就热闹起来了呢?看,来了谁?(出示第二幅插图)哦,有狐狸、山羊、小鹿。他们有什么表现呢?去第四自然段里找找吧。2.此处引出小动物们及其语言。练习朗读。3.联系上下文理解“热闹”师:这么多的小动物一个跟着一个,可真热闹。4.探究奇闻:小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跑?(旨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思维能力)因为它们也不知道“咕咚”是什么,看到小兔和小猴很害怕的样子,心里也很害怕,就都跑了起来。你很会思考,并且有自己的想法,真棒!(五)研学:“童心剧团”(小组合作分角色扮演) 小组合作扮演故事《咕咚》上集(1-4自然段)。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前四个自然段,这么有趣的故事,我们来演演吧。1.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组长组织组员分好角色,表演的时候要注意人物的语调、语气,配上丰富的表情、动作。2.大家排练的积极性可真高,我选一个小组来演一演。掌声送给他们。3.开展多样化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点评。(1)你觉得他们演得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对,扮演小猴子的同学说话时可以再表现得害怕一些。(2)你同意他的评价吗?你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真好!今天我们表演了“咕咚”的上集,大家一定很期待下集的精彩吧,我们明天的语文课再见。(六)拓学:作业实践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两项作业:1.书空所学的生字并口头组2个词。2.选择大自然里的一种植物、动物做简单小调查,制作资料小百科。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