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 11 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基本原理和世界意义。
1.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
探索与革命实践。
2.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
界意义。
知识点 01 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一)早期工人运动
1、背景: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在生产
力不断提高、劳动产品日益丰富的同时,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并没有得到相应改善,他们的
政治权利也极其有限。
2、目的:为了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维护自己的权益,工人阶级进行了从捣毁机器到
争取政治权利的多种形式的斗争。
【微点拨】工业革命后的贫富差距
3、表现:19 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
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4、意义: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1、代表人物: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
2、思想主张
(1)无情地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
(2)他们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
3、影响:他们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设想和实践都无法真正实现,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拓展补充】为什么空想社会主义被称为“空想”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 1770 约1790~1793 约 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 年为 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马克思认为空想社会主义“幻想建立完美的社会制度,但反对通过暴力对社会关系进行社会
主义的改造。他们同情工人阶级的处境,但不了解这个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反对无产阶级
的革命斗争。他们看到了阶级对立,但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
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
知识点 02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19 世纪中叶,德国思想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
探讨工业革命后的社会变化,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
【拓展补充】空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经济: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显现(经济危机,
贫富差距)
阶级:19 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
历史舞台。
理论来源: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英国的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德
国的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主观因素:马克思和恩格斯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
(二)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时间:1848 年 2 月
2、内容
(1)《共产党宣言》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
(2)《共产党宣言》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3)《共产党宣言》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宣告了无产阶
级的伟大使命。
3、意义:《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三)发展和完善
1、1867 年,马克思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第一卷出版。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
深刻剖析,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资本
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献中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2、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与上层建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辩证关系,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拓展补充】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分析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他指出,工人的工资在整个工业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生产产生的利润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工人只要在每个工作日劳动很少一部分时间,就足以抵
偿这点工资;在余下的大部分时间里,工人都是在无偿地为资本家工作,他们创造的价值也
全部为资本家所得。这就是资本家日益富裕的秘密。资本家从生产中获得的利润被称为“剩
余价值”。马克思的这一理论被称为“剩余价值论”。
(四)影响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
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2、自 19 世纪中期起,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在东欧和东南欧,马克思
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在亚洲和美洲,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
器。
3、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人
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知识点 03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一)第一国际
1、成立:1864 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国际”。
2、意义:它的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微点拨】第一国际
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协会,是 1864 年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卡尔·马克思是创始人
之一、实际上的领袖。第一国际是在 19 世纪 50 年代末、60 年代初欧洲工人运动和民主运
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产生的。1848 年革命后,欧洲资本主义飞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形成,资本主义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具有国际性质。与此同时,全世界劳动人民遭受的压迫日
益加剧,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加强。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实践使各国无产
阶级认识到,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敌人,而以往分散的斗争常常使他们遭到同样的
失败,无产阶级必须在国际范围内联合起来,用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去对抗资产阶级的国际
联合。这种国际主义意识促进了国际工人协会的产生。1871 年,第一国际法国支部参加了
巴黎公社运动,但是随着巴黎公社的失败,组织也日渐衰弱,1876 年正式宣布解散。
(二)巴黎公社
1、背景:1870 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
2、成立:1871 年 3 月,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义,起义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3、措施
(1)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治安委员会。
(3)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
的工资。
(4)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
(5)实行八小时工作日。
4、结果:1871 年 5 月 28 日,巴黎公社被法国资产阶级和普鲁士联合扼杀。
5、意义: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被载入史册,它的实践丰富了
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达标检测
1.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大工业打破了中世纪自然经济的地区分割、闭关自守状
态,形成了统一的世界市场;资本主义生产已不是一国范围的生产,资本家剥削的也不只是
本国工人;各国资产阶级基于共同利益,在反对无产阶级方面是彼此一致和相互支持的。这
一论断( )
A.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B.强调了各国支持法国巴黎公社的合理性
C.突出了阶级斗争的残酷性 D.揭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斗争的必要性
2.巴黎公社规定: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
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这说明巴黎公社( )
A.属于无产阶级政权 B.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
C.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范畴 D.受到了马克思直接指导
3.巴黎公社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大多数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阶级代表,巴黎公社还确立了公
社社员政治地位平等的观念,明确行政和管理不是工人高不可攀的事情。这说明巴黎公社
( )
A.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首次伟大尝试
B.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C.确立了无产阶级在政权中的主体地位
D.贯彻了三权分立制的政权运作原则
4.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公社是由巴黎各区通过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这
些委员是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阶级代表。”据
此可知,巴黎公社的性质是( )
A.社会主义国家 B.工农联盟政权 C.政治经济组织 D.新型工人政权
5.1871 年 3 月 18 日,巴黎工人举行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革
命政权。这一政权( )
A.是人类历史第一次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C.证实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D.直接推动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