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PDF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蒙古包头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PDF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2-2023 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地 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6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请认真核对条
形码上的相关信息,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3.答选择题,必须使用 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
他答案。
4.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严格按题号所
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损坏。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
修正带、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 20 个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
读下列四国轮廓示意图,完成 1-2 小题。
1.图中①②③国中与我国陆上相邻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与②国相比,①③④三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 )
A.纬度适中,气候适宜 B.海陆兼备,利于发展对外交往与合作
C.跨经度广,东西时间差异大 D.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2020 年我国进行了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读“2011 年以来中国人口净增长折线图”,
完成 3-5 小题。
3.2011~2020 年间,我国( )
A.人口总量持续下降 B.2020 年人口总量最多
B.人口总量先升后降 D.2016 年人口总量最多
{#{QQABLYSQU55owgiKoYQwJAIRAAACQSg5CaABQUHGoICQAOmQkBJAGQALAcYggOOABRACAEMqsAAYIAqgAIQFAFFAIBAA=A}#=}}#}
4.2016 年我国人口净增长数明显增加,主要原因是( )
A.医疗技术突飞猛进 B.接纳众多海外移民
C.二孩政策全面实施 D.工业产值迅猛增长
5.2011 年以来,我国先后四次调整了人口政策,说明人口政策( )
A.对人口发展没有产生影响 B.已不是计划生育政策
C.解决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D.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脱贫攻坚精神是因地制宜、精准扶贫的求真务实精
神。下图是我国 14 个集中连片国家级扶贫攻坚主战场分布图。读图,完成 6-8 小题。
6.14 个集中连片国家级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我国( )
A.东部季风区 B.地势第一级阶梯 C.西北地区 D.平原丘陵地区
7.14 个集中连片国家级扶贫攻坚主战场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是( )
A.地处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 B.地处山区,交通不便
C.地处人口稀疏地区,劳动力不足 D.地处内陆,降水稀少
8.燕山—太行山区因地制宜谋发展,实现了从“穷山沟”到“致富村”的转变。当地脱贫
的合理措施有( )
①引进热带水果品种,发展特色果林 ②大力开垦耕地,打造商品粮基地 ③开发农副产
品深加工,提高产值 ④利用电商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 ⑤引进生鲜海产品加工企业 ⑥
发展山地度假休闲旅游业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⑥
读“省级行政单位轮廓简图及相关山脉图”,完成 9-11 小题。
9.下列省级行政区的轮廓表示“雪域高原西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图中四个省级行政单位与其简称对应正确的是( )
A.甲—冀 B.乙—粵 C.丙—新 D.丁—鄂
{#{QQABLYQSU55owgiKoYQwJAIRAAACQSg5CaABQUHGoICQAOmQkBJAGQALAcYggOOABRACAEMqsAAYIAqgAIQFAFFAIBAA=A}#=}}#}
11.图中数字代表的四条山脉名称正确的是( )
A.①—太行山脉 B.②—台湾山脉 C.③—祁连山脉 D.④—横断山脉
12.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2/3,为了使山区贫困人口尽快脱贫,下列措施合理的
是( )
①改善环境,发展旅游业 ②大力发展采矿业
③因地制宜发展林业、牧业等特色产业 ④改善山区的交通运输条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读图,完成 13-15 小题。
13.如图沿箭头所示方向递变,符合我国自然环境要素变化规律的是
A.气温年较差变小 B.年降水量减少
C.夏季风增强 D.台风影响增多
14.关于 A 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处暖温带,盛产苹果、梨等水果 B.位于半干旱区,年降水量小于 400 毫米
C.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D.春夏季节常见旱灾;冬季寒潮影响较大
15.导致 A、B 两处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因素 B.地势因素 C.纬度因素 D.人为因素
2021 年 10 月 20 日至 21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东
省,深入东营市的黄河入海口,实地了解黄河流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黄河是中
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读图完成 16-17 小题。
16.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对各河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河段①可以发展航运 B.河段②支流稀少
C.河段③易发生凌汛现象 D.图中水利枢纽是三峡大坝
{#{QQABLYQSU55owgiKoQYwJAIRAAACQSg5CaABQUHGoICQAOmQkBJAGQALAcYggOOABRACAEMqsAAYIAqgAIQFAFFAIBAA=A}#=}}#}
17.在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过程中,合理的是( )
A.①利用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成为“塞上江南”
B.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应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C.下游“地上河”易发生洪水灾害,应开挖新河
D.黄河水运价值巨大,已成为东西运输的大动脉
耕地为我们提供了生存之本,水是生命之源,读“我国耕地、水资源比重图”,完成 18-19
小题。
18.该图反映我国资源分布的特点是( )
A.南方耕地多,水资源丰富 B.南方耕地少,水资源缺乏
C.北方耕地多,水资源缺乏 D.北方耕地少,水资源丰富
19.造成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复杂多样 B.人口分布不均
C.夏季风的影响 D.水污染严重
20.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告诫我们要牢固树立可持
续发展观念,保护好生态环境。下列措施中,属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保护生态环境
的是( )
①内蒙古高原退耕还草、轮牧 ②华北平原推广水稻种植 ③建设长江中上游和沿海
防护林 ④依靠科技优势,在上海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⑤在黄土高原上全面建造梯田,
发展粮食生产 ⑥在新疆、甘肃河西走廊的绿洲上建设粮棉生产基地。
A.①②⑤⑥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⑥ D.③④⑤⑥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50 分)
21. 读我国部分地区农业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9 分)
(1)丙山脉是____,乙地与丙地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____。
(2)图中河流 A 是____,其下游支流少,流域面积小的原因是____。
(3)图中甲地位于河西走廊,深居内陆,距海遥远,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但却发
展了特色鲜明的灌溉农业,主要的灌溉用水来源于____,请从气候方面分析河西走廊发展
农业的有利条件____。(5 分)
{#{QQABLYSQU55owgiKoYQwJAIRAAACQSg5CaABQUHGoICQAOmQkBJAGQALAcYggOOABRACAEMqsAAYIAqgAIQFAFFAIBAA=A}#=}}#}
22.2021 年 3 月 1日,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长江保护法将针对长江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
问题,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等
理念要求,依法强化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治理,切实保障长江流域生态安全。读材料,分
析回答下列问题。(19 分)
(1)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____峰,注入____海,上、中游的分界点是____。
(2)长江____(上游/中游/下游)河段水能丰富,原因是该河段____大、____快。
(3)近年来,长江上游森林破坏严重,导致中下游旱涝灾害加剧,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合
适的内容完成下列关系图。
A 河流含沙量大 B 水土流失加剧 C 湖泊调蓄能力减弱 D 淤积
河道、湖泊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4)长江从宜宾到入海口航运价值____(高/低),素有“黄金水道”之称,试分析原因。
(5 分)
(5)长江下游地区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________,其发展工业的利弊。(4 分)
23. 读中国地形图和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 分)
{#{QQABLYQSU55owgiKoYQwJAIRAAACQSg5CaABQUHGoICQAOmQkBJAGQALAcYggOOABRACAEMqsAAYIAqgAIQFAFFAIBAA=A}#=}}#}
(1)B 盆地里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____,该河流与黄河的汛期都出现在____(季节),但原
因不同,该河是由于夏季气温高,____多,河流水位上升,黄河是由于夏季受____影响,
降水多,河流水位上升。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势特征为____,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3)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它位于____处。(填阶梯图中相应的数字
序号)
(4)北纬 30°沿线东西气候差异明显,其中①区域属高原山地气候,③区域属____气候,
两区域夏季气温差异是____,造成①与③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4 分)
(5)C盆地是____盆地,它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冬季气候温暖的主要原因____。
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2021 年 3 月 14 日夜间至 3月 15 日傍晚,我国北方出现近 10 年来最强沙尘天气。专家
解读本次沙尘来自蒙古国。山东省日照市的同学收集了资料,并在班级展示。
材料一蒙古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1)读图归纳蒙古国年降水量特点:年降水量多在________之间,说明当地气候________;
年降水量地区分布________(填“均匀”或“不均匀”),具体表现是________。
材料二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的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受
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自然因素包括大风、降水少及丰富的沙源。人类活动的影响
是指人类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破坏植被,导致沙源增加。蒙古国面积约 157 万平方千米,人
口约 320 万,支柱产业是采矿业和牧业,是世界上沙尘暴多发的国家。
(2)把下边地理现象的代号填写在相应方框内。
①开发矿产,地表裸露 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③接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强劲 ④过度放牧,破坏草场
甲______ 乙______ 丙______ 丁______
材料三沙尘暴发生后,所到之处空气污染严重,容易诱发眼睛和呼吸系统的疾病,甚
至造成户外活动的人畜伤亡;沙尘暴会使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运输……
(3)针对沙尘暴灾害,请列举我们日常应采取的防灾、避灾方法。(2 分)
{#{QQABLYSQU55owgiKoYQwJAIRAAACQSg5CaABQUHGoICQAOmQkBJAGQALAcYggOOABRACAEMqsAAYIAqgAIQFAFFAIBA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