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阅读任务四 体会小说主题)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平凡的世界(阅读任务四 体会小说主题)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简介

整本书阅读之《平凡的世界》教学设计
——阅读任务四:体会小说主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的主题。
2.从小说中汲取精神力量,指引人生。
教学重点
理解小说的主题。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的主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前任务
1.梳理小说反映的时代重大事件及其对孙少安和孙少平的影响。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路遥及其创作《平凡的世界》的意图。
3.阅读《早晨从中午开始》。
4.总结阅读长篇小说的经验和方法。
一、了解人物与时代变化的关系
活动:参照示例,梳理小说反映的时代重大事件及其对孙少安和孙少平的影响。
示例:1978 年 11 月,安徽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12 月,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孙少安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生产责任制,后来他贷款和借钱到城里拉砖,并用赚的钱和贷款建窑烧砖,成了当地的“冒尖户”。
提示:①探讨大时代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和改变,把个人放到社会大洪流中去 审视他们人生的变化,有助于将人物命运与时代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拓展人物的 丰富性。②抓住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如 1978 年安徽小岗村等地实行 包产到户等。
二、了解作家及创作意图
分解活动:
(1)完成作者生平大事记年表。
明确:
1968 年,路遥以群众代表身份进入延川县革命委员会,并担任副主任职务。
1969 年,路遥回乡务农,在农村一小学教过一年书。
1972 年秋天,路遥被调到延川县文艺宣传队当创作员。
1973 年,路遥被推选到延安大学中文系读书。
1976 年 8 月,路遥被分配到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刊物《延河》担任 编辑。
1982 年,路遥发表中篇小说《人生》,轰动全国。
1984 年,路遥开始筹备创作《平凡的世界》。
1985 年秋天,路遥来到铜川的陈家山煤矿为创作寻找素材。
1988 年,路遥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
(2)收集可能影响路遥创作的历史事件,进行概述。
提示:主要是小说中呈现的历史事件。
(3)分析路遥本人的“交叉身份”及其影响,填写下表。
提示:①以路遥的“交叉身份”为媒介,将现实世界与小说世界紧密联系起 来,通过对路遥真实经历与时代重大事件的还原,理解小说的人物性格与情节设 定,更加真实地感知文学作品与现实世界的关联性。②阅读李继凯《矛盾交叉: 路遥文化心理的复杂构成》。
身 份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映射作品
农 民 得到了许多帮助,多年不忘这 “伟大的友爱” 《在困难的日子里》
知识分子
明确:
身 份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映射作品
农 民 得到了许多帮助,多年不忘这 “伟大的友爱” 自卑,成年后的心理阴影 《在困难的日子里》 《人生》
知识分子 站定了自己人生新的价值立场,认准了自己应该前行的方向,要脱离被羞辱被轻贱的境遇,走向受尊重被认可的人生 对乡土的感情逐渐 淡漠,对城市的向往则日渐强化 《青松与小红花》《夏》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
(4)阅读《早晨从中午开始》,了解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的真实情况和 心路历程,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提示:同学介绍《早晨从中午开始》基本内容,阐述作家的创作意图。
明确:“我决定要写一部规模很大的书。”“作品的框架已经确定:三部,六卷,一百万字。作品的时间跨度从 1975 年初到 1985 年初,为求全景式反映中国近十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人物可能要近百人左右。”
第 二 课 时
一、理解主题
1.说说自己理解的主题
问题:很多人认为《平凡的世界》的主题非常丰富,有奋斗说、苦难说、改 革说、劳动说、爱情说等。你认为小说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
提示:选择自己认定的主题,从小说中寻找证据进行阐述。
示例:
(1)奋斗说。
提示:要注意选取孙少平、孙少安、田福军等人奋斗的典型情节,如孙少平 在揽工市场等待被选、建筑工地挥汗如雨、电影院门口邂逅田晓霞、地委办公室 畅谈、回到工地休息读书等,或集中研习,或编演课本剧,或开展辩论会,体会 奋斗的意义。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一些问题,如孙少平为什么要离开双水村 去黄原县揽工?劳动对孙少平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今天应如何看待孙少平 的奋斗与人生选择?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等等。
分析:奋斗是小说中人物对苦难命运的有力回击。黄原时期的孙少平极力掩 饰自己乡村教师的身份,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忍受肉体的疼痛,摸爬滚打,将 自己磨炼成了一名结结实实的揽工汉。在大牙湾煤矿期间,孙少平靠辛勤的劳动 在工资上超越了曾经优越感极强的工友,并且当上了班长。在孙少平看来,“只 有劳动才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孙少平的奋斗并不限于闷头出苦力,不论在什 么时候,他都坚持靠阅读来丰富精神。
孙少安 13 岁便挑起家庭的重担,他努力经营庄稼,大胆开办砖厂,将家庭 “烂包”的光景过得红红火火。
田福军为了改变黄原百姓贫困的面貌,力排众议,在辖区内摸索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兰香、金秀、郝红梅等双水村的其他普通人也都在默默地奋斗着、拼搏着。
(2)爱情说。
孙少平与郝红梅的初恋朦胧而羞涩,短暂而隐秘;与田晓霞的爱情则充满浪 漫色彩与青春的火热,是两颗温暖的心的融合,是基于共同理想的相互吸引。
孙少安与田润叶青梅竹马的爱情单纯浓厚,却不能相依相守;与山西女子秀 莲的爱情则温厚绵长,相互扶持,符合传统世俗的特点。
田润叶与李向前的爱情温和动人,田润生与郝红梅的爱情坚定决绝,金波与 素未谋面的藏族女子的爱情炽热真挚,兰香与吴仲平的爱情基于相互尊重和理解,
兰花对王满银的爱情痴傻而单纯,杜丽丽对古风铃的爱情则是超越现实的、理想主义式的……《平凡的世界》向我们展示了众多青年的不同爱情选择。
总体来看,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孙少安式的传统爱情模式,讲究门当户 对,崇尚男尊女卑,这样的爱情更多带有亲情的味道;一类是孙少平式的超现实 爱情模式,敢于冲破礼法风俗和社会阶层,追求心灵的契合与浪漫。小说关于爱 情的整体基调是温情的,每个人物都在爱情中展现出人性的纯真、善良与美好, 同时不乏苦涩与悲凉。如田晓霞的突然离世,让孙少平的深情难以安放;孙少安 热烈地爱着田润叶,却又碍于双方的身份,不得不选择放弃。
2.了解小说题目的含义
问题:作者曾将小说命名为“普通人的道路”,最终改为“平凡的世界”。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一修改?
提示:从作者创作意图、人物设定等角度进行分析。
分析:①在作者路遥看来,他所写的世界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他所写的人物 也是一群平凡的人物,但这群平凡的人物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书写了一幕幕可 歌可泣的感人肺腑的故事。②“平凡的世界”还意味着作者采取的是一种现实主 义的创作态度,作者无意于夸张和扭曲,只是走入生活,并力求走入人物的内心, 去探究生命的意义。
3.探究人物命运
问题:路遥常在《平凡的世界》里表达奋斗的人生是值得尊重和赞扬的,是 有美好未来和前途的。为何在小说结尾安排对孙少安、孙少平影响至深的女性伴 侣吕秀莲和田晓霞走向死亡?为何再一次将命运的重锤对准孙少安和孙少平?
提示:从吕秀莲和田晓霞对孙少安、孙少平人生的意义角度进行分析。
分析:突出人生和命运的“苦难”。如,田晓霞在救落水的孩子时牺牲了, 对于孙少平而言,是致命的打击,他失去了精神支柱,伤心欲绝,苦不堪言,在 雨中用尽全力地奔跑,发出绝望的哭声,那是一段灰暗的日子。再一次回到当初 约定终身的地方时,他心中更是充满了美好的回忆。经过理智思考后的他再次站 了起来,信念和勇气让他再一次在悲惨的生活中树起自己的旗帜。
二、理解小说的现实意义
1.思考人物形象的时代意义
讨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回望路遥的人生,回望波澜壮阔的改革 历史,你认为小说中孙少平、孙少安的人生经历对我们当代青年有哪些参考意义?
提示:抓住人物的人生经历,尤其是人物在人生重要的选择关口的所思所想, 阐述自己获得的启示或教益。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但要仔细辨别学生 回答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观。
2.畅谈自己心中的形象
讨论:如果让你穿越到《平凡的世界》所写的那个年代,你想要活成谁的模 样,或者说你想活成什么模样?
提示:①设身处地思考人物生活的时代大环境和个人小环境,理解人物对生 活的态度、人生选择的原因及意义。②站在更高的位置运用更深刻的目光去审视 整部作品,实现人与作品、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对话。
3.推荐《平凡的世界》
活动:从父母、朋友、同学中选择一人,把《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推荐给他 (她),写一篇推荐词,并与同学交流。
提示:①选定推荐对象,根据对象的身份、文化程度、喜好等确定推荐的理 由;②推荐词既要有对作品内容的概括,也要有对作品的评价,还要表达出自己 对作品的喜爱之情;③语言简明,富有感彩,有感染力;④小组交流后,推 荐优秀推荐词在班级交流。
三、总结阅读方法
活动:交流阅读长篇小说的经验和方法。
提示:①结合阅读《平凡的世界》的实际,自由交流阅读经验和方法;②回 归教材中的“阅读指导”,理性梳理、归纳阅读长篇小说的策略和方法;③课后 形成书面文字,张贴在教室,或发布在班级群,或编印成册,供全班同学学习和 借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