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目标1.认读5个生字,重点学写“戎”。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能解释“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3.聚焦“不动”与“动”,体会王戎的聪慧。4.创设“神童”评选情境,用自己的话讲讲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能解释“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2.聚焦“不动”与“动”,体会王戎的聪慧。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浓厚文言学习氛围1.出示“诸”,组词。预设:诸多、诸位、诸侯、诸葛。从“诸位”一词中知道“诸”的意思,拓展引申词语“诸国、诸神”。2.自我介绍。(1)教师自我介绍。出示:吾名曰某某某,诸暨人也。(2)学生自我介绍。你也来像这样介绍一下自己。(3)生集体自我介绍。小结:诸位,今与尔等相识,不胜荣幸!一、创设“神童”评选情境,揭示课题1.情境创设。(1)我们刚才玩的是—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叫作—文言文。我们以往学过什么文言文?(预设《司马光》《守株待兔》《精卫填海》)(2)在文言的世界里不仅有很多奇闻轶事,也有很多神童故事。今天早上我就在网上刷到了一条热搜,就是统编教材首届“神童”评选大赛开始啦(出示大赛海报)。你们猜都有谁会参赛?2.学习“戎”。(1)其中有个选手你们猜猜他叫什么?出示甲骨文“”,猜猜“戎”的意思。(2)书写“戎”字。(3)拓展称呼:在文言文当中,一个人的称呼可以是全称,有名有姓,也可以仅仅是他的名,比如司马光我们就可以叫他“光”。而我们这位选手他姓王,名戎。他就是王戎。3.点击事迹,引出课文。(1)出示简要事迹,指名读。(2)推进“神童”评选大赛情境:听了王戎的人物事迹,你们愿意把手头的宝贵一票投给他吗?为什么?(3)引出课文。其实人物事迹下面还附了一则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做《王戎不取道旁李》。(4)理解课题,齐读课题。【学习评价】1.“神童一级”:正确读写“戎”字,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神童二级”:正确读写并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理解“戎”的意思;对课文学习有强烈期待。3.“神童三级”:在二级基础上,能辨析并说明人物事迹是否符合要求。二、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受文言韵律1.读通课文。(1)检查预习,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评价。(2)师示范朗读学生读得不好的文句,学生再读。2.读好节奏。(1)出示停顿线,学生对照老师的停顿标注,思考谁的更准确,并说明理由。重点指导:尝/与诸小儿/游。唯/戎不动。此/必苦李。(2)生按节奏齐读课文。(3)配乐齐读。【学习评价】1.“神童一级”: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神童二级”:有停顿意识,并按节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神童三级”:能初步划分文言节奏,并按节奏有滋有味地朗读课文。三、多种方法读懂课文,了解“古今异义”1.聚焦“古今异义”的文言现象。(1)聚焦“尝”。①怎么理解?—学习方法:借助注释。②“尝”字,现在一般指什么?③小结:同一个“尝”字,随着时代的变迁,它的常用意义悄悄发生了变化。这便是咱们祖国文字的特点。这种现象,叫“古今异义”。(2)聚焦“竞走”。①说意思。②联系旧知: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守株待免》)/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③小结学法:学习文言文我们还可以联系已学的古诗文。(3)聚焦“游、子、信”。①游:在文中指“游戏、游玩”。现在除了这个意思,很多时候是“游泳”的意思。②子:文中指李树的果实(学习方法:联系上下文);现在指“儿子”。③信:文中指“的确”;现在指“相信,信任”。(4)过渡:或者通过注释,或者联系上下文,就慢慢猜出了很多难点字词的意思。学习文言文,就要敢于这样去猜想,去推测。2.尝试说全文意思。(1)同桌之间尝试着说。(2)指名分句挑战说,全班朗读相应文句。重点指导第二句中的“多子折枝”,结合图片理解。(3)指名连起来说。3.搭建支架背诵(填空式背诵,逐级提高难度)。只留课题,全班背诵。【学习评价】1.“神童一级”:初步了解“古今异义”的文言现象,读懂课文大致意思,并借助支架尝试背诵课文。2.“神童二级”: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古今异义”字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意思,借助支架熟练背诵课文。3.“神童三级”:梳理、强化已有的文言学习方法与经验,学会“举一反三”理解“古今异义”词,进而理解课文意思,有滋有味地背诵课文。四、运用对比阅读理解,体悟王戎之智过渡:故事读到这里,现在你们愿意把手头的票投给王戎了吗?光说愿意可不行,你得有依据。我们从课文中去寻找依据。1.交流反馈。你觉得他的聪明,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2.聚焦“不动”与“动”。(1)当他们看到这满树的李子时,王戎和诸儿有什么不同?(2)出示句子: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诸儿竞走取之,戎不动。思考:“唯”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3)读句子,发现对比。这篇文章就是用诸儿的表现和王戎对比,衬托出王戎的聪慧(板书:衬)。这样的写法,我们以往学过的文言文里也遇到过。(课件呈现《司马光》原文)(4)质疑思辨。王戎真的没“动”吗?老师却偏偏认为只有王戎“动”了,是诸儿“不动”呢!(板书:动,不动)预设:王戎在动脑筋思考。①王戎在思考什么?②出示: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③王戎认为“此必苦李”的理由是什么?3.聚焦“道边”。(1)比较。王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看李树多子折枝①王戎和诸儿看到的有什么不同?②观看微课,拓展“道、路、径”的知识。③说说为什么多子折枝的李树长在“道边”,“此必苦李”?4.小结:面对满树的李子,只有他静静地观察(板书:静观),独立地思考(板书:独思)。所以说实际上只有戎“动”了,诸儿“不动”。5.朗读指导。王戎会怎么来说这句话?6.情境跟进,夸夸王戎。现在你手头的这一票投不投给王戎?为什么?请你夸一夸他。7.为王戎投票:竖起大拇指。【学习评价】1.“神童一级”:知道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感受王戎的聪慧。2.“神童二级”:发现课文对比的写法,并通过对比阅读,理解王戎认为“此必苦李”的原因,感受其聪慧和静观独思的品质。3.“神童三级”:在对比阅读中进行主动思辨,明白王戎聪慧的根本原因,学习其静观独思的品质。五、变换角色讲好故事,推荐关联读物过渡:你们想不想看看,截至目前,神童评选大赛的票数情况?(出示评选榜1)1.情境创设:呀,王戎的票数优势不明显,这可怎么办?2.同桌讲故事。如果你是王戎,请你把你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讲故事时需要注意什么?(讲之前要自报姓名,讲完后要讲“请大家为我投上宝贵的一票”,还要谢谢大家。)3.指名讲述故事,相机评价。4.情境推进。经过“王戎”生动的宣讲,他的票数有没有发生变化?(出示评选榜2)看来不错呀,直逼榜首。王戎给我们某某学子发了一封信件过来。我们要不要为他助力,帮他来投票?那我们把王戎的故事讲给身边更多人听。5.借故事形象,初步感知单元导语王戎也不负众望,长大后成了“竹林七贤”之一。虽然时光像流水一去不复返了,但他的名字像淘尽泥沙的金子一般,永远闪亮地留在了史书上,正如本单元的导语所说—“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生念)6.读物推荐:《世说新语》。《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这是一本非常了不起的好玩的书,许多常用的成语都出自这本书,比如“口若悬河”“七步成诗”“肃然起敬”等等。书中还有许多有名的故事呢,比如“杨氏之子”。所以,老师强烈推荐大家去阅读,推荐指数为5星哦!【学习评价】1.“神童一级”:尝试用自己的话讲《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了解故事出处。2.“神童二级”:能变换角色,分享《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有阅读《世说新语》的兴趣。3.“神童三级”:能从课内走向课外,主动把《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分享给身边的人听。能课外阅读《世说新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