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别伤着自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建立强烈且敏锐的安全意识,能够准确、清晰地辨别生活中各类常见的危险情境,提高危险识别能力。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知识和实用技能,能够熟练、有效地应对可能突发的意外伤害,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地了解生活中可能潜伏的各种危险,涵盖家庭、学校、户外等丰富多样的场景。精心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常见意外伤害的高效应急处理方法,如擦伤、烫伤、咬伤、扭伤等不同类型的伤害处理。教学难点巧妙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安全知识深度内化,转化为自觉、主动的行动,切实贯彻落实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精心培育学生在危险情境下始终保持冷静、理智应对的坚韧心理素质,做到临危不惧、应对有方。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精心筛选并展示真实、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其中的危险关键点和科学应对策略,显著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境模拟法:巧妙创设逼真、多元的危险情境,让学生亲身沉浸在模拟场景中,切实增强应对危险的实际操作经验和能力。小组讨论法:科学组织学生开展热烈的小组讨论,大力促进学生之间的深度思想交流与碰撞,共同探索行之有效的自我保护方法和策略。四、教学准备广泛收集各类与儿童意外伤害紧密相关的高清图片、精彩视频资料,精心制作成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的多媒体课件。悉心准备一些常见的医疗用品,如创可贴、消毒药水、纱布、绷带、烫伤膏等,用于现场演示直观、实用的急救处理方法。用心设计并打印相关的调查问卷和知识测试题,旨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初始安全意识水平和现有的知识掌握程度。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 分钟)首先播放一段充满欢声笑语、活力四射的儿童在户外尽情玩耍的精彩视频,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快乐和幸福。紧接着,画面突然切换到一个孩子因意外受伤而痛苦哭泣、满脸泪痕的场景,形成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向学生提问:“看到这个画面的瞬间转变,你们内心有怎样强烈的感受?”引导学生深刻思考受伤所带来的巨大痛苦和诸多不便,激发他们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和重视。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核心主题——《别伤着自己》,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方向。(二)认识危险(10 分钟)展示一组精心挑选的高清图片,内容涵盖家中的插座、厨房的锋利刀具、户外繁忙的交通路口、学校陡峭的楼梯等常见但充满潜在危险的场景。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图片,细心找出其中可能隐藏的危险元素,并在小组内部展开热烈、深入的讨论,鼓励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自信地走上讲台发言,勇敢地分享他们小组所挖掘出的危险点和独到的分析视角。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然后进行全面、深入的总结和补充,特别强调在这些场景中必须高度重视的关键安全事项,如远离插座以防触电、正确使用刀具避免划伤、遵守交通规则保障安全、上下楼梯注意秩序防止踩踏等。(三)家庭中的危险(10 分钟)播放一段精心剪辑的家庭生活视频,视频中生动地展示了孩子在没有家长严密监护的情况下,独自冒险使用电器、大胆爬上高处取东西等一系列危险行为。在关键节点暂停视频,及时抛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让他们热烈讨论这些危险行为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如触电、摔伤等。继续播放视频,呈现孩子因为这些危险行为而不幸受伤的真实情景,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危险行为带来的惨痛代价。教师趁热打铁,巧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温馨的家庭环境中,还有哪些看似平常却可能让自己受伤的行为?我们又应该如何巧妙避免?”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索。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踊跃发言,大胆分享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实用的建议,如不随意触摸燃气设备、小心使用热水壶等。(四)学校里的危险(10 分钟)展示一系列学校里的典型场景图片,包括图书馆高大的书架、操场上多样的运动器材、教室里排列紧密的桌椅等。向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这些熟悉的校园场所中,可能会潜藏着哪些不易察觉的危险?”组织学生进行高效的小组讨论,鼓励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充分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然后每组精心选出一名表达清晰、思维敏捷的代表进行详细、准确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精彩汇报,进行精准、全面的总结,突出在学校里需要时刻牢记的重要安全问题,如在图书馆轻拿轻放书籍、正确使用运动器材进行锻炼、在教室里保持安静有序不追逐打闹等。同时,结合实际案例,生动形象地向学生阐述忽视这些安全问题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如书架倾倒砸伤、运动受伤、碰撞受伤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遵守校园安全规则的重要性。(五)户外的危险(10 分钟)播放一段孩子们在户外尽情玩耍的视频,视频中清晰地呈现了孩子们在河边嬉戏玩水、在马路上肆意乱跑、攀爬高大树木等一系列危险行为。播放结束后,让学生认真回顾视频内容,准确指出其中存在的危险行为,并积极思考应该如何有效地改正和避免。教师着重强调户外安全的极端重要性,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实用的户外安全知识和准则,如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时刻远离危险水域、坚决不攀爬高处等。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鼓励他们在户外活动中时刻保持警惕,确保自身的安全。(六)动物带来的危险(10 分钟)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个孩子被宠物狗意外咬伤的真实故事,营造紧张的氛围,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向学生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令人痛心的事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与宠物和谐、安全地相处?”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热烈的讨论,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逐渐认识到动物虽然可爱,但也具有不可预测的攻击性,要与动物保持适当的距离,尊重它们的习性,不轻易激怒它们,避免引发危险。邀请学生主动分享自己与动物相处的难忘经历,以及在这些经历中所获得的宝贵安全经验,如不随意逗弄陌生的动物、被动物追赶时保持冷静等。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进一步丰富大家的安全知识和应对策略。(七)植物带来的危险(10 分钟)展示一组清晰、逼真的常见有毒植物图片,如色彩艳丽的夹竹桃、外形独特的滴水观音等,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详细介绍这些植物的毒性特征和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严重伤害,如误食后的中毒症状、皮肤接触后的过敏反应等。向学生提出关键问题:“当我们在户外遇到不认识的植物时,应该采取怎样明智的行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让他们明白不能随意触摸和采摘不熟悉的植物,避免因为好奇而导致中毒等危险情况的发生。同时,教育学生要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八)受伤后的处理(20 分钟)巧妙创设一个逼真的情境:小明在家里不小心被滚烫的热水烫伤了手臂,疼痛难忍。向学生提出紧急问题:“如果你不幸遭遇了和小明一样的情况,你会如何迅速、有效地应对?”邀请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教师认真倾听并给予及时的点评和补充。接着,教师详细、系统地讲解烫伤后的科学、正确处理方法,包括立即用大量冷水持续冲洗受伤部位、小心脱去烫伤部位的衣物、轻柔地涂抹烫伤药膏等关键步骤。同时,提醒学生注意避免一些错误的处理方式,如用酱油、牙膏等涂抹伤口。依次创设擦伤、割伤、扭伤等常见的意外伤害情境,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让他们共同探讨并学习相应的正确处理方法。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归纳,再次强调受伤后及时、正确处理的重要性,以及错误处理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同时,通过实际演示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急救处理方法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应对意外伤害的能力。(九)制作安全手册(15 分钟)将学生合理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特定的主题,如家庭安全、学校安全、户外安全、交通安全等。明确要求小组之间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和创造力,根据所学的丰富内容,精心制作一份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安全手册。手册应包括生动形象的危险情境图片、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以及具体实用的应对方法和建议。每个小组依次展示自己精心制作的安全手册,其他小组的成员认真倾听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有针对性的补充。教师对各小组的作品进行全面、深入的总结和表扬,对表现出色的小组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将优秀的作品精心张贴在教室里的显著位置,方便大家随时翻阅和学习,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十)课堂总结(5 分钟)与学生一起温情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核心内容,包括全面认识各种危险情境、熟练掌握受伤后的科学处理方法等重要知识点。再次郑重强调安全的无可替代的重要性,用充满关怀和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用心保护自己的身体免受伤害。精心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积极向家长宣传所学的宝贵安全知识,与家长携手一起仔细排查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安全的家庭环境。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对生活中的潜在危险有了更为清晰、深刻的认识,并且较为扎实地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和实用技巧。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值得关注和反思的问题。部分学生对于某些较为复杂和特殊的危险情境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入,在模拟的实际操作环节中,可能会出现紧张、迷茫、不知所措的情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