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哈32中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下)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考试范围:选必二 选必三 适用班级:高二学年 )
单项选择题(共2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AB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景观属于该线以北的是( )
A.漫山遍野荔枝林 B.旱地麦浪大豆香
C.椰林婆娑菠萝香 D.甘蔗扯起青纱帐
2.② 区域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干旱 B.湿热 C.高寒 D.地形平坦
3.对我国不同区域的传统民居及建筑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③区域民居不喜朝南的房间 B.④区域民居墙体较③ 区域严实厚重
C.①区域民居屋顶坡度平缓 D.②区域的传统民居以蒙古包为主
近年来,我国多地积极实施“小田变大田”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将“一户多块地”改造为“一户一块地”,并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完成4、5题。
4.“小田变大田”土地整治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流转费用上涨 B.劳动力成本上升
C.饮食消费结构升级 D.耕地分布不平衡
5.该项土地整治可以( )
A.增加农业经营主体数量 B.提高农业生产多样化水平
C.缓解耕地非粮化的倾向 D.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出数量
我国是世界上鞋类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近年来,受劳动力成本、国际贸易壁垒等因素影响,国际制鞋产业尤其是加工环节加速由中国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制鞋业受时局改革和政策红利双重驱动强势崛起,收获巨大红利。同时,我国制鞋业正面临严峻挑战。完成下面小题。
6.与中国相比,东南亚国家制鞋业发展的短板是( )
A.国际贸易壁垒多 B.自主研发能力弱
C.从业人员数量少 D.政策支持力度小
7.东南亚国家承接中国制鞋产业转移带来的有利影响不包括( )
A.缓解就业压力 B.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C.增加外汇收入 D.改善城区环境质量
8.从提高附加值角度,我国制鞋业面对挑战应采取的对策是( )
A.加强品牌建设 B.推广自动化生产 C.申请优惠政策 D.向西部地区转移
2024年,陕北—安徽±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陕电入皖工程)和安徽岳西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陕电入皖工程是国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点工程之一,要求电力资源输送中可再生能源电量占比不低于50%。岳西抽水蓄能电站为日调节纯抽水蓄能电站。下图示意陕皖相关工程概况。据此完成9-11小题。
9.陕北地区在陕电入皖工程中的主要优势有( )
① 电能储存技术发达 ② 风能光能资源充足
③ 煤炭资源储量丰富 ④ 水能资源分布集中
A.① ② B.① ③ C.② ③ D.② ④
10.陕皖相关工程中火电和抽水蓄能的相同作用是( )
A.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B.调节电力供应
C.提高能源转换效率 D.减少换流次数
11.陕电入皖工程和岳西抽水蓄能电站可( )
① 减少陕北温室气体排放 ② 助力陕北经济社会发展
③ 降低安徽能源消耗总量 ④ 提高安徽电力保障能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新城生活空间是指新城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各种行为活动所占据的场所和空间。如图示意2017年我国某大都市某新城生活空间现状和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调查显示,该新城的社区居民休息日与工作日的出行率、人均出行次数均相当。据此完成12-14小题。
12.该新城的社区居民非工作活动大部分在新城外或社区附近,主要是因为新城( )
A.交通方式较为单一 B.生活服务设施不足
C.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D.居民消费能力较弱
13.为达到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状态,该新城未来发展的首要任务是( )
A.扩大新城空间范围 B.增加休闲娱乐场所
C.促进就业本地化 D.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4.达到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状态后,该新城的社区居民日常( )
A.平均出行距离增加 B.工作出行次数减少
C.平均出行成本增加 D.出行方式更加多元
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可反映都市圈内“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集聚、制造业在外围城市集聚”的城市分工特点,指数值越大,表明分工程度越高。表为2008年、2015年和2019年我国三个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值。据此完成15、16小题。
名称 2008年 2015年 2019年
上海都市圈 3.45 5.21 6.54
兰州都市圈 2.20 2.36 2.78
合肥都市圈 2.16 0.81 0.97
15.从区域空间组织视角考虑,与2008年相比,2019年上海都市圈内( )
A.各城市间的信息流大幅降低 B.城市间功能互补性明显减弱
C.中心城市辐射能力显著提升 D.中心城市制造业多样化增强
16.根据合肥和兰州两个都市圈的功能分工指数值变化,可以判断( )
A.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产值降低 B.兰州都市圈的地域范围扩大
C.合肥市受上海都市圈影响较大 D.合肥都市圈的城市数量增多
资源型城市的产生及发展与资源开采关系密切,其城市空间形态可分为相对集中型(图a)、一城多镇型(图b)、多中心组团型(图c)三种。白银市地处黄河上游,甘肃省中东部,区域内优质铜矿多且集中,被誉为“铜都”。目前,白银市铜保有储量仅为8.1万吨,年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为759万吨。完成17-19题。
17.一城多镇型城市形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居住区与工业区交织 B.主城区人口密度较大
C.矿产资源分布较分散 D.主城区城市职能完善
18.白银市的城市形态最可能为( )
A.相对集中型 B.一城多镇型 C.多中心组团型 D.以上皆不是
19.白银市可能面临的发展困境( )
① 矿产品市场竞争力弱 ② 下岗失业人员增多
③ 矿产资源完全枯竭 ④ 工业废弃物污染严重
A.① ② ④ B.① ② ③ C.② ③ ④ D.① ③ ④
2023年,5G DMN技术产品在山西应用落地。5G DMN即5G地下移动通信网络,是基于5G技术构建的一张智能化综合性地下专用移动通信网络,通过构建性能极致、一网多能、运维极简的技术体系,支撑矿山实现感知、决策、操控等全智能化。据此完成20-22题。
20.5G DMN技术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是( )
A.矿井可视化 B.采矿机械化 C.产能精准化 D.开采生态化
21.矿井5GDMN技术产品建设与运行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是( )
A.地下空间狭窄,通信信号较弱 B.粉尘杂质较多,干扰设备运行
C.矿井潮湿闷热,设备散热困难 D.地下深度较深,设备运送不便
22.山西省大力推广5GDMN技术产品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煤炭开采规模 B.调整煤炭资源分布
C.提高矿井生产安全 D.全面实现无人生产
“低空经济”是以飞行器的低空空域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2024年9月,第三届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将在安徽芜湖举办,芜湖将打造中国“大型无人机之都”。2023年深圳也抢抓机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低空经济。据此完成23、24小题。
23.与深圳市相比,芜湖市发展低空经济的优势是( )
A.产业链更完 B.生产要素成本低
C.基础设施完 D.政策扶持力度大
24.发展低空经济给芜湖市带来的效益有( )
① 推动产业升级 ② 吸引人才集聚 ③ 提高经济效益 ④ 提升城市等级
A.① ② ③ B.② ③ ④ C.① ③ ④ D.① ② ④
服务业碳强度即服务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它是衡量区域服务业减排绩效的重要指标。下图为四省市服务业碳强度变化图。完成25、26题。
25.关于四省市服务业碳强度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2005-2019年河南持续上升 B.2005-2019年浙江持续下降
C.2005-2012年贵州增幅最大 D.2012-2019年上海降幅最大
26.上海降低服务业碳强度,可( )
① 利用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② 加强城市绿化,扩大绿地面积
③ 加快金融业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 ④ 外迁服务业,使其向郊区扩散
A.① ② B.③ ④ C.① ③ D.② ④
综合题(共3小题,共48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工程性缺水是因特殊的地形、地质环境存不住水,水利设施缺乏留不住水。渝西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工程性缺水严重。
材料二 2020年,渝西水资源调配工程全线开工建设,工程通过新建提水泵站、调蓄水库(主要任务是沉沙、日调节及应急备用)、输水管道(含隧洞),实现长江、嘉陵江向渝西地区更好地供水。下图为渝西地区略图。
(1)说明渝西地区工程性缺水的原因。(4分)
(2)与使用现有河道调水相比,简述该工程采用新建“管道+水库”调水的优点。(6分)
(3)简析该调水工程建成后给渝西地区带来的效益。(6分)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原产澳大利亚热带雨林中的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被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如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6分)
(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4分)
(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按发展选纸业的理由。(6分)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其独特的沙山—湖泊景观闻名于世。沙漠腹地的格状沙丘形如其名,是纵向沙丘置于横向沙丘上的复杂型沙丘,沙丘边缘发育了稀疏的沙拐枣等耐旱植物。研究表明,冬季巴丹吉林沙漠存在湖泊区A地表温度明显高于外围区B和周边区C的"暖岛效应"。沙漠腹地的苏木吉林湖近年来萎缩较为明显。下图(左)示意巴丹吉林沙漠苏木吉林湖湖区地理位置及分区情况,下图(右)为格状沙丘示意图。
(1) 分析当地形成稳定、格状沙丘的条件。(6分)
(2 )说明沙漠湖泊区冬季“暖岛效应”的形成原因。(4分)
(3) 分析当地扩大沙拐枣种植面积的生态影响。(6分)
哈32中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2分)
1-26 BCCBC BDACB DBCDC CCAAA BCBAD C
非选择题(共48分) 其它答案合理也给分
27. (16分)【答案】
(1) 4分 多山地丘陵,地形崎岖,地表径流流失快;喀斯特广布,地表水渗漏; 平行岭谷为主,缺少建设大型控制水库的条件
(2) 6分 改善水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水量损耗;扩大供水范围;提高供水稳定性
(3) 6分 保障工农业生产用水,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百姓生活用水和生活水平,提升社会效益;保障生态补水,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28.(16分) 【答案】
(1) 6分 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
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2) 4分 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
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
(3) 6分 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发展造纸能增加就业;创造产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29. (16分) 【答案】
(1) 6分 巴丹吉林沙漠地处西北内陆,区域内有大量沙山,沙源丰富;风向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主次风向的交错更替使沙丘形成格状纹路;沙丘附近发育耐旱植物,起到固定沙丘的作用;沙丘在周围湖泊和地下水的影响下较为湿润,沙丘的活动性被减弱。
(2) 4分 湖泊附近有地下水分布,冬季地下水的温度高于其地表温度与气温;沙漠腹地湖泊区的地下水在补给湖泊水过程中会释放热量,对湖泊区具有增温作用;沙漠腹地湖盆内风速较小,热量不容易散失。
(3) 6分 抑制风沙活动,缓解荒漠化;增加生物多样性;消耗更多水源,加剧水源短缺。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