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备课】2024人教新版九上化学--1.1.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预习导学)(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效备课】2024人教新版九上化学--1.1.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预习导学)(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预习导学)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和好奇心,在实验教学中,强调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伦理意识和责任感。
3.增进学生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体验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区别;
2.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能力。
难点:1.如何准确判断新物质的生成,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和实验现象的准确记录与分析。
三、学习过程
【课前活动】
1.复习“化学”的定义。
【答案】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基础学科。
2.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湿衣服可以晾干;生鸡蛋可以煮熟,也可以煎熟;铁可以制作成铁锅,铁锅容易生锈;随身携带的手机不小心掉落,屏幕摔碎;家里用天然气燃烧等现象。说说你身边的物质还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略。
【课堂活动】
3.阅读教材P8与实验有关的图标及说明,说说实验1-1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案】要戴好护目镜,以保护眼睛;要正确使用火源,并束好长发,系紧宽松衣物;加热时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避免直接触碰;实验中应开启排风管道或排风扇;会用到锋利物品,应避免锐器指向自己或他人,防止扎伤或割伤;实验结束后需用肥皂等清洗双手。
4.阅读教材P9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说说我们应该如何观察实验和描述现象?
【答案】全面、细致观察实验前后试剂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的变化,描述现象要客观、全面、准确。
5.记录实验中变化的现象,完成下表,并分析其变化后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实验编号 变化前的物质 (状态、颜色)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1) 液态的水 气态的水(水蒸气)
(2) 固态的石蜡 液态的石蜡
(3)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等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
(4) 颗粒状大理石等 二氧化碳气体等
【答案】(1)①水沸腾,管口出现白雾;②玻璃片上有水珠出现;无;(2)石蜡熔化成液态;无;(3)产生蓝色沉淀;有;(4)①表面有气泡产生;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
6.对比分析,归纳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定义。
(1)物理变化: 。
物理变化的特征:① 的改变;② 的改变(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化学变化: ,又叫做 。
化学变化的特征: 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 、 、 等,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 、 、 等。
【答案】1.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形状、状态;2.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有、改变颜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放热、吸热、发光。
【思考与讨论】
(1)火柴燃烧发光放热,属于什么变化?
(2)水烧开冒气泡是什么变化?灯管通电发光放热是什么变化?
(3)点燃一支蜡烛,观察石蜡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1)火柴燃烧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2)水开冒气泡是从液态变成气态,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灯管通电发光放热也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3)点燃蜡烛过程中,石蜡会先熔化、气化,发生物理变化;气化后的石蜡燃烧,发生化学变化。
【归纳总结】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本质区别 变化时
伴随现象 物质的形状、体积或状态等发生变化 放热、吸热、发光、改变颜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说明 有发光、放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 是化学变化; 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 物理变化。
【答案】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不一定、同时发生。
【对应训练1】下列事例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并简要说明判断的理由。
(1)铁生锈 (2)石蜡熔化 (3)纸张燃烧 (4)酒精挥发 (5)水变成水蒸气(6)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 (7)下雪后天气晴暖,雪融化。
(8)在寒冷的冬天向窗玻璃上哈气,会出现一层水雾。
(9)以粮食为原料酿酒 (10)大理石遇到盐酸后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物理变化:(2)(4)(5)(6)(7)(8);化学变化:(1)(3)(9)(10)
【课后任务】
7.总结本节的概念,梳理概念之间的联系,画出思维导图。
四、课堂练习
1.(2024·河南周口·模拟预测)《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白土烧瓷的工艺。下列步骤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采土制泥 B.揉泥制坯 C.刻花施釉 D.烧窑成瓷
【答案】D
【详解】A、采土制泥,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揉泥制坯,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刻花施釉,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烧窑成瓷,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2.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家务劳动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对进行垃圾分类 B.用清水擦洗家具 C.用84消毒液消毒 D.把苹果榨成果汁
【答案】C
【详解】A、对垃圾进行分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用清水清洗家具,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用84消毒液消毒,能杀死微生物,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把苹果榨成果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4·湖南湘西·二模)今年“五一”期间,湖南省各地旅游人气火爆。假期5天,全省共接待游客1849.47万人次,特别是凤凰古城吸引40.15万人次前来,下列凤凰古城游玩活动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穿苗服 B.燃篝火 C.坐渔船 D.跨跳岩
【答案】B
【详解】A、穿苗服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燃篝火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做渔船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跨跳岩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我国古代发明或技术的应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钻木取火 B.甲骨刻字 C.纺纱织布 D.海水晒盐
【答案】A
【详解】A、钻木取火发生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甲骨刻字没有新物质生成,没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纺纱织布是线的排列编织,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海水晒盐减少的是溶剂,留下盐,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4·湖南岳阳·三模)以“湖南宁乡炭河里”为中心的湘江流域是我国南方商周时期青铜器埋藏最丰富的地区,被誉为“南方青铜文化之乡”。下列对青铜文物的修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小心刷去泥土 B.纯净水超声清洗
C.锌粉作还原剂除锈 D.雕刻缺失纹饰
【答案】C
【详解】A、小心刷去青铜文物表面的泥土,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纯净水超声清洗,只是除去表面的污物,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锌粉作还原剂除锈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D、雕刻缺失纹饰,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C。
6.(2024·河北保定·二模)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诗词中,体现了化学变化的是( )
A.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答案】C
【详解】A、指南针能指明方向是磁场的作用,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A错误;
B、相对运动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B错误;
C、深山中的碳酸钙开采出来,经过高温焚烧可以得到生石灰,碳酸钙变成生石灰,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C正确;
D、阴影、倒影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D错误。
故选:C。
7.物质发生变化时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有助于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有了这些现象,就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根据你学习的化学知识和在生活中的观察,请对下表中有关现象各举出一个分别属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填入相应位置。
现象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发光、放热
产生气体
爆炸
【答案】 灯泡发光、放热 镁条燃烧 水加热变为水蒸气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轮胎爆炸 火药爆炸
【详解】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灯泡发光放热是由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有新物质氧化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水加热变为水蒸气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轮胎爆炸是由于压强大,轮胎承受不住压力造成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火药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预习导学)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和好奇心,在实验教学中,强调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伦理意识和责任感。
3.增进学生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体验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区别;
2.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能力。
难点:1.如何准确判断新物质的生成,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和实验现象的准确记录与分析。
三、学习过程
【课前活动】
1.复习“化学”的定义。
2.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湿衣服可以晾干;生鸡蛋可以煮熟,也可以煎熟;铁可以制作成铁锅,铁锅容易生锈;随身携带的手机不小心掉落,屏幕摔碎;家里用天然气燃烧等现象。说说你身边的物质还发生了哪些变化?
【课堂活动】
3.阅读教材P8与实验有关的图标及说明,说说实验1-1有哪些注意事项?
4.阅读教材P9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说说我们应该如何观察实验和描述现象?
5.记录实验中变化的现象,完成下表,并分析其变化后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实验编号 变化前的物质 (状态、颜色)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1) 液态的水 气态的水(水蒸气)
(2) 固态的石蜡 液态的石蜡
(3)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等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
(4) 颗粒状大理石等 二氧化碳气体等
6.对比分析,归纳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定义。
(1)物理变化: 。
物理变化的特征:① 的改变;② 的改变(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化学变化: ,又叫做 。
化学变化的特征: 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 、 、 等,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 、 、 等。
【思考与讨论】
(1)火柴燃烧发光放热,属于什么变化?
(2)水烧开冒气泡是什么变化?灯管通电发光放热是什么变化?
(3)点燃一支蜡烛,观察石蜡发生了什么变化?
【归纳总结】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本质区别 变化时
伴随现象 物质的形状、体积或状态等发生变化 放热、吸热、发光、改变颜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说明 有发光、放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 是化学变化; 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 物理变化。
【对应训练1】下列事例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并简要说明判断的理由。
(1)铁生锈 (2)石蜡熔化 (3)纸张燃烧 (4)酒精挥发 (5)水变成水蒸气(6)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 (7)下雪后天气晴暖,雪融化。
(8)在寒冷的冬天向窗玻璃上哈气,会出现一层水雾。
(9)以粮食为原料酿酒 (10)大理石遇到盐酸后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课后任务】
7.总结本节的概念,梳理概念之间的联系,画出思维导图。
四、课堂练习
1.(2024·河南周口·模拟预测)《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白土烧瓷的工艺。下列步骤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采土制泥 B.揉泥制坯 C.刻花施釉 D.烧窑成瓷
2.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家务劳动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对进行垃圾分类 B.用清水擦洗家具 C.用84消毒液消毒 D.把苹果榨成果汁
3.(2024·湖南湘西·二模)今年“五一”期间,湖南省各地旅游人气火爆。假期5天,全省共接待游客1849.47万人次,特别是凤凰古城吸引40.15万人次前来,下列凤凰古城游玩活动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穿苗服 B.燃篝火 C.坐渔船 D.跨跳岩
4.我国古代发明或技术的应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钻木取火 B.甲骨刻字 C.纺纱织布 D.海水晒盐
5.(2024·湖南岳阳·三模)以“湖南宁乡炭河里”为中心的湘江流域是我国南方商周时期青铜器埋藏最丰富的地区,被誉为“南方青铜文化之乡”。下列对青铜文物的修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小心刷去泥土 B.纯净水超声清洗
C.锌粉作还原剂除锈 D.雕刻缺失纹饰
6.(2024·河北保定·二模)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诗词中,体现了化学变化的是( )
A.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7.物质发生变化时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有助于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有了这些现象,就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根据你学习的化学知识和在生活中的观察,请对下表中有关现象各举出一个分别属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填入相应位置。
现象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发光、放热
产生气体
爆炸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