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学案【抢分秘籍】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讲精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学案【抢分秘籍】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讲精练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讲精练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课标要求】
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判断;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通过分析比较判断的不同类型的特点,理解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的含义、结构、种类。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意识,发扬科学精神。正确理解复合判断,通过分析判断的不同类型及其种类,提高思维能力。
公共参与:根据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自觉进行正确判断。根据准确运用性质判断的要求,形成正确的性质判断。理解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明确运用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应注意的问题,能够正确作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
【命题预测】
1.高频考点:判断的基本特征;性质判断的基本形式;关系判断中的“关系的性质”;联言判断的结构及其逻辑性质;选言判断的结构、种类及其逻辑性质;假言判断的结构、种类及其逻辑性质。
2.题型预判: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会考查。命题常常结合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来进行考查。
【思维导图】
【考点梳理】
必备知识一:判断的概述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1.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2.基本特征
(1)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
(2)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既然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情况的断定,判断就有与认识对象实际情况是否符合的问题。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
3.判断与实践的关系
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1.判断的表达
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但是,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2.判断的类型
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
必备知识二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1.含义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
2.组成
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表示断定对象的叫作主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的叫作谓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的叫作量项。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的叫作联项。
3.种类
(1)依据判断的质,即以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性质判断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2)依据判断的量,即以判断所断定的对象的范围,性质判断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
(3)从质与量的结合上划分,性质判断有六种基本的判断形式: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4.如何准确运用性质判断
(1)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
(2)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状况,容易造成误解。
(3)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与“量”都准确无误。
二、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1.含义
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
2.组成
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表示关系承担者的叫作关系者项。按照关系者出现的顺序可以称为第一关系者项、第二关系者项、第三关系者项……对于不同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叫作关系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的叫作量项。
3.弄清不同对象之间关系的意义
在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必备知识三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1.含义及组成
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
2.种类
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
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1.含义及组成
(1)含义: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2)组成: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是常常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作联言判断的联结项。在日常语言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
2.判断真假
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3.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
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
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1.含义及组成
(1)含义: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
(2)组成: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选言支。一个选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是常常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叫作选言判断的联结项。在日常语言表达中,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能省略。
2.种类
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选言判断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在日常语言中,“或者……或者……”可以用来表达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通常用“要么……要么……”来表达。
3.判断真假
(1)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2)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4.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的意义
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
5.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该注意
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1.含义及组成
(1)含义: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
(2)组成: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其中,表示条件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前件,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后件。“如果……那么……”“只有……才”“……当且仅当……”等,是常用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词项,叫作假言判断的联结项。
2.种类
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着三种条件关系,相应地,假言判断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
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
3.判断真假
假言判断既然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判断,它的真假就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有时,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
如果我们分不清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就不能准确地反映认识对象的情况,那样形成的假言判断就会发生错误。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地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
【对点训练】
1.(2024·湖北·高考真题)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有如下约定:只有孙悟空回了花果山或沙和尚回了流沙河,猪八戒才能回高老庄。下列哪种情况三人中至少有一人违背了他们之间的约定( )
A.猪八戒没有回高老庄,孙悟空回了花果山
B.沙和尚没有回流沙河,猪八戒没有回高老庄
C.猪八戒回了高老庄,孙悟空和沙和尚也去了高老庄
D.猪八戒回了高老庄,孙悟空回了花果山
【答案】C
【详解】只有孙悟空回了花果山或沙和尚回了流沙河,猪八戒才能回高老庄,孙悟空回了花果山或沙和尚回了流沙河是猪八戒回高老庄的必要条件。其逻辑结构是否定前件,必然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必然肯定前件。
A:猪八戒没有回高老庄,后件假,因此前件不一定,所以孙悟空回了花果山并没有违背三个人约定,A不选。
B;沙和尚没有回流沙河,如果孙悟空回了花果山,前件真,但是后件不一定,因此猪八戒没有回高老庄并未违背三个人的约定,B不选。
C:猪八戒回了高老庄,后件真,则前件真,孙悟空和沙和尚也去了高老庄否定了前件,所以违背了三个人的约定,C入选。
D:猪八戒回了高老庄,后件真,则前件一定真,孙悟空回了花果山不违背三个人的约定,D不选。
故本题选C。
2.(2024·全国·高考真题)某市就地铁客流高峰时段调价举行听证会。有人认为,如果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就能减轻客流压力。从逻辑的角度看,假设上述观点成立,以下判断必定为假的是( )
A.只有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才能减轻客流压力
B.虽然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但是不能减轻客流压力
C.即使不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也能减轻客流压力
D.如果要减轻客流压力,那么要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
【答案】B
【详解】如果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就能减轻客流压力。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推理规则是有前必有后,无后必无前。
A:题干只能表述出地铁客流高峰期时段提高票价是减轻客流压力的充分条件,不能判断出是不是必要条件,因此该判断不一定为假,A排除。
B: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有前必有后,则在地铁客流高峰期提高票价,一定能减轻客流压力,因此不能减轻客流压力为假,B符合题意。
C:不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前件假,后件不一定,因此也能减轻客流压力不一定为假,C排除。
D:如果要减轻客流压力,即后件为真,前件不一定为假,即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不一定为假,D排除。
故本题选B。
3.(2024·吉林·高考真题)为进一步推进劳动教育,某中学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劳动选修课。信息如下:
★选刺绣课的同学都选了服装课。★有些选烹饪课的同学也选了农业种植课。★选园艺课的同学没人选烹饪课,但都选了农业种植课。★选服装课的同学都没选烹饪课,但少数同学选了园艺课。
根据材料,必然能推出( )
①有些同学选了农业种植课和园艺课但没选烹饪课
②有些同学选了烹饪课和农业种植课但没选刺绣课
③有些选了园艺课的同学也选了服装课和刺绣课
④有些同学同时选了烹饪课、农业种植课和服装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选园艺课的同学都选了农业种植课,但是没选烹饪课,所以有些选了园艺课和农业种植课,但没选烹饪课,①正确。
②:选刺绣课的同学都选了服装课,选服装课的同学都没选烹饪课,所以选刺绣课就没选烹饪课,根据换位推理,可推出”选烹饪课就没有选刺绣课”。有些选烹饪课的同学也选了农业种植课,根据联言推理,因此有些同学选了烹饪课和农业种植课但没选刺绣课,②正确。
③:“选刺绣课的同学都选了服装课”,通过换位法可推出“有些选了服装课的同学也选了刺绣课”,但不能推出“所有选了服装课的同学都选了刺绣课”。根据“选服装课的同学都没选烹饪课,但少数同学选了园艺课”,根据换位推理,可推出“有些选了园艺课的同学也选了服装课”,但不能必然推出有些选了园艺课的同学也会选刺绣课,③排除。
④:选服装课的同学都没选烹饪课,根据不相容选言推理,“有些同学同时选了烹饪课、农业种植课和服装课”的说法错误,④排除。
故本题选A。
4.(2023·河北·高考真题)国王给阿凡提出了三道难题,还说如果答错了就会杀了他。
国王: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阿凡提:有九百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颗。
国王:大地的中心在哪里
阿凡提:在我这毛驴右前蹄踩着的地方。
国王:你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吗
阿凡提:比您只早一天。
结合材料,下列属于判断的是( )
①国王给阿凡提出了三道难题
②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③如果国王不杀阿凡提,那么阿凡提没答错
④大地的中心在阿凡提毛驴右前蹄踩着的地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判断的基本特征有两个: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判断有真假之分。①:国王给阿凡提出了三道难题,这是对事实的一种陈述,并没有做出判断,不属于判断,①不符合题意。②:天上有多少颗星星,事问题,这句话既没有肯定什么也没有否定什么,而是问题,不属于判断,②不选。③:如果国王不杀阿凡提,那么阿凡提没答错,该选项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③符合题意。④:大地的中心在阿凡提毛驴右前蹄踩着的地方,是对大地中心作出了断定,属于判断,④入选。故本题选D。
5.(2023·重庆·高考真题)明代思想家顾宪成在东林书院留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关心”。该对联( )
A.以直言判断形式描述当时复杂的学习环境
B.以选言判断形式呼吁要认真读书学习知识
C.以假言判断形式揭示了读书爱国的条件关系
D.以联言判断形式的倡导将读书与爱国相结合
【答案】D
【详解】A: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所以,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该对联以联言判断形式呈现,不是直言判断,A排除。B:人们在对对象情况不能做出确切的断定时,就要估计它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或是这样,或是那样。这就是在使用选言判断。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该对联不是选言判断,B排除。C: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该对联没有以假言判断形式揭示读书爱国的条件关系,C错误。
D: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意思是校园(书院)里,无论是周围环境的声音还是读书的声音都很好听。表示学生要好好读书。但是光读好书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不够的,小到家事,大到国家大事,都要关心。以联言判断形式的倡导将读书与爱国相结合,D正确。
故本题选D。
6.(2024·四川成都·模拟预测)下列对甲、乙、丙、丁的评述,正确的是( )
甲:如果人可以长生不老,那地球上的人早就没有地方站了。
乙: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丙:一个语句错误,或是不合语法,或是不合实际,或是不合逻辑,这个语句是不合语法的,所以这个语句是合乎实际和合乎规律的。
丁:小明要么去了黄山旅游,要么去了九寨沟旅游。
①甲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该判断前件为假,所以该判断为假
②乙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肯定后件,就必然肯定前件
③丙属于相容选言推理,采用了肯定否定式,是有效推理结构
④丁属于不相容的选言判断,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甲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虽然判断的前提是假的,但是所反映的这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却是存在的,所以这个判断仍然是真的,①错误。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其有效式是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肯定后件,就必然肯定前件,②正确。③:“一个语句错误,或是不合语法,或是不合实际,或是不合逻辑。这个语句是不合语法的,所以这个语句是合乎实际和合乎逻辑的”,这个推理是相容的选言推理,相容的选言推理的有效式是否定肯定式,即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丙采用了肯定否定式,是错误的推理结构,③错误。④:“要么……要么……”属于不相容的选言判断,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故丁属于不相容的选言判断,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④正确。故本题选C。
7.(2024·海南·模拟预测)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民主的本质和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深化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并大力推进,并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依据该论述,得出的判断及其类型能够正确匹配的是( )
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关系判断
②只要实现了民主,就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③只有实现了民主,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和现代化——联言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关系判断就是断定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判断,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属于性质判断,①排除。②:“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说明“只有实现了民主,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选支中只要......就太绝对,②排除。
③:“没有民主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说明“只有实现了民主,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③正确。④: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说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和现代化,属于联言判断,④正确。故本题选C。
8.(2024·山东泰安·模拟预测)对中国共产党人而言,守正创新是致胜要诀,也是继往开来的必胜法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唯有不断学习科学理论、完善认知体系,才能守住正道、开出新局。据材料,下列判断或推理正确的是( )
①在“守正创新是致胜要诀,也是继往开来的必胜法宝”中,各选言支谓项都是不周延的
②以“守正创新是制胜要诀”为前提,能进行换位推理
③玉琢则成器,人学则知义
④我们要守住正道、开出新局,就必须不断学习科学理论、完善认知体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①:“守正创新是致胜要诀,也是继往开来的必胜法宝”是联言判断,不涉及选言支,其联言支谓项都是不周延的,①错误。②:以“守正创新是制胜要诀”为前提,进行换位推理,可推理出“有的制胜要诀是守正创新”,②正确。③:“玉不琢,不成器”与“人不学,不知义”都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进行的推理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其有效推理结构是肯定前件式与否定后件式。“玉琢则成器”与“人学则知义”都是运用了否定前件式,是错误的,③排除。
④:“唯有不断学习科学理论、完善认知体系,才能守住正道、开出新局”,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进行的推理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其有效推理结构是否定前件式与肯定后件式,“我们要守住正道、开出新局,就必须不断学习科学理论、完善认知体系”是运用了肯定后件式,④正确。本题选D。
9.(2024·天津南开·模拟预测)小王、小周和小李正在商讨周日出去游玩的计划,
小王:只要明天不下雨,我就去逛公园。
小周:只有我完成作业,我才去逛公园。
小李:我去逛公园,或者和小王一起去,或者和小周一起去。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①小王去逛公园了,所以周日肯定没下雨
②小周没完成作业,所以他没去逛公园
③小李和小王一起去逛公园了,所以小周肯定没去逛公园
④小周和小李一起去逛公园了,所以小周肯定完成作业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①:“只要明天不下雨,我就去逛公园”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是肯定前件肯定后件式、否定后件否定前件式,而肯定后件肯定前件是错误的推理结构,所以小王去逛公园了,不能必然推出周日肯定没下雨,①不选。②:“只有我完成作业,我才去逛公园”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是否定前件否定后件式、肯定后件肯定前件式,所以小周没完成作业,必然推出他没去逛公园,②正确。
③:“或者和小王一起去,或者和小周一起去”是相容的选言判断,相容的选言推理的有效式是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而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不能必然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所以小李和小王一起去逛公园了,不必然推出小周肯定没去逛公园,③不选。④:小周和小李一起去逛公园了,表明小周去逛公园了,而“只有我完成作业,我才去逛公园”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是否定前件否定后件式、肯定后件肯定前件式,所以小周去逛公园必然推出小周肯定完成作业了,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0.(2024·山东烟台·三模)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理想信念的确立,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而不是一时的冲动,光有朴素的感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深厚的理论作支撑,否则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发生动摇。《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作出的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这启示我们( )
①只有不断深化理论学习,才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②只要不断深化理论学习,就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③感性具体的认识,无法真正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④要以思维具体为起点,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具体整体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②:《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作出的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这表明不断深化理论学习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①入选,②不选。
③:感性具体是对事物现象的整体认识,无法真正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③入选。④:思维具体是认识的终点,是对马克思主义整体的完整的认识,④不选。故本题选B。
11.(2024·江苏宿迁·三模)李某驾车将醉酒过马路的行人王某撞伤,伤者经过一年治疗无效后去世。关于该案,有网友和律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网友说:死者醉酒后被撞伤,与他一起喝过酒的人难道不承担责任吗 律师说:本案要看死者是否不当饮酒、同饮者是否不当劝酒、李某驾车是否合规。据此,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死者不当饮酒、同饮者不当劝酒,则李某仅承担事故部分责任
B.若共饮者确实不当劝酒,则死者家属可要求其承担一定违约责任
C.李某在承担了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后,可以再向共饮者进行追偿
D.若同饮者劝阻了且李某驾车合规,则死者应该负事故的主要责任
【答案】D
【详解】A:本案要看死者是否不当饮酒、同饮者是否不当劝酒、李某驾车是否合规,这属于联言判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是联言判断才是真的。“若死者不当饮酒、同饮者不当劝酒”,但不能排除李某驾车是否合规,不能由此得出李某仅承担事故部分责任,A不符合题意。
B:若共饮者确实不当劝酒,导致死者饮酒过量,不能自控违反交规横穿马路,且共饮者明知其醉酒过马路会有危险,而没有护送,则死者家属可要求其承担一定侵权责任,不是违约责任,B说法错误。
C:李某不能向共饮者追偿,若共饮者有责任应该是死者家属来追偿,C说法错误。D:若同饮者劝阻了且李某驾车合规,王某在醉酒状态下违反交通法规导致王某死亡,则王某应该负事故的主要责任,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2.(2024·江苏徐州·模拟预测)2024年2月17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的小组讨论会中发言,在谈及中美关系时,他说“你不在餐桌上,就会出现在菜单上”。布林肯的这一言论( )
A.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会同时存在的复合判断
B.通过类比推理,形象地论证和说明了中美关系
C.无视客观实际,遗漏了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D.认为“不在餐桌上”是“在菜单上”的必要条件
【答案】C
【详解】A:“你不在餐桌上,就会出现在菜单上”,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不是联言判断,A不选。B:布林肯的言论是一个演绎推理,不是类比推理,B不选。C:“你不在餐桌上,就会出现在菜单上”,只断定了“在餐桌上”和“在菜单上”两种情况,但事实上还存在合作共赢的情况,因此布林肯的这一言论无视客观实际,遗漏了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C不选。D:“你不在餐桌上,就会出现在菜单上”,认为“不在餐桌上”是“在菜单上”的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D不选。
故本题筛选C。
13.(2024·江西吉安·模拟预测)在第60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表惊人言论:“在国际体系中,你不在餐桌上,就会出现在菜单上。”意思是“不为刀俎即为鱼肉”。下列对布林肯“你不在餐桌上,就会出现在菜单上”言论的判断及据此所作的推断,正确的是( )
A.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如果肯定一个国家在菜单上,结论就能得出其不在餐桌上
B.是不相容选言判断,如果否定一个国家在餐桌上,结论就能肯定其必在菜单上
C.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否定一个国家不在餐桌上,结论就能肯定其在菜单上
D.是相容选言判断,如果肯定一个国家在餐桌上,结论就必然能否定其在菜单上
【答案】B
【详解】BD:“你不在餐桌上,就会出现在菜单上”的意思是“你要么在餐桌上,要么在菜单上”,此言论的判断中的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的有效式是否定肯定式和肯定否定式,所以如果否定一个国家在餐桌上,结论就能肯定其必在菜单上,B符合题意,D不选。
AC: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种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种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在不在餐桌上”与“在不在菜单上”不是条件关系,所以布林肯的言论既不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也不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AC排除。
故本题选B。
14.(2024·安徽·模拟预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干事是非常重要的。干部除了忠诚、干净,还要干事。”绝大部分干部是勤于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不真刀真枪干,矛盾和困难就不会被解决。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就要大胆地干、坚决地干。根据材料,下列判断或推理正确的是( )
①干部要么忠诚、干净,要么干事
②只要干部真刀真枪干,矛盾和困难就能得到解决
③这件事对党和人民有利,所以这件事就要大胆地干、坚决地干
④以“绝大部分干部是勤于真抓实干的”为前提,不能进行换质位推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材料中,“干部除了忠诚、干净,还要干事”,这是个联言判断。而“干部要么忠诚、干净,要么干事”这是个选言判断,①不符合题意。
②:“真刀真枪干,矛盾和困难才可能得到解决”这是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而“只要干部真刀真枪干,矛盾和困难就能得到解决”这是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②不符合题意。
③:“这件事对党和人民有利,所以这件事就要大胆地干、坚决地干”是以“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就要大胆地干、坚决地干”为前提的正确三段论推理,③符合题意。
④:“绝大部分干部是勤于真抓实干”通过换质推理后就变成特称否定判断,而特称否定判断不能进行换位推理,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5.(2024·广西柳州·三模)学习《逻辑与思维》课程,把握逻辑规则,纠正逻辑错误,有利于提升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下列逻辑推理或说法正确的是( )
①“麻醉不是麻醉剂所起的作用”犯了“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②“骄傲使人落后”运用假言推理后可得出“落后一定是因为骄傲”
③“敌人的敌人是朋友”不符合逻辑,因为“敌人”关系是非传递关系
④“所有植物都是需要阳光的”通过换位法可推出“所有需要阳光的都是植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定形式只是说明被定义项不是什么,而没有揭示它究竟是什么。违背了逻辑规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麻醉不是麻醉剂所起的作用”犯了“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①正确。
②:“骄傲使人落后”,可看作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有效推理形式是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落后一定是因为骄傲”是肯定后件,不能必然推出肯定前件,②错误。
③:“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这个说法是不符合逻辑的,因为“敌人”关系是非传递关系,③正确,
④:换位推理要求换位前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得周延。前提中“需要阳光的”不周延,但换位后“所有需要阳光的”周延,违反了换位推理的规则。“所有植物都是需要阳光的”通过换位法可推出“有些需要阳光的是植物”,④错误。故本题选B。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明计划周末去打球,他考虑了两个因素:一是天气状况,二是球友能否参加。小明认为,只有天气好并且球友能参加,他才会去打球;如果天气不好但球友能参加,他会选择去室内打球;如果球友不能参加,无论天气如何,他都不会去打球。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小明的决策过程用了哪些复合判断。
(2)分析正确运用复合判断对我们作出正确决策的意义。
【答案】(1)
“只有天气好并且球友能参加,他才会去打球”,运用了联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如果天气不好但球友能参加,他会选择去室内打球”,运用了联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根据三种不同的情况,作出三个不同的决策,这三个决策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
(2)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能够帮助我们在考虑多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条件的变化来灵活调整自己的决策,确保了无论情况如何变化,自己都能作出合理的选择。
【分析】背景素材:小明的决策
考点考查:正确运用复合判断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指出小明的决策过程用了哪些复合判断,知识限定具体明确,可以知识为线索,检索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只有天气好并且球友能参加,他才会去打球→可联系运用了联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关键词②:如果天气不好但球友能参加,他会选择去室内打球→可联系运用了联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关键词③:小明根据三种不同的情况,作出三个不同的决策→可联系不相容选言判断。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2)本题属于简答题,可参阅教材进行回答,详解略。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对我们这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开,树立大食物观。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大食物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方法。
(1)据此,有同学认为,只要树立大食物观,就能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指出该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列举一个正确的联言判断,并说明理由。
【答案】(1)该同学的判断错误。习近平总书记的大食物观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方法,可见,树立大食物观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必要条件。该同学的判断错误地认为树立大食物观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充分条件,没有正确揭示树立大食物观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
(2)答案示例:树立大食物观既要向陆地要食物,也要向海洋要食物。
理由: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即该判断的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与实际相符,这个判断才是与实际相符的正确的联言判断。
【分析】背景素材:树立大食物观
考点考查:正确运用复合判断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需要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指出“只要树立大食物观,就能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关键词①:习近平总书记就大食物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方法→可联系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关键词②:有同学认为,只要树立大食物观,就能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可联系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与材料相结合。
(2)本题为开放类试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列举一个正确的联言判断,并说明理由。答案示例:树立大食物观既要向陆地要食物,也要向海洋要食物。理由: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即该判断的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与实际相符,这个判断才是与实际相符的正确的联言判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讲精练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课标要求】
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判断;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通过分析比较判断的不同类型的特点,理解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的含义、结构、种类。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意识,发扬科学精神。正确理解复合判断,通过分析判断的不同类型及其种类,提高思维能力。
公共参与:根据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自觉进行正确判断。根据准确运用性质判断的要求,形成正确的性质判断。理解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明确运用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应注意的问题,能够正确作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
【命题预测】
1.高频考点:判断的基本特征;性质判断的基本形式;关系判断中的“关系的性质”;联言判断的结构及其逻辑性质;选言判断的结构、种类及其逻辑性质;假言判断的结构、种类及其逻辑性质。
2.题型预判: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会考查。命题常常结合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来进行考查。
【思维导图】
【考点梳理】
必备知识一:判断的概述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1.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2.基本特征
(1)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
(2)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既然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情况的断定,判断就有与认识对象实际情况是否符合的问题。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
3.判断与实践的关系
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1.判断的表达
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但是,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2.判断的类型
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
必备知识二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1.含义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
2.组成
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表示断定对象的叫作主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的叫作谓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的叫作量项。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的叫作联项。
3.种类
(1)依据判断的质,即以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性质判断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2)依据判断的量,即以判断所断定的对象的范围,性质判断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
(3)从质与量的结合上划分,性质判断有六种基本的判断形式: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4.如何准确运用性质判断
(1)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
(2)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状况,容易造成误解。
(3)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与“量”都准确无误。
二、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1.含义
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
2.组成
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表示关系承担者的叫作关系者项。按照关系者出现的顺序可以称为第一关系者项、第二关系者项、第三关系者项……对于不同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叫作关系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的叫作量项。
3.弄清不同对象之间关系的意义
在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必备知识三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1.含义及组成
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
2.种类
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
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1.含义及组成
(1)含义: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2)组成: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是常常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作联言判断的联结项。在日常语言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
2.判断真假
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3.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
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
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1.含义及组成
(1)含义: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
(2)组成: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选言支。一个选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是常常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叫作选言判断的联结项。在日常语言表达中,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能省略。
2.种类
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选言判断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在日常语言中,“或者……或者……”可以用来表达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通常用“要么……要么……”来表达。
3.判断真假
(1)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2)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4.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的意义
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
5.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该注意
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1.含义及组成
(1)含义: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
(2)组成: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其中,表示条件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前件,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后件。“如果……那么……”“只有……才”“……当且仅当……”等,是常用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词项,叫作假言判断的联结项。
2.种类
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着三种条件关系,相应地,假言判断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
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
3.判断真假
假言判断既然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判断,它的真假就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有时,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
如果我们分不清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就不能准确地反映认识对象的情况,那样形成的假言判断就会发生错误。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地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
【对点训练】
1.(2024·湖北·高考真题)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有如下约定:只有孙悟空回了花果山或沙和尚回了流沙河,猪八戒才能回高老庄。下列哪种情况三人中至少有一人违背了他们之间的约定( )
A.猪八戒没有回高老庄,孙悟空回了花果山
B.沙和尚没有回流沙河,猪八戒没有回高老庄
C.猪八戒回了高老庄,孙悟空和沙和尚也去了高老庄
D.猪八戒回了高老庄,孙悟空回了花果山
2.(2024·全国·高考真题)某市就地铁客流高峰时段调价举行听证会。有人认为,如果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就能减轻客流压力。从逻辑的角度看,假设上述观点成立,以下判断必定为假的是( )
A.只有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才能减轻客流压力
B.虽然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但是不能减轻客流压力
C.即使不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也能减轻客流压力
D.如果要减轻客流压力,那么要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
3.(2024·吉林·高考真题)为进一步推进劳动教育,某中学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劳动选修课。信息如下:
★选刺绣课的同学都选了服装课。★有些选烹饪课的同学也选了农业种植课。★选园艺课的同学没人选烹饪课,但都选了农业种植课。★选服装课的同学都没选烹饪课,但少数同学选了园艺课。
根据材料,必然能推出( )
①有些同学选了农业种植课和园艺课但没选烹饪课
②有些同学选了烹饪课和农业种植课但没选刺绣课
③有些选了园艺课的同学也选了服装课和刺绣课
④有些同学同时选了烹饪课、农业种植课和服装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3·河北·高考真题)国王给阿凡提出了三道难题,还说如果答错了就会杀了他。
国王: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阿凡提:有九百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颗。
国王:大地的中心在哪里
阿凡提:在我这毛驴右前蹄踩着的地方。
国王:你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吗
阿凡提:比您只早一天。
结合材料,下列属于判断的是( )
①国王给阿凡提出了三道难题
②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③如果国王不杀阿凡提,那么阿凡提没答错
④大地的中心在阿凡提毛驴右前蹄踩着的地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3·重庆·高考真题)明代思想家顾宪成在东林书院留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关心”。该对联( )
A.以直言判断形式描述当时复杂的学习环境
B.以选言判断形式呼吁要认真读书学习知识
C.以假言判断形式揭示了读书爱国的条件关系
D.以联言判断形式的倡导将读书与爱国相结合
6.(2024·四川成都·模拟预测)下列对甲、乙、丙、丁的评述,正确的是( )
甲:如果人可以长生不老,那地球上的人早就没有地方站了。
乙: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丙:一个语句错误,或是不合语法,或是不合实际,或是不合逻辑,这个语句是不合语法的,所以这个语句是合乎实际和合乎规律的。
丁:小明要么去了黄山旅游,要么去了九寨沟旅游。
①甲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该判断前件为假,所以该判断为假
②乙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肯定后件,就必然肯定前件
③丙属于相容选言推理,采用了肯定否定式,是有效推理结构
④丁属于不相容的选言判断,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4·海南·模拟预测)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民主的本质和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深化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并大力推进,并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依据该论述,得出的判断及其类型能够正确匹配的是( )
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关系判断
②只要实现了民主,就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③只有实现了民主,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和现代化——联言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4·山东泰安·模拟预测)对中国共产党人而言,守正创新是致胜要诀,也是继往开来的必胜法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唯有不断学习科学理论、完善认知体系,才能守住正道、开出新局。据材料,下列判断或推理正确的是( )
①在“守正创新是致胜要诀,也是继往开来的必胜法宝”中,各选言支谓项都是不周延的
②以“守正创新是制胜要诀”为前提,能进行换位推理
③玉琢则成器,人学则知义
④我们要守住正道、开出新局,就必须不断学习科学理论、完善认知体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24·天津南开·模拟预测)小王、小周和小李正在商讨周日出去游玩的计划,
小王:只要明天不下雨,我就去逛公园。
小周:只有我完成作业,我才去逛公园。
小李:我去逛公园,或者和小王一起去,或者和小周一起去。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①小王去逛公园了,所以周日肯定没下雨
②小周没完成作业,所以他没去逛公园
③小李和小王一起去逛公园了,所以小周肯定没去逛公园
④小周和小李一起去逛公园了,所以小周肯定完成作业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2024·山东烟台·三模)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理想信念的确立,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而不是一时的冲动,光有朴素的感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深厚的理论作支撑,否则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发生动摇。《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作出的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这启示我们( )
①只有不断深化理论学习,才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②只要不断深化理论学习,就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③感性具体的认识,无法真正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④要以思维具体为起点,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具体整体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4·江苏宿迁·三模)李某驾车将醉酒过马路的行人王某撞伤,伤者经过一年治疗无效后去世。关于该案,有网友和律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网友说:死者醉酒后被撞伤,与他一起喝过酒的人难道不承担责任吗 律师说:本案要看死者是否不当饮酒、同饮者是否不当劝酒、李某驾车是否合规。据此,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死者不当饮酒、同饮者不当劝酒,则李某仅承担事故部分责任
B.若共饮者确实不当劝酒,则死者家属可要求其承担一定违约责任
C.李某在承担了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后,可以再向共饮者进行追偿
D.若同饮者劝阻了且李某驾车合规,则死者应该负事故的主要责任
12.(2024·江苏徐州·模拟预测)2024年2月17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的小组讨论会中发言,在谈及中美关系时,他说“你不在餐桌上,就会出现在菜单上”。布林肯的这一言论( )
A.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会同时存在的复合判断
B.通过类比推理,形象地论证和说明了中美关系
C.无视客观实际,遗漏了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D.认为“不在餐桌上”是“在菜单上”的必要条件
13.(2024·江西吉安·模拟预测)在第60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表惊人言论:“在国际体系中,你不在餐桌上,就会出现在菜单上。”意思是“不为刀俎即为鱼肉”。下列对布林肯“你不在餐桌上,就会出现在菜单上”言论的判断及据此所作的推断,正确的是( )
A.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如果肯定一个国家在菜单上,结论就能得出其不在餐桌上
B.是不相容选言判断,如果否定一个国家在餐桌上,结论就能肯定其必在菜单上
C.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否定一个国家不在餐桌上,结论就能肯定其在菜单上
D.是相容选言判断,如果肯定一个国家在餐桌上,结论就必然能否定其在菜单上
14.(2024·安徽·模拟预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干事是非常重要的。干部除了忠诚、干净,还要干事。”绝大部分干部是勤于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不真刀真枪干,矛盾和困难就不会被解决。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就要大胆地干、坚决地干。根据材料,下列判断或推理正确的是( )
①干部要么忠诚、干净,要么干事
②只要干部真刀真枪干,矛盾和困难就能得到解决
③这件事对党和人民有利,所以这件事就要大胆地干、坚决地干
④以“绝大部分干部是勤于真抓实干的”为前提,不能进行换质位推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024·广西柳州·三模)学习《逻辑与思维》课程,把握逻辑规则,纠正逻辑错误,有利于提升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下列逻辑推理或说法正确的是( )
①“麻醉不是麻醉剂所起的作用”犯了“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②“骄傲使人落后”运用假言推理后可得出“落后一定是因为骄傲”
③“敌人的敌人是朋友”不符合逻辑,因为“敌人”关系是非传递关系
④“所有植物都是需要阳光的”通过换位法可推出“所有需要阳光的都是植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明计划周末去打球,他考虑了两个因素:一是天气状况,二是球友能否参加。小明认为,只有天气好并且球友能参加,他才会去打球;如果天气不好但球友能参加,他会选择去室内打球;如果球友不能参加,无论天气如何,他都不会去打球。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小明的决策过程用了哪些复合判断。
(2)分析正确运用复合判断对我们作出正确决策的意义。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对我们这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开,树立大食物观。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大食物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方法。
(1)据此,有同学认为,只要树立大食物观,就能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指出该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列举一个正确的联言判断,并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