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学案【抢分秘籍】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讲精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学案【抢分秘籍】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讲精练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讲精练
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课标要求】
学会归纳推理、类比推理;评析常见的推理错误。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领会归纳推理的逻辑要义,掌握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探究因果联系的方法,树立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运用实际事例比较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分析因果联系的思维材料,养成观察生活、善于思维的习惯。
【命题预测】
1.高频考点:类比推理、归纳推理、探求因果。
2.题型预判: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会考查。命题常常结合生活经常遇到的问题来进行考查。
【思维导图】
【考点梳理】
必备知识一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1.定义
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
2.分类
(1)不完全归纳推理:①前提只涉及认识的部分对象。②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不具有保真关系,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
(2)完全归纳推理:①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②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它不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
3.重点认识不完全归纳推理
(1)含义: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2)必要性:有的认识对象太复杂,人们的精力、能力和认识的条件有限,无法对它们中的每个对象都进行考察,而且,在有些情况下,我们也没有必要对认识对象的每种情况都进行考察。
(3)可能性:凭借思维的能动性,人们不对认识对象中的全部情况逐一进行考察,只考察其中的部分情况,往往也能得出一般性结论。
(4)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
二、归纳推理的方法
1.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
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2.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
(1)何为因果联系:因果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一种现象的产生或消失,必定有它的原因。因果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人们常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等。
必备知识二 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一、类比推理的含义
1.含义
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
2.客观依据
客观事物及其属性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
3.全面理解类比推理
(1)类比不同于比较。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它是一种推理;比较的目的在于认识两类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但不是推理。
(2)类比不同于比喻。类比和比喻虽然都以比较为基础,但是,类比是一种推理形式,目的在于得出新知识;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
(3)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
由于事物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从两个或两类事物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就推出它们在另外的方面也相同或相似,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
二、类比推理的方法
1.类比推理的内容
类比推理是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的推理,事物的要素、结构和功能是其属性的主要内容。从思维的角度说,类比推理既可以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也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还可以从导致事物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
2.如何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程度
第一,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意味着它们所属的类别可能越相近,结论的可靠性越高。
第二,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第三,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一旦前提中出现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就不能推出结论。
3.类比推理的作用
(1)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
(2)在日常论证说理中,类比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创新性地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难,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
(3)归纳推理在帮助人们发现认识对象的规律方面,类比推理在帮助人们获取新知识方面,都具有自身的价值。
【对点训练】
1.(2024·湖南·高考真题)受蝙蝠飞翔的启发,中国人在公元前500年就制作了会飞的竹蜻蜓,古代科学家通过研究竹蜻蜓,提出了关于旋翼的制造原理,后来苏州巧匠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一种飞车,通过脚踩踏板驱动转动机构来带动螺旋桨转动,让飞车离地一尺多高,竹蜻蜓传入欧洲后,为研制现代螺旋桨、直升机提供了灵感。由此可见( )
①从蝙蝠到竹蜻蜓运用了模拟方法
②从竹蜻蜓到飞车运用了比较推理
③从竹蜻蜓到直升机运用了类比推理
④从竹蜻蜓到直升机运用的推理内在逻辑是必然推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①:受蝙蝠飞翔的启发,中国人制作出会飞的竹蜻组,这一过程模仿了生物的构造及功能,运用了模拟的方法,①正确。
③④:竹蜻蜓传入欧洲后,为研剧现代螺旋桨、直升机提供了灵感,这一过程运用了类比推理,但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不是必然推理,③正确,④错误。
②:比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不是推理,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2.(2024·安徽·高考真题)某机构根据2013年以来我国居民肉蛋奶、蔬菜以及食糖、食用油消费量变化的统计数据得出:我国居民饮食消费逐渐从“吃得饱”“吃得好”转向“吃得健康”,营养健康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一认识过程( )
①运用了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
②是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否定的过程
③体观了辩证思维的动态性特征
④在感性具体的基础上达到理性认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该机构是根据2013年以来我国居民肉蛋奶、蔬菜以及食糖、食用油消费量变化的统计数据得出结论,这运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而非完全归纳推理,①错误。
②:这一认识过程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未涉及辩证否定,且辩证否定应该是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②错误。
③:该认识过程随着时间推移,根据消费数据的变化得出结论,体现了辩证思维的动态性特征,③正确。
④:先是对居民饮食消费有具体的了解,然后得出营养健康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的结论,在感性具体的基础上达到了理性认识,④正确。
故本题选D。
3.(2024·北京·高考真题)消费价格调查,俗称采价,是获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源头数据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数据质量。关于电影票的采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在哪儿采 电影院、购票网站等可购买电影票的场所或平台
选择哪些场次 选择当月排片场次多、观影人数多的热门电影,至少选择1部3D电影、1部2D电影,如当期无3D电影,可选择不同类型的2D电影代替
如何采价及计算 每旬采集1次,每月共采集3次(其中至少包括两次周末)。尽量选择黄金时间段的场次,每月3次价格采集结束后,计算均价
①推理的前提只涉及部分调查对象,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其结论具有或然性
②采价的场次越多,类比的根据就越多,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③采价分析了观察对象与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了演绎推理,其结论具有必然性
④科学设计CPI采价方案,采集数据并加以分析,由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不完全归纳推理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只涉及其部分对象,因此前提不必然推出结论,是或然推理,其结论具有或然性,①正确。
②:采价的场次越多类比的根据就越多,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这是类比推理的规则,材料中使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推理,不是类比推理,②错误。
③: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材料中使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推理,不是演绎推理,③错误。
④:该采价方案从地点、场次、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采集数据并加以分析,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由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④正确。
故答案选B。
4.(2023·海南·高考真题)在一次海南黎族传统村落的研学活动中,同学们齐心协力穿过雨林险境,学习传统黎锦技艺,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活动结束时,大家意犹未尽、感叹时光短暂。小谢同学用以下语句表达对本次活动的感悟,其中属于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推出的是( )
A.人心齐,泰山移 B.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C.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D.一寸光阴一寸金
【答案】B
【详解】B:简单枚举推理是根据事物情况多次反复,并且没有遇到相反的情况,由部分情况得出一般性结论。本次研学活动中,同学们齐心协力穿过雨林险境,学习传统黎锦技艺,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可以通过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推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B符合题意。
A:仅通过“齐心协力穿过雨林险境”归纳出人心齐,泰山移,不能全面的归纳研学活动的感悟,B不符合题意。
C:材料不能体现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感悟,C不符合题意。
D:本次研学活动,虽然大家意犹未尽、感叹时光短暂,但用“一寸光阴一寸金”不能真正表达对海南黎族传统村落的研学活动的感悟,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
5.(2023·浙江·高考真题)漫画《相似》(作者:张昕)告诉我们( )
①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类比的可靠性越高
②相同属性越接近本质属性,类比的可靠性越高
③事物的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
④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②③:漫画中树与树之间、人与人之间,既有相似,也有差异,可知事物的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在进行类比时,既要看到事物的相同或相似属性,又要看到它们的属性之间的差异性,它们的相同属性越接近本质属性,类比的可靠性越高,②③符合题意。
①:漫画体现的是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而不是强调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①不符合题意。
④:漫画反映了事物之间的相似与差异,没有体现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
6.(2024·四川成都·模拟预测)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对这些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
观点 分析
①科研人员通过调整盐湖水中益生菌、微量营养素、水温等的水平,模拟出不同海产品种所需的海水环境,使盐湖养殖“内陆海鲜”获得成功。 这是属于类比推理,对盐湖水和海水进行类比推理,获得内陆盐湖养殖“内陆海鲜”成功
②2021年至2023年黄金的价格持续上涨,所以,所有物价都在持续上涨。 这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犯了“轻率概括”的错误。
③有些学生是党员,所以有些学生不是非党员。 这是在进行换质推理,所有的性质判断都能进行换质推理。
④调查报告不是文学作品,这篇文章不是调查报告,所以,这篇文章是文学作品。 这是一个三段论推理,推理错误。犯了“大项不当扩大”错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科研人员通过调整盐湖水中益生菌、微量营养素、水温等的水平,模拟出不同海产品种所需的海水环境,这是属于类比推理,对盐湖水和海水进行类比推理,获得内陆盐湖养殖“内陆海鲜”成功,①正确。
②:2021年至2023年黄金的价格持续上涨,所以,所有物价都在持续上涨。这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但没有犯“轻率概括”的错误,②排除。
③:性质判断换质推理,又叫换质法。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有些学生是党员,所以有些学生不是非党员。这是在进行换质推理,所有的性质判断都能进行换质推理,③正确。
④: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 前提中有一否定。这个三段论的两个前提都是否定的,中项与大项、小项都是排斥的不相容关系,起不到确定大项与小项关系的媒介作用,从前提到结论没有保真关系,④错误。
故本题选B。
7.(2024·云南昆明·模拟预测)基督教神学认为,宇宙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一个和谐整体,正如钟表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和谐整体一样,而钟表有一个创造者,所以宇宙也有一个创造者——上帝。对此推理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对表面相似进行机械比较,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
B.从钟表和创造者的关系演绎推理出宇宙和上帝的关系
C.该推理的前提和结论是充分非必要的,因此具有或然性
D.该推理在考察中没有碰到相反情况,适用枚举归纳推理
【答案】A
【详解】A:把两类根本性质不同的对象按其表面相似之处进行机械地类比,是不合逻辑的,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材料中的推理属于这种情况,A正确。
B: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到个别性结论的推理,题干中的推理不属于演绎推理,B排除。
C:充分非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是以充分非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为前提,并根据充分非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推演的一种推理。题干不属于充分非必要条件假言推理,C排除。
D:枚举归纳推理是根据一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从而得出该类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性质的推理,该推理不属于枚举归纳推理,D错误。
故本题选A。
8.(2024·北京海淀·模拟预测)某同学在语文学科学习中,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析所学内容,正确的是( )
学习内容 逻辑分析
①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该诗句中有三个判断
② 作文题目《学会》,甲同学重点写了如何“会学”。 甲同学违反了同一律
③ 巴金的散文《灯》依据眼前见到的灯、给我指路的灯、爱尔克的孤灯、为恋人点燃的火炬、拯救友人的温暖的灯,表达作者的一个信念:“灯光是不会灭的”。 散文中运用的是或然推理
④ 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蛈日,蹄如累麴”之语。其子执《相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 伯乐的儿子犯了“轻率概括”的错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该诗句中有两个判断:“红豆生南国”和“此物最相思”,①排除。
②: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根据作文题目《学会》,甲同学重点写了如何“会学”,这里甲同学把“会学”当作了“学会”,犯了“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错误,所以甲同学违反了同一律;②正确。
③:或然推理是指从真前提不能必然而只能或然地推出真结论的推理。巴金的散文《灯》中提到许多灯,“灯光是不会灭的”只是其中一种灯,所以散文中运用的是或然推理,③符合题意。
④: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就简单地得出一般性结论,还认为记录一定可靠,这样的不完全归纳推理犯有“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伯乐的儿子看到蟾蜍和马一样有四只腿,就认为蟾蜍是马,正是犯了“轻率概括”的错误,④排除。
故本题选C。
9.(2024·海南儋州·三模)英国一家农场曾有近10万只鸡和鸭,由于吃了发霉的花生而患病死去。用这种饲料喂养的羊、猫、鸽子等,也先后患病死去。有人在实验室里观察白鼠吃了发霉花生后的反应,结果,白鼠也患了肝病。科学家发现,发霉的花生中含有黄曲霉素。他们推断:黄曲霉素是致病物质。得出此结论的探究因果联系的方法是( )
A.求异法 B.求同法 C.共变法 D.剩余法
【答案】B
【详解】A:求异法是指如果被研究现象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不出现;并且在两个场合中仅有一个情况不同,这一情况在第一场合出现而在第二场合不出现。那么,这个唯一不同的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而题干运用的的是求同法,A不选。
B:材料中指出被考察对象“动物患病”出现在多个场所,而在这些场所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发霉的花生”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的因素“发霉的花生”与考察对象“动物患病”有因果联系,这是运用了求同法,B正确。
C:共变法是指在被研究的现象发生变化的若干场合中,如果只有一种发生变化的先行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就是该现象的原因。而题干运用的的是求同法,C不选。
D:剩余法是指已知复合因素 (A,B,C,D) 是复合现象 (a,b,c,d) 的原因,又已知B 是b的原因,C是c的原因, D是d的原因,那么剩下的A就是a的原因。而题干运用的的是求同法,D不选。
故本题选B。
10.(2024·海南儋州·三模)2024年“五一”假日全省旅游接待人数为332.37万人次。据此,有人认为:“节日是出游的好时机,五一劳动节是节日,所以,五一劳动节是出游的好时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推理属于类比推理 ②该三段论推理的结构是无效的
③该推理的中项至少周延一次 ④该推理的大项在前提和结论中均不周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节日是出游的好时机,五一劳动节是节日,所以,五一劳动节是出游的好时机”这是三段论推理,不是类比推理, ①不符合题意。
②:“节日是出游的好时机,五一劳动节是节日,所以,五一劳动节是出游的好时机”该三段论推理结构有效,②不符合题意。
③:该推理的中项是“节日”,在大前提中是周延的,③符合题意。
④:该推理的大项是“出游的好时机”,“节日是出游的好时机”和“五一劳动节是出游的好时机”都是肯定判断,肯定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因此大项在前提和结论中都是不周延的,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1.(2024·全国·模拟预测)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某班开展“红色之旅”研学活动,此次活动将班级分成10个小组,每组5人上交活动报告。各组上交活动报告后,班主任王老师对各组报告逐项进行了精准研判,最后得出总结性批示:“总的说来,此次活动比较圆满,总体达到预期目的,大家的思想认识和行动执行力都得到提高,但是也有个别组的活动没有达到目标,希望在今后的活动中,每个组都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取得更大进步。”王老师( )
A.运用了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B.在演绎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归纳
C.运用了类比与比较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D.运用正逆互补的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
【答案】A
【详解】A:分析与综合是坚持整体与部分联系的观点去考察事物。班主任王老师对各组报告逐项进行了精准研判,这是分析;最后得出总结性批示,这是综合,A符合题意。
B: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是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去分析事物的方法,材料没有涉及,B不符合题意。
C:类比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得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材料没有涉及,C不符合题意。
D:王老师的思维方法没有涉及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正逆互补,D不选。
故本题选A。
12.(2024·浙江金华·三模)“瑞雪兆丰年”、“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农谚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对农民的生产生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上述农谚( )
①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和能动性
②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
③经历了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认识过程
④属于理性认识,正确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瑞雪兆丰年”、“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农谚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上述农谚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和能动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①正确。
②:如果归纳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这样的推理就叫做完全归纳推理。“瑞雪兆丰年”、“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农谚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②正确。
③:“瑞雪兆丰年”、“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农谚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对农民的生产生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上述农谚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认识过程,③错误。
④: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瑞雪兆丰年”、“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不属于理性认识,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3.(2024·湖南衡阳·三模)如图漫画名为《欲速则不达》,图中画了两个水龙头,分别朝两个碗里放水:一个水流较缓,下面碗中积了较多的水;一个水流很急,下面碗中的水几乎都飞溅出去了。从“水龙头朝碗里放水”中得出“欲速则不达”的结论( )
①运用了联想和想象来触及事物的本质 ②试图用一般性现象来表现个别性规律
③没有体现抽象思维运行方式的推导性 ④虽形象地表达了观点,但推论未必可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以具体的漫画形象表达“欲速则不达”的思想,这是运用了联想和想象来触及事物的本质,具有形象思维的特征,故①正确。
②:从“水龙头朝碗里放水”中得出“欲速则不达”的结论,这是试图以个别性现象得出一般性规律,故②不选。
③:漫画反映了归纳推理,说明能体现抽象思维运行方式的推导性,故③不选。
④:漫画试图以个别性现象得出一般性认识为结论,具有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特点,不完全归纳推理属于或然推理,推论未必可靠,故④正确。
故本题选B。
14.(2024·安徽阜阳·模拟预测)永久基本农田推广生态种植,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规划建设绿道,设定物理区隔、打造休闲长廊;乡村以生态保护为底线,发展摄影、徒步、非遗展示等业态……如今,星海、海东、王官等数十个沿岸湿地串珠成链,成为改善滇池水质的“过滤器”,滇池北岸的宝丰湿地,芦苇萋萋、飞鸟翩翩。滇池沿岸的治理运用了( )
①逆向思维方法,对滇池沿岸的存在状态进行了转换性思考
②不完全归纳推理方法,可以归类于逻辑推理中的或然推理
③类比推理方法,遵循了生态治理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过程
④系统思维,将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对河湖治理具有普适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滇池的治理是对滇池沿岸各个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进行了转换性思考,在控源截污、科学补水、生态增绿等过程中运用了逆向思维方法,①正确。
②:在控源截污、科学补水、生态增绿等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治理理念,采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方法,可以归类于逻辑推理中的或然推理,②正确。
③:类比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材料未涉及类比推理,③排除。
④:滇池沿岸的治理运用了系统观念,但各地实际不同,“将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对河湖治理具有普适性”的说法有误,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5.(2024·天津·一模)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乌克兰问题则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两个国家之间的争端。有些人在乌克兰问题上强调主权原则,但在台湾问题上却不断损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刻意将台湾问题和乌克兰问题相提并论。这( )
①是赤裸裸的双重标准,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②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
③是在进行归纳推理,其结论具有或然性 ④是为了正确运用简单判断,进行科学推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①②: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乌克兰问题则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两个国家之间的争端,两者有着本质区别,有些人将两者相提并论,是赤裸裸的双重标准,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材料中有些人将台湾问题和乌克兰问题相提并论,是进行类比推理,而不是归纳推理,属于或然推理,不是科学推理,③不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14日,北京文化论坛以“传承优秀文化促进交流合作”为主题在北京开幕。活动中,文化论坛嘉宾参观了钟鼓楼,实地感受暮鼓晨钟,感悟北京中轴线的魅力。既保留着老北京的乡愁,又以新姿态融入现代生活,正是钟鼓楼“出圈”的秘诀。鼓楼一层“时间的故事”展厅里,策展团队通过声学模拟技术,将虚拟“更鼓”和“永乐大钟”悬于半空。观众可以排队体验虚实结合的击鼓、撞钟。循着钟鼓声登上二层,星宿、二十四节气、古文诗句等传统文化元素一一呈现,每过一个整点,隆隆的鼓声在这里敲响,娓娓讲述着四季的故事与古人的智慧。依托创新形式的展览,钟鼓楼文保所还陆续推出了文创雪糕、打卡明信片以及一系列研学活动,让民众、游客了解钟鼓楼的独特内涵,让古建筑重获“新生”。透过钟鼓楼,人们感受着老北京的文化底蕴,见证了古老历史的传承与现代文明的发展,“暮鼓晨钟”引发的是今人和古人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有人认为:北京钟鼓楼能以保留城市的乡愁和融入现代生活而“出圈”,同为古建筑的西安钟鼓楼也能凭此而“走红”。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对这一推理进行分析。
【答案】①这一推理属于类比推理。②依据同为古建筑的属性及其他相似之处,推出西安钟鼓楼可借鉴北京钟鼓楼“出圈”的成功做法,推理方法正确。③但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不能保证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所以西安钟鼓楼照搬北京钟鼓楼的做法不一定能成功。
【分析】背景素材:北京文化论坛以“传承优秀文化促进交流合作”为主题在北京开幕
考点考查:类比推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度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需要调用类比推理的有关知识,对设问中的观点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依据同为古建筑的属性及其他相似之处,推出西安钟鼓楼可借鉴北京钟鼓楼“出圈”的成功做法→可联系教材知识类比推理含义,得出该观点具有合理性;
关键词②:北京钟鼓楼能以保留城市的乡愁和融入现代生活而“出圈”,同为古建筑的西安钟鼓楼也能凭此而“走红”→可联系教材知识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得出该观点具有不合理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西方媒体大肆宣扬“中国崛起顶峰论”,声称“中国繁荣接近尾声”。 他们有的从“人口红利消失”角度进行推理, 认为中国总人口数量已经见顶,人口红利消失将使过去 40 多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不可持续;有的从“科技打压脱钩”角度进行推理,认为中国还处于技术转型和学习的阶段, 美西方科技封锁将影响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制衡中国持续崛起。近年来, 我国人口总量和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但16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仍有约 8.65亿人,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并没有消失。另外,我国“人口红利”正在加快向 “人才红利”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进而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来源。中国不断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C919 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开始商业运营、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大国重器”亮点纷呈,前沿科技领域厚积薄发, 充分展现了“中国创造”的硬核实力。
结合材料, 运用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的有关知识, 批驳“中国崛起顶峰论”。
【答案】①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不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②一些西方媒体有的从“人口红利消失”角度进行推理,有的从“科技打压脱钩”角度进行推理,认为中国将不会持续崛起,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就简单地得出一般性结论,还认为结论一定可靠,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
【分析】背景素材:一些西方媒体大肆宣扬“中国崛起顶峰论”
考点考查:不完全归纳推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度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需要调用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的有关知识,批驳“中国崛起顶峰论”。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有的从“人口红利消失”角度进行推理, ......有的从“科技打压脱钩”角度进行推理→可联系教材知识不完全归纳推理含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中国航天的发展速度让西方国家惊讶不已。当中国航天事业取得显著成果之际,美国再次唱起“太空竞赛”的老调子(太空竞赛是美国和前苏联在冷战时期为了争夺航天实力的最高地位而展开的竞赛)。2024年1月17日,就在中国航天货运飞船“天舟七号”与“天宫”空间站成功对接的前一日,美国宇航局、政府官员和一些国会议员齐聚在美国众议院,讨论中国“太空威胁”问题。实际上,为在航天领域称霸,美国早在2014年就启动所谓的“地球同步轨道空间态势感知计划”,对他国卫星进行监视窃听,甚至和商业公司合作,来满足其国防和情报机构日益增长的需求。西方学者从历史宿命出发认为,一个新兴大国的兴起必然对现存国际秩序构成挑战,中国强大必将成为太空领域的主要威胁。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逻辑与思维》有关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知识,你认为西方学者的推理犯了什么错误?并说明理由。
【答案】①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可靠。西方学者根据美国和前苏联强大后开展太空竞赛的前提推出“一个新兴大国的兴起必然对现存国际秩序构成挑战。”,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不一定正确可靠。所以,西方学者的观点犯了“轻率概括”(或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②类比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也是或然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可靠。西方国家与中国在国家性质、文化传统、外交政策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学者将中国航天发展与美国、前苏联航天发展进行类比,犯了“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
【分析】背景素材:美国讨论中国“太空威胁”问题
考点考查: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当中国航天事业取得显著成果之际,美国再次唱起“太空竞赛”的老调子(太空竞赛是美国和前苏联在冷战时期为了争夺航天实力的最高地位而展开的竞赛)。→可联系教材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可靠。西方学者的观点犯了“轻率概括”(或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
关键词②:西方学者从历史宿命出发认为,一个新兴大国的兴起必然对现存国际秩序构成挑战,中国强大必将成为太空领域的主要威胁。→可联系教材类比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也是或然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可靠。西方学者将中国航天发展与美国、前苏联航天发展进行类比,犯了“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讲精练
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课标要求】
学会归纳推理、类比推理;评析常见的推理错误。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领会归纳推理的逻辑要义,掌握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探究因果联系的方法,树立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运用实际事例比较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分析因果联系的思维材料,养成观察生活、善于思维的习惯。
【命题预测】
1.高频考点:类比推理、归纳推理、探求因果。
2.题型预判: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会考查。命题常常结合生活经常遇到的问题来进行考查。
【思维导图】
【考点梳理】
必备知识一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1.定义
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
2.分类
(1)不完全归纳推理:①前提只涉及认识的部分对象。②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不具有保真关系,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
(2)完全归纳推理:①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②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它不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
3.重点认识不完全归纳推理
(1)含义: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2)必要性:有的认识对象太复杂,人们的精力、能力和认识的条件有限,无法对它们中的每个对象都进行考察,而且,在有些情况下,我们也没有必要对认识对象的每种情况都进行考察。
(3)可能性:凭借思维的能动性,人们不对认识对象中的全部情况逐一进行考察,只考察其中的部分情况,往往也能得出一般性结论。
(4)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
二、归纳推理的方法
1.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
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2.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
(1)何为因果联系:因果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一种现象的产生或消失,必定有它的原因。因果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人们常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等。
必备知识二 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一、类比推理的含义
1.含义
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
2.客观依据
客观事物及其属性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
3.全面理解类比推理
(1)类比不同于比较。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它是一种推理;比较的目的在于认识两类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但不是推理。
(2)类比不同于比喻。类比和比喻虽然都以比较为基础,但是,类比是一种推理形式,目的在于得出新知识;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
(3)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
由于事物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从两个或两类事物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就推出它们在另外的方面也相同或相似,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
二、类比推理的方法
1.类比推理的内容
类比推理是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的推理,事物的要素、结构和功能是其属性的主要内容。从思维的角度说,类比推理既可以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也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还可以从导致事物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
2.如何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程度
第一,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意味着它们所属的类别可能越相近,结论的可靠性越高。
第二,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第三,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一旦前提中出现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就不能推出结论。
3.类比推理的作用
(1)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
(2)在日常论证说理中,类比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创新性地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难,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
(3)归纳推理在帮助人们发现认识对象的规律方面,类比推理在帮助人们获取新知识方面,都具有自身的价值。
【对点训练】
1.(2024·湖南·高考真题)受蝙蝠飞翔的启发,中国人在公元前500年就制作了会飞的竹蜻蜓,古代科学家通过研究竹蜻蜓,提出了关于旋翼的制造原理,后来苏州巧匠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一种飞车,通过脚踩踏板驱动转动机构来带动螺旋桨转动,让飞车离地一尺多高,竹蜻蜓传入欧洲后,为研制现代螺旋桨、直升机提供了灵感。由此可见( )
①从蝙蝠到竹蜻蜓运用了模拟方法
②从竹蜻蜓到飞车运用了比较推理
③从竹蜻蜓到直升机运用了类比推理
④从竹蜻蜓到直升机运用的推理内在逻辑是必然推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4·安徽·高考真题)某机构根据2013年以来我国居民肉蛋奶、蔬菜以及食糖、食用油消费量变化的统计数据得出:我国居民饮食消费逐渐从“吃得饱”“吃得好”转向“吃得健康”,营养健康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一认识过程( )
①运用了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
②是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否定的过程
③体观了辩证思维的动态性特征
④在感性具体的基础上达到理性认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4·北京·高考真题)消费价格调查,俗称采价,是获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源头数据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数据质量。关于电影票的采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在哪儿采 电影院、购票网站等可购买电影票的场所或平台
选择哪些场次 选择当月排片场次多、观影人数多的热门电影,至少选择1部3D电影、1部2D电影,如当期无3D电影,可选择不同类型的2D电影代替
如何采价及计算 每旬采集1次,每月共采集3次(其中至少包括两次周末)。尽量选择黄金时间段的场次,每月3次价格采集结束后,计算均价
①推理的前提只涉及部分调查对象,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其结论具有或然性
②采价的场次越多,类比的根据就越多,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③采价分析了观察对象与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了演绎推理,其结论具有必然性
④科学设计CPI采价方案,采集数据并加以分析,由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3·海南·高考真题)在一次海南黎族传统村落的研学活动中,同学们齐心协力穿过雨林险境,学习传统黎锦技艺,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活动结束时,大家意犹未尽、感叹时光短暂。小谢同学用以下语句表达对本次活动的感悟,其中属于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推出的是( )
A.人心齐,泰山移 B.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C.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D.一寸光阴一寸金
5.(2023·浙江·高考真题)漫画《相似》(作者:张昕)告诉我们( )
①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类比的可靠性越高
②相同属性越接近本质属性,类比的可靠性越高
③事物的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
④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4·四川成都·模拟预测)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对这些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
观点 分析
①科研人员通过调整盐湖水中益生菌、微量营养素、水温等的水平,模拟出不同海产品种所需的海水环境,使盐湖养殖“内陆海鲜”获得成功。 这是属于类比推理,对盐湖水和海水进行类比推理,获得内陆盐湖养殖“内陆海鲜”成功
②2021年至2023年黄金的价格持续上涨,所以,所有物价都在持续上涨。 这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犯了“轻率概括”的错误。
③有些学生是党员,所以有些学生不是非党员。 这是在进行换质推理,所有的性质判断都能进行换质推理。
④调查报告不是文学作品,这篇文章不是调查报告,所以,这篇文章是文学作品。 这是一个三段论推理,推理错误。犯了“大项不当扩大”错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4·云南昆明·模拟预测)基督教神学认为,宇宙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一个和谐整体,正如钟表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和谐整体一样,而钟表有一个创造者,所以宇宙也有一个创造者——上帝。对此推理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对表面相似进行机械比较,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
B.从钟表和创造者的关系演绎推理出宇宙和上帝的关系
C.该推理的前提和结论是充分非必要的,因此具有或然性
D.该推理在考察中没有碰到相反情况,适用枚举归纳推理
8.(2024·北京海淀·模拟预测)某同学在语文学科学习中,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析所学内容,正确的是( )
学习内容 逻辑分析
①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该诗句中有三个判断
② 作文题目《学会》,甲同学重点写了如何“会学”。 甲同学违反了同一律
③ 巴金的散文《灯》依据眼前见到的灯、给我指路的灯、爱尔克的孤灯、为恋人点燃的火炬、拯救友人的温暖的灯,表达作者的一个信念:“灯光是不会灭的”。 散文中运用的是或然推理
④ 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蛈日,蹄如累麴”之语。其子执《相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 伯乐的儿子犯了“轻率概括”的错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24·海南儋州·三模)英国一家农场曾有近10万只鸡和鸭,由于吃了发霉的花生而患病死去。用这种饲料喂养的羊、猫、鸽子等,也先后患病死去。有人在实验室里观察白鼠吃了发霉花生后的反应,结果,白鼠也患了肝病。科学家发现,发霉的花生中含有黄曲霉素。他们推断:黄曲霉素是致病物质。得出此结论的探究因果联系的方法是( )
A.求异法 B.求同法 C.共变法 D.剩余法
10.(2024·海南儋州·三模)2024年“五一”假日全省旅游接待人数为332.37万人次。据此,有人认为:“节日是出游的好时机,五一劳动节是节日,所以,五一劳动节是出游的好时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推理属于类比推理 ②该三段论推理的结构是无效的
③该推理的中项至少周延一次 ④该推理的大项在前提和结论中均不周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4·全国·模拟预测)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某班开展“红色之旅”研学活动,此次活动将班级分成10个小组,每组5人上交活动报告。各组上交活动报告后,班主任王老师对各组报告逐项进行了精准研判,最后得出总结性批示:“总的说来,此次活动比较圆满,总体达到预期目的,大家的思想认识和行动执行力都得到提高,但是也有个别组的活动没有达到目标,希望在今后的活动中,每个组都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取得更大进步。”王老师( )
A.运用了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B.在演绎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归纳
C.运用了类比与比较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D.运用正逆互补的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
12.(2024·浙江金华·三模)“瑞雪兆丰年”、“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农谚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对农民的生产生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上述农谚( )
①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和能动性
②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
③经历了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认识过程
④属于理性认识,正确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4·湖南衡阳·三模)如图漫画名为《欲速则不达》,图中画了两个水龙头,分别朝两个碗里放水:一个水流较缓,下面碗中积了较多的水;一个水流很急,下面碗中的水几乎都飞溅出去了。从“水龙头朝碗里放水”中得出“欲速则不达”的结论( )
①运用了联想和想象来触及事物的本质 ②试图用一般性现象来表现个别性规律
③没有体现抽象思维运行方式的推导性 ④虽形象地表达了观点,但推论未必可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24·安徽阜阳·模拟预测)永久基本农田推广生态种植,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规划建设绿道,设定物理区隔、打造休闲长廊;乡村以生态保护为底线,发展摄影、徒步、非遗展示等业态……如今,星海、海东、王官等数十个沿岸湿地串珠成链,成为改善滇池水质的“过滤器”,滇池北岸的宝丰湿地,芦苇萋萋、飞鸟翩翩。滇池沿岸的治理运用了( )
①逆向思维方法,对滇池沿岸的存在状态进行了转换性思考
②不完全归纳推理方法,可以归类于逻辑推理中的或然推理
③类比推理方法,遵循了生态治理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过程
④系统思维,将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对河湖治理具有普适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2024·天津·一模)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乌克兰问题则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两个国家之间的争端。有些人在乌克兰问题上强调主权原则,但在台湾问题上却不断损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刻意将台湾问题和乌克兰问题相提并论。这( )
①是赤裸裸的双重标准,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②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
③是在进行归纳推理,其结论具有或然性 ④是为了正确运用简单判断,进行科学推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14日,北京文化论坛以“传承优秀文化促进交流合作”为主题在北京开幕。活动中,文化论坛嘉宾参观了钟鼓楼,实地感受暮鼓晨钟,感悟北京中轴线的魅力。既保留着老北京的乡愁,又以新姿态融入现代生活,正是钟鼓楼“出圈”的秘诀。鼓楼一层“时间的故事”展厅里,策展团队通过声学模拟技术,将虚拟“更鼓”和“永乐大钟”悬于半空。观众可以排队体验虚实结合的击鼓、撞钟。循着钟鼓声登上二层,星宿、二十四节气、古文诗句等传统文化元素一一呈现,每过一个整点,隆隆的鼓声在这里敲响,娓娓讲述着四季的故事与古人的智慧。依托创新形式的展览,钟鼓楼文保所还陆续推出了文创雪糕、打卡明信片以及一系列研学活动,让民众、游客了解钟鼓楼的独特内涵,让古建筑重获“新生”。透过钟鼓楼,人们感受着老北京的文化底蕴,见证了古老历史的传承与现代文明的发展,“暮鼓晨钟”引发的是今人和古人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有人认为:北京钟鼓楼能以保留城市的乡愁和融入现代生活而“出圈”,同为古建筑的西安钟鼓楼也能凭此而“走红”。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对这一推理进行分析。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西方媒体大肆宣扬“中国崛起顶峰论”,声称“中国繁荣接近尾声”。 他们有的从“人口红利消失”角度进行推理, 认为中国总人口数量已经见顶,人口红利消失将使过去 40 多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不可持续;有的从“科技打压脱钩”角度进行推理,认为中国还处于技术转型和学习的阶段, 美西方科技封锁将影响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制衡中国持续崛起。近年来, 我国人口总量和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但16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仍有约 8.65亿人,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并没有消失。另外,我国“人口红利”正在加快向 “人才红利”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进而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来源。中国不断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C919 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开始商业运营、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大国重器”亮点纷呈,前沿科技领域厚积薄发, 充分展现了“中国创造”的硬核实力。
结合材料, 运用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的有关知识, 批驳“中国崛起顶峰论”。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中国航天的发展速度让西方国家惊讶不已。当中国航天事业取得显著成果之际,美国再次唱起“太空竞赛”的老调子(太空竞赛是美国和前苏联在冷战时期为了争夺航天实力的最高地位而展开的竞赛)。2024年1月17日,就在中国航天货运飞船“天舟七号”与“天宫”空间站成功对接的前一日,美国宇航局、政府官员和一些国会议员齐聚在美国众议院,讨论中国“太空威胁”问题。实际上,为在航天领域称霸,美国早在2014年就启动所谓的“地球同步轨道空间态势感知计划”,对他国卫星进行监视窃听,甚至和商业公司合作,来满足其国防和情报机构日益增长的需求。西方学者从历史宿命出发认为,一个新兴大国的兴起必然对现存国际秩序构成挑战,中国强大必将成为太空领域的主要威胁。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逻辑与思维》有关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知识,你认为西方学者的推理犯了什么错误?并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