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4.15快乐过新年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4.15快乐过新年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快乐过新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地说出公历新年(元旦)的具体日期,不仅了解元旦常见的庆祝方式,如举办热闹的联欢会、张灯结彩挂灯笼等,还能够亲手制作出具有创意和美感的简单新年装饰品,如手工贺卡、纸灯笼等。
学生能够清晰、有条理地阐述春节的准确时间、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如守岁、发红包等,并且深入理解这些习俗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如团圆所代表的家族凝聚力、拜年所传达的人际尊重等。
学生能够列举出多个少数民族过新年的独特风俗习惯,例如傣族盛大的泼水节、藏族庄重的藏历新年等,并能简单描述这些习俗的特色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热烈深入的讨论、亲力亲为的实践等多样化的活动,全面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力、流畅的表达力和灵活的动手能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会与他人紧密合作、顺畅交流、无私分享,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应对挑战的应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全身心地感受新年的欢乐祥和氛围,使其对新年的期待和热爱之情得到显著增强,从而更加珍惜和期盼每一个新年的到来。
培养学生对中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和强烈自豪感,有力地促进文化传承意识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增进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理解和欣赏,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多元文化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开放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领会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所承载的重大意义,全面掌握多种多样、精彩纷呈的春节习俗,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珍贵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
帮助学生广泛了解不同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过新年风俗,让学生充分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多元多样和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采用生动有趣、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春节习俗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如家族团圆背后所体现的深厚亲情观念、对美好生活的殷切祈愿所反映的积极人生态度等,使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和感悟。
设计富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充分尊重和欣赏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能够以开放、包容、平等的心态对待其他少数民族的新年习俗,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精心创设逼真、生动的新年情境,巧妙运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真切感受新年的浓厚氛围,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问题导向法:巧妙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以问题为引导,激发学生强烈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小组合作法:科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共同完成任务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体验教学法:大胆让学生亲自参与新年活动的策划、准备和实施全过程,使学生亲身体验新年的欢乐和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一段热闹欢快、富有节日气氛的新年音乐,如《春节序曲》,同时通过多媒体大屏幕展示一系列色彩鲜艳、生动形象的新年图片,包括绚丽多彩的烟花、红彤彤的灯笼、精美的红包等。
向学生亲切提问:“同学们,当你们听到这段充满喜悦的音乐,看到这些精彩纷呈的图片,你们的脑海中首先浮现出了什么节日呢?”
热情地引导学生积极分享自己对新年的最初印象和真切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例如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觉得很开心,因为有很多好吃的”,还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想到可以收到红包,买自己喜欢的玩具”等。
(二)公历新年——元旦
知识讲解
巧妙利用生动形象的幻灯片展示清晰的日历,准确地指出 1 月 1 日这一天,充满激情地告诉学生这就是公历新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元旦。
用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元旦”一词的深刻含义,向学生耐心说明“元”代表着万物的起始、开端,“旦”形象地象征着早晨初升的太阳或者全新的一天,元旦这个特殊的日子标志着新的一年正式拉开帷幕。
庆祝方式探讨
向学生们亲切发问:“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开动脑筋想一想,人们通常都会采取哪些有趣的方式来庆祝元旦这个重要的节日呢?”
认真倾听学生们的回答,他们可能会提到举办欢乐的派对、激动人心地放烟花等,教师随后进行全面的补充和精炼的总结,例如详细介绍学校里充满欢声笑语的联欢会、商场中热闹非凡的促销活动、城市中精心布置的美轮美奂的新年景观等。
为学生播放一段精心剪辑的世界各地庆祝元旦的精彩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国家和地区独特而又热烈的庆祝氛围,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文化意义思考
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不同国家庆祝元旦的精彩画面,比如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令人热血沸腾的新年倒计时、日本寺庙中庄严肃穆的新年祈福等。
向学生们抛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认真思考一下,为什么来自世界不同角落的人们都如此重视元旦这个充满希望的节日呢?”巧妙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元旦对于全人类的共同意义和价值,例如象征着崭新的起点、为人们带来无限的希望和美好的憧憬等。
(三)筹备元旦联欢会
经验分享
真诚地邀请学生主动分享自己过去参加元旦联欢会的难忘经历,包括联欢会举办的具体地点、精彩纷呈的节目内容、当时内心的真实感受等,让学生在回忆中感受快乐。
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学校或班级举办的元旦联欢会的精彩照片,通过直观的视觉冲击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讨论与策划
有条不紊地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如果要在本班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元旦联欢会,大家可以共同策划出哪些独具匠心的节目和丰富多彩的活动。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勇敢地发言,充满自信地提出他们小组精心构思的想法,如悦耳动听的唱歌表演、幽默风趣的跳舞节目、令人捧腹大笑的小品、充满趣味的游戏等。
引导全班同学共同热烈商讨联欢会的精心布置方案、所需道具的准备工作等重要事项,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
任务分配
根据热烈的讨论结果,将各项具体任务合理地分配给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和创意,例如安排有文艺特长的学生负责节目排练、心灵手巧的学生负责场地布置、富有创意的学生负责道具制作等。
热情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和无限创意,为打造一场完美的元旦联欢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农历新年——春节
引入
播放一段春节期间繁华热闹的街市视频,视频中展现人们兴高采烈地采购年货、红红火火地贴春联、喜气洋洋地挂灯笼等充满节日氛围的场景。
亲切地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农历新年还有一个亲切的称呼吗?”巧妙地引出春节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习俗了解
展示教科书第 62 - 63 页的生动插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踊跃说出图中所展示的春节习俗。
教师用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详细讲解一些常见且重要的春节习俗,如贴春联所蕴含的驱邪保平安、迎祥纳福的美好寓意;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丰盛年夜饭所象征的家庭团圆美满;晚辈向长辈拜年所表达的对长辈和亲友的尊敬与祝福等。
热情邀请学生积极分享自己家里与众不同的春节习俗,如独特的守岁方式、饱含家的味道的特殊年夜饭菜品等,鼓励学生分享家庭的温馨故事,增强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文化内涵探究
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充满温情的绘本故事《团圆》,然后巧妙地分组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探讨故事中所充分体现的春节文化内涵。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自信地发言,分享他们小组热烈讨论的结果,如家庭在每个人心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亲情所带来的温暖和力量、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满希望的期待等。
教师进行全面总结并着重强调春节对于中华民族的深远意义和重要价值,深刻指出春节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节日庆祝,更是传承家族文化、凝聚浓浓亲情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时刻,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少数民族新年
知识介绍
巧妙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 56 个民族的精美图片,向学生详细介绍除汉族以外,还有 55 个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
用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语言讲述一些少数民族过新年的独特方式和风俗习惯,例如傣族欢乐奔放的泼水节,人们通过尽情泼水来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和烦恼;藏族庄重神圣的藏历新年,会举行盛大而庄严的宗教仪式和热闹非凡的庆祝活动等。
学生分享
诚挚邀请班级中的少数民族学生热情分享自己民族过新年的独特习俗和温馨故事,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
积极鼓励其他学生大胆提问和友好交流,营造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增进对不同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尊重欣赏。
总结
充满激情地强调不同民族的新年习俗虽然形式各异、各具特色,但都饱含着对新年的美好期盼和深深祝福这一共同主题。
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尊重和欣赏多元文化的正确观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包容精神。
课堂总结与拓展
回顾与学生一起充满温情地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丰富内容,包括元旦的庆祝方式和意义、春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以及少数民族新年的独特风情等重要知识。
亲切地提问学生:“通过这节精彩纷呈的课的学习,你们对新年这个充满希望和欢乐的节日有了哪些全新的认识和深刻的感悟呢?”引导学生总结所学,深化理解。
拓展
精心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回家后积极向家人介绍一种少数民族的新年习俗,增进家庭对多元文化的了解;或者与家人齐心协力一起制作一个充满创意和个性的新年装饰品,如手工编织的中国结等,为新年增添喜庆氛围。
热情鼓励学生在新年期间积极主动地参与家庭的庆祝活动,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灵活运用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对新年的相关知识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新年的欢乐氛围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一些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