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名师案例部编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二年级下册学科融合教学设计——学科终无界,融合促发展一、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带领我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乘着温暖的春风”去寻找雷锋的足迹,了解雷锋的先进事迹,感知平凡世界中的不平凡,学习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雷锋精神。 全诗语言简洁,相似的结构,反复的句式,读来朗朗上口。插图是吴为山先生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的雕塑作品,更能让我们感受到雷锋朝气蓬勃、迈步向前的精神风貌。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和背诵,熟悉课文内容,理解雷锋叔叔的精神内涵。 2.通过音乐、美术和道法的融合实践,学生能够用多种方式表达和理解雷锋精神。 3.激发学生对雷锋精神的敬仰之情,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三、教学重难点通过音乐、美术和道法的融合实践,学生能够用多种方式表达和理解雷锋精神。四、教学内容 语文 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文,理解雷锋精神。 音乐 选择与雷锋精神相关的歌曲,如《学习雷锋好榜样》《雷锋之歌》等,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雷锋精神。 美术 让学生通过观察雷锋雕塑、黑白木刻版画、素描、剪纸等作品,表达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和敬仰。 道法 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五、教学方法 音乐与语文融合:播放《学习雷锋好榜样》,配乐朗诵《雷锋之歌》,在朗读课文时,播放与雷锋精神相关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更好地感受雷锋精神。 美术与语文融合:观察雷锋雕塑、黑白木刻版画、素描、剪纸等作品,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绘画作品或手工制作,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和敬仰。 道法与语文融合: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雷锋精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前三分钟演讲《雷锋的故事》。 2.教师小结:雷锋叔叔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解放军战士,一生中做了无数的好事,虽然年仅22岁就牺牲了,但是,因为他走到哪里就把关爱带到哪里,所以雷锋叔叔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继续去寻找雷锋的足迹。(板书课题﹣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二)感知内容 1.课件出示重点词语,根据词语理解课文。 第一组:沿着 小溪 顺着 小路 寻找 足迹 第二组:迷路 蒙蒙 泥泞 脚窝 年迈 荆棘 露珠 汗滴 第三组:乘着 春风 寻觅 需要 献出 爱心 思考:从这三组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2. 思路图展示:我们到哪里去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呢?他在干什么? 3.读句子,想画面,猜测“泥泞”“年迈”“晶莹”“寻觅”的意思。 ①观察词语“泥泞”,思考:“泥泞”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推测:结合“蒙蒙的细雨”“泥泞路上的脚窝”,想象“泥泞路”的样子,体会当时艰苦的条件,雷锋行走的艰难。 ②指导猜测“年迈”的意思:通过联想近义词的方法猜测“年迈”就是“年老”的意思。雷锋叔叔背着年迈的大娘,走在怎样的小路上呢?(从“踏着路上的荆棘”可以看出他走在布满荆棘的路上) ③课件出示“荆棘”的图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想象小路荆棘丛生、蜿蜒曲折的画面。 ④指导猜测“晶莹”的意思:通过字形结构猜测,“晶”有三个“日”字,可知“晶莹”的物体是亮闪闪的。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晶莹的( )”。 ⑤给“寻觅”找近义词,明确“寻”和“觅”互为近义词并思考: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哪些? (三)创编诗歌 思考:孩子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雷锋的足迹”,“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雷锋的足迹”,他们还去哪些地方寻找了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四处寻觅) 例如:车流不息的马路上…… 拥挤的火车上…… (四)理解精神 1.学习《雷锋日记》,感受雷锋精神。 ①《雷锋日记》是雷锋自1957年开始写的日记合集,(其中记录了雷锋做的所有好事)是在雷锋去世后由《前进报》社等组织整理的。 ②两名学生扮演小雷锋,诵读“雷锋日记”片段。 ③畅谈感受。 2. 出示背景资料,理解雷锋精神。 1962年8月15日,年轻的雷锋在完成任务回来后不幸牺牲。他仅仅22岁,就在他准备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时,生命却戛然而止。这一悲痛的消息引发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和悼念。 雷锋叔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动了大家,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此后每年的3月5日成为我国的“学雷锋日”。像这样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精神,我们就称为“雷锋精神”,能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人,我们就称他为“雷锋”或者“活雷锋”。 3. 学唱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从歌曲中拓展雷锋精神。 4. 课件出示“雷锋”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绘画作品或手工制作,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和敬仰。 (五)践行奉献 1.观看视频,感受雷锋精神的传承。 2.展示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现场采访志愿者。 3. 配乐朗诵《雷锋之歌》。 4. 小练笔:雷锋叔叔,我想对您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