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声声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 “酒”、“秋风”等常用意象,体会词人抒发的情感。2.领悟词中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写一写自己现在的学习生活。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教学重难点:1. 通过 “酒”、“秋风”等常用意象,体会词人抒发的情感。2.领悟词中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写一写自己现在的学习生活。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唤起阅读的欲望揭示课题:①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晚年词作。(展示课题)②这首词和李清照前期的词情感上有什么不同?(从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切入把握)③词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二、知人论世1.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李清照的相关信息。2.教师总结,出示展示:李清照简介(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你吟诗来我作对。赵明诚还热衷于金石的研究,李清照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李清照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年) ,其夫赵明诚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清照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三、初读,理清思路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的诵读,要求(展示出来):①有感情的诵读,初步体会词人在词中的感情。(用一个字概括)②结合预习情况,快速把握词人借哪些意象抒发情感?2.分组交流(展示 “愁”及意象)词人在词中的感情:“愁”选取的典型意象酒 秋风 雁 黄花 雨 梧桐四、再次诵读,赏析诗句。 1.体会作者是如何借意象抒发情感的。(1)出示含有意象的句子: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2)学生交流回忆与“酒” “秋风” “ 雁” “黄花 ” “ 雨 ”“梧桐”有关的诗句:①与酒有关的诗句(展示出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教师总结点拨:酒是“愁”的象征②与风有关的诗句(展示出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自古逢秋悲寂寥”教师总结点拨:秋风渲染愁情③与雁有关的诗句③雁足传书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之典,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晏殊《浣溪沙》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教师总结点拨:常以雁抒写离愁或相思哀怨的感伤(展示出来)④“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教师总结点拨:这两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枯萎凋零的菊花多像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此时作者的感情已渐渐融入到了落花之中。得出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展示出来)⑤“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教师点拨: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得出结论:梧桐代表凄清、冷落、愁苦。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展示出来)教师点拨:词人借这些具有特定内涵的古典意象来层层渲染,烘托、抒发自己的情感。(展示出来)(3)教师点拨:借意象抒发感情就是借景抒情。(展示出来)酒 愁得浓烈 秋风 愁得悲凉雁 愁得深远 黄花 愁得无奈梧桐 愁得凄凉 雨 愁得绵长古典诗词中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都具有某种特定的内涵,词人抓住这些意象的特定内涵来抒发自己内心沉甸甸的愁情。同学们看到词人借这些意象来抒发情感,是不是也想借用一些意象来抒发此时的心情呢?(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此时的感受)【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抓住这些具有内涵特征的古典意象进行读写结合的意识。本环节充分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更多的是关注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着重通过抓住这些意象,回忆与意象相关的诗句,以课内阅读带动相关的课外阅读,进而挖掘意象的特定内涵。学生通过李清照的生活经历,和对意象的挖掘,深切地感受到了李清照的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从而完成教学目标。】五、拓展延伸──利用本课学习的借景抒情手法比较阅读鉴赏下面两首词:如梦令 醉花阴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1.生互动交流2.师适时点拨(展示):《如梦令》 以“雨”“风”“酒”“绿肥”“红瘦”这些意象衬情,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醉花阴》借“薄雾”、“浓云”、“瑞脑”、“玉枕纱厨”、“酒”、“西风”、“黄花”这些意象,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作者借助这些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把内心挥之不去的愁绪形象的表达了出来,我们在写作中要注重运用这些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六、动手练笔--认真观察、用心感受是写作的基础。(展示)李清照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但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因为她胸怀凌云志,激昂家国情。选取下面引起大家强烈共鸣的人物,结合自身学习的体验及社会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李清照 林冲 孙少安 杜甫 白嘉轩 曹雪芹 关羽 钱默吟【设计意图:展开“练笔”,体现“读写结合”的理念,同时也体现了把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