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同步试题,部分有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历史知识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同步试题,部分有解析)

资源简介

高中历史知识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郡尉。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
B. 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C.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D.是南海郡地方官员
答案B
2、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 )
A、颁布《秦律》,以法治国
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C、 丞相掌握大权
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
答案 B
3、秦始皇为破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的困局,采取的主要举措是( )
A.奖励耕战,实现统一?
B.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C.南平越族,北伐匈奴?
D.推行郡县,建立集权制
答案 D
4、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下列对这一思想家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
B.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C.二者均有弊无利????
D.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
答案 B
5、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答案 B
6、《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社会变革的共同影响是( )
A.都改变了社会的性质????
B.旧的思想基础得以彻底摧毁
C.变革带来了国家政权的变化????????
D.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社会的发展变革。依据所学,A、B不符合第二次革命,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封建思想文化依然根深蒂固,故排除;D符合题意;C说法过于笼统。依据所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中央集权国家;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封建专制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所以应选C
7、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秦汉时期得以“化家为国”,主要是由于当时
A.世官制转为科举制?????????????????
B.分封制转为郡县制
C.刀耕火种转为铁犁牛耕?????????????
D.百家争鸣转为独尊儒术
答案 B
郡县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从此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所以本题答案选B项。A、C、D不符合题意。
8、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有一段关于秦朝的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
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
答案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一方面创设了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借鉴分封制的经验教训在地方推广郡县制;另一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固中央集权的措施。郡县制的实施巩固了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B
9、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为秦以后的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利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答案 B
分封制;郡县制。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中“秦以前封建政治”的理解。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指的是分封制,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都是地方行政制度,但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因此A项错误;分封制是贵族政治,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因此B项正确;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而郡县制不是,因此C项错误;郡县制维护了封建统治而分封制维护的是奴隶制度,因此D项也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10、“秦汉以后中国的皇权政体在其建立之初,是一项伟大的创制,因为它所取代和超越的,是以往那种狭蹙的制度模式”以下能够证明此观点的是( )
①结束封建政体,统一国家产生②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③打破了宗法束缚,给各阶层民众提供发展契机
④三公制度确立,权力制衡机制形成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答案A
秦朝政治体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因为它所取代和超越的,是以往那种狭蹙的制度模式”可知我们要选择的制度应该是秦汉之前朝代所实行的制度。④中的三公制度是秦汉时期,所以排除含有④的选项B、C、D,故本题答案选A项。
11、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 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由此可知春秋时期( )
A.分封制完全被县邑制取代??????????? ?????????????
B.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
C.各级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D.天子不再直接统治臣民
答案B
考查郡县制。依据所学,春秋时期,县制才刚刚出现,故A、C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说明这时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故B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分封制下,天子也不直接统治臣民。所以应选B。

12、秦朝的中央官制(???? )
①最高官职是百官之首的丞相??
②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
③服务于皇帝掌握大权????????
④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答案 C
13、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求其宁息”而采取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答案 B
14、《秦律》规定:御史卒人使者,食粺米半斗,酱驷(四)分升一,采(菜)羹,给之韭葱。……使者之从者,食(粝)米半斗;仆,少半斗。这说明秦律( )
A.细密严苛??? B.注重规范???
C.强调等级?????????D.轻罪重刑
答案 C
15、“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因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呜呼!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存乎神者之不测,有如是夫!”下列说法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
A.郡县制不利于中央集权???????????
B.秦行郡县的目的是为了“行其大公”
C.郡县制的推行是秦速亡的原因之一?
D.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为害滋多”
答案 C
【解析】郡县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实行郡县制,对天子并不利,所以国家的寿命是不长久的;王夫之认为实行郡县制是秦朝没有长久的原因。故选C。
16、竺可桢先生曾经把中国五千年的气候波动画了一个曲线图,而文化的变化也随着这个曲线而变化。一个一个地方突然变得很冷的时候,饥荒、干旱、水灾等就会频繁发生,这里也就往往容易发生改朝换代。据此推断,下列分析哪个比较不合理( )
A.气候对人类历史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B.研究历史时要注意考虑当时的地理环境因素
C.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当时气温太低,冻死了很多人
D.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当时的气温可能比较适中
答案 C
材料说明气候对人类历史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故 A、B 说法正确。根据材 料中观点:“一个一个地方突然变得很冷的时候,饥荒、干旱、水灾等就会频繁发生,这里也就往往容易?发生改朝换代”,反向分析D 项说法正确。C项说法错误,秦朝的灭亡是因为秦朝的暴政。故选C。
17、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 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由此可知春秋时期
A.分封制完全被县邑制取代?????????????
B.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
C.各级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
D.天子不再直接统治臣民
答案B
考查郡县制。依据所学,春秋时期,县制才刚刚出现,故A、C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说明这时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故B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分封制下,天子也不直接统治臣民。所以应选B。
18、《史记?商君传》:“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这则材料不能反映( )
A.秦设县制是针对扩大的疆域而实行有效管辖???
B.中央集权制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存在了 C.秦王统一中国定都咸阳?? ??????????????????
D.建都咸阳体现了秦国的强大
答案 C
19、从九卿到六部的变化表明(  )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进 ? ?????????????
B.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C.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分离????????????? ???
D.世卿世禄向科举取仕的转变
答案 C
20、“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利于防止专制和腐败,但其能否实现与制度设计、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不。——方乾 《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1)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2分)
材料二: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公民大会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每隔l0天集合一次,决定国家大事。……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用抽签方法从公民中选出,五百人分成10个议员团,每年分为十个时段,每个议员团轮流执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务。——摘自《历史研究与资源丛书》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古希腊伯里克利时代是如何防止滥用权力的。(4分)
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6分) ?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什么建议?(2分)?
答案(1)监察官:御史大夫;
根本目的:维护皇权。(每点1分,共2分)
(2)A、设立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等民主机构;
B、实行抽签选举、轮流执政的参政方式(每点2分,共4分)
(3)尝试:明确主权在民;确立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每点2分,共6分)
建议:保持监察制度(司法)独立;实行分权制衡;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任意一点即2分,其他言之有理的也可给分)
21、防止官吏专制、独裁、腐朽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制度化、法治化。秦汉时期具有监察职能的官职有(  )
①丞相②御史大夫③太尉④刺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22、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
A.秦统一六国? B.秦北击匈奴???
C.修筑万里长城?? D.管辖西南夷
答案 A 
秦统一六国。秦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深远的意义,故A项最符合题意。
23、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秦古始。”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
A.攻打匈奴,修长城?? B.实行分封制
C.实行郡县制??????? D.实行行省制?
答案 C
24、右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有( )
①展现了2000多年前秦军的磅礴气势
②表现了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全国的恢弘气势
③体现秦朝高超的制陶雕塑水平??
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始皇的暴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25、秦朝建立了一套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其中地位最高的三个官职是( )
A.丞相、奉常、卫尉????????????? ?????????????
B.御史大夫、郎中令、太尉 ???
C.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 ?????
D.卫尉、御史大夫、廷尉
答案 C
考查秦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依据所学,秦代的时候,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行政、监察和军权,最后集权于皇帝手中。故应选C。
26、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这一制度形成于( )
A.西周?? B.西汉? C.秦朝 D.元朝
答案 C
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依据所学,秦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和郡县制。所以应选C。
27、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分封制和行省制??????
C.宗法制和郡县制???? D.宗法制和行省制
答案A
依据所学,“周之失,在于制”指的是分封制,分封制是周代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容易导致地方势力做大,出现分裂割据,春秋战国的政治形势说明了这一点,是周衰落的重要的政治原因;“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的“制”指的是郡县制。依据所学可知,秦朝的灭亡主要原因是暴政,而不是制度。分析选项,A项符合题意。
28、有学者在对中国古代政治总结时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计都围绕的一个核心是
A.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主 B.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C.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王权
答案 D
考查古代的政治制度。材料中说明我国古代政治主要是为了君主的统治,古代政治制度的共同规律是“统治性政权” ,即根本目的是维护专制统治,故应选D。
29、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答案 A
30、秦汉时期负责社会基层征税和调解纠纷的是( ? )
A.县令? B.三老? C.啬夫? D.里长
答案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