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1.(2024七下·永定期中)科学家比较几种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某段DNA,得到结果如图所示,说明( )A.长臂猿与人类没有亲缘关系B.黑猩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更近C.黑猩猩是人类的祖先D.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答案】B【知识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解析】【解答】A、长臂猿属于类人猿,长臂猿与人类某段DNA的差别不大,二者有亲缘关系,不符合题意;B、与人类某段DNA相比,其中黑猩猩与人类的差异最小,表明猩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更近,符合题意;C、黑猩猩和人类有共同祖先森林古猿,不能说黑猩猩是人类的祖先,不符合题意;D、该结果不能说明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现代类人猿包括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那时由于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另一类继续过树栖生活,进化成现在的类人猿。2.(2024七下·永定期中)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掀起不孕不育治疗方面的一场革命,图为试管婴儿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父亲产生精子的生殖器官是附睾,能分泌雄性激素B.“试管婴儿”是用人工方法将精子和卵细胞在体外受精C.受精卵需要在体外形成早期胚胎后再植入子宫D.该技术适用于输卵管堵塞阻碍受精而不孕的女人【答案】A【知识点】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受精过程;胚胎发育和营养【解析】【解答】A、父亲产生精子的生殖器官是睾丸,能分泌雄性激素,符合题意;BC、 试管婴儿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使精子与卵细胞在体外结合形成受精卵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把胚胎移植进母体的子宫内,胚胎和胎儿的发育在子宫中进行,直至发育成熟,分娩产出,不符合题意;D、 “试管婴儿”技术可适用于因输卵管堵塞阻碍受精而不孕的妇女,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试管婴儿”是让精子和卵子在试管中结合而成为受精卵,然后再把它(在体外受精的新的小生命)送回女方的子宫里(胚卵移植术),让其在子宫腔里发育成熟,与正常受孕妇女一样,怀孕到足月,正常分娩出婴儿。3.(2024七下·永定期中)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如图四位同学有关青春期及卫生保健的看法,你不赞同的是( )A.A同学 B.B同学 C.C同学 D.D同学【答案】D【知识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解析】【解答】 A、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符合题意;B、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课余时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保证睡眠,保证生长激素的分泌,促进骨骼生长,不符合题意;C、适当增加体育运动,增强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不符合题意;D、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青春期性器官开始迅速发育,这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不是青春期的显著特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女孩子会来月经,男孩子会出现遗精,这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4.(2024七下·永定期中)中医古籍《黄帝内经》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五谷”作为主食,是因为其富含的淀粉是重要的供能物质B.“五果”中含有的维生素C可有效预防坏血病C.“五畜”中含有的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D.“五菜”中含有的膳食纤维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答案】D【知识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维生素的作用【解析】【解答】 A、“五谷”是指水稻、小麦、大豆、玉米和马铃薯,作为主食,是因为其富含的淀粉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不符合题意;B、“五果”现泛指水果,水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糖类和有机酸等物质,含有的维生素C可有效预防坏血病,不符合题意;C、“五畜”基本上都是指家畜,含有的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不符合题意;D、“五菜’常说的五菜分别是指葵、韭、藿、野蒜、葱。其中的膳食纤维不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食物中六大营养物质和作用:营养物质 主要作用蛋白质 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脂肪 一般情况下,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糖类 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水 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无机盐 含量不多,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维生素 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提供能量,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5.(2024七下·永定期中)继“食盐补碘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清除碘缺乏病目标后,我国又启动了一项涉及千家万户营养健康的“酱油补铁工程”。“补铁”和“补碘”分别可用于预防( )A.夜盲症、佝偻病 B.缺铁性贫血、地方性甲状腺肿C.脚气病、侏儒症 D.呆小症、糖尿病【答案】B【知识点】食物中水和无机盐的作用【解析】【解答】 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即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适量补充富含铁的食物(“补铁”)可用于预防缺铁性贫血;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主要是由碘缺乏造成的,适量补充含碘物质(“补碘”)可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故答案为:B。【分析】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仅占体重的4%左右.无机盐对人体也非常重要,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无机盐的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钙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牛奶、蛋、豆类等铁 贫血 豆类、黑木耳等碘 地方性甲状腺肿 海带、紫菜、碘盐6.(2024七下·永定期中)人体某种物质过少或过多都可能会导致某些病症,下列物质异常情况与可能发生的病症对应不一致的是( )A.血小板过少——贫血症 B.缺钙——骨质疏松症C.白细胞过多——炎症 D.缺维生素A——夜盲症【答案】A【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食物中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维生素的作用【解析】【解答】A、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血小板过少会出现凝血障碍。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称为贫血,符合题意;B、钙、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成年人缺钙会患骨质疏松症,不符合题意;C、白细胞的功能是防御保护,当人体患有炎症时,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会明显增多,某些白细胞能够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吞噬侵入人体的细菌和异物,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因此, 白细胞过多提示体内有炎症,不符合题意;D、维生素A能够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人体内缺乏维生素A时会患夜盲症,不符合题意确。故答案为:A。【分析】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血小板能够堵塞伤口,其中还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7.(2024七下·永定期中)食物的热价是指1克食物氧化分解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小明同学对几种不同食物的热价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表,以下说法你不赞同的是(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质量(克) 20 20 20 A水(毫升) 30 30 30 30温度上升(℃) 2.2 1.5 3 1.2A.表中的A处应为20且每组食物燃烧前的水温应该保持相同B.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应设置重复组C.实验测得的食物热价与实际热价完全相符D.用锡箔纸把加热和受热部分围起来,可以减少热量散失【答案】C【知识点】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解析】【解答】 A、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中的A处应为20且每组食物燃烧前的水温应该保持相同,不符合题意;B、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因此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 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不符合题意;C、实验过程中会有一些热量散失了,没有被水吸收,再者,食物的燃烧也可能不充分;因此实验测得的食物热价比实际热价要低,符合题意;D、实验过程中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可以用锡箔纸或易拉罐把加热和受热部分围起来,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8.(2024七下·永定期中)如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操作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试管①加入2mL唾液 B.试管②模拟口腔的消化过程C.37℃模拟口腔的温度 D.保温10分钟利于馒头消化【答案】B【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解析】【解答】 A、为保证单一变量,因此试管①加入2mL唾液, 不符合题意;B、试管②注入的是清水,不能分解淀粉,起对照作用,符合题意;CD、消化酶的催化能力受温度的影响,在体温下酶的催化能力最强,因此隔水加热的水温是37℃ ,37℃模拟口腔内的温度,保温10分钟利于馒头消化,使唾液淀粉酶与淀粉充分反应,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其中唾液的消化是化学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是物理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9.(2024七下·永定期中)正常人在每天摄入800g食物和1200mL水的情况下,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的量大致如图所示。消化液通过导管流入消化道,则消化道中消化液含量最多的部分是( )A.口腔 B.食道 C.胃 D.小肠【答案】D【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解析】【解答】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总量为肠液1500毫升+胆汁500毫升+胰液1500毫升=3500毫升;口腔中只含有唾液1500毫升;胃中只含有胃液2000毫升;食道中没有消化液。故答案为:D。【分析】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小肠的特点是:①多,消化液多;②长,小肠有5-6米;③大,小肠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④薄,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10.(2024七下·永定期中)良好的饮食习惯与均衡的营养能够保证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图一为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二曲线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一Ⅰ层食物中淀粉的消化过程可用图二中曲线①表示B.图一Ⅱ层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C.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要适量多吃图一中Ⅲ、Ⅳ层食物D.图一中Ⅴ层食物最初被消化的部位是图二中的乙部位【答案】D【知识点】食物的消化;合理营养【解析】【解答】A、图一中Ⅰ层食物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符合图二中的①曲线, 不符合题意;B、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很小。但是,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代替的。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患病。因此,图一Ⅱ层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不符合题意;C、蛋白质是构建和修复人体的重要原料,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对蛋白质的需求大,要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故应多吃图一中Ⅲ、Ⅳ层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不符合题意;D、图一中V层食物中主要含有脂肪,脂肪最初被消化的部位是图二中的丙部位(小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图一: Ⅰ层是谷类; Ⅱ层是蔬类水果类;Ⅲ层鱼、肉、蛋类; Ⅳ层是豆奶类; V层是油脂类。图二: 甲是咽和食道,乙是胃,丙是小肠;纵坐标表示食物未被消化的程度,曲线表示①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②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③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1)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其中唾液的消化是化学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是物理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不包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2)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11.(2024七下·永定期中)《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通过平衡膳食餐盘(如图)宣传平衡膳食的理念。假设你是一名营养师,请判断以下饮食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A.口腔溃疡患者要补充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B.胆囊炎患者的饮食要清淡、少食肥肉C.青少年摄入食物的类别要多样D.中老年人适量补充富含蛋白质和含钙的食物【答案】A【知识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维生素的作用;合理营养【解析】【解答】A、口腔溃疡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确,多种因素可诱发,不是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因此,口腔溃疡患者没有必要补充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符合题意;B、脂肪的消化需要胆汁的参与,胆囊炎患者的胆汁分泌受影响,因此饮食要清淡、少食肥肉,不符合题意;C、青少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合理营养,多食用含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多的食物,同时摄入食物的类别要多样,不符合题意;D、中老年人存在钙流失,多器官处于衰退趋势,适量补充富含蛋白质和含钙的食物对身体有好处,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宝塔”,从塔基到塔顶依次是糖类、维生素、蛋白质、无机盐、脂肪。12.(2024七下·永定期中)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全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下列商品不能销售的是( )A.保质期内的果汁 B.有检疫印章的鲜肉C.有生产许可证的面包 D.刚刚喷洒农药的蔬菜【答案】D【知识点】食品安全【解析】【解答】 ABC、保质期内的果汁、有检疫印章的鲜肉、有生产许可证的面包, 都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可以销售, 不符合题意;D、刚刚喷洒衣药的蔬菜,农药含量过高, 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不能销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食品安全是指: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食物中毒.包括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 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食用前要加热煮熟;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13.(2024七下·永定期中)哮喘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哮喘发作时,患者的支气管会变得狭窄(如图一)而出现呼吸困难,实际上是因为下列(图二)哪一过程受到了影响( )A.①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②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C.③血液的运输 D.④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答案】A【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解析】【解答】 人体的呼吸过程包括四个过程:分别为肺的通气,是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过程;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支气管是呼吸道的一部分,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要经过支气管。所以哮喘发作时,患者的支气管会变得狭窄而出现呼吸困难,实际上是因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受到了影响。胸廓的扩张与回缩、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都不经过支气管。故答案为:A。【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14.(2024七下·永定期中)长跑时,体育老师建议我们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必要时可以用嘴辅助吸气,但不要张大嘴巴吸气和呼气。下列相关解释有误的是( )A.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B.鼻黏膜可分泌黏液,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和清洁C.鼻黏膜内有嗅觉感受器,可感受空气刺激D.鼻腔内有鼻毛,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答案】C【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解析】【解答】 A、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不符合题意;B、鼻黏膜可分泌黏液,可以粘住灰尘,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和湿润,不符合题意;C、鼻黏膜内有嗅觉感受器,可接受气味的刺激,符合题意;D、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吸入空气中的灰尘, 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呼吸道与呼吸相适应的特点是: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二、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三、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四、呼吸道中都有软骨做支架,保证了空气的畅通,此外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起清洁空气的作用,减少对肺的刺激。15.(2024七下·永定期中)“478呼吸睡眠法”可帮助身体放松,不仅有助于睡眠,还能缓解焦虑。具体步骤为:慢慢用鼻子吸气4秒;憋气7秒;嘴唇微开吐气8秒,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A.进行步骤一时:呼吸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气体入肺B.进行步骤二时:呼吸肌收缩导致膈顶处于上升状态C.进行步骤三时:呼吸肌舒张→胸廓容积扩大→气体出肺D.进行步骤三时:气体依次经肺、气管、支气管、喉、咽、鼻【答案】A【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解析】【解答】 A、步骤一表示吸气,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 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 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 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符合题意;B、步骤二表示既不吸气也不呼气,膈顶所处状态不变,不符合题意;C、步骤三表示呼气,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 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 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 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不符合题意;D、步骤三表示呼气,气体依次经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排到外界,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16.(2024七下·永定期中)生命不息,呼吸不止,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与胸廓及肺的变化密切相关。图一表示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图二表示呼吸时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两种状态,图三表示肺泡与外界及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一A→B→C段表示呼气,图二中膈顶的位置由①→②B.图一D→E段表示肺内气压逐渐增大,此时人体处于吸气状态C.图三中气体Ⅰ和Ⅱ的进出,通过呼吸作用来实现D.图三中血液流经肺泡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答案】B【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解析】【解答】图一中AC段为呼气,CE段为吸气;图二中的①膈肌舒张、②膈肌收缩;图三中的③肺动脉、④肺静脉、I 吸气、Ⅱ呼气、A二氧化碳、B氧气。A、 图一A→B→C段表示呼气,图二中膈顶的位置由②→① ,A错误;B、图一D→E段表示随着外界气体入肺,肺内气压逐渐增大,此时处于吸气状态,B正确;C、 图三中气体Ⅰ和Ⅱ的进出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C错误;D、 图三中血液流经肺泡后, 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1)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图一 DCE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曲线A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静脉血变成动脉血。17.(2024七下·永定期中)如图所示,科普动漫《工作细胞》中的“血液循环”这一集中有这样一个场景:红细胞在人体静脉中只可以单向通过“结构A”,如果反向“行走”就会被“结构A”挡住去路。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结构A”B.“结构A”可以防止血液倒流C.人体的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D.“结构A”分布在四肢静脉的内表面【答案】C【知识点】血管【解析】【解答】A、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图中,红细胞通过的“结构A”是静脉瓣,符合题意;BD、“结构A'是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主要分布在人体四肢静脉的内表面,不符合题意;C、静脉血管的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主要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18.(2024七下·永定期中)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观察时应常用滴管往甲中的棉絮上滴水B.选取尾鳍色素少的活鱼利于观察C.图丙血管中的血流速度由快到慢依次为②①③D.依据红细胞单行通过可判断①是毛细血管【答案】C【知识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解析】【解答】 A、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观察时应常用滴管往甲中的棉絮上滴水,以保持湿润,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不符合题意;B、为了便于观察,应选取尾鳍含色素少的活小鱼;若尾鳍的色素较深时,不易观察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情况,不符合题意;C、图丙血管中的血流速度由快到慢依次为:②动脉、③静脉、①毛细血管, 符合题意;D、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因此,依据红细胞单行通过可判断①是毛细血管,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血管的种类与结构特点: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管小,血流速度快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有的较深,有的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较慢,内表面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内径很小,只允许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19.(2024七下·永定期中)“切脉”是中国古代传统医学家独创的诊法,主要“切”病人桡动脉的腕后部分。下列有关桡动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桡动脉管壁较厚,弹性大B.桡动脉内血液是含氧丰富的动脉血C.桡动脉内血流方向为A→BD.桡动脉内血流速度快,将血液运回心脏【答案】D【知识点】血管【解析】【解答】 AD、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可见,桡动脉管壁弹性大、桡动脉内血流速度快,A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B、桡动脉是主动脉经过一系列分支而来,可见,其内血液是含氧丰富的动脉血,B不符合题意;C、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从图中可以看出,桡动脉内血流方向为:A→B, 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其中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静脉血管管壁较薄,能为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其功能为物质交换的场所。20.(2024七下·永定期中)以下示意图不能正确表示健康人的心脏收缩、舒张状态的是( )A. B.C. D.【答案】B【知识点】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解析】【解答】A、心房收缩,心室舒张,这时房室瓣处于打开状态,保证血液由心房进入心室,A不符合题意;B、心室收缩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所以B图不能正确表示健康人的心脏收缩、舒张状态,B符合题意;C、心房和心室都舒张,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血液由静脉进入心房,由心房进入心室。心脏就这样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动,C不符合题意;D、心室收缩,心房舒张,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保证血液由心室进入动脉,同时由于心房处于舒张状态,静脉中的血液进入心房,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21.(2024七下·永定期中)《黄帝内经》中记载“诸血者,皆属于心”。下列有关心脏叙述不正确的是( )A.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组成B.主动脉与心脏的左心室相连C.心脏中只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D.右心室是肺循环的起点【答案】C【知识点】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解析】【解答】A、心脏能收缩和舒张,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不符合题意;B、主动脉与左心室相连,不符合题意;C、在心脏的结构中心室与心房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功能,符合题意;D、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右心室是肺循环的起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上面是心房,下面是心室.静脉与心房连接,动脉与心室连接.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因此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22.(2024七下·永定期中)如图是某同学构建的人体生理活动的概念模型,a和c表示血管,b表示相应的结构,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b为骨骼肌,则c中的氧气含量增加B.若b为肺,则c中的氧气含量增加C.若b为大脑,则c中的营养物质和二氧化碳都减少D.若b为小肠,则餐后半小时c中的葡萄糖含量减少【答案】B【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解析】【解答】A、骨骼肌进行呼吸作用要消耗氧气,因此若b为骨骼肌,则c中的氧气含量减少,不符合题意;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吸气时,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扩散进入血液;因此,若b为肺,则c中的氧气含量增加,符合题意;C、大脑时刻不停地进行生命活动,消耗营养物质和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等废物。因此若b为大脑,则c中的营养物质减少、二氧化碳增多,不符合题意;D、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若b为小肠, 则餐后半小时c中的葡萄糖含量明显增多,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排泄器官后,血液中二氧化碳或尿素的含量将会减少。血流经具有吸收功能的器官后,血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增加。血液流经呼吸器官肺后,血液中的氧气会增加,二氧化碳会减少。23.(2024七下·永定期中)流程图可以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正确的是( )A.食物通过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B.脂肪的消化过程:脂肪→胃→甘油→小肠→脂肪酸C.人的生殖发育过程: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新生儿D.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左心房【答案】C【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受精过程;胚胎发育和营养【解析】【解答】 A、食物通过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不符合题意;B、脂肪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小肠,在胆汁的作用下,乳化成脂肪微粒,然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可见,脂肪的消化过程:脂肪→小肠→甘油和脂肪酸,不符合题意;C、人的生殖过程中,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形成,受精卵在输卵管就开始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发育,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完成物质交换。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人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新生儿,符合题意;D、体循环的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胚胎的发育的过程:①受精卵在输卵管就开始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②在子宫内膜上,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③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④38周时,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24.(2024七下·永定期中)在生物课上有很多有趣的实验,以下实验及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观察人血涂片——视野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是白细胞B.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应待食物完全燃烧后再测量水温C.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取唾液前应用凉开水漱口D.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吹气后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答案】A【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观察人血的永久装片;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解析】【解答】A、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中数目最多的是红细胞,最少的是白细胞。因此在观察人血涂片时,视野中看到数目最多的血细胞是红细胞,最少的是白细胞,符合题意;B、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时,让刚刚燃烧的种子尽快放到锥形瓶的底部,待这粒种子完全燃烧后,测量水温,并做好记录,不符合题意;C、取唾液前,应用凉开水将口漱净,以免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影响观察结果,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正常成年男子的红细胞数量为450-550万/立方厘米,平均为500万/立方厘米;成年女子为380-460万/立方厘米,平均为420万/立方厘米;白细胞无色,体积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正常人安静时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为每立方厘米5000-9000个;血小板无细胞核。正常人的血小板含量为10-30万/立方厘米,由于血小板非常小,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不易观察到。25.(2024七下·永定期中)如图为某志愿者的电子献血证(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血样可输给A型血患者 B.献血时针头插入的是动脉C.全血中含有血细胞和血浆 D.针眼处起凝血作用的是白细胞【答案】C【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血管;血型与输血【解析】【解答】A、 输血需遵循输同型血原则,否则会引起红细胞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而引起生命危险。依据电子献血证可知,该献血者为AB型血,可输给AB型血患者,不符合题意;B、献血时针头插入的是静脉,不是动脉,不符合题意;C、献全血是指抽取献血者体内血液的全部成,即包括血细胞和血浆,符合题意;D、针眼处起凝血作用的是血小板,白细胞的作用是吞噬病菌,起防御和保护作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人类血型有多种血型系统,其中最基本的是ABO血型系统。人类ABO血型系统将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约4.5升。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险;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毫升,就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输血应以同型血为原则。26.(2024七下·永定期中)“我是人体内一个长得像小蝌蚪的细胞,我和上亿个同伴竞争,穿过重重阻碍,终于在一个狭窄的管道里与我的搭档相遇并结合成一个新细胞。我们开始分裂,产生更多的细胞,最终在一个宽敞的房子里住下来,进一步发育……”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是人类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材料中的“我”指的是 ,“我的搭档”指的是产生于图一[ ] 的卵细胞,“我和我的搭档”在图一[ ] 中结合形成 ,是人体新生命的起点。(2)“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出自清末徐熙创作的《劝孝歌》。图二表示胎儿在子宫发育过程示意图,胚胎发育初期主要由卵黄提供营养,早期胚胎“最终在一个宽敞的房子住下来”,“房子”指的是图一母体的[ ] ,胎儿在“房子”中通过图二[ ] 和脐带从母体内获得所需要的 ,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排入母体血液,再由母体排出,因此母亲在怀孕期间身体的负担大大增加,所以我们对母亲要常怀感恩之心。(3)进入青春期后,结构①分泌的 (填激素名称)能激发并维持女性的第二性征。【答案】(1)精子;①;卵巢;②;输卵管;受精卵(2)③;子宫;⑤;胎盘;营养物质和氧(3)雌性激素【知识点】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受精过程;胚胎发育和营养【解析】【解答】(1)精子体积很小,呈蝌蚪状,具有长长的尾部,能运动,便于受精。因此材料中的“我’指的是精子。和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是①卵巢产生的卵细胞,而受精过程发生在②输卵管中,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点。(2)③子宫的胚胎和胎儿发育的主要场所,胎儿生活在子宫中,通过⑤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的肾脏和呼吸系统排出。(3)①是卵巢,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雌性激素能维持进入青春期后的第二性征。【分析】 图中: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④子宫,⑤胎盘,⑥脐带。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胚胎在发育的初期是由卵黄提供营养的,受精卵一经形成,就开始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缓慢移入到子宫中,最终胚泡植入子宫内膜,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到了土壤中,这是怀孕的开始。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开始呈现出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养料和氧气,胎儿产生的废物也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排出。一般来说,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叫分娩,分娩意味着新生儿的诞生。27.(2024七下·永定期中)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图一为人的消化系统示意图,图二是有关人体组织细胞获得物质和能量的图解。请据图回答:(1)将图二中的标号分别填入最恰当的内容:② ;④ 系统。(2)若①表示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供能物质糖类(淀粉),则该物质在图一[ ] 被分解为 ,再经[ ] 的消化后被吸收进入④的物质是 ,进入④后首次到达脑部组织细胞需依次经过心脏的哪些腔?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3)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后,转化成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还需要从呼吸系统获得的 的参与,即发生在细胞中的⑤呼吸作用。【答案】(1)消化道;循环(血液循环)(2)A;口腔;麦芽糖;D;小肠;葡萄糖;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3)氧【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人体能量的供给;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解析】【解答】(1)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则②是消化道。吸收是指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则④是循环系统。(2)①表示的营养物质是淀粉,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当食物中的淀粉进入图一A口腔以后,在唾液的作用下,淀粉进行初步消化为麦芽糖,再经过D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淀粉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淀粉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则再经过消化系统消化吸收进入④循环系统的物质是葡萄糖。葡萄糖到达心脏的途径:小肠毛细血管→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脑部组织细胞。(3)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因此,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后,转化成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还需要从呼吸系统获得的氧气的参与,即发生在细胞中的⑤呼吸作用。【分析】图一中:A是口腔、B是食道、C是胃、D是小肠;图二中:①糖类、脂肪、蛋白质等、②消化道、③呼吸道、④循环系统、⑤线粒体。(2)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组成 器官 功能消化道 口腔 初步将少量淀粉消化成麦芽糖咽 食物与气体的共用通道食道 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胃 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有小肠绒毛和皱襞大肠 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肛门 粪便由此排出消化腺 唾液腺 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肝脏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胃腺 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胰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肠腺 分泌肠液,含有肠淀粉酶、肠麦芽糖酶、肠脂肪酶和肠肽酶(2)血液循环途径:28.(2024七下·永定期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肺部疾病,主要表现为通气功能障碍,呼吸肌不能发挥最大作用。制定慢阻肺患者的治疗与恢复方案是当前研究的重点。(1)慢阻肺患者通常伴有黏液分泌多、纤毛功能失调等病变,导致呼吸道内气流受阻,肺泡异常,进而影响肺与外界、 之间的气体交换。(2)慢阻肺严重时,患者呼吸衰竭,此时可用体内膈肌起搏器辅助通气(如图1)。将电极植入患者体内并与膈神经接触,电刺激膈神经,引起膈肌 ,使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 ,外界气体就被吸入,从而完成吸气过程。(3)呼吸训练器是一种能够增加吸气阻力的装置。科研人员请受试者分别进行常规呼吸训练和呼吸训练器辅助训练。①受试者的年龄、性别、病症表现等因素应保持一致的原因是 。②血氧饱和度表示血红蛋白结合氧气的含量,由图2可知, 训练方式能够更好的缓解、治疗慢阻肺。③研究还可以通过测定受试者的肺活量、相同时间内的行走距离等指标来比较呼吸功能恢复效果。测量肺活量时应尽力吸气后再 ,取三次测量的 (填“最大值”或“平均值”)。(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指出:吸烟、空气污染、工业粉尘、生物燃料烟雾、感染等都是诱发或加剧慢阻肺的重要环境因素。启发我们在生活中应当: 。【答案】(1)肺泡与血液(2)收缩;降低(减小)(3)控制单一变量;使用呼吸训练器;尽力呼气;最大值(4)不吸烟;出门戴口罩;尽量远离二手烟;减少空气污染、工业粉尘等(合理即可)【知识点】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解析】【解答】(1)肺泡功能正常,才能完成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而慢阻肺患者通常伴有黏液分泌多纤毛功能失调等病变,导致呼吸道内气流受阻,肺泡异常,进而影响肺与外界、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2)正常人的呼吸运动,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使得肋骨位置上升,膈顶部下降,胸廓容积扩张,肺扩张,肺内气压减小,气体入肺。因此当将电极植入患者体内并与膈神经接触,电刺激膈神经,引起膈肌收缩,使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减小,外界气体就被吸入,从而完成吸气过程。(3)①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本实验的变量为是否使用呼吸训练器,因此受试者的年龄、性别、病症表现等因素应保持一致的原因是保证单一变量。②由图2可知,使用呼吸训练器组的血氧饱和度优于对照组,因此使用呼吸训练器能更好的缓解、治慢阻肺。③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因此,研究还可以通过测定受试者的肺活量、相同时间内的行走距离等指标来比较呼吸功能恢复效果。测量肺活量时应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取三次测量的最大值。(4)吸烟、空气污染、工业粉尘、生物燃料烟雾、感染等都是诱发或加剧慢阻肺的重要环境因素。因此,在生活中应当尽量不吸烟;出门戴口罩;尽量远离二手烟;减少空气污染、工业粉尘等等。【分析】(1)吸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肺便扩大,肺内气压相应减小。呼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肺便收缩,肺内气压相应增大。(2)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是衡量肺的功能的重要标志。29.(2024七下·永定期中)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启动“心蕾”工程,已经为数千名来自四川、云南、陕西、西藏等地的先心病患儿成功实施手术。这充分体现了军民鱼水情、民族大团结。先心病即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主要有心房间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等。请据图回答:(1)甲图中的[ ] 壁最厚,因为它收缩将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的距离最长,这充分体现了 的生物学基本观点。(2)甲图所示为心室间隔缺损,病人的左右心室相连通,造成心脏内动脉血和静脉血混合,导致血管[ ] 运向全身的血液含氧量低。(3)术前血液化验,患者小燕(化名)红细胞的数目为3×1012个/L(女子正常值为3.5~5.5×1012个/L)。红细胞应如乙图[ ]所示。根据化验结果判断她可能患有贫血,平时应多吃一些含 丰富的食物。(4)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改变一般发生在图丙 [ ] 处,该血管适于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有 (至少写一点)。(5)患者手术后需要进行消炎,如果是从臀部注射药物进行消炎,药物由甲图中[ ] 血管流入心脏,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答案】(1)⑤;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相适应(2)①;主动脉(3)①;铁和蛋白质(4)B;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各大流的速度最慢(5)⑨;下腔静脉【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血管;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解析】【解答】(1)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⑤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这充分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2)心脏完全分成四腔,动脉血和静脉血不混合,提高输送氧的能力。心室间隔缺损的病人容易造成心脏内左心室的动脉血和右心室的静脉血混合,减弱了①主动脉向全身输送氧气气的能力,导致全身缺氧。(3)图乙中的①是红细胞,该女子红细胞数目过少,患有贫血,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4)图丙B处是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特点是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的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所以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改变一般发生在图丙B处。(5)臀部注射药物,药物会通过毛细血管吸收入⑨下腔静脉,然后经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患.病部位,可见在其臀部注射药物,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分析】 图甲:①主动脉,②肺动脉,③肺静脉,④左心房,⑤左心室,⑥上腔静脉,⑦右心房,⑧右心室,⑨下腔静脉;图乙中: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图丙中:A动脉,B毛细血管, C静脉。(1)在体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舒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不仅把运来的营养物质输送给细胞,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而且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所结合的氧气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在体循环进行的同时,肺循环也在进行着,肺循环以右心室为起点,静脉血射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在这里,肺泡和毛细血管中的静脉血进行了气体交换,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到肺泡中,氧气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里的血液中。这样,原来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的动脉血。动脉血经肺静脉流同左心房,完成了肺循环。(2)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血小板能够堵塞伤口,其中还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3)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30.(2024七下·永定期中)下图为某同学在校园科技节上的参赛作品——血液循环演示模型,其中单向阀模拟瓣膜(箭头表示液体流动方向),软管模拟与心脏相连的血管,装置内的红墨水模拟血液。据图回答:(1)模型中的橡皮球弹性较大,能很好地模拟心脏的 和舒张过程。(2)在演示过程中,同时松开两个橡皮球,单向阀A打开,单向阀B ,模拟血液由静脉回流入心脏。(3)若红色软管1模拟肺动脉,则甲烧杯处模拟 ,则血液经过甲烧杯进入蓝色软管1后的成分变化是由含氧量少的静脉血变为 ,挤压橡皮球再松开,红墨水沿着橡皮球2→红色软管2→乙烧杯→蓝色软管2→橡皮球1流动,该过程模拟了 (“体循环”或“肺循环”),橡皮球2模拟心脏的 。(4)指导老师指出该模型中的心脏结构不完整,可进一步完善。模型中缺少的心脏结构是 ,应补充的位置是: 。【答案】(1)收缩(2)关闭(3)肺部毛细血管网;含氧丰富的动脉血;体循环;左心室(4)心房;蓝色软管和单向阀A之间【知识点】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解析】【解答】(1)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为动脉,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为静脉,故蓝色软管模拟静脉,红色软管模拟动脉,甲烧杯模拟肺部的毛细血管,乙烧杯模拟身体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心脏的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能够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管道中循环流动。模型中的橡皮球弹性较大,能很好地模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2)在演示过程中,同时松开两个橡皮球,单向阀A打开,模拟血液由静脉回流入心脏;同时单向阀B关闭,模拟防止血液倒流回心脏。(3)肺循环过程是:右心室→肺动脉→肺中的毛细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因此,若红色软管l模拟肺动脉,甲烧杯处模拟肺部毛细血管网,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体循环过程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分支→身体各处的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橡皮球2→红色软管2→乙烧杯→蓝色软管2→橡皮球1的过程模拟的是体循环,橡皮球2模拟心脏的左心室。(4)心房位于心室上方,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该模型中的心脏结构不完整,模型中缺少的心脏结构是心房,其位置在蓝色软管和单向阀A之间。【分析】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了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31.(2024七下·永定期中)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内的分解从胃开始。胃腺能分泌含胃蛋白酶的胃液,胃液呈强酸性,有助于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食物成分进入小肠后,在含胰蛋白酶的胰液等多种消化液的作用下,蛋白质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某生物小组发现,把清蛋白加入琼脂(琼脂是一种凝固剂,加热后为液态,冷却后为“果冻”状固态)中,琼脂会变浑浊;当清蛋白被胰蛋白酶分解后,琼脂就会变得透明。为了研究胰蛋白酶分解蛋白质是否受酸碱性的影响,该生物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一:将加热溶化的琼脂与清蛋白均匀混合,倒入培养皿中。待冷却凝固后,在浑浊的清蛋白琼脂培养基上钻出A、B、C三个大小相同的凹孔。步骤二:在每个凹孔中加入等量的胰蛋白酶和不同类型的酸碱缓冲剂(缓冲剂用于设置相应的酸碱性环境),如图所示。设置5个相同的培养皿,编号为1~5号。步骤三:把培养皿放在适宜温度的恒温箱中24小时后,测量每个凹孔周围透明区的直径,结果如下表。组别 加入的缓冲剂类型 凹孔周围透明区的直径(mm)1号 2号 3号 4号 5号A 酸性缓冲剂 2 1 3 2 2B 中性缓冲剂 8 11 6 9 7C 碱性缓冲剂 22 20 23 24 21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变量是 。步骤三中,培养皿应放在 ℃的恒温箱中,原因是模拟人体正常温度,保持 最强的活性。(2)实验中收集了5个培养皿的测量结果,如上表,三组凹孔周围透明区的平均直径的数据要如何处理? ,目的是 。(3)根据上表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4)为了进一步探究碱性缓冲剂是否也具有分解蛋白质的作用,在此实验基础上,还可以怎样设计? 。出现怎样的实验现象,才能为“碱性缓冲剂也具有分解蛋白质的作用”的观点提供证据支持? 。【答案】(1)不同类型的酸碱缓冲剂;37;胰蛋白酶(2)取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3)胰蛋白酶分解蛋白质受酸碱性影响,碱性缓冲剂可促进胰蛋白酶分解蛋白质(4)再增加一个大小相同的凹孔,放入等量的碱性缓冲剂;放入碱性缓冲剂的凹孔周围也出现透明区【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解析】【解答】(1)根据图表分析可知,A组、B组、C组唯一不同的是加入缓冲剂类型,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不同类型的酸碱缓冲剂。人体的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胰蛋白酶,胰蛋白酶消化蛋白质的最适温度是37℃。因此在实验的步骤三中,培养皿应放在37℃的恒温箱中,原因是37℃模拟人体正常温度,胰蛋白酶的活性最高,分解蛋白质的能力最强。(2)实验中要收集5个培养皿的测量结果,并计算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3)根据表中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胰蛋白酶分解蛋白质受酸碱性的影响,碱性缓冲剂可以促进胰蛋白酶分解蛋白质。(4)为了进一步探究碱性缓冲剂是否也具有分解蛋白质的作用,可以再增加一个凹孔,该凹孔中应加入等量碱性缓冲剂,与胰蛋白酶和碱性缓冲剂进行对照。只有放入碱性缓冲剂的凹孔周围也出现透明区,才能为“碱性缓冲剂也具有分解蛋白质的作用”的观点提供证据支持。【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1 / 1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1.(2024七下·永定期中)科学家比较几种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某段DNA,得到结果如图所示,说明( )A.长臂猿与人类没有亲缘关系B.黑猩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更近C.黑猩猩是人类的祖先D.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2.(2024七下·永定期中)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掀起不孕不育治疗方面的一场革命,图为试管婴儿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父亲产生精子的生殖器官是附睾,能分泌雄性激素B.“试管婴儿”是用人工方法将精子和卵细胞在体外受精C.受精卵需要在体外形成早期胚胎后再植入子宫D.该技术适用于输卵管堵塞阻碍受精而不孕的女人3.(2024七下·永定期中)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如图四位同学有关青春期及卫生保健的看法,你不赞同的是( )A.A同学 B.B同学 C.C同学 D.D同学4.(2024七下·永定期中)中医古籍《黄帝内经》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五谷”作为主食,是因为其富含的淀粉是重要的供能物质B.“五果”中含有的维生素C可有效预防坏血病C.“五畜”中含有的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D.“五菜”中含有的膳食纤维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5.(2024七下·永定期中)继“食盐补碘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清除碘缺乏病目标后,我国又启动了一项涉及千家万户营养健康的“酱油补铁工程”。“补铁”和“补碘”分别可用于预防( )A.夜盲症、佝偻病 B.缺铁性贫血、地方性甲状腺肿C.脚气病、侏儒症 D.呆小症、糖尿病6.(2024七下·永定期中)人体某种物质过少或过多都可能会导致某些病症,下列物质异常情况与可能发生的病症对应不一致的是( )A.血小板过少——贫血症 B.缺钙——骨质疏松症C.白细胞过多——炎症 D.缺维生素A——夜盲症7.(2024七下·永定期中)食物的热价是指1克食物氧化分解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小明同学对几种不同食物的热价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表,以下说法你不赞同的是(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质量(克) 20 20 20 A水(毫升) 30 30 30 30温度上升(℃) 2.2 1.5 3 1.2A.表中的A处应为20且每组食物燃烧前的水温应该保持相同B.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应设置重复组C.实验测得的食物热价与实际热价完全相符D.用锡箔纸把加热和受热部分围起来,可以减少热量散失8.(2024七下·永定期中)如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操作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试管①加入2mL唾液 B.试管②模拟口腔的消化过程C.37℃模拟口腔的温度 D.保温10分钟利于馒头消化9.(2024七下·永定期中)正常人在每天摄入800g食物和1200mL水的情况下,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的量大致如图所示。消化液通过导管流入消化道,则消化道中消化液含量最多的部分是( )A.口腔 B.食道 C.胃 D.小肠10.(2024七下·永定期中)良好的饮食习惯与均衡的营养能够保证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图一为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二曲线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一Ⅰ层食物中淀粉的消化过程可用图二中曲线①表示B.图一Ⅱ层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C.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要适量多吃图一中Ⅲ、Ⅳ层食物D.图一中Ⅴ层食物最初被消化的部位是图二中的乙部位11.(2024七下·永定期中)《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通过平衡膳食餐盘(如图)宣传平衡膳食的理念。假设你是一名营养师,请判断以下饮食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A.口腔溃疡患者要补充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B.胆囊炎患者的饮食要清淡、少食肥肉C.青少年摄入食物的类别要多样D.中老年人适量补充富含蛋白质和含钙的食物12.(2024七下·永定期中)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全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下列商品不能销售的是( )A.保质期内的果汁 B.有检疫印章的鲜肉C.有生产许可证的面包 D.刚刚喷洒农药的蔬菜13.(2024七下·永定期中)哮喘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哮喘发作时,患者的支气管会变得狭窄(如图一)而出现呼吸困难,实际上是因为下列(图二)哪一过程受到了影响( )A.①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②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C.③血液的运输 D.④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14.(2024七下·永定期中)长跑时,体育老师建议我们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必要时可以用嘴辅助吸气,但不要张大嘴巴吸气和呼气。下列相关解释有误的是( )A.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B.鼻黏膜可分泌黏液,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和清洁C.鼻黏膜内有嗅觉感受器,可感受空气刺激D.鼻腔内有鼻毛,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15.(2024七下·永定期中)“478呼吸睡眠法”可帮助身体放松,不仅有助于睡眠,还能缓解焦虑。具体步骤为:慢慢用鼻子吸气4秒;憋气7秒;嘴唇微开吐气8秒,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A.进行步骤一时:呼吸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气体入肺B.进行步骤二时:呼吸肌收缩导致膈顶处于上升状态C.进行步骤三时:呼吸肌舒张→胸廓容积扩大→气体出肺D.进行步骤三时:气体依次经肺、气管、支气管、喉、咽、鼻16.(2024七下·永定期中)生命不息,呼吸不止,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与胸廓及肺的变化密切相关。图一表示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图二表示呼吸时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两种状态,图三表示肺泡与外界及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一A→B→C段表示呼气,图二中膈顶的位置由①→②B.图一D→E段表示肺内气压逐渐增大,此时人体处于吸气状态C.图三中气体Ⅰ和Ⅱ的进出,通过呼吸作用来实现D.图三中血液流经肺泡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17.(2024七下·永定期中)如图所示,科普动漫《工作细胞》中的“血液循环”这一集中有这样一个场景:红细胞在人体静脉中只可以单向通过“结构A”,如果反向“行走”就会被“结构A”挡住去路。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结构A”B.“结构A”可以防止血液倒流C.人体的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D.“结构A”分布在四肢静脉的内表面18.(2024七下·永定期中)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观察时应常用滴管往甲中的棉絮上滴水B.选取尾鳍色素少的活鱼利于观察C.图丙血管中的血流速度由快到慢依次为②①③D.依据红细胞单行通过可判断①是毛细血管19.(2024七下·永定期中)“切脉”是中国古代传统医学家独创的诊法,主要“切”病人桡动脉的腕后部分。下列有关桡动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桡动脉管壁较厚,弹性大B.桡动脉内血液是含氧丰富的动脉血C.桡动脉内血流方向为A→BD.桡动脉内血流速度快,将血液运回心脏20.(2024七下·永定期中)以下示意图不能正确表示健康人的心脏收缩、舒张状态的是( )A. B.C. D.21.(2024七下·永定期中)《黄帝内经》中记载“诸血者,皆属于心”。下列有关心脏叙述不正确的是( )A.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组成B.主动脉与心脏的左心室相连C.心脏中只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D.右心室是肺循环的起点22.(2024七下·永定期中)如图是某同学构建的人体生理活动的概念模型,a和c表示血管,b表示相应的结构,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b为骨骼肌,则c中的氧气含量增加B.若b为肺,则c中的氧气含量增加C.若b为大脑,则c中的营养物质和二氧化碳都减少D.若b为小肠,则餐后半小时c中的葡萄糖含量减少23.(2024七下·永定期中)流程图可以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正确的是( )A.食物通过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B.脂肪的消化过程:脂肪→胃→甘油→小肠→脂肪酸C.人的生殖发育过程: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新生儿D.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左心房24.(2024七下·永定期中)在生物课上有很多有趣的实验,以下实验及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观察人血涂片——视野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是白细胞B.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应待食物完全燃烧后再测量水温C.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取唾液前应用凉开水漱口D.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吹气后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5.(2024七下·永定期中)如图为某志愿者的电子献血证(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血样可输给A型血患者 B.献血时针头插入的是动脉C.全血中含有血细胞和血浆 D.针眼处起凝血作用的是白细胞26.(2024七下·永定期中)“我是人体内一个长得像小蝌蚪的细胞,我和上亿个同伴竞争,穿过重重阻碍,终于在一个狭窄的管道里与我的搭档相遇并结合成一个新细胞。我们开始分裂,产生更多的细胞,最终在一个宽敞的房子里住下来,进一步发育……”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是人类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材料中的“我”指的是 ,“我的搭档”指的是产生于图一[ ] 的卵细胞,“我和我的搭档”在图一[ ] 中结合形成 ,是人体新生命的起点。(2)“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出自清末徐熙创作的《劝孝歌》。图二表示胎儿在子宫发育过程示意图,胚胎发育初期主要由卵黄提供营养,早期胚胎“最终在一个宽敞的房子住下来”,“房子”指的是图一母体的[ ] ,胎儿在“房子”中通过图二[ ] 和脐带从母体内获得所需要的 ,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排入母体血液,再由母体排出,因此母亲在怀孕期间身体的负担大大增加,所以我们对母亲要常怀感恩之心。(3)进入青春期后,结构①分泌的 (填激素名称)能激发并维持女性的第二性征。27.(2024七下·永定期中)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图一为人的消化系统示意图,图二是有关人体组织细胞获得物质和能量的图解。请据图回答:(1)将图二中的标号分别填入最恰当的内容:② ;④ 系统。(2)若①表示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供能物质糖类(淀粉),则该物质在图一[ ] 被分解为 ,再经[ ] 的消化后被吸收进入④的物质是 ,进入④后首次到达脑部组织细胞需依次经过心脏的哪些腔?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3)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后,转化成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还需要从呼吸系统获得的 的参与,即发生在细胞中的⑤呼吸作用。28.(2024七下·永定期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肺部疾病,主要表现为通气功能障碍,呼吸肌不能发挥最大作用。制定慢阻肺患者的治疗与恢复方案是当前研究的重点。(1)慢阻肺患者通常伴有黏液分泌多、纤毛功能失调等病变,导致呼吸道内气流受阻,肺泡异常,进而影响肺与外界、 之间的气体交换。(2)慢阻肺严重时,患者呼吸衰竭,此时可用体内膈肌起搏器辅助通气(如图1)。将电极植入患者体内并与膈神经接触,电刺激膈神经,引起膈肌 ,使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 ,外界气体就被吸入,从而完成吸气过程。(3)呼吸训练器是一种能够增加吸气阻力的装置。科研人员请受试者分别进行常规呼吸训练和呼吸训练器辅助训练。①受试者的年龄、性别、病症表现等因素应保持一致的原因是 。②血氧饱和度表示血红蛋白结合氧气的含量,由图2可知, 训练方式能够更好的缓解、治疗慢阻肺。③研究还可以通过测定受试者的肺活量、相同时间内的行走距离等指标来比较呼吸功能恢复效果。测量肺活量时应尽力吸气后再 ,取三次测量的 (填“最大值”或“平均值”)。(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指出:吸烟、空气污染、工业粉尘、生物燃料烟雾、感染等都是诱发或加剧慢阻肺的重要环境因素。启发我们在生活中应当: 。29.(2024七下·永定期中)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启动“心蕾”工程,已经为数千名来自四川、云南、陕西、西藏等地的先心病患儿成功实施手术。这充分体现了军民鱼水情、民族大团结。先心病即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主要有心房间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等。请据图回答:(1)甲图中的[ ] 壁最厚,因为它收缩将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的距离最长,这充分体现了 的生物学基本观点。(2)甲图所示为心室间隔缺损,病人的左右心室相连通,造成心脏内动脉血和静脉血混合,导致血管[ ] 运向全身的血液含氧量低。(3)术前血液化验,患者小燕(化名)红细胞的数目为3×1012个/L(女子正常值为3.5~5.5×1012个/L)。红细胞应如乙图[ ]所示。根据化验结果判断她可能患有贫血,平时应多吃一些含 丰富的食物。(4)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改变一般发生在图丙 [ ] 处,该血管适于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有 (至少写一点)。(5)患者手术后需要进行消炎,如果是从臀部注射药物进行消炎,药物由甲图中[ ] 血管流入心脏,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30.(2024七下·永定期中)下图为某同学在校园科技节上的参赛作品——血液循环演示模型,其中单向阀模拟瓣膜(箭头表示液体流动方向),软管模拟与心脏相连的血管,装置内的红墨水模拟血液。据图回答:(1)模型中的橡皮球弹性较大,能很好地模拟心脏的 和舒张过程。(2)在演示过程中,同时松开两个橡皮球,单向阀A打开,单向阀B ,模拟血液由静脉回流入心脏。(3)若红色软管1模拟肺动脉,则甲烧杯处模拟 ,则血液经过甲烧杯进入蓝色软管1后的成分变化是由含氧量少的静脉血变为 ,挤压橡皮球再松开,红墨水沿着橡皮球2→红色软管2→乙烧杯→蓝色软管2→橡皮球1流动,该过程模拟了 (“体循环”或“肺循环”),橡皮球2模拟心脏的 。(4)指导老师指出该模型中的心脏结构不完整,可进一步完善。模型中缺少的心脏结构是 ,应补充的位置是: 。31.(2024七下·永定期中)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内的分解从胃开始。胃腺能分泌含胃蛋白酶的胃液,胃液呈强酸性,有助于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食物成分进入小肠后,在含胰蛋白酶的胰液等多种消化液的作用下,蛋白质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某生物小组发现,把清蛋白加入琼脂(琼脂是一种凝固剂,加热后为液态,冷却后为“果冻”状固态)中,琼脂会变浑浊;当清蛋白被胰蛋白酶分解后,琼脂就会变得透明。为了研究胰蛋白酶分解蛋白质是否受酸碱性的影响,该生物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一:将加热溶化的琼脂与清蛋白均匀混合,倒入培养皿中。待冷却凝固后,在浑浊的清蛋白琼脂培养基上钻出A、B、C三个大小相同的凹孔。步骤二:在每个凹孔中加入等量的胰蛋白酶和不同类型的酸碱缓冲剂(缓冲剂用于设置相应的酸碱性环境),如图所示。设置5个相同的培养皿,编号为1~5号。步骤三:把培养皿放在适宜温度的恒温箱中24小时后,测量每个凹孔周围透明区的直径,结果如下表。组别 加入的缓冲剂类型 凹孔周围透明区的直径(mm)1号 2号 3号 4号 5号A 酸性缓冲剂 2 1 3 2 2B 中性缓冲剂 8 11 6 9 7C 碱性缓冲剂 22 20 23 24 21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变量是 。步骤三中,培养皿应放在 ℃的恒温箱中,原因是模拟人体正常温度,保持 最强的活性。(2)实验中收集了5个培养皿的测量结果,如上表,三组凹孔周围透明区的平均直径的数据要如何处理? ,目的是 。(3)根据上表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4)为了进一步探究碱性缓冲剂是否也具有分解蛋白质的作用,在此实验基础上,还可以怎样设计? 。出现怎样的实验现象,才能为“碱性缓冲剂也具有分解蛋白质的作用”的观点提供证据支持?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解析】【解答】A、长臂猿属于类人猿,长臂猿与人类某段DNA的差别不大,二者有亲缘关系,不符合题意;B、与人类某段DNA相比,其中黑猩猩与人类的差异最小,表明猩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更近,符合题意;C、黑猩猩和人类有共同祖先森林古猿,不能说黑猩猩是人类的祖先,不符合题意;D、该结果不能说明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现代类人猿包括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那时由于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另一类继续过树栖生活,进化成现在的类人猿。2.【答案】A【知识点】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受精过程;胚胎发育和营养【解析】【解答】A、父亲产生精子的生殖器官是睾丸,能分泌雄性激素,符合题意;BC、 试管婴儿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使精子与卵细胞在体外结合形成受精卵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把胚胎移植进母体的子宫内,胚胎和胎儿的发育在子宫中进行,直至发育成熟,分娩产出,不符合题意;D、 “试管婴儿”技术可适用于因输卵管堵塞阻碍受精而不孕的妇女,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试管婴儿”是让精子和卵子在试管中结合而成为受精卵,然后再把它(在体外受精的新的小生命)送回女方的子宫里(胚卵移植术),让其在子宫腔里发育成熟,与正常受孕妇女一样,怀孕到足月,正常分娩出婴儿。3.【答案】D【知识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解析】【解答】 A、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符合题意;B、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课余时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保证睡眠,保证生长激素的分泌,促进骨骼生长,不符合题意;C、适当增加体育运动,增强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不符合题意;D、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青春期性器官开始迅速发育,这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不是青春期的显著特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女孩子会来月经,男孩子会出现遗精,这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4.【答案】D【知识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维生素的作用【解析】【解答】 A、“五谷”是指水稻、小麦、大豆、玉米和马铃薯,作为主食,是因为其富含的淀粉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不符合题意;B、“五果”现泛指水果,水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糖类和有机酸等物质,含有的维生素C可有效预防坏血病,不符合题意;C、“五畜”基本上都是指家畜,含有的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不符合题意;D、“五菜’常说的五菜分别是指葵、韭、藿、野蒜、葱。其中的膳食纤维不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食物中六大营养物质和作用:营养物质 主要作用蛋白质 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脂肪 一般情况下,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糖类 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水 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无机盐 含量不多,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维生素 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提供能量,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5.【答案】B【知识点】食物中水和无机盐的作用【解析】【解答】 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即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适量补充富含铁的食物(“补铁”)可用于预防缺铁性贫血;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主要是由碘缺乏造成的,适量补充含碘物质(“补碘”)可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故答案为:B。【分析】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仅占体重的4%左右.无机盐对人体也非常重要,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无机盐的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钙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牛奶、蛋、豆类等铁 贫血 豆类、黑木耳等碘 地方性甲状腺肿 海带、紫菜、碘盐6.【答案】A【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食物中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维生素的作用【解析】【解答】A、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血小板过少会出现凝血障碍。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称为贫血,符合题意;B、钙、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成年人缺钙会患骨质疏松症,不符合题意;C、白细胞的功能是防御保护,当人体患有炎症时,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会明显增多,某些白细胞能够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吞噬侵入人体的细菌和异物,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因此, 白细胞过多提示体内有炎症,不符合题意;D、维生素A能够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人体内缺乏维生素A时会患夜盲症,不符合题意确。故答案为:A。【分析】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血小板能够堵塞伤口,其中还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7.【答案】C【知识点】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解析】【解答】 A、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中的A处应为20且每组食物燃烧前的水温应该保持相同,不符合题意;B、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因此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 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不符合题意;C、实验过程中会有一些热量散失了,没有被水吸收,再者,食物的燃烧也可能不充分;因此实验测得的食物热价比实际热价要低,符合题意;D、实验过程中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可以用锡箔纸或易拉罐把加热和受热部分围起来,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8.【答案】B【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解析】【解答】 A、为保证单一变量,因此试管①加入2mL唾液, 不符合题意;B、试管②注入的是清水,不能分解淀粉,起对照作用,符合题意;CD、消化酶的催化能力受温度的影响,在体温下酶的催化能力最强,因此隔水加热的水温是37℃ ,37℃模拟口腔内的温度,保温10分钟利于馒头消化,使唾液淀粉酶与淀粉充分反应,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其中唾液的消化是化学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是物理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9.【答案】D【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解析】【解答】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总量为肠液1500毫升+胆汁500毫升+胰液1500毫升=3500毫升;口腔中只含有唾液1500毫升;胃中只含有胃液2000毫升;食道中没有消化液。故答案为:D。【分析】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小肠的特点是:①多,消化液多;②长,小肠有5-6米;③大,小肠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④薄,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10.【答案】D【知识点】食物的消化;合理营养【解析】【解答】A、图一中Ⅰ层食物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符合图二中的①曲线, 不符合题意;B、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很小。但是,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代替的。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患病。因此,图一Ⅱ层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不符合题意;C、蛋白质是构建和修复人体的重要原料,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对蛋白质的需求大,要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故应多吃图一中Ⅲ、Ⅳ层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不符合题意;D、图一中V层食物中主要含有脂肪,脂肪最初被消化的部位是图二中的丙部位(小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图一: Ⅰ层是谷类; Ⅱ层是蔬类水果类;Ⅲ层鱼、肉、蛋类; Ⅳ层是豆奶类; V层是油脂类。图二: 甲是咽和食道,乙是胃,丙是小肠;纵坐标表示食物未被消化的程度,曲线表示①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②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③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1)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其中唾液的消化是化学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是物理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不包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2)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11.【答案】A【知识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维生素的作用;合理营养【解析】【解答】A、口腔溃疡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确,多种因素可诱发,不是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因此,口腔溃疡患者没有必要补充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符合题意;B、脂肪的消化需要胆汁的参与,胆囊炎患者的胆汁分泌受影响,因此饮食要清淡、少食肥肉,不符合题意;C、青少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合理营养,多食用含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多的食物,同时摄入食物的类别要多样,不符合题意;D、中老年人存在钙流失,多器官处于衰退趋势,适量补充富含蛋白质和含钙的食物对身体有好处,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宝塔”,从塔基到塔顶依次是糖类、维生素、蛋白质、无机盐、脂肪。12.【答案】D【知识点】食品安全【解析】【解答】 ABC、保质期内的果汁、有检疫印章的鲜肉、有生产许可证的面包, 都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可以销售, 不符合题意;D、刚刚喷洒衣药的蔬菜,农药含量过高, 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不能销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食品安全是指: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食物中毒.包括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 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食用前要加热煮熟;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13.【答案】A【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解析】【解答】 人体的呼吸过程包括四个过程:分别为肺的通气,是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过程;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支气管是呼吸道的一部分,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要经过支气管。所以哮喘发作时,患者的支气管会变得狭窄而出现呼吸困难,实际上是因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受到了影响。胸廓的扩张与回缩、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都不经过支气管。故答案为:A。【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14.【答案】C【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解析】【解答】 A、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不符合题意;B、鼻黏膜可分泌黏液,可以粘住灰尘,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和湿润,不符合题意;C、鼻黏膜内有嗅觉感受器,可接受气味的刺激,符合题意;D、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吸入空气中的灰尘, 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呼吸道与呼吸相适应的特点是: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二、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三、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四、呼吸道中都有软骨做支架,保证了空气的畅通,此外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起清洁空气的作用,减少对肺的刺激。15.【答案】A【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解析】【解答】 A、步骤一表示吸气,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 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 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 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符合题意;B、步骤二表示既不吸气也不呼气,膈顶所处状态不变,不符合题意;C、步骤三表示呼气,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 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 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 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不符合题意;D、步骤三表示呼气,气体依次经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排到外界,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16.【答案】B【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解析】【解答】图一中AC段为呼气,CE段为吸气;图二中的①膈肌舒张、②膈肌收缩;图三中的③肺动脉、④肺静脉、I 吸气、Ⅱ呼气、A二氧化碳、B氧气。A、 图一A→B→C段表示呼气,图二中膈顶的位置由②→① ,A错误;B、图一D→E段表示随着外界气体入肺,肺内气压逐渐增大,此时处于吸气状态,B正确;C、 图三中气体Ⅰ和Ⅱ的进出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C错误;D、 图三中血液流经肺泡后, 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1)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图一 DCE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曲线A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静脉血变成动脉血。17.【答案】C【知识点】血管【解析】【解答】A、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图中,红细胞通过的“结构A”是静脉瓣,符合题意;BD、“结构A'是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主要分布在人体四肢静脉的内表面,不符合题意;C、静脉血管的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主要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18.【答案】C【知识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解析】【解答】 A、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观察时应常用滴管往甲中的棉絮上滴水,以保持湿润,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不符合题意;B、为了便于观察,应选取尾鳍含色素少的活小鱼;若尾鳍的色素较深时,不易观察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情况,不符合题意;C、图丙血管中的血流速度由快到慢依次为:②动脉、③静脉、①毛细血管, 符合题意;D、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因此,依据红细胞单行通过可判断①是毛细血管,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血管的种类与结构特点: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管小,血流速度快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有的较深,有的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较慢,内表面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内径很小,只允许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19.【答案】D【知识点】血管【解析】【解答】 AD、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可见,桡动脉管壁弹性大、桡动脉内血流速度快,A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B、桡动脉是主动脉经过一系列分支而来,可见,其内血液是含氧丰富的动脉血,B不符合题意;C、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从图中可以看出,桡动脉内血流方向为:A→B, 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其中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静脉血管管壁较薄,能为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其功能为物质交换的场所。20.【答案】B【知识点】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解析】【解答】A、心房收缩,心室舒张,这时房室瓣处于打开状态,保证血液由心房进入心室,A不符合题意;B、心室收缩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所以B图不能正确表示健康人的心脏收缩、舒张状态,B符合题意;C、心房和心室都舒张,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血液由静脉进入心房,由心房进入心室。心脏就这样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动,C不符合题意;D、心室收缩,心房舒张,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保证血液由心室进入动脉,同时由于心房处于舒张状态,静脉中的血液进入心房,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21.【答案】C【知识点】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解析】【解答】A、心脏能收缩和舒张,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不符合题意;B、主动脉与左心室相连,不符合题意;C、在心脏的结构中心室与心房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功能,符合题意;D、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右心室是肺循环的起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上面是心房,下面是心室.静脉与心房连接,动脉与心室连接.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因此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22.【答案】B【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解析】【解答】A、骨骼肌进行呼吸作用要消耗氧气,因此若b为骨骼肌,则c中的氧气含量减少,不符合题意;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吸气时,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扩散进入血液;因此,若b为肺,则c中的氧气含量增加,符合题意;C、大脑时刻不停地进行生命活动,消耗营养物质和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等废物。因此若b为大脑,则c中的营养物质减少、二氧化碳增多,不符合题意;D、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若b为小肠, 则餐后半小时c中的葡萄糖含量明显增多,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排泄器官后,血液中二氧化碳或尿素的含量将会减少。血流经具有吸收功能的器官后,血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增加。血液流经呼吸器官肺后,血液中的氧气会增加,二氧化碳会减少。23.【答案】C【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受精过程;胚胎发育和营养【解析】【解答】 A、食物通过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不符合题意;B、脂肪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小肠,在胆汁的作用下,乳化成脂肪微粒,然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可见,脂肪的消化过程:脂肪→小肠→甘油和脂肪酸,不符合题意;C、人的生殖过程中,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形成,受精卵在输卵管就开始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发育,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完成物质交换。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人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新生儿,符合题意;D、体循环的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胚胎的发育的过程:①受精卵在输卵管就开始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②在子宫内膜上,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③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④38周时,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24.【答案】A【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观察人血的永久装片;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解析】【解答】A、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中数目最多的是红细胞,最少的是白细胞。因此在观察人血涂片时,视野中看到数目最多的血细胞是红细胞,最少的是白细胞,符合题意;B、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时,让刚刚燃烧的种子尽快放到锥形瓶的底部,待这粒种子完全燃烧后,测量水温,并做好记录,不符合题意;C、取唾液前,应用凉开水将口漱净,以免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影响观察结果,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正常成年男子的红细胞数量为450-550万/立方厘米,平均为500万/立方厘米;成年女子为380-460万/立方厘米,平均为420万/立方厘米;白细胞无色,体积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正常人安静时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为每立方厘米5000-9000个;血小板无细胞核。正常人的血小板含量为10-30万/立方厘米,由于血小板非常小,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不易观察到。25.【答案】C【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血管;血型与输血【解析】【解答】A、 输血需遵循输同型血原则,否则会引起红细胞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而引起生命危险。依据电子献血证可知,该献血者为AB型血,可输给AB型血患者,不符合题意;B、献血时针头插入的是静脉,不是动脉,不符合题意;C、献全血是指抽取献血者体内血液的全部成,即包括血细胞和血浆,符合题意;D、针眼处起凝血作用的是血小板,白细胞的作用是吞噬病菌,起防御和保护作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人类血型有多种血型系统,其中最基本的是ABO血型系统。人类ABO血型系统将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约4.5升。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险;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毫升,就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输血应以同型血为原则。26.【答案】(1)精子;①;卵巢;②;输卵管;受精卵(2)③;子宫;⑤;胎盘;营养物质和氧(3)雌性激素【知识点】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受精过程;胚胎发育和营养【解析】【解答】(1)精子体积很小,呈蝌蚪状,具有长长的尾部,能运动,便于受精。因此材料中的“我’指的是精子。和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是①卵巢产生的卵细胞,而受精过程发生在②输卵管中,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点。(2)③子宫的胚胎和胎儿发育的主要场所,胎儿生活在子宫中,通过⑤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的肾脏和呼吸系统排出。(3)①是卵巢,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雌性激素能维持进入青春期后的第二性征。【分析】 图中: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④子宫,⑤胎盘,⑥脐带。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胚胎在发育的初期是由卵黄提供营养的,受精卵一经形成,就开始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缓慢移入到子宫中,最终胚泡植入子宫内膜,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到了土壤中,这是怀孕的开始。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开始呈现出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养料和氧气,胎儿产生的废物也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排出。一般来说,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叫分娩,分娩意味着新生儿的诞生。27.【答案】(1)消化道;循环(血液循环)(2)A;口腔;麦芽糖;D;小肠;葡萄糖;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3)氧【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人体能量的供给;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解析】【解答】(1)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则②是消化道。吸收是指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则④是循环系统。(2)①表示的营养物质是淀粉,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当食物中的淀粉进入图一A口腔以后,在唾液的作用下,淀粉进行初步消化为麦芽糖,再经过D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淀粉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淀粉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则再经过消化系统消化吸收进入④循环系统的物质是葡萄糖。葡萄糖到达心脏的途径:小肠毛细血管→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脑部组织细胞。(3)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因此,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后,转化成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还需要从呼吸系统获得的氧气的参与,即发生在细胞中的⑤呼吸作用。【分析】图一中:A是口腔、B是食道、C是胃、D是小肠;图二中:①糖类、脂肪、蛋白质等、②消化道、③呼吸道、④循环系统、⑤线粒体。(2)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组成 器官 功能消化道 口腔 初步将少量淀粉消化成麦芽糖咽 食物与气体的共用通道食道 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胃 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有小肠绒毛和皱襞大肠 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肛门 粪便由此排出消化腺 唾液腺 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肝脏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胃腺 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胰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肠腺 分泌肠液,含有肠淀粉酶、肠麦芽糖酶、肠脂肪酶和肠肽酶(2)血液循环途径:28.【答案】(1)肺泡与血液(2)收缩;降低(减小)(3)控制单一变量;使用呼吸训练器;尽力呼气;最大值(4)不吸烟;出门戴口罩;尽量远离二手烟;减少空气污染、工业粉尘等(合理即可)【知识点】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解析】【解答】(1)肺泡功能正常,才能完成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而慢阻肺患者通常伴有黏液分泌多纤毛功能失调等病变,导致呼吸道内气流受阻,肺泡异常,进而影响肺与外界、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2)正常人的呼吸运动,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使得肋骨位置上升,膈顶部下降,胸廓容积扩张,肺扩张,肺内气压减小,气体入肺。因此当将电极植入患者体内并与膈神经接触,电刺激膈神经,引起膈肌收缩,使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减小,外界气体就被吸入,从而完成吸气过程。(3)①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本实验的变量为是否使用呼吸训练器,因此受试者的年龄、性别、病症表现等因素应保持一致的原因是保证单一变量。②由图2可知,使用呼吸训练器组的血氧饱和度优于对照组,因此使用呼吸训练器能更好的缓解、治慢阻肺。③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因此,研究还可以通过测定受试者的肺活量、相同时间内的行走距离等指标来比较呼吸功能恢复效果。测量肺活量时应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取三次测量的最大值。(4)吸烟、空气污染、工业粉尘、生物燃料烟雾、感染等都是诱发或加剧慢阻肺的重要环境因素。因此,在生活中应当尽量不吸烟;出门戴口罩;尽量远离二手烟;减少空气污染、工业粉尘等等。【分析】(1)吸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肺便扩大,肺内气压相应减小。呼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肺便收缩,肺内气压相应增大。(2)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是衡量肺的功能的重要标志。29.【答案】(1)⑤;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相适应(2)①;主动脉(3)①;铁和蛋白质(4)B;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各大流的速度最慢(5)⑨;下腔静脉【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血管;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解析】【解答】(1)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⑤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这充分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2)心脏完全分成四腔,动脉血和静脉血不混合,提高输送氧的能力。心室间隔缺损的病人容易造成心脏内左心室的动脉血和右心室的静脉血混合,减弱了①主动脉向全身输送氧气气的能力,导致全身缺氧。(3)图乙中的①是红细胞,该女子红细胞数目过少,患有贫血,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4)图丙B处是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特点是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的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所以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改变一般发生在图丙B处。(5)臀部注射药物,药物会通过毛细血管吸收入⑨下腔静脉,然后经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患.病部位,可见在其臀部注射药物,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分析】 图甲:①主动脉,②肺动脉,③肺静脉,④左心房,⑤左心室,⑥上腔静脉,⑦右心房,⑧右心室,⑨下腔静脉;图乙中: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图丙中:A动脉,B毛细血管, C静脉。(1)在体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舒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不仅把运来的营养物质输送给细胞,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而且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所结合的氧气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在体循环进行的同时,肺循环也在进行着,肺循环以右心室为起点,静脉血射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在这里,肺泡和毛细血管中的静脉血进行了气体交换,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到肺泡中,氧气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里的血液中。这样,原来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的动脉血。动脉血经肺静脉流同左心房,完成了肺循环。(2)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血小板能够堵塞伤口,其中还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3)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30.【答案】(1)收缩(2)关闭(3)肺部毛细血管网;含氧丰富的动脉血;体循环;左心室(4)心房;蓝色软管和单向阀A之间【知识点】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解析】【解答】(1)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为动脉,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为静脉,故蓝色软管模拟静脉,红色软管模拟动脉,甲烧杯模拟肺部的毛细血管,乙烧杯模拟身体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心脏的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能够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管道中循环流动。模型中的橡皮球弹性较大,能很好地模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2)在演示过程中,同时松开两个橡皮球,单向阀A打开,模拟血液由静脉回流入心脏;同时单向阀B关闭,模拟防止血液倒流回心脏。(3)肺循环过程是:右心室→肺动脉→肺中的毛细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因此,若红色软管l模拟肺动脉,甲烧杯处模拟肺部毛细血管网,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体循环过程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分支→身体各处的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橡皮球2→红色软管2→乙烧杯→蓝色软管2→橡皮球1的过程模拟的是体循环,橡皮球2模拟心脏的左心室。(4)心房位于心室上方,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该模型中的心脏结构不完整,模型中缺少的心脏结构是心房,其位置在蓝色软管和单向阀A之间。【分析】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了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31.【答案】(1)不同类型的酸碱缓冲剂;37;胰蛋白酶(2)取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3)胰蛋白酶分解蛋白质受酸碱性影响,碱性缓冲剂可促进胰蛋白酶分解蛋白质(4)再增加一个大小相同的凹孔,放入等量的碱性缓冲剂;放入碱性缓冲剂的凹孔周围也出现透明区【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解析】【解答】(1)根据图表分析可知,A组、B组、C组唯一不同的是加入缓冲剂类型,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不同类型的酸碱缓冲剂。人体的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胰蛋白酶,胰蛋白酶消化蛋白质的最适温度是37℃。因此在实验的步骤三中,培养皿应放在37℃的恒温箱中,原因是37℃模拟人体正常温度,胰蛋白酶的活性最高,分解蛋白质的能力最强。(2)实验中要收集5个培养皿的测量结果,并计算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3)根据表中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胰蛋白酶分解蛋白质受酸碱性的影响,碱性缓冲剂可以促进胰蛋白酶分解蛋白质。(4)为了进一步探究碱性缓冲剂是否也具有分解蛋白质的作用,可以再增加一个凹孔,该凹孔中应加入等量碱性缓冲剂,与胰蛋白酶和碱性缓冲剂进行对照。只有放入碱性缓冲剂的凹孔周围也出现透明区,才能为“碱性缓冲剂也具有分解蛋白质的作用”的观点提供证据支持。【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学生版).docx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