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绣湖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科学10月月考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义乌市绣湖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科学10月月考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义乌市绣湖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科学10月月考试卷
1.(2023八上·义乌月考)当今世界,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江河水、湖泊淡水、大气水
B.江河水、冰川、深层地下水
C.江河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水
D.海洋水、冰川、浅层地下水
2.(2023八上·义乌月考)临海传统小吃麦虾,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虾、面粉、鸡蛋、油、食盐、白萝卜丝、卤牛肉丝、香菇等,上述食材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油 C.食盐 D.香菇
3.(2023八上·义乌月考)如图所示,水槽中有三个等质量的实心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甲、乙为长方体,丙为球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丙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最多
B.乙物体受到的浮力最小
C.甲物体的密度大于乙物体的密度
D.无法判断三个物体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
4.(2023八上·义乌月考)许多物质能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B.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都会形成溶液
C.肥皂水中,肥皂是溶质,水是溶剂
D.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5.(2023八上·义乌月考)小柯泡好一杯红糖水并搅拌均匀,喝了一口感觉太甜,想要喝淡一点的红糖水,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加入红糖 B.加水
C.倒掉一部分 D.用吸管喝下层的红糖水
6.(2023八上·义乌月考)透水砖是一种绿色环保建材,透水性好。如图所示,用透水砖替代传统的混凝土路面砖,有效减少了地面积水。从水循环的过程分析,道路铺设透水砖主要有利于(  )
A.水汽输送 B.降水 C.下渗 D.地表径流
7.(2023八上·义乌月考)如图所示,一定温度下,将盛有饱和石灰水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水中加入某固体物质后,试管中有固体析出,判断加入的某物质可能是( )
A.硝酸铵固体 B.氢氧化钠固体
C.氯化钠固体 D.蔗糖固体
8.(2023八上·义乌月考)三个完全相同的实心球,分别在如图所示的水、盐水、水银三种液体中静止,所受浮力为F甲、F乙、F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F甲=F乙>F丙 B.F甲=F乙C.F甲9.(2023八上·义乌月考)每年都会有多个台风在我们浙江省登陆,往往会给当地带来强风暴雨。从水循环的途径来看,台风过境属于( )
A.降水 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 D.蒸发蒸腾
10.(2023八上·义乌月考)今天微风,小明看到拴在地上的气球呈现如右图所示的样子,图中能正确表示气球所受空气浮力方向的是(  )
A.F1 B.F2 C.F3 D.F4
11.(2023八上·义乌月考)以下情景中没有受到浮力的物体是(  )
A.邀游的“天宫一号”
B.航行的“辽宁号”
C.天空中的飞机
D.上升的热气球
12.(2023八上·义乌月考)在配制食盐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既能改变食盐的溶解速度又能改变其溶解性的是(  )
A.搅拌 B.加水 C.加食盐 D.酒精灯加热
13.(2023八上·义乌月考)玉米棒漂浮在盐水里,如图所示,现将容器缓慢地倾斜起来,关于水对底部A处的压强及玉米棒浸入盐水的体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的压强增大,玉米棒浸入体积减小
B.A处的压强不变,玉米棒浸入体积不变
C.A处的压强增大,玉米棒浸入体积不变
D.A处的压强不变,玉米棒浸入体积增大
14.(2023八上·义乌月考)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装有不同的液体,将三个长方体A、B、C分别放入容器的液体中时,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三个容器的液面相平,已知三个长方体的质量和体积都相同,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A>F浮B=F浮C
B.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甲=p乙=p丙
C.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F丙
D.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A>FB>FC
15.(2023八上·义乌月考)小红在厨房里帮妈妈洗菜,发现茄子放在水中,有一半左右露出水面。小红想利用柱形水桶和刻度尺测量茄子的密度,但是她发现,实验数据比较小,很难测量。于是她做了如下改进方案,方案可行的是(  )
A.增加桶内水的质量 B.减小桶内水的质量
C.增大柱形水桶的底面积 D.减小柱形水桶的底面积
16.(2023八上·义乌月考)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两物体A、B用不可伸长的细线系住,放入水中后,A有四分之一的体积露出水面,细线被拉直。已知A的重力为4N,A、B的密度之比为2:5,B受到的浮力为8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A、B的重力之比为5:2
B.两物体A、B的所受的浮力之比为1:2
C.细线对A的拉力大小为2N
D.物体B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1N
17.(2023八上·义乌月考)下图是电解水的实验及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B.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2:1
C.水分解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D.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水2个氢分子+1个氧分子
18.(2023八上·义乌月考)下列关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叙述正确的是(  )
A.20℃时,100g水中溶解了30g某物质,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B.20℃时,100g水中正好溶解了30g某物质达到饱和状态,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C.20℃时,某100g饱和溶液中有30g溶质,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D.20℃时,30g某物质需要100g水才能恰好完全溶解,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19.(2023八上·义乌月考)如图所示,容器内有水,有一试管下面挂一小铁块,浮在水面上。现将小铁块取下放入试管中,试管仍浮在水面,则(  )
A.水面上升 B.试管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变大
C.液面下降 D.试管所受到的浮力不变
20.(2023八上·义乌月考)下列关于 a、b 数值的比较中,a 一定小于 b 的是(  )
A.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b%
B.同一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溶解度为 b 克
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向其中加入少量该物质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b%
D.某物质的溶解度在低温时为 a 克,高温时为 b 克
21.(2023八上·义乌月考)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   。
(2)促使水循环的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
(3)使陆地上的水得到补给的环节是   。
(4)为了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____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22.(2023八上·义乌月考)常温下,取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先按实验1将NaCl溶液分成两等份,再进行实验2操作,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配置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
A.集气瓶 B.烧杯 C.玻璃棒 D.量筒
(2)完成实验2操作后,比较甲、乙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其大小关系是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3.(2023八上·义乌月考)“美林”是为儿童开发设计的一款退烧药,主要成分是布洛芬,“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会在底部看到白色沉淀,“美林”属于   (填“乳浊液”、“悬浊液”或“溶液”),将少量的①面粉,②味精,③白糖,④泥土,⑤肥皂,⑥植物油⑦奶粉分别加入到水中,充分振荡后,其中形成的混合物与“美林”属于同类型的物质有   。
24.(2023八上·义乌月考)三个直径相同的木球、铜球、铁球放入水中,静止后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受到浮力最小的是   球,可以肯定   球是空心的。
25.(2023八上·义乌月考)三个相同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另一端分别与三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球相连,向容器内倒入某种液体,待液体和球都稳定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情况,乙球下方弹簧长度等于原长。这三个球受到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填字母)。
A.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这三个球的密度大小关系是   (填字母)。
A.ρ甲<ρ乙<ρ丙 B.ρ甲>ρ乙>ρ丙 C.ρ甲=ρ乙=ρ丙
其中球   (填“甲”、“乙”或“丙”)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相同。
26.(2023八上·义乌月考)根据所学科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白酒中的溶剂是   。
(2)a克氯化钠放入b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c克溶液,则a、b、c之间的关系是   。
27.(2023八上·义乌月考)如图所示,甲为盛水的烧杯,将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从水面上方缓慢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圆柱体下表面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该圆柱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为   N,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时,圆柱体受到——   个力的作用。
28.(2023八上·义乌月考)如图甲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为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b管与电源   极相连。检验b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
(2)理论上产生的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由于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氢气,则实验能收集的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   1: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该实验可证明水是由   组成。
29.(2023八上·义乌月考)如图甲所示,体积为400cm3的实心金属块悬挂在细绳的下端静止时,细绳对金属块的拉力为F1;如图乙所示,底面积为100cm2的开口薄壁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将金属块浸没在容器内的液体中静止时,容器内的液面升高了2cm,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增加了2N,此时细绳对金属块的拉力为F2,且F1与F2之比为5:4。液体密度为   kg/m3,拉力F2的大小是   N。
30.(2023八上·义乌月考)天宫空间站的宇航员所需要的氧气主要是靠电解水获得的,请回答:
(1)图乙是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其正确的顺序是   。(填字母)
(2)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会加入少量的硫酸,其目的是   ,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填“变大”、“变小”、“不变”)
31.(2023八上·义乌月考)小明在室温为32℃的条件下利用KNO3晶体和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KNO3溶液。取40克KNO3晶体置于烧杯中,并依次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并充分搅拌溶解,其过程如图所示。
(1)在配制过程各阶段的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有   。(填烧杯序号)
(2)计算④号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到0.1%)。
(3)已知KNO3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不考虑水分蒸发的情况下,在配制过程中,下操作中会导致④号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有____。(可多选)
A.所用KNO3晶体混有少量泥沙
B.加入KNO3溶液时有部分溶液溅出
C.配制过程中环境温度升高
D.溶解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
E.用砝码生锈的天平称取40克KNO3晶体
32.(2023八上·义乌月考)小华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挂着同一金属块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ρ水=1.0×103kg/m3、ρ酒精=0.8×103kg/m3)。
(1)分析图A、C、D可知: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没的深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2)利用图中的实验数据,还可求出金属块的密度为   kg/m3。
金属块分别浸入到另外的甲、乙两种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且金属块的下表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也相等,此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   N,则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3)小华还想用天平和一杯浓盐水(已知浓盐水的密度为ρ0)及其他辅助器材测量密度均匀的萝卜的密度:
①用天平测出萝卜的质量为m1。
②把萝卜轻轻放入浓盐水中漂浮,如图丙,用记号笔记下液面在萝卜上的位置。
③取出萝卜擦干,用刀沿记号将萝卜切成a、b两块,测出b块的质量为m2。
则萝卜密度的表达式为ρ=   (用字母m1、m2、ρ0示)。
33.(2023八上·义乌月考)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植物体对水的吸收、利用和散失”的知识后,利用食盐、水、新鲜冬瓜和自制土密度计对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展开探究.他们将冬瓜除去瓜瓤后制成“冬瓜碗”,并在“冬瓜碗”中加入240g密度为1.2g/cm3的食盐水.并在溶液中放置自制土密度计(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通过观察一段时间后土密度计浸没深度的变化,分析研究冬瓜得失水分的状况.若土密度计在溶液中浸没的深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请你帮助该兴趣小组完成实验的探究和分析.
(1)实验过程中,土密度计所受的浮力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根据土密度计浸没深度的变化情况可知,冬瓜在盐水中   (选填“吸水”或“失水”)。
(2)根据图象数据通过计算可知,一段时间后盐水的密度是   g/cm3
(3)为了提高该实验中土密度计的精确程度,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
34.(2023八上·义乌月考)小科欲配制80克5%的氯化钠溶液,该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
(1)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    克。称量时出现了右盘略低的现象,如图甲,接下来的具体操作是    。
(2)量取水时,选用规格为    (选填“100”或“200”)毫升的量筒更加合理。
(3)丙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下列操作会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的有 ____。
A.砝码磨损
B.氯化钠固体不纯
C.按照图乙的方法读数
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
35.(2023八上·义乌月考)氯化钠(NaCl)、硝酸钾(KNO3)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见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 36.3 36.6 37 3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
(2)氯化钠和硝酸钾在   温度范围内可能溶解度相等。
(3)20℃时,称取60g硝酸钾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为   。将此溶液升温至6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4)从含有84.5g硝酸钾和19g氯化钠的混合物中提纯硝酸钾,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中不考虑各种损耗)
Ⅰ、溶液1、2、3中关于溶质硝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   (用“1”、“2”、“3”表示)。
Ⅱ、固体M的成分   及质量是   。
Ⅲ、对整个实验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60℃~80℃开始析出晶体
B.硝酸钾在整个过程中一直保持饱和状态
C.上述方法能将氯化钠和硝酸钾完全分离
D.若溶液1直接降温至20℃,析出硝酸钾的质量变少
36.(2023八上·义乌月考)如图是硫酸的密度和浓度的对照表,阅读后计算:
硫酸的密度和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
密度(克/厘米3) 1.01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1 1.84
质量分数(%)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
(1)欲配制10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需要98%浓硫酸多少毫升 再加水多少毫升
(2)100毫升90%的硫酸与144.8毫升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密度为多少
37.(2023八上·义乌月考)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面挂一实心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容器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其底面始终与水面平行),使其逐渐浸没入水中某一深处。如图是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距离h变化关系的图象。(g取10N/kg)求:
(1)圆柱体的重力为多少牛;
(2)圆柱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3)圆柱体的密度。
38.(2023八上·义乌月考)如图所示,将密度为0.6克/厘米3、高度为10厘米、底面积为20厘米2的圆柱体放入底面积为50厘米2的容器中,并向容器内加水。(g取10牛/千克)
(1)当水加到2厘米时,求圆柱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小?
(2)继续向容器中加水,当圆柱体对容器底压力为0时;求图柱体在液面上方和下方的长度之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解答】根据分析,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故选:C
2.【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注意区分溶液、悬浊液、胶体。
【解答】
A.面粉溶于水形成悬浊液,故A错误;
B.油溶于水形成乳浊液,故B错误;
C.食盐溶于水可以形成溶液,故C正确;
D.香菇与水不相溶,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2)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的大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比较排开水的体积大小;
(3)(4)根据浮沉条件比较三个物体的密度大小。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甲和乙漂浮,丙悬浮,那么它们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自身重力。因为三者质量相等,所以重力相等,那么受到的浮力相等,故B错误;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当浮力相等时,它们排开水的体积相等,故A错误;
丙的体积等于V排,而甲和乙的体积等于V排+V露出,则三者的体积为:V乙>V甲>V丙。根据公式可知,密度丙>甲>乙,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4.【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A、根据溶液一定是混合物分析;
B、根据有些物质难溶于水分析;
C、根据肥皂属于混合物分析;
D、根据水是常用溶剂分析。
【解答】A、 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水等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 有些物质分散到水中不会形成溶液 ,不符合题意;
C、 肥皂是混合物,肥皂水中,溶质是肥皂的一些主要成分,水是溶剂 ,不符合题意;
D、 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
【解析】【分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通过改变溶质和溶剂的量,改变温度来实现两者之间的转化。
【解答】A.加入红糖,使其中的溶质增加,浓度增大;
B.加水可降低红糖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可变得淡一点;
C.由于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故倒掉一部分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D.由于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故上下层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B
6.【答案】C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水会通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水由河川流动至海洋。
【解答】 从水循环的过程分析,道路铺设透水砖主要有利于下渗;
故答案为:C.
7.【答案】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 一定温度下,将盛有饱和石灰水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水中加入某固体物质后,试管中有固体析出 ,说明水中加入物质后溶液温度升高,使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
A.硝酸铵溶解吸热,溶液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溶液温度升高,符合题意;
C.氯化钠固体溶解时温度无明显变化,不符合题意;
D.蔗糖固体溶解时温度无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解答】根据氢氧化钙饱和溶液温度升高时析出晶体及所给各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情况分析。
8.【答案】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阿基米德定律的内容是: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沉底时,浮力小于重力;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
【解答】 三个完全相同的实心球,分别在如图所示的水、盐水、水银三种液体中静止, 甲和乙中,完全浸没,V排=V物;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水的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所以F甲<F乙;乙和丙中,乙沉底,F乙<G物;丙中漂浮,F丙=G物;所以F乙<F丙;所以F甲<F乙<F丙;
故答案为: C
9.【答案】C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 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台风是发源于太平洋的热带气旋,会给大陆带来狂风暴雨。因此台风是属于水汽输送这个环节。
【解答】A:降水是指大气中落到地面的固体或液体形式的水。台风是气旋,不属于降水,故A错误;
B:地表径流是陆地上的水沿着斜坡形成漫流,通过冲沟,溪涧,注入河流,汇入海洋。台风是气旋,不属于地表径流。故B错误;
C:水汽输送指的是大气中水分因扩散而由一地向另一地运移的过程。台风是发源于太平洋的热带气旋,会给大陆带来狂风暴雨,因此台风是属于水汽输送这个环节,故C 正确;
D:蒸发是河湖水和海洋水的蒸发,蒸腾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变成气态水进入空气中的过程。故D错误;
所以选:C。
10.【答案】B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根据对浮力的认识判断。
【解答】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而竖直向上即与水平面垂直向上,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1.【答案】A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分析判断。
【解答】A.邀游的“天宫一号”,由于周围没有空气或液体,因此它不受浮力,故A符合题意;
B.航行的“辽宁号”,它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相互平衡,故B不合题意;
C.天空中的飞机,它的周围存在空气,肯定会受到浮力,故C不合题意;
D.上升的热气球,它的周围存在空气,肯定会受到浮力,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12.【答案】D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和溶解性的影响因素判断。
【解答】搅拌只能加速溶解,不能增大溶解性,故A不合题意;
加水或加食盐,既不能增大溶解速度,也不能增大溶解性,故B、C不合题意;
用酒精灯加热,可以提高溶液温度,从而提高溶解速度,增大溶解度,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分析A处压强大小变化,根据浮沉条件比较玉米棒受到浮力的变化,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玉米棒浸入体积的变化。
【解答】 将容器缓慢地倾斜起来,A点的深度增大,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所以A处的压强增大;
两种情况玉米棒都是漂浮,浮力都等于重力,所以浮力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即玉米棒浸入体积不变,故A、B、D错误,而C正确。
故选C。
14.【答案】C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A.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其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B.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液体密度大小,再根据p=ρ液gh比较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大小;
C.首先比较液体重力大小,再根据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的重力和容器内部物体重力之和分析;
D.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据此比较物体下表面受到压力大小。
【解答】 A.根据图示可知,A悬浮,B、C漂浮,所以其所受的浮力与其自身的重力相等,故F浮A=F浮B=F浮C,故A错误;
B、由于A悬浮,故ρ甲=ρ物;B漂浮,故ρ乙>ρ物;C漂浮,故ρ丙>ρ物。由于C浸入的体积小于B浸入的体积,所以丙中液体的密度大于乙中液体的密度,即ρ丙>ρ乙,甲中液体密度最小,故三种液体密度关系:ρ甲<ρ乙<ρ丙。而液体的深度相同,由p=ρ液gh可知,丙容器底所受的压强最大,其次是乙,再次是甲,故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甲<p乙<p丙,故B错误。
C.根据图片可知,丙液体的体积最多,由于ρ甲<ρ乙<ρ丙,则丙液体的质量最大,且A、B、C三个物体相同,所以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最大,其次是乙,最小的是甲,故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F丙,故C正确;
D.因为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因此甲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于浮力;乙、丙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零,因此乙丙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等于浮力,且相等,即FA>FB=FC,故D错误;
故选C。
15.【答案】D
【知识点】误差分析
【解析】【分析】水面升高的越大,用刻度尺测出茄子的体积越准确,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为了尽可能的减小误差,最好的方式是增大水的液面差;
增大桶内水的质量,桶的底面积没有变,液面高度会发生变化,假设此时液面上升高度差为h;
减少桶内水的质量,可能会使茄子触底,从而无法准确测量;
由于水的质量没有变,增大柱形水桶的底面积,桶内水的液面高度会下降,茄子可能触底,无法准确测量;减小柱形水桶的底面积,桶内水的液面高度会上升,假设此时上升高度差为h'。由于h'大于h,通过h'能更准确测量,从而减小误差;
综上所述,D正确。
故选D。
16.【答案】C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由题知,A、B密度之比ρA:ρB=2:5,VA:VB=1:1,利用G=mg=ρVg求A、B所受的重力之比;
B.A、B的体积相同,都为V,A有四分之一体积露出水面,则A排开水的体积V排A=V,B排开水的体积V排B=V,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A、B所受的浮力之比;
C.知道B受到的浮力,根据A、B所受的浮力之比可求A受到的浮力,细线对A的拉力大小等于A受到的浮力减去A的重力;
D.上面求出了A、B的重力之比,知道A的重力,可求B的重力;对B受力分析,求出B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解答】 A.根据图片可知,A、B密度之比ρA:ρB=2:5,VA:VB=1:1,
由G=mg=ρVg可得A、B所受的重力之比:
GA:GB=ρAVAg:ρBVBg=ρA:ρB=2:5,
故A错误;
B.已知A、B的体积相同,设均为V,A有四分之一体积露出水面,
则A排开水的体积V排A=V,B排开水的体积V排B=V,
则A、B所受的浮力之比:F浮A:F浮B=ρ水V排Ag:ρ水V排Bg=V:V=3:4,
故B错误;
C.由题知,B受到的浮力F浮B=8N,
因F浮A:F浮B=3:4,
则A受到的浮力:F浮A=F浮B=×8N=6N,
A受到向上的浮力、向下的重力和拉力,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细线对A的拉力大小:F拉=F浮A-GA=6N-4N=2N,
故C正确;
D.因为GA:GB=2:5,且GA=4N,
所以GB=GA=×4N=10N,
B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压=F浮B+F拉-GB=8N+2N-10N=0N,故D错误。
故选C。
17.【答案】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AB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结论的知识分析;
D.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解答】 A.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大于b试管中气体的体积,因此a是氢气,故A错误;
B.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故B错误;
C.水分解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故C正确;
D.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故D错误。
故选C。
18.【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A.缺少饱和溶液这个条件,故A错误;
B.20℃时,100g水中正好溶解了30g某物质达到饱和状态,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故B错;
C.20℃时,某100g饱和溶液中有30g溶质,则溶剂的质量是70g,故C错误;
D.20℃时,30g某物质需要100g水才能恰好完全溶解,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故D正确。
故选D。
19.【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D.对前后两种情况进行受力分析,列出平衡关系式,据此比较试管受到浮力的变化;
AC如图所示和将铁块取下放入试管中,两种情况均为漂浮,并且总重不变,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得出两种情况下受到的水的浮力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道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据此推测水面高度的变化;
B.如图所示排开水的总体积等于试管排开水的体积加上铁块排开水的体积;将铁块取下放入试管中,二者排开水的总体积等于试管排开水的体积,因为前后排开水的总体积不变,所以试管排开水的体积变大,试管底部.所处深度变大,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得出试管底部所受到水的压强的变化情况。
【解答】 D.如图所示,把小铁块和试管看做整体,整体漂浮,
则整体受到的浮力F浮铁+F浮试管=G铁+G试管--------①
将铁块取下放入试管中,整体漂浮,则试管受到的浮力F浮试管'=G铁+G试管--------②
由①②可知,F浮试管'>F浮试管,即试管所受到的浮力变大,故D错误;
AC.因小铁块和试管的总重力不变,由①②可知整体受到的浮力(或总浮力)相等,
由F浮=ρ水V排g可知,两种情况下排开水的总体积相等,则水的深度不变,故A、C错误;
B.如图,排开水的总体积等于试管排开水的体积加上铁块排开水的体积;
将铁块取下放入试管中,二者排开水的总体积等于试管排开水的体积;
因为两种情况下排开水的总体积不变,
所以将铁块取下放入试管中,试管排开水的体积变大,试管底部所处深度变大,
由p=ρgh可知,试管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大,故B正确。
故选B。
20.【答案】B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在同一温度下,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即aB、在同一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溶解度,即aC、饱和溶液中不再溶液该物质,即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即a=b,故C错误;
D、若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则a>b,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1.【答案】(1)海陆间循环
(2)太阳辐射
(3)水汽输送
(4)D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1)根据海陆间内循环的环节的知识分析;
(2)根据水循环的动力来源解答;
(3)根据水循环各个环节的作用解答;
(4)根据南水北调的工程内容解答。
【解答】 (1)海陆循环的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循环。
(2)促使水循环的连续进行的动力是太阳能辐射。
(3)使陆地上的水得到补给的环节是③水汽输送。
(4)为了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地表径流。
故选D。
22.【答案】(1)A
(2)小于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过程确定需要的实验器材;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解答。
【解答】(1)配置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中,烧杯用于盛放溶液,玻璃杯用于搅拌溶液,量筒量取水的体积,只有集气瓶没有用处,故A符合题意,而B、C、D不合题意。
故选A。
(2)将NaCl溶液分成两等分后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甲中加入5g水后,溶质质量不变,但是溶剂质量增大了。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乙中加入5gNaCl后,溶质质量增大,而溶剂质量不变。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比较可知,溶质质量分数甲小于乙。
23.【答案】悬浊液;①④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小液滴。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会在底部看到白色沉淀,即存在不溶性的固体颗粒,那么为悬浊液、
在题目给出的7种物质种,只有面粉和泥土是不溶性的固体颗粒,因此形状悬浊液,故选①④。
24.【答案】木;铜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由图判断出排开水的体积大小,利用公式F浮=ρgV排就来比较物体浮力的大小;
(2)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可判断出球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关系,由此判断球是否是空心。
【解答】 (1)三个球直径相同,则球的体积相同.由图可知:木球浮在水面上,铁、铜球浸没在水中,所以木球排开水的体积最小。由阿基米德原理式F浮=ρgV排可知,木球受到浮力最小。
(2)因为木球漂浮、铜球悬浮、铁球下沉,则木球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铜球密度等于水的密度,铁球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由于铜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铜球是空心的。
25.【答案】C;A;乙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V排g得出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
(2)根据这三个球的受力情况得出球受到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即可判断球的密度与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解答】 (1)已知三个实心球体积相同,由于三个球浸没在同种液体中,
则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根据F浮=ρ液V排g可知,它们受到的浮力相等,即F甲=F乙=F丙;
故选C。
(2)根据题意可知,乙球下方弹簧长度等于原长,则弹簧对乙球没有作用力;
观察如图情况可知,甲球下方弹簧长度大于原长,则弹簧对甲球有向下的拉力F拉;
丙球下方弹簧长度小于原长,则弹簧对丙球有向上的支持力F支;
由题知,三个球处于静止,所以F甲=G甲+F拉,F乙=G乙,F丙=G丙-F支,
比较可知,F甲>G甲,F乙=G乙,F丙<G丙,
由于它们所受浮力相等,所以三个球的重力关系为:G甲<G乙<G丙;
根据重力公式可知,三个球的质量关系为:m甲<m乙<m丙;
又三个球的体积相同,根据可知,ρ甲<ρ乙<ρ丙;
故选A。
26.【答案】(1)水
(2)a+b≥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1)由水和其它物质组成的溶液,则水为溶剂;
(2)可从完全溶解和有剩余两个角度分析。
【解答】(1)白酒中的溶剂是水;
(2)如果氯化钠全部溶解,那么溶质质量为a,溶剂质量为b,则溶液质量c=a+b;
如果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那么溶质质量故答案为: a+b≥c 。
27.【答案】6;3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 (1)根据图乙读出圆柱体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出圆柱体的重力,然后得出圆柱体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利用称重法求出该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2)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时,圆柱体受到浮力、重力和底部支持力的作用
【解答】 (1)由图乙可知,圆柱体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9N,
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圆柱体的重力G=F=9N,
圆柱体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N,
则该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G-F'=9N-3N=6N;
(2)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时,圆柱体受到浮力、重力和烧杯底部对圆柱体的支持力三个力的作用的作用。
28.【答案】(1)正;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尖嘴,木条复燃
(2)小于
(3)氢和氧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 (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正极相连的试管收集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收集氢气。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
(2)根据溶解性的大小确定二者体积之比的变化;
(3)根据反应产物确定水的组成。
【解答】 (1)甲图中,a管内气体体积大于b管,则a管内为氢气,b管内为氧气。与正极相连的试管收集氧气,则b管与电源正极相连。检验b管内氧气的方法为: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玻璃管尖嘴处,打开阀门,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
(2)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氢气,可以近似看作氧气稍微溶解,而氢气不溶解,即比值1:2中,分子变小而分母不变,那么比值减小,即实验能收集的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
(3)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到,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9.【答案】1×103;16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 (1)已知容器的底面积,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增加了2N,由此得到液体对容器底增加的压强;已知液体增加的深度和压强,可以得到液体的密度;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以求得体积为400cm3的实心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根据F1与F2之比为5:4,可以求得物体重力,根据F2=G-F浮可以求得F2的大小。
【解答】 (1)底面积为100cm2的开口薄壁容器,容器内的液面升高了2cm,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增加了2N,
那么得到:ΔF=ΔpS=ρ液gΔhS=ρ液×10N/kg×0.02m×100×10-4m2=2N,
解得:ρ液=1.0×103kg/m3;
(2)体积为400cm3的实心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
F浮=ρ液gV排=1.0×103kg/m3×10N/kg×400×10-4m3=4N,
F1与F2之比为5:4,则:;
所以G=20N,所以拉力F2的大小:F2=G-F浮=20N-4N=16N。
30.【答案】(1)cab
(2)增强水的导电性;变大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分析解答;
(2)①纯水不导电,不利于水的分解,在其中加入溶质后,其中的正负离子会增加水的导电能力,从而加快反应。
②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1)水电解的过程,其实就是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生成氧分子的过程,则正确的顺序为cab;
(2)①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会加入少量的硫酸,其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②通电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不变,而溶剂水的质量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大。
31.【答案】(1)②③
(2)29.4%
(3)B;E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描述分析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再与接入硝酸钾的质量比较即可;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加入300g硝酸钾溶液,计算出溶质质量再与40g相加得到溶质的总质量,最后与溶液的总质量作比即可;
(3)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要么是溶剂减小,要么是溶质增加,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加入100g20%的硝酸钾溶液时硝酸钾晶体还剩20g,那么此时溶解的晶体为:40g-20g=20g,因此温度下溶液②达到饱和。再加入这样的溶液100g后恰好能够溶解剩余的20g晶体达到饱和,因此溶液③为饱和溶液。溶液④中再次加入溶液时变成不饱和溶液,故答案为②③;
(2)④号烧杯中有300g 20%的硝酸钾溶液和40g固体,
因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在不考虑水分蒸发的情况下,在配制过程中,下操作中会导致④号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有:加入KNO3溶液时有部分溶液溅出,因为水少了;用砝码生锈的天平称取40克 KNO3晶体,因为溶质称多了;
故选BE。
32.【答案】(1)无关
(2)4×103;0.7;大于
(3)m2ρ0/m1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 (1)根据图A、C、D的相同量和不同量,根据控制变量法确定浮力大小与变化量之间的关系;
(2)①由图A、D求出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由阿基米德原理得出物体的体积为,根据求出金属块的密度;
②③根据称重法F浮=G-F分析金属块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而由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甲、乙两种液体对金属块的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关系,同时由压强公式可判断甲、乙两种液体对金属块的下表面产生的压强关系,再结合阿基米德原理求出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因为金属块的下表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相等,结合液体压强公式p=ρgh求出甲、乙两种液体从金属块下表面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而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各自上下两部分压强之和,据此判断;
(3)利用二力平衡得出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求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即b块物体的体积,知道b块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解答】 (1)由图C、D可知,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时,深度不同,但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由称重法F浮=G-F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那么得到: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的深度无关;
(2)①由图A、D可知,由称重法F浮=G-F可得,
D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F浮D=G-F示D=4N-3N=1N,
因为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
所以金属块的体积为:,
金属块的密度为:;
②而由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甲、乙两种液体对金属块的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大小相等,
同时由压强公式可知,液体对金属块下表面的压强关系为:p甲上=p乙上,
综上所述,把该金属块分别浸入到甲、乙两种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
根据称重法F浮=G-F可知,金属块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
则浮力为:F浮'=G'-F'=4N-3.3N=0.7N;
③由和V排甲<V排乙,可知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ρ甲>ρ乙。
因为金属块的下表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相等,
根据公式p=ρgh可知,甲、乙两种液体从金属块下表面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为:p甲下>p乙下;
根据称重法知,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
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各自上下两部分压强之和,由此可知p甲>p乙;
(3)把物体轻轻放入浓盐水中漂浮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和物体的重力平衡,大小相等,
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G=mg,
由F浮=ρ液gV排得b块物体的体积为:,
物体密度的表达式为:。
33.【答案】(1)不变;失水
(2)1.125
(3)选用更细的吸管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密度计的质量一定,在液体中受力平衡,受到的浮力总是等于重力;
②根据图乙确定冬瓜碗进入深度的变化,进而确定排开盐水的体积变化,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盐水密度的变化即可。
(2)根据漂浮的条件(浮力等于物体重力)结合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即可。
(3)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使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大一些,根据ΔV=sh分析提高密度计精确程度的方法。
【解答】 (1)①实验过程中,土密度计始终处于漂浮,所受的浮力与密度计重力,而重力不变,所以浮力不变。
②根据图象可知:土密度计浸没深度逐渐变大,则V排变大,而浮力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盐水gV排可知,ρ盐水变小,即盐水里的水增加,所以冬瓜在盐水中失水。
(2)根据图象数据算可知:
开始时浸没深度为h1=6cm,则F浮1=G,即ρ盐水1gSh1=G;
一段时间后浸没深度为h2=6.4cm,则F浮2=G,即ρ盐水2gSh2=G;
所以,ρ盐水2gSh2=ρ盐水1gSh1;
盐水的密度。
(3)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使“密度计”测量时浸没的深度变化大。根据ΔV=sh可知,可知减小S,即可使h变大,因此可以选用更细的吸管等方法。
34.【答案】(1)4;左盘增加氯化钠固体的质量直至天平平衡
(2)100
(3)搅拌,加速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4)A;B;C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氯化钠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根据定量称量的方法分析解答。
(2)用溶液质量减去溶质质量得到水的质量,再计算出水的体积即可;
(3)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 :80g×5%=4g。根据图甲可知,右盘略低,说明左盘氯化钠的质量偏小,则接下来的操作为:左盘增加氯化钠固体的质量直至天平平衡。
(2)需要用水的质量为:80g-4g=76g,即需要水的体积:;
则量取水时,应该选择规格为100毫升的量筒。
(3)丙图为溶解操作,其中玻璃棒的用途:搅拌,加速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4)A.砝码磨损时,它的质量会偏小,而氯化钠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质量,因此氯化钠的质量会偏小,故A符合题意;
B.氯化钠固体不纯,则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B符合题意;
C.按照图乙的方法仰视读数时,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大,故C符合题意;
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会导致水的体积偏小,故D不合题意。
故选ABC。
35.【答案】(1)31.6g
(2)10℃~30℃
(3)不饱和;131.6g;37.5%
(4)2>1>3;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硝酸钾的质量为68.7g,氯化钠的质量为1g;A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确定20℃硝酸钾的溶解度;
(2)根据表格数据确定氯化钠和硝酸钾溶解度可能相同的温度范围;
(3)①将60g与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溶液是否饱和,最后将溶质和溶剂质量相加即可;
②根据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判断溶液是否饱和,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4)I.根据图片确定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然后计算溶质质量分数后比较即可;
II.计算出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的质量,然后与加入的质量作比,判断是否会析出即可;
III.根据图片提取信息,利用溶解度的知识对各个选项分析判断。
【解答】 (1)由表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2)由表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钾,故氯化钠和硝酸钾在20℃~30℃温度范围内可能溶解度相等;
(3)①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该温度下,称取60g硝酸钾固体加入100g水中,只能溶解31.6g,得到的是饱和溶液;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00g+31.6g=131.6g;
②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该温度下,60g硝酸钾能全部溶解,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4)Ⅰ.由图可知,溶液1中固体全部溶解,溶液1中硝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溶液2中固体全部溶解,溶液2中硝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降温至20℃,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即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15.8g硝酸钾,18g'氯化钠,故硝酸钾和氯化钠均结晶析出,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为:15.8g,氯化钠的质量为18g,故溶液3中硝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溶液1、2、3中关于溶质硝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2>1>3;
Ⅱ.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5.8g硝酸钾,故溶液2降温至20℃时,硝酸钾结晶析出,固体M中含硝酸钾,含硝酸钾的质量为:84.5g-15.8g=68.7g;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即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18g氯化钠,故溶液2降温至20℃时,也有氯化钠结晶析出,析出氯化钠的质量为:19g-18g=1g,故固体M为成分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硝酸钾的质量为68.7g,氯化钠的质量为1g;
Ⅲ.A.溶液2中溶剂质量为50g,硝酸钾的质量为84.5g,氯化钠的质量为19g,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69g,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8.4g,即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84.5g硝酸钾,19.2g氯化钠,故溶液2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降温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硝酸钾结晶析出,故温度低于80℃,就析出晶体,即60℃~80℃开始析出晶体,故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溶液1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溶液2硝酸钾恰好饱和,硝酸钾不是一直保持饱和状态,恒温蒸发水分的过程中,硝酸钾是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
C.由以上分析可知,最后得到的固体M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不能将氯化钠和硝酸钾完全分离,故C错误;
D.若溶液1直接降温至20℃,原溶液内溶剂为100g,当温度在80℃时,溶解硝酸钾质量为84.5g,为不饱和溶液,降温至20℃,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析出硝酸钾的质量为:84.5g-31.6g=52.9g,析出硝酸钾的质量变少,故D正确。
故选AD。
36.【答案】(1)54.3毫升|900毫升
(2)质量分数为:50.0%,所以密度为1.40克/厘米3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溶质的质量不变,利用质质量=溶液质量×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出98%的浓硫酸的质量,然后用质量除以密度计算出浓硫酸的体积;而加水的质量就等于配制后溶液的质量与配制前溶液质量的差;
(2)首先根据密度乘以体积计算出质量分数为90%的硫酸质量,然后与水的质量相加计算出溶液的总质量,接下来计算这时硫酸的质量分数,最后根据质量分数查表得到溶液的密度。
【解答】(1)配制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设需要98%的浓硫酸质量为x,
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质量分数得到:1000g×9.8%=98%x;
解得:x=100g;
这些浓硫酸的体积为:100g÷1.84g/cm3≈54.3cm3=54.3mL;
需要加水的质量:1000g-100g=900g;
需要加水的体积:900g÷1g/cm3=900cm3=900mL;
(2)100mL90%的硫酸的密度为1.81g/mL,
质量为:1.81g/mL×100mL=181g;
144.8mL水的质量是144.8g;
那么混合后的总质量为:181g+144.8g=325.8g;
那么这时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查表可知,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50%时,密度为1.4g/cm3。
37.【答案】(1)由图象可知,当h=0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2N,此时圆柱体处于空气中,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G=F拉=12N;
(2)根据图片可知,图象中CD段是圆柱体完全浸入水中的情况,
此时圆柱体受到的拉力F=4N,
则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G-F=12N-4N=8N;
(3)圆柱体完全浸入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
圆柱体质量:;
圆柱体密度:。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 (1)由图可知AB段圆柱体未浸入液体测力计的示数即为圆柱体的重力,所以从图中可读出圆柱体的重力大小。
(2)由题意可知图中CD段是圆柱体完全浸入水后的情况,由图可知圆柱体完全浸入水后测力计对圆柱体的拉力为4N,再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求出圆柱体受到的浮力。
(3)利用阿基米德原理 F浮=ρ水gV排 求得圆柱体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得圆柱体的密度。
38.【答案】(1)圆柱体的体积:V=Sh=20cm2×10cm=200cm3=2×10-4m3,
圆柱体的重力:G=mg=ρ柱Vg=0.6×103kg/m3×2×10-4m3×10N/kg=1.2N;
当水加到2厘米时,圆柱体排开水的体积:V排=Sh'=20cm2×2cm=40cm3=4×10-5m3,
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4×10-5m3=0.4N,
此时圆柱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向上的支持力和向下的重力,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容器对圆柱体的支持力:F支=G-F浮=1.2N-0.4N=0.8N;
因为容器对圆柱体的支持力与圆柱体对容器底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所以F压=F支=0.8N;
(2)当圆柱体对容器底压力为0时,容器对圆柱体的支持力也为0,
此时物体漂浮,F浮=G,
则ρ水gS柱h下=ρ物gS柱h物,
则;
则。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首先根据V=Sh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再根据G=mg=ρ柱Vg计算圆柱体的重力,接下来根据V排=Sh'计算圆柱体排开水的体积,根据F浮=ρ水gV排计算它受到的浮力,最后根据F支=G-F浮计算容器对圆柱体的支持力,根据相互作用力计算圆柱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2)继续向容器中加水,当圆柱体对容器底压力为0时,容器对圆柱体的支持力为0,此时物体漂浮,F浮=G,代入密度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即可。
1 / 1浙江省义乌市绣湖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科学10月月考试卷
1.(2023八上·义乌月考)当今世界,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江河水、湖泊淡水、大气水
B.江河水、冰川、深层地下水
C.江河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水
D.海洋水、冰川、浅层地下水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解答】根据分析,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故选:C
2.(2023八上·义乌月考)临海传统小吃麦虾,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虾、面粉、鸡蛋、油、食盐、白萝卜丝、卤牛肉丝、香菇等,上述食材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油 C.食盐 D.香菇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注意区分溶液、悬浊液、胶体。
【解答】
A.面粉溶于水形成悬浊液,故A错误;
B.油溶于水形成乳浊液,故B错误;
C.食盐溶于水可以形成溶液,故C正确;
D.香菇与水不相溶,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2023八上·义乌月考)如图所示,水槽中有三个等质量的实心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甲、乙为长方体,丙为球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丙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最多
B.乙物体受到的浮力最小
C.甲物体的密度大于乙物体的密度
D.无法判断三个物体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2)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的大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比较排开水的体积大小;
(3)(4)根据浮沉条件比较三个物体的密度大小。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甲和乙漂浮,丙悬浮,那么它们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自身重力。因为三者质量相等,所以重力相等,那么受到的浮力相等,故B错误;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当浮力相等时,它们排开水的体积相等,故A错误;
丙的体积等于V排,而甲和乙的体积等于V排+V露出,则三者的体积为:V乙>V甲>V丙。根据公式可知,密度丙>甲>乙,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4.(2023八上·义乌月考)许多物质能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B.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都会形成溶液
C.肥皂水中,肥皂是溶质,水是溶剂
D.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A、根据溶液一定是混合物分析;
B、根据有些物质难溶于水分析;
C、根据肥皂属于混合物分析;
D、根据水是常用溶剂分析。
【解答】A、 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水等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 有些物质分散到水中不会形成溶液 ,不符合题意;
C、 肥皂是混合物,肥皂水中,溶质是肥皂的一些主要成分,水是溶剂 ,不符合题意;
D、 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符合题意;
故选D。
5.(2023八上·义乌月考)小柯泡好一杯红糖水并搅拌均匀,喝了一口感觉太甜,想要喝淡一点的红糖水,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加入红糖 B.加水
C.倒掉一部分 D.用吸管喝下层的红糖水
【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
【解析】【分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通过改变溶质和溶剂的量,改变温度来实现两者之间的转化。
【解答】A.加入红糖,使其中的溶质增加,浓度增大;
B.加水可降低红糖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可变得淡一点;
C.由于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故倒掉一部分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D.由于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故上下层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B
6.(2023八上·义乌月考)透水砖是一种绿色环保建材,透水性好。如图所示,用透水砖替代传统的混凝土路面砖,有效减少了地面积水。从水循环的过程分析,道路铺设透水砖主要有利于(  )
A.水汽输送 B.降水 C.下渗 D.地表径流
【答案】C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水会通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水由河川流动至海洋。
【解答】 从水循环的过程分析,道路铺设透水砖主要有利于下渗;
故答案为:C.
7.(2023八上·义乌月考)如图所示,一定温度下,将盛有饱和石灰水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水中加入某固体物质后,试管中有固体析出,判断加入的某物质可能是( )
A.硝酸铵固体 B.氢氧化钠固体
C.氯化钠固体 D.蔗糖固体
【答案】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 一定温度下,将盛有饱和石灰水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水中加入某固体物质后,试管中有固体析出 ,说明水中加入物质后溶液温度升高,使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
A.硝酸铵溶解吸热,溶液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溶液温度升高,符合题意;
C.氯化钠固体溶解时温度无明显变化,不符合题意;
D.蔗糖固体溶解时温度无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解答】根据氢氧化钙饱和溶液温度升高时析出晶体及所给各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情况分析。
8.(2023八上·义乌月考)三个完全相同的实心球,分别在如图所示的水、盐水、水银三种液体中静止,所受浮力为F甲、F乙、F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F甲=F乙>F丙 B.F甲=F乙C.F甲【答案】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阿基米德定律的内容是: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沉底时,浮力小于重力;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
【解答】 三个完全相同的实心球,分别在如图所示的水、盐水、水银三种液体中静止, 甲和乙中,完全浸没,V排=V物;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水的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所以F甲<F乙;乙和丙中,乙沉底,F乙<G物;丙中漂浮,F丙=G物;所以F乙<F丙;所以F甲<F乙<F丙;
故答案为: C
9.(2023八上·义乌月考)每年都会有多个台风在我们浙江省登陆,往往会给当地带来强风暴雨。从水循环的途径来看,台风过境属于( )
A.降水 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 D.蒸发蒸腾
【答案】C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 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台风是发源于太平洋的热带气旋,会给大陆带来狂风暴雨。因此台风是属于水汽输送这个环节。
【解答】A:降水是指大气中落到地面的固体或液体形式的水。台风是气旋,不属于降水,故A错误;
B:地表径流是陆地上的水沿着斜坡形成漫流,通过冲沟,溪涧,注入河流,汇入海洋。台风是气旋,不属于地表径流。故B错误;
C:水汽输送指的是大气中水分因扩散而由一地向另一地运移的过程。台风是发源于太平洋的热带气旋,会给大陆带来狂风暴雨,因此台风是属于水汽输送这个环节,故C 正确;
D:蒸发是河湖水和海洋水的蒸发,蒸腾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变成气态水进入空气中的过程。故D错误;
所以选:C。
10.(2023八上·义乌月考)今天微风,小明看到拴在地上的气球呈现如右图所示的样子,图中能正确表示气球所受空气浮力方向的是(  )
A.F1 B.F2 C.F3 D.F4
【答案】B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根据对浮力的认识判断。
【解答】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而竖直向上即与水平面垂直向上,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1.(2023八上·义乌月考)以下情景中没有受到浮力的物体是(  )
A.邀游的“天宫一号”
B.航行的“辽宁号”
C.天空中的飞机
D.上升的热气球
【答案】A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分析判断。
【解答】A.邀游的“天宫一号”,由于周围没有空气或液体,因此它不受浮力,故A符合题意;
B.航行的“辽宁号”,它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相互平衡,故B不合题意;
C.天空中的飞机,它的周围存在空气,肯定会受到浮力,故C不合题意;
D.上升的热气球,它的周围存在空气,肯定会受到浮力,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12.(2023八上·义乌月考)在配制食盐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既能改变食盐的溶解速度又能改变其溶解性的是(  )
A.搅拌 B.加水 C.加食盐 D.酒精灯加热
【答案】D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和溶解性的影响因素判断。
【解答】搅拌只能加速溶解,不能增大溶解性,故A不合题意;
加水或加食盐,既不能增大溶解速度,也不能增大溶解性,故B、C不合题意;
用酒精灯加热,可以提高溶液温度,从而提高溶解速度,增大溶解度,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2023八上·义乌月考)玉米棒漂浮在盐水里,如图所示,现将容器缓慢地倾斜起来,关于水对底部A处的压强及玉米棒浸入盐水的体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的压强增大,玉米棒浸入体积减小
B.A处的压强不变,玉米棒浸入体积不变
C.A处的压强增大,玉米棒浸入体积不变
D.A处的压强不变,玉米棒浸入体积增大
【答案】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分析A处压强大小变化,根据浮沉条件比较玉米棒受到浮力的变化,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玉米棒浸入体积的变化。
【解答】 将容器缓慢地倾斜起来,A点的深度增大,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所以A处的压强增大;
两种情况玉米棒都是漂浮,浮力都等于重力,所以浮力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即玉米棒浸入体积不变,故A、B、D错误,而C正确。
故选C。
14.(2023八上·义乌月考)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装有不同的液体,将三个长方体A、B、C分别放入容器的液体中时,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三个容器的液面相平,已知三个长方体的质量和体积都相同,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A>F浮B=F浮C
B.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甲=p乙=p丙
C.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F丙
D.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A>FB>FC
【答案】C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A.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其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B.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液体密度大小,再根据p=ρ液gh比较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大小;
C.首先比较液体重力大小,再根据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的重力和容器内部物体重力之和分析;
D.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据此比较物体下表面受到压力大小。
【解答】 A.根据图示可知,A悬浮,B、C漂浮,所以其所受的浮力与其自身的重力相等,故F浮A=F浮B=F浮C,故A错误;
B、由于A悬浮,故ρ甲=ρ物;B漂浮,故ρ乙>ρ物;C漂浮,故ρ丙>ρ物。由于C浸入的体积小于B浸入的体积,所以丙中液体的密度大于乙中液体的密度,即ρ丙>ρ乙,甲中液体密度最小,故三种液体密度关系:ρ甲<ρ乙<ρ丙。而液体的深度相同,由p=ρ液gh可知,丙容器底所受的压强最大,其次是乙,再次是甲,故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甲<p乙<p丙,故B错误。
C.根据图片可知,丙液体的体积最多,由于ρ甲<ρ乙<ρ丙,则丙液体的质量最大,且A、B、C三个物体相同,所以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最大,其次是乙,最小的是甲,故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F丙,故C正确;
D.因为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因此甲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于浮力;乙、丙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零,因此乙丙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等于浮力,且相等,即FA>FB=FC,故D错误;
故选C。
15.(2023八上·义乌月考)小红在厨房里帮妈妈洗菜,发现茄子放在水中,有一半左右露出水面。小红想利用柱形水桶和刻度尺测量茄子的密度,但是她发现,实验数据比较小,很难测量。于是她做了如下改进方案,方案可行的是(  )
A.增加桶内水的质量 B.减小桶内水的质量
C.增大柱形水桶的底面积 D.减小柱形水桶的底面积
【答案】D
【知识点】误差分析
【解析】【分析】水面升高的越大,用刻度尺测出茄子的体积越准确,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为了尽可能的减小误差,最好的方式是增大水的液面差;
增大桶内水的质量,桶的底面积没有变,液面高度会发生变化,假设此时液面上升高度差为h;
减少桶内水的质量,可能会使茄子触底,从而无法准确测量;
由于水的质量没有变,增大柱形水桶的底面积,桶内水的液面高度会下降,茄子可能触底,无法准确测量;减小柱形水桶的底面积,桶内水的液面高度会上升,假设此时上升高度差为h'。由于h'大于h,通过h'能更准确测量,从而减小误差;
综上所述,D正确。
故选D。
16.(2023八上·义乌月考)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两物体A、B用不可伸长的细线系住,放入水中后,A有四分之一的体积露出水面,细线被拉直。已知A的重力为4N,A、B的密度之比为2:5,B受到的浮力为8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A、B的重力之比为5:2
B.两物体A、B的所受的浮力之比为1:2
C.细线对A的拉力大小为2N
D.物体B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1N
【答案】C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由题知,A、B密度之比ρA:ρB=2:5,VA:VB=1:1,利用G=mg=ρVg求A、B所受的重力之比;
B.A、B的体积相同,都为V,A有四分之一体积露出水面,则A排开水的体积V排A=V,B排开水的体积V排B=V,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A、B所受的浮力之比;
C.知道B受到的浮力,根据A、B所受的浮力之比可求A受到的浮力,细线对A的拉力大小等于A受到的浮力减去A的重力;
D.上面求出了A、B的重力之比,知道A的重力,可求B的重力;对B受力分析,求出B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解答】 A.根据图片可知,A、B密度之比ρA:ρB=2:5,VA:VB=1:1,
由G=mg=ρVg可得A、B所受的重力之比:
GA:GB=ρAVAg:ρBVBg=ρA:ρB=2:5,
故A错误;
B.已知A、B的体积相同,设均为V,A有四分之一体积露出水面,
则A排开水的体积V排A=V,B排开水的体积V排B=V,
则A、B所受的浮力之比:F浮A:F浮B=ρ水V排Ag:ρ水V排Bg=V:V=3:4,
故B错误;
C.由题知,B受到的浮力F浮B=8N,
因F浮A:F浮B=3:4,
则A受到的浮力:F浮A=F浮B=×8N=6N,
A受到向上的浮力、向下的重力和拉力,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细线对A的拉力大小:F拉=F浮A-GA=6N-4N=2N,
故C正确;
D.因为GA:GB=2:5,且GA=4N,
所以GB=GA=×4N=10N,
B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压=F浮B+F拉-GB=8N+2N-10N=0N,故D错误。
故选C。
17.(2023八上·义乌月考)下图是电解水的实验及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B.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2:1
C.水分解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D.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水2个氢分子+1个氧分子
【答案】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AB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结论的知识分析;
D.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解答】 A.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大于b试管中气体的体积,因此a是氢气,故A错误;
B.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故B错误;
C.水分解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故C正确;
D.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故D错误。
故选C。
18.(2023八上·义乌月考)下列关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叙述正确的是(  )
A.20℃时,100g水中溶解了30g某物质,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B.20℃时,100g水中正好溶解了30g某物质达到饱和状态,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C.20℃时,某100g饱和溶液中有30g溶质,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D.20℃时,30g某物质需要100g水才能恰好完全溶解,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A.缺少饱和溶液这个条件,故A错误;
B.20℃时,100g水中正好溶解了30g某物质达到饱和状态,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故B错;
C.20℃时,某100g饱和溶液中有30g溶质,则溶剂的质量是70g,故C错误;
D.20℃时,30g某物质需要100g水才能恰好完全溶解,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故D正确。
故选D。
19.(2023八上·义乌月考)如图所示,容器内有水,有一试管下面挂一小铁块,浮在水面上。现将小铁块取下放入试管中,试管仍浮在水面,则(  )
A.水面上升 B.试管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变大
C.液面下降 D.试管所受到的浮力不变
【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D.对前后两种情况进行受力分析,列出平衡关系式,据此比较试管受到浮力的变化;
AC如图所示和将铁块取下放入试管中,两种情况均为漂浮,并且总重不变,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得出两种情况下受到的水的浮力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道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据此推测水面高度的变化;
B.如图所示排开水的总体积等于试管排开水的体积加上铁块排开水的体积;将铁块取下放入试管中,二者排开水的总体积等于试管排开水的体积,因为前后排开水的总体积不变,所以试管排开水的体积变大,试管底部.所处深度变大,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得出试管底部所受到水的压强的变化情况。
【解答】 D.如图所示,把小铁块和试管看做整体,整体漂浮,
则整体受到的浮力F浮铁+F浮试管=G铁+G试管--------①
将铁块取下放入试管中,整体漂浮,则试管受到的浮力F浮试管'=G铁+G试管--------②
由①②可知,F浮试管'>F浮试管,即试管所受到的浮力变大,故D错误;
AC.因小铁块和试管的总重力不变,由①②可知整体受到的浮力(或总浮力)相等,
由F浮=ρ水V排g可知,两种情况下排开水的总体积相等,则水的深度不变,故A、C错误;
B.如图,排开水的总体积等于试管排开水的体积加上铁块排开水的体积;
将铁块取下放入试管中,二者排开水的总体积等于试管排开水的体积;
因为两种情况下排开水的总体积不变,
所以将铁块取下放入试管中,试管排开水的体积变大,试管底部所处深度变大,
由p=ρgh可知,试管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大,故B正确。
故选B。
20.(2023八上·义乌月考)下列关于 a、b 数值的比较中,a 一定小于 b 的是(  )
A.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b%
B.同一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溶解度为 b 克
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向其中加入少量该物质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b%
D.某物质的溶解度在低温时为 a 克,高温时为 b 克
【答案】B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在同一温度下,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即aB、在同一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溶解度,即aC、饱和溶液中不再溶液该物质,即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即a=b,故C错误;
D、若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则a>b,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1.(2023八上·义乌月考)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   。
(2)促使水循环的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
(3)使陆地上的水得到补给的环节是   。
(4)为了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____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答案】(1)海陆间循环
(2)太阳辐射
(3)水汽输送
(4)D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1)根据海陆间内循环的环节的知识分析;
(2)根据水循环的动力来源解答;
(3)根据水循环各个环节的作用解答;
(4)根据南水北调的工程内容解答。
【解答】 (1)海陆循环的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循环。
(2)促使水循环的连续进行的动力是太阳能辐射。
(3)使陆地上的水得到补给的环节是③水汽输送。
(4)为了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地表径流。
故选D。
22.(2023八上·义乌月考)常温下,取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先按实验1将NaCl溶液分成两等份,再进行实验2操作,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配置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
A.集气瓶 B.烧杯 C.玻璃棒 D.量筒
(2)完成实验2操作后,比较甲、乙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其大小关系是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1)A
(2)小于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过程确定需要的实验器材;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解答。
【解答】(1)配置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中,烧杯用于盛放溶液,玻璃杯用于搅拌溶液,量筒量取水的体积,只有集气瓶没有用处,故A符合题意,而B、C、D不合题意。
故选A。
(2)将NaCl溶液分成两等分后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甲中加入5g水后,溶质质量不变,但是溶剂质量增大了。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乙中加入5gNaCl后,溶质质量增大,而溶剂质量不变。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比较可知,溶质质量分数甲小于乙。
23.(2023八上·义乌月考)“美林”是为儿童开发设计的一款退烧药,主要成分是布洛芬,“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会在底部看到白色沉淀,“美林”属于   (填“乳浊液”、“悬浊液”或“溶液”),将少量的①面粉,②味精,③白糖,④泥土,⑤肥皂,⑥植物油⑦奶粉分别加入到水中,充分振荡后,其中形成的混合物与“美林”属于同类型的物质有   。
【答案】悬浊液;①④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小液滴。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会在底部看到白色沉淀,即存在不溶性的固体颗粒,那么为悬浊液、
在题目给出的7种物质种,只有面粉和泥土是不溶性的固体颗粒,因此形状悬浊液,故选①④。
24.(2023八上·义乌月考)三个直径相同的木球、铜球、铁球放入水中,静止后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受到浮力最小的是   球,可以肯定   球是空心的。
【答案】木;铜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由图判断出排开水的体积大小,利用公式F浮=ρgV排就来比较物体浮力的大小;
(2)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可判断出球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关系,由此判断球是否是空心。
【解答】 (1)三个球直径相同,则球的体积相同.由图可知:木球浮在水面上,铁、铜球浸没在水中,所以木球排开水的体积最小。由阿基米德原理式F浮=ρgV排可知,木球受到浮力最小。
(2)因为木球漂浮、铜球悬浮、铁球下沉,则木球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铜球密度等于水的密度,铁球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由于铜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铜球是空心的。
25.(2023八上·义乌月考)三个相同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另一端分别与三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球相连,向容器内倒入某种液体,待液体和球都稳定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情况,乙球下方弹簧长度等于原长。这三个球受到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填字母)。
A.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这三个球的密度大小关系是   (填字母)。
A.ρ甲<ρ乙<ρ丙 B.ρ甲>ρ乙>ρ丙 C.ρ甲=ρ乙=ρ丙
其中球   (填“甲”、“乙”或“丙”)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相同。
【答案】C;A;乙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V排g得出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
(2)根据这三个球的受力情况得出球受到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即可判断球的密度与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解答】 (1)已知三个实心球体积相同,由于三个球浸没在同种液体中,
则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根据F浮=ρ液V排g可知,它们受到的浮力相等,即F甲=F乙=F丙;
故选C。
(2)根据题意可知,乙球下方弹簧长度等于原长,则弹簧对乙球没有作用力;
观察如图情况可知,甲球下方弹簧长度大于原长,则弹簧对甲球有向下的拉力F拉;
丙球下方弹簧长度小于原长,则弹簧对丙球有向上的支持力F支;
由题知,三个球处于静止,所以F甲=G甲+F拉,F乙=G乙,F丙=G丙-F支,
比较可知,F甲>G甲,F乙=G乙,F丙<G丙,
由于它们所受浮力相等,所以三个球的重力关系为:G甲<G乙<G丙;
根据重力公式可知,三个球的质量关系为:m甲<m乙<m丙;
又三个球的体积相同,根据可知,ρ甲<ρ乙<ρ丙;
故选A。
26.(2023八上·义乌月考)根据所学科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白酒中的溶剂是   。
(2)a克氯化钠放入b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c克溶液,则a、b、c之间的关系是   。
【答案】(1)水
(2)a+b≥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1)由水和其它物质组成的溶液,则水为溶剂;
(2)可从完全溶解和有剩余两个角度分析。
【解答】(1)白酒中的溶剂是水;
(2)如果氯化钠全部溶解,那么溶质质量为a,溶剂质量为b,则溶液质量c=a+b;
如果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那么溶质质量故答案为: a+b≥c 。
27.(2023八上·义乌月考)如图所示,甲为盛水的烧杯,将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从水面上方缓慢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圆柱体下表面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该圆柱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为   N,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时,圆柱体受到——   个力的作用。
【答案】6;3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 (1)根据图乙读出圆柱体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出圆柱体的重力,然后得出圆柱体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利用称重法求出该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2)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时,圆柱体受到浮力、重力和底部支持力的作用
【解答】 (1)由图乙可知,圆柱体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9N,
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圆柱体的重力G=F=9N,
圆柱体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N,
则该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G-F'=9N-3N=6N;
(2)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时,圆柱体受到浮力、重力和烧杯底部对圆柱体的支持力三个力的作用的作用。
28.(2023八上·义乌月考)如图甲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为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b管与电源   极相连。检验b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
(2)理论上产生的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由于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氢气,则实验能收集的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   1: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该实验可证明水是由   组成。
【答案】(1)正;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尖嘴,木条复燃
(2)小于
(3)氢和氧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 (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正极相连的试管收集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收集氢气。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
(2)根据溶解性的大小确定二者体积之比的变化;
(3)根据反应产物确定水的组成。
【解答】 (1)甲图中,a管内气体体积大于b管,则a管内为氢气,b管内为氧气。与正极相连的试管收集氧气,则b管与电源正极相连。检验b管内氧气的方法为: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玻璃管尖嘴处,打开阀门,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
(2)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氢气,可以近似看作氧气稍微溶解,而氢气不溶解,即比值1:2中,分子变小而分母不变,那么比值减小,即实验能收集的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
(3)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到,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9.(2023八上·义乌月考)如图甲所示,体积为400cm3的实心金属块悬挂在细绳的下端静止时,细绳对金属块的拉力为F1;如图乙所示,底面积为100cm2的开口薄壁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将金属块浸没在容器内的液体中静止时,容器内的液面升高了2cm,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增加了2N,此时细绳对金属块的拉力为F2,且F1与F2之比为5:4。液体密度为   kg/m3,拉力F2的大小是   N。
【答案】1×103;16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 (1)已知容器的底面积,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增加了2N,由此得到液体对容器底增加的压强;已知液体增加的深度和压强,可以得到液体的密度;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以求得体积为400cm3的实心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根据F1与F2之比为5:4,可以求得物体重力,根据F2=G-F浮可以求得F2的大小。
【解答】 (1)底面积为100cm2的开口薄壁容器,容器内的液面升高了2cm,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增加了2N,
那么得到:ΔF=ΔpS=ρ液gΔhS=ρ液×10N/kg×0.02m×100×10-4m2=2N,
解得:ρ液=1.0×103kg/m3;
(2)体积为400cm3的实心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
F浮=ρ液gV排=1.0×103kg/m3×10N/kg×400×10-4m3=4N,
F1与F2之比为5:4,则:;
所以G=20N,所以拉力F2的大小:F2=G-F浮=20N-4N=16N。
30.(2023八上·义乌月考)天宫空间站的宇航员所需要的氧气主要是靠电解水获得的,请回答:
(1)图乙是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其正确的顺序是   。(填字母)
(2)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会加入少量的硫酸,其目的是   ,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填“变大”、“变小”、“不变”)
【答案】(1)cab
(2)增强水的导电性;变大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分析解答;
(2)①纯水不导电,不利于水的分解,在其中加入溶质后,其中的正负离子会增加水的导电能力,从而加快反应。
②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1)水电解的过程,其实就是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生成氧分子的过程,则正确的顺序为cab;
(2)①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会加入少量的硫酸,其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②通电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不变,而溶剂水的质量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大。
31.(2023八上·义乌月考)小明在室温为32℃的条件下利用KNO3晶体和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KNO3溶液。取40克KNO3晶体置于烧杯中,并依次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并充分搅拌溶解,其过程如图所示。
(1)在配制过程各阶段的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有   。(填烧杯序号)
(2)计算④号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到0.1%)。
(3)已知KNO3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不考虑水分蒸发的情况下,在配制过程中,下操作中会导致④号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有____。(可多选)
A.所用KNO3晶体混有少量泥沙
B.加入KNO3溶液时有部分溶液溅出
C.配制过程中环境温度升高
D.溶解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
E.用砝码生锈的天平称取40克KNO3晶体
【答案】(1)②③
(2)29.4%
(3)B;E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描述分析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再与接入硝酸钾的质量比较即可;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加入300g硝酸钾溶液,计算出溶质质量再与40g相加得到溶质的总质量,最后与溶液的总质量作比即可;
(3)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要么是溶剂减小,要么是溶质增加,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加入100g20%的硝酸钾溶液时硝酸钾晶体还剩20g,那么此时溶解的晶体为:40g-20g=20g,因此温度下溶液②达到饱和。再加入这样的溶液100g后恰好能够溶解剩余的20g晶体达到饱和,因此溶液③为饱和溶液。溶液④中再次加入溶液时变成不饱和溶液,故答案为②③;
(2)④号烧杯中有300g 20%的硝酸钾溶液和40g固体,
因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在不考虑水分蒸发的情况下,在配制过程中,下操作中会导致④号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有:加入KNO3溶液时有部分溶液溅出,因为水少了;用砝码生锈的天平称取40克 KNO3晶体,因为溶质称多了;
故选BE。
32.(2023八上·义乌月考)小华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挂着同一金属块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ρ水=1.0×103kg/m3、ρ酒精=0.8×103kg/m3)。
(1)分析图A、C、D可知: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没的深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2)利用图中的实验数据,还可求出金属块的密度为   kg/m3。
金属块分别浸入到另外的甲、乙两种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且金属块的下表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也相等,此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   N,则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3)小华还想用天平和一杯浓盐水(已知浓盐水的密度为ρ0)及其他辅助器材测量密度均匀的萝卜的密度:
①用天平测出萝卜的质量为m1。
②把萝卜轻轻放入浓盐水中漂浮,如图丙,用记号笔记下液面在萝卜上的位置。
③取出萝卜擦干,用刀沿记号将萝卜切成a、b两块,测出b块的质量为m2。
则萝卜密度的表达式为ρ=   (用字母m1、m2、ρ0示)。
【答案】(1)无关
(2)4×103;0.7;大于
(3)m2ρ0/m1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 (1)根据图A、C、D的相同量和不同量,根据控制变量法确定浮力大小与变化量之间的关系;
(2)①由图A、D求出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由阿基米德原理得出物体的体积为,根据求出金属块的密度;
②③根据称重法F浮=G-F分析金属块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而由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甲、乙两种液体对金属块的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关系,同时由压强公式可判断甲、乙两种液体对金属块的下表面产生的压强关系,再结合阿基米德原理求出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因为金属块的下表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相等,结合液体压强公式p=ρgh求出甲、乙两种液体从金属块下表面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而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各自上下两部分压强之和,据此判断;
(3)利用二力平衡得出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求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即b块物体的体积,知道b块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解答】 (1)由图C、D可知,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时,深度不同,但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由称重法F浮=G-F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那么得到: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的深度无关;
(2)①由图A、D可知,由称重法F浮=G-F可得,
D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F浮D=G-F示D=4N-3N=1N,
因为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
所以金属块的体积为:,
金属块的密度为:;
②而由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甲、乙两种液体对金属块的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大小相等,
同时由压强公式可知,液体对金属块下表面的压强关系为:p甲上=p乙上,
综上所述,把该金属块分别浸入到甲、乙两种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
根据称重法F浮=G-F可知,金属块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
则浮力为:F浮'=G'-F'=4N-3.3N=0.7N;
③由和V排甲<V排乙,可知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ρ甲>ρ乙。
因为金属块的下表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相等,
根据公式p=ρgh可知,甲、乙两种液体从金属块下表面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为:p甲下>p乙下;
根据称重法知,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
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各自上下两部分压强之和,由此可知p甲>p乙;
(3)把物体轻轻放入浓盐水中漂浮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和物体的重力平衡,大小相等,
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G=mg,
由F浮=ρ液gV排得b块物体的体积为:,
物体密度的表达式为:。
33.(2023八上·义乌月考)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植物体对水的吸收、利用和散失”的知识后,利用食盐、水、新鲜冬瓜和自制土密度计对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展开探究.他们将冬瓜除去瓜瓤后制成“冬瓜碗”,并在“冬瓜碗”中加入240g密度为1.2g/cm3的食盐水.并在溶液中放置自制土密度计(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通过观察一段时间后土密度计浸没深度的变化,分析研究冬瓜得失水分的状况.若土密度计在溶液中浸没的深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请你帮助该兴趣小组完成实验的探究和分析.
(1)实验过程中,土密度计所受的浮力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根据土密度计浸没深度的变化情况可知,冬瓜在盐水中   (选填“吸水”或“失水”)。
(2)根据图象数据通过计算可知,一段时间后盐水的密度是   g/cm3
(3)为了提高该实验中土密度计的精确程度,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
【答案】(1)不变;失水
(2)1.125
(3)选用更细的吸管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密度计的质量一定,在液体中受力平衡,受到的浮力总是等于重力;
②根据图乙确定冬瓜碗进入深度的变化,进而确定排开盐水的体积变化,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盐水密度的变化即可。
(2)根据漂浮的条件(浮力等于物体重力)结合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即可。
(3)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使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大一些,根据ΔV=sh分析提高密度计精确程度的方法。
【解答】 (1)①实验过程中,土密度计始终处于漂浮,所受的浮力与密度计重力,而重力不变,所以浮力不变。
②根据图象可知:土密度计浸没深度逐渐变大,则V排变大,而浮力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盐水gV排可知,ρ盐水变小,即盐水里的水增加,所以冬瓜在盐水中失水。
(2)根据图象数据算可知:
开始时浸没深度为h1=6cm,则F浮1=G,即ρ盐水1gSh1=G;
一段时间后浸没深度为h2=6.4cm,则F浮2=G,即ρ盐水2gSh2=G;
所以,ρ盐水2gSh2=ρ盐水1gSh1;
盐水的密度。
(3)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使“密度计”测量时浸没的深度变化大。根据ΔV=sh可知,可知减小S,即可使h变大,因此可以选用更细的吸管等方法。
34.(2023八上·义乌月考)小科欲配制80克5%的氯化钠溶液,该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
(1)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    克。称量时出现了右盘略低的现象,如图甲,接下来的具体操作是    。
(2)量取水时,选用规格为    (选填“100”或“200”)毫升的量筒更加合理。
(3)丙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下列操作会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的有 ____。
A.砝码磨损
B.氯化钠固体不纯
C.按照图乙的方法读数
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
【答案】(1)4;左盘增加氯化钠固体的质量直至天平平衡
(2)100
(3)搅拌,加速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4)A;B;C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氯化钠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根据定量称量的方法分析解答。
(2)用溶液质量减去溶质质量得到水的质量,再计算出水的体积即可;
(3)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 :80g×5%=4g。根据图甲可知,右盘略低,说明左盘氯化钠的质量偏小,则接下来的操作为:左盘增加氯化钠固体的质量直至天平平衡。
(2)需要用水的质量为:80g-4g=76g,即需要水的体积:;
则量取水时,应该选择规格为100毫升的量筒。
(3)丙图为溶解操作,其中玻璃棒的用途:搅拌,加速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4)A.砝码磨损时,它的质量会偏小,而氯化钠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质量,因此氯化钠的质量会偏小,故A符合题意;
B.氯化钠固体不纯,则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B符合题意;
C.按照图乙的方法仰视读数时,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大,故C符合题意;
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会导致水的体积偏小,故D不合题意。
故选ABC。
35.(2023八上·义乌月考)氯化钠(NaCl)、硝酸钾(KNO3)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见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 36.3 36.6 37 3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
(2)氯化钠和硝酸钾在   温度范围内可能溶解度相等。
(3)20℃时,称取60g硝酸钾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为   。将此溶液升温至6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4)从含有84.5g硝酸钾和19g氯化钠的混合物中提纯硝酸钾,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中不考虑各种损耗)
Ⅰ、溶液1、2、3中关于溶质硝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   (用“1”、“2”、“3”表示)。
Ⅱ、固体M的成分   及质量是   。
Ⅲ、对整个实验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60℃~80℃开始析出晶体
B.硝酸钾在整个过程中一直保持饱和状态
C.上述方法能将氯化钠和硝酸钾完全分离
D.若溶液1直接降温至20℃,析出硝酸钾的质量变少
【答案】(1)31.6g
(2)10℃~30℃
(3)不饱和;131.6g;37.5%
(4)2>1>3;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硝酸钾的质量为68.7g,氯化钠的质量为1g;A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确定20℃硝酸钾的溶解度;
(2)根据表格数据确定氯化钠和硝酸钾溶解度可能相同的温度范围;
(3)①将60g与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溶液是否饱和,最后将溶质和溶剂质量相加即可;
②根据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判断溶液是否饱和,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4)I.根据图片确定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然后计算溶质质量分数后比较即可;
II.计算出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的质量,然后与加入的质量作比,判断是否会析出即可;
III.根据图片提取信息,利用溶解度的知识对各个选项分析判断。
【解答】 (1)由表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2)由表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钾,故氯化钠和硝酸钾在20℃~30℃温度范围内可能溶解度相等;
(3)①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该温度下,称取60g硝酸钾固体加入100g水中,只能溶解31.6g,得到的是饱和溶液;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00g+31.6g=131.6g;
②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该温度下,60g硝酸钾能全部溶解,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4)Ⅰ.由图可知,溶液1中固体全部溶解,溶液1中硝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溶液2中固体全部溶解,溶液2中硝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降温至20℃,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即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15.8g硝酸钾,18g'氯化钠,故硝酸钾和氯化钠均结晶析出,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为:15.8g,氯化钠的质量为18g,故溶液3中硝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溶液1、2、3中关于溶质硝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2>1>3;
Ⅱ.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5.8g硝酸钾,故溶液2降温至20℃时,硝酸钾结晶析出,固体M中含硝酸钾,含硝酸钾的质量为:84.5g-15.8g=68.7g;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即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18g氯化钠,故溶液2降温至20℃时,也有氯化钠结晶析出,析出氯化钠的质量为:19g-18g=1g,故固体M为成分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硝酸钾的质量为68.7g,氯化钠的质量为1g;
Ⅲ.A.溶液2中溶剂质量为50g,硝酸钾的质量为84.5g,氯化钠的质量为19g,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69g,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8.4g,即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84.5g硝酸钾,19.2g氯化钠,故溶液2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降温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硝酸钾结晶析出,故温度低于80℃,就析出晶体,即60℃~80℃开始析出晶体,故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溶液1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溶液2硝酸钾恰好饱和,硝酸钾不是一直保持饱和状态,恒温蒸发水分的过程中,硝酸钾是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
C.由以上分析可知,最后得到的固体M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不能将氯化钠和硝酸钾完全分离,故C错误;
D.若溶液1直接降温至20℃,原溶液内溶剂为100g,当温度在80℃时,溶解硝酸钾质量为84.5g,为不饱和溶液,降温至20℃,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析出硝酸钾的质量为:84.5g-31.6g=52.9g,析出硝酸钾的质量变少,故D正确。
故选AD。
36.(2023八上·义乌月考)如图是硫酸的密度和浓度的对照表,阅读后计算:
硫酸的密度和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
密度(克/厘米3) 1.01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1 1.84
质量分数(%)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
(1)欲配制10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需要98%浓硫酸多少毫升 再加水多少毫升
(2)100毫升90%的硫酸与144.8毫升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密度为多少
【答案】(1)54.3毫升|900毫升
(2)质量分数为:50.0%,所以密度为1.40克/厘米3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溶质的质量不变,利用质质量=溶液质量×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出98%的浓硫酸的质量,然后用质量除以密度计算出浓硫酸的体积;而加水的质量就等于配制后溶液的质量与配制前溶液质量的差;
(2)首先根据密度乘以体积计算出质量分数为90%的硫酸质量,然后与水的质量相加计算出溶液的总质量,接下来计算这时硫酸的质量分数,最后根据质量分数查表得到溶液的密度。
【解答】(1)配制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设需要98%的浓硫酸质量为x,
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质量分数得到:1000g×9.8%=98%x;
解得:x=100g;
这些浓硫酸的体积为:100g÷1.84g/cm3≈54.3cm3=54.3mL;
需要加水的质量:1000g-100g=900g;
需要加水的体积:900g÷1g/cm3=900cm3=900mL;
(2)100mL90%的硫酸的密度为1.81g/mL,
质量为:1.81g/mL×100mL=181g;
144.8mL水的质量是144.8g;
那么混合后的总质量为:181g+144.8g=325.8g;
那么这时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查表可知,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50%时,密度为1.4g/cm3。
37.(2023八上·义乌月考)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面挂一实心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容器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其底面始终与水面平行),使其逐渐浸没入水中某一深处。如图是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距离h变化关系的图象。(g取10N/kg)求:
(1)圆柱体的重力为多少牛;
(2)圆柱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3)圆柱体的密度。
【答案】(1)由图象可知,当h=0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2N,此时圆柱体处于空气中,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G=F拉=12N;
(2)根据图片可知,图象中CD段是圆柱体完全浸入水中的情况,
此时圆柱体受到的拉力F=4N,
则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G-F=12N-4N=8N;
(3)圆柱体完全浸入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
圆柱体质量:;
圆柱体密度:。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 (1)由图可知AB段圆柱体未浸入液体测力计的示数即为圆柱体的重力,所以从图中可读出圆柱体的重力大小。
(2)由题意可知图中CD段是圆柱体完全浸入水后的情况,由图可知圆柱体完全浸入水后测力计对圆柱体的拉力为4N,再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求出圆柱体受到的浮力。
(3)利用阿基米德原理 F浮=ρ水gV排 求得圆柱体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得圆柱体的密度。
38.(2023八上·义乌月考)如图所示,将密度为0.6克/厘米3、高度为10厘米、底面积为20厘米2的圆柱体放入底面积为50厘米2的容器中,并向容器内加水。(g取10牛/千克)
(1)当水加到2厘米时,求圆柱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小?
(2)继续向容器中加水,当圆柱体对容器底压力为0时;求图柱体在液面上方和下方的长度之比?
【答案】(1)圆柱体的体积:V=Sh=20cm2×10cm=200cm3=2×10-4m3,
圆柱体的重力:G=mg=ρ柱Vg=0.6×103kg/m3×2×10-4m3×10N/kg=1.2N;
当水加到2厘米时,圆柱体排开水的体积:V排=Sh'=20cm2×2cm=40cm3=4×10-5m3,
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4×10-5m3=0.4N,
此时圆柱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向上的支持力和向下的重力,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容器对圆柱体的支持力:F支=G-F浮=1.2N-0.4N=0.8N;
因为容器对圆柱体的支持力与圆柱体对容器底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所以F压=F支=0.8N;
(2)当圆柱体对容器底压力为0时,容器对圆柱体的支持力也为0,
此时物体漂浮,F浮=G,
则ρ水gS柱h下=ρ物gS柱h物,
则;
则。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首先根据V=Sh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再根据G=mg=ρ柱Vg计算圆柱体的重力,接下来根据V排=Sh'计算圆柱体排开水的体积,根据F浮=ρ水gV排计算它受到的浮力,最后根据F支=G-F浮计算容器对圆柱体的支持力,根据相互作用力计算圆柱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2)继续向容器中加水,当圆柱体对容器底压力为0时,容器对圆柱体的支持力为0,此时物体漂浮,F浮=G,代入密度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即可。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