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课第二目: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课程标准】2—2—3 知道从秦代到清代中国历代版图的变化,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统一大势。(提示:秦汉、隋唐、元明清时期的帝国疆域,魏晋南北朝与宋辽金夏时期各分立政权的疆域)2—2—4 讲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提示:历史上中国疆域内的各族人民对中华文明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中华民族具有巨大的凝聚力。)2—4—4 比较不同时期区域之间相互交流与影响的事例,体会区域联系日益密切的历史趋势。(提示:从商贸活动、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战争征服等视角,引导学生观察区域联系的方式和程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的建立的民族、建立者、主要生产特征等基本概况。知道契丹族、党项族、汉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碰撞的概况。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表现与影响,正确认识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的历史现象。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地辨析澶渊之盟的影响,并能进行合理评价。过程与方法:以预学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自学的提供目标引领学生自学;创设历史情境,一定程度上重返历史现场,理解历史感悟历史,通过对历史的体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通过比较分析研究,发展学生历史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唯物史观,能真正站在历史现场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树立文明史观,能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视角,观察辽宋时期的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增强民族自尊心,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意识。【教学重点】宋辽西夏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的表现及带来的影响。【教学难点】探究宋辽西夏之间的战与和及带来的影响,正确认识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为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中的第三课:《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中第二课内容《北宋、辽西夏并立》,主要呈现的内容是汉人的北宋政权、契丹人的辽政权、党项人的西夏政权,三个民族政权之间的交往交流的历史。是在学习了北宋了政权内部结构特点之后,介绍北宋生存的周边环境的一课内容。前承隋唐时期中国周边的发展,后启金元的崛起与统一。本课内容对于学生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这一主题有重要作用,对于学生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质也起到非常的作用。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回到历史现场,真正站在历史现场看待历史问题,又怎样跳出偶然的历史情景,看到历史发展的趋势与规律,理解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华文明史的物质,就成为本课非常重要的考验。【学情分析】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秦汉隋唐的历史,也学习过了北方民族整合的历史,对中国大一统、民族融合的历史特点,已经有一定的感知了解。前一课还学习了《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对北宋政权内部结构也有一定的了解,这个基础也是本课学习内容、理解本课内容的重要起点。八年级学生,其理发思维能力有所发展,相关历史问题探究问题可以设置的难度稍高一些,理性思辨的程度可以深一点。初中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比较在乎同伴的评价,在老师面前发言的意愿,不如在同伴同学面前发言积极,所以可以适当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更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个体智慧变成集体智慧,同时也让学生有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时间与空间。【教学过程】 师生主要活动主要过程 设计意图课前循环播放北宋、辽、西夏典型历史图片,并配以舒缓音乐。 营建历史情师生问候,开始上课。 境,感悟真出示四张历史图片(汉、唐、宋、元)四个朝代的疆域图。 实历史问:根据同学们已经学过的知识,这是哪个朝代的疆域图?认识一个 从疆域范围认识也行的哦。 宋朝的特点生:…………师:按照时间顺序,这分别是西汉、唐、宋、元四个历史朝代的疆域图,但聪明你的,发现宋朝的疆域与其他三个朝代的疆域有什么不同吗?生:……(预案:统一与不统一,如果学生回答疆域面积大小不同,则乘机进一点引导,如原来这么大的疆域到哪里去了呢?)师: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宋朝这个历史时期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民族 学习主要少数民政权并立。谁来介绍一下当时主要的民族政权分立的状况。 族政权概况生:…………转承设问:出示宋朝民族政权并立图,与相关表格。同学们,请大家观察,其实辽、西夏所在之地,原来都属于汉人统治管辖的地方,现在来了一个异族人,这就好像有两个陌生人,突然闯进你的家里一样。两个陌生人突然闯到你的家里,你有怎样的感觉。生:……师:现在的问题是,你很不爽也感到不舒服,但你还没办法马上把他们赶走。这种情况下,一般会有三种结局,同学们想像一下,一般会有怎样的三种最终结局呢?生:…………老师出示PPT:相互灭绝:或者把对方屠杀殆尽,或者让对方从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变得跟我一模一样,完全放弃自己的全部文化。相互隔绝:秦始皇修筑长城;美国、南非历史上的种族隔绝政策。隔绝 出示三种结隔离互不理睬。 局,引出相互融合:相互学习对方的长处优点,并通过通婚、贸易、文化学习等形 核心问题式最终融合在一起。问:哪一种最终结局比较好,宋辽西夏时期,汉人、契丹人、党项人,最终走向了哪一种结局呢?你有什么证据,或者你为什么说他们最终走向了民族融合?生………………(根据学生讲述,进行要点板书) 认识宋辽转承设问:从同学们的讲述中,可以看出,促进这种民族融合的方式主要有 时期的民哪些?也就是说有哪些形式促进了民族融合。 族融合生:…………(预设的答案是:经济贸易交流、文化的交流互相学习、政治制的模仿)师:在这些形式之外,还有战争,战争虽然很残酷,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融合。当时宋与辽、西夏之间总体和平,但也经常有战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宋辽之间的澶渊之战。谁能根据预学,简单讲述一下,这场战争的大概情况。生:…………(学生讲述)师:我们怎样评价这场战争呢?如果你是宋真宗皇帝,你签还是不签, 进入历史你签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切身感受出示史料:史料一:“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于戈”。——带来了和平史料二:岁币(30万)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费用(3000万)百分之一。评价三:澶渊之盟以后,宋辽双方大致保持了百余年之和平,这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为中原与北部边疆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全面评价 澶渊之盟假设性问题:假使现在有一个其他民族建立的国家,率兵攻了我国东北地区,我们国家领导人亲自率兵与之征战。最后双方要订立这样一个条约,你若是当时的宋朝的士兵、农民,你是赞成这个盟约签还是不签?转承:宋与辽之间,反正没有打过胜仗,用购买来了和平,与党项人建立的西夏政权之间战争的结果又是怎样呢?生:…………师:同学们,这就很奇怪了!怎么宋朝总是打输呢?这让联想到汉唐,一开始我们也是输的,但后来我们还是赢回来了,而宋朝却为什么总是输?那怕后来宋朝国力强盛了,打仗却还是输的。这很奇怪啊!宋朝到底怎么了,契丹人与党项人,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学生交流讨论:宋朝的情况是怎样的,契丹人与党项人与之前的匈奴人有 深入分析探怎样的不同。 究民族融合学生交流讨论之后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与小结。转承:其实此时的契丹人、党项人,已经主积极主动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并建立了一个半汉化的政府,所以变得更加强大。但之后契丹族、党项族最终作为一个单独的民族,不再存在,他们中的绝大部分,融入了汉族大家庭。你认为:这是一场悲剧,还是一个喜剧?为什么? 初步树立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小结。 正确民族 观念转承:宋朝并不简单,出示下列材料:陈寅恪: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汤因比:蛮族也强烈地被中国文明所吸引,他们还在自己统治的领土上传播了中国文明……,因而中华帝国的版图上的收缩却又因中国文明的 扩张而得到了补偿。宫崎定市: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 宋朝的历……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文艺复兴时代” 史与今天提出设问:你向往是的“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生活富足、科技发达, 中国的选文化昌盛”的宋朝; 还是更加向往“开疆扩土、四夷臣服”的汉唐? 择,学生你觉得今天的中国应成为“宋”还是“汉唐”? 的选择学生讨论交流。 (下课)课件16张PPT。北宋与辽、西夏并立西汉西域都护府匈 奴唐元北宋众多民族政权并立,北宋不是一个大一统的朝代。契丹人党项人相互灭绝相互隔绝相互融合汉人或者把对方屠杀殆尽,或者让对方从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变得跟我一模一样,基本放弃自己的文化。秦始皇修筑长城;美国、南非历史上的种族隔绝政策。隔绝隔离互不理睬或者远走高飞。相互学习对方的长处优点,并通过通婚、贸易、文化学习等多种形式最终融合为一个整体。辽统治者在效仿中原制度,南面官杂用汉人、契丹人,并用汉人的制度进行管理;科举取仕,制定成文法注意减轻赋役,奖励垦荒——耕垦千余里建立孔庙,春秋祭祀;开设科举,选拔人才;模仿汉字笔画创制契丹文字;制定成文法乳酪传入中原;契丹的服饰传入中原并且很流行;汉人与契丹人经常通婚,不少汉人为儿孙起契丹名字。西夏诸帝重视儒学,广建学校,释儒家经典,仁宗在位时,下诏尊孔子为“文宣帝”,开设科举,用汉文铸钱币,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等。民族融合文化学习通婚澶州之战寇准澶渊之盟澶渊之盟是在怎样的战争形势下签订的宋真宗赵恒一.辽宋约为兄弟之国,辽圣宗称宋真宗为兄。二.双方撤兵,各守边界。三.宋每年向辽纳,“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互市贸易。自此河、湟百姓凡四十年不识干戈,……则知澶渊之盟未为失策。——富弼河北榷场(宋辽边界的交易市场)博买契丹羊,岁数万……公私岁费四十余万缗。《续资治通鉴长编》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于官家事夷狄。——王安石宋朝统治每年送给少数民族白银绢帛,以购买和平,若不及时送去白银与绢帛,战争便会降临。与辽的战争,结果北宋每年送给辽国银和绢,后来辽国又来讹诈成功。与西夏的战争,结果又是北宋每年给西夏分银、绢、茶叶等。这很奇怪啊!!威风万里震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灵怪大千俱破胆,哪教猛虎不投降。 西汉疆域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唐朝鼎盛时期的疆域唐朝反击突厥的战争这是为什么呢!!整个北宋时期,在对辽、西夏的战争中都鲜少取胜宋朝……削弱了军队的军队战斗力。——“积弱”北宋中期,仅军费每年就要耗费全国财政收70%局座上,冗官、冗兵、冗费导致北宋“积贫”。契丹族、党项族与以往生活在汉人周边的少数民族又有什么不一样呢?资料二:效仿中国朝代建立的辽,对所占中原领土用汉人的官僚治理,即使在辽境的后方,也有无数的官吏、文人、工匠来自中土。这半汉化国家的组织能力,比汉唐对抗的单纯游牧民族要厉害的多了。资料三:西夏也不是单纯的野蛮人,他们在与宋人抗衡时,一个汉化的政府早已存在。资料一: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程度已经提高,宋朝面临的少民族与它以前的时代是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设置南、北面官;效仿中原制度;制定成文法。注意减轻赋税,奖励垦荒;学习汉族的农业技术。建立孔庙,春秋祭祀;效仿中原开设科举,选拔人才;模仿汉字笔画创制契丹文字。促进了契丹社会进步,增进了民族团结和融合,巩固了统治。促进了契丹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契丹文化教育的发展。野蛮文明契丹族、党项族经过民族融合,最终作为一个单独的民族,都已经不再存在,他们中的绝大部分,融入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党项人契丹人这是一场悲剧,还是一个喜剧陈寅恪宫崎市定你向往的是“经济发展、生活富足、科技发达,文化昌盛”的宋朝; 还是更加向往“军事强盛、开疆扩土、四夷臣服”的大汉盛唐?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要追求“宋”还是追求“汉唐”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蛮族也强烈地被中国文明所吸引,他们还在自己统治的领土上传播了中国文明……,因而中华帝国的版图上的收缩却又因中国文明的扩张而得到了补偿。汤因比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文艺复兴时代”宋朝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中国最令人激动的时代,是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罗兹·墨菲谢谢!三国鼎立北宋与辽、西夏并立是三国还是一国? 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后,宋的稻米瓷器茶叶,以及辽的马羊骆驼等,都得以在边界交易,双方没有再发生大规模战事,不失为有远见的盟约。该盟约带的和平与贸易,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全面辩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四单元第三课《北宋与辽西夏并立》教学设计.doc 第四单元第三课《北宋与辽西夏并立》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