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23—2024学年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教学诊断性测试八年级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2024八下·苍南期中)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我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这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这一制度的最大优势是( )A.人民当家作主 B.全面依法治国C.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D.中国共产党领导【答案】D【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解析】【分析】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我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这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这一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故D正确。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全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民主集中制是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故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2.(2024八下·苍南期中)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能体现该原则有( )①国家机关内部决策时,遵循少数服从多数②权力机关由人民选举人民代表组成⑧行政、监察、司法等机关对权力机关负贵④下级服从上级,地方绝对服从中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宪法与普通法律【解析】【分析】国家机关内部决策时,遵循少数服从多数,行政、监察、司法等机关对权力机关负贵,下级服从上级,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体现了民主集中制,故①③④正确。“权力机关由人民选举人民代表组成”涉及的是民主,没有涉及民主集中制,故②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民主集中制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2024八下·苍南期中)最是书香能致远。世界读书日,为响应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八年级某班开展了蒋书读书活动。据此回答下题。3.小苍推荐了右图书籍,他推荐该书的以下理由恰当的是( )①我们要讲好宪法故事,让宪法精神深入人心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③公民应增强宪法意识,股行好宪法监督职责④宪法是所有法律总和,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小苍读到了该书某--篇章的三则故事:“推动男女同工同酬的功勋人物申纪兰”“一位106岁老人的18次选举投票”“我们要为残疾人创造一切可能”。据此推断该篇章的标题最可能是( )A.宪法是国家制度的最高法律形式B.宪法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C.让文本上的宪法落地生根、滋润人心D.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答案】3.A4.D【知识点】宪法与普通法律【解析】【点评】此题考查宪法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是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3.小苍推荐了《中国宪法故事》,是因为我们要讲好宪法故事,让宪法精神深入人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故①②正确。“履行好宪法监督职责”的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是青少年,故③错误;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不是总和,故④错误。故答案为:A。4.“推动男女同工同酬的功勋人物申纪兰”“一位106岁老人的18次选举投票”“我们要为残疾人创造一切可能”,说明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5.(2024八下·苍南期中)广泛深入开展促进青少年学生谈书的行动,这保障了青少年的( )A.社会经济权利 B.政治权利C.文化教育权利 D.人身自由【答案】C【知识点】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解析】【分析】广泛深入开展促进青少年学生谈书的行动,这保障了青少年的文化教育权利,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经济权利、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故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公民权利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文化权利。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6.(2024八下·苍南期中)某地举办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一周年朗诵会;某市选聘普法形象大使、开展“以案释法”微课比赛;某市数字宪法馆.馆...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我们( )①践行宪法,完善修改宪法②学习宪法,增强宪法意识③遵守宪法,杜绝违宪行为④认同宪法,接受宪法指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识点】宪法与普通法律【解析】【分析】某地举办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一周年朗诵会;某市选聘普法形象大使、开展“以案释法”微课比赛;某市数字宪法馆等。这有利于学习宪法,增强宪法意识,认同宪法,接受宪法指引,故②④正确。“完善修改宪法”的主体是全国人大,故①错误;“杜绝违宪行为”夸大了其作用,故③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增强宪法意识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习宪法。我们不仅要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还要在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领会我国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让宪法走近群众,深入人心,为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7.(2024八下·苍南期中)漫画《有权不可任性》告诉我们( )①权力必须受到制约,要关进制度的笼子里②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最基本要求④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28④【答案】B【知识点】宪法与普通法律【解析】【分析】依据漫画描述,有权不可任性,寓意权力必须受到制约,要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故①②④正确。漫画没有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最基本要求,故③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规范权力行使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8.(2024八下·苍南期中)每年“3.15”晚会,都会曝光大量消费者关注的商品或服务质量问题,深度揭露消费环境存在的各类问题,倡导在法治的阳光下,消费者更有尊严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下依法维权方式正确的是( )①直接对话,通过和解解决纠纷②向工商部门提起诉讼③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调解纠纷④向人民法院申请仲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知识点】权利和义务【解析】【分析】直接对话,通过和解解决纠纷,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调解纠纷,都是依法维权的方式,故①③正确。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故②错误;要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故④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依法维护权利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9.(2024八下·苍南期中)下面是一张海报上的宣传组图。你认为这张海报宣传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A.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B.接受教育,传递文明C.依法纳税,行使权利 D.履行义务,自觉承担【答案】D【知识点】权利和义务【解析】【分析】分析图片内容,接受教育、维护民族团结、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均体现出公民应自觉承担和履行的基本义务,故D符合题意。ABC体现某一幅宣传图的内容,并没有体现这一组图片的主题,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履行义务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作为公民,我们依法享有权利,也应依法履行义务如果义务观念淡薄,对他人、社会与国家缺乏担当,不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我们要增强义务意识,认真履行法定义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10.(2024八下·苍南期中)从法律角度看,下列对下侧漫画《回报》理解不正确的是( )A.扶助赡养父母是公民的法定义务B.公民先享受权利,然后再享受义务C.公民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D.公民是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答案】B【知识点】权利和义务【解析】【分析】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无先后之分,故B错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在某些条件下,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题文漫画《回报》体现了扶助赡养父母是公民义务,说明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公民是权利的享有者,也是义务的承担者,故ACD正确。此题要求选择说法不正确的,符合题意的为B。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权利与义务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反过来,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更好的条件,(2024八下·苍南期中)读图1、图2有关青海省的相关资料,完成下题。11.根据图1,青海省( )①位于中纬度,北部邻西藏自治区②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海拔较高③地处青藏地区,行政中心是西宁④柴达术盆地有石油、钾盐等矿产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2.湟水谷地是青海省主要种植业区,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光照充足,降水均匀 B.气温较高,无结冰期;C.水能丰富,水电站多 D.土壤肥沃,濯溉便利13.三江源将建成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建设的核心是:保护生态、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三江源地区( )A.是长江、珠江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B.是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地区之一C.设立国家公园主要目的为了吸引各地游客D.湖泊众多,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答案】11.C12.B13.B【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点评】 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11.①由图表信息可知,青海省位于中纬度,西南部邻西藏自治区,①错误;②由图表信息可知,青海省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海拔较高,②错误;③由图表信息可知,青海省地处青藏地区,行政中心是西宁,③正确;④由图表信息可知,柴达术盆地有石油、钾盐等矿产,④正确。综上所述: ③④故答案为:D。12.A、由所学知识可知,青海深居我国内地,全年降水稀少,A错误;B、由所学知识可知, 湟水谷地 海拔较低,气温相对高,全年无结冰期,利于种植业发展,B正确;C、由所学知识可知,青藏地区降水少,水资源缺乏,水能资源少,C错误;D、由所学知识可知,青藏地区全年降水少,主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灌溉不方便,D错误。故答案为:B。13.A、由所学知识可知,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A错误;B、由所学知识可知,三江源地区植被丰富是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地区之一,B正确;C、由所学知识可知,三江源设立国家公园主要目的为了保护当地环境,C错误;D、由所学知识可知,三江源地区为高海拔地区,降水少,湖泊少,生态脆弱,不宜发展农业,D错误;故答案为:B14.(2024八下·苍南期中)下图所示历史事件( )①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②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③标志着中因人民站起来了④有利于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据题干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图片反映的是1949年10月1日举行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有利于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所以①③④正确,故选B项。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表述错误,故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开国大典。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相关史实。15.(2024八下·苍南期中)以下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主要热词,其中属于1951年的是( )A.新中国 土地改革 “最可爱的人”B.总路线 三面红旗 “人民公社好”C.红卫兵 阶级斗争 “停课闹革命”D.中国梦 精准扶贫 “两个一百年”【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1951年的热词”,结合所学可知:A:1951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正在开展土地改革,人民志愿军抗援朝,称为“最可爱的人”,所以,新中国 土地改革 “最可爱的人”,属于1951年的热词,故选A项。B:1958年,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线,掀起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所以总路线、三面红旗、“人民公社好”是1958年的热词,排除B项。C: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红卫兵掀起阶级斗争,“停课闹革命”,所以红卫兵、阶级斗争、“停课闹革命”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热词,排除C项。D: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主要热词有中国梦、精准扶贫 、“两个一百年”,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的相关史实。16.(2024八下·苍南期中)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说:“我们连--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一落后局面的改变开始于(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运动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三大改造期间【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据材料“我们连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可知,材料反映了新中成立之初,工业落后,为改变工业落后面貌,1953-1957年实施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开启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故选A项。“大跃进”运动时期,片面追求高速度、高产量,破坏了经济发展,排除B项。“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左”的错误使经济陷入劫难,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工业化发展的需要,而三大改造则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一五”计划,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17.(2024八下·苍南期中)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A.体现了农民的创新精神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C.使农业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答案】D【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1979年底到1984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占比由9%增至95%以上”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使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故选D项。材料表明,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适应了农村发展要求,没有体现农民的创新精神,排除A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农民仅获得土地生产经营自主权,没有土地所有权,排除B项。材料表明,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适应了农村发展要求,不能说明农业收入得到平均分配,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史实。18.(2024八下·苍南期中)照片定格了历史的瞬间。以下两组照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高考制度的恢复 B.工业体系的建立C.“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D.对外开放【答案】D【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解析】【分析】据图片信息“现在的深圳”“现在的浦东”,结合所学可知,1980年,我国开辟了深圳等四大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1990年,中央开发和开放上海的浦东新区,推动了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由此可得出两组照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对外开放,故选D项。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与题干图片信息无关,排除A项。一五计划,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初步建立,与题干图片信息无关,排除B项。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与题干图片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对外开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19.(2024八下·苍南期中)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下表选项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C 一五计划的实施 标志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 “文化大革命”发动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A.A B.B C.C D.D【答案】B【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纵使所学可知: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史实与结论对应错误,排除A项。B: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故选B项。C: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史实与结论对应错误,排除C项。D: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动,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史实与结论对应错误,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史实。20.(2024八下·苍南期中)以下是某位同学在学习了八下《中国历史》第一到第三单元后制作的年代尺。依次最适合填写在空格中的是( )A.①抗美援朝 ②三大改造 ③土地改革 ④西藏解放B.①西藏解放 ②三大改造 ③抗美援朝 ④土地改革C.①抗美援朝 ②土地改革 ③三大改造 ④西藏解放D.①土地改革 ②西藏解放 ③三大改造 ④抗美援朝【答案】C【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据题干年代尺,结合所学可知,①对应时间“1950-1953年”,可知是抗美援朝;②对应时间是“1950-1952年”,可知土地改革; ③对应时间是“1953-1956年”,可知是三大改造;④对应时间是“1951年”,可知是西藏解放。综上可得出①抗美援朝②土地改革 ③三大改造 ④西藏解放填写正确,故选C项。ABD三项填写不准确,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中国的建立与巩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年代尺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新中国的建立与巩固的相关史实。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21.(2024八下·苍南期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八年5班开展“与法同行,提升法治素养”综合探究活动,请你参与。【爱国有法】 【爱国有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录序言第一章 总纲第二章第三章 国家机构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三节 国务院第四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第五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第六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第七节 监察委员会第八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第四章 国旗、囚歌、囚辙、首都 2023年9月13日,一名男子在车厢内发表对中国不满、且侮辱和证毁中国的言论,激起了车上乘客的愤慨。边上一位“爱国女将”对其施展一招“锁喉绝学”,并声称:“我是中国人,我就是不允许你说中国不行!”该女子被行政拘留3日,该男子被批评教育。 ——摘编自《网易新闻》【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注意教育法》(节选)第一条 为了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知识拓展】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1)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录,请补全第二章标题__▲__。选项如下(填写序号)①权利与义务相一致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③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请绘制一幅体现《宪法》和《爱国主义教育法》两者关系的示意图,来帮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这两部法律,并阐述设计意图。(3)综合上述材料,以“理性爱国”为主题,写一则简短的新闻评论【答案】(1)③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宪法是 《爱国主义教育法》 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爱国主义教育法》不得与宪法相抵触。(3)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要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爱国应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和途径,不能假借爱国之名,行不法之事,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秩序。【知识点】宪法与普通法律;权利和义务【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录,请补全第二章标题__▲__。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宪法第二章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此题要求绘制一幅体现《宪法》和《爱国主义教育法》两者关系的示意图,来帮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这两部法律,并阐述设计意图。解答此题应明确两部法律的关系,即宪法是 《爱国主义教育法》 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爱国主义教育法》不得与宪法相抵触。据此画图即可。(3)此题为开放型问题,联系权利与义务的知识,联系实际说明,言之成理即可。【点评】此题考查宪法、权利与义务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要熟记宪法的主要内容。(2)把握二者关系,据此画图即可。(3)言之成理即可。22.(2024八下·苍南期中)某校八年1班开展“保护少年的你一预防校园欺凌,法治护航成长”为主题的班会,邀请你一起参与。材料一:近年来,校园欺凌违法犯罪时有发生,已成为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社会顽疾。以下是对校园欺凌行为具体形式的调查图表:材料二:在防治校园欺凌问题上,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调。学校对学生欺凌行为应当立即制止,通知实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与欺凌行为的认定和处理。(1)根据上述图表,我们可以得出校园欺凌行为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哪些权利 (2)假如你的朋友是校园欺凌事件的受害者,你会如何帮助他或她 (3)为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需要各方修炼多重“欺凌防治力”,打造-条坚固的防线。请你从不同角度写出建议书第二、三点内容。致全社会: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份沃土,有效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案件发生,保护好“少年的你”。预防校园欺凌,我们建议:①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治理校园欺凌行为。②③…… 八1班全体同学xx年xx月xx日【答案】(1)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财产权、人身自由、姓名权、名誉权等。(2)向学校老师(家长)反映;拨打110报警电话;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向他人求助;向有关部门反映。(3)②学校要加强法治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预防校园欺凌。③政府部分要依法行政,加强对校园的监督管理,发现校园欺凌问题,及时处置。④学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同校园欺凌作斗争。【知识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法律维护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公民的财产权;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权利和义务【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根据上述图表,我们可以得出校园欺凌行为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哪些权利。根据用不好的外号称呼、传八卦或小道消息、辱骂或说难听的话、当众嘲笑等,可知侵害了人格尊严权。根据威胁恐吓,推搡或殴打、排斥或孤立等,可知侵犯了生命健康权。根据欺诈勒索,可知侵犯了财产权。根据将隐私发到互联网上,可知侵犯了隐私权。(2)此题要求指出假如你的朋友是校园欺凌事件的受害者,你会如何帮助他或她。概括材料内容,从公民维护权利的途径和方式角度说明即可。(3)此题为开放型问题,要求从不同角度写出建议书第二、三点内容。可从学校、政府、学生等角度提出建议,言之成理即可。【点评】此题考查人身权利、财产权、依法维权、未成年人保护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根据图表信息,联系公民的权利说明即可。(2)从依法维权角度说明。(3)言之成理即可。23.(2024八下·苍南期中)关注时事热点,学会运用宪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人民网依托“领导留言板”推出2024年全国两会版“我给两会捎句话”建言征集活动,各界群众可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通过人民网“我给两会捎句话”踊跃建言,帮助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材料二:新闻链接:阳光灿烂的春日,又到了赏花的美好季节。然而在很多公园,不和谐的游园现象层出不穷,有些游客为了拍照,不顾书上挂着的宣传牌和园内保安人员的提醒,随意用手拉扯树枝,树上绽放的花瓣随着拉扯纷纷飘落,还有人索性爬上树干“制造”花瓣雨…… 法律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部分条文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五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力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力第五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网友观点:甲: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游客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样做就怎么做呗。乙:法律并没有禁止游客上树,游客也没有义务听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1)根据材料,分析人民网开展“我给两会捎句话”建育征集活动的宪法依据。(2)结合所给宪法条文和网友观点,对游客行为进行点评。【答案】(1)①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②宪法规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③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④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⑤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2)游客的行为是错误的。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游客的行为没有正确行使权利,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侵犯了其他游客和景区的利益,也没有自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我们应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做文明游客。【知识点】宪法与普通法律;权利和义务【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根据材料,分析人民网开展“我给两会捎句话”建育征集活动的宪法依据。此题为依据类问题,围绕“各界群众可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通过人民网‘我给两会捎句话’踊跃建言,帮助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等,从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宪法规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等角度说明。(2)此题要求结合所给宪法条文和网友观点,对游客行为进行点评。概括新闻链接的内容,联系网友的观点,结合权利与义务的知识,说明游客的行为没有正确行使权利,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侵犯了其他游客和景区的利益,也没有自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我们应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做文明游客。【点评】此题考查宪法、权利与义务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把握宪法的知识,结合材料信息说明即可。(2)概括材料内容,联系权利与义务的知识进行评析即可。24.(2024八下·苍南期中)新疆温宿,是“中国核桃之乡”,盛产的薄皮核桃以皮薄、肉美、味香而著称,被专家确定为“品质极上,无可匹敌”的部优品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近年来,温宿县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除了种植水稻、核桃、红枣和苹果外,还坚持培育杏李、樱桃、梨、西梅等特色农产品和反季节蔬菜等高附加值的种植产业。(1)由图1可知温宿位于我国哪一地理区域 并描述该地的地势特点。(2)结合材料一,分析温宿种植核桃的优势条件。(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温宿县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意义【答案】(1)西北地区;新疆地势北高南低(2)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降雨少,干旱,光照充足,冬季寒冷;适合核桃,耐寒,喜光,耐干旱等特点;同时昼夜温差大,利于果实淀粉糖分积累;人文条件: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技术先进,市场广阔,政策支持等(3)1、培养多种农业种植作物,是产品多样性增加,减少市场风险;2、提高农作物的附加产值;3、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提高收入等【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新疆地处西北地区,地势西北为山脉,海拔高,南部为盆地。(2)由所学知识可知, 温宿种植核桃的优势条件 有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降雨少,干旱,光照充足,冬季寒冷;适合核桃,耐寒,喜光,耐干旱等特点;同时昼夜温差大,利于果实淀粉糖分积累;人文条件: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技术先进,市场广阔,政策支持等。(3)由所学知识可知, 宿县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意义 在于1、培养多种农业种植作物,是产品多样性增加,减少市场风险;2、提高农作物的附加产值;3、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提高收入等;言之有理即可。【点评】新疆地貌总轮廓是“三山夹两盆”.自北向南依次是:北为阿尔泰山,中部为天山山脉,南为昆仑山,把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准噶尔盆地。25.(2024八下·苍南期中)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做了不懈努力。[农业调整篇——政策保障民生]材料一: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从1950年夏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摘编自高中教材《中外历史纲耍》(上)材料二:材料三: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村民立下了一份"分田到户”的字据,这件事情当时在全国引起极大争议。但是1979年秋小岗村却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大丰收。小岗人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家家户户囤满了粮食。邓小平从这件事情看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满腔热情地给了支持。[思想解放篇一一思想引领行动][建设成就篇一一创新驱动发展](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实施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和历史意义。(2)依据材料二,写出1953-1956年期间粮食产量的变化。结合所学,写出发生变化的原因。(3)结合材料三,指出“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的措施是什么 产生了怎样积极的影响 (4)根据下面思维导图中的两个时间节点发生的史实,分别简述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请你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以“创新驱动发展”为题,写-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答案】(1)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历史意义: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不得照抄原文)(2)增长趋势;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4)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没有思想解放,改革不会有大突破。十年动乱给国家造成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经济成为迫切问题,但两个“凡是”的推行引起社会普遍不满。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思想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思想的束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总之,思想解放进一步解放人民的思想,促进社会变革,推动社会进步。(5)主题:创新驱动发展。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创新是根本驱动力。经济方面,一五计划建设,一化三改,建设与改造并举,取得了工业化的初步成就、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农业发展,城市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辟经济特区,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外交方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了中国外交发展;祖国统一计方面,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推动港澳成功实现回归,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最后总结升化主题,强调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中国成立后在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证明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驱动力。【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解析】【分析】(1)法律依据:根据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为新中国成立后实施土地改革提供法律依据。意义:据材料一“……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并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2)据材料二“1953-1956年期间粮食产量变化”坐标图可知,1953-1956年我国粮食产量呈现增长趋势;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得益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措施:据材料三“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村民立下了一份‘分田到户’的字据,这件事情当时在全国引起极大争议。但是1979年秋小岗村却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大丰收”可得出“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的措施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根据所学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拟定具体的论题,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根据题目要求“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提取“两个凡是”、真理标准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可以得出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然后结合文革、两个“凡是”、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等有关思想转变与社会变革的事例,解答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可以选择它们的异同及对我国的影响等角度,结合相关史实分析回答。(5)本题为历史小短文,为开放性试题,论题为“创新驱动发展”,解题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的瞩目成就为史实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论述,要求史实正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言之成理即。如经济方面,一五计划建设,一化三改,建设与改造并举,取得了工业化的初步成就、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农业发展,城市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辟经济特区,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外交方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了中国外交发展;祖国统一计方面,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推动港澳成功实现回归,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最后总结升化主题,强调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中国成立后在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证明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驱动力。【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土地改革,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土地改革的相关史实。(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改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坐标图片材料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史实。(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历史知识。(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思维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相关史实。(5)本题为历史小短文,为开放性试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创新驱动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相关史实。1 / 1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23—2024学年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教学诊断性测试八年级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2024八下·苍南期中)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我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这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这一制度的最大优势是( )A.人民当家作主 B.全面依法治国C.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D.中国共产党领导2.(2024八下·苍南期中)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能体现该原则有( )①国家机关内部决策时,遵循少数服从多数②权力机关由人民选举人民代表组成⑧行政、监察、司法等机关对权力机关负贵④下级服从上级,地方绝对服从中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24八下·苍南期中)最是书香能致远。世界读书日,为响应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八年级某班开展了蒋书读书活动。据此回答下题。3.小苍推荐了右图书籍,他推荐该书的以下理由恰当的是( )①我们要讲好宪法故事,让宪法精神深入人心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③公民应增强宪法意识,股行好宪法监督职责④宪法是所有法律总和,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小苍读到了该书某--篇章的三则故事:“推动男女同工同酬的功勋人物申纪兰”“一位106岁老人的18次选举投票”“我们要为残疾人创造一切可能”。据此推断该篇章的标题最可能是( )A.宪法是国家制度的最高法律形式B.宪法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C.让文本上的宪法落地生根、滋润人心D.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5.(2024八下·苍南期中)广泛深入开展促进青少年学生谈书的行动,这保障了青少年的( )A.社会经济权利 B.政治权利C.文化教育权利 D.人身自由6.(2024八下·苍南期中)某地举办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一周年朗诵会;某市选聘普法形象大使、开展“以案释法”微课比赛;某市数字宪法馆.馆...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我们( )①践行宪法,完善修改宪法②学习宪法,增强宪法意识③遵守宪法,杜绝违宪行为④认同宪法,接受宪法指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4八下·苍南期中)漫画《有权不可任性》告诉我们( )①权力必须受到制约,要关进制度的笼子里②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最基本要求④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28④8.(2024八下·苍南期中)每年“3.15”晚会,都会曝光大量消费者关注的商品或服务质量问题,深度揭露消费环境存在的各类问题,倡导在法治的阳光下,消费者更有尊严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下依法维权方式正确的是( )①直接对话,通过和解解决纠纷②向工商部门提起诉讼③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调解纠纷④向人民法院申请仲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4八下·苍南期中)下面是一张海报上的宣传组图。你认为这张海报宣传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A.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B.接受教育,传递文明C.依法纳税,行使权利 D.履行义务,自觉承担10.(2024八下·苍南期中)从法律角度看,下列对下侧漫画《回报》理解不正确的是( )A.扶助赡养父母是公民的法定义务B.公民先享受权利,然后再享受义务C.公民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D.公民是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2024八下·苍南期中)读图1、图2有关青海省的相关资料,完成下题。11.根据图1,青海省( )①位于中纬度,北部邻西藏自治区②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海拔较高③地处青藏地区,行政中心是西宁④柴达术盆地有石油、钾盐等矿产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2.湟水谷地是青海省主要种植业区,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光照充足,降水均匀 B.气温较高,无结冰期;C.水能丰富,水电站多 D.土壤肥沃,濯溉便利13.三江源将建成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建设的核心是:保护生态、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三江源地区( )A.是长江、珠江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B.是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地区之一C.设立国家公园主要目的为了吸引各地游客D.湖泊众多,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14.(2024八下·苍南期中)下图所示历史事件( )①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②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③标志着中因人民站起来了④有利于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5.(2024八下·苍南期中)以下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主要热词,其中属于1951年的是( )A.新中国 土地改革 “最可爱的人”B.总路线 三面红旗 “人民公社好”C.红卫兵 阶级斗争 “停课闹革命”D.中国梦 精准扶贫 “两个一百年”16.(2024八下·苍南期中)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说:“我们连--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一落后局面的改变开始于(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运动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三大改造期间17.(2024八下·苍南期中)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A.体现了农民的创新精神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C.使农业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18.(2024八下·苍南期中)照片定格了历史的瞬间。以下两组照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高考制度的恢复 B.工业体系的建立C.“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D.对外开放19.(2024八下·苍南期中)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下表选项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C 一五计划的实施 标志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 “文化大革命”发动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A.A B.B C.C D.D20.(2024八下·苍南期中)以下是某位同学在学习了八下《中国历史》第一到第三单元后制作的年代尺。依次最适合填写在空格中的是( )A.①抗美援朝 ②三大改造 ③土地改革 ④西藏解放B.①西藏解放 ②三大改造 ③抗美援朝 ④土地改革C.①抗美援朝 ②土地改革 ③三大改造 ④西藏解放D.①土地改革 ②西藏解放 ③三大改造 ④抗美援朝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21.(2024八下·苍南期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八年5班开展“与法同行,提升法治素养”综合探究活动,请你参与。【爱国有法】 【爱国有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录序言第一章 总纲第二章第三章 国家机构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三节 国务院第四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第五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第六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第七节 监察委员会第八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第四章 国旗、囚歌、囚辙、首都 2023年9月13日,一名男子在车厢内发表对中国不满、且侮辱和证毁中国的言论,激起了车上乘客的愤慨。边上一位“爱国女将”对其施展一招“锁喉绝学”,并声称:“我是中国人,我就是不允许你说中国不行!”该女子被行政拘留3日,该男子被批评教育。 ——摘编自《网易新闻》【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注意教育法》(节选)第一条 为了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知识拓展】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1)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录,请补全第二章标题__▲__。选项如下(填写序号)①权利与义务相一致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③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请绘制一幅体现《宪法》和《爱国主义教育法》两者关系的示意图,来帮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这两部法律,并阐述设计意图。(3)综合上述材料,以“理性爱国”为主题,写一则简短的新闻评论22.(2024八下·苍南期中)某校八年1班开展“保护少年的你一预防校园欺凌,法治护航成长”为主题的班会,邀请你一起参与。材料一:近年来,校园欺凌违法犯罪时有发生,已成为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社会顽疾。以下是对校园欺凌行为具体形式的调查图表:材料二:在防治校园欺凌问题上,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调。学校对学生欺凌行为应当立即制止,通知实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与欺凌行为的认定和处理。(1)根据上述图表,我们可以得出校园欺凌行为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哪些权利 (2)假如你的朋友是校园欺凌事件的受害者,你会如何帮助他或她 (3)为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需要各方修炼多重“欺凌防治力”,打造-条坚固的防线。请你从不同角度写出建议书第二、三点内容。致全社会: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份沃土,有效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案件发生,保护好“少年的你”。预防校园欺凌,我们建议:①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治理校园欺凌行为。②③…… 八1班全体同学xx年xx月xx日23.(2024八下·苍南期中)关注时事热点,学会运用宪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人民网依托“领导留言板”推出2024年全国两会版“我给两会捎句话”建言征集活动,各界群众可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通过人民网“我给两会捎句话”踊跃建言,帮助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材料二:新闻链接:阳光灿烂的春日,又到了赏花的美好季节。然而在很多公园,不和谐的游园现象层出不穷,有些游客为了拍照,不顾书上挂着的宣传牌和园内保安人员的提醒,随意用手拉扯树枝,树上绽放的花瓣随着拉扯纷纷飘落,还有人索性爬上树干“制造”花瓣雨…… 法律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部分条文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五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力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力第五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网友观点:甲: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游客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样做就怎么做呗。乙:法律并没有禁止游客上树,游客也没有义务听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1)根据材料,分析人民网开展“我给两会捎句话”建育征集活动的宪法依据。(2)结合所给宪法条文和网友观点,对游客行为进行点评。24.(2024八下·苍南期中)新疆温宿,是“中国核桃之乡”,盛产的薄皮核桃以皮薄、肉美、味香而著称,被专家确定为“品质极上,无可匹敌”的部优品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近年来,温宿县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除了种植水稻、核桃、红枣和苹果外,还坚持培育杏李、樱桃、梨、西梅等特色农产品和反季节蔬菜等高附加值的种植产业。(1)由图1可知温宿位于我国哪一地理区域 并描述该地的地势特点。(2)结合材料一,分析温宿种植核桃的优势条件。(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温宿县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意义25.(2024八下·苍南期中)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做了不懈努力。[农业调整篇——政策保障民生]材料一: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从1950年夏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摘编自高中教材《中外历史纲耍》(上)材料二:材料三: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村民立下了一份"分田到户”的字据,这件事情当时在全国引起极大争议。但是1979年秋小岗村却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大丰收。小岗人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家家户户囤满了粮食。邓小平从这件事情看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满腔热情地给了支持。[思想解放篇一一思想引领行动][建设成就篇一一创新驱动发展](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实施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和历史意义。(2)依据材料二,写出1953-1956年期间粮食产量的变化。结合所学,写出发生变化的原因。(3)结合材料三,指出“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的措施是什么 产生了怎样积极的影响 (4)根据下面思维导图中的两个时间节点发生的史实,分别简述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请你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以“创新驱动发展”为题,写-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解析】【分析】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我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这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这一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故D正确。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全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民主集中制是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故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2.【答案】C【知识点】宪法与普通法律【解析】【分析】国家机关内部决策时,遵循少数服从多数,行政、监察、司法等机关对权力机关负贵,下级服从上级,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体现了民主集中制,故①③④正确。“权力机关由人民选举人民代表组成”涉及的是民主,没有涉及民主集中制,故②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民主集中制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答案】3.A4.D【知识点】宪法与普通法律【解析】【点评】此题考查宪法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是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3.小苍推荐了《中国宪法故事》,是因为我们要讲好宪法故事,让宪法精神深入人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故①②正确。“履行好宪法监督职责”的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是青少年,故③错误;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不是总和,故④错误。故答案为:A。4.“推动男女同工同酬的功勋人物申纪兰”“一位106岁老人的18次选举投票”“我们要为残疾人创造一切可能”,说明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5.【答案】C【知识点】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解析】【分析】广泛深入开展促进青少年学生谈书的行动,这保障了青少年的文化教育权利,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经济权利、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故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公民权利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文化权利。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6.【答案】C【知识点】宪法与普通法律【解析】【分析】某地举办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一周年朗诵会;某市选聘普法形象大使、开展“以案释法”微课比赛;某市数字宪法馆等。这有利于学习宪法,增强宪法意识,认同宪法,接受宪法指引,故②④正确。“完善修改宪法”的主体是全国人大,故①错误;“杜绝违宪行为”夸大了其作用,故③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增强宪法意识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习宪法。我们不仅要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还要在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领会我国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让宪法走近群众,深入人心,为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7.【答案】B【知识点】宪法与普通法律【解析】【分析】依据漫画描述,有权不可任性,寓意权力必须受到制约,要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故①②④正确。漫画没有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最基本要求,故③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规范权力行使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8.【答案】B【知识点】权利和义务【解析】【分析】直接对话,通过和解解决纠纷,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调解纠纷,都是依法维权的方式,故①③正确。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故②错误;要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故④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依法维护权利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9.【答案】D【知识点】权利和义务【解析】【分析】分析图片内容,接受教育、维护民族团结、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均体现出公民应自觉承担和履行的基本义务,故D符合题意。ABC体现某一幅宣传图的内容,并没有体现这一组图片的主题,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履行义务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作为公民,我们依法享有权利,也应依法履行义务如果义务观念淡薄,对他人、社会与国家缺乏担当,不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我们要增强义务意识,认真履行法定义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10.【答案】B【知识点】权利和义务【解析】【分析】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无先后之分,故B错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在某些条件下,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题文漫画《回报》体现了扶助赡养父母是公民义务,说明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公民是权利的享有者,也是义务的承担者,故ACD正确。此题要求选择说法不正确的,符合题意的为B。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权利与义务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反过来,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更好的条件,【答案】11.C12.B13.B【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点评】 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11.①由图表信息可知,青海省位于中纬度,西南部邻西藏自治区,①错误;②由图表信息可知,青海省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海拔较高,②错误;③由图表信息可知,青海省地处青藏地区,行政中心是西宁,③正确;④由图表信息可知,柴达术盆地有石油、钾盐等矿产,④正确。综上所述: ③④故答案为:D。12.A、由所学知识可知,青海深居我国内地,全年降水稀少,A错误;B、由所学知识可知, 湟水谷地 海拔较低,气温相对高,全年无结冰期,利于种植业发展,B正确;C、由所学知识可知,青藏地区降水少,水资源缺乏,水能资源少,C错误;D、由所学知识可知,青藏地区全年降水少,主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灌溉不方便,D错误。故答案为:B。13.A、由所学知识可知,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A错误;B、由所学知识可知,三江源地区植被丰富是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地区之一,B正确;C、由所学知识可知,三江源设立国家公园主要目的为了保护当地环境,C错误;D、由所学知识可知,三江源地区为高海拔地区,降水少,湖泊少,生态脆弱,不宜发展农业,D错误;故答案为:B14.【答案】B【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据题干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图片反映的是1949年10月1日举行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有利于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所以①③④正确,故选B项。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表述错误,故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开国大典。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相关史实。15.【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1951年的热词”,结合所学可知:A:1951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正在开展土地改革,人民志愿军抗援朝,称为“最可爱的人”,所以,新中国 土地改革 “最可爱的人”,属于1951年的热词,故选A项。B:1958年,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线,掀起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所以总路线、三面红旗、“人民公社好”是1958年的热词,排除B项。C: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红卫兵掀起阶级斗争,“停课闹革命”,所以红卫兵、阶级斗争、“停课闹革命”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热词,排除C项。D: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主要热词有中国梦、精准扶贫 、“两个一百年”,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的相关史实。16.【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据材料“我们连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可知,材料反映了新中成立之初,工业落后,为改变工业落后面貌,1953-1957年实施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开启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故选A项。“大跃进”运动时期,片面追求高速度、高产量,破坏了经济发展,排除B项。“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左”的错误使经济陷入劫难,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工业化发展的需要,而三大改造则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一五”计划,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17.【答案】D【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1979年底到1984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占比由9%增至95%以上”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使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故选D项。材料表明,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适应了农村发展要求,没有体现农民的创新精神,排除A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农民仅获得土地生产经营自主权,没有土地所有权,排除B项。材料表明,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适应了农村发展要求,不能说明农业收入得到平均分配,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史实。18.【答案】D【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解析】【分析】据图片信息“现在的深圳”“现在的浦东”,结合所学可知,1980年,我国开辟了深圳等四大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1990年,中央开发和开放上海的浦东新区,推动了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由此可得出两组照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对外开放,故选D项。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与题干图片信息无关,排除A项。一五计划,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初步建立,与题干图片信息无关,排除B项。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与题干图片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对外开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19.【答案】B【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纵使所学可知: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史实与结论对应错误,排除A项。B: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故选B项。C: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史实与结论对应错误,排除C项。D: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动,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史实与结论对应错误,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史实。20.【答案】C【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据题干年代尺,结合所学可知,①对应时间“1950-1953年”,可知是抗美援朝;②对应时间是“1950-1952年”,可知土地改革; ③对应时间是“1953-1956年”,可知是三大改造;④对应时间是“1951年”,可知是西藏解放。综上可得出①抗美援朝②土地改革 ③三大改造 ④西藏解放填写正确,故选C项。ABD三项填写不准确,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中国的建立与巩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年代尺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新中国的建立与巩固的相关史实。21.【答案】(1)③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宪法是 《爱国主义教育法》 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爱国主义教育法》不得与宪法相抵触。(3)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要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爱国应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和途径,不能假借爱国之名,行不法之事,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秩序。【知识点】宪法与普通法律;权利和义务【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录,请补全第二章标题__▲__。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宪法第二章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此题要求绘制一幅体现《宪法》和《爱国主义教育法》两者关系的示意图,来帮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这两部法律,并阐述设计意图。解答此题应明确两部法律的关系,即宪法是 《爱国主义教育法》 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爱国主义教育法》不得与宪法相抵触。据此画图即可。(3)此题为开放型问题,联系权利与义务的知识,联系实际说明,言之成理即可。【点评】此题考查宪法、权利与义务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要熟记宪法的主要内容。(2)把握二者关系,据此画图即可。(3)言之成理即可。22.【答案】(1)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财产权、人身自由、姓名权、名誉权等。(2)向学校老师(家长)反映;拨打110报警电话;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向他人求助;向有关部门反映。(3)②学校要加强法治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预防校园欺凌。③政府部分要依法行政,加强对校园的监督管理,发现校园欺凌问题,及时处置。④学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同校园欺凌作斗争。【知识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法律维护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公民的财产权;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权利和义务【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根据上述图表,我们可以得出校园欺凌行为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哪些权利。根据用不好的外号称呼、传八卦或小道消息、辱骂或说难听的话、当众嘲笑等,可知侵害了人格尊严权。根据威胁恐吓,推搡或殴打、排斥或孤立等,可知侵犯了生命健康权。根据欺诈勒索,可知侵犯了财产权。根据将隐私发到互联网上,可知侵犯了隐私权。(2)此题要求指出假如你的朋友是校园欺凌事件的受害者,你会如何帮助他或她。概括材料内容,从公民维护权利的途径和方式角度说明即可。(3)此题为开放型问题,要求从不同角度写出建议书第二、三点内容。可从学校、政府、学生等角度提出建议,言之成理即可。【点评】此题考查人身权利、财产权、依法维权、未成年人保护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根据图表信息,联系公民的权利说明即可。(2)从依法维权角度说明。(3)言之成理即可。23.【答案】(1)①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②宪法规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③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④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⑤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2)游客的行为是错误的。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游客的行为没有正确行使权利,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侵犯了其他游客和景区的利益,也没有自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我们应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做文明游客。【知识点】宪法与普通法律;权利和义务【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根据材料,分析人民网开展“我给两会捎句话”建育征集活动的宪法依据。此题为依据类问题,围绕“各界群众可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通过人民网‘我给两会捎句话’踊跃建言,帮助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等,从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宪法规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等角度说明。(2)此题要求结合所给宪法条文和网友观点,对游客行为进行点评。概括新闻链接的内容,联系网友的观点,结合权利与义务的知识,说明游客的行为没有正确行使权利,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侵犯了其他游客和景区的利益,也没有自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我们应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做文明游客。【点评】此题考查宪法、权利与义务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把握宪法的知识,结合材料信息说明即可。(2)概括材料内容,联系权利与义务的知识进行评析即可。24.【答案】(1)西北地区;新疆地势北高南低(2)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降雨少,干旱,光照充足,冬季寒冷;适合核桃,耐寒,喜光,耐干旱等特点;同时昼夜温差大,利于果实淀粉糖分积累;人文条件: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技术先进,市场广阔,政策支持等(3)1、培养多种农业种植作物,是产品多样性增加,减少市场风险;2、提高农作物的附加产值;3、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提高收入等【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新疆地处西北地区,地势西北为山脉,海拔高,南部为盆地。(2)由所学知识可知, 温宿种植核桃的优势条件 有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降雨少,干旱,光照充足,冬季寒冷;适合核桃,耐寒,喜光,耐干旱等特点;同时昼夜温差大,利于果实淀粉糖分积累;人文条件: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技术先进,市场广阔,政策支持等。(3)由所学知识可知, 宿县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意义 在于1、培养多种农业种植作物,是产品多样性增加,减少市场风险;2、提高农作物的附加产值;3、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提高收入等;言之有理即可。【点评】新疆地貌总轮廓是“三山夹两盆”.自北向南依次是:北为阿尔泰山,中部为天山山脉,南为昆仑山,把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准噶尔盆地。25.【答案】(1)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历史意义: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不得照抄原文)(2)增长趋势;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4)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没有思想解放,改革不会有大突破。十年动乱给国家造成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经济成为迫切问题,但两个“凡是”的推行引起社会普遍不满。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思想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思想的束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总之,思想解放进一步解放人民的思想,促进社会变革,推动社会进步。(5)主题:创新驱动发展。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创新是根本驱动力。经济方面,一五计划建设,一化三改,建设与改造并举,取得了工业化的初步成就、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农业发展,城市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辟经济特区,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外交方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了中国外交发展;祖国统一计方面,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推动港澳成功实现回归,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最后总结升化主题,强调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中国成立后在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证明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驱动力。【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解析】【分析】(1)法律依据:根据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为新中国成立后实施土地改革提供法律依据。意义:据材料一“……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并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2)据材料二“1953-1956年期间粮食产量变化”坐标图可知,1953-1956年我国粮食产量呈现增长趋势;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得益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措施:据材料三“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村民立下了一份‘分田到户’的字据,这件事情当时在全国引起极大争议。但是1979年秋小岗村却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大丰收”可得出“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的措施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根据所学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拟定具体的论题,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根据题目要求“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提取“两个凡是”、真理标准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可以得出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然后结合文革、两个“凡是”、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等有关思想转变与社会变革的事例,解答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可以选择它们的异同及对我国的影响等角度,结合相关史实分析回答。(5)本题为历史小短文,为开放性试题,论题为“创新驱动发展”,解题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的瞩目成就为史实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论述,要求史实正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言之成理即。如经济方面,一五计划建设,一化三改,建设与改造并举,取得了工业化的初步成就、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农业发展,城市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辟经济特区,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外交方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了中国外交发展;祖国统一计方面,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推动港澳成功实现回归,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最后总结升化主题,强调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中国成立后在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证明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驱动力。【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土地改革,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土地改革的相关史实。(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改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坐标图片材料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史实。(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历史知识。(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思维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相关史实。(5)本题为历史小短文,为开放性试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创新驱动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相关史实。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23—2024学年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教学诊断性测试八年级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23—2024学年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教学诊断性测试八年级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