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 像科学家那样探究--2024-2025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一、选择题1.(2021七上·温州期末)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以下是小明观察校园生物时提出的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含羞草什么环境中叶片会合拢 B.校园中哪种植物最具观赏性C.麻雀的哪些身体结构适于飞行 D.蜻蜓在下雨前为什么会低飞2.(2022七上·温州期中)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脸色绯红,伴有咳嗽,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发烧了。上述信息中,老师的“估计”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环节(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C.设计实验 D.收集事实证据3.(2021七上·温州期中)某组同学在探究光对蚯蚓影响的实验时,拟定了以下实验计划,不正确的是( )A.提出问题: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吗?B.作出假设: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C.设置变量:设置黑暗潮湿和明亮干燥两种环境D.实验对象:10条大小相似的健康蚯蚓4.(2023七上·兰溪期末)在购买蜜柚时,我们习惯“用手来掂量一下”,然后根据蜜柚是否有沉甸甸的感觉来判断蜜柚的品质好坏。就“用手来掂量一下”这个环节,类似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C.收集事实证据 D.得出结论5.(2023七上·金东月考)海水温度直接影响海难遇险者的生存时长。下表中列出了人浸在不同温度海水中预期可能的存活时间。据表分析以下判断中错误的是( )海水温度 低于0℃ 0℃~4℃ 4℃~10℃ 10℃~15℃ 15℃~20℃预期存活时间 少于15分钟 少于1.5小时 少于3小时 少于6小时 少于12小时A.海水温度低于20℃,温度越低预期存活时间越短B.海水温度越接近正常体温,越不利于遇险者存活C.海水温度为6℃,海难搜救时间应在3小时以内D.除海水温度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预期存活时间6.(2020七上·富阳月考)“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鱼儿何时洄游 B.哪种染色体能够决定人的性别C.哪种玫瑰漂亮 D.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7.(2023七上·温岭期中)市场上的防晒霜都宣称可以防晒。暑假期间,某校学生外出徒步旅游,准备借此机会做一个关于某品牌防晒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其中四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表,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实验人 自变量 因变量A.小棋 一只手手背上涂上防晒霜,另一只手手背不涂。 一天后对比颜色B.小成 同一只手手背划出两块相同面积的皮肤, 一块涂上防晒霜,另一块不涂。 一天后对比痛感C.小峰 在同学的手背上涂上防晒霜,自己的不涂。 一天后对比痛感D.小旭 同一只手手背划出两块相同面积的皮肤, 一块涂上防晒霜,另一块不涂。 一天后对比颜色A.A B.B C.C D.D8.(2023七上·杭州期中)媒体报道某餐馆的一道名菜含有黄樟素.①小科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②他准备了A、B两组老鼠,A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B组喂正常食物;③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应属于科学探究方法中的提出问题B.B组是实验组,A组是对照组C.实验结果与假设相符,假设成立D.A、B两组的老鼠需大小、数量和健康状况等都相同9.小米做了如下实验来研究温度、光照和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编号 环境条件1 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2 室温(20℃),黑暗中,适量浇水3 低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4 低温(0℃),黑暗中,适量浇水5 室温(20℃),光照充足,不浇水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比较1号和3号,可研究温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B.比较1号和2号,可研究光照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C.比较1号和5号,可研究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D.比较2号和5号,可研究光照和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10.(2023七上·浙江期末)小科在游览杭州西溪湿地公园时提出了下列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科学问题的是( )A.为什么有些植物秋冬季节会落叶B.湿地对于城市生态环境有什么作用C.门票定价多少比较科学合理D.湿地内有哪些种类及数量的动物和植物11.(2019七上·义乌期中)下列哪个问题不是科学研究的范围( )A.月亮的形状变化 B.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C.许多地区常发生地震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12.(2017七上·海宁月考)小东和小明分别购买了两种橡胶球。小东说:“我的橡胶球弹性比你好。”小明回答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请你帮助小东选择下列哪个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A.把两球向墙掷去,测量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B.用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较硬C.把两球向地面掷下,测量它们反弹的高度D.让两球从离地等高处释放,测量哪一个反弹得高二、填空题13.(2023七上·兰溪月考)科学探究过程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六个方面:①评价与交流;②制订探究计划;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⑤得出结论;⑥获取事实与证据。(1)一次较完整的探究所经历的流程应该是: (用以上序号排序)。(2)某女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 (填序号)14.(2018七上·柯桥月考)媒体报道某餐馆的一道名菜含有黄樟素。①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可能会导致癌症;②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③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以及得出结论。上文①应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哪一步? 。(2)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3)步骤 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照实验。15.(七上科学期中测试精编B卷(1、2章综合))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作出假设: 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为什么?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16.(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精编A卷(全册综合))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含有黄樟素。(甲)墨墨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乙)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丙)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有患癌症。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上文中步骤(甲)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哪一步? (2)步骤 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照实验。(3)该探究的结论是 (4)科学探究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中: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文献法;④实验法,属于科学研究方法的是 (填序号)。三、实验探究题17.(2024八下·海曙期末)如果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就可能形成糖尿病。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 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步骤 甲鼠 乙鼠a 将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b 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c 重复b步骤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1)a步骤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 。(2)在该探究方案中如何设置乙鼠b步骤 。(3)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在理论上,为避免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该 。18.(2024七上·宁波期末)有一次小科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窗外的阳台上忘记吃了,待几天后竟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小科觉得奇怪,就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们,他们决定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请你和他们一起去探究。⑴提出问题:光照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⑵针对你的问题,请作出假设: 。⑶设计实验方案:①取一定数量的新鲜的黄豆芽分成两份,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容器中。②甲放在 下培养,乙放在阴暗处培养。⑷该实验的预期效果是: 。⑸该实验结论: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照。19.(2022七上·金东月考)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有媒体报道称九层塔含有黄樟素。为了探究黄樟素是否致癌,小明进行了如下探究:①他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②他准备了两组种类、年龄、大小健康程度都一样的老鼠,一组长期喂食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③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对此,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提出的问题是 ?(2)①过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步骤。(3)步骤②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运用了 法。(4)本实验结果 (填“符合”或“不符合”)假设。20.(2023七上·滨江月考)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有媒体报道称九层塔含有黄樟素。为了探究黄樟素是否致癌,小明进行了如下探究:①他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②他准备了两组种类、年龄、大小健康程度都一样的老鼠,每组10只,一组长期喂食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③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对此,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提出的问题是 ?(2)①过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步骤。(3)步骤②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运用了 法。(4)本实验结果 (填“符合”或“不符合”)假设。(5)每组设置10只老鼠的目的是 21.(2023七上·瑞安期中)新鲜菠萝酸甜多汁,但食用过多容易造成口腔黏膜破损。这种破损真的是由新鲜菠萝汁引起的吗?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与口腔黏膜相似的小肠黏膜开展了探究实验。(1)【提出问题】新鲜菠萝汁会破坏黏膜吗?【建立假设】 (2)【设计研究方案】①取一块猪小肠黏膜平均分成两半,分别放入A、B培养皿中。②向A培养皿中滴加20毫升生理盐水,同时向B培养皿中滴加 。③把A、B培养皿都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一段时间后用放大镜观察。(3)【评价与交流】,兴趣小组的同学还多次重复了该探究实验,目的是 。四、解答题22.(2023七上·龙泉期中)善于观察的小龙同学发现:苍蝇停下来就匆忙搓脚(如甲图).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它的脚很脏吗?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苍蝇搓“脚”是不是为了清除“脚”上的“脏物”。(1)观察发现:苍蝇与其它昆虫一样,在外形也是三对足、两对翅,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它属于无脊椎中的 。(2)设计实验:①在A(瓶内 )、B(瓶内有脏物)两个玻璃瓶中,分别放入一只品种、大小相同且脚上无脏物的活苍蝇(如乙图);②在相同时间内观察并记录A、B两个玻璃瓶中苍蝇搓“脚”次数。(3)可能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①若 ,则说“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无关。②若A瓶中苍蝇搓“脚”次数少于B瓶中苍蝇搓“脚”次数,则说“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有关。(4)实验评价与交流:小泉认为小龙设计的实验中存在明显缺陷,你觉得该如何改进?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问题是指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解答】选项A、C、D的问题具有研究价值,并能作出相应的假设,而B选项校园中哪种植物最具观赏性无研究价值,而只是自己的一种观点想法.故选B。2.【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解答】从科学探究的角度上讲,王老师“估计该同学可能发烧了”属于建立猜测和假设。故选:B。3.【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本实验的变量是由无光和阴暗与潮湿两个变量。设计探究实验,常用到对照实验的设计,要注意惟一变量即所要探究的条件。【解答】探究光对蚯蚓影响的实验,提出问题: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吗 作出假设: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解答,根据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AB正确:设置变量时有两个变量,有无光和潮湿与干燥,因此不能得出结论,C错误;实验对象:10条大小相似的健康蚯蚓,D正确。故选C。4.【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科学探究源自问题的发现,经历的过程是: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检验假设→报告与交流。如果收集的证据不支持假设,则需要重新提出假设并重新验证。【解答】在购买蜜柚时,有经验的人总是把蜜柚拿在手中掂量一下,根据蜜柚是否有沉甸甸的感觉来判断蜜柚的品质好坏,就拍掂量蜜柚这一环节,类似科学探索中的收集事实证据,从而作出决定,得出结论。故答案为:C。5.【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答】A.海水温度低于20℃,温度越低预期存活时间越短 ,A正确;B. 海水温度越接近正常体温,越有利于遇险者存活,B错误;C. 海水温度为6℃,海难搜救时间应在3小时以内 ,C正确;D. 除海水温度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预期存活时间 ,D正确;故答案为:B6.【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解析】【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解答】A:鱼儿何时洄游,有科学研究价值,A不符合题意;B:哪种染色体能够决定人的性别,有科学研究价值, B不符合题意;C:哪种玫瑰漂亮,是人的感觉,没有科学研究价值,C符合题意;D: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有科学研究价值,是研究菜青虫的食性,D 不符合题意.故选C。7.【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对照实验的设置: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对研究对象的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A、小棋采取两只手背一只涂抹、一只不涂抹防晒霜进行对比实验,而让对照实验因影响因素不同,因此,A不符合题意;BD、小成和小旭都是采用同一只手手背划出两块相同面积的皮肤,一块涂上防晒霜,对比实验的影响因素基本一致,但由于被晒时间只有一天,颜色变化不明显,对比痛感较为明显,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C、小峰采用在同学的手背涂上防晒霜,自己的不涂,而让对比实验因影响因素不同,因此,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8.【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解答】A、①是小科对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的判断,是探究步骤中的作出假设,A错误。B、A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B组喂正常食物,B未添加实验条件,起对照作用,属于对照组,B错误。C、A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B组喂正常食物;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可见,黄樟素不会导致癌症,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相符,假设不成立,C错误。D、本实验的变量是黄樟素,实验中除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比如A、B两组的老鼠需大小、数量和健康状况等都相同,D正确。故选:D。9.【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在探究影响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条件时,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对比实验及实验的现象得出哪些因素会影响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解答】A.1号和3号,光照及水分均相同,只是温度不同,因此研究的是温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1号和2号,温度及水分相同,只是光照不同,研究的是光照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1号和5号,温度和光照相同,只是水分不同,研究的是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2号和5号,变量不唯一,不能研究光照和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0.【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问题就是可以被实证的,在观察与实验后进行描述和解释的过程中,通过对科学背景知识的分析而产生的问题。【解答】门票定价多少比较科学合理,这个属于社会问题,而不是科学问题,故选C。11.【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索、质疑和研究。【解答】A、月亮的形状变化是科学探究中关于月亮的知识点,A不符合题意。B、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那是地球自转引起的,属于科学探究的范围,B不符合题意。C、许多地区常发生地震这是关于地震知识点,属于科学探究范围,C不符合题意。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这并不是科学探究的范围,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2.【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此题实际是探究两种橡胶球的弹性好差。设计对照实验研究时,球的种类是控制的变量,其它方面都应该相同。还有的问题就是要将弹性变的可观察,从选项可以看出主要通过球的反弹距离来判断弹性的好差。【解答】此题通过设计对照实验探究两种橡胶球的弹性好差,控制球的种类不同而使其它条件相同。A、把两球向墙掷去,测量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掷球的力度不一定相同,不能比较;A错误;B、用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较硬,软硬不能表示弹性的好差,B错误;C、把两球向地面掷下,测量它们反弹的高度,掷向地面的力度不一定相同,不能比较,C错误;D、让两球从离地等高处释放,测量哪一个反弹得高,实验中只有球的种类不同,其余条件都相同,方案正确,D正确。故选D13.【答案】(1)④③②⑥⑤①(2)③【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解答】(1)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订探究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得出结论;评价与交流。所以正确的步骤是:④③②⑥⑤①。(2)老师的“估计”属于猜测可能性,所以是③。14.【答案】(1)作出假设(2)错误(3)②【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以及得出结论。【解答】(1) ①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可能会导致癌症,意思是假设微量黄樟素可能会致癌,这就是属于建立假设。(2)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是错误的。(3) ②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 两组实验对照,更容易得出实验结果,这是属于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照实验。故答案为:(1)作出假设(2)错误(3)②15.【答案】鼠妇会先选择黑暗的环境;光;不能;一只鼠妇没有代表性;求平均值;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探究鼠妇喜欢生活在黑暗环境中,提出的问题是鼠妇会选择黑暗的环境吗?作出的假设应是鼠妇会先选择黑暗的环境,并设置对照实验,变量是光,为减少误差应选择多个鼠妇.据此解答.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对照实验指的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必须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惟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探究实验的要求来解答.【解答】解:(1)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故对此进行了探究,可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吗?(2)通过提出的问题可以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假设也可以从反面假设,如鼠妇不喜欢有光的环境,都可以,关键是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3)由于该实验探究的是光对鼠妇的影响,所以实验的变量应该是光,实验装置:由于纸盒的一半盖的透明的玻璃板,一半盖的是不透光的纸板,这样纸盒就形成了阴暗与明亮两种环境;(4)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不能用1只鼠妇,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验出现误差,因此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要计算不同环境下五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5)通过求实验数据平均值可知:明亮环境中平均一只鼠妇,阴暗环境中平均九只,故可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故答案为:(2)鼠妇会先选择黑暗的环境;(3)光;(4)不能,一只鼠妇没有代表性.(5)光;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16.【答案】(1)作出假设(2)乙(3)微量黄樟素不会致癌(4)①②③④【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本题以“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这一现实问题为出发点,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方法的认识.解此题从作出假设,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和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等方面切入.科学探究考查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重点是对照实验的设计、变量的判断.【解答】解:(1)作出假设: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提出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微量黄樟素,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的组作为实验组,喂正常食物的组作为对照组,说明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3)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若实验组的老鼠患癌症,说明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若实验组的老鼠没患癌症,说明微量黄樟素不会致癌.(4)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文献法,④实验法.在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后,常用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文献法,④实验法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17.【答案】(1)避免小鼠自己分泌的胰岛素作用干扰实验结果。(2)定时喂全营养饲料,给乙鼠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3)口服胰岛素不起作用(4)每组多用几只小鼠防止实验的偶然性【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胰岛素与血糖含量【解析】【分析】 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来治疗糖尿病。【解答】(1) a步骤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避免小鼠自己分泌的胰岛素作用干扰实验结果。(2) 本实验探究的是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所以变量是胰岛素是注射还是口服,所以在该探究方案中乙鼠b应该这样设置: 定时喂全营养饲料,给乙鼠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3) 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口服胰岛素不起作用 ,起不到降血糖的作用;(4) 在理论上,为避免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该 每组多用几只小鼠防止实验的偶然性 ;故答案为:(1) 避免小鼠自己分泌的胰岛素作用干扰实验结果。 (2) 定时喂全营养饲料,给乙鼠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3) 口服胰岛素不起作用 (4) 每组多用几只小鼠防止实验的偶然性18.【答案】光照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光照;甲组黄豆芽变绿,乙组黄豆芽不变绿【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解析】【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主要反思以下几个方面: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探究要求,方法步骤是否合理,是否有前后颠倒现象,变量设计是否做到只有一个变量。【解答】(1) 黄豆芽被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因而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光照能影响到叶绿素的产生吗 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黄豆芽是在遮光的条件下形成的,豆苗是在有光的条件下形成的,做出的假设应是:光照对叶绿素的产生有影响。(2) 光照能影响到叶绿素的产生吗?实验的变量应是光照,遵循变量唯一原则,其他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所以②甲放在光照下培养,乙放在阴暗处培养。(3) 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在光照下,叶绿体内能合成叶绿素,根据经验该实验的预期结果是:甲内有光照,甲中的黄豆芽变绿,乙中缺少光照,乙中的黄豆芽不变绿。19.【答案】(1)黄樟素是否致癌(2)建立猜想(3)控制变量(4)不符合【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答】(1) 小明提出的问题是黄樟素是否致癌?(2)①过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建立猜想步骤。(3)步骤②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4) 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说明本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故答案为:(1) 黄樟素是否致癌 (2)建立猜想(3)控制变量(4)不符合20.【答案】(1)黄樟素是否致癌(2)建立假设(3)控制变量(4)不符合(5)排除实验偶然性【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根据“ 探究黄樟素是否致癌 ”确定小明提出的问题;(2)根据对科学探究环节的认识解答;(3)探究某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时,需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只改变这个因素,这就是控制变量法;(4)根据“ 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 ”分析;(5)在科学探究中,往往选择的样本越多,则得到的实验结论更加客观,具有普遍意义。【解答】(1)根据“ 探究黄樟素是否致癌 ”可知,小明提出的问题是: 黄樟素是否致癌 。(2)①过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建立假设步骤。(3)步骤②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4)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这说明黄樟素不致癌,即实验结构不符合假设;(5)每组设置10只老鼠的目的是排除实验偶然性。21.【答案】(1)新鲜菠萝汁会破坏黏膜(2)20mL新鲜菠萝汁(3)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可靠【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做出猜想与假设、设计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评价与交流。【解答】(1)根据提出的问题,可以建立假设:新鲜菠萝汁会破坏黏膜;(2)在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由于要研究新鲜菠萝汁会不会破坏黏膜,A培养皿中放入的是20毫升生理盐水,因此向B培养皿中滴加20mL的新鲜胡萝卜汁,并且让它们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然后观察;(3)由于在实验中一次实验的结果具有偶然性,为了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可靠,所以还需要多次重复该实验。故答案为:(1)新鲜菠萝汁会破坏黏膜;(2)20mL新鲜菠萝汁;(3)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可靠。22.【答案】(1)节肢动物(2)无脏物(3)A瓶中苍蝇搓“脚”次数接近或多于B瓶中苍蝇搓“脚”次数(4)在AB瓶中,分别放入相同数量,多只品种、大小相同且脚上无脏物的活苍蝇【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常见的无脊椎动物【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如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解答】(1) 观察发现:苍蝇与其它昆虫一样,在外形也是三对足、两对翅,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它属于无脊椎中的节肢动物;(2)探究苍蝇搓“脚”是不是为了清除“脚”上的“脏物”。所以变量是有无脏物;A瓶内无脏物,B瓶内有脏物;(3)①若A瓶中苍蝇搓“脚”次数接近或多于B瓶中苍蝇搓“脚”次数,则说“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无关。(4)一只苍蝇的数量太少了,应该在AB瓶中,分别放入相同数量,多只品种、大小相同且脚上无脏物的活苍蝇;故答案为:(1)节肢动物(2)无脏物(3)A瓶中苍蝇搓“脚”次数接近或多于B瓶中苍蝇搓“脚”次数(4)在AB瓶中,分别放入相同数量,多只品种、大小相同且脚上无脏物的活苍蝇1 / 11.3 像科学家那样探究--2024-2025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一、选择题1.(2021七上·温州期末)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以下是小明观察校园生物时提出的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含羞草什么环境中叶片会合拢 B.校园中哪种植物最具观赏性C.麻雀的哪些身体结构适于飞行 D.蜻蜓在下雨前为什么会低飞【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问题是指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解答】选项A、C、D的问题具有研究价值,并能作出相应的假设,而B选项校园中哪种植物最具观赏性无研究价值,而只是自己的一种观点想法.故选B。2.(2022七上·温州期中)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脸色绯红,伴有咳嗽,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发烧了。上述信息中,老师的“估计”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环节(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C.设计实验 D.收集事实证据【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解答】从科学探究的角度上讲,王老师“估计该同学可能发烧了”属于建立猜测和假设。故选:B。3.(2021七上·温州期中)某组同学在探究光对蚯蚓影响的实验时,拟定了以下实验计划,不正确的是( )A.提出问题: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吗?B.作出假设: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C.设置变量:设置黑暗潮湿和明亮干燥两种环境D.实验对象:10条大小相似的健康蚯蚓【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本实验的变量是由无光和阴暗与潮湿两个变量。设计探究实验,常用到对照实验的设计,要注意惟一变量即所要探究的条件。【解答】探究光对蚯蚓影响的实验,提出问题: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吗 作出假设: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解答,根据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AB正确:设置变量时有两个变量,有无光和潮湿与干燥,因此不能得出结论,C错误;实验对象:10条大小相似的健康蚯蚓,D正确。故选C。4.(2023七上·兰溪期末)在购买蜜柚时,我们习惯“用手来掂量一下”,然后根据蜜柚是否有沉甸甸的感觉来判断蜜柚的品质好坏。就“用手来掂量一下”这个环节,类似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C.收集事实证据 D.得出结论【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科学探究源自问题的发现,经历的过程是: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检验假设→报告与交流。如果收集的证据不支持假设,则需要重新提出假设并重新验证。【解答】在购买蜜柚时,有经验的人总是把蜜柚拿在手中掂量一下,根据蜜柚是否有沉甸甸的感觉来判断蜜柚的品质好坏,就拍掂量蜜柚这一环节,类似科学探索中的收集事实证据,从而作出决定,得出结论。故答案为:C。5.(2023七上·金东月考)海水温度直接影响海难遇险者的生存时长。下表中列出了人浸在不同温度海水中预期可能的存活时间。据表分析以下判断中错误的是( )海水温度 低于0℃ 0℃~4℃ 4℃~10℃ 10℃~15℃ 15℃~20℃预期存活时间 少于15分钟 少于1.5小时 少于3小时 少于6小时 少于12小时A.海水温度低于20℃,温度越低预期存活时间越短B.海水温度越接近正常体温,越不利于遇险者存活C.海水温度为6℃,海难搜救时间应在3小时以内D.除海水温度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预期存活时间【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答】A.海水温度低于20℃,温度越低预期存活时间越短 ,A正确;B. 海水温度越接近正常体温,越有利于遇险者存活,B错误;C. 海水温度为6℃,海难搜救时间应在3小时以内 ,C正确;D. 除海水温度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预期存活时间 ,D正确;故答案为:B6.(2020七上·富阳月考)“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鱼儿何时洄游 B.哪种染色体能够决定人的性别C.哪种玫瑰漂亮 D.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解析】【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解答】A:鱼儿何时洄游,有科学研究价值,A不符合题意;B:哪种染色体能够决定人的性别,有科学研究价值, B不符合题意;C:哪种玫瑰漂亮,是人的感觉,没有科学研究价值,C符合题意;D: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有科学研究价值,是研究菜青虫的食性,D 不符合题意.故选C。7.(2023七上·温岭期中)市场上的防晒霜都宣称可以防晒。暑假期间,某校学生外出徒步旅游,准备借此机会做一个关于某品牌防晒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其中四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表,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实验人 自变量 因变量A.小棋 一只手手背上涂上防晒霜,另一只手手背不涂。 一天后对比颜色B.小成 同一只手手背划出两块相同面积的皮肤, 一块涂上防晒霜,另一块不涂。 一天后对比痛感C.小峰 在同学的手背上涂上防晒霜,自己的不涂。 一天后对比痛感D.小旭 同一只手手背划出两块相同面积的皮肤, 一块涂上防晒霜,另一块不涂。 一天后对比颜色A.A B.B C.C D.D【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对照实验的设置: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对研究对象的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A、小棋采取两只手背一只涂抹、一只不涂抹防晒霜进行对比实验,而让对照实验因影响因素不同,因此,A不符合题意;BD、小成和小旭都是采用同一只手手背划出两块相同面积的皮肤,一块涂上防晒霜,对比实验的影响因素基本一致,但由于被晒时间只有一天,颜色变化不明显,对比痛感较为明显,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C、小峰采用在同学的手背涂上防晒霜,自己的不涂,而让对比实验因影响因素不同,因此,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8.(2023七上·杭州期中)媒体报道某餐馆的一道名菜含有黄樟素.①小科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②他准备了A、B两组老鼠,A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B组喂正常食物;③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应属于科学探究方法中的提出问题B.B组是实验组,A组是对照组C.实验结果与假设相符,假设成立D.A、B两组的老鼠需大小、数量和健康状况等都相同【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解答】A、①是小科对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的判断,是探究步骤中的作出假设,A错误。B、A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B组喂正常食物,B未添加实验条件,起对照作用,属于对照组,B错误。C、A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B组喂正常食物;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可见,黄樟素不会导致癌症,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相符,假设不成立,C错误。D、本实验的变量是黄樟素,实验中除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比如A、B两组的老鼠需大小、数量和健康状况等都相同,D正确。故选:D。9.小米做了如下实验来研究温度、光照和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编号 环境条件1 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2 室温(20℃),黑暗中,适量浇水3 低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4 低温(0℃),黑暗中,适量浇水5 室温(20℃),光照充足,不浇水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比较1号和3号,可研究温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B.比较1号和2号,可研究光照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C.比较1号和5号,可研究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D.比较2号和5号,可研究光照和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在探究影响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条件时,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对比实验及实验的现象得出哪些因素会影响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解答】A.1号和3号,光照及水分均相同,只是温度不同,因此研究的是温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1号和2号,温度及水分相同,只是光照不同,研究的是光照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1号和5号,温度和光照相同,只是水分不同,研究的是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2号和5号,变量不唯一,不能研究光照和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0.(2023七上·浙江期末)小科在游览杭州西溪湿地公园时提出了下列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科学问题的是( )A.为什么有些植物秋冬季节会落叶B.湿地对于城市生态环境有什么作用C.门票定价多少比较科学合理D.湿地内有哪些种类及数量的动物和植物【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问题就是可以被实证的,在观察与实验后进行描述和解释的过程中,通过对科学背景知识的分析而产生的问题。【解答】门票定价多少比较科学合理,这个属于社会问题,而不是科学问题,故选C。11.(2019七上·义乌期中)下列哪个问题不是科学研究的范围( )A.月亮的形状变化 B.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C.许多地区常发生地震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索、质疑和研究。【解答】A、月亮的形状变化是科学探究中关于月亮的知识点,A不符合题意。B、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那是地球自转引起的,属于科学探究的范围,B不符合题意。C、许多地区常发生地震这是关于地震知识点,属于科学探究范围,C不符合题意。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这并不是科学探究的范围,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2.(2017七上·海宁月考)小东和小明分别购买了两种橡胶球。小东说:“我的橡胶球弹性比你好。”小明回答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请你帮助小东选择下列哪个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A.把两球向墙掷去,测量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B.用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较硬C.把两球向地面掷下,测量它们反弹的高度D.让两球从离地等高处释放,测量哪一个反弹得高【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此题实际是探究两种橡胶球的弹性好差。设计对照实验研究时,球的种类是控制的变量,其它方面都应该相同。还有的问题就是要将弹性变的可观察,从选项可以看出主要通过球的反弹距离来判断弹性的好差。【解答】此题通过设计对照实验探究两种橡胶球的弹性好差,控制球的种类不同而使其它条件相同。A、把两球向墙掷去,测量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掷球的力度不一定相同,不能比较;A错误;B、用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较硬,软硬不能表示弹性的好差,B错误;C、把两球向地面掷下,测量它们反弹的高度,掷向地面的力度不一定相同,不能比较,C错误;D、让两球从离地等高处释放,测量哪一个反弹得高,实验中只有球的种类不同,其余条件都相同,方案正确,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13.(2023七上·兰溪月考)科学探究过程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六个方面:①评价与交流;②制订探究计划;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⑤得出结论;⑥获取事实与证据。(1)一次较完整的探究所经历的流程应该是: (用以上序号排序)。(2)某女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 (填序号)【答案】(1)④③②⑥⑤①(2)③【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解答】(1)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订探究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得出结论;评价与交流。所以正确的步骤是:④③②⑥⑤①。(2)老师的“估计”属于猜测可能性,所以是③。14.(2018七上·柯桥月考)媒体报道某餐馆的一道名菜含有黄樟素。①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可能会导致癌症;②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③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以及得出结论。上文①应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哪一步? 。(2)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3)步骤 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照实验。【答案】(1)作出假设(2)错误(3)②【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以及得出结论。【解答】(1) ①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可能会导致癌症,意思是假设微量黄樟素可能会致癌,这就是属于建立假设。(2)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是错误的。(3) ②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 两组实验对照,更容易得出实验结果,这是属于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照实验。故答案为:(1)作出假设(2)错误(3)②15.(七上科学期中测试精编B卷(1、2章综合))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作出假设: 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为什么?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答案】鼠妇会先选择黑暗的环境;光;不能;一只鼠妇没有代表性;求平均值;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探究鼠妇喜欢生活在黑暗环境中,提出的问题是鼠妇会选择黑暗的环境吗?作出的假设应是鼠妇会先选择黑暗的环境,并设置对照实验,变量是光,为减少误差应选择多个鼠妇.据此解答.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对照实验指的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必须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惟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探究实验的要求来解答.【解答】解:(1)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故对此进行了探究,可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吗?(2)通过提出的问题可以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假设也可以从反面假设,如鼠妇不喜欢有光的环境,都可以,关键是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3)由于该实验探究的是光对鼠妇的影响,所以实验的变量应该是光,实验装置:由于纸盒的一半盖的透明的玻璃板,一半盖的是不透光的纸板,这样纸盒就形成了阴暗与明亮两种环境;(4)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不能用1只鼠妇,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验出现误差,因此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要计算不同环境下五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5)通过求实验数据平均值可知:明亮环境中平均一只鼠妇,阴暗环境中平均九只,故可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故答案为:(2)鼠妇会先选择黑暗的环境;(3)光;(4)不能,一只鼠妇没有代表性.(5)光;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16.(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精编A卷(全册综合))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含有黄樟素。(甲)墨墨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乙)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丙)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有患癌症。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上文中步骤(甲)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哪一步? (2)步骤 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照实验。(3)该探究的结论是 (4)科学探究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中: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文献法;④实验法,属于科学研究方法的是 (填序号)。【答案】(1)作出假设(2)乙(3)微量黄樟素不会致癌(4)①②③④【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本题以“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这一现实问题为出发点,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方法的认识.解此题从作出假设,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和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等方面切入.科学探究考查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重点是对照实验的设计、变量的判断.【解答】解:(1)作出假设: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提出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微量黄樟素,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的组作为实验组,喂正常食物的组作为对照组,说明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3)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若实验组的老鼠患癌症,说明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若实验组的老鼠没患癌症,说明微量黄樟素不会致癌.(4)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文献法,④实验法.在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后,常用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文献法,④实验法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三、实验探究题17.(2024八下·海曙期末)如果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就可能形成糖尿病。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 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步骤 甲鼠 乙鼠a 将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b 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c 重复b步骤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1)a步骤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 。(2)在该探究方案中如何设置乙鼠b步骤 。(3)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在理论上,为避免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该 。【答案】(1)避免小鼠自己分泌的胰岛素作用干扰实验结果。(2)定时喂全营养饲料,给乙鼠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3)口服胰岛素不起作用(4)每组多用几只小鼠防止实验的偶然性【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胰岛素与血糖含量【解析】【分析】 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来治疗糖尿病。【解答】(1) a步骤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避免小鼠自己分泌的胰岛素作用干扰实验结果。(2) 本实验探究的是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所以变量是胰岛素是注射还是口服,所以在该探究方案中乙鼠b应该这样设置: 定时喂全营养饲料,给乙鼠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3) 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口服胰岛素不起作用 ,起不到降血糖的作用;(4) 在理论上,为避免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该 每组多用几只小鼠防止实验的偶然性 ;故答案为:(1) 避免小鼠自己分泌的胰岛素作用干扰实验结果。 (2) 定时喂全营养饲料,给乙鼠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3) 口服胰岛素不起作用 (4) 每组多用几只小鼠防止实验的偶然性18.(2024七上·宁波期末)有一次小科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窗外的阳台上忘记吃了,待几天后竟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小科觉得奇怪,就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们,他们决定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请你和他们一起去探究。⑴提出问题:光照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⑵针对你的问题,请作出假设: 。⑶设计实验方案:①取一定数量的新鲜的黄豆芽分成两份,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容器中。②甲放在 下培养,乙放在阴暗处培养。⑷该实验的预期效果是: 。⑸该实验结论: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照。【答案】光照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光照;甲组黄豆芽变绿,乙组黄豆芽不变绿【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解析】【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主要反思以下几个方面: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探究要求,方法步骤是否合理,是否有前后颠倒现象,变量设计是否做到只有一个变量。【解答】(1) 黄豆芽被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因而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光照能影响到叶绿素的产生吗 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黄豆芽是在遮光的条件下形成的,豆苗是在有光的条件下形成的,做出的假设应是:光照对叶绿素的产生有影响。(2) 光照能影响到叶绿素的产生吗?实验的变量应是光照,遵循变量唯一原则,其他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所以②甲放在光照下培养,乙放在阴暗处培养。(3) 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在光照下,叶绿体内能合成叶绿素,根据经验该实验的预期结果是:甲内有光照,甲中的黄豆芽变绿,乙中缺少光照,乙中的黄豆芽不变绿。19.(2022七上·金东月考)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有媒体报道称九层塔含有黄樟素。为了探究黄樟素是否致癌,小明进行了如下探究:①他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②他准备了两组种类、年龄、大小健康程度都一样的老鼠,一组长期喂食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③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对此,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提出的问题是 ?(2)①过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步骤。(3)步骤②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运用了 法。(4)本实验结果 (填“符合”或“不符合”)假设。【答案】(1)黄樟素是否致癌(2)建立猜想(3)控制变量(4)不符合【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答】(1) 小明提出的问题是黄樟素是否致癌?(2)①过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建立猜想步骤。(3)步骤②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4) 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说明本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故答案为:(1) 黄樟素是否致癌 (2)建立猜想(3)控制变量(4)不符合20.(2023七上·滨江月考)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有媒体报道称九层塔含有黄樟素。为了探究黄樟素是否致癌,小明进行了如下探究:①他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②他准备了两组种类、年龄、大小健康程度都一样的老鼠,每组10只,一组长期喂食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③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对此,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提出的问题是 ?(2)①过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步骤。(3)步骤②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运用了 法。(4)本实验结果 (填“符合”或“不符合”)假设。(5)每组设置10只老鼠的目的是 【答案】(1)黄樟素是否致癌(2)建立假设(3)控制变量(4)不符合(5)排除实验偶然性【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根据“ 探究黄樟素是否致癌 ”确定小明提出的问题;(2)根据对科学探究环节的认识解答;(3)探究某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时,需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只改变这个因素,这就是控制变量法;(4)根据“ 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 ”分析;(5)在科学探究中,往往选择的样本越多,则得到的实验结论更加客观,具有普遍意义。【解答】(1)根据“ 探究黄樟素是否致癌 ”可知,小明提出的问题是: 黄樟素是否致癌 。(2)①过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建立假设步骤。(3)步骤②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4)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这说明黄樟素不致癌,即实验结构不符合假设;(5)每组设置10只老鼠的目的是排除实验偶然性。21.(2023七上·瑞安期中)新鲜菠萝酸甜多汁,但食用过多容易造成口腔黏膜破损。这种破损真的是由新鲜菠萝汁引起的吗?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与口腔黏膜相似的小肠黏膜开展了探究实验。(1)【提出问题】新鲜菠萝汁会破坏黏膜吗?【建立假设】 (2)【设计研究方案】①取一块猪小肠黏膜平均分成两半,分别放入A、B培养皿中。②向A培养皿中滴加20毫升生理盐水,同时向B培养皿中滴加 。③把A、B培养皿都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一段时间后用放大镜观察。(3)【评价与交流】,兴趣小组的同学还多次重复了该探究实验,目的是 。【答案】(1)新鲜菠萝汁会破坏黏膜(2)20mL新鲜菠萝汁(3)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可靠【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做出猜想与假设、设计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评价与交流。【解答】(1)根据提出的问题,可以建立假设:新鲜菠萝汁会破坏黏膜;(2)在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由于要研究新鲜菠萝汁会不会破坏黏膜,A培养皿中放入的是20毫升生理盐水,因此向B培养皿中滴加20mL的新鲜胡萝卜汁,并且让它们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然后观察;(3)由于在实验中一次实验的结果具有偶然性,为了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可靠,所以还需要多次重复该实验。故答案为:(1)新鲜菠萝汁会破坏黏膜;(2)20mL新鲜菠萝汁;(3)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可靠。四、解答题22.(2023七上·龙泉期中)善于观察的小龙同学发现:苍蝇停下来就匆忙搓脚(如甲图).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它的脚很脏吗?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苍蝇搓“脚”是不是为了清除“脚”上的“脏物”。(1)观察发现:苍蝇与其它昆虫一样,在外形也是三对足、两对翅,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它属于无脊椎中的 。(2)设计实验:①在A(瓶内 )、B(瓶内有脏物)两个玻璃瓶中,分别放入一只品种、大小相同且脚上无脏物的活苍蝇(如乙图);②在相同时间内观察并记录A、B两个玻璃瓶中苍蝇搓“脚”次数。(3)可能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①若 ,则说“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无关。②若A瓶中苍蝇搓“脚”次数少于B瓶中苍蝇搓“脚”次数,则说“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有关。(4)实验评价与交流:小泉认为小龙设计的实验中存在明显缺陷,你觉得该如何改进? 。【答案】(1)节肢动物(2)无脏物(3)A瓶中苍蝇搓“脚”次数接近或多于B瓶中苍蝇搓“脚”次数(4)在AB瓶中,分别放入相同数量,多只品种、大小相同且脚上无脏物的活苍蝇【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常见的无脊椎动物【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如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解答】(1) 观察发现:苍蝇与其它昆虫一样,在外形也是三对足、两对翅,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它属于无脊椎中的节肢动物;(2)探究苍蝇搓“脚”是不是为了清除“脚”上的“脏物”。所以变量是有无脏物;A瓶内无脏物,B瓶内有脏物;(3)①若A瓶中苍蝇搓“脚”次数接近或多于B瓶中苍蝇搓“脚”次数,则说“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无关。(4)一只苍蝇的数量太少了,应该在AB瓶中,分别放入相同数量,多只品种、大小相同且脚上无脏物的活苍蝇;故答案为:(1)节肢动物(2)无脏物(3)A瓶中苍蝇搓“脚”次数接近或多于B瓶中苍蝇搓“脚”次数(4)在AB瓶中,分别放入相同数量,多只品种、大小相同且脚上无脏物的活苍蝇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3 像科学家那样探究--2024-2025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学生版).docx 1.3 像科学家那样探究--2024-2025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