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一、单选题
1.(2024五下·常熟期末)某科学小组在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时,将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分别放入相同的土壤中,并加同样多的水,都放窗台上,一组用透明塑料杯罩住,另一组用同样大小不透明的塑料杯罩住,这个实验研究的是 (  )。
A.水 B.温度 C.光照 D.土壤
【答案】C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发芽可能需要多个条件,如水、土壤、光、空气和温度等。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在实验中只能改变我们选择的那个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某科学小组在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时,将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分别放入相同的土壤中,并加同样多的水,都放窗台上,一组用透明塑料杯罩住,另一组用同样大小不透明的塑料杯罩住,这个实验研究的是光照。故选C。
2.(2024五下·常熟期末)播种前农民会对水稻种子进行“催芽”,他们把种子在水中浸泡一晚,再堆在一起并包上棉被,这样种子就能在短时间内发芽,这种做法说明种子萌发的速度与 (  )有密切关系。
A.水分、阳光 B.水分、空气 C.水分、温度 D.空气、温度
【答案】C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播种前农民会对水稻种子进行“催芽”,他们把种子在水中浸泡一晚,再堆在一起并包上棉被,这样种子就能在短时间内发芽,这种做法说明种子萌发的速度与水分、温度有密切关系。故选C。
3.(2024五下·常熟期末)绿色植物的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  )。
A.氮气和氧气 B.氮气和养料
C.二氧化碳和水 D.氧气和养料
【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的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在光照的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故选D。
4.(2024五下·常熟期末)某科学小组需要捕捉一些蚯蚓进行实验,他们应该去 (  )的环境中容易找到蚯蚓。
A.小溪中的石堆里 B.运动场上的沙堆里
C.池塘里 D.铺满枯叶的湿润树林里
【答案】D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分析】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生生物与土壤生态传递的桥梁。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某科学小组需要捕捉一些蚯蚓进行实验,他们应该去铺满枯叶的湿润树林里的环境中容易找到蚯蚓。故选D。
5.(2024五下·常熟期末)如右图所示,这种动物叫雷鸟,它的羽毛会随季节的变化而改变颜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似的是 (  )。
A.极地狐的耳朵短而圆
B.每年春季,丹顶鹤会离开越冬的地方迁往东北的繁殖地
C.仙入掌的叶退化成刺
D.蚯蚓可以疏松土壤
【答案】D
【知识点】动物的行为
【解析】【分析】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的时候,动物会努力适应新环境;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动物会有一些特殊的行为。如:冬眠、迁徙、换毛、变色等。 如右图所示,这种动物叫雷鸟,它的羽毛会随季节的变化而改变颜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 极地狐的耳朵短而圆、每年春季,丹顶鹤会离开越冬的地方迁往东北的繁殖地、仙入掌的叶退化成刺都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行为,蚯蚓可以疏松土壤属于生物改变环境。故选D。
6.(2024五下·常熟期末)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很多包含科学道理的谚语、名言、警句,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有水才有谷,无水守着哭”——说的是水稻的生长离不开水
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说的是食物关系,描述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C.“少吃多滋味,吃多坏肚皮”——说的是饮食要适量,吃多会增加消化负担
D.“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说的是生物对环境会产生影响
【答案】B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很多包含科学道理的谚语、名言、警句,“有水才有谷,无水守着哭”——说的是水稻的生长离不开水;“少吃多滋味,吃多坏肚皮”——说的是饮食要适量,吃多会增加消化负担;“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说的是生物对环境会产生影响;“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说的是食物关系,没有描述一条完整的食物链,缺少生产者。故选B。
7.(2024五下·常熟期末)小虞根据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自制了一个生态瓶,如果他将生态瓶中的水草去除,其余条件不变,那么金鱼会怎样 (  )
A.金鱼不受影响,自由自在地生活
B.金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增多
C.金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减少
D.金鱼浮出水面先增多后减少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瓶的应用
【解析】【分析】生态瓶里的生物与生物、生物和非生物之间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能平衡和谐地生存下去。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所以当生态瓶里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发生变化时,生态瓶里生物的生活会受到影响。 小虞根据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自制了一个生态瓶,如果他将生态瓶中的水草去除,其余条件不变,水中的氧气会减少,那么金鱼会浮出水面的次数增多。故选B。
8.(2024五下·常熟期末)下列诗句或歌词中,描写竹筏的是 (  )。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C.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答案】B
【知识点】制作竹筏
【解析】【分析】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是生活中常见的运输工具。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借助它在水面上自由方便地行驶,还可以把很多货物运送到远方。人类的活动范围大大扩大,人类的物资运输和交流也大大增加。船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描写的是帆船,“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描写的是摇橹木船,“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描写的是竹筏。故选B。
9.(2024五下·常熟期末)作为此前杭州亚运会竞技项目之一的皮划艇比赛,是一项考验速度与耐力的运动。如右图,根据船体特征,皮划艇是从 (  )演变过来的。
A.轮船 B.帆船 C.独木舟 D.摇橹木船
【答案】C
【知识点】船的历史
【解析】【分析】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是生活中常见的运输工具。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借助它在水面上自由方便地行驶,还可以把很多货物运送到远方。人类的活动范围大大扩大,人类的物资运输和交流也大大增加。船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作为此前杭州亚运会竞技项目之一的皮划艇比赛,是一项考验速度与耐力的运动。如右图,根据船体特征,皮划艇是从独木舟演变过来的。故选C。
10.(2024五下·常熟期末)小虞在研究用沉的材料造船时,把橡皮泥和铝箔做成船形,发现它们能漂浮在水面,这是因为 (  )。
A.橡皮泥和铝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减小了
B.橡皮泥和铝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
C.橡皮泥和铝箔在水中受到的重力变小了
D.橡皮泥和铝箔的体积变小了
【答案】B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橡皮泥和铝箔在水中是沉的材料,把它们做成船型后,体积增大,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更容易浮在水面上。小虞在研究用沉的材料造船时,把橡皮泥和铝箔做成船形,发现它们能漂浮在水面,这是因为橡皮泥和铝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故选B。
11.(2024五下·常熟期末)小虞和他的同学用铝箔纸造了一艘船,他想测试这艘船能载多少个金属垫圈。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
A.直接放一堆金属垫圈上去,看船会不会沉
B.一个一个均匀放金属垫圈,直到船沉为止
C.放金属垫圈的时候都集中在船的中心位置并叠起来
D.当放第 20个金属垫圈时船沉了,于是他记录船的载重量的数据是20个
【答案】B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小虞和他的同学用铝箔纸造了一艘船,他想测试这艘船能载多少个金属垫圈。应该一个一个均匀放金属垫圈,直到船沉为止,当放第 20个金属垫圈时船沉了,于是他记录船的载重量的数据是19个。故选B。
12.(2024五下·常熟期末)蒸汽小船在行驶中总是会偏离方向,很难保持一定的方向,所以我们要继续改进我们制造的小船,需要安装 (  )。
A.船桨 B.船舵 C.船舷 D.风帆
【答案】B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船舵就是用来控制船行驶方向的装置。 蒸汽小船在行驶中总是会偏离方向,很难保持一定的方向,所以我们要继续改进我们制造的小船,需要安装船舵。故选B。
13.(2024五下·常熟期末)关于小船的结构设计,下列思路合理的是 (  )。
A.设计时最需要关注船的美观性 B.选择的船体材料越轻越好
C.给船安装的动力越多越好 D.左右对称,底部宽阔、平坦
【答案】D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是生活中常见的运输工具。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借助它在水面上自由方便地行驶,还可以把很多货物运送到远方。人类的活动范围大大扩大,人类的物资运输和交流也大大增加。船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从船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船的体职、材料、动力、结构、速度等都在不断改进与变化。小船的结构设计,需要左右对称,底部宽阔、平坦,稳定性更好。故选D。
14.(2024五下·常熟期末)如果你是小船测试组的评委,你认为下列不属于主要测试内容的是(  )。
A.小船的载重量 B.小船的稳定性
C.制作小船的材料 D.小船行驶的距离
【答案】C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测试是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测试小船时,需要测试小船的载重量、小船的稳定性、小船行驶的距离,制作小船的材料不属于主要测试内容。故选C。
15.(2024五下·常熟期末)船底的 (  )结构,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发明,不但能使船更加坚固,而且使其抗御风浪的能力大大增强,对世界船舶结构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A.龙骨 B.船体 C.甲板 D.船舱
【答案】A
【知识点】船的历史
【解析】【分析】现代轮船有骨架、船舱等结构设计,可以增加船的牢固程度,能更好的利用空间。船底的龙骨结构,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发明,不但能使船更加坚固,而且使其抗御风浪的能力大大增强,对世界船舶结构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故选A。
16.(2024五下·常熟期末)海洋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资源宝库,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下列关于海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
B.目前所知的21万种海洋生物中,大部分是海洋植物
C.海洋植物对维持海洋系统有重要的作用,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
D.海洋不但是巨大的资源宝库,还是生命的摇篮
【答案】B
【知识点】海洋资源
【解析】【分析】海洋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资源宝库,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据统计,海洋中生物有20多万种,其中动物18万种,植物2.5万种,是生命的摇篮,为人类提供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世界上约85%的水产品产于海洋,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海洋植物对维持海洋系统有重要的作用,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故选B。
17.(2024五下·常熟期末)有报告显示,2020年1月全球平均气温破纪录,成为188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1月。科学家指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主要原因,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
A.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植树造林,保护现有森林覆盖
B.减少开支,倡导使用煤炭这类燃料
C.开发新能源,倡导消费者使用新能源汽车
D.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供水洗澡
【答案】B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有报告显示,2020年1月全球平均气温破纪录,成为188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1月。科学家指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主要原因,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应该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植树造林,保护现有森林覆盖,减少使用煤炭这类燃料,开发新能源,倡导消费者使用新能源汽车,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供水洗澡。B选项说法不合理,故选B。
18.(2024五下·常熟期末)地球表面有约四分之三的面积被水覆盖,但是许多地方还是水资源紧缺。在地球上的水资源中,含有淡水资源最多的水体是 (  )。
A.冰川 B.湖泊 C.地下水 D.河流
【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有约四分之三的面积被水覆盖,但是许多地方还是水资源紧缺。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储量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的2.53%,其中固体冰川约占淡水总储量的68.69%。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人类的技术水平还难以利用。液体形式的淡水水体,绝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开采利用的也很小。在地球上的水资源中,含有淡水资源最多的水体是冰川。尽管地球上水资源总量很大,但是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多,淡水资源的分布也很不均衡,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故选A。
19.(2024五下·常熟期末)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且具有污染性。下列措施能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是 (  )。
A.焚烧垃圾 B.尽可能避免产生额外的垃圾
C.及时将垃圾放入垃圾桶 D.填埋垃圾
【答案】B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
【解析】【分析】 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且具有污染性。 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1) 减量化:尽可能避免产生额外的垃圾,从源头上减少垃圾。
(2) 资源化:将回收的垃圾再利用,变废为宝。
(3) 无害化:在垃圾管理的全过程,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能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是尽可能避免产生额外的垃圾。故选B。
20.(2024五下·常熟期末)某科学实验小组想要用废报纸作为材料模拟古法造纸,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撕碎 ②加水搅拌 ③通风晾干 ④挤压吸水 ⑤平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④③ C.①②④⑤③ D.①②③⑤④
【答案】B
【知识点】造纸术
【解析】【分析】再生纸的制作过程:把一张废报纸或一小块纸巾撕碎,放入杯中加水搅拌,直到成为均匀的稀纸浆。把稀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尽可能铺压平整,再盖上吸水的棉布、毛巾等挤压吸水。将挤压排水后成型的再生纸放置在塑料片上,然后小心地揭下来,在阴凉通风处自然干燥。所以再生纸的制作步骤是①②⑤④③。故选B。
21.(2024五下·常熟期末)小虞将装入密封袋内的温度计和另一支没放入密封袋的温度计同时并排放置在阳光下,每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如下图表)。以下对实验解释错误的是 (  )。
时间 密封袋内温度 (℃) 密封袋外温度 (℃)
初始温度 20 20
1分钟 21 20.5
2分钟 23 21
3分钟 24 22
4分钟 26 22.5
5分钟 28 24
A.此实验是为了模拟“温室效应”
B.从实验结果看,密封袋内的温度升高比密封袋外的温度升高更快
C.代表“温室”的密封袋内氧气浓度偏大,导致密封袋内温度更高
D.做这个实验时要注意两支温度计型号要相同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小虞将装入密封袋内的温度计和另一支没放入密封袋的温度计同时并排放置在阳光下,每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如下图表)。此实验是为了模拟“温室效应”,从实验结果看,密封袋内的温度升高比密封袋外的温度升高更快,做这个实验时要注意两支温度计型号要相同,代表“温室”的密封袋内像温室一样可以使热量进入袋内,又能阻挡热量的散失,导致密封袋内温度更高。故选C。
22.(2024五下·常熟期末)当面对一个具体问题需要提出解决方法时,比较合理的是 (  )。
A.只从自身角度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建议
B.需要平衡协调其他成员的意见,兼顾其他小组的建议
C.各自提出解决办法,合理即可
D.不需要考虑其他小组意见
【答案】B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当面对一个具体问题需要提出解决方法时,比较合理的是需要平衡协调其他成员的意见,兼顾其他小组的建议,不能只从自身角度开展调查研究,不考虑其他人的意见。故选B。
23.(2024五下·常熟期末)将装有冰水的试管放进热水中(如下图),过了一段时间后会出现 (  )。
A.冰水温度上升,热水温度不变
B.冰水温度不变,热水温度下降
C.冰水和热水的温度同时下降
D.冰水温度上升,热水温度下降,最后温度相等
【答案】D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我们平时说的热实际上是一种能量,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直接传给另一个物体。将装有冰水的试管放进热水中(如下图),过了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冰水温度上升,热水温度下降,最后温度相等。故选D。
24.(2024五下·常熟期末)如下图所示的金属装置,如果在A点加热,那么B、C、D三个位置处蜡熔化的顺序是(  )。
A.BDC B.CBD C.BCD D.CDB
【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我们平时说的热实际上是一种能量,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直接传给另一个物体,且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如下图所示的金属装置,如果在A点加热,那么B、C、D三个位置处蜡熔化的顺序是BCD。故选C。
25.(2024五下·常熟期末)小虞在探究“热在水中的传递”时,取来一根试管 ,加入约三分之一容量的水,并在试管底部挤入了少量红墨水,然后用酒精灯给试管底部的水加热,下图是小伙伴们用箭头表示热传递的方向,以下 (  )更符合热对流的情况。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量在液体或气体中的传递方式主要是热对流,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时,底部的水变热会往上运动,上部的冷水会往下运动,从而使杯内所有的水都变热,这样的传热方式称为热对流。小虞在探究“热在水中的传递”时,取来一根试管 ,加入约三分之一容量的水,并在试管底部挤入了少量红墨水,然后用酒精灯给试管底部的水加热,下图是小伙伴们用箭头表示热传递的方向,以下C选项更符合热对流的情况。故选C。
26.(2024五下·常熟期末)在大小、形状、厚度相同的四只杯子中同时倒入150毫升90℃的开水,放在同样的室温环境下, (  )中的水凉得最快些。
A.玻璃杯 B.不锈钢杯 C.塑料杯 D.陶瓷杯
【答案】B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热在不同材料中的传热快慢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热在金属材料比在非金属材料中的传热速度快。在大小、形状、厚度相同的四只杯子中同时倒入150毫升90℃的开水,放在同样的室温环境下, 不锈钢杯中的水凉得最快些。故选B。
27.(2024五下·常熟期末)每年的3-5月左右,墙砖上经常会出现“冒水”,到处是湿漉漉的景象,俗称“回南天”。
这种自然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墙壁在渗水 B.墙砖上的水蒸发
C.墙砖受热熔化变成液体 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
【答案】D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在自然界中,水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水变成水蒸汽的过程叫蒸发。冰变成水的过程叫融化,水变成冰过程叫凝固,水蒸汽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每年的3-5月左右,墙砖上经常会出现“冒水”,到处是湿漉漉的景象,俗称“回南天”。
这种自然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故选D。
28.(2024五下·常熟期末)太阳给我们地球带来了光和热,太阳的热量是以 (  )方式传递到地球表面的。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D.上述三种方法共同作用
【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热传递的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热在液体和气体内部通过流动传递的方式叫热对流;热不接触物体从热源直接散发出去的方式叫热辐射;热通过相互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的方式叫热传导。太阳给我们地球带来了光和热,太阳的热量是以热辐射方式传递到地球表面的。故选C。
29.(2024五下·常熟期末)小虞暑假跟随父母回老家看望外公外婆,外婆端上一盆冰镇西瓜招待小虞,小虞想起某著名作家曾写过这样一段话: “西瓜以绳络恶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下列关于井水冰镇西瓜说法正确的是 (  )。
A.冰镇前西瓜温度比井水的温度高
B.冰镇过程中,热量从井水传给西瓜
C.冰镇后西瓜的温度比井水低
D.冰镇过程中,西瓜和井水发生了热对流
【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小虞暑假跟随父母回老家看望外公外婆,外婆端上一盆冰镇西瓜招待小虞,小虞想起某著名作家曾写过这样一段话: “西瓜以绳络恶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冰镇前西瓜温度比井水的温度高,冰镇过程中,热量从西瓜传给井水,冰镇后西瓜的温度和井水相同,冰镇过程中,西瓜和井水发生了热传导。故选A。
30.(2024五下·常熟期末)保温杯能起到保温效果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保温杯的制作材料不锈钢不容易传热
B.保温杯体材料比较厚,不传热
C.保温杯通常是双层的,中间真空,传热能力弱
D.保温杯的制作材料不锈钢是热的良导体
【答案】C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材料的导热性不同,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保温杯能起到保温效果最主要的原因是保温杯通常是双层的,中间真空,传热能力弱。故选C。
二、综合题
31.(2024五下·常熟期末)动植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环境,环境又包括生物环境因素和非生物环境因素。某探究小组以蚯蚓为例,探索蚯蚓的生存环境。
(1)蚯蚓的食物是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和枯枝败叶,可以合称为腐殖质。腐殖质、蚯蚓、小鸟之间存在怎样的食物关系,请用食物链表示:   。
(2)该组在探究蚯蚓生存环境时做出了假设。为了验证假设是否正确,他们又进行以下实验:
●准备1个长方形盒子,将它分成上、下、左、右四等份,左端用黑布包住,右端盖上玻璃片;
●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在盒内放入等量的干、湿泥土,蚯蚓放置在中间(如右图所示);
●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反复做3次。
蚯蚓对环境的选择实验记录表
记录人: 日期:
实验次数 待在干燥、阴暗土壤里的蚯蚓数 待在干燥、明亮土壤里的蚯蚓数 待在潮湿、黑暗处土壤里的蚯蚓数 待在潮湿、明亮处土壤里的蚯蚓数
1 1 0 9 0
2 0 0 10 0.
3 0 0 10 0
①实验重复做3次的目的是:   。
②通过分析上表,我们可以知道蚯蚓喜欢生活在   、   的环境中。
③生活中不同的动物都有各自的生活环境,请你按照以下例子,写一写你还知道哪种动植物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动物名称 生活环境
蚯蚓 阴暗、潮湿
       
       
【答案】(1)腐殖质→蚯蚓→小鸟
(2)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出现偶然性;潮湿;阴暗;香蕉树;热带亚热带;仙人掌;热带荒漠地区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分析】(1)食物是动物生存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有些动物既吃别的生物,自己也会被别的动物吃掉。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一般用箭头表示食物链中“谁被谁吃”的关系。箭头方向也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箭头指向捕食者。食物链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蚯蚓的食物是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和枯枝败叶,可以合称为腐殖质。腐殖质、蚯蚓、小鸟之间存在怎样的食物关系,请用食物链表示:腐殖质→蚯蚓→小鸟。
(2)该组在探究蚯蚓生存环境时做出了假设。为了验证假设是否正确,他们又进行了实验。
①实验重复做3次的目的是: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出现偶然性。
②我们发现实验中大部分的蚯蚓待在潮湿、黑暗处土壤中,通过分析上表,我们可以知道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香蕉树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那里阳光充足雨水多,所以叶于宽大。松树生长在温带地区,针形叶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仙人掌原产于热带荒漠地区,叶退化成了刺,茎肥厚多汁,能贮存大量的水分,与那里缺水酷热、干燥的环境有关。
32.(2024五下·常熟期末)参观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是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其整体馆型采用了巨型船只造型,同时融入风帆元素,就像运河边一艘即将扬帆起航的巨船。旁边的大运塔则以唐塔的风格设计,塔高百米,可通过馆顶建设的长虹卧波式长廊进入高塔。博物馆藏有自春秋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杂项等各类文物展品1万多件(套)。2021年入选江苏“运河百景”标志性运河文旅产品公示名单、江苏省省级水情教育基地名单、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运河上的舟楫”是关于中国大运河舟楫主题的展览,讲述了舟楫的演变、类型等相关知识与故事。关于船的发展历史,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序是   。(填序号)
(2)参观过程中,小虞了解到竹筏和独木舟相比,明显的进步是(  )。
A.稳定性增加,载重量增大 B.有持续不断的动力
C.造船的成本大大降低了 D.造船材料更容易获取
(3)参观展览时,小虞注意到古人使用过的福船(如图)是利用   前进的帆船,它是一种尖底船,这种船首更有利于    (填“增大”或“减小”)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
(4)船的发展历程经过了各方面的变迁。从木头到钢铁,这是船的   的变化;从风力驱动到电动机驱动,这是船的   的变化。 (均填“动力”或“材料”)
(5)福建舰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福建舰甲板上会停放大量舰载机,对于舰载机停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塔台一侧可多停放一些 B.空位地方都可以停
C.合理分布停放 D.集中在舰尾停放
【答案】(1)①④③②
(2)A
(3)风力;减小
(4)材料;动力
(5)C
【知识点】船的历史
【解析】【分析】船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代:分别是舟筏时代、帆船时代、蒸汽机船时代和柴油机船时代。故按船只出现的先后顺序选①④③②。
(2)参观过程中,小虞了解到竹筏和独木舟相比,明显的进步是底部更宽,稳定性增加,载重量增大。故选A。
(3)参观展览时,小虞注意到古人使用过的福船(如图)是利用风力前进的帆船,它是一种尖底船,这种船首更有利于减小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可以使船行驶得更快。
(4)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是生活中常见的运输工具。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借助它在水面上自由方便地行驶,还可以把很多货物运送到远方。人类的活动范围大大扩大,人类的物资运输和交流也大大增加。船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从船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船的体职、材料、动力、结构、速度等都在不断改进与变化。船的发展历程经过了各方面的变迁。从木头到钢铁,这是船的材料的变化;从风力驱动到电动机驱动,这是船的动力的变化。
(5)福建舰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福建舰甲板上会停放大量舰载机,对于舰载机停放,应该合理分布停放,可以更平稳且更多的停放舰载机。故选C。
33.(2024五下·常熟期末)小虞五一劳动节假期很充实,跟着父母学会了不少生活技能,也从中获得了很多科学知识。
(1)小虞准备在妈妈的指导下学习做几道菜。他发现厨房里的煎锅、铁铲等炊具的把手大多是木材、塑料等材料制作的,主要是为了 (  )。
A.方便清洗 B.更加美观 C.隔热 D.传热
(2)小虞在妈妈的指导下煎了几个鸡蛋,煎鸡蛋的锅底是平的,当用小火在锅底中心加热时,图 (  )最合适用来表示热在锅底表面的传递过程。
(3)妈妈经常 用空气炸锅来烹饪食物。小虞通过爸爸的介绍,了解了空气炸锅的结构(如图)它是如何加热食物的呢 原来,它是由热源和一个大风扇组合而成,热源中的加热管对空气加热(加热管与食物没有直接接触),从上述资料和图示,它加热食物主要是运用了 (  )原理。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D.热循环
(4)小虞还在爸爸的指导下学会了在某APP上网购海鲜食材,他发现商家用泡沫箱运输食物,并在里面放置了冰袋。泡沫箱的作用是 (  )。
A.泡沫箱能降低箱内的温度
B.泡沫箱能保持箱内温度不变
C.泡沫箱能减缓箱内温度变化
D.泡沫箱坚固轻便,节省运输成本
(5)清蒸海鲜时,小虞忍不住打开了锅盖,发现有大量“白气”冒出。这些“白气”是(  )。
A.水受热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B.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
C.水蒸气吸热凝结成的小水滴 D.水蒸气受热凝结成的小水滴
【答案】(1)C
(2)C
(3)B
(4)C
(5)B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1)不同材料的导热性不同,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小虞准备在妈妈的指导下学习做几道菜。他发现厨房里的煎锅、铁铲等炊具的把手大多是木材、塑料等材料制作的,主要是为了隔热,减缓热量传递,防止烫伤。故选C。
(2)我们平时说的热实际上是一种能量,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直接传给另一个物体。热量的传递具有方向性,通常会从加热点向四周传递。图C最合适用来表示热在锅底表面的传递过程。
(3)热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热传递的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热在液体和气体内部通过流动传递的方式叫热对流;热不接触物体从热源直接散发出去的方式叫热辐射;热通过相互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的方式叫热传导。妈妈经常用空气炸锅来烹饪食物。小虞通过爸爸的介绍,了解了空气炸锅的结构(如图)它是如何加热食物的呢 原来,它是由热源和一个大风扇组合而成,热源中的加热管对空气加热(加热管与食物没有直接接触),从上述资料和图示,它加热食物主要是运用了热对流原理。故选B。
(4)泡沫箱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缓热量的传递。小虞还在爸爸的指导下学会了在某APP上网购海鲜食材,他发现商家用泡沫箱运输食物,并在里面放置了冰袋。泡沫箱的作用是:泡沫箱能减缓箱内温度变化。故选C。
(5)清蒸海鲜时,小虞忍不住打开了锅盖,发现有大量“白气”冒出。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故选B。
34.(2024五下·常熟期末)某校五年级同学利用班会课,走出校园,当了一回“城市体验师”,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以下3个乱象:
乱象一:外出路过某班教室,教室内空无一人,可灯和电扇还开着。
乱象二:某小区垃圾混装的现象严重:
“其他垃圾”桶里堆放着:①用过的纸巾 ②旧报纸 ③西瓜皮 ④碎砖块
“可回收物”桶里堆放着:⑤快递纸箱 ⑥矿泉水瓶 ⑦菜叶 ⑧锂电池
乱象三:某早餐店门口,拖把池的水龙头没有关紧,水哗哗地往外流。
(1)如果大家的行为都像“乱象一”那样,势必会造成电力资源的浪费,我市电能来源主要依靠火力发电,需要燃烧煤炭,这一过程会大量排放 (  )。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
(2)垃圾分类,造福全人类,请你完成以下题目:
①根据垃圾桶的分类图标,给下图中间两个垃圾桶标出正确的分类名称(填写在垃圾桶图片括号中)。
②将“乱象二”中随意混装的8种垃圾,进行重新分类(将序号填入对应垃圾桶下方的方框内
(3)关于“乱象三”,小虞组内同学展开了讨论,你认为合理的是 (  )。
A.小明:苏州地区淡水资源丰富,水龙头一时没关,浪费一点问题不大
B.小科:苏州人口众多,用水需求量巨大,我们更需要节约用水
C.小虞:自来水最终流入河里,河水变干净了,店家也是间接在保护环境
D.小美:早餐店的自来水龙头没关紧,和我们没任何关系,不需要提醒店员
【答案】(1)A
(2)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①用过的纸巾、④碎砖块属于其他垃圾;②旧报纸、⑤快递纸箱、⑥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③西瓜皮、⑦菜叶属于厨余垃圾;⑧锂电池属于有害垃圾。
(3)B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1)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如果大家的行为都像“乱象一”那样,势必会造成电力资源的浪费,我市电能来源主要依靠火力发电,需要燃烧煤炭,这一过程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故选A。
(2)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其中废纸主要包括各种旧书报、包装纸、办公用纸、纸盒等,但不包括污染的纸巾;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瓶、塑料盒、一次性塑料餐具等;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玻璃片等;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五金零件等;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布帘、毛巾、皮革制品等。 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 有害垃圾是不加妥善处理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或潜在危害的垃圾,比如荧光灯管、干电池、过期药物等。 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①用过的纸巾、④碎砖块属于其他垃圾;②旧报纸、⑤快递纸箱、⑥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③西瓜皮、⑦菜叶属于厨余垃圾;⑧锂电池属于有害垃圾。
(3)“乱象三”水资源浪费严重。尽管地球上水资源总量很大,但是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多,淡水资源的分布也很不均衡,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小科:苏州人口众多,用水需求量巨大,我们更需要节约用水的说法合理。故选B。
1 / 1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一、单选题
1.(2024五下·常熟期末)某科学小组在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时,将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分别放入相同的土壤中,并加同样多的水,都放窗台上,一组用透明塑料杯罩住,另一组用同样大小不透明的塑料杯罩住,这个实验研究的是 (  )。
A.水 B.温度 C.光照 D.土壤
2.(2024五下·常熟期末)播种前农民会对水稻种子进行“催芽”,他们把种子在水中浸泡一晚,再堆在一起并包上棉被,这样种子就能在短时间内发芽,这种做法说明种子萌发的速度与 (  )有密切关系。
A.水分、阳光 B.水分、空气 C.水分、温度 D.空气、温度
3.(2024五下·常熟期末)绿色植物的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  )。
A.氮气和氧气 B.氮气和养料
C.二氧化碳和水 D.氧气和养料
4.(2024五下·常熟期末)某科学小组需要捕捉一些蚯蚓进行实验,他们应该去 (  )的环境中容易找到蚯蚓。
A.小溪中的石堆里 B.运动场上的沙堆里
C.池塘里 D.铺满枯叶的湿润树林里
5.(2024五下·常熟期末)如右图所示,这种动物叫雷鸟,它的羽毛会随季节的变化而改变颜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似的是 (  )。
A.极地狐的耳朵短而圆
B.每年春季,丹顶鹤会离开越冬的地方迁往东北的繁殖地
C.仙入掌的叶退化成刺
D.蚯蚓可以疏松土壤
6.(2024五下·常熟期末)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很多包含科学道理的谚语、名言、警句,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有水才有谷,无水守着哭”——说的是水稻的生长离不开水
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说的是食物关系,描述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C.“少吃多滋味,吃多坏肚皮”——说的是饮食要适量,吃多会增加消化负担
D.“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说的是生物对环境会产生影响
7.(2024五下·常熟期末)小虞根据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自制了一个生态瓶,如果他将生态瓶中的水草去除,其余条件不变,那么金鱼会怎样 (  )
A.金鱼不受影响,自由自在地生活
B.金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增多
C.金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减少
D.金鱼浮出水面先增多后减少
8.(2024五下·常熟期末)下列诗句或歌词中,描写竹筏的是 (  )。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C.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2024五下·常熟期末)作为此前杭州亚运会竞技项目之一的皮划艇比赛,是一项考验速度与耐力的运动。如右图,根据船体特征,皮划艇是从 (  )演变过来的。
A.轮船 B.帆船 C.独木舟 D.摇橹木船
10.(2024五下·常熟期末)小虞在研究用沉的材料造船时,把橡皮泥和铝箔做成船形,发现它们能漂浮在水面,这是因为 (  )。
A.橡皮泥和铝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减小了
B.橡皮泥和铝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
C.橡皮泥和铝箔在水中受到的重力变小了
D.橡皮泥和铝箔的体积变小了
11.(2024五下·常熟期末)小虞和他的同学用铝箔纸造了一艘船,他想测试这艘船能载多少个金属垫圈。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
A.直接放一堆金属垫圈上去,看船会不会沉
B.一个一个均匀放金属垫圈,直到船沉为止
C.放金属垫圈的时候都集中在船的中心位置并叠起来
D.当放第 20个金属垫圈时船沉了,于是他记录船的载重量的数据是20个
12.(2024五下·常熟期末)蒸汽小船在行驶中总是会偏离方向,很难保持一定的方向,所以我们要继续改进我们制造的小船,需要安装 (  )。
A.船桨 B.船舵 C.船舷 D.风帆
13.(2024五下·常熟期末)关于小船的结构设计,下列思路合理的是 (  )。
A.设计时最需要关注船的美观性 B.选择的船体材料越轻越好
C.给船安装的动力越多越好 D.左右对称,底部宽阔、平坦
14.(2024五下·常熟期末)如果你是小船测试组的评委,你认为下列不属于主要测试内容的是(  )。
A.小船的载重量 B.小船的稳定性
C.制作小船的材料 D.小船行驶的距离
15.(2024五下·常熟期末)船底的 (  )结构,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发明,不但能使船更加坚固,而且使其抗御风浪的能力大大增强,对世界船舶结构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A.龙骨 B.船体 C.甲板 D.船舱
16.(2024五下·常熟期末)海洋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资源宝库,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下列关于海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
B.目前所知的21万种海洋生物中,大部分是海洋植物
C.海洋植物对维持海洋系统有重要的作用,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
D.海洋不但是巨大的资源宝库,还是生命的摇篮
17.(2024五下·常熟期末)有报告显示,2020年1月全球平均气温破纪录,成为188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1月。科学家指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主要原因,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
A.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植树造林,保护现有森林覆盖
B.减少开支,倡导使用煤炭这类燃料
C.开发新能源,倡导消费者使用新能源汽车
D.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供水洗澡
18.(2024五下·常熟期末)地球表面有约四分之三的面积被水覆盖,但是许多地方还是水资源紧缺。在地球上的水资源中,含有淡水资源最多的水体是 (  )。
A.冰川 B.湖泊 C.地下水 D.河流
19.(2024五下·常熟期末)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且具有污染性。下列措施能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是 (  )。
A.焚烧垃圾 B.尽可能避免产生额外的垃圾
C.及时将垃圾放入垃圾桶 D.填埋垃圾
20.(2024五下·常熟期末)某科学实验小组想要用废报纸作为材料模拟古法造纸,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撕碎 ②加水搅拌 ③通风晾干 ④挤压吸水 ⑤平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④③ C.①②④⑤③ D.①②③⑤④
21.(2024五下·常熟期末)小虞将装入密封袋内的温度计和另一支没放入密封袋的温度计同时并排放置在阳光下,每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如下图表)。以下对实验解释错误的是 (  )。
时间 密封袋内温度 (℃) 密封袋外温度 (℃)
初始温度 20 20
1分钟 21 20.5
2分钟 23 21
3分钟 24 22
4分钟 26 22.5
5分钟 28 24
A.此实验是为了模拟“温室效应”
B.从实验结果看,密封袋内的温度升高比密封袋外的温度升高更快
C.代表“温室”的密封袋内氧气浓度偏大,导致密封袋内温度更高
D.做这个实验时要注意两支温度计型号要相同
22.(2024五下·常熟期末)当面对一个具体问题需要提出解决方法时,比较合理的是 (  )。
A.只从自身角度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建议
B.需要平衡协调其他成员的意见,兼顾其他小组的建议
C.各自提出解决办法,合理即可
D.不需要考虑其他小组意见
23.(2024五下·常熟期末)将装有冰水的试管放进热水中(如下图),过了一段时间后会出现 (  )。
A.冰水温度上升,热水温度不变
B.冰水温度不变,热水温度下降
C.冰水和热水的温度同时下降
D.冰水温度上升,热水温度下降,最后温度相等
24.(2024五下·常熟期末)如下图所示的金属装置,如果在A点加热,那么B、C、D三个位置处蜡熔化的顺序是(  )。
A.BDC B.CBD C.BCD D.CDB
25.(2024五下·常熟期末)小虞在探究“热在水中的传递”时,取来一根试管 ,加入约三分之一容量的水,并在试管底部挤入了少量红墨水,然后用酒精灯给试管底部的水加热,下图是小伙伴们用箭头表示热传递的方向,以下 (  )更符合热对流的情况。
A. B.
C. D.
26.(2024五下·常熟期末)在大小、形状、厚度相同的四只杯子中同时倒入150毫升90℃的开水,放在同样的室温环境下, (  )中的水凉得最快些。
A.玻璃杯 B.不锈钢杯 C.塑料杯 D.陶瓷杯
27.(2024五下·常熟期末)每年的3-5月左右,墙砖上经常会出现“冒水”,到处是湿漉漉的景象,俗称“回南天”。
这种自然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墙壁在渗水 B.墙砖上的水蒸发
C.墙砖受热熔化变成液体 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
28.(2024五下·常熟期末)太阳给我们地球带来了光和热,太阳的热量是以 (  )方式传递到地球表面的。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D.上述三种方法共同作用
29.(2024五下·常熟期末)小虞暑假跟随父母回老家看望外公外婆,外婆端上一盆冰镇西瓜招待小虞,小虞想起某著名作家曾写过这样一段话: “西瓜以绳络恶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下列关于井水冰镇西瓜说法正确的是 (  )。
A.冰镇前西瓜温度比井水的温度高
B.冰镇过程中,热量从井水传给西瓜
C.冰镇后西瓜的温度比井水低
D.冰镇过程中,西瓜和井水发生了热对流
30.(2024五下·常熟期末)保温杯能起到保温效果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保温杯的制作材料不锈钢不容易传热
B.保温杯体材料比较厚,不传热
C.保温杯通常是双层的,中间真空,传热能力弱
D.保温杯的制作材料不锈钢是热的良导体
二、综合题
31.(2024五下·常熟期末)动植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环境,环境又包括生物环境因素和非生物环境因素。某探究小组以蚯蚓为例,探索蚯蚓的生存环境。
(1)蚯蚓的食物是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和枯枝败叶,可以合称为腐殖质。腐殖质、蚯蚓、小鸟之间存在怎样的食物关系,请用食物链表示:   。
(2)该组在探究蚯蚓生存环境时做出了假设。为了验证假设是否正确,他们又进行以下实验:
●准备1个长方形盒子,将它分成上、下、左、右四等份,左端用黑布包住,右端盖上玻璃片;
●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在盒内放入等量的干、湿泥土,蚯蚓放置在中间(如右图所示);
●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反复做3次。
蚯蚓对环境的选择实验记录表
记录人: 日期:
实验次数 待在干燥、阴暗土壤里的蚯蚓数 待在干燥、明亮土壤里的蚯蚓数 待在潮湿、黑暗处土壤里的蚯蚓数 待在潮湿、明亮处土壤里的蚯蚓数
1 1 0 9 0
2 0 0 10 0.
3 0 0 10 0
①实验重复做3次的目的是:   。
②通过分析上表,我们可以知道蚯蚓喜欢生活在   、   的环境中。
③生活中不同的动物都有各自的生活环境,请你按照以下例子,写一写你还知道哪种动植物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动物名称 生活环境
蚯蚓 阴暗、潮湿
       
       
32.(2024五下·常熟期末)参观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是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其整体馆型采用了巨型船只造型,同时融入风帆元素,就像运河边一艘即将扬帆起航的巨船。旁边的大运塔则以唐塔的风格设计,塔高百米,可通过馆顶建设的长虹卧波式长廊进入高塔。博物馆藏有自春秋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杂项等各类文物展品1万多件(套)。2021年入选江苏“运河百景”标志性运河文旅产品公示名单、江苏省省级水情教育基地名单、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运河上的舟楫”是关于中国大运河舟楫主题的展览,讲述了舟楫的演变、类型等相关知识与故事。关于船的发展历史,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序是   。(填序号)
(2)参观过程中,小虞了解到竹筏和独木舟相比,明显的进步是(  )。
A.稳定性增加,载重量增大 B.有持续不断的动力
C.造船的成本大大降低了 D.造船材料更容易获取
(3)参观展览时,小虞注意到古人使用过的福船(如图)是利用   前进的帆船,它是一种尖底船,这种船首更有利于    (填“增大”或“减小”)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
(4)船的发展历程经过了各方面的变迁。从木头到钢铁,这是船的   的变化;从风力驱动到电动机驱动,这是船的   的变化。 (均填“动力”或“材料”)
(5)福建舰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福建舰甲板上会停放大量舰载机,对于舰载机停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塔台一侧可多停放一些 B.空位地方都可以停
C.合理分布停放 D.集中在舰尾停放
33.(2024五下·常熟期末)小虞五一劳动节假期很充实,跟着父母学会了不少生活技能,也从中获得了很多科学知识。
(1)小虞准备在妈妈的指导下学习做几道菜。他发现厨房里的煎锅、铁铲等炊具的把手大多是木材、塑料等材料制作的,主要是为了 (  )。
A.方便清洗 B.更加美观 C.隔热 D.传热
(2)小虞在妈妈的指导下煎了几个鸡蛋,煎鸡蛋的锅底是平的,当用小火在锅底中心加热时,图 (  )最合适用来表示热在锅底表面的传递过程。
(3)妈妈经常 用空气炸锅来烹饪食物。小虞通过爸爸的介绍,了解了空气炸锅的结构(如图)它是如何加热食物的呢 原来,它是由热源和一个大风扇组合而成,热源中的加热管对空气加热(加热管与食物没有直接接触),从上述资料和图示,它加热食物主要是运用了 (  )原理。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D.热循环
(4)小虞还在爸爸的指导下学会了在某APP上网购海鲜食材,他发现商家用泡沫箱运输食物,并在里面放置了冰袋。泡沫箱的作用是 (  )。
A.泡沫箱能降低箱内的温度
B.泡沫箱能保持箱内温度不变
C.泡沫箱能减缓箱内温度变化
D.泡沫箱坚固轻便,节省运输成本
(5)清蒸海鲜时,小虞忍不住打开了锅盖,发现有大量“白气”冒出。这些“白气”是(  )。
A.水受热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B.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
C.水蒸气吸热凝结成的小水滴 D.水蒸气受热凝结成的小水滴
34.(2024五下·常熟期末)某校五年级同学利用班会课,走出校园,当了一回“城市体验师”,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以下3个乱象:
乱象一:外出路过某班教室,教室内空无一人,可灯和电扇还开着。
乱象二:某小区垃圾混装的现象严重:
“其他垃圾”桶里堆放着:①用过的纸巾 ②旧报纸 ③西瓜皮 ④碎砖块
“可回收物”桶里堆放着:⑤快递纸箱 ⑥矿泉水瓶 ⑦菜叶 ⑧锂电池
乱象三:某早餐店门口,拖把池的水龙头没有关紧,水哗哗地往外流。
(1)如果大家的行为都像“乱象一”那样,势必会造成电力资源的浪费,我市电能来源主要依靠火力发电,需要燃烧煤炭,这一过程会大量排放 (  )。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
(2)垃圾分类,造福全人类,请你完成以下题目:
①根据垃圾桶的分类图标,给下图中间两个垃圾桶标出正确的分类名称(填写在垃圾桶图片括号中)。
②将“乱象二”中随意混装的8种垃圾,进行重新分类(将序号填入对应垃圾桶下方的方框内
(3)关于“乱象三”,小虞组内同学展开了讨论,你认为合理的是 (  )。
A.小明:苏州地区淡水资源丰富,水龙头一时没关,浪费一点问题不大
B.小科:苏州人口众多,用水需求量巨大,我们更需要节约用水
C.小虞:自来水最终流入河里,河水变干净了,店家也是间接在保护环境
D.小美:早餐店的自来水龙头没关紧,和我们没任何关系,不需要提醒店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发芽可能需要多个条件,如水、土壤、光、空气和温度等。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在实验中只能改变我们选择的那个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某科学小组在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时,将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分别放入相同的土壤中,并加同样多的水,都放窗台上,一组用透明塑料杯罩住,另一组用同样大小不透明的塑料杯罩住,这个实验研究的是光照。故选C。
2.【答案】C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播种前农民会对水稻种子进行“催芽”,他们把种子在水中浸泡一晚,再堆在一起并包上棉被,这样种子就能在短时间内发芽,这种做法说明种子萌发的速度与水分、温度有密切关系。故选C。
3.【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的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在光照的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故选D。
4.【答案】D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分析】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生生物与土壤生态传递的桥梁。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某科学小组需要捕捉一些蚯蚓进行实验,他们应该去铺满枯叶的湿润树林里的环境中容易找到蚯蚓。故选D。
5.【答案】D
【知识点】动物的行为
【解析】【分析】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的时候,动物会努力适应新环境;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动物会有一些特殊的行为。如:冬眠、迁徙、换毛、变色等。 如右图所示,这种动物叫雷鸟,它的羽毛会随季节的变化而改变颜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 极地狐的耳朵短而圆、每年春季,丹顶鹤会离开越冬的地方迁往东北的繁殖地、仙入掌的叶退化成刺都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行为,蚯蚓可以疏松土壤属于生物改变环境。故选D。
6.【答案】B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很多包含科学道理的谚语、名言、警句,“有水才有谷,无水守着哭”——说的是水稻的生长离不开水;“少吃多滋味,吃多坏肚皮”——说的是饮食要适量,吃多会增加消化负担;“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说的是生物对环境会产生影响;“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说的是食物关系,没有描述一条完整的食物链,缺少生产者。故选B。
7.【答案】B
【知识点】生态瓶的应用
【解析】【分析】生态瓶里的生物与生物、生物和非生物之间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能平衡和谐地生存下去。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所以当生态瓶里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发生变化时,生态瓶里生物的生活会受到影响。 小虞根据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自制了一个生态瓶,如果他将生态瓶中的水草去除,其余条件不变,水中的氧气会减少,那么金鱼会浮出水面的次数增多。故选B。
8.【答案】B
【知识点】制作竹筏
【解析】【分析】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是生活中常见的运输工具。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借助它在水面上自由方便地行驶,还可以把很多货物运送到远方。人类的活动范围大大扩大,人类的物资运输和交流也大大增加。船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描写的是帆船,“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描写的是摇橹木船,“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描写的是竹筏。故选B。
9.【答案】C
【知识点】船的历史
【解析】【分析】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是生活中常见的运输工具。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借助它在水面上自由方便地行驶,还可以把很多货物运送到远方。人类的活动范围大大扩大,人类的物资运输和交流也大大增加。船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作为此前杭州亚运会竞技项目之一的皮划艇比赛,是一项考验速度与耐力的运动。如右图,根据船体特征,皮划艇是从独木舟演变过来的。故选C。
10.【答案】B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橡皮泥和铝箔在水中是沉的材料,把它们做成船型后,体积增大,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更容易浮在水面上。小虞在研究用沉的材料造船时,把橡皮泥和铝箔做成船形,发现它们能漂浮在水面,这是因为橡皮泥和铝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故选B。
11.【答案】B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小虞和他的同学用铝箔纸造了一艘船,他想测试这艘船能载多少个金属垫圈。应该一个一个均匀放金属垫圈,直到船沉为止,当放第 20个金属垫圈时船沉了,于是他记录船的载重量的数据是19个。故选B。
12.【答案】B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船舵就是用来控制船行驶方向的装置。 蒸汽小船在行驶中总是会偏离方向,很难保持一定的方向,所以我们要继续改进我们制造的小船,需要安装船舵。故选B。
13.【答案】D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是生活中常见的运输工具。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借助它在水面上自由方便地行驶,还可以把很多货物运送到远方。人类的活动范围大大扩大,人类的物资运输和交流也大大增加。船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从船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船的体职、材料、动力、结构、速度等都在不断改进与变化。小船的结构设计,需要左右对称,底部宽阔、平坦,稳定性更好。故选D。
14.【答案】C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测试是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测试小船时,需要测试小船的载重量、小船的稳定性、小船行驶的距离,制作小船的材料不属于主要测试内容。故选C。
15.【答案】A
【知识点】船的历史
【解析】【分析】现代轮船有骨架、船舱等结构设计,可以增加船的牢固程度,能更好的利用空间。船底的龙骨结构,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发明,不但能使船更加坚固,而且使其抗御风浪的能力大大增强,对世界船舶结构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故选A。
16.【答案】B
【知识点】海洋资源
【解析】【分析】海洋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资源宝库,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据统计,海洋中生物有20多万种,其中动物18万种,植物2.5万种,是生命的摇篮,为人类提供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世界上约85%的水产品产于海洋,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海洋植物对维持海洋系统有重要的作用,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故选B。
17.【答案】B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有报告显示,2020年1月全球平均气温破纪录,成为188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1月。科学家指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主要原因,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应该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植树造林,保护现有森林覆盖,减少使用煤炭这类燃料,开发新能源,倡导消费者使用新能源汽车,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供水洗澡。B选项说法不合理,故选B。
18.【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有约四分之三的面积被水覆盖,但是许多地方还是水资源紧缺。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储量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的2.53%,其中固体冰川约占淡水总储量的68.69%。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人类的技术水平还难以利用。液体形式的淡水水体,绝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开采利用的也很小。在地球上的水资源中,含有淡水资源最多的水体是冰川。尽管地球上水资源总量很大,但是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多,淡水资源的分布也很不均衡,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故选A。
19.【答案】B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
【解析】【分析】 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且具有污染性。 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1) 减量化:尽可能避免产生额外的垃圾,从源头上减少垃圾。
(2) 资源化:将回收的垃圾再利用,变废为宝。
(3) 无害化:在垃圾管理的全过程,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能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是尽可能避免产生额外的垃圾。故选B。
20.【答案】B
【知识点】造纸术
【解析】【分析】再生纸的制作过程:把一张废报纸或一小块纸巾撕碎,放入杯中加水搅拌,直到成为均匀的稀纸浆。把稀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尽可能铺压平整,再盖上吸水的棉布、毛巾等挤压吸水。将挤压排水后成型的再生纸放置在塑料片上,然后小心地揭下来,在阴凉通风处自然干燥。所以再生纸的制作步骤是①②⑤④③。故选B。
21.【答案】C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小虞将装入密封袋内的温度计和另一支没放入密封袋的温度计同时并排放置在阳光下,每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如下图表)。此实验是为了模拟“温室效应”,从实验结果看,密封袋内的温度升高比密封袋外的温度升高更快,做这个实验时要注意两支温度计型号要相同,代表“温室”的密封袋内像温室一样可以使热量进入袋内,又能阻挡热量的散失,导致密封袋内温度更高。故选C。
22.【答案】B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当面对一个具体问题需要提出解决方法时,比较合理的是需要平衡协调其他成员的意见,兼顾其他小组的建议,不能只从自身角度开展调查研究,不考虑其他人的意见。故选B。
23.【答案】D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我们平时说的热实际上是一种能量,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直接传给另一个物体。将装有冰水的试管放进热水中(如下图),过了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冰水温度上升,热水温度下降,最后温度相等。故选D。
24.【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我们平时说的热实际上是一种能量,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直接传给另一个物体,且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如下图所示的金属装置,如果在A点加热,那么B、C、D三个位置处蜡熔化的顺序是BCD。故选C。
25.【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量在液体或气体中的传递方式主要是热对流,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时,底部的水变热会往上运动,上部的冷水会往下运动,从而使杯内所有的水都变热,这样的传热方式称为热对流。小虞在探究“热在水中的传递”时,取来一根试管 ,加入约三分之一容量的水,并在试管底部挤入了少量红墨水,然后用酒精灯给试管底部的水加热,下图是小伙伴们用箭头表示热传递的方向,以下C选项更符合热对流的情况。故选C。
26.【答案】B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热在不同材料中的传热快慢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热在金属材料比在非金属材料中的传热速度快。在大小、形状、厚度相同的四只杯子中同时倒入150毫升90℃的开水,放在同样的室温环境下, 不锈钢杯中的水凉得最快些。故选B。
27.【答案】D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在自然界中,水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水变成水蒸汽的过程叫蒸发。冰变成水的过程叫融化,水变成冰过程叫凝固,水蒸汽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每年的3-5月左右,墙砖上经常会出现“冒水”,到处是湿漉漉的景象,俗称“回南天”。
这种自然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故选D。
28.【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热传递的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热在液体和气体内部通过流动传递的方式叫热对流;热不接触物体从热源直接散发出去的方式叫热辐射;热通过相互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的方式叫热传导。太阳给我们地球带来了光和热,太阳的热量是以热辐射方式传递到地球表面的。故选C。
29.【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小虞暑假跟随父母回老家看望外公外婆,外婆端上一盆冰镇西瓜招待小虞,小虞想起某著名作家曾写过这样一段话: “西瓜以绳络恶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冰镇前西瓜温度比井水的温度高,冰镇过程中,热量从西瓜传给井水,冰镇后西瓜的温度和井水相同,冰镇过程中,西瓜和井水发生了热传导。故选A。
30.【答案】C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材料的导热性不同,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保温杯能起到保温效果最主要的原因是保温杯通常是双层的,中间真空,传热能力弱。故选C。
31.【答案】(1)腐殖质→蚯蚓→小鸟
(2)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出现偶然性;潮湿;阴暗;香蕉树;热带亚热带;仙人掌;热带荒漠地区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分析】(1)食物是动物生存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有些动物既吃别的生物,自己也会被别的动物吃掉。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一般用箭头表示食物链中“谁被谁吃”的关系。箭头方向也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箭头指向捕食者。食物链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蚯蚓的食物是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和枯枝败叶,可以合称为腐殖质。腐殖质、蚯蚓、小鸟之间存在怎样的食物关系,请用食物链表示:腐殖质→蚯蚓→小鸟。
(2)该组在探究蚯蚓生存环境时做出了假设。为了验证假设是否正确,他们又进行了实验。
①实验重复做3次的目的是: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出现偶然性。
②我们发现实验中大部分的蚯蚓待在潮湿、黑暗处土壤中,通过分析上表,我们可以知道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香蕉树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那里阳光充足雨水多,所以叶于宽大。松树生长在温带地区,针形叶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仙人掌原产于热带荒漠地区,叶退化成了刺,茎肥厚多汁,能贮存大量的水分,与那里缺水酷热、干燥的环境有关。
32.【答案】(1)①④③②
(2)A
(3)风力;减小
(4)材料;动力
(5)C
【知识点】船的历史
【解析】【分析】船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代:分别是舟筏时代、帆船时代、蒸汽机船时代和柴油机船时代。故按船只出现的先后顺序选①④③②。
(2)参观过程中,小虞了解到竹筏和独木舟相比,明显的进步是底部更宽,稳定性增加,载重量增大。故选A。
(3)参观展览时,小虞注意到古人使用过的福船(如图)是利用风力前进的帆船,它是一种尖底船,这种船首更有利于减小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可以使船行驶得更快。
(4)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是生活中常见的运输工具。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借助它在水面上自由方便地行驶,还可以把很多货物运送到远方。人类的活动范围大大扩大,人类的物资运输和交流也大大增加。船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从船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船的体职、材料、动力、结构、速度等都在不断改进与变化。船的发展历程经过了各方面的变迁。从木头到钢铁,这是船的材料的变化;从风力驱动到电动机驱动,这是船的动力的变化。
(5)福建舰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福建舰甲板上会停放大量舰载机,对于舰载机停放,应该合理分布停放,可以更平稳且更多的停放舰载机。故选C。
33.【答案】(1)C
(2)C
(3)B
(4)C
(5)B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1)不同材料的导热性不同,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小虞准备在妈妈的指导下学习做几道菜。他发现厨房里的煎锅、铁铲等炊具的把手大多是木材、塑料等材料制作的,主要是为了隔热,减缓热量传递,防止烫伤。故选C。
(2)我们平时说的热实际上是一种能量,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直接传给另一个物体。热量的传递具有方向性,通常会从加热点向四周传递。图C最合适用来表示热在锅底表面的传递过程。
(3)热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热传递的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热在液体和气体内部通过流动传递的方式叫热对流;热不接触物体从热源直接散发出去的方式叫热辐射;热通过相互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的方式叫热传导。妈妈经常用空气炸锅来烹饪食物。小虞通过爸爸的介绍,了解了空气炸锅的结构(如图)它是如何加热食物的呢 原来,它是由热源和一个大风扇组合而成,热源中的加热管对空气加热(加热管与食物没有直接接触),从上述资料和图示,它加热食物主要是运用了热对流原理。故选B。
(4)泡沫箱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缓热量的传递。小虞还在爸爸的指导下学会了在某APP上网购海鲜食材,他发现商家用泡沫箱运输食物,并在里面放置了冰袋。泡沫箱的作用是:泡沫箱能减缓箱内温度变化。故选C。
(5)清蒸海鲜时,小虞忍不住打开了锅盖,发现有大量“白气”冒出。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故选B。
34.【答案】(1)A
(2)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①用过的纸巾、④碎砖块属于其他垃圾;②旧报纸、⑤快递纸箱、⑥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③西瓜皮、⑦菜叶属于厨余垃圾;⑧锂电池属于有害垃圾。
(3)B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1)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如果大家的行为都像“乱象一”那样,势必会造成电力资源的浪费,我市电能来源主要依靠火力发电,需要燃烧煤炭,这一过程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故选A。
(2)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其中废纸主要包括各种旧书报、包装纸、办公用纸、纸盒等,但不包括污染的纸巾;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瓶、塑料盒、一次性塑料餐具等;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玻璃片等;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五金零件等;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布帘、毛巾、皮革制品等。 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 有害垃圾是不加妥善处理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或潜在危害的垃圾,比如荧光灯管、干电池、过期药物等。 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①用过的纸巾、④碎砖块属于其他垃圾;②旧报纸、⑤快递纸箱、⑥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③西瓜皮、⑦菜叶属于厨余垃圾;⑧锂电池属于有害垃圾。
(3)“乱象三”水资源浪费严重。尽管地球上水资源总量很大,但是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多,淡水资源的分布也很不均衡,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小科:苏州人口众多,用水需求量巨大,我们更需要节约用水的说法合理。故选B。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