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2024年中考科学二模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舟山市2024年中考科学二模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舟山市2024年中考科学二模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4·舟山模拟)中国航天从“天宫”建站到“嫦娥”奔月,从“天问”探火到“羲和”追日,一步步迈进探索星辰大海的伟大征程。下列天体中属于恒星的是(  )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火星
【答案】A
【知识点】著名的星座与恒星
【解析】【分析】恒星能够发光发热,据此解答。
【解答】A.太阳能够发光发热,属于恒星,故A正确;
B.地球不能发光发热,不属于恒星,属于行星,故B错误;
C.月球不能发光发热,不属于恒星,是地球的一颗卫星,故C错误;
D.火星不能发光发热,不属于恒星,属于行星,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2024·舟山模拟)近年来,我市将柽柳作为生态海岸线上的主要种植作物,它可以将吸收的盐分排出,形成硬“壳”,从而抵挡风沙,同时因花期很长,还兼具观赏价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柽柳是一种裸子植物
B.柽柳排盐这一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C.柽柳的根系吸水时,其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
D.因能抵挡风沙,柽柳只适合栽种在荒漠等风沙较大的地带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分析】A.根据种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区别进行解答;
B.根据植物的性状是基因决定的进行解答;
C.根据根系吸水的原因进行解答;
D.根据柽柳的特点得出适合栽种的地带进行解答。
【解答】A.由于柽柳是用种子繁殖的,属于种子植物,故A错误;
B.从题目所给的信息可知,柽柳排盐这一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故B正确;
C.柽柳的根系吸水时,其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故C错误;
D.柽柳能够将吸收的盐分排出,也能抵挡风沙,因此适合种植在海岸线与荒漠地带,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2024·舟山模拟)据媒体报道,“金星快车”号探测器发现金星大气中存在15N2,15N的原子核中含有7个质子和8个中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15N的核外电子数为15 B.15N与14N互为同位素原子
C.15N2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D.15N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分析;
B、根据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分析;
C、根据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分析;
D、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分析。
【解答】A、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15N的核外电子数为7 ,不符合题意;
B、15N与14N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原子 ,符合题意;
C、15N2只氮元素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 ,不符合题意;
D、15N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4·舟山模拟)如图,加油站工作人员提取油枪加油前,手必须触摸静电释放器,以清除身体上的静电,确保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电释放器可由普通玻璃制成
B.身体上的静电是人体与衣服摩擦时创造的
C.清除静电时,人手和静电释放器之间有电流通过
D.清除静电后,人身体上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全部消失
【答案】C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流和电流的单位换算;导体和绝缘体
【解析】【分析】A.容易导电的为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为绝缘体;
BD.根据摩擦起电的本质解答;
C.电流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
【解答】A.静电释放器可可将静电传导出去,应该为导体,不能是普通玻璃,故A错误;
B.身体上的静电是人体与衣服摩擦时电荷发生转移,而不是创造电荷,故B错误;
C.清除静电时,人手和静电释放器之间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即有电流通过,故C正确;
D.清除静电后,人身体上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并未消失,只是发生转移后二者的数量相同,对外不显电性,故D错误。
故选C。
5.(2024·舟山模拟)如图为小舟自制“棒棒糖”的项目化学习流程,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丙方糖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B.乙和丁一定为饱和溶液
C.丁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大于乙
D.丙→丁的过程为降温结晶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A、根据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析;
B、根据有固体剩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分析;
C、根据高温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低温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D、根据降温结晶的原理分析。
【解答】A、 乙→丙温度升高,方糖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不符合题意;
B、 乙和丁都有固体未溶解,一定为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C、 丁为5oC时的饱和溶液,乙为37oC时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乙大于丁 ,符合题意;
D、 丙→丁的过程为降温结晶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2024·舟山模拟)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固体
B.过滤
C.加热液体药品
D.测定溶液pH
【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pH值的测量及方法
【解析】【分析】A、根据天平左物右码原则分析;
B、根据过滤一贴二低三靠原则分析;
C、根据给试管中液体加热的操作步骤分析;
D、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分析。
【解答】A、天平称量固体时将药品放左盘,不符合题意;
B、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符合题意;
C、加热试管内液体,用酒精灯外焰,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液体体积不能超试管容积三分之一,不符合题意;
D、测溶液pH时不能将试纸浸入待测液中,应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液体滴在试纸上测定,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2024·舟山模拟)如图,我国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于2023年5月28日完成商业首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919在加速起飞过程中,机械能增大
B.C919落地后继续滑行,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C.C919在飞行过程中,机翼上方气压大于下方气压
D.C919停在停机坪时,所受重力与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A
【知识点】惯性;平衡力的辨别;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A.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
B.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而不是力的作用;
C.根据飞机升力的原因判断;
D.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
【解答】A.C919在加速起飞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则动能增大;质量不变,高度增大,则重力势能增大。根据“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可知,机械能增大,故A正确;
B.C919落地后继续滑行,是因为飞机有惯性,故B错误;
C.C919在飞行过程中,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而气压大于下方气压,故C错误;
D.C919停在停机坪时,所受重力与对地面的压力,二者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
8.(2024·舟山模拟)如图为西瓜叶肉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夏天正午强度最大,有机物积累最快
B.过程②决定了西瓜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过程①、②分别在光照和黑暗下条件下进行
D.过程①、②都参与了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图中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图中②表示呼吸作用。
【解答】A.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阳光充足的中午,由于光照过强,叶片的气孔关闭,影响了二氧化碳进入叶片,从而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造成光合作用的强度下降,而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候是傍晚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同时,故A错误;
B.②过程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不能决定了水稻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故B错误;
C.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必须在光照条件下进行,②过程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均能进行,故C错误;
D.绿色植物通过①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通过②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①②过程都参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9.(2024·舟山模拟)网络上许多健身达人钟爱补充蛋白质,不少年轻人也跟风推崇高蛋白低碳水的饮食。如图是蛋白质的消化终产物氨基酸进入血液后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A表示吸收,发生的场所是大肠
B.过程B,血液中氨基酸的量保持不变
C.过程C,原尿中的大部分水会重新回到血液
D.高蛋白低碳水的饮食符合各类人群的营养需求,应当广泛普及
【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尿的形成过程进行解答。
【解答】A.过程A表示吸收,发生的场所是小肠,故A错误;
B.过程B是血液循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小分子物质会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因此血液中的氨基酸会下降,故B错误;
C.在过程C中通过肾小管使原尿中的大部分水重新进行血液,故C正确;
D.高蛋白低碳水的饮食不符合各类人群的营养需求,只符合大部分人群的营养需求,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0.(2024·舟山模拟)逆向推理是科学学习中的一种思维方法。下列逆向推理正确的是(  )
A.主动脉中流动脉血,则流动脉血的血管一定是主动脉
B.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则省力的简单机械一定是动滑轮
C.山顶的等高线呈封闭状态,则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的地形都是山顶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则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
【答案】D
【知识点】血液循环;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等高线地形模型
【解析】【分析】A.根据动脉血存在于哪里进行解答;
B.根据省力的简单机械进行解答;
C.根据等高线与地形的关系进行解答;
D.根据溶液的酸碱性进行解答。
【解答】A.流动脉血的除了主动脉之外还有肺静脉,故A错误;
B.省力的简单机械除了动滑轮之外还有轮轴、斜面、杠杆等,故B错误;
C.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的地形除了山顶还有山谷,故C错误;
D.能够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1.(2024·舟山模拟)HUD是抬头显示系统(如图甲),其作用是把时速、导航等重要的行车信息,投影到驾驶员前面的挡风玻璃上(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避免产生重影,可增大挡风玻璃的厚度
B.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
C.夜间行车,为不影响驾驶,应该打开车内照明灯
D.为降低像的高度,可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远离挡风玻璃
【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A.根据重影的产生原因判断;
B.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判断;
C.物体越明亮,则看起来越清晰;
D.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分析。
【解答】A.重影是光在挡风玻璃内外两个表面上发生两次反射形成的,且厚度越大,则重影越严重,故A错误;
B.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故B正确;
C. 夜间行车,为不影响驾驶, 车内不能打开照明灯,因为车内越暗,车外越明亮,则外面的物体看起来越清晰,故C错误;
D.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 为降低像的高度,可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靠近挡风玻璃,故D错误。
故选B。
12.(2024·舟山模拟)蒸食物时,常用盘子夹(如图)来夹取热盘子,既方便又安全。在夹盘子时,对该盘子夹右侧支架受力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杠杆及其五要素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装置的使用过程,进而确定杠杆的要素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 在夹盘子时, 两个夹片相连的位置为支点O,手指对夹子施加向左的压力,而盘子对夹子的阻力向右,作用在A点附近,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3.(2024·舟山模拟)每年6月中旬,黑脸琵鹭会结伴来到朱家尖的滩涂上,它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属全球濒危物种。下列有关黑脸琵鹭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身体特征:呈纺锤形,体表覆甲,骨骼中空
B.结构层次:细胞→组织→系统→器官→个体
C.受精方式与胚胎发育方式:体外受精,卵生
D.最有效保护措施:建立黑脸琵鹭自然保护区
【答案】D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A.根据鸟类的特征进行解答;
B.根据结构的层次进行解答;
C.根据鸟类的生殖方式进行解答;
D.根据保护濒危物种的方法进行解答。
【解答】A.身体特征:呈纺锤形,体表覆盖羽毛,骨骼中空,利于飞行,故A错误;
B.动物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故B错误;
C.鸟类的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胚胎发育方式为卵生,故C错误;
D.保护濒危物种的方法为:建立自然保护区,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4.(2024·舟山模拟)“火上浇油”能灭火吗 某科普节目中,消防队员将冷的食用油沿着锅边缘缓慢倒入正在燃烧的油锅中,一段时间后火焰熄灭了。“火上浇油”能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
A.隔绝氧气
B.清除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根据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分析。
【解答】“火上浇油”能灭火是由于油温度低,浇油后使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从而使火熄灭。
故选D。
15.(2024·舟山模拟)科学家将石墨烯制成的湿敏电阻附着在叶片上,检测植物含水量的变化。电源电压恒定,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当植物含水量较低时,变小,电表示数也变小。下列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由图示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根据“含水量变低,Rx变小,电表示数变小;含水量变高,Rx变大,电表示数变大”来分析解答。
【解答】A.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因电源电压不变,所以电压表示数始终不变,故A不合题意;
B.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当植物含水量变低时,R0不变,电路的总电阻变小,电流变大。根据U=IR知,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示数变大,故B不符合题意;
C.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湿敏电阻Rx两端的电压。当植物含水量变低时,Rx变小,由B项解答可知,R0两端的电压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Rx两端的电压减小,即电压表示数变小,故C符合题意;
D.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的电流。当植物含水量变低时,Rx变小,电路的总电阻变小,电源电压不变,根据可知,电流表示数变大,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有9小题,19空格,每空2分,共38分)
16.(2024·舟山模拟)如图是舟山特有物种普陀鹅耳枥的种子。
(1)普陀鹅耳枥的种子结构中能萌发成新植株的是   。(填结构名称)
(2)我国首批太空育种试验中就有普陀鹅耳枥的种子。太空育种试验是将作物种子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   ,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技术。
【答案】(1)胚
(2)变异
【知识点】种子植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种子的萌发的条件及遗传和变异的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1)普陀鹅耳枥的种子结构中能萌发成新植株的是胚;
(2)太空育种试验是将作物种子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技术。
故答案为:(1)胚;(2)变异。
17.(2024·舟山模拟)2024年4月3日,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浙江省多地市都有明显震感。此次地震是由亚欧板块与   板块碰撞引起的,属于地球的   (选填“内力”或“外力”)作用。
【答案】太平洋;内力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根据板块的构造及地震的成因进行解答。
【解答】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地震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引起的,属于地球的内力作用。
故答案为:太平洋;内力。
18.(2024·舟山模拟)在杭州举办的第19届亚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谢震业、葛曼棋双双加冕“亚洲飞人”。谢震业在起跑瞬间,脚受到摩擦力方向为   (选填“向前”或“向后”);以全力冲刺时的葛曼棋为参照物,观众席上的观众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答案】向前;运动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1)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1) 谢震业在起跑瞬间, 鞋底对地面施加向后的作用力,那么鞋子有向后运动的趋势。而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因此脚受到摩擦力方向为向前。
(2) 以全力冲刺时的葛曼棋为参照物,观众席上的观众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是运动的。
19.(2024·舟山模拟)可乐是青少年特别喜爱的一种饮料,但是可乐含糖量较高,经常饮用会引发肥胖,还有可能引起龋齿、糖尿病等。
(1)已知一瓶250克的可乐浓缩液中含有34克糖,用此浓缩液配制含糖量10%的可乐,需加水   克。
(2)可乐中含有咖啡因,其化学式为C8H10N4O2,咖啡因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答案】(1)90
(2)有机物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稀释所需水的质量即为两溶液质量差分析;
(2)根据除碳酸钠、二氧化碳等之外的含碳化合物为有机化合物分析。
【解答】(1) 一瓶250克的可乐浓缩液中含有34克糖,用此浓缩液配制含糖量10%的可乐, 可得10%的可乐质量为34g÷10%=340g,则需加水质量为340g-250g=90g.
(2)咖啡因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故答案为:(1)90;(2)有机物。
20.(2024·舟山模拟)小舟将甲、乙、丙三种金属与两种溶液反应,并根据实验现象编制了如图的检索表,根据检索表可知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请写出一个金属乙与硝酸银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示例   。
【答案】甲乙丙;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金属活动性越靠前,活动性越强分析。
【解答】甲、乙、丙中只甲能与盐酸反应,说明甲活动性最强,乙能与硝酸银反应,丙不能与硝酸银反应,则说明乙的活动性大于丙,则三金属活动性关系为甲>乙>丙 。乙为排在氢后、银前的金属,可以是铜,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甲>乙>丙; 。
21.(2024·舟山模拟)某科学小组使用托盘天平测量食盐水的密度。天平调平时,发现分度盘上的指针向左偏转,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直至天平平衡。由于砝码生锈,小组同学借助有刻度的注射器、烧杯等器材也顺利完成实验,在已经调平的天平两侧放上相同的两个烧杯,先用注射器向右盘烧杯中注入30毫升食盐水,再向左盘烧杯注水,当注水的体积为33毫升时,天平恰好平衡,则盐水的密度为   kg/m3。
【答案】右;1.1×103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平衡螺母向较轻的一侧调节;
(2)当天平平衡时,左右托盘上物体的质量相等,据此结合密度公式列式计算,
【解答】(1)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则左侧重右侧轻,因此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根据题意可知,m水=m盐水;
ρ水V水=ρ盐水V盐水;
103kg/m3×33×10-6m3=ρ盐水×30×10-6m3;
解得:ρ盐水=1.1×103kg/m3。
22.(2024·舟山模拟)如图为项目化学习小组的同学自制的漂浮式指南针。铜片、锌片和食盐水共同组成了“盐水电池”。铜片是盐水电池的正极,锌片是负极,则电磁铁A端为   极,泡沫板所受浮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漂浮式指南针的重力。
【答案】N;小于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1)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磁极方向;
(2)根据漂浮条件分析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线圈上电流方向向上。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上,此时大拇指指向A端,则A端为电磁铁的N极;
(2)指南针漂浮在液面上,则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而铜片、锌片和泡沫板都浸没在水中,因此泡沫板受到的浮力小于指南针的重力。
23.(2024·舟山模拟)“千年窑火不息,青白之色长存”,舞蹈《瓷影》亮相2024年央视春晚,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展现青白瓷跨越千年的独特魅力。
(1)下列陶瓷制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____(填字母)。
A.镇浆制泥 B.拉坯造型 C.高温烧制 D.磨光上釉
(2)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2(OH)2CO3]可用于制作青色颜料,将其进行加热,发生反应如下:,则X的化学式为   ,该反应基本类型属于   。
【答案】(1)C
(2)H2O;分解反应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一变多”的反应为分解反应分析。
【解答】(1) 镇浆制泥 、 拉坯造型 、 磨光上釉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A、B、D错误;高温烧制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C正确。
(2)由所给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原子种类和个数为:铜2、氢2、氧5、碳1,反应后为:铜2、氧4、碳1,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则X化学式为 H2O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C;(2) H2O ;分解反应。
24.(2024·舟山模拟)如图为某手机的微泵液冷壳,内含2亿颗微胶囊的高性能相变材料PCM。手机发热时,固态材料吸热   成液态(填物态变化名称);微泵液冷壳还可利用无线反向充电开启驱动泵,驱动冷却液循环,利用   的方式改变手机内能,使机身散热降温。
【答案】熔化;热传递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的物态变化及改变内能的方式进行解答。
【解答】手机发热时,固态材料吸热熔化成液态,微泵液冷壳还可利用无线反向充电开启驱动泵,驱动冷却液循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手机内能,使机身散热降温的。
故答案为:熔化;热传递。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18空格,每空2分,共36分)
25.(2024·舟山模拟)土豆是生活中常见食材,内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某科学小组取若干土豆对其进行切片,用水浸泡进行了相关实验,测得土豆片中淀粉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1)为确定土豆中是否含有淀粉,我们可以用   检验它的存在。
(2)由图可知,该科学兴趣小组研究的问题:   
(3)为防止营养物质过多的流失,我们在用水清洗土豆片时应   。
【答案】(1)碘液
(2)浸泡时间长短对土豆片中淀粉含量是否有影响
(3)避免长时间用水浸泡土豆片/避免长时间流水清洗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1)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因此可以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存在;
(2)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提出研究的问题;
(3)根据防止营养流失的方法进行解答。
【解答】(1)由于淀粉遇碘液能够变蓝色,因此我们可以用碘液检验它的存在;
(2)由图中可知,该科学兴趣小组研究的问题:浸泡时间长短对土豆片中淀粉含量是否有影响
(3)从图中可以看出,浸泡时间越长,淀粉含量越低,因此我们在用水清洗土豆片时应避免长时间用水浸泡土豆片/避免长时间流水清洗。
故答案为:(1)碘液;(2)浸泡时间长短对土豆片中淀粉含量是否有影响 (3)避免长时间用水浸泡土豆片/避免长时间流水清洗。
26.(2024·舟山模拟)有些人会在晚上睡前使用手机玩游戏、看新闻等,这样的习惯好吗 研究人员对睡前使用手机是否会影响睡眠,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在某大学中选取有睡前使用手机习惯的健康大学生200名,随机平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睡前1小时,甲组使用手机,乙组?。
③持续监测两组大学生的入睡时间和睡眠质量指数。30天后,统计数据如下:
(注:睡眠质量指数越低,睡眠质量越好)
(1)将步骤②中乙组的“ ”处补充完整:   。
(2)根据实验结果,研究人员可以得出实验结论:   。
(3)研究发现,褪黑素是人体分泌的一种促进睡眠的激素。褪黑素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白天(光信号)分泌受抑制,晚上(暗信号)分泌活跃。下图表示暗信号条件下,人体褪黑素分泌调节的过程。
由此可知,睡前使用手机会对睡眠造成影响的原因是   
【答案】(1)不使用手机
(2)睡前使用手机会影响睡眠,入睡时间变长,睡眠质量变低。
(3)手机的光信号会使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受抑制。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就是为了防止其他因素的影响,再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它除了原实验本身改变的条件外,其他条件保持相同,最后与原实验所得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异同,对照实验用来证明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确切影响。
【解答】(1)本实验是为了探究睡前使用手机是否对睡眠造成影响,实验变量为睡前是否使用手机,故睡前1小时,甲组自由使用手机,乙组不使用手机;
(2)分析柱形图可知,甲组比乙组入睡时间长。甲组壁乙组睡眠指数高,而有题图可知,睡眠指数越低,睡眠效果越好,由此得出实验的结论:睡前使用手机会影响睡眠,入睡时间变长,睡眠质量变低;
(3)据图分析,睡前使用手机会对睡眠造成影响的原因是手机的光信号会使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受抑制。
故答案为:(1)不使用手机;(2)睡前使用手机会影响睡眠,入睡时间变长,睡眠质量变低;(3)手机的光信号会使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受抑制。
27.(2024·舟山模拟)小舟骑自行车时发现,在不同的路面上,停止踩脚踏板,车都能继续运动一段距离。于是小舟作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车运动的距离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二:车运动的距离可能与车速有关。
为验证猜想,他用毛巾、棉布、小车、斜面和长木板进行模拟实验,如图所示。
(1)为验证猜想一,应分别将毛巾、棉布铺在   (选填“斜面”“长木板”或“斜面和长木板”)上,并完成实验。
(2)在上述实验中,小车完全停止后,它在水平面上克服阻力所做的功____。
A.在毛巾上更多 B.在棉布上更多
C.在木板上更多 D.三者一样多
(3)请用所给的器材,设计一个验证猜想二的实验方案,请简要叙述实验步骤。   。
【答案】(1)长木板
(2)D
(3)将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静止释放,记录并比较每次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过的距离。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解答;
(2)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分析;
(3)探究小车运动的距离大小与车速的关系时,需要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只改变速度,即小车在斜面上的高度,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验证猜想一,即探究小车运动的距离与路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即小车在斜面上的高度相同,只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即将毛巾、棉布铺在长木板上完成实验即可。
(2)小车从斜面上的相同高度下滑时的动能相同,而小车静止下来时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因此克服阻力做功大小相同,故选D。
(3)验证猜想二的实验方案,则实验步骤如下:将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静止释放,记录并比较每次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过的距离。
28.(2024·舟山模拟)海洋封存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其原理是利用水等液体吸收CO2实现减碳目标。某科学小组对“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这一课题开展了探究。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所得溶液pH约为5.6。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气体在水和食盐水中溶解能力相同吗
【建立建设】二氧化碳气体在食盐水中溶解能力更强。
【实验设计与操作】
(1)实验时,需先将甲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其操作是:打开弹簧夹K1,关闭弹簧夹K2,打开活塞,滴加稀盐酸至空气排尽。检验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   。
(2)关闭K1,打开K2、K3,分别用排水法、排食盐水法收集CO2,且每隔一段时间测出丁烧杯中液体的体积,测得数据如下:
时间/min 0 0.5 6 12 24 48
排水法时丁中水的体积/mL 0 2.5 14.5 23 34 41
排盐水法时丁中盐水的体积/mL 0 1 7 9.5 11 12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能用排水法收集CO2的理由是   。
【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在   中溶解能力更强。
(3)小组同学想了解水吸收CO2后溶液的酸碱性情况,在实验中做了以下操作,待丙装置中收集半瓶气体时,关闭活塞K2和K3,充分振荡丙装置。然后用pH计测得如下数据:
物质 丁装置中溶液 丙装置中溶液
pH 6.50 5.60
分析可知,在丙和丁装置中所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丙和丁装置中溶液的总体积。
【实验反思】海洋封存CO2后可能会带来哪些危害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将燃烧的木条放在导管K1的导管口,若燃着的木条熄灭,则空气已排尽。
(2)产生CO2的速率大于其溶解在水中的速率。/二氧化碳在水中饱和后就可以收集。;水/蒸馏水
(3)小于;改变海水pH,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温室效应加剧,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大量CO2会释放到大气中。(合理即可)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稀盐酸能够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2)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在水中能够达到饱和,据此解答;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二氧化碳在两个装置中溶解的体积,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生成碳酸。
【解答】(1)打开弹簧夹K1,关闭弹簧夹K2,打开活塞,滴加稀盐酸,稀盐酸能够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当将燃烧的木条放在导管K1的导管口,若燃着的木条熄灭,则空气已排尽;
(2)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产生CO2的速率大于其溶解在水中的速率(或二氧化碳在水中饱和后)就可以收集;
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在水(蒸馏水)中溶解能力更强;
(3)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丙和丁装置中所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小于丙和丁装置中溶液的总体积;
【实验反思】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会生成碳酸,因此用海洋封存二氧化碳会改变海水pH,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或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大量CO2会释放到大气,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故答案为:(1)将燃烧的木条放在导管K1的导管口,若燃着的木条熄灭,则空气已排尽;(2)产生CO2的速率大于其溶解在水中的速率(或二氧化碳在水中饱和后就可以收集);水(或蒸馏水)(3)小于;改变海水pH,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或温室效应加剧,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大量CO2会释放到大气中)。
29.(2024·舟山模拟)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如图甲,电源电压为6伏,逐次将不同阻值的电阻R接在a、b间。且每次闭合开关前,都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实验步骤如下:
①接入5Ω电阻,闭合开关,记录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
②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U0时,记录电流表示数;
③分别接入10Ω、15Ω电阻,闭合开关,重复步骤②;
④当接入电阻为时,闭合开关,记录电流表示数为0.1A。
(1)步骤①中,电流表示数为   安。
(2)某小组同学将测得的4组数据,按描点法绘制出如图丙所示图像,老师看后指出其中有一个数据存在问题,请指出错误的数据,并说明理由:   。
(3)根据正确的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4)仍使用原有器材,要让5Ω、10Ω、15Ω及四个电阻,都能为实验所用,应控制a、b之间的电压至少为   伏。
【答案】(1)0.3
(2)B4存在问题,当电流为0.1A时,Rx两端电压不是3V。/电路的最小电流为,无法达到0.1A。(合理即可)
(3)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倒数成正比。
(4)4.5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1)根据乙图确定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根据指针的位置读出示数;
(2)根据丙图确定电流为0.1A时R的阻值,计算对应的电压即可。
(3)根据图像分析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即可;
(4)根据图丙,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根据图中数据算出Rx的阻值;
当阻值为45Ω(已求出)的定值电阻与整个滑动变阻器串联时电压表的示数最小,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压表保持的最小电压。根据图丙,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当定值电阻与整个滑动变阻器串联时电压表的示数最小,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压表保持的最小电压。
【解答】(1)根据乙图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则示数为0.3A;
(2)根据丙图可知,当时电流为0.6A,当时电流为0.3A,则电压表保持不变的示数为U=IR=0.6A×5Ω=0.3A×10Ω=3V,
当时电流为0.1A,此时电压为U=IR=0.1A×20Ω=2V;
比较可知, B4存在问题,当电流为0.1A时,Rx两端电压不是3V。
(3)根据丙图可知,电流与电阻的乘积相等,那么得到规律: 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倒数成正比) 。
(4)由图知,当电阻为5Ω和15Ω时,电流分别为0.3A和0.6A,
刚闭合开关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最大,电流小
所以当刚闭合开关,滑片处于最大值时,电路中的电流:I=0.3A,
可得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当接入的电阻R为Rx时,闭合开关,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电压表示数大于U0,由图知电流表示数为0.1A;
此时电路的总电阻为:;
吸热Rx=R总-R滑=60Ω-15Ω=45Ω;
由题意可知,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同,但两端的电压相同,
当阻值为45Ω的定值电阻与整个滑动变阻器串联时,
电路中的电流:,
定值电阻两端电压:UR=IR=0.1A×45Ω=4.5V,
所以为保证在滑动变阻器变阻范围内完成本实验,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能低于4.5V。
四、解答题(本题有5小题,第30题8分,第31题11分,第32题7分,第33题6分,第34题9分,共41分)
30.(2024·舟山模拟)如图是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示意图,该技术将生物产生的废物变成可利用的营养资源,增加了养殖塘总产量。
(1)上述养殖塘中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   。整个养殖塘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虾蟹产生的残饵、粪便、代谢产物等都属于   。
(2)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3)虾类常见的传染病有白斑病等由病毒引起的,也有红腿病等由细菌引起的。某些养殖户会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来进行预防和治疗,对此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抗生素可以有效治疗白斑病
B.滥用抗生素会使某些病原体产生耐药性
C.抗生素能够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D.长期投喂含抗生素的饲料可以增强动物的免疫力
【答案】(1)群落;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2)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三疣梭子蟹;浮游植物→菲律宾蛤仔
(3)B;C
【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1)根据群落的定义及生态系统的组成进行解答;
(2)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据此写出食物链;
(3)根据抗生素对生物的影响进行解答。
【解答】(1)养殖塘中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整个养殖塘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虾蟹产生的残饵、粪便、代谢产物等都属于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2)在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三疣梭子蟹;浮游植物→菲律宾蛤仔等;
(3)A.抗生素不能有效治疗白斑病,故A错误;
B.滥用抗生素能够使一些病原体产生耐药性,从而使药物对病原体起不到作用,故B正确;
C.人们在食用食物时,抗生素能够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故C正确;
D.长期投喂抗生素的饲料会降低动物的免疫力,故D错误;
故选BC。
故答案为:(1)群落;非生物物质和能量;(2)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三疣梭子蟹;浮游植物→菲律宾蛤仔;(3)BC。
31.(2024·舟山模拟)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图甲是某家用煮茶器的简化电路图,某次煮茶过程中其功率变化如图乙,已知加热5min,可使1kg初温45℃的水升温至100℃。
(1)当开关s接a点时,该煮茶器处于   (选填“加热”或“保温”)。
(2)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3)求的阻值。
(4)求该煮茶器加热状态下的工作效率。
【答案】(1)保温
(2)
(3)由图甲、图乙可知,当处于保温档时,为R1、R2串联的串联电路,电功率为220w;

当处于加热档时,电路中的电阻仅有R2,电功率为880w
(4)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比较开关在不同闭合情况下电功率大小,从而确定对应的工作状态。
(2)根据公式 计算水吸收的热量;
(3) 由图甲、图乙可知,当处于保温档时,为R1、R2串联的串联电路, 根据计算此时的总电阻。 当处于加热档时,电路中的电阻仅有R2, 根据 计算此时R2的阻值,最后根据 计算R1的阻值即可。
(4)根据 计算加热状态下的工作效率。
【解答】(1)当开关接a时,两个电阻串联,此时总电阻较大。当开关接b时,只有R2单独工作,此时电阻较小。
根据可知,前者功率小为保温状态,后者功率小为加热状态。
32.(2024·舟山模拟)学习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后,某项目化学习小组想利用身边易得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台携带方便、气流平稳、机箱易清洗的简易家用制氧机。
【收集资料】
常用制氧原理是在水环境中,利用过碳酸钠分解制取氧气:,制得的氧气通入水中湿润,再供给呼吸。
【方案设计与实施】
(1)小舟同学首先利用塑料瓶和软管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简易制氧机1.0版,同组的小科同学认为这个设计不符合“携带方便”的要求,于是进行迭代优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2.0版和3.0版制氧机。3.0版相较于2.0版有什么优化   。(合理即可)
(2)小组同学利用3.0版的制氧机,将过碳酸钠标记为A剂(50g/包),二氧化锰标记为B剂(2.5g/包),分装好进行氧气的制取。某次急救需要提供16L氧气,那么添加“4A+2B”(4包A剂和2包B剂)剂量,能否满足急救要求,请通过计算说明。(氧气的密度取1.4g/L)
【项目反思】
过碳酸钠分解制氧气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为了使不同季节制氧机出氧流量保持相对稳定,反应装置中的夏季和冬季的水反应物浓度位线需设置不同,水位较高的应为   。(选填“夏季”或“冬季”)
(3)【项目反思】
过碳酸钠分解制氧气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为了使不同季节制氧机出氧流量保持相对稳定,反应装置中的夏季和冬季的水反应物浓度位线需设置不同,水位较高的应为   。(选填“夏季”或“冬季”)
【答案】(1)机箱易清洗/气流平稳、机箱易清洗
(2)方法一:设需Na2CO4质量为x244 32X 22.4gx=170.8g;170.8<50g×4=200g所以能够满足急救要求方法二:设共生成O2质量为x244 3250g×4 xx=26.23gV=m/ρ=26.23g/1.4g/L=18.74L>16L所以能够满足急救要求
(3)夏季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可从机箱清洗难易程度和产生气流的平稳程度的角度分析解答。
(2)方法一:根据m=ρV计算生成氧气的质量,写出过碳酸钠分解制取氧气的方程式,根据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计算出参加反应的过碳酸钠的质量,最后与4包过碳酸钠的质量比较即可;
方法二:写出过碳酸钠分解的方程式,根据4包过碳酸钠的质量计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生成氧气的体积即可。
【项目反思】 根据图丙可知相同的反应物浓度下,温度越高过碳酸钠分解制氧气的反应速率越大分析 。
【解答】【项目反思】 根据图丙分析可知,相同的反应物浓度下,温度越高过碳酸钠分解制氧气的反应速率越大。夏天温度大于冬天,所以反应装置中的夏季的水位线较高。
33.(2024·舟山模拟)幽门螺杆菌是胃内常见的细菌,绝大多数胃癌的发生都与其有关,其检查方法有许多种。
(1)14C呼气试验是一种无创检查。被试者服下14C标记后的尿素[14CO(NH2)2]胶囊,若体内有幽门螺杆菌,它会产生尿素酶,可以分解胃内尿素生成NH3和14CO2。一段时间后,收集被试者呼出的气体并分析,即可判断其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
①尿素酶只能分解胃内尿素,不能分解胃内蛋白质,因为酶具有   性。
②求这种尿素[14CO(NH2)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保留到0.1%)
(2)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镜检直接检查有无感染。如图箭头所指的细长或弯曲成螺旋状的杆状物,就是胃镜标本中的幽门螺杆菌。细菌个体极其微小,需要在高倍镜下才能观察到。将如图甲圈内的视野调整为图乙,所做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转动物镜转换器④向左移动装片
⑤向右移动装片
【答案】(1)专一;14C%=14C/14CO(NH2)2=14/[14+16+(14+1×2)2]=22.6%
(2)⑤③②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①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得出酶的特性;
②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
(2)根据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进行解答。
【解答】(1)①尿素酶只能分解胃内尿素,不能分解胃内蛋白质,因为酶具有专一性;
②;
(2)从图中看出,乙比甲放大的倍数更大,因此由甲调整到乙,应⑤向右移动装片③转动物镜转换器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故答案为:(1)专一;;(2)⑤③②。
34.(2024·舟山模拟)4月6日,随着重达460吨涂装有“东海龙王”图案的巨大刀盘(如图甲)顺利下井,甬舟铁路重点工程金塘海底隧道两侧“定海号”、“甬舟号”两台盾构机即将组装完毕,将于五月底开始从两侧相向掘进,最终在海底对接。
(1)金塘海底隧道是目前世界上长度最长、直径最大、地质最复杂的海底高铁隧道。该隧道盾构段长达11.2千米,采用单圆盾构技术,刀盘旋转切割破碎岩石掘进,预计每台盾构机的掘进速度将高达10米/日。假设它们同时开始掘进,则至少需要多少个工作日才能完成全线贯通
(2)“定海号”和“甬舟号”盾构机(如图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智能的超大型盾构机之一,工作时能同时开挖切削岩土、土渣输送、隧道衬砌管片安装、壁后注浆等工序,使隧道一次成型。单圆形盾构截面、抗高压衬砌管片等技术使金塘隧道能抵抗高达2×108帕以上的巨大压强,若单个管片的有效承压面积为5米2,则该管片至少可以承受多大的压力
(3)世界上最早的眉构法隧道采用的是矩形盾构截面,由矿工完成挖掘、输土和铺砖工作。随着现代技术与工程的进步,盾构技术从人工时代发展到机械化、智能化时代,人类基于需求、可实现性、安全与经济性等,创造性地开发出类矩形、圆形和双圆形等隧道盾构技术(如图丙)。根据以上信息及所学知识,你认为类矩形和圆形隧道盾构截面,哪种更好 并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t=s/v=11.2km/(10m/天×2)=560天
(2)F=PS=2×108Pa×5m2=1×109N
(3)示例①:圆形盾构截面更好。相较于类矩行盾构面,圆形盾构截面结构受力均匀、承压效果更好,能应对各种复杂地形要求;空间大,有利于设计高水平回答逃生、通风、管线等专用通道;有利于刀盘旋转掘进,且转向更容易,大大提高了掘进速度;圆形截面隧道的衬砌管片结构简单、形状单一,批量生产容易,拼装更快更好。
示例②:类矩行盾构截面更好。相较于圆形盾构面,类矩行盾构截面有效利用率更高,节约了地下空间;在相同有效空间下,开挖面更小,提高了隧道在狭窄空间穿行能力,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还大大减少了工程挖掘量;在相同的埋藏深度下,类矩行盾构截面隧道开挖深度更小,能降低工程技术难度。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将盾构机的掘进速度×2计算两台的总速度,根据计算全线贯通时间;
(2)根据F=pS计算管片受到的压力;
(3)可从受力均匀程度、承压效果、空间大小、转向容易程度等角度分析解答。
1 / 1浙江省舟山市2024年中考科学二模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4·舟山模拟)中国航天从“天宫”建站到“嫦娥”奔月,从“天问”探火到“羲和”追日,一步步迈进探索星辰大海的伟大征程。下列天体中属于恒星的是(  )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火星
2.(2024·舟山模拟)近年来,我市将柽柳作为生态海岸线上的主要种植作物,它可以将吸收的盐分排出,形成硬“壳”,从而抵挡风沙,同时因花期很长,还兼具观赏价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柽柳是一种裸子植物
B.柽柳排盐这一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C.柽柳的根系吸水时,其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
D.因能抵挡风沙,柽柳只适合栽种在荒漠等风沙较大的地带
3.(2024·舟山模拟)据媒体报道,“金星快车”号探测器发现金星大气中存在15N2,15N的原子核中含有7个质子和8个中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15N的核外电子数为15 B.15N与14N互为同位素原子
C.15N2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D.15N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
4.(2024·舟山模拟)如图,加油站工作人员提取油枪加油前,手必须触摸静电释放器,以清除身体上的静电,确保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电释放器可由普通玻璃制成
B.身体上的静电是人体与衣服摩擦时创造的
C.清除静电时,人手和静电释放器之间有电流通过
D.清除静电后,人身体上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全部消失
5.(2024·舟山模拟)如图为小舟自制“棒棒糖”的项目化学习流程,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丙方糖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B.乙和丁一定为饱和溶液
C.丁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大于乙
D.丙→丁的过程为降温结晶
6.(2024·舟山模拟)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固体
B.过滤
C.加热液体药品
D.测定溶液pH
7.(2024·舟山模拟)如图,我国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于2023年5月28日完成商业首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919在加速起飞过程中,机械能增大
B.C919落地后继续滑行,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C.C919在飞行过程中,机翼上方气压大于下方气压
D.C919停在停机坪时,所受重力与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8.(2024·舟山模拟)如图为西瓜叶肉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夏天正午强度最大,有机物积累最快
B.过程②决定了西瓜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过程①、②分别在光照和黑暗下条件下进行
D.过程①、②都参与了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9.(2024·舟山模拟)网络上许多健身达人钟爱补充蛋白质,不少年轻人也跟风推崇高蛋白低碳水的饮食。如图是蛋白质的消化终产物氨基酸进入血液后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A表示吸收,发生的场所是大肠
B.过程B,血液中氨基酸的量保持不变
C.过程C,原尿中的大部分水会重新回到血液
D.高蛋白低碳水的饮食符合各类人群的营养需求,应当广泛普及
10.(2024·舟山模拟)逆向推理是科学学习中的一种思维方法。下列逆向推理正确的是(  )
A.主动脉中流动脉血,则流动脉血的血管一定是主动脉
B.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则省力的简单机械一定是动滑轮
C.山顶的等高线呈封闭状态,则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的地形都是山顶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则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
11.(2024·舟山模拟)HUD是抬头显示系统(如图甲),其作用是把时速、导航等重要的行车信息,投影到驾驶员前面的挡风玻璃上(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避免产生重影,可增大挡风玻璃的厚度
B.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
C.夜间行车,为不影响驾驶,应该打开车内照明灯
D.为降低像的高度,可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远离挡风玻璃
12.(2024·舟山模拟)蒸食物时,常用盘子夹(如图)来夹取热盘子,既方便又安全。在夹盘子时,对该盘子夹右侧支架受力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 B.
C. D.
13.(2024·舟山模拟)每年6月中旬,黑脸琵鹭会结伴来到朱家尖的滩涂上,它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属全球濒危物种。下列有关黑脸琵鹭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身体特征:呈纺锤形,体表覆甲,骨骼中空
B.结构层次:细胞→组织→系统→器官→个体
C.受精方式与胚胎发育方式:体外受精,卵生
D.最有效保护措施:建立黑脸琵鹭自然保护区
14.(2024·舟山模拟)“火上浇油”能灭火吗 某科普节目中,消防队员将冷的食用油沿着锅边缘缓慢倒入正在燃烧的油锅中,一段时间后火焰熄灭了。“火上浇油”能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
A.隔绝氧气
B.清除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15.(2024·舟山模拟)科学家将石墨烯制成的湿敏电阻附着在叶片上,检测植物含水量的变化。电源电压恒定,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当植物含水量较低时,变小,电表示数也变小。下列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有9小题,19空格,每空2分,共38分)
16.(2024·舟山模拟)如图是舟山特有物种普陀鹅耳枥的种子。
(1)普陀鹅耳枥的种子结构中能萌发成新植株的是   。(填结构名称)
(2)我国首批太空育种试验中就有普陀鹅耳枥的种子。太空育种试验是将作物种子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   ,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技术。
17.(2024·舟山模拟)2024年4月3日,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浙江省多地市都有明显震感。此次地震是由亚欧板块与   板块碰撞引起的,属于地球的   (选填“内力”或“外力”)作用。
18.(2024·舟山模拟)在杭州举办的第19届亚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谢震业、葛曼棋双双加冕“亚洲飞人”。谢震业在起跑瞬间,脚受到摩擦力方向为   (选填“向前”或“向后”);以全力冲刺时的葛曼棋为参照物,观众席上的观众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9.(2024·舟山模拟)可乐是青少年特别喜爱的一种饮料,但是可乐含糖量较高,经常饮用会引发肥胖,还有可能引起龋齿、糖尿病等。
(1)已知一瓶250克的可乐浓缩液中含有34克糖,用此浓缩液配制含糖量10%的可乐,需加水   克。
(2)可乐中含有咖啡因,其化学式为C8H10N4O2,咖啡因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0.(2024·舟山模拟)小舟将甲、乙、丙三种金属与两种溶液反应,并根据实验现象编制了如图的检索表,根据检索表可知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请写出一个金属乙与硝酸银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示例   。
21.(2024·舟山模拟)某科学小组使用托盘天平测量食盐水的密度。天平调平时,发现分度盘上的指针向左偏转,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直至天平平衡。由于砝码生锈,小组同学借助有刻度的注射器、烧杯等器材也顺利完成实验,在已经调平的天平两侧放上相同的两个烧杯,先用注射器向右盘烧杯中注入30毫升食盐水,再向左盘烧杯注水,当注水的体积为33毫升时,天平恰好平衡,则盐水的密度为   kg/m3。
22.(2024·舟山模拟)如图为项目化学习小组的同学自制的漂浮式指南针。铜片、锌片和食盐水共同组成了“盐水电池”。铜片是盐水电池的正极,锌片是负极,则电磁铁A端为   极,泡沫板所受浮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漂浮式指南针的重力。
23.(2024·舟山模拟)“千年窑火不息,青白之色长存”,舞蹈《瓷影》亮相2024年央视春晚,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展现青白瓷跨越千年的独特魅力。
(1)下列陶瓷制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____(填字母)。
A.镇浆制泥 B.拉坯造型 C.高温烧制 D.磨光上釉
(2)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2(OH)2CO3]可用于制作青色颜料,将其进行加热,发生反应如下:,则X的化学式为   ,该反应基本类型属于   。
24.(2024·舟山模拟)如图为某手机的微泵液冷壳,内含2亿颗微胶囊的高性能相变材料PCM。手机发热时,固态材料吸热   成液态(填物态变化名称);微泵液冷壳还可利用无线反向充电开启驱动泵,驱动冷却液循环,利用   的方式改变手机内能,使机身散热降温。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18空格,每空2分,共36分)
25.(2024·舟山模拟)土豆是生活中常见食材,内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某科学小组取若干土豆对其进行切片,用水浸泡进行了相关实验,测得土豆片中淀粉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1)为确定土豆中是否含有淀粉,我们可以用   检验它的存在。
(2)由图可知,该科学兴趣小组研究的问题:   
(3)为防止营养物质过多的流失,我们在用水清洗土豆片时应   。
26.(2024·舟山模拟)有些人会在晚上睡前使用手机玩游戏、看新闻等,这样的习惯好吗 研究人员对睡前使用手机是否会影响睡眠,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在某大学中选取有睡前使用手机习惯的健康大学生200名,随机平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睡前1小时,甲组使用手机,乙组?。
③持续监测两组大学生的入睡时间和睡眠质量指数。30天后,统计数据如下:
(注:睡眠质量指数越低,睡眠质量越好)
(1)将步骤②中乙组的“ ”处补充完整:   。
(2)根据实验结果,研究人员可以得出实验结论:   。
(3)研究发现,褪黑素是人体分泌的一种促进睡眠的激素。褪黑素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白天(光信号)分泌受抑制,晚上(暗信号)分泌活跃。下图表示暗信号条件下,人体褪黑素分泌调节的过程。
由此可知,睡前使用手机会对睡眠造成影响的原因是   
27.(2024·舟山模拟)小舟骑自行车时发现,在不同的路面上,停止踩脚踏板,车都能继续运动一段距离。于是小舟作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车运动的距离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二:车运动的距离可能与车速有关。
为验证猜想,他用毛巾、棉布、小车、斜面和长木板进行模拟实验,如图所示。
(1)为验证猜想一,应分别将毛巾、棉布铺在   (选填“斜面”“长木板”或“斜面和长木板”)上,并完成实验。
(2)在上述实验中,小车完全停止后,它在水平面上克服阻力所做的功____。
A.在毛巾上更多 B.在棉布上更多
C.在木板上更多 D.三者一样多
(3)请用所给的器材,设计一个验证猜想二的实验方案,请简要叙述实验步骤。   。
28.(2024·舟山模拟)海洋封存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其原理是利用水等液体吸收CO2实现减碳目标。某科学小组对“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这一课题开展了探究。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所得溶液pH约为5.6。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气体在水和食盐水中溶解能力相同吗
【建立建设】二氧化碳气体在食盐水中溶解能力更强。
【实验设计与操作】
(1)实验时,需先将甲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其操作是:打开弹簧夹K1,关闭弹簧夹K2,打开活塞,滴加稀盐酸至空气排尽。检验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   。
(2)关闭K1,打开K2、K3,分别用排水法、排食盐水法收集CO2,且每隔一段时间测出丁烧杯中液体的体积,测得数据如下:
时间/min 0 0.5 6 12 24 48
排水法时丁中水的体积/mL 0 2.5 14.5 23 34 41
排盐水法时丁中盐水的体积/mL 0 1 7 9.5 11 12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能用排水法收集CO2的理由是   。
【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在   中溶解能力更强。
(3)小组同学想了解水吸收CO2后溶液的酸碱性情况,在实验中做了以下操作,待丙装置中收集半瓶气体时,关闭活塞K2和K3,充分振荡丙装置。然后用pH计测得如下数据:
物质 丁装置中溶液 丙装置中溶液
pH 6.50 5.60
分析可知,在丙和丁装置中所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丙和丁装置中溶液的总体积。
【实验反思】海洋封存CO2后可能会带来哪些危害    (写出一点即可)
29.(2024·舟山模拟)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如图甲,电源电压为6伏,逐次将不同阻值的电阻R接在a、b间。且每次闭合开关前,都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实验步骤如下:
①接入5Ω电阻,闭合开关,记录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
②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U0时,记录电流表示数;
③分别接入10Ω、15Ω电阻,闭合开关,重复步骤②;
④当接入电阻为时,闭合开关,记录电流表示数为0.1A。
(1)步骤①中,电流表示数为   安。
(2)某小组同学将测得的4组数据,按描点法绘制出如图丙所示图像,老师看后指出其中有一个数据存在问题,请指出错误的数据,并说明理由:   。
(3)根据正确的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4)仍使用原有器材,要让5Ω、10Ω、15Ω及四个电阻,都能为实验所用,应控制a、b之间的电压至少为   伏。
四、解答题(本题有5小题,第30题8分,第31题11分,第32题7分,第33题6分,第34题9分,共41分)
30.(2024·舟山模拟)如图是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示意图,该技术将生物产生的废物变成可利用的营养资源,增加了养殖塘总产量。
(1)上述养殖塘中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   。整个养殖塘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虾蟹产生的残饵、粪便、代谢产物等都属于   。
(2)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3)虾类常见的传染病有白斑病等由病毒引起的,也有红腿病等由细菌引起的。某些养殖户会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来进行预防和治疗,对此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抗生素可以有效治疗白斑病
B.滥用抗生素会使某些病原体产生耐药性
C.抗生素能够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D.长期投喂含抗生素的饲料可以增强动物的免疫力
31.(2024·舟山模拟)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图甲是某家用煮茶器的简化电路图,某次煮茶过程中其功率变化如图乙,已知加热5min,可使1kg初温45℃的水升温至100℃。
(1)当开关s接a点时,该煮茶器处于   (选填“加热”或“保温”)。
(2)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3)求的阻值。
(4)求该煮茶器加热状态下的工作效率。
32.(2024·舟山模拟)学习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后,某项目化学习小组想利用身边易得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台携带方便、气流平稳、机箱易清洗的简易家用制氧机。
【收集资料】
常用制氧原理是在水环境中,利用过碳酸钠分解制取氧气:,制得的氧气通入水中湿润,再供给呼吸。
【方案设计与实施】
(1)小舟同学首先利用塑料瓶和软管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简易制氧机1.0版,同组的小科同学认为这个设计不符合“携带方便”的要求,于是进行迭代优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2.0版和3.0版制氧机。3.0版相较于2.0版有什么优化   。(合理即可)
(2)小组同学利用3.0版的制氧机,将过碳酸钠标记为A剂(50g/包),二氧化锰标记为B剂(2.5g/包),分装好进行氧气的制取。某次急救需要提供16L氧气,那么添加“4A+2B”(4包A剂和2包B剂)剂量,能否满足急救要求,请通过计算说明。(氧气的密度取1.4g/L)
【项目反思】
过碳酸钠分解制氧气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为了使不同季节制氧机出氧流量保持相对稳定,反应装置中的夏季和冬季的水反应物浓度位线需设置不同,水位较高的应为   。(选填“夏季”或“冬季”)
(3)【项目反思】
过碳酸钠分解制氧气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为了使不同季节制氧机出氧流量保持相对稳定,反应装置中的夏季和冬季的水反应物浓度位线需设置不同,水位较高的应为   。(选填“夏季”或“冬季”)
33.(2024·舟山模拟)幽门螺杆菌是胃内常见的细菌,绝大多数胃癌的发生都与其有关,其检查方法有许多种。
(1)14C呼气试验是一种无创检查。被试者服下14C标记后的尿素[14CO(NH2)2]胶囊,若体内有幽门螺杆菌,它会产生尿素酶,可以分解胃内尿素生成NH3和14CO2。一段时间后,收集被试者呼出的气体并分析,即可判断其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
①尿素酶只能分解胃内尿素,不能分解胃内蛋白质,因为酶具有   性。
②求这种尿素[14CO(NH2)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保留到0.1%)
(2)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镜检直接检查有无感染。如图箭头所指的细长或弯曲成螺旋状的杆状物,就是胃镜标本中的幽门螺杆菌。细菌个体极其微小,需要在高倍镜下才能观察到。将如图甲圈内的视野调整为图乙,所做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转动物镜转换器④向左移动装片
⑤向右移动装片
34.(2024·舟山模拟)4月6日,随着重达460吨涂装有“东海龙王”图案的巨大刀盘(如图甲)顺利下井,甬舟铁路重点工程金塘海底隧道两侧“定海号”、“甬舟号”两台盾构机即将组装完毕,将于五月底开始从两侧相向掘进,最终在海底对接。
(1)金塘海底隧道是目前世界上长度最长、直径最大、地质最复杂的海底高铁隧道。该隧道盾构段长达11.2千米,采用单圆盾构技术,刀盘旋转切割破碎岩石掘进,预计每台盾构机的掘进速度将高达10米/日。假设它们同时开始掘进,则至少需要多少个工作日才能完成全线贯通
(2)“定海号”和“甬舟号”盾构机(如图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智能的超大型盾构机之一,工作时能同时开挖切削岩土、土渣输送、隧道衬砌管片安装、壁后注浆等工序,使隧道一次成型。单圆形盾构截面、抗高压衬砌管片等技术使金塘隧道能抵抗高达2×108帕以上的巨大压强,若单个管片的有效承压面积为5米2,则该管片至少可以承受多大的压力
(3)世界上最早的眉构法隧道采用的是矩形盾构截面,由矿工完成挖掘、输土和铺砖工作。随着现代技术与工程的进步,盾构技术从人工时代发展到机械化、智能化时代,人类基于需求、可实现性、安全与经济性等,创造性地开发出类矩形、圆形和双圆形等隧道盾构技术(如图丙)。根据以上信息及所学知识,你认为类矩形和圆形隧道盾构截面,哪种更好 并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著名的星座与恒星
【解析】【分析】恒星能够发光发热,据此解答。
【解答】A.太阳能够发光发热,属于恒星,故A正确;
B.地球不能发光发热,不属于恒星,属于行星,故B错误;
C.月球不能发光发热,不属于恒星,是地球的一颗卫星,故C错误;
D.火星不能发光发热,不属于恒星,属于行星,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分析】A.根据种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区别进行解答;
B.根据植物的性状是基因决定的进行解答;
C.根据根系吸水的原因进行解答;
D.根据柽柳的特点得出适合栽种的地带进行解答。
【解答】A.由于柽柳是用种子繁殖的,属于种子植物,故A错误;
B.从题目所给的信息可知,柽柳排盐这一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故B正确;
C.柽柳的根系吸水时,其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故C错误;
D.柽柳能够将吸收的盐分排出,也能抵挡风沙,因此适合种植在海岸线与荒漠地带,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分析;
B、根据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分析;
C、根据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分析;
D、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分析。
【解答】A、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15N的核外电子数为7 ,不符合题意;
B、15N与14N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原子 ,符合题意;
C、15N2只氮元素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 ,不符合题意;
D、15N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C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流和电流的单位换算;导体和绝缘体
【解析】【分析】A.容易导电的为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为绝缘体;
BD.根据摩擦起电的本质解答;
C.电流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
【解答】A.静电释放器可可将静电传导出去,应该为导体,不能是普通玻璃,故A错误;
B.身体上的静电是人体与衣服摩擦时电荷发生转移,而不是创造电荷,故B错误;
C.清除静电时,人手和静电释放器之间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即有电流通过,故C正确;
D.清除静电后,人身体上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并未消失,只是发生转移后二者的数量相同,对外不显电性,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A、根据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析;
B、根据有固体剩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分析;
C、根据高温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低温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D、根据降温结晶的原理分析。
【解答】A、 乙→丙温度升高,方糖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不符合题意;
B、 乙和丁都有固体未溶解,一定为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C、 丁为5oC时的饱和溶液,乙为37oC时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乙大于丁 ,符合题意;
D、 丙→丁的过程为降温结晶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pH值的测量及方法
【解析】【分析】A、根据天平左物右码原则分析;
B、根据过滤一贴二低三靠原则分析;
C、根据给试管中液体加热的操作步骤分析;
D、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分析。
【解答】A、天平称量固体时将药品放左盘,不符合题意;
B、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符合题意;
C、加热试管内液体,用酒精灯外焰,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液体体积不能超试管容积三分之一,不符合题意;
D、测溶液pH时不能将试纸浸入待测液中,应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液体滴在试纸上测定,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答案】A
【知识点】惯性;平衡力的辨别;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A.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
B.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而不是力的作用;
C.根据飞机升力的原因判断;
D.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
【解答】A.C919在加速起飞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则动能增大;质量不变,高度增大,则重力势能增大。根据“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可知,机械能增大,故A正确;
B.C919落地后继续滑行,是因为飞机有惯性,故B错误;
C.C919在飞行过程中,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而气压大于下方气压,故C错误;
D.C919停在停机坪时,所受重力与对地面的压力,二者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
8.【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图中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图中②表示呼吸作用。
【解答】A.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阳光充足的中午,由于光照过强,叶片的气孔关闭,影响了二氧化碳进入叶片,从而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造成光合作用的强度下降,而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候是傍晚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同时,故A错误;
B.②过程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不能决定了水稻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故B错误;
C.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必须在光照条件下进行,②过程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均能进行,故C错误;
D.绿色植物通过①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通过②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①②过程都参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9.【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尿的形成过程进行解答。
【解答】A.过程A表示吸收,发生的场所是小肠,故A错误;
B.过程B是血液循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小分子物质会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因此血液中的氨基酸会下降,故B错误;
C.在过程C中通过肾小管使原尿中的大部分水重新进行血液,故C正确;
D.高蛋白低碳水的饮食不符合各类人群的营养需求,只符合大部分人群的营养需求,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0.【答案】D
【知识点】血液循环;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等高线地形模型
【解析】【分析】A.根据动脉血存在于哪里进行解答;
B.根据省力的简单机械进行解答;
C.根据等高线与地形的关系进行解答;
D.根据溶液的酸碱性进行解答。
【解答】A.流动脉血的除了主动脉之外还有肺静脉,故A错误;
B.省力的简单机械除了动滑轮之外还有轮轴、斜面、杠杆等,故B错误;
C.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的地形除了山顶还有山谷,故C错误;
D.能够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1.【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A.根据重影的产生原因判断;
B.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判断;
C.物体越明亮,则看起来越清晰;
D.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分析。
【解答】A.重影是光在挡风玻璃内外两个表面上发生两次反射形成的,且厚度越大,则重影越严重,故A错误;
B.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故B正确;
C. 夜间行车,为不影响驾驶, 车内不能打开照明灯,因为车内越暗,车外越明亮,则外面的物体看起来越清晰,故C错误;
D.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 为降低像的高度,可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靠近挡风玻璃,故D错误。
故选B。
12.【答案】A
【知识点】杠杆及其五要素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装置的使用过程,进而确定杠杆的要素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 在夹盘子时, 两个夹片相连的位置为支点O,手指对夹子施加向左的压力,而盘子对夹子的阻力向右,作用在A点附近,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3.【答案】D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A.根据鸟类的特征进行解答;
B.根据结构的层次进行解答;
C.根据鸟类的生殖方式进行解答;
D.根据保护濒危物种的方法进行解答。
【解答】A.身体特征:呈纺锤形,体表覆盖羽毛,骨骼中空,利于飞行,故A错误;
B.动物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故B错误;
C.鸟类的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胚胎发育方式为卵生,故C错误;
D.保护濒危物种的方法为:建立自然保护区,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4.【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根据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分析。
【解答】“火上浇油”能灭火是由于油温度低,浇油后使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从而使火熄灭。
故选D。
15.【答案】C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由图示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根据“含水量变低,Rx变小,电表示数变小;含水量变高,Rx变大,电表示数变大”来分析解答。
【解答】A.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因电源电压不变,所以电压表示数始终不变,故A不合题意;
B.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当植物含水量变低时,R0不变,电路的总电阻变小,电流变大。根据U=IR知,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示数变大,故B不符合题意;
C.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湿敏电阻Rx两端的电压。当植物含水量变低时,Rx变小,由B项解答可知,R0两端的电压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Rx两端的电压减小,即电压表示数变小,故C符合题意;
D.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的电流。当植物含水量变低时,Rx变小,电路的总电阻变小,电源电压不变,根据可知,电流表示数变大,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6.【答案】(1)胚
(2)变异
【知识点】种子植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种子的萌发的条件及遗传和变异的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1)普陀鹅耳枥的种子结构中能萌发成新植株的是胚;
(2)太空育种试验是将作物种子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技术。
故答案为:(1)胚;(2)变异。
17.【答案】太平洋;内力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根据板块的构造及地震的成因进行解答。
【解答】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地震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引起的,属于地球的内力作用。
故答案为:太平洋;内力。
18.【答案】向前;运动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1)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1) 谢震业在起跑瞬间, 鞋底对地面施加向后的作用力,那么鞋子有向后运动的趋势。而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因此脚受到摩擦力方向为向前。
(2) 以全力冲刺时的葛曼棋为参照物,观众席上的观众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是运动的。
19.【答案】(1)90
(2)有机物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稀释所需水的质量即为两溶液质量差分析;
(2)根据除碳酸钠、二氧化碳等之外的含碳化合物为有机化合物分析。
【解答】(1) 一瓶250克的可乐浓缩液中含有34克糖,用此浓缩液配制含糖量10%的可乐, 可得10%的可乐质量为34g÷10%=340g,则需加水质量为340g-250g=90g.
(2)咖啡因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故答案为:(1)90;(2)有机物。
20.【答案】甲乙丙;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金属活动性越靠前,活动性越强分析。
【解答】甲、乙、丙中只甲能与盐酸反应,说明甲活动性最强,乙能与硝酸银反应,丙不能与硝酸银反应,则说明乙的活动性大于丙,则三金属活动性关系为甲>乙>丙 。乙为排在氢后、银前的金属,可以是铜,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甲>乙>丙; 。
21.【答案】右;1.1×103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平衡螺母向较轻的一侧调节;
(2)当天平平衡时,左右托盘上物体的质量相等,据此结合密度公式列式计算,
【解答】(1)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则左侧重右侧轻,因此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根据题意可知,m水=m盐水;
ρ水V水=ρ盐水V盐水;
103kg/m3×33×10-6m3=ρ盐水×30×10-6m3;
解得:ρ盐水=1.1×103kg/m3。
22.【答案】N;小于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1)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磁极方向;
(2)根据漂浮条件分析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线圈上电流方向向上。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上,此时大拇指指向A端,则A端为电磁铁的N极;
(2)指南针漂浮在液面上,则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而铜片、锌片和泡沫板都浸没在水中,因此泡沫板受到的浮力小于指南针的重力。
23.【答案】(1)C
(2)H2O;分解反应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一变多”的反应为分解反应分析。
【解答】(1) 镇浆制泥 、 拉坯造型 、 磨光上釉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A、B、D错误;高温烧制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C正确。
(2)由所给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原子种类和个数为:铜2、氢2、氧5、碳1,反应后为:铜2、氧4、碳1,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则X化学式为 H2O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C;(2) H2O ;分解反应。
24.【答案】熔化;热传递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的物态变化及改变内能的方式进行解答。
【解答】手机发热时,固态材料吸热熔化成液态,微泵液冷壳还可利用无线反向充电开启驱动泵,驱动冷却液循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手机内能,使机身散热降温的。
故答案为:熔化;热传递。
25.【答案】(1)碘液
(2)浸泡时间长短对土豆片中淀粉含量是否有影响
(3)避免长时间用水浸泡土豆片/避免长时间流水清洗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1)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因此可以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存在;
(2)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提出研究的问题;
(3)根据防止营养流失的方法进行解答。
【解答】(1)由于淀粉遇碘液能够变蓝色,因此我们可以用碘液检验它的存在;
(2)由图中可知,该科学兴趣小组研究的问题:浸泡时间长短对土豆片中淀粉含量是否有影响
(3)从图中可以看出,浸泡时间越长,淀粉含量越低,因此我们在用水清洗土豆片时应避免长时间用水浸泡土豆片/避免长时间流水清洗。
故答案为:(1)碘液;(2)浸泡时间长短对土豆片中淀粉含量是否有影响 (3)避免长时间用水浸泡土豆片/避免长时间流水清洗。
26.【答案】(1)不使用手机
(2)睡前使用手机会影响睡眠,入睡时间变长,睡眠质量变低。
(3)手机的光信号会使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受抑制。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就是为了防止其他因素的影响,再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它除了原实验本身改变的条件外,其他条件保持相同,最后与原实验所得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异同,对照实验用来证明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确切影响。
【解答】(1)本实验是为了探究睡前使用手机是否对睡眠造成影响,实验变量为睡前是否使用手机,故睡前1小时,甲组自由使用手机,乙组不使用手机;
(2)分析柱形图可知,甲组比乙组入睡时间长。甲组壁乙组睡眠指数高,而有题图可知,睡眠指数越低,睡眠效果越好,由此得出实验的结论:睡前使用手机会影响睡眠,入睡时间变长,睡眠质量变低;
(3)据图分析,睡前使用手机会对睡眠造成影响的原因是手机的光信号会使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受抑制。
故答案为:(1)不使用手机;(2)睡前使用手机会影响睡眠,入睡时间变长,睡眠质量变低;(3)手机的光信号会使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受抑制。
27.【答案】(1)长木板
(2)D
(3)将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静止释放,记录并比较每次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过的距离。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解答;
(2)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分析;
(3)探究小车运动的距离大小与车速的关系时,需要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只改变速度,即小车在斜面上的高度,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验证猜想一,即探究小车运动的距离与路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即小车在斜面上的高度相同,只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即将毛巾、棉布铺在长木板上完成实验即可。
(2)小车从斜面上的相同高度下滑时的动能相同,而小车静止下来时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因此克服阻力做功大小相同,故选D。
(3)验证猜想二的实验方案,则实验步骤如下:将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静止释放,记录并比较每次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过的距离。
28.【答案】(1)将燃烧的木条放在导管K1的导管口,若燃着的木条熄灭,则空气已排尽。
(2)产生CO2的速率大于其溶解在水中的速率。/二氧化碳在水中饱和后就可以收集。;水/蒸馏水
(3)小于;改变海水pH,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温室效应加剧,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大量CO2会释放到大气中。(合理即可)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稀盐酸能够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2)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在水中能够达到饱和,据此解答;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二氧化碳在两个装置中溶解的体积,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生成碳酸。
【解答】(1)打开弹簧夹K1,关闭弹簧夹K2,打开活塞,滴加稀盐酸,稀盐酸能够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当将燃烧的木条放在导管K1的导管口,若燃着的木条熄灭,则空气已排尽;
(2)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产生CO2的速率大于其溶解在水中的速率(或二氧化碳在水中饱和后)就可以收集;
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在水(蒸馏水)中溶解能力更强;
(3)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丙和丁装置中所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小于丙和丁装置中溶液的总体积;
【实验反思】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会生成碳酸,因此用海洋封存二氧化碳会改变海水pH,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或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大量CO2会释放到大气,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故答案为:(1)将燃烧的木条放在导管K1的导管口,若燃着的木条熄灭,则空气已排尽;(2)产生CO2的速率大于其溶解在水中的速率(或二氧化碳在水中饱和后就可以收集);水(或蒸馏水)(3)小于;改变海水pH,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或温室效应加剧,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大量CO2会释放到大气中)。
29.【答案】(1)0.3
(2)B4存在问题,当电流为0.1A时,Rx两端电压不是3V。/电路的最小电流为,无法达到0.1A。(合理即可)
(3)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倒数成正比。
(4)4.5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1)根据乙图确定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根据指针的位置读出示数;
(2)根据丙图确定电流为0.1A时R的阻值,计算对应的电压即可。
(3)根据图像分析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即可;
(4)根据图丙,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根据图中数据算出Rx的阻值;
当阻值为45Ω(已求出)的定值电阻与整个滑动变阻器串联时电压表的示数最小,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压表保持的最小电压。根据图丙,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当定值电阻与整个滑动变阻器串联时电压表的示数最小,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压表保持的最小电压。
【解答】(1)根据乙图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则示数为0.3A;
(2)根据丙图可知,当时电流为0.6A,当时电流为0.3A,则电压表保持不变的示数为U=IR=0.6A×5Ω=0.3A×10Ω=3V,
当时电流为0.1A,此时电压为U=IR=0.1A×20Ω=2V;
比较可知, B4存在问题,当电流为0.1A时,Rx两端电压不是3V。
(3)根据丙图可知,电流与电阻的乘积相等,那么得到规律: 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倒数成正比) 。
(4)由图知,当电阻为5Ω和15Ω时,电流分别为0.3A和0.6A,
刚闭合开关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最大,电流小
所以当刚闭合开关,滑片处于最大值时,电路中的电流:I=0.3A,
可得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当接入的电阻R为Rx时,闭合开关,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电压表示数大于U0,由图知电流表示数为0.1A;
此时电路的总电阻为:;
吸热Rx=R总-R滑=60Ω-15Ω=45Ω;
由题意可知,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同,但两端的电压相同,
当阻值为45Ω的定值电阻与整个滑动变阻器串联时,
电路中的电流:,
定值电阻两端电压:UR=IR=0.1A×45Ω=4.5V,
所以为保证在滑动变阻器变阻范围内完成本实验,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能低于4.5V。
30.【答案】(1)群落;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2)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三疣梭子蟹;浮游植物→菲律宾蛤仔
(3)B;C
【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1)根据群落的定义及生态系统的组成进行解答;
(2)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据此写出食物链;
(3)根据抗生素对生物的影响进行解答。
【解答】(1)养殖塘中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整个养殖塘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虾蟹产生的残饵、粪便、代谢产物等都属于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2)在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三疣梭子蟹;浮游植物→菲律宾蛤仔等;
(3)A.抗生素不能有效治疗白斑病,故A错误;
B.滥用抗生素能够使一些病原体产生耐药性,从而使药物对病原体起不到作用,故B正确;
C.人们在食用食物时,抗生素能够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故C正确;
D.长期投喂抗生素的饲料会降低动物的免疫力,故D错误;
故选BC。
故答案为:(1)群落;非生物物质和能量;(2)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三疣梭子蟹;浮游植物→菲律宾蛤仔;(3)BC。
31.【答案】(1)保温
(2)
(3)由图甲、图乙可知,当处于保温档时,为R1、R2串联的串联电路,电功率为220w;

当处于加热档时,电路中的电阻仅有R2,电功率为880w
(4)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比较开关在不同闭合情况下电功率大小,从而确定对应的工作状态。
(2)根据公式 计算水吸收的热量;
(3) 由图甲、图乙可知,当处于保温档时,为R1、R2串联的串联电路, 根据计算此时的总电阻。 当处于加热档时,电路中的电阻仅有R2, 根据 计算此时R2的阻值,最后根据 计算R1的阻值即可。
(4)根据 计算加热状态下的工作效率。
【解答】(1)当开关接a时,两个电阻串联,此时总电阻较大。当开关接b时,只有R2单独工作,此时电阻较小。
根据可知,前者功率小为保温状态,后者功率小为加热状态。
32.【答案】(1)机箱易清洗/气流平稳、机箱易清洗
(2)方法一:设需Na2CO4质量为x244 32X 22.4gx=170.8g;170.8<50g×4=200g所以能够满足急救要求方法二:设共生成O2质量为x244 3250g×4 xx=26.23gV=m/ρ=26.23g/1.4g/L=18.74L>16L所以能够满足急救要求
(3)夏季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可从机箱清洗难易程度和产生气流的平稳程度的角度分析解答。
(2)方法一:根据m=ρV计算生成氧气的质量,写出过碳酸钠分解制取氧气的方程式,根据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计算出参加反应的过碳酸钠的质量,最后与4包过碳酸钠的质量比较即可;
方法二:写出过碳酸钠分解的方程式,根据4包过碳酸钠的质量计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生成氧气的体积即可。
【项目反思】 根据图丙可知相同的反应物浓度下,温度越高过碳酸钠分解制氧气的反应速率越大分析 。
【解答】【项目反思】 根据图丙分析可知,相同的反应物浓度下,温度越高过碳酸钠分解制氧气的反应速率越大。夏天温度大于冬天,所以反应装置中的夏季的水位线较高。
33.【答案】(1)专一;14C%=14C/14CO(NH2)2=14/[14+16+(14+1×2)2]=22.6%
(2)⑤③②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①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得出酶的特性;
②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
(2)根据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进行解答。
【解答】(1)①尿素酶只能分解胃内尿素,不能分解胃内蛋白质,因为酶具有专一性;
②;
(2)从图中看出,乙比甲放大的倍数更大,因此由甲调整到乙,应⑤向右移动装片③转动物镜转换器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故答案为:(1)专一;;(2)⑤③②。
34.【答案】(1)t=s/v=11.2km/(10m/天×2)=560天
(2)F=PS=2×108Pa×5m2=1×109N
(3)示例①:圆形盾构截面更好。相较于类矩行盾构面,圆形盾构截面结构受力均匀、承压效果更好,能应对各种复杂地形要求;空间大,有利于设计高水平回答逃生、通风、管线等专用通道;有利于刀盘旋转掘进,且转向更容易,大大提高了掘进速度;圆形截面隧道的衬砌管片结构简单、形状单一,批量生产容易,拼装更快更好。
示例②:类矩行盾构截面更好。相较于圆形盾构面,类矩行盾构截面有效利用率更高,节约了地下空间;在相同有效空间下,开挖面更小,提高了隧道在狭窄空间穿行能力,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还大大减少了工程挖掘量;在相同的埋藏深度下,类矩行盾构截面隧道开挖深度更小,能降低工程技术难度。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将盾构机的掘进速度×2计算两台的总速度,根据计算全线贯通时间;
(2)根据F=pS计算管片受到的压力;
(3)可从受力均匀程度、承压效果、空间大小、转向容易程度等角度分析解答。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