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教学调研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教学调研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教学调研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各小题中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3七上·缙云期末)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_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  )
A.二十 B.二十一 C.二十二 D.十九
【答案】A
【知识点】2022年时事
【解析】【分析】根据时事,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所以A符合题意,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时事内容,解答该题需要多留心、多识记时政知识,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2023七上·缙云期末)2022年11月20日,四年一度的足球盛宴世界杯在_______举行。来自各大洲的32支足球强队向大力神杯发起冲击。经过二十多天角逐,最终_______队夺取冠军,捧起大力神杯。(  )
A.沙特 巴西 B.沙特 英格兰
C.卡塔尔 法国 D.卡塔尔 阿根廷
【答案】D
【知识点】2022年时事
【解析】【分析】根据时事, 2022年11月20日,四年一度的足球盛宴世界杯在 卡塔尔举行。来自各大洲的32支足球强队向大力神杯发起冲击。经过二十多天角逐,最终阿根廷队夺取冠军,捧起大力神杯。所以D符合题意,正确。
ABC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时事内容,解答该题需要多留心、多识记时政知识,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023七上·缙云期末)2022年2月4日—20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右图是“部分奥运场馆分布及指示牌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小题:
3.如果观众要去参观奥运场馆,需要参考的是(  )
A.中国政区图 B.中国地形图 C.北京交通图 D.北京地形图
4.如果安装指示牌,图中的指示牌应位于图中的_______处。
A.① B.② C.③ D.④
5.如果要绘制上图这样具体的地图,让地理事物更详细呈现,选择的比例尺应该是(  )
A.1:5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米
C.二十万分之一 D.1:45000
【答案】3.C
4.C
5.B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3.情况不同,要求不同,选用的地图就不同,一定按实际需要选择地图。2022年北京将举办冬奥会,各国游客若要准时到达会场观看比赛,需参考北京城市交通地图。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4.读图可知,图中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依据指示牌信息可知,③处向东为龙形水系;向南为冰立方;向西为国家会议中心;向北是地铁站。 如果安装指示牌,图中的指示牌应位于图中的 ③ 处。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5.相同图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如果要绘制上图这样具体的地图,让地理事物更详细呈现,选择的比例尺应该是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米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6.(2023七上·缙云期末)2022年 5 月 18 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 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
A.人面鱼纹彩陶盆 B.干栏式建筑
C.打制石器 D.骨耜
【答案】C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AD两项反映的是半坡人的生活状况,不符合题意;
B项干栏式建筑反映的是河姆渡人的生活状况,不符合题意;
C项打制石器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京人,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2023七上·缙云期末)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团中央、学习强国平台、国家图书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启示我们(  )
①参加读书活动,享受学习乐趣
②重视在学校学习,学会管理自己
③倡导网上阅读,减少书本学习
④养成阅读习惯,树立终身学习观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 团中央、学习强国平台、国家图书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有利于开拓我们的视野,拓我们的知识面,提升我们的能力和智慧,这启示我们要养成阅读习惯,树立终身学习观,积极参加读书活动,享受学习乐趣,所以①④符合题意,正确。
②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的阅读活动不属于学校学习的内容。
③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网上阅读,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学习和学习的意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所学知识,排除不符合题意的干扰项,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
8.(2023七上·缙云期末)下列地形区与其分布地区组合正确的是(  )
A.安第斯山脉——欧洲 B.黄土高原——亚洲
C.亚马孙平原——非洲 D.刚果盆地——亚洲
【答案】B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黄土高原位于中国,属于亚洲;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位于南美洲;刚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位于非洲。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世界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属于西半球,紧靠太平洋,北起加勒比海的特立尼达岛,南到南美洲南端的火地岛,长度近9000千米 。
9.(2023七上·缙云期末)图中周村与刘村之间的相对高度大约是(  )
A.1000米 B.0米 C.500米 D.1500米
【答案】C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等高距是100米。周村的海拔高度是在900-1000米之间,刘村的海拔高度是5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000-500=500米,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相对高度指两个地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之差。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相对高度的起点是不固定的。
10.(2023七上·缙云期末)一万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这些史前社会的历史情景再现依据的是(  )
A.考古发现 B.神话传说 C.史书记录 D.专家口述
【答案】A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目前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考古发现。考古发现的化石、遗物、遗迹是第一手资料,是我们了解史前社会,探究历史真相的重要依据。
A项考古发现是史前社会的历史情景再现依据 ,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是史前社会的历史情景的再现依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人类的起源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目前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考古发现。
11.(2023七上·缙云期末)小金同学阅读了一本描述古代某战役的连环画,了解到此战役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他阅读的连环画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C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地区,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稳固,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赤壁之战》是他阅读的连环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赤壁之战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准确识记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12.(2023七上·缙云期末)《中国字》歌词:“上中下,人口手,弓车舟,坐立走,中国人写中国字,有中国心有中国情……”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中国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答案】A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商朝人把文字刻写在龟甲或者兽骨上面,这种文字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中国字”,被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A项甲骨文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中国字”,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歌曲《中国字》为切入点,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识记甲骨文的历史地位及我国古代文字演变的知识。
13.(2023七上·缙云期末)下列海峡,既是两大洋又是两大洲分界线的是(  )
A.台湾海峡 B.白令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答案】B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海峡位于亚洲,故 A 错误;
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太平洋与北冰洋,故 B 正确;
马六甲海峡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该海峡不是洲界线,故 C 错误;
直布罗陀海峡是非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该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亚洲与欧洲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该海峡沟通了北冰洋与太平洋,直布罗陀海峡是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地中海与大西洋。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丹麦海峡。
14.(2023七上·缙云期末)以下是一位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示意图,其中①、②处依次应填(  )
A.国人暴动 大禹治水 B.三家分晋 平王东迁
C.武王伐纣 盘庚迁殷 D.武王伐纣 平王东迁
【答案】D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打败商纣王,建立西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ABC三项和题干①、②处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武王伐纣 平王东迁依次是其中①、②处应填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周和东周的建立及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掌握西周和东周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15.(2023七上·缙云期末)下列句子中,能反映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的是(  )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C.地无三里平,十里不同天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答案】B
【知识点】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的是夏季风对我国的影响。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地无三里平,十里不同天”,这是福建宁德寿宁县清源乡的地理概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降水。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东南部。由于远离海洋,或者地形阻挡,湿润气团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16.(2023七上·缙云期末)下列各地与人种、语言、宗教的连线,正确的是(  )
A.东亚──黄色人种──佛教
B.中非──白色人种──基督教
C.南美──黑种人──基督教
D.北欧──黄色人种──伊斯兰教
【答案】A
【知识点】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
【解析】【分析】 东亚是黄色人种,主要信奉佛教,故A正确;非洲中部主要是黑色人种,主要信奉基督教,故B错误;美洲的印第安人属于黄种人,故C错误;北欧主要是白色人种,信奉基督教,故D错误。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白种人:欧洲、北非、西亚、大洋洲、北美洲、南亚、南美洲东南部。黄种人:亚洲东部、东南部、南北美洲北部。黑种人:非洲、大洋洲。世界人种只有肤色、体征的区别没有优劣之分,都是平等。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地区:①基督教:发祥地亚洲西部,分布范围欧洲、美洲、大洋洲,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圣经》、教堂②伊斯兰教:教徒称为穆斯林,发祥地阿拉伯半岛,分布范围亚洲西部和东南部、北非、东非,清真寺③佛教:发祥地古印度,分布范围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寺庙;中国人多数人不信教,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回族等信仰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道教,中国人自己的宗教。
17.(2023七上·缙云期末)下列作品与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
A.《伤寒杂病论》──华佗 B.《兰亭集序》──钟繇
C.《齐民要术》──祖冲之 D.《洛神赋图》──顾恺之
【答案】D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顾恺之是东晋最为出色的画家,有“才绝、画绝、痴绝”的美誉,他的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A项《伤寒杂病论》──华佗对应不正确,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体系的基础,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不符合题意;
B项《兰亭集序》──钟繇对应不正确,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不符合题意;
C项《齐民要术》──祖冲之对应不正确,《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贾思勰写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不符合题意;
D项《洛神赋图》──顾恺之对应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古代的医学、艺术、农学成就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8.(2023七上·缙云期末)赤道、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都穿越的大洲是(  )
A.亚洲 B.欧洲 C.南美洲 D.非洲
【答案】D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被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被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被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因此, 赤道、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都穿越的大洲是非洲。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 。
19.(2023七上·缙云期末)《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描述的朝代更替顺序时段是(  )
A.春秋—西汉 B.战国—三国 C.西汉—西晋 D.秦—东晋
【答案】D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材料“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反映的是秦朝建立和灭亡。材料“号三国,迄两晋”反映的是魏国、蜀国、吴国三国鼎立,争夺汉室皇权,后来被晋朝取代。
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秦—东晋是题干内容描述的朝代更替顺序时段,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字经》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朝代的更替的掌握情况及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学生理解分析三字经的内容就可以确定答案。
20.(2023七上·缙云期末)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路线描述正确的是(  )
A.长安→河西走廊→中亚、西亚→今新疆境内→大秦
B.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西亚→大秦
C.洛阳→河西走廊→中亚、西亚→今新疆境内→大秦
D.洛阳→中亚、西亚→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
【答案】B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汉代开辟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到达今新疆境内,再经过中亚、南亚、西亚,最后到达大秦。
ACD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西亚→大秦描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丝绸之路的路线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每题12分,共60分)
21.(2023七上·缙云期末)【还是家乡美】家乡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我们都在这里居住、学习和工作,品味着家乡之美。
材料一:
材料二:天气预报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下图是金华12月13日的天气预报图。
(1)请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自然地理角度介绍我们的家乡——金华。
(2)假如小雨那天的降雨量为5毫米,请你根据右图制作一幅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注:平均气温按一天内最高和最低的平均气温)
(3)生活早知道。从预报中获取的信息,提前对我们生活、学习和生产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1)位置:金华位于浙江省的中部;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地形类型以盆地、丘陵为主,东南高、西北低。结论:金华是一个好地方,我深爱这片土地。
(2)有气温曲线,有降水量柱状
(3)降温、低温:防温保暖(穿衣);有雨:防雨带伞;有雾:防雾:注意安全;低于零度有冰冻:防冻:生活上保暖,生产上保温;分夜间与白天,从出行、晾晒等方面都可以但要结合预报中获取的信息来进行。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从自然地理角度介绍我们的家乡——金华。主要从位置,气候,地形等方面介绍即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位置:金华位于浙江省的中部;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地形类型以盆地、丘陵为主,东南高、西北低。结论:金华是一个好地方,我深爱这片土地。
(2)、根据题意,根据右图制作一幅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要求有气温曲线,有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结合一天的气温,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在午后2时,画出光滑的曲线表示气温变化,在根据降雨量做出降水柱状图。
(3)、根据预报信息,相应做出防范。降温、低温:防温保暖(穿衣);有雨:防雨带伞;有雾:防雾:注意安全;低于零度有冰冻:防冻:生活上保暖,生产上保温;分夜间与白天,从出行、晾晒等方面都可以但要结合预报中获取的信息来进行。
【点评】 通常说的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一般以日降雨量衡量。其中小雨指日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中雨日降雨量为10~24.9毫米;大雨降雨量为25~49.9毫米;暴雨降雨量为50~99.9毫米;大暴雨降雨量为100~250毫米;特大暴雨降雨量在250毫米以上。
22.(2023七上·缙云期末)【别样的经历】三年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我们都有过一段别样的求学和生活经历。
材料一:在“停课不停学”期间,我们都居家上网课,不能随意外出,有时父母还不在家,我们都有着与往常不一样经历,也面临着各种各样不曾碰到的问题。
材料二:三年来,我们万众一心与新冠疫情抗争,形成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新冠病毒经过了多次变异到现在的奥密克戎,毒性已大大降低。国家的疫情防控措施也进行了新的调整,由原来的二十条改为现在的新十条,强调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1)结合材料一的情况,说说在当时你也碰到了哪些挫折?
(2)面对当下疫情,请结合材料二以及有关“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知识,谈谈怎样做好自我防疫“第一责任人”。
(3)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都将面临各种困难与挑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面对挫折时我们应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
【答案】(1)无法正常上网课;封闭在家,很孤独,无法跟伙伴一起外出;父母不在家,生活有困难;难以抵挡游戏诱惑;眼睛很难受。等等
(2)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当下疫情;珍爱生命,注重自我防护;接种疫苗,戴口罩,勤通风,勤洗手,不聚集;出现感染情况要及时报告,及时居家隔离,及时用药,积极与病毒作斗争。
(3)①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②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决定了人们对挫折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③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知识点】生命的独特性;珍爱和尊重生命
【解析】【分析】(1)本题的挫折可以直接在材料中找到,如: 无法正常上网课;封闭在家,很孤独,无法跟伙伴一起外出;父母不在家,生活有困难;难以抵挡游戏诱惑;眼睛很难受等等。
(2)根据防疫知识,本题可以从积极面对疫情,注重自我防护,接种疫苗,戴口罩,勤通风,勤洗手,不聚集等方面回答即可。
(3)根据所学,发掘生命的力量可以从增强生命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学会增强生命韧性等方面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爱护身体,正确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一般。
23.(2023七上·缙云期末)【家庭你我他】阅读下面两幅漫画,回答问题。
图1接力棒 图2母亲节的“问候”
(1)从两幅图中的家庭成员看,你能说说这两个家庭的结构吗?
(2)请对两幅图中晚辈的表现进行评析。
(3)寒假即将来临,作为晚辈的我们是家庭中的重要角色。你将怎样做好自己的角色,试举一例并说明理由。
【答案】(1)图1为主干家庭,图2为核心家庭
(2)图1体现了对长辈的孝敬。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图2儿子的言行是错误的,不是孝敬父母的表现。尽孝在当下,孝敬父母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感恩之情。应该体谅父母的辛劳,平日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3)举例的例子要积极向上,体现正能量。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
【解析】【分析】(1) 主干家庭指以父母为主干的一种家庭形式, 多由三代人组成,每一代只有一对夫妻, 所以图1属主干家庭。核心家庭是指由一对夫妇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所以图2为核心家庭
(2)图1晚辈孝亲敬长,因此可以从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等方面回答。图2 儿子没有孝敬父母,因此可以从 尽孝在当下,孝敬父母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感恩之情, 体谅父母的辛劳,主动做家务等方面回答。
(3) 针对实际家庭中的重要角色可以从主动做家务,关心爱护家庭成员等方面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家庭和孝亲敬长,构建和谐家庭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一般。
24.(2023七上·缙云期末)【经典永流传】我们要通过学习,做到鉴古知今,学史明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材料一中哪位思想家的主张受到了当时秦国统治者的青睐?说说该思想家所属学派会受到秦国统治者青睐的原因。
(2)根据上述二则材料,汉武帝采纳了哪一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对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怎样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你懂得了哪些道理?
【答案】(1)法家(韩非、商鞅)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打击旧贵族,强化国君权力。法家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的需要,所以受到秦国统治者的重视。
(2)儒家思想。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建议;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影响: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3)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重视教育;注重人才培养。等等
【知识点】百家争鸣;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1)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春秋战国时期,受到秦国统治者青睐的是法家韩非子的主张。
(2)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接受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崇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以儒家的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学说,使儒学居于独尊地位,成为此后整个汉代以至两千年封建社会间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法家(韩非、商鞅);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打击旧贵族,强化国君权力。法家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的需要,所以受到秦国统治者的重视。
(2)儒家思想。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建议;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影响: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3)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重视教育;注重人才培养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家争鸣、秦汉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百家争鸣、秦汉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相关史实。
25.(2023七上·缙云期末)【农业是根本】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影响着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又一次南迁浪潮。
材料三:随着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人口的增殖,(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开发的范围扩大,许多荒芜之处得到垦殖,宋元嘉间,开发湖熟废田千顷。……直至陈朝,政府仍然鼓励垦荒。江南土地的开垦往往配合相应的水利设施。齐时在今江苏句容筑赤山塘,梁在豫州苍陵立堰,皆获效益。农作物品种增加。宋元嘉时政府对农业生产劝督课导,南朝境内作物品种的交流,以及江淮一带稻麦二熟制的推广。南朝作物产量激增。岭南地区水稻二熟甚至三熟。梁天监四年(505年),“是岁大穰(庄稼丰收),米斛三十”,斗米仅值三文钱。粮价低贱如此,说明南方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1)材料一中图一的铁制农具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图二汉代耧车的用途是什么?
(2)材料二中北方民众大规模南迁开始于什么时候?分析南迁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归纳江南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江
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答案】(1)春秋时期;播种工具。
(2)三国和西晋时期。为躲避战乱。
(3)南方土地开发范围扩大;荒地得到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作物产量激增。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足够的劳动力;南方社会比较安定;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如: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工程等);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耕作和种植技术的进步等。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1)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西汉发明耧车,它的主要用途是播种,大大提高了播种的速度和质量。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比较安定,为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开始南迁。南迁的主要原因躲避战乱。
(3)根据材料三“随着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人口的增殖,(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开发的范围扩大,许多荒芜之处得到垦殖,宋元嘉间,开发湖熟废田千顷。……直至陈朝,政府仍然鼓励垦荒。江南土地的开垦往往配合相应的水利设施。齐时在今江苏句容筑赤山塘,梁在豫州苍陵立堰,皆获效益。农作物品种增加。宋元嘉时政府对农业生产劝督课导,南朝境内作物品种的交流,以及江淮一带稻麦二熟制的推广。南朝作物产量激增。岭南地区水稻二熟甚至三熟。梁天监四年(505年),‘是岁大穰(庄稼丰收),米斛三十’,斗米仅值三文钱。粮价低贱如此,说明南方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可知,江南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在:南方土地开发范围扩大;荒地得到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作物产量激增。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北方地区的战乱,导致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充实了江南地区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热,土地肥沃,适合发展农业;江南地区的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统治者推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故答案为:(1)春秋时期;播种工具。
(2)三国和西晋时期。为躲避战乱。
(3)南方土地开发范围扩大;荒地得到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作物产量激增。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足够的劳动力;南方社会比较安定;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如: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工程等);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耕作和种植技术的进步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铁制农具的出现、耧车、人口南迁、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铁制农具的出现、耧车、人口南迁、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的相关史实。
1 / 1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教学调研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各小题中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3七上·缙云期末)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_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  )
A.二十 B.二十一 C.二十二 D.十九
2.(2023七上·缙云期末)2022年11月20日,四年一度的足球盛宴世界杯在_______举行。来自各大洲的32支足球强队向大力神杯发起冲击。经过二十多天角逐,最终_______队夺取冠军,捧起大力神杯。(  )
A.沙特 巴西 B.沙特 英格兰
C.卡塔尔 法国 D.卡塔尔 阿根廷
(2023七上·缙云期末)2022年2月4日—20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右图是“部分奥运场馆分布及指示牌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小题:
3.如果观众要去参观奥运场馆,需要参考的是(  )
A.中国政区图 B.中国地形图 C.北京交通图 D.北京地形图
4.如果安装指示牌,图中的指示牌应位于图中的_______处。
A.① B.② C.③ D.④
5.如果要绘制上图这样具体的地图,让地理事物更详细呈现,选择的比例尺应该是(  )
A.1:5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米
C.二十万分之一 D.1:45000
6.(2023七上·缙云期末)2022年 5 月 18 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 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
A.人面鱼纹彩陶盆 B.干栏式建筑
C.打制石器 D.骨耜
7.(2023七上·缙云期末)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团中央、学习强国平台、国家图书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启示我们(  )
①参加读书活动,享受学习乐趣
②重视在学校学习,学会管理自己
③倡导网上阅读,减少书本学习
④养成阅读习惯,树立终身学习观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8.(2023七上·缙云期末)下列地形区与其分布地区组合正确的是(  )
A.安第斯山脉——欧洲 B.黄土高原——亚洲
C.亚马孙平原——非洲 D.刚果盆地——亚洲
9.(2023七上·缙云期末)图中周村与刘村之间的相对高度大约是(  )
A.1000米 B.0米 C.500米 D.1500米
10.(2023七上·缙云期末)一万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这些史前社会的历史情景再现依据的是(  )
A.考古发现 B.神话传说 C.史书记录 D.专家口述
11.(2023七上·缙云期末)小金同学阅读了一本描述古代某战役的连环画,了解到此战役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他阅读的连环画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2.(2023七上·缙云期末)《中国字》歌词:“上中下,人口手,弓车舟,坐立走,中国人写中国字,有中国心有中国情……”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中国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13.(2023七上·缙云期末)下列海峡,既是两大洋又是两大洲分界线的是(  )
A.台湾海峡 B.白令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14.(2023七上·缙云期末)以下是一位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示意图,其中①、②处依次应填(  )
A.国人暴动 大禹治水 B.三家分晋 平王东迁
C.武王伐纣 盘庚迁殷 D.武王伐纣 平王东迁
15.(2023七上·缙云期末)下列句子中,能反映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的是(  )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C.地无三里平,十里不同天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6.(2023七上·缙云期末)下列各地与人种、语言、宗教的连线,正确的是(  )
A.东亚──黄色人种──佛教
B.中非──白色人种──基督教
C.南美──黑种人──基督教
D.北欧──黄色人种──伊斯兰教
17.(2023七上·缙云期末)下列作品与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
A.《伤寒杂病论》──华佗 B.《兰亭集序》──钟繇
C.《齐民要术》──祖冲之 D.《洛神赋图》──顾恺之
18.(2023七上·缙云期末)赤道、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都穿越的大洲是(  )
A.亚洲 B.欧洲 C.南美洲 D.非洲
19.(2023七上·缙云期末)《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描述的朝代更替顺序时段是(  )
A.春秋—西汉 B.战国—三国 C.西汉—西晋 D.秦—东晋
20.(2023七上·缙云期末)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路线描述正确的是(  )
A.长安→河西走廊→中亚、西亚→今新疆境内→大秦
B.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西亚→大秦
C.洛阳→河西走廊→中亚、西亚→今新疆境内→大秦
D.洛阳→中亚、西亚→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每题12分,共60分)
21.(2023七上·缙云期末)【还是家乡美】家乡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我们都在这里居住、学习和工作,品味着家乡之美。
材料一:
材料二:天气预报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下图是金华12月13日的天气预报图。
(1)请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自然地理角度介绍我们的家乡——金华。
(2)假如小雨那天的降雨量为5毫米,请你根据右图制作一幅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注:平均气温按一天内最高和最低的平均气温)
(3)生活早知道。从预报中获取的信息,提前对我们生活、学习和生产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22.(2023七上·缙云期末)【别样的经历】三年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我们都有过一段别样的求学和生活经历。
材料一:在“停课不停学”期间,我们都居家上网课,不能随意外出,有时父母还不在家,我们都有着与往常不一样经历,也面临着各种各样不曾碰到的问题。
材料二:三年来,我们万众一心与新冠疫情抗争,形成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新冠病毒经过了多次变异到现在的奥密克戎,毒性已大大降低。国家的疫情防控措施也进行了新的调整,由原来的二十条改为现在的新十条,强调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1)结合材料一的情况,说说在当时你也碰到了哪些挫折?
(2)面对当下疫情,请结合材料二以及有关“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知识,谈谈怎样做好自我防疫“第一责任人”。
(3)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都将面临各种困难与挑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面对挫折时我们应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
23.(2023七上·缙云期末)【家庭你我他】阅读下面两幅漫画,回答问题。
图1接力棒 图2母亲节的“问候”
(1)从两幅图中的家庭成员看,你能说说这两个家庭的结构吗?
(2)请对两幅图中晚辈的表现进行评析。
(3)寒假即将来临,作为晚辈的我们是家庭中的重要角色。你将怎样做好自己的角色,试举一例并说明理由。
24.(2023七上·缙云期末)【经典永流传】我们要通过学习,做到鉴古知今,学史明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材料一中哪位思想家的主张受到了当时秦国统治者的青睐?说说该思想家所属学派会受到秦国统治者青睐的原因。
(2)根据上述二则材料,汉武帝采纳了哪一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对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怎样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你懂得了哪些道理?
25.(2023七上·缙云期末)【农业是根本】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影响着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又一次南迁浪潮。
材料三:随着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人口的增殖,(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开发的范围扩大,许多荒芜之处得到垦殖,宋元嘉间,开发湖熟废田千顷。……直至陈朝,政府仍然鼓励垦荒。江南土地的开垦往往配合相应的水利设施。齐时在今江苏句容筑赤山塘,梁在豫州苍陵立堰,皆获效益。农作物品种增加。宋元嘉时政府对农业生产劝督课导,南朝境内作物品种的交流,以及江淮一带稻麦二熟制的推广。南朝作物产量激增。岭南地区水稻二熟甚至三熟。梁天监四年(505年),“是岁大穰(庄稼丰收),米斛三十”,斗米仅值三文钱。粮价低贱如此,说明南方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1)材料一中图一的铁制农具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图二汉代耧车的用途是什么?
(2)材料二中北方民众大规模南迁开始于什么时候?分析南迁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归纳江南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江
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2022年时事
【解析】【分析】根据时事,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所以A符合题意,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时事内容,解答该题需要多留心、多识记时政知识,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答案】D
【知识点】2022年时事
【解析】【分析】根据时事, 2022年11月20日,四年一度的足球盛宴世界杯在 卡塔尔举行。来自各大洲的32支足球强队向大力神杯发起冲击。经过二十多天角逐,最终阿根廷队夺取冠军,捧起大力神杯。所以D符合题意,正确。
ABC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时事内容,解答该题需要多留心、多识记时政知识,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答案】3.C
4.C
5.B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3.情况不同,要求不同,选用的地图就不同,一定按实际需要选择地图。2022年北京将举办冬奥会,各国游客若要准时到达会场观看比赛,需参考北京城市交通地图。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4.读图可知,图中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依据指示牌信息可知,③处向东为龙形水系;向南为冰立方;向西为国家会议中心;向北是地铁站。 如果安装指示牌,图中的指示牌应位于图中的 ③ 处。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5.相同图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如果要绘制上图这样具体的地图,让地理事物更详细呈现,选择的比例尺应该是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米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6.【答案】C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AD两项反映的是半坡人的生活状况,不符合题意;
B项干栏式建筑反映的是河姆渡人的生活状况,不符合题意;
C项打制石器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京人,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B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 团中央、学习强国平台、国家图书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有利于开拓我们的视野,拓我们的知识面,提升我们的能力和智慧,这启示我们要养成阅读习惯,树立终身学习观,积极参加读书活动,享受学习乐趣,所以①④符合题意,正确。
②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的阅读活动不属于学校学习的内容。
③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网上阅读,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学习和学习的意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所学知识,排除不符合题意的干扰项,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
8.【答案】B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黄土高原位于中国,属于亚洲;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位于南美洲;刚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位于非洲。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世界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属于西半球,紧靠太平洋,北起加勒比海的特立尼达岛,南到南美洲南端的火地岛,长度近9000千米 。
9.【答案】C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等高距是100米。周村的海拔高度是在900-1000米之间,刘村的海拔高度是5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000-500=500米,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相对高度指两个地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之差。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相对高度的起点是不固定的。
10.【答案】A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目前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考古发现。考古发现的化石、遗物、遗迹是第一手资料,是我们了解史前社会,探究历史真相的重要依据。
A项考古发现是史前社会的历史情景再现依据 ,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是史前社会的历史情景的再现依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人类的起源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目前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考古发现。
11.【答案】C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地区,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稳固,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赤壁之战》是他阅读的连环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赤壁之战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准确识记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12.【答案】A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商朝人把文字刻写在龟甲或者兽骨上面,这种文字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中国字”,被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A项甲骨文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中国字”,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歌曲《中国字》为切入点,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识记甲骨文的历史地位及我国古代文字演变的知识。
13.【答案】B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海峡位于亚洲,故 A 错误;
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太平洋与北冰洋,故 B 正确;
马六甲海峡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该海峡不是洲界线,故 C 错误;
直布罗陀海峡是非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该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亚洲与欧洲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该海峡沟通了北冰洋与太平洋,直布罗陀海峡是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地中海与大西洋。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丹麦海峡。
14.【答案】D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打败商纣王,建立西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ABC三项和题干①、②处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武王伐纣 平王东迁依次是其中①、②处应填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周和东周的建立及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掌握西周和东周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15.【答案】B
【知识点】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的是夏季风对我国的影响。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地无三里平,十里不同天”,这是福建宁德寿宁县清源乡的地理概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降水。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东南部。由于远离海洋,或者地形阻挡,湿润气团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16.【答案】A
【知识点】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
【解析】【分析】 东亚是黄色人种,主要信奉佛教,故A正确;非洲中部主要是黑色人种,主要信奉基督教,故B错误;美洲的印第安人属于黄种人,故C错误;北欧主要是白色人种,信奉基督教,故D错误。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白种人:欧洲、北非、西亚、大洋洲、北美洲、南亚、南美洲东南部。黄种人:亚洲东部、东南部、南北美洲北部。黑种人:非洲、大洋洲。世界人种只有肤色、体征的区别没有优劣之分,都是平等。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地区:①基督教:发祥地亚洲西部,分布范围欧洲、美洲、大洋洲,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圣经》、教堂②伊斯兰教:教徒称为穆斯林,发祥地阿拉伯半岛,分布范围亚洲西部和东南部、北非、东非,清真寺③佛教:发祥地古印度,分布范围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寺庙;中国人多数人不信教,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回族等信仰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道教,中国人自己的宗教。
17.【答案】D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顾恺之是东晋最为出色的画家,有“才绝、画绝、痴绝”的美誉,他的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A项《伤寒杂病论》──华佗对应不正确,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体系的基础,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不符合题意;
B项《兰亭集序》──钟繇对应不正确,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不符合题意;
C项《齐民要术》──祖冲之对应不正确,《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贾思勰写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不符合题意;
D项《洛神赋图》──顾恺之对应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古代的医学、艺术、农学成就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8.【答案】D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被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被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被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因此, 赤道、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都穿越的大洲是非洲。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 。
19.【答案】D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材料“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反映的是秦朝建立和灭亡。材料“号三国,迄两晋”反映的是魏国、蜀国、吴国三国鼎立,争夺汉室皇权,后来被晋朝取代。
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秦—东晋是题干内容描述的朝代更替顺序时段,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字经》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朝代的更替的掌握情况及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学生理解分析三字经的内容就可以确定答案。
20.【答案】B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汉代开辟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到达今新疆境内,再经过中亚、南亚、西亚,最后到达大秦。
ACD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西亚→大秦描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丝绸之路的路线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21.【答案】(1)位置:金华位于浙江省的中部;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地形类型以盆地、丘陵为主,东南高、西北低。结论:金华是一个好地方,我深爱这片土地。
(2)有气温曲线,有降水量柱状
(3)降温、低温:防温保暖(穿衣);有雨:防雨带伞;有雾:防雾:注意安全;低于零度有冰冻:防冻:生活上保暖,生产上保温;分夜间与白天,从出行、晾晒等方面都可以但要结合预报中获取的信息来进行。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从自然地理角度介绍我们的家乡——金华。主要从位置,气候,地形等方面介绍即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位置:金华位于浙江省的中部;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地形类型以盆地、丘陵为主,东南高、西北低。结论:金华是一个好地方,我深爱这片土地。
(2)、根据题意,根据右图制作一幅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要求有气温曲线,有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结合一天的气温,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在午后2时,画出光滑的曲线表示气温变化,在根据降雨量做出降水柱状图。
(3)、根据预报信息,相应做出防范。降温、低温:防温保暖(穿衣);有雨:防雨带伞;有雾:防雾:注意安全;低于零度有冰冻:防冻:生活上保暖,生产上保温;分夜间与白天,从出行、晾晒等方面都可以但要结合预报中获取的信息来进行。
【点评】 通常说的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一般以日降雨量衡量。其中小雨指日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中雨日降雨量为10~24.9毫米;大雨降雨量为25~49.9毫米;暴雨降雨量为50~99.9毫米;大暴雨降雨量为100~250毫米;特大暴雨降雨量在250毫米以上。
22.【答案】(1)无法正常上网课;封闭在家,很孤独,无法跟伙伴一起外出;父母不在家,生活有困难;难以抵挡游戏诱惑;眼睛很难受。等等
(2)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当下疫情;珍爱生命,注重自我防护;接种疫苗,戴口罩,勤通风,勤洗手,不聚集;出现感染情况要及时报告,及时居家隔离,及时用药,积极与病毒作斗争。
(3)①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②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决定了人们对挫折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③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知识点】生命的独特性;珍爱和尊重生命
【解析】【分析】(1)本题的挫折可以直接在材料中找到,如: 无法正常上网课;封闭在家,很孤独,无法跟伙伴一起外出;父母不在家,生活有困难;难以抵挡游戏诱惑;眼睛很难受等等。
(2)根据防疫知识,本题可以从积极面对疫情,注重自我防护,接种疫苗,戴口罩,勤通风,勤洗手,不聚集等方面回答即可。
(3)根据所学,发掘生命的力量可以从增强生命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学会增强生命韧性等方面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爱护身体,正确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一般。
23.【答案】(1)图1为主干家庭,图2为核心家庭
(2)图1体现了对长辈的孝敬。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图2儿子的言行是错误的,不是孝敬父母的表现。尽孝在当下,孝敬父母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感恩之情。应该体谅父母的辛劳,平日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3)举例的例子要积极向上,体现正能量。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
【解析】【分析】(1) 主干家庭指以父母为主干的一种家庭形式, 多由三代人组成,每一代只有一对夫妻, 所以图1属主干家庭。核心家庭是指由一对夫妇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所以图2为核心家庭
(2)图1晚辈孝亲敬长,因此可以从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等方面回答。图2 儿子没有孝敬父母,因此可以从 尽孝在当下,孝敬父母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感恩之情, 体谅父母的辛劳,主动做家务等方面回答。
(3) 针对实际家庭中的重要角色可以从主动做家务,关心爱护家庭成员等方面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家庭和孝亲敬长,构建和谐家庭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一般。
24.【答案】(1)法家(韩非、商鞅)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打击旧贵族,强化国君权力。法家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的需要,所以受到秦国统治者的重视。
(2)儒家思想。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建议;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影响: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3)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重视教育;注重人才培养。等等
【知识点】百家争鸣;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1)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春秋战国时期,受到秦国统治者青睐的是法家韩非子的主张。
(2)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接受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崇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以儒家的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学说,使儒学居于独尊地位,成为此后整个汉代以至两千年封建社会间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法家(韩非、商鞅);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打击旧贵族,强化国君权力。法家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的需要,所以受到秦国统治者的重视。
(2)儒家思想。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建议;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影响: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3)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重视教育;注重人才培养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家争鸣、秦汉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百家争鸣、秦汉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相关史实。
25.【答案】(1)春秋时期;播种工具。
(2)三国和西晋时期。为躲避战乱。
(3)南方土地开发范围扩大;荒地得到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作物产量激增。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足够的劳动力;南方社会比较安定;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如: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工程等);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耕作和种植技术的进步等。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1)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西汉发明耧车,它的主要用途是播种,大大提高了播种的速度和质量。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比较安定,为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开始南迁。南迁的主要原因躲避战乱。
(3)根据材料三“随着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人口的增殖,(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开发的范围扩大,许多荒芜之处得到垦殖,宋元嘉间,开发湖熟废田千顷。……直至陈朝,政府仍然鼓励垦荒。江南土地的开垦往往配合相应的水利设施。齐时在今江苏句容筑赤山塘,梁在豫州苍陵立堰,皆获效益。农作物品种增加。宋元嘉时政府对农业生产劝督课导,南朝境内作物品种的交流,以及江淮一带稻麦二熟制的推广。南朝作物产量激增。岭南地区水稻二熟甚至三熟。梁天监四年(505年),‘是岁大穰(庄稼丰收),米斛三十’,斗米仅值三文钱。粮价低贱如此,说明南方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可知,江南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在:南方土地开发范围扩大;荒地得到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作物产量激增。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北方地区的战乱,导致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充实了江南地区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热,土地肥沃,适合发展农业;江南地区的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统治者推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故答案为:(1)春秋时期;播种工具。
(2)三国和西晋时期。为躲避战乱。
(3)南方土地开发范围扩大;荒地得到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作物产量激增。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足够的劳动力;南方社会比较安定;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如: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工程等);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耕作和种植技术的进步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铁制农具的出现、耧车、人口南迁、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铁制农具的出现、耧车、人口南迁、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的相关史实。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