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1课《蝉》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1课《蝉》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21* 蝉
【教学目标】
1.了解蝉的地穴特点和蝉卵的特征,把握蝉的习性和成长规律。
2.学习本文的写法,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科学性和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3.关注作者的写作基础,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2.理解作者在对昆虫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导入一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不过,这个谜语可有点难,是一首诗,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一读,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学生自读,指名猜。(蝉)
有没有人知道这是谁的诗?(虞世南)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生齐读古诗)有一位著名的昆虫学家也写了一篇关于“蝉”的文章。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法布尔一起去了解蝉吧。
导入二 同学们,你们当中有熟悉法布尔这位昆虫学家的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找学生介绍法布尔)同学说得非常好。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他的《昆虫的故事》(《昆虫记》)是大家都熟知的作品。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科普著作,它以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展现出一个绚丽多彩的昆虫世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蝉》就选自这部作品。
导入三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大家知道这句名言是谁说的吗?不知道没有关系,我来告诉大家,这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名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蝉》就是法布尔的作品。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布尔的昆虫世界吧!
二  速读,概括主要内容
1.鲁迅曾把《昆虫的故事》评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然后用两个15字以内的句子概括本课与蝉有关的两节讲了蝉的什么故事。
【预设一】讲了蝉的地穴的特点。
【预设二】讲了蝉产卵和卵孵化的过程。
建议:以上预设都不够全面,应该适时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内容;应引导学生关注主问题中的“用两个15字以内的句子概括”,“概括”应该是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加以叙述,而且要求简明,以让人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写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故事。第二部分:写蝉从卵到幼虫的成长故事。
2.提问:这两个故事有没有共同点?请用“好( )的故事”进行归纳。
【预设】好(生动的)故事。好(有趣的)故事。好(感人的)故事。
三  细读,了解蝉的特点,把握蝉的习性
1.导入: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称赞法布尔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那法布尔是怎样观察蝉并将其写下来的呢?现在请大家在分组细读的过程中解答这个问题。
2.小组讨论,教师可适时点拨。
3.师生同解。
地穴的特点:洞口是约一英寸口径的小圆孔,孔口与地面相平,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隧道大都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穴道墙壁涂墁得很坚固。
蝉的生活习性:喜欢干燥、阳光多的地方;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成虫吃植物的汁。
三个层次:作者对蝉的地穴的观察和研究可以分为地表、洞穴、地上三个层次,即是按照从地表到洞穴,再由洞穴到地上的顺序来写的。
写蝉的卵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
4.提问:如果用“好(  )的蝉”这一短语来给本阶段对蝉的认识进行归纳,你会怎么填写呢?
预设:好(可爱的)蝉、好(宽容的)蝉、好(勤奋的)蝉、好(愚笨的)蝉、好(美丽的)蝉、好(感人的)蝉。
一  思读,了解本文文艺性和科学性兼具的特点,通过具体句段分析说明方法
预设1:“蝉的地穴”第6段中有体现“趣”的句子:“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这句话中的“溜”字非常具有文学性,不仅写出了蝉的动作,还透过动作写出了蝉在不同气候下不同的应对策略,表现了它的聪明机智。
预设2:“蝉的卵”第19段中也有体现“趣”的句子:“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这句话写出了蝉的幼虫慵懒、可爱的日常。作者文艺性的笔法使读者在阅读说明性文章时兴趣倍增。
预设3:列数字。如:“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
预设4:举例子。如:“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预设5:作比较。作者拿矿工和铁路工程师与蝉作比较,形象地说明了蝉的幼虫聪明、能干,会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使隧道的墙壁不会塌下来。
二  引导学生交流、体会作者深层次的情感,体会文章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1.导入:被文学界尊称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的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的一户农家,从小过着极其穷困的生活。正因为他是在劳苦大众之中长大的,所以他理解、同情劳苦人民,而且他还以这种同情劳苦人民的心去同情渺小的昆虫,他怀着对渺小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去描写甚至歌颂微不足道的昆虫。
2.作者以爱和兴趣为前提,以科学家特有的耐力和细致观察写作对象,并予以客观记录。请大家列举一两例。
【明确】如“隧道的顶上留一层一指厚的土”中“一指厚”这一数据的表述为确指,说明作者观察细致;而对蝉在地下生活的时间,却用了“大概是四年”来表述,因为对作者来说它还是一个秘密。
如“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这是作者长期观察,又通过用刀子深入挖掘进行实际探察而了解到的真实情况。
3.理解“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这句话所饱含的情感。
【明确】这句充满感慨的话概括了蝉的一生,“四年”与“一个月”,长短悬殊的对比,既照应了对蝉的地穴的介绍,又结束了对蝉的产卵、孵化过程的叙述,并且对全文作了形象的总结,还激起了人们对蝉这种小生灵的敬佩、同情,令人深思。
4.拓展阅读文学作品中的蝉,并和现实生活中的蝉进行比较,为蝉正名。
学生能结合已经读过的像虞世南的《蝉》《伊索寓言》中的蝉的形象等来谈即可。
三  板书设计
     
四  课堂小结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蝉的一生,似乎就浓缩在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里。和人类相比,蝉是渺小的。然而,蝉的精神却是伟大的。更值得我们赞颂的是法布尔——一位著名的昆虫学家。感谢他,让科学离我们不再遥远;感谢他,让我们感受到科学是这么有趣;感谢他,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万物皆有灵。
五  布置作业
认真研究一种动物,通过自己的观察写一篇文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