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文言文全解精练参考答案中考对接三峡1.(1)逆流而上(2)延长(3)看,回头看对接训练(4)就是-、1.B2.A2.A3.(1)郦道元南北朝地理学文学3.(1)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2)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重庆奉节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湖北宜昌(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素不觉得(比它)快。(2)登上山走了一湍绿潭回清倒影哀伤悲凉寒气透骨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4.第一问: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二、1.(1)于,在(2)同“缺”(3)直立像秋水小而清冷。第二问:危壁出泉:疏竹掩映。屏障的山峰(4)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5)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短文二篇(6)即使(7)肃杀,凄寒(8)延长对接训练(9)传来-、1.A2.C3.D4.D2.沿溯朝暮5.(1)陶弘景南朝齐梁(2)山川之3.峡谷深涧悬泉瀑布急流绿潭高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猿怪石古柏寒林实是欲界之仙都(3)苏轼文集苏轼4.寒肃凄哀子瞻东坡居士文学散文苏洵5.点明了地点和范围。苏辙三苏(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6.(1)到(2)有的(3)停止(4)快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旷达(5)资料,(书上)记载(6)称赞二、1.信给谢中书的信7.一到那里,感到特别欣喜,才相信耳闻2.(1)对偶、夸张(2)对偶、借代不如亲眼所见。3.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8.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然的喜爱之情。9.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4.A5.B哀转久绝。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6.赏月的闲适,被贬官后的淡淡哀愁,面过万重山。对挫折的豁达。118参考答案中考对接爱和归隐山水之后的惬意自得之情。文1.(1)考虑,想到(2)共同,一起(3)有句运用排比、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描时(4)命名绘了石门山山高谷翠、壮丽秀美的自然2.B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归隐3.(1)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山水之后的惬意自得之情。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中考对接(2)您懂得隐居的快乐吗?即使是面南称1.(1)随着,顺着(2)至,到达2.D尊的国君,也不能和他交换。3.(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4.C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2)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与朱元思书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对接训练4.宁静淡泊或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的生活-、1.B2.D3.C4.B唐诗五首5.(1)吴均南朝梁叔庠吴均体(2)先总后分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对接训练比喻夸张清澈湍急山高树多一、1.A景美富春江两岸群山(3)书信2.(1)王绩唐代田园诗山水诗游记(写景)散文(4)风烟俱净天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2)唐朝山共色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姜姜鹦鹉二、1.(1)告(2)仅仅,只洲(3)唐代王维摩诘诗佛孟2.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浩然五律边塞(4)李白唐代成韵。浪漫诗仙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3.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5)白居易乐天香山居士唐最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之美二、1.(1)小牛,这里指牛群(2)看4.叙述叙述抒情不慕荣利、热爱2.诗歌领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山水、归隐自然、崇尚淡泊宁静生活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5.“争”“限”“含”“蓄”四字运用拟人手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法写出了峭壁努力向上、孤峰阻挡的威的情怀。力、幽深山谷掩藏白云、深谷小溪集聚翠3.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绿的秀美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119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作者简介吴均(469一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均家世寒贱,好学有俊才,沈约尝见其文,颇为称赞。吴均初任郡主簿,后官奉朝清。他有志于历史著述,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遂私撰《齐春秋》,因实录齐梁间的历史而触怒梁武帝,遭焚书免官。他在当时文坛上影响很大,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其诗今存一百余首,多抒发郁勃不平之气和怀才不遇之慨。此外,他的一些写景小诗也颇著名,如《山中杂诗》,诗中有画,自成一格,颇具刚健清新的特色。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如《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与朱元思书》等,表现了他流连山水的生活情趣,风格简淡清新,是历来传诵的骈文名作。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还有《吴均集》二十卷,但很可惜并未流传下来。另著有《续齐谐记》,是当时志怪小说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作品,文字明净可观。至今保留下来的作品都收集在《全梁文》《艺文类聚》里。作品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吴均也因动乱而生发了热爱山水风光之情。《与朱元思书》是吴均融合其情后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与:给予。朱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书:古代的一种文体。23文言文全解精练中心思想本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读后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本文表现了作者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写作特点1.按由总到分、由下到上的顺序描写景物。文章开篇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表明游富春江的总体感受,然后交代了自己游览的路线后,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括文章内容。随后用两个自然段分别从异水和奇山入笔,写水由总到分,条理清晰,结构紧凑;写山由低到高,再写山间景物。整体景物由下到上,按视觉的移动来写景物,自然流畅,有条不紊。2.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本文总写山水时,用奇、异来形容概括。写水时,抓住了动、静两种情况下水的特点,在写缓处清澈的水时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迅急的水流时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山时,抓住了山陡峭高耸和山间景色优美的特点来写。写山间景色时,又选取山间生机勃勃、千姿百态的动物、植物、泉水来写,动静结合、声色俱全地展现了山间美景。3.情景交融,描写和议论相结合。从总体上感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透露出作者的悠闲、轻松之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用议论直接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写山景的时候,描绘山的雄伟峭拔,显示出赞叹之情;写山间景色及各种动植物时,体现出对美景的陶醉神往,进而抒发了淡泊名利、向往平静自然生活的心情。4.多用骈句,铿锵有力、工整清丽。文章在写景时运用大量骈句,使文章读来朗朗上口,把相关联的事物并列起来描绘,更是互相衬托,相得益彰。如写山间景色:“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不仅将清越的泉水击石声和欢快的鸟鸣声并列在一起,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同时泉水和鸟鸣的声音相互应和,别有一番风韵。而“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蝉声的喧闹,猿声的凄厉,显出山间的勃勃生机24新新终彩深器考聚聚深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文言文全解精炼】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 3《与朱元思书》(共10页,pdf版).pdf 【文言文全解精炼】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 参考答案(pdf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