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全解精炼】统编版语文九年级全一册 14《邹忌讽齐王纳谏》(共10页,pdf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文言文全解精炼】统编版语文九年级全一册 14《邹忌讽齐王纳谏》(共10页,pdf版)

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只识弯弓射大雕。
沁园春·雪
5.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对接训练
中考对接
一、1.(1)A(B、D读shd,C读shuo.)
一、1.著我旧时裳2.萧关逢候骑
(2)D(D读sà0,其他都读sa0。)
3.干戈寥落四周星4.绿杨阴里白沙堤
(3)B(A读zhē,C读shé,D读z。)
5.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6.无案牍之劳形
2.(1)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2)广
7.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义的文化政治、思想、文化(3)太阳
8.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中国革命的光辉前途
二、1,只识弯弓射大雕
3.(1)“舞”“驰”两个动词的使用,侧面描
2.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写山原,刻画了祖国山河的宏伟形象,生
3.含义相同。“略输”与“稍逊”都是稍差
动地展现了“北国风光”的壮丽奇观。同
之意,“文采”与“风骚”都指广义文化。
时,通过拟人手法,也抒发了自己对祖国
4.上阕:描写;下阕:议论。
山河无限热爱的激情,唤起了读者强烈
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的民族自豪感。(2)不能删去。“只”
岳阳楼记
和前面的“输”“逊”相照应,说明成吉思汗
只能以武力征服天下,而不能文治天下。
对接训练
4.(1)望惜(2)看红装素裹,分外妖
一、l.zhéxi6 n shang ya hui xiao
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
sao fei yào chan ting xi色
出其里(3)江山如此多娇(4)嬴政
2.(1)同“俱”,全、皆(2)指天气放晴
灭六国,统一度量衡刘彻颁行“推恩
(3)景象(4)详尽(5)在…之前
令”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赵匡胤
3.A4.D5.C
杯酒释兵权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落
6.(1)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居庙堂之
(5)略
高处江湖之远(2)因己而悲心旷
5.略(任选一句进行批注即可)
神怡,宠辱偕忘
二、1.对祖国的壮丽山河的赞美,对封建主
7.(1)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
义的侧面的批评,以诗人为代表的无产
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
阶级要领导世界的壮志豪情。
责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
2.上阕:写北方雪景,赞美祖国山河的壮
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丽。下阕:评古论今,赞颂无产阶级要领
(2)处在高高的朝堂上就为百姓忧虑,处
导世界的壮志豪情。
在僻远的江湖间就为国君忧虑。
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
二、(一)1.D
内容上,勾画出一幅北方雄伟壮观的雪
2.(1)日光(2)圆形的玉(3)持、执
景概貌图;在结构上,总领下文的描写,
3.(1)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
为下文具体分写雪景做好铺垫。
天空。(2)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
4.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
绿,广阔无际。
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
4.第一段写的是阴雨天气,描绘了萧条
试比高。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
阴冷的景象,抒发了凄凉悲伤的情感;第
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二段写的是晴朗天气,描绘了春光明媚
179文言文
全解精练
邹忌讽齐王纳谏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战国策》,由刘向修订编撰。刘向(前77一前6),原名刘更生,字子
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作品简介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
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里,
“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
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
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
以,他们争相延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至于邹忌讽劝齐王纳谏的故
事,于史无考。
中心思想
本文着重写齐相邹忌以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劝说齐王必须以广泛听取人
民的意见作为施政依据的故事,既表现了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
想,又表现了开明、有作为的君主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的大度胸怀。
128
邹忌讽齐王纳谏
写作特点
1.情节完整,人物生动。
全文虽然只有三百多字,却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邹忌的两次窥镜,与妻、
妾、客的三问三答,以及“暮寝而思”等情节,妙趣横生,富于生活气息,亲切有味。
对人物的刻画特别讲究。如对邹忌,作者不重形体的刻画,而是着重用细节和对
话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又如,对齐王的刻画只有两个举动,一是“王曰:
‘善。’”二是“乃下令…”,就把一个贤明的君主形象表现得生动传神。
2.叙事简洁,剪裁巧妙。
对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节,作者作了绘声绘色的描绘,对他的进谏,却只作了
概括的叙述。对臣民的进谏,也突出重点,记叙“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
三个时期的不同情况,使读者从中体会到齐王纳谏后的巨大变化,而对齐王最初
受蔽之深,齐国积弊之多,以及具体如何改革等,都只从侧面暗示,略而不写,使文
章的中心更为突出。
3.语言繁简适度
邹忌的三问,内容完全相同,只是在文字上略有变化,既表现了他的怀疑,又
毫无重复之感。三答的意思也相同,但感彩却大不相同。齐王则只用一个
“善”字,既表现了他的态度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矜持与尊贵。
4.设喻说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设喻说理是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文章先写邹忌与徐公比美,接着对妻、
妾、客的赞美之词进行了分析,为下文的设喻说理做了必要的铺垫。接着写邹忌
讽谏齐王,先从自己的私事说起,随后以私事比国事,让齐威王从中受到启发。这
种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事大事,用设喻来讲道理的方法,表明
只要语言含蓄委婉,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使得对方愉快地接受。
文言文注释及评折
名师点评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跌丽。朝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早
通假字
修:长,这里指身高。尺:战国时期的一尺约等于现在的23.1厘
孰视之(同“熟”,仔细)
米。跌丽:光艳美丽。
12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