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共35张PPT)-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共35张PPT)-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2024年秋季
沪科版(2024)物理
八年级全册
第二章 声的世界
大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主题概览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了解声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4.知道噪声的危害及控制方法。
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同的。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发现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关的问题。
了解声音的特性。能用实验验证影响声音特性的主要因素。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知道超声波与次声波的概念,了解它们的运用和危害。
认识噪声的来源和危害,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单元知识架构
第二章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物理观念
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3. 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同的,知道声速与介质种类、温度有关。
科学思维
了解在研究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中将微小变化放大的方法,初步学会用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
重难点
科学探究
1. 通过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 初步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学会有目的地观察,提高动手能力和概括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
1. 了解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知道保护听觉的重要性。
2.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
重点
倾听周围的声音,感受声音的同时想一想:
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鸟鸣
蚊子
钢琴

声音是如何产生并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
敲击或摩擦身边的物品(例如敲一敲桌子),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任务一: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1.感受声音的产生条件
(1)拨动橡皮筋,听声音并观察橡皮筋的变化。
(2)摸摸自己的喉咙,然后发出“啊”的声音,同时用手
摸喉咙,并对比两次感受有何不同?
①正在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
②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何区别?
③能不能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
①正在发声的物体的共同特征是都在振动。
②物体发声时振动,不发声时不振动。
③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可以使其振动停止。
任务一: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2.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敲击音叉、敲击鼓进行探究实验
①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的区别像上面的实验一样明显吗?
②怎样使不明显的现象变明显呢?
实验效果不明显。
可以在鼓上放一些轻小的物体(如纸片),可以将音叉放入水中。
在物理的研究中经常用到变抽象为具体、变细微微显著的研究方法。
任务一: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①发生的音叉和不发声的音叉分别放入水中时水有什么样的变化?
②听鼓声,观察鼓面是否发生振动,如何证明?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则发声停止。
发生的音叉会溅起水花;不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水面无明显变化。
鼓面振动,在鼓面上撒碎纸屑等观察到碎屑跳动。
任务一: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3.发声体——声源的判断
用瓶子、小绒球做实验,吹瓶子口,听声音,观察现象。
这个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将小绒球放到瓶中,敲击瓶使之发声,可看到小球在跳动,可得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气体振动可以产生声音。我们称正在发声的物体为声源。此实验中的声源是空气柱。
任务一: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随讲随练
拉二胡、吹口哨、人说话时发出的声音分别是由什么振动而产生的?
答案:①拉二胡的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而产生的;②吹口哨的声音是由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③人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
任务一: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1.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在宇宙中,航天员之间是通过什么进行交谈的?他们为什么不能直接进行交谈?声音在传播的时候有什么条件呢?
分析:航天员处在近乎真空的环境,而我们周围是有空气的,猜测声音的传播和空气有关。
任务二: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把正在发生的音乐盒放到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提问:
①这个过程中声音有什么变化?
②如果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
③通过这个实验活动,得出了什么结论?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科学推理法
任务二: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任务二: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2.认识固体、气体、液体都能传声
①在课堂上,在座的各位同学都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同学们之间讨论问题时彼此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说明了什么?
②进行土电话的实验,一名同学能通过绷直的线听到另一名同学的说话声,说明了什么?
③在电视上,我们经常看到多名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在水中做着非常整齐一致的动作,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吗?
气体、固体、液体都能传声。
任务二: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随讲随练
2023年12月21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在舱外,航天员开展天和核心舱修复任务时,和地面及舱内工作人员用无线电波进行通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物体不能振动产生声音
B.太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太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厚厚的宇航服阻止了声音进入耳朵
D.用无线通讯可以让声音在太空中传播得更快
B
任务二: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声音在空气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水波
声波
任务三:知道声速
自主阅读
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常温时声音在气体中播速度最小。
◎阅读教材“学科综合”,认识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
任务三:知道声速
1.在空旷的房间里说话,为什么比在野外说话要响亮得多?
总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是声音的反射,通常称为回声。
自主阅读
2.列举一些回声现象。
3.阅读教材“科学书屋”内容,了解天坛回音壁的原理。
任务四:了解回声现象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
条件:振动
声源
介质:固体、液体、气体
声波
声速
决定声速大小的因素:介质种类、温度等
回声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B.回声的传播速度等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 340 m/s
2.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响铃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③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③ D.只有①②
B
A
3. 上课铃声响起后,同学们走进教室开始上课,上课铃声是由电铃__________产生的,铃声是通过________传入同学们耳中的。
4. 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较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 能够传声,且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______(填“大”或“小”)。
振动
空气
固体

5. 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泡沫塑料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表明了 ;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
6. 利用超声波可探测海底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 4 s后收到信号,已知海水中超声波传播的速度为 1 500 m/s,则海底的深度为________m;我们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利用这一方法来测量地月距离。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3 000
不能
1.课后作业
完成对应练习。
2.实践性作业
制作土电话,并试试哪种线的传声效果更好。
谢谢!同学们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