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会深沉壮阔的意境
感受毛泽东其人其诗的领袖情怀和艺术魅力,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品味语言,把握意象特点
学习难点:领悟诗歌情感,掌握必要的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过程
背景导入(知人论世)
有评论家说,毛泽东用他的思想,他的事业,他的诗词营构了一个独特的世界,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世界,也是一个举世瞩目的世界。今天我们就透过这首沁园春长沙,感知这个伟大的世界。
这首诗写于1925年,毛泽东32岁时,国民革命政府在广州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湘江秋色,使人浮想,连篇写下这首气势磅礴的词作。
同学们也处在刚刚开学的九月金秋,那就让我们跨越百年时空,做一次青春的对话。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速读,听读感受诗词的韵律。
分析鉴赏,体味诗歌
词的上阕,按照动词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三部分
立、看、问
前三小句讲解
思考:这三句的语序与现代汉语有何不同?有什么作用?
此三句翻译为:深秋时节,诗人独立于湘江河畔的橘子洲,头看湘江水在脚下向北滚滚奔流。这三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诗人所处的环境,因为韵律的限制,句子有倒装,而正是因为这个倒装诗人的形象卓然而立,“独立”二字,突显了诗人的形象。
第二部分写景讲解
思考:作者在橘子洲头看到了哪些景物?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些景物的?这些修饰词体现了景物的哪些特点?
“遍”写出了红叶的范围广。
“尽”表明了数量多。
“透”说明了江水清澈见底。
“争”表现了传主洞昂扬奋发的状态。
“击”体现了雄鹰矫健有力。
“翔”展示了鱼的灵活自在。
→“自由”
思考:诗人在选景角度和词语的处理有何技巧?
①多角度有层次,俯仰结合,远近结合,立体构图,层次井然。
②多色彩山红水绿,天蓝帆白
③动静结合山林碧水是相对静态,鹰渔船是动态
④练字精巧,突出景物特点。
→补充知识点“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指带有主观情绪或情感的景物,多个意象便可以构成意境。
第三部分谁主沉浮
作者由自然界的浮尘想到人类社会,想到当时的中国革命,深切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虑以及天下为己任理想包袱抱负。
下阕分析,析形象,悟主题。
下阕起到总领的字是“忆”。
“忆”字引出了下面的四个排比句激昂顿挫,节奏鲜明活,画出一群青年革命家的英姿俊彩。
思考:“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此句描写他们的湘江中游泳的一段往事,游泳时推起的大浪遏制了飞驰的船只,这个细节看似与革命无关,实则在凸显青年革命家的果敢坚毅的精神。
提问:概括这群青年的特征
他们有激情,有理想,有担当,以天下为己任,是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性青年,是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
心悟口诵,朗读课文
总结提升,深化主题,拓展阅读
诗人毛泽东1925年写下沁园春,长沙提出了惊天之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十多年后,36年,他和他的战友完成了中国革命的惊世创举。25000千里长征来到陕北长征途中,他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沁园春雪对谁主沉浮做出了回答。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又是十多年。他和战友登上了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门城楼市诗人领袖中写道:“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屈指数算,一首气势磅礴的诗,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轻易不朗诵,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变成了诗眼,嘹亮了东方。”
毛泽东的诗词充满着革命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和浪漫主义,它是中国革命的史诗,如天地之苍茫,星汉之灿烂,江河之奔涌,带给我们别样的审美体验;其中激荡的理想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永远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学习。
课后作业
背诵沁园春长沙
展开毛泽东主题诗词小专题研究。诗词中的秋天,长征路上的诗词,诗词中用典与古代诗句化用,诗词中常见意象等,形成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