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辽宁中考作文导写及范文展文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常在“名”的基础上取一个“字”,“字”包含着生活态度,文化内涵,从中国人的“字”里我们常常得到“人生志趣”“生命价值”等方面的启发,白居易,字“乐天”---乐观豁达;文天祥,在“履善”——践行善念;梁启超,字“卓如”——追求卓越;舒庆春,字“舍予”——舍弃小我。以上名人的字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从中任选两个,任意组合,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题目分析:这道作文题目,是材料作文,命题人旨在引导考生亲近经典,含英咀华,传承优秀文化,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生品位。四个概念,无论是单拿出来哪一个做话题,围绕话题展开叙述描写或者是议论,对于初三的同学来说,已经不是难事,这个作文题的难点在于“任选两个”,看似放宽的要求,实则是要求考生在这四个概念之中去寻找他们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训练。两两组合的关系看似很随意。乐观豁达+践行善念 乐观豁达+追求卓越 乐观豁达+舍弃小我 践行善念+追求卓越践行善念+舍弃小我 追求卓越+舍弃小我问题在于,这些组合真的都是可选项吗?怎么选更适合自己,更能与众不同?容易选择的组合:乐观豁达+践行善念:正向叙事或常规论证。乐观豁达+追求卓越:正向叙事或常规论证。成长道路上既要有乐观豁达的心态,又要有追求卓越的理想;或是树立远大目标追求卓越人生,同时也应乐观豁达,笑对坎坷。践行善念+追求卓越:常规论证。践行善念+舍弃小我:侧重奉献精神,牺牲自我,成就大善,常规论证。怎么写呢?既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 1.讲故事——选好组合后,搜寻平时积累的素材,讲一个以本话题为中心思想的故事。 例如:“践行善念+舍弃小我”——想要践行善念,就必须有所牺牲,不舍弃小我,就成不了大善。适合写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助人为乐,自己并收获成长的故事。写出一波三折,展现心理历程。最好用上“心理争锋”写作技巧。范文展示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岁迟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这篇文章里讲述的“我”终于战胜了自私自利,怯懦逃避的思想,送老太太回家并答应以后常来看她的故事。这就是“践行善念,舍弃小我”。咱们找到生活中与之相似的事件,写下来就可以。但是一定要写好心理交锋,展现心理历程与成长心路。 2. 写议论文。选好组合后,确定中心论点,拟好写作提纲,搜索好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选择好文章结构,就可以开写了。这样的文章不好写的地方,就是初中生初学议论文写作,可能叙议分离,也可能叙事过多,缺少论证,因而有文体不分的毛病。平时多做训练,情况就会好些。例如:乐观豁达+追求卓越中心论点:成长道路上既要树立远大目标追求卓越人生,同时也应乐观豁达,笑对坎坷。事实论据: 1 司马迁,西汉著名大史学家。意外横祸,使他身受“腐刑”,但他并没有被逆境击倒。出狱后,以惊人的毅力,忍受残体的折磨,终于完成了名垂千古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世称之“中国历史之父”。 2 道尔顿是英国杰出的化学家、物理学家,出身贫寒,生活条件恶劣,但他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15岁时便离开家乡自谋生路,在给一个学校校长当助理12年里,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写下了“午夜方眠,黎明即起”的座右铭激励自己。经过艰苦的努力,积累了大量的科学知识,28岁时发现了气体分压定律,创立了倍比定律和“道尔顿原子学说”,提出了原子量表。他的杰出贡献,被恩格斯的高度赞扬为“近代化学之父”。3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在患病瘫痪后,为了自己的理想,果断的“站了起来”,继续了自己的研究。他每天都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努力不去思考自己的疾病。霍金在自己的生活中,只要能做到的事情绝不麻烦别人,他很憎恨别人把自己当做残疾人,他说:一个人身体残疾了,决不能让精神也残疾。 道理论据: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习作例文: 豁达是快乐的底线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豁达会使我快乐。 即使命运无情地查封了我的舞台,即使落日的余辉叹息着尘世的悲哀,我依然以快乐的心态去点亮未来。我不奢望安心度过每一天,不奢望不理世事只与快乐相伴,我只希望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挫折面前肯奋斗,可以面对朝阳有信心,挥手余霞有笑容。 快乐是豁达。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情愿过“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他不想再为皇帝卖命,因为他向往的不是明争暗斗,霸者称王的官场,也不是以歌舞为乐锦衣玉食的官家生活。他内心想的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或许正是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豁达,得到了世人的赞叹。 苏东坡的豁达,让我钦佩。“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该是何等的心境!我虽然不能走进古代诗人的生活,但我知道“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胸怀,绝非一般人所能及。苏东坡的豁达从这句诗中脱颖而出。因为豁达,苏东坡被贬黄州却豪不在乎,还与好友黄庭坚、佛印泛舟游赤壁,并写下了千古名篇《赤壁赋》。当豁达青睐一个人的时候,会让他忘却一切烦恼。 古人的思想是开放的既然受不了就不会勉强。而现代的尔虞我诈,我虽不曾涉及过,却如老鼠见猫般闻风丧胆。贪婪钱财的人只要有利可图便昧着良心做坏事,如果中国没有贪婪的人,就不会有人投靠日本人当汉奸,词典里也根本不会有“汉奸”这个词汇。古代就不会有人勾结倭寇,中国也不会如鹰般只在发展中国家里盘旋。心机重的人永远不会理解豁达人的心态,他们想的只有自己,又怎会把国家放在心上。风华正茂的我们,应做个爱国的青年,做个豁达的青年,因为豁达是快乐的底线,要想快乐,留一份豁达在心间。 豁达像勇敢的精灵,当你被成功拒之门外时,是它化成了钥匙,开启了成功的大门。豁达又像无畏的军人,当你被挫折折磨的痛不欲生时,是它教会你坚强,一次又一次的挺下去。 在如今复杂的社会中,拥有豁达就像拥有一枚价值连城的宝石,让我们一起呼唤它,让豁达永驻人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