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目标】1.认识“坝、汉、艳”等10个生字,会写“服、装、艳”等生字。2.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收获知识、开拓视野,发现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民族小学。3.抓住“有新鲜感的句子”,理解课文,发现大青树下的小学里有一群可爱的学生。【教学重难点】1.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收获知识、开拓视野,发现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民族小学。2.抓住“有新鲜感的句子”,理解课文,发现大青树下的小学里有一群可爱的学生。【教学流程】课前活动:PPT呈现孩子们日常上学、进校、上课、下课的场景图片,引导学生看图说话。一、认识篇章页,整体感知单元任务1.观察教材。指导学生观察教材,发现和二年级的教材有什么不一样。预设:少了书写的田字格;多了一个篇章页。2.认识篇章页。进入三年级后,每单元的开始都有这样一页,叫“篇章页”,告诉我们这一单元学什么、怎么学。3.整体感知单元学习任务。(1)关注学什么。请学生读单元篇章页上的“人文主题”,思考:我们本单元学什么?(走进本单元课文,学习我们熟悉的学校。)(2)关注怎么学。出示“语文要素”,请学生读,思考:怎么学懂课文,学到语文本领?(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习作的乐趣。)4.初知“有新鲜感”。(1)读这一单元,我们首先要学的语文本领是哪个本领呢?(出示: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2)怎样的词语和句子会让我们有新鲜感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词语。(出示:小区旁的小学马路边的小学美丽的小学可爱的小学大青树下的小学)(3)指名读,并请学生思考:第一眼看到这些小学,你最想去哪所看看?(4)在学生对话中引领:大青树下的小学带给我们新鲜感,我们去这所学校看看。(5)创设情境:(出示身穿少数民族服饰的小朋友图片)大青树下的这所小学的小朋友邀请我们去参观。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读课文,走进校园寻找陌生事物,发现词语中的“新鲜感”1.关注第一次出现的词语,品读初识的“新鲜感”。(1)读课文,寻找校园里的“新鲜”事物。走进这所小学,我们可是带着任务的—寻找这所小学里带给我们新鲜感的事物。(出示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一:读课文,参观校园,寻找带有新鲜感的事物。 ●读课文,标上段落序号。 ●圈出你看到的感觉特别新鲜的事物,同桌互相分享。(2)交流反馈带有新鲜感的词语。要求用“我看到,我觉得好新鲜”的格式分享看到的表示新鲜事物的词语。(3)认读带有新鲜感的词语。出示学生提出的带有新鲜感的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请学生反复认读。(4)分类梳理带有新鲜感的词语。第一类:表示少数民族名称的词语(出示: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傣族)。请学生认读。再出示图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大青树下的小学给我们新鲜感,是因为学校里的学生不同。关注这些词语,可以让我们收获知识。第二类词语:描写大青树下的小学周围环境的词语(出示:坪坝铜钟绒球花太阳花凤尾竹)。再出示课文插图,在图中找找相应的事物。观察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大青树下的小学给我们新鲜感,是因为学校里的环境不同。关注这些词语,可以让我们开拓视野。第三类词语:表示下课活动的词语(出示:跳孔雀舞摔跤)。请学生认读。发现这些词语写的是大青树下小学的下课活动,和我们的活动不一样,带给我们新鲜感。关注这些词语,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5)运用词语,介绍一所让人新奇的小学。请学生用上带有新鲜感的词,介绍大青树下的小学:大青树下的小学坐落在山间的( ),学校周围的环境非常美丽,有( )、( )和( )。大青树上还高高地挂着( )。2.关注新鲜语境,发现熟悉词语背后的“新鲜感”。导入:刚刚我们关注了有新鲜感的词语。那熟悉的词语能不能也带来新鲜感呢?来了两个老朋友,谁能跟它们打个招呼?(出示:打扮看热闹)(1)发现“打扮”的新鲜感。①说关于“打扮”的大家熟悉的生活事件。②归纳特点:讲了“谁”打扮“什么”。③找课文中的句子,发现课文中“打扮”的新鲜感。课文中的句子是谁在打扮?(服装打扮校园)好新鲜!谁能说说服装怎么可以打扮校园呢?(学生自由回答)师小结:熟悉的词语换个用法,就会让我们生出新鲜的感觉。④带感受读,领悟学校的美丽。请学生朗读句子,再说说这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小结:关注“熟悉词语”背后的新鲜感,我们理解了课文,读懂了一所学校。(2)发现“看热闹”的新鲜感。让学生小组合作体会“看热闹”这个熟词背后的新鲜感。●说一说关于“看热闹”的熟悉的事情。 ●找一找课文中相关句子,读一读。 ●体会“看热闹”用法的不一样。学后反馈:①先来说说关于“看热闹”的熟悉的事情。②归纳特点:都是人看热闹。③那课文中是谁“看热闹”?原来,动物也会看热闹,很新鲜。④朗读,说说这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小结:关注带有新鲜感的词语,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开拓视野,还能帮助我们读懂课文。三、读课文,参观校园,发现校园事件,关注句子中的“新鲜感”创设情境: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有好多新鲜事等着我们再参观再发现呢。(出示学习任务二)学习任务二:读课文,参观校园,发现有新鲜感的事。 ●读课文。 ●找出新鲜的事,画出相关语句。1.关注“上学”品新鲜。早晨,从山坡上……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1)请学生读读句子。(2)说事件。这句话写了一件什么事?(3)品新鲜。上学是很熟悉的事。新鲜在哪里?预设1:学生不同。我们的同学都基本上是汉族小朋友,他们的同学来自各个不同的民族。预设2:上学方式不同。我们是从哪来的?上学路上会路过哪些地方?请学生回忆生活,模仿课文的句式说一说。早晨,从 ,从 ,从 ,走来了许多树人小学的小学生。这是我们熟悉的上学场景。大青树下的小学生们和我们上学情况不一样,很新鲜。我们再来读一读。(4)说感受。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一群( )的学生。预设:喜欢学习、热爱学校、快乐……2.关注“上课”品新鲜。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1)指名朗读句子。(2)说事件。这句话写了一件什么事?(3)找新鲜。上课是很熟悉的事。新鲜在哪里?(小猴子也来听课了)小猴子好奇地听着,它在想些什么呢?用小动物听课的方法,来写小朋友认真听课,这样的方法很新鲜。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4)说感受。你又看到一群怎样的学生?预设:认真听课、热爱学习、学习出色……3.关注“下课”品新鲜。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1)指名读。(2)说事件。说说这句话写了一件什么事。(3)找新鲜。下课是很熟悉的事。新鲜在哪里?预设1:活动不同。预设2:小动物也来凑热闹。请你问小动物:你们怎么不赶紧跑,不怕他们欺负你们吗?谁来替小松鼠回答?(学生自由回答)这样的场景很美好,也很有趣、很新鲜。我们再来读一读。(4)说感受。你们看到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一群()的学生。预设:活泼的、爱护小动物的、有爱心的……小结:我们抓住有新鲜感的句子又发现三件特别新鲜的事,第一件上学新鲜,第二件上课读书新鲜,第三件下课新鲜。还认识了一群可爱的小学生。看来关注有新鲜感的句子,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四、读儿歌,回顾有新鲜感的旅程1.读儿歌,回顾有新鲜感的旅程。有个小朋友把这趟充满新鲜感的旅行写进了儿歌当中,请同学们用让人感到新鲜的方式表演出来。(出示学习任务三)学习任务三:读儿歌,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 ●大声朗读儿歌,用让人感觉新鲜的方式表演出来。 大青树下小学校,各个民族齐相聚。上学服装颜色艳,上课朗读声好听,下课活动不一般。这所学校真新鲜,真新鲜!组织学生讨论:可以用哪些让人感觉新鲜的方式表演呢?同桌互练。再指名读儿歌。2.学写字,关注有新鲜感的生字。儿歌中还藏着三个充满新鲜感的字,要求我们书写呢。观察汉字,交流书写要点。教师范写:服、装、艳。学生练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