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学生学业水平抽测
七年级语文
本试卷共12页,19小题,另设有附加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第1面和第3面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将自己的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涂改液和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8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28分)
一、(5小题,16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伫立/贮藏 驿路/络绎不绝 B.屏息/屏幕 忏悔/诲人不倦
C.殷红/殷勤 默契/锲而不舍 D.炽热/旗帜 累赘/果实累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点缀 迥乎不同 诘问 天崖海角
B.镶嵌 鞠躬尽悴 诧异 马革裹尸
C.修葺 海市蜃楼 陡峭 色彩斑斓
D.闲暇 川流不息 羸弱 仙露琼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看到他在文艺汇演上滑稽的表演,许多观众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B.若家长能以身作则,那么孩子会更容易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C.陈大爷虽然已退休,但仍血气方刚,每天都坚持10公里的晨跑。
D.为喜迎中秋佳节,我们社区专门举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庆祝活动。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能在航天领域取得巨大成就,是因为重视了科技创新的原因。
B.我校开展了“遵守法规,珍爱生命”,目的是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C.第二十届中国文博会开幕,八大展馆展出约12万件左右文化产品。
D.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相关区域产生了更大的物流需求。
5.学校开展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与老人们一起欢度重阳节。小荔同学所在的小组负责活动的宣传工作。你作为宣传组的一员,请根据提示,完成以下任务。(8分)
(1)下面是本次活动宣传工作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条理清楚,语言简明。(4分)
(2)下面是这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结合上句,补写下句。要求:切合主题,句式整齐。(4分)
上句:欢声笑语迎重阳
下句:
二、(1小题,12分)
6.古诗文默写(12分)
(1)根据课本,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十题只选八题作答)(8分)
①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②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③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
④可怜夜半虚前席, 。(李商隐《贾生》)
⑤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⑥ ,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⑦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⑧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⑨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⑩中通外直, 。(周敦颐《爱莲说》)
(2)下面是小荔同学关于“月”的诗词摘抄卡。请根据批注,完成表格。(4分)
诗句 批注 出处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独处深林,明月相伴 王维《竹里馆》
① , 。 夜泊秦淮,月色迷蒙 杜牧《泊秦淮》
② , 。 乘月闲游,与民同乐 陆游《游山西村》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42分)
三、(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10题。(12分)
【甲】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①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乙】
世言雕版印书始冯道,此不然。但监本②《五经》板,道为之尔。柳批《训序》言其在蜀尝阅书肆,云字书小学③率雕版印纸。则唐固有之矣。但恐不如今之工。
(节选自叶梦得《石林燕语》)
[注]①冯瀛王,即冯道,历仕后唐至后周,我国古代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首倡者。②监本,国子监所刻印的书,是官刻本的一种代表。③字书,识字课本;小学,传统的启蒙教材。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若止印三二本/终日在地上行止
B.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柳毗《训序》言其在蜀尝阅书肆/尝射于家圃
D.云字书小学率雕版印纸/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4分)
(1)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2)但恐不如今之工。
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详细记载了活板制作与印刷的过程,发明者是北宋时期的平民毕昇。
B.甲文介绍“活板”的“活”主要体现在字印,字印自由组合,反复使用。
C.乙文引用柳玭在《训序》中的记录,说明唐朝时蜀地的印刷水平很高超。
D.阅读甲文和乙文,可帮助我们了解我国古代书籍印刷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10.甲文与乙文对宋朝以前雕版印刷技术发展情况的看法是否相同 请简要说明。(4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古诗中语序倒置是一种常见现象,如“黄河入海流”,正常的语序是“黄河流入海”。请写出“荡胸生曾云”正常的语序。(1分)
(2)这首诗写于杜甫青年时期,诗中哪一联最能体现青年杜甫的心态 为什么 (3分)
四、(7小题,26分)
(一)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2~15题。(13分)
2024年4月23日,第29个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班级开展“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主题学习活动,小荔收集了一些材料。
材料一:
(整理自《中国儿童青少年阅读现状与需求调研报告》)
材料二:
人类的阅读离不开媒介的支撑。自人类掌握语言以来,媒介技术经历了4次变革。第一次变革是文字的发明。文字的问世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技术突破,它改变了人类与过去的联系,为书籍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铺平了道路。第二次变革是以手抄本形式出现的书。第三次变革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变革是电子传媒。技术变革催生了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变革。从文字出现到手抄本,经历了4300年;从手抄本到活字印刷术经历了1150年;从活字印刷术到互联网出现是900多年;从互联网到搜索引擎是17年;从搜索引擎到相关性排名算法只有7年。可见,技术变革呈加速度的态势前行,与此同时,我们的阅读方式也在急速变化。
(摘编自张涛甫《新传播技术催生阅读变革》)
材料三:
近期,有关“高校图书馆纸质书借阅量下降趋势明显,大学生不爱读书了吗”的话题在网上引发热议。
大学生图书借阅量到底如何 湖南大学图书馆年度阅读报告显示,2019年、2021年、2022年该馆图书流通量分别约为53万册、35万册、26万册。2022年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统计,馆均纸质书刊外借量从2017年的9.82万册下降到2022年的3.58万册,呈持续减少趋势。
纸质书借阅量减少的同时,电子图书阅读量却在迅速增长。以湖南大学中文数字资源下载量为例,2021年为905万次,2022年为2357万次。浙江省2022年公布的有关“大学生阅读状况”的调研显示,浙江省大学生纸质图书的人均阅读量为8.48本,电子书的人均阅读量为13.5本。
可见,数字化浪潮下,并不是大学生不爱读书了,而是其阅读渠道和方式变得丰富多样了。
(整理自《光明日报》)
材料四:
认识世界的前提,首要是学习。所以,读书是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人们认识和把握世界需要经常进行的一种重要活动。人一出生,很多人都要读书,而对读书活动和读书问题形成一种根本看法,就是一种读书观。一个人要形成一种读书观,需要具备五个基本条件。
一是喜爱读书。就是把读书作为一种爱好,作为一生的习惯,甚至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能经常读书,持之以恒,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和冲动,懂得读书的价值与意义。这是“我要读”的一种自觉。二是读好的书。在读书过程中,积累一些读书的体会和经验,能把这些体会和经验上升到一种读书认知,知道读什么书、读哪些书,哪些书是“好”的,它对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水平、境界、格局有帮助,能成为人生成长的阶梯。这是“我知道读什么书”的一种理性选择。三是擅长读书。也就是形成了一套读书的经验与方法。如果读了不少书,但没有形成认知、经验与方法,没有达到理性自觉,何谈有读书之道、有读书观 擅长读书,这是一种我知道“怎么读”的“高峰体验”。四是善于用书。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毛泽东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读书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引导自己的实际活动,有助于分析解决所
面临的问题。既会读书,又善于把读书与实际活动结合起来,达到读书与实际活动的互动,这实际上是读书的一种延续。这是一种对“读在于用”的理性自觉与实践自觉。五是传授书经。不仅自己认知“要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用书”,而且具有关于“要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用书”的系列重要论述,能给他人读书传授所谓的“读书经”。这是一种具有“传道、授业、解惑”作用的读书指点。
(摘编自韩庆祥《习近平总书记的读书观》)
12.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近七成孩子的年阅读量在10本以下,超一成孩子的年阅读量超过30本。
B.文字改变了人类与过去的联系,书籍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变成可能。
C.自人类掌握语言以来,媒介技术经历了4次变革,并且以加速度态势前行。
D.据统计,纸质书的阅读量呈持续减少趋势,而电子图书阅读量则迅速增长。
13.下列有关“读书观”的说法,与材料相符合的一项是( )(3分)
A.所谓读书观,是指人在读书过程中对读书活动或读书问题形成的一种根本看法。
B.读书时,积累读书的体会和经验,并将其上升到读书认知,能够助力人生成长。
C.毛泽东认为“使用是更重要的学习”,因此我们要自觉践行“读在于用”的理念。
D.要形成一种读书观,不仅要对自己的读书有正确认知,更要给他人读书以指点。
14.下列依据材料作出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年阅读量在31-50本的分布情况上看,7-9年级的优势并不明显。
B.技术变革催生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变革,也必然带来阅读方式的变化。
C.大学生并非仅依靠纸质资源阅读,同时也借助电子产品等进行阅读。
D.学习是认识世界的前提,因而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认识和把握世界。
15.为了迎接第29个世界读书日,小荔同学要出一期以“阅读”为主题的黑板报,请你结合材料帮助小荔进行梳理,确定设置哪几个版块,并简要概括每一版块的主要内容。(4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8题。(13分)
和鸟过冬
李娟
我妈又招了两个徒弟后,杂货店那边住不下了,便在村里租了两间空房子当宿舍。我妈看房子挺大,便养了一大群宝贝圈在紧邻卧室的煤房里。共有八只野鸽子、十几只呱啦鸡注、两只兔子、两只公鸡。这下可好,打开门一走进房子,满眼的翅膀,翻云腾雾,昏天黑地。本来呱啦鸡是很静的,鸽子也比较能沉得住气,就是那两只公鸡可恶,一有点儿动静便大惊小怪地上蹿下跳,伸直脖子干号,撕心裂肺。于是便把鸽子惊动了起来,一个个没命地扑腾着翅膀到处钻窜,也不问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就立刻积极响应,全体出动,声势浩大。这时呱啦鸡们想保持沉默也不可能了,一个个惊乍得好像真的发生了什么事一样。其实,我只不过推门看了一眼。
更可恨的是,那个房间既然是煤房,自然堆着煤了,足足七八吨呢。被这么一折腾,乌烟瘴气,沸沸扬扬。不管是谁,只要看见他满头羽毛、一脸煤灰的话,不用说,肯定是刚从我家煤房出来。
最倒霉的还是要数我们那两只雪白可爱的兔子了,不到几天,鼻子眼睛就分不清了。
后来春天化雪的时候,不知道是谁进了煤房后,门没关严,有几只鸽子和呱啦鸡便从那方黑暗狭小的空间进入到了一个明亮广阔的天地——我们三个女孩子睡觉吃饭的房间。这下可麻烦大了。这个房间其实是原房主的仓库,至今还堆着几十袋麦子,横七竖八摞着一堆条凳、破窗框和五六张床、几十个花盆,另外还有火墙、炉子、砖摞、柴禾垛……可谓地形复杂。要在这样的房间里收拾这帮入侵者还真不容易。但又不能听之任之,因为这帮家伙太不自觉了,总是喜欢在我们床上、桌子上、灶台上,甚至是锅盖上处处留下一堆堆不好的东西。害得我们不得不到处铺上报纸,白天把被褥卷起来,只剩下光床板。这倒也罢了,半夜里若公鸡里的哪一位高兴起来,一定会高展歌喉,直到天明,大方地请你当免费听众。说真的,要是它们唱得好听一点,我们啥话不说,还能忍受。可三更半夜的,是人的神经最脆弱敏感的时候啊……然而又能拿它们怎么样呢 房子黑咕隆咚,温度在零下。并且三个人里,除了我,好像都挺害怕这些小鸟似的。的确,它们东扑西跌,不要命似的凶狠挣扎的劲头真的怪吓人的。而一旦抓到手,其软乎乎的、颤抖的、滚烫的身体更是令人恶心。于是便出现了这种情况——我说:“小华!快!就在你床头上!在你枕头边!快!抓住它!”这个女孩子听到后,立刻敏捷地,一下子——把被子“呼”地拉上去,牢牢实实笼住自己的脑袋,半天不敢动弹……于是乎,全都得靠我了。我不停地操起家伙下床教训它们。最后实在不耐烦了,就把灯线拉绳接得长长的,横贯整个房子,一端系在我的床头。一有动静便伸手“啪”地拉一下,顿时满室生辉,倒也能把这群家伙镇住一会儿。不过,也只是一会儿,等你刚睡着,又……就这样,一个晚上不停地拉灯、熄灯,机械性地,黑暗中气鼓鼓地瞪着眼,简直快要崩溃了。唯一清醒的意识是,叫得正欢的声音中,“咕咕咕”的是鸽子,“呱嗒呱嗒”的是呱啦鸡,“蝈—喔—蝈—喔—”——不用说,是隔壁煤房那边遥相呼应的公鸡。
这群少爷们,被它们折腾成这样了,还得好吃好喝地照应着。每天离开房间前,得把水啊食盆啊放在窗台下显眼的地方,怕它们找不到饿着了。真是让人咬牙切齿。
鸟晚上闹了,白天不知道会不会补眠,可我们却没那个福气。一整天昏昏沉沉的,干起活来颠三倒四,甚至那一段时间老冒痘痘,也怀疑是睡眠不好,内分泌紊乱的原因。
房子是以前的老建筑,特高,没有天花板。这群小家伙们想上大梁就上大梁,想停在柱子上就停在柱子上,反正都是些你够不着的地方。你赶它轰它,无非是把它弄到相对更加安全的位置。而三番五次的大扫荡,似乎也只能让它们实践出更丰富的战斗经验,越发难对付起来。难道真的就没办法收拾它们了吗
我妈说:“嘿,看我的——”
那时雪化干净了,冬天已经完全过去,天气渐渐热了起来。我妈跑出去把蒙在窗户上用以保温的塑料布全部撕开,把钉死了一整个冬天的窗子全都大打开来。于是不到一会儿,屋里的鸟儿便飞得一只也不见了。我瞠目结舌:“这下….又该咋办 ”
“还咋办 不是没了吗 ”
——何止没了 简直是永远地没了!可怜我们几个辛辛苦苦喂了一个冬天,忍受了一个冬天!我妈还得意地在那儿直笑,好像天下最笨的人应该是我们。
不过回头一想,让那些鸟儿们在最寒冷的日子里得到温暖,在温暖的日子里得到自由,也是蛮不错的。只不过我妈她老人家天天在杂货店那边安安静静、高枕无忧地过夜,哪里能体会其他人的不幸。
(有删改)
[注]呱啦鸡,学名石鸡,是一种留鸟。
1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用呱啦鸡“很静”和鸽子“沉得住气”,反衬“我”对公鸡厌恶之情。
B.小华快速地拉被子笼住脑袋的动作描写,表现女孩子害怕胆怯的心理。
C.接长灯线拉绳、利用灯的明暗镇住鸟儿们的吵闹,足见“我”的聪明。
D.每天离开时给鸟儿准备水和食物,这一细节体现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17.按照括号中的提示,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句和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1)要在这样的房间里收拾这帮入侵者还真不容易。(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唯一清醒的意识是,叫得正欢的声音中,“咕咕咕”的是鸽子,“呱嗒呱嗒”的是呱啦鸡,“蝈一喔一蝈一喔—”——不用说,是隔壁煤房那边遥相呼应的公鸡。(从拟声词运用的角度)
18.从“真是让人咬牙切齿”到文章结尾“也是蛮不错的”,作者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第三部分 写作(共50分)
五、(1小题,50分)
19.请以《描画美好》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附加题(8分)
【名著阅读】
本学期,小荔同学根据老师的要求,认真阅读了《骆驼祥子》和《海底两万里》两本名著。请你和小荔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下面是小荔的阅读积累卡,请根据提示将批注补充完整。
书名 摘抄 批注
《骆驼祥子》 她也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了男人,没人敢娶她做太太。她什么都跟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 这段话是对① (填入名)的生动描写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的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今天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祥子如此激动的原因是②(填情节)
《海底两万里》 开凿之前,先进行测试,以保证方向正确。长长的探针插进旁边的冰壁;可是,插进二十米之后,探针还是停留在厚厚的冰墙中。头顶上的冰用不着探,因为那本来就是四百多米厚的大浮冰。 尼摩船长驾驶③ (填船名)在④ (填地名)遭遇冰山封路的困境,陷入缺氧危机
2.任务二:名著中的人物,往往具有多面性。请从下面选项中选取一个人物,仿照示例,结合相关情节,分析小说人物多面性特征。(4分)
A.《骆驼祥子》中的祥子
B.《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
示例:猪八戒,每遇劫难常常嚷着要散伙回家,可见意志很不坚定;然而他也有机智勇敢的一面,当师徒受阻于流沙河,他几次潜入水中,和孙悟空一起战斗,保护师傅。
100
200
100
200
100
200
800字
100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学生学业水平抽测
七年级语文答案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28分)
一、(5小题,16分)
1. D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辨析能力。
选项A,伫立(zhù lì)与贮藏(zhù cáng)的“伫”读音相同,但驿路(yì lù)与络绎不绝(luò yì bù jué)的“驿”和“绎”读音不同,故A项正确。
选项B,屏息(bǐng xī)与屏幕(píng mù)的“屏”读音不同,忏悔(chàn huǐ)与诲人不倦(huì rén bù juàn)的“忏”和“诲”读音也不同,故B项错误。
选项C,殷红(yān hóng)与殷勤(yīn qín)的“殷”虽是多音字,但在此两词中读音不同;默契(mò qì)与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的“契”和“锲”读音也不同,故C项错误。
选项D,炽热(chì rè)与旗帜(qí zhì)的“炽”和“帜”虽不同字,但在此处读音不同;累赘(léi zhui)与果实累累(guǒ shí léi léi)的“累”虽是多音字,但在此两词中均读作léi,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
2.C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
选项A,“天崖海角”存在错别字,应为“天涯海角”,意指极远的地方,或彼此相隔极远,故A项错误。选项B,“鞠躬尽悴”存在错别字,应为"鞠躬尽瘁",意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去效劳,故B项错误。选项C,所有词语均书写正确,无误别字,故C项正确。选项D,“赢弱”存在错别字,应为“羸弱”,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
3.B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对词语在句子中恰当使用的辨识能力。
选项A,使用不当。句中“忍俊不禁”意为忍不住要发笑,与后文的“笑了”重复,造成语意冗余,故A项错误。
选项B,使用恰当。句中“以身作则”指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符合语境中家长通过自身行为来影响孩子的情境,故B项正确。
选项C,使用不当。句中“血气方刚”意指年轻人精力正旺盛,与句中陈大爷已退休的年龄状态不符,故C项错误。
选项D,使用不当。句中“轰轰烈烈”多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但用于形容“庆祝活动”的规模或气氛时,显得过于夸张,不够贴切,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
4.D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对句子语病的辨析能力。
选项A,句式杂糅,“是因为重视了科技创新的原因”中“因为”和“的原因”重复表达,应去掉其中一个,故A项错误。选项B,成分残缺,“开展了”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遵守法规,珍爱生命”后加“的活动”,故B项错误。选项C,语意重复,“约”和“左右”都表示不确定的数量,应去掉其中一个,故C项错误。选项D,表述正确,句子结构完整,语意清晰,没有语病,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D。
5.学校开展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与老人们一起欢度重阳节。小荔同学所在的小组负责活动的宣传工作。你作为宣传组的一员,请根据提示,完成以下任务。(8分)
(1)示例:本次活动宣传工作围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这一主题展开,整体流程清晰、条理分明。首先,在准备阶段,我们积极组织拍摄与孝亲敬老相关的素材,为后续的宣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接下来,进入采编阶段。我们精心选编与主题紧密相关的稿件,力求每一篇都能触动人心,传递正能量。同时,对选定的稿件进行细致的编辑工作,确保文字表达准确、流畅,符合宣传要求。随后,便是报道阶段。我们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包括公众号、校刊和校园广播,将采编好的内容展现给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
(2)孝心敬老庆佳节
二、(1小题,12分)
6.(1)① 朔气传金柝 ② 独怆然而涕下③ 惟解漫天作雪飞④不问苍生问鬼神
⑤ 不畏浮云遮望眼⑥ 政入万山圈子里⑦ 有约不来过夜半⑧ 落红不是无情物
⑨ 谈笑有鸿儒⑩ 中通外直
(2)①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②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42分)
三、(5小题,16分)
7.C
C项:“柳毗《训序》言其在蜀尝阅书肆/尝射于家圃”。在这两句中,“尝”都表示“曾经”的意思,意义相同。
A项中,“若止印三二本”的“止”意为“只”,而“终日在地上行止”的“止”意为“停止”,两者意义不同。B项中,“更互用之,瞬息可就”的“更”意为“交替”,而“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更”意为“重新”,两者意义也不同。D项中,“云字书小学率雕版印纸”的“云”意为“说”,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云”是名词,指“云彩”,两者词性不同,意义也不同。
8.(1)每一个字都刻成一个印模,用火煅烧使它坚硬。
(2)只是担心它们比不上现在的工匠所刻罢了。
9.C
C项:“乙文引用柳玭在《训序》中的记录,说明唐朝时蜀地的印刷水平很高超。”乙文引用柳玭在《训序》中的记录,实际上是为了说明唐朝时期已经存在雕版印刷技术,但并未直接说明蜀地的印刷水平高超。因此,C项的理解和分析是不正确的。
10.示例:甲文与乙文对宋朝以前雕版印刷技术发展情况的看法不完全相同。甲文认为唐朝人还没有普遍使用雕版印刷书籍,直到冯瀛王时才开始印五经,后来典籍才都为板本。而乙文则通过柳玭《训序》中的记录,说明唐朝时已有雕版印刷技术,只是可能不如宋朝的工艺精良。因此,甲文侧重于说明雕版印刷技术在唐朝的起始情况,而乙文则更侧重于说明唐朝已经存在雕版印刷技术,但并未详细阐述其普及程度或技术水平。
11.(1)曾云生荡胸
(2)最能体现他心态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一联。因为这句诗表达了杜甫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正是他青年时期积极向上的心态的体现。
四、(7小题,26分)
(一)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2~15题。(13分)
12. A
13. B
【解析】
与材料相符合的一项是B项:“读书时,积累读书的体会和经验,并将其上升到读书认知,能够助力人生成长。”
这一选项与材料四中的描述相吻合,即“在读书过程中,积累一些读书的体会和经验,能把这些体会和经验上升到一种读书认知,知道读什么书、读哪些书,哪些书是‘好’的,它对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水平、境界、格局有帮助,能成为人生成长的阶梯。”
A项错误,因为它将“读书观”的定义局限在“读书过程中”,而原文中“读书观”是对“读书活动和读书问题”形成的根本看法,不局限于读书过程。
C项错误,因为它断章取义地引用了毛泽东的话,并错误地将其与“读在于用”的理念直接联系起来。
D项错误,因为它夸大了“读书观”的要求,原文中并未提及“要给他人读书以指点”是形成读书观的必要条件。
14. D
【解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D项:“学习是认识世界的前提,因而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认识和把握世界。”
这一选项的推断过于绝对。虽然材料四中提到“读书是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并未说“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认识和把握世界”。其他方式,如实践、观察、交流等,也都是认识和把握世界的重要途径。
A项正确,根据材料一中的图表数据可以推断出7-9年级在年阅读量31-50本的分布上并无明显优势。
B项正确,根据材料二中的描述,“技术变革催生了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变革”,同时阅读方式也在急速变化,可以推断出技术变革必然带来阅读方式的变化。
C项正确,根据材料三中的描述,“纸质书借阅量减少的同时,电子图书阅读量却在迅速增长”,可以推断出大学生并非仅依靠纸质资源进行阅读。
15.①阅读现状概览:
主要内容:介绍当前中国儿童青少年及大学生的阅读现状,包括阅读量、阅读方式(纸质书与电子书)的变化趋势,以及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②阅读媒介的演进:
主要内容:梳理人类阅读媒介的四次重大变革(文字的发明、手抄本、活字印刷术、电子传媒),并强调技术变革对阅读方式及知识生产和传播方式的深远影响。
③阅读的价值与意义:
主要内容:阐述读书作为认识和把握世界的重要方式,以及读书对个人成长、能力提升、境界拓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强调形成良好读书观的重要性。
④阅读方法与技巧:
主要内容:分享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如何选择好书、如何高效阅读、如何做读书笔记等,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效率和质量。
⑤阅读实践案例:
主要内容:展示一些成功的阅读实践案例,如个人阅读成长故事、班级或学校的阅读活动成果等,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⑥阅读倡议与呼吁:
主要内容:发出阅读倡议,呼吁全校师生共同参与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同时提供参与阅读活动的具体方式和途径。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8题。(13分)
16.A
本题考察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选项A,文章开头通过描述呱啦鸡的“很静”和鸽子的“沉得住气”,与后文公鸡的“大惊小怪”形成对比,以此反衬出“我”对公鸡的厌恶之情,这一分析正确,故A项正确。
选项B,小华快速拉被子笼住脑袋的动作,并非单纯表现她的害怕胆怯,更多的是在“我”的催促下,出于本能反应而做出的躲避动作,故B项错误。
选项C,文章中“我”接长灯线拉绳、利用灯的明暗来试图镇住鸟儿们的吵闹,这并不能直接体现“我”的聪明,而更多地是表现出“我”在无奈之下所采取的应对之策,故C项错误。
选项D,虽然每天离开时为鸟儿准备水和食物是关爱动物的体现,但这一细节在文章中主要是用来突出“我们”对鸟儿的照料和忍耐,而非直接体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
17.(1)划线句“要在这样的房间里收拾这帮入侵者还真不容易”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鸽子和呱啦鸡”比作“入侵者”,形象地描绘了它们进入房间后给“我们”带来的困扰和收拾它们的不易,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2)运用“咕咕咕”“呱嗒呱嗒”等拟声词,通过摹拟鸽子、公鸡的叫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鸽子、公鸡在房间里欢快地叫唤的情景,让读者仿佛能够听到那清脆悦耳的鸟鸣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18.示例:作者最初对鸟儿们的吵闹和破坏感到十分不满和愤怒,认为它们让自己无法好好休息,影响了自己的生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逐渐理解了母亲放走鸟儿的决定,并认识到让这些鸟儿在最寒冷的日子里得到温暖,在温暖的日子里得到自由,也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这种变化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成长和宽容,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在结尾处,作者用“也是蛮不错的”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新认识和新态度,表达了对鸟儿们的祝福和关怀。
第三部分 写作(共50分)
五、(1小题,50分)
19.略
附加题(8分)
【名著阅读】
本学期,小荔同学根据老师的要求,认真阅读了《骆驼祥子》和《海底两万里》两本名著。请你和小荔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1.①虎妞 ②他买到了新车 ③鹦鹉螺号④在南极
2.示例一:
起初,祥子不辞辛劳地拉车,省吃俭用,终于用三年的血汗换来了一辆新车。这一时期的祥子,展现出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顽强的奋斗精神。然而,祥子接连遭遇不幸,新车被大兵抢走,积蓄被孙侦探敲诈一空,心爱的小福子又自杀身亡。这些打击让祥子的精神世界逐渐崩溃,他开始变得麻木、自私、堕落。
示例二:
尼摩船长是一位博学多才、勇敢无畏的探险家。在带领阿龙纳斯教授一行人进行海底旅行时,他展现出了对未知世界无尽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勇敢地面对各种海底危险和未知生物的挑战,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然而,尼摩船长也是一个孤独、复仇心重的悲剧人物。他因家族和祖国遭受的迫害而深感痛苦,选择隐姓埋名,生活在海底世界,以此来逃避现实世界的残酷和不公。他对压迫者和侵略者怀有深深的仇恨,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报复,甚至在某些时候表现出冷酷无情的一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