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单元导读本单元选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中外童话。这些童话充满了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讲述了人物、动物、植物等童话人物奇妙的经历,引人人胜,又发人深思。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童话这一体裁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次专门安排童话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童话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帮助学生建立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课文 内容《卖火柴的小女孩》 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一年的最后一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劳苦人民得深切同情。《那一定会很好》 写了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变成手推车、椅子,最后变成木地板的生命历程,告诉我们要拥有“心怀美好,享受生命中每一段历程”得积极人生态度。《在牛肚子里旅行》 记叙了小蟋蟀红头不小心被牛吞进了肚子,危急关头青头帮助它从牛肚子里逃脱出来的故事,表现了青头的勇敢机智及朋友间真挚的情感。《一块奶酪》 讲述了蚂蚁队长战胜了自己想偷嘴的心理,命令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的故事,表现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爱幼小的美好品德。习作:我来编通话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从读童话到写童话,由读到写,旨在激发学生写一写童话的兴趣,未对写提出过高要求。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交流童话的特点及阅读童话的好处识字加油站:运用熟字减偏旁得方法识字,加强对形声字声旁表音规律的认识,提高自主识字能力。词句段运用:了解带口字旁的字不同的字义;了解3种修改符号的用法。日积月累:积累背诵关于“理”的谚语快乐读书吧 推荐阅读《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等经典童话,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走进更加广阔的童话世界,养成课外持续阅读童话的习惯。[教学目标]1.认识“捡、旧”等12个生字,读准“挣、几”等4个多音字,会写“柴、旧”等13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14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针对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谈感受。3.能说出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从中体会她命运的悲惨。4.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从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不同幻象中体会她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12个生字,读准“挣、几”等4个多音字,会写13 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小女孩的形象。3.交流课文第1~4自然段中印象深刻的地方。(重点)一、谈话导入1.辞旧迎新的除夕夜,幸福的人家是怎样一番情景?哪位同学能说说你们家的大年夜是如何度过的?(学生畅所欲言)2.然而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她在大年夜有家难归……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提问: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关注了哪些信息?有什么疑问?学生观察,交流。4.引导:是啊,这还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呢,家家户户团聚的日子,小女孩为什么会孤零零一个人流落街头呢?让我们一起到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名篇《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去找答案吧。5.了解作者:安徒生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和“现代童话之父”。代表作有《海的女儿》《拇指姑娘》《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等。6.教师板书课题,(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齐读课题。7.指导书写“柴”字:上面部分略扁,下面部分的撇、捺要舒展。上下部分之间要紧凑一些。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初读课文:(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2)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并做上标记。2.出示会认字:(1)学生根据拼音认读、开火车读,师正音。(2)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识记、理解生字。(3)读准多音字。“挣、几、晃、喷”(4)进行识字游戏,检验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3.词句理解: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交流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哆哆嗦嗦”“蜷着腿”的意思)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下面我们就静下心来,仔细地品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和小女孩的内心世界。2.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哪些段落描写了小女孩看到的幻象?引导学生交流(三个部分,第二部分描写了小女孩看到的幻想)3.思考:为什么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都能看到一些美好的东西,火柴一灭,这些东西就不见了呢?(这是小女孩看到的种种幻象,是想象出来的,现实中并不存在。)4.根据提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在_______________,一个赤脚的小女孩在街头___________,她又冷又饿,为了取暖五次擦燃火柴,在亮光中,她看到种种美妙的幻象,最后____________。四、学习第1-4自然段,品味小女孩的“可怜”1.默读第1~4自然段,用一个词语说一说:这是一个(可怜、美丽、又冷又饿、贫穷、痛苦)的小女孩。2.用上文中的词句具体描述你对这个小女孩的印象。(这是一个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里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的小女孩。)3.指导朗读:请找出这一部分中让你印象最深的一句或几句话,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1)“冷极了”“下着雪”“快黑了”“又冷又黑”“赤着脚”这几个词语让我感受到天气的恶劣,在一年的最后一夜小女孩还要赤着脚在街上走,真是太可怜了!(2)两个“谁也没”,强调了没有一个人买过她一根火柴,没有一个人给过她一个硬币。她不仅感受到天气的寒冷,还有来自人们的冷漠。小组交流,全班分享。教师指导朗读:要读出小女孩的悲惨境遇。五、指导书写1.出示13个会写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上下结构:上下部分的中心对正,宽窄协调。左右结构:大都是左窄右宽2.学生书写,展示评价。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说出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难点)2.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重点)一、复习导入1.你能根据句式,再来描述一下这个小女孩吗?可怜的小女孩!__________________(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里,还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走了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2.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第1-4自然段,了解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苦难的现实生活。小女孩后来怎么样了?我们跟随安徒生一起去看看吧!二、学习第5-9自然段,品味小女孩的“幸福”1.默读课文第5~9自然段,思考: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画出相关的句子。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她又擦了一根。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2.思考:从第一次到第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自由交流)第一次,小女孩“终于抽出”,是犹豫了好久才抽出一根的。最后一次,小女孩“赶紧擦着”,是很干脆,毫不犹豫的。前四次,小女孩都只擦燃了一根;第五次,她擦燃了一大把。3.再读思考: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现实又是怎样的呢?小组交流,然后完善表格。第一次:小女孩极度渴望温暖,所以眼前出现了温暖的大火炉。通过对幻觉的描写反衬出现实之中的小女孩是多么寒冷。第二次:小女孩实在太饿了,她渴望得到食物,尤其是在大年夜,她更渴望得到美味的食物,所以她在幻象中看到了烤鹅。第三次:这时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小女孩渴望像别的孩子那样在圣诞树下过一个温暖的夜晚,感受节日的幸福。第四次:在温暖、食物和快乐的愿望后,小女孩更渴望得到家人的疼爱,因此出现了慈爱奶奶的幻象。第五次:表达了小女孩渴望生活在光明和快乐中的美好愿望。最后她在美妙的幻想中离开了人世。学生自主交流,完成表格。(详见PPT)4.自由轻声读自己印象深刻的一次幻象,把感触最深的地方画下来,并在旁边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写下你的感受。(1)火柴是一家人的收入来源,她一根也不敢浪费。“终于”说明她犹豫了很久才抽出了一根。小女孩真是太可怜了,跟她比起来我们真的很幸福。(2)小女孩多么想在圣诞树下唱歌、跳舞啊。作者以幻想中的快乐反衬小女孩现实的悲惨。组内交流,全班分享。三、学习第10、11自然段,理解“幸福”的意蕴1.读第10~11自然段,说说小女孩的结局。(她死了,在旧年的最后一夜冻死了。)2.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问。然后小组讨论,全班汇报。(1)小女孩冻死了,为什么却“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小女孩在临死前看到了那么多美好的幻象,她是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的,特别是见到了最疼爱她的奶奶,所以她死了嘴上还带着微笑。(2)小女孩是冻死的,为什么说“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向新年的幸福中走去”?第一个“幸福”,指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因此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指小女孩死了,就再也没有了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四、感悟总结,阅读拓展1.结构梳理:见PPT2.主题概括:课文主要讲述一个______________在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一年的最后一夜___________的故事,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__________。3.拓展延伸:读小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再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00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人鱼公主》等,你都读过了吗?五、拓展延伸1.抄写生字3遍。2.借助表格,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他们交流自己的感受。3.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教学板书][教学反思]《卖火柴的小女孩》整个故事想象丰富,并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本单元另一个语文要素是“试着自己写童话,编童话”。因此我从整体入手,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读课文,然后再让学生感悟交流,并感受童话的表达方法。教学中,我以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朗读感受想象的神奇。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让读贯穿在课堂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每次读的过程中都有收获,如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品读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并且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境。除了读,我还重点训练了学生的说,运用小组讨论说,全班交流说等形式,让学生思维动起来,表达活起来。8 卖火柴的小女孩预习目标一:掌握字词 音 1.给多音字组词。 挣 zhènɡ( ) 几 jī( ) zhēnɡ( ) jǐ( ) 晃 huǎnɡ( ) 喷 pèn( ) huànɡ( ) pēn( )形 2.给下列生字组词。柴( ) 旧( ) 裙( ) 怜( ) 饿( )简( ) 蜡( ) 烛( ) 伸( ) 板( )富( ) 颗( ) 奶( )义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落:A.下降 B.遗留在后面 C.停留(1)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空中划出一道细长的红光。( )(2)我们要帮助落后生,不让他掉队。 ( )(3)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 ( )预习目标二:整体感知 根据课文提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在一个( )的冬夜,一个( )的小女孩到街上( ),为了让自己暖和些,她先后擦燃了( )次火柴。第二天清晨,人们发现小女孩被( )。预习目标三:思考质疑 想一想:卖火柴的小女孩五次点燃火柴,在每一次的火焰中她分别看到了什么?这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①第一次: 愿望: ②第二次: 愿望: ③第二次: 愿望: ④第二次: 愿望: ⑤第二次: 愿望:日积月累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第三单元 第8课 《卖火柴的小女孩》认识生字词,会写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针对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谈感受。能说出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预习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