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2.默读课文,能说出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语文要素】3.通过对比阅读教学,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4.学习种子为梦想不断努力的精神。体会种子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1.体会种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追求目标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及它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2.通过对比阅读教学,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教学课时]1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师:看图猜一猜老师最大的心愿是什么。(课件展示登月动图)2.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心愿呢?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自己的心愿。_________,那一定会很好。预设1:要是我有一根金箍(ɡū)棒,那一定会很好。预设2:要是我能去迪士尼乐园玩,那一定会很好。3.有一颗小小的种子,它也有着自己美好的心愿。让我们来学习《那一定会很好》这篇童话故事吧。(板书课题,齐读。)4.回顾略读课文:(1)这学期我们已经学过哪两篇略读课文?(《不懂就要问》《听听,秋的声音》)(2)自己读一读阅读提示,提示中有哪些要求?用序号标一标。①默读课文;②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③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并做上标记。2.出示会认字:(1)全班齐读词语,教师适时纠正读音,去拼音读。(2)学生结合语境自主识记生字。3.默读课文,说一说“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在文中圈出主人公变成的事物。(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主人公变成的事物。预设:“种子”“高大的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2)引导学生用箭头把这五个词语串起来形成一个简单的示意图: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贴图: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3)同桌互相简单地说一说种子的生命历程。主人公最初是一粒种子,后来长成了大树,接着变成了手推车,之后又被做成了椅子,最终成为了木地板。三、研读课文,体会主人公的美好愿望1.自读课文:再次默读课文,主人公在每一段历程中都有什么愿望,它又是如何实现的。试着完成表格。(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主人公愿望及如何实现愿望的句子。(2)学生交流汇报,并完成表格。(详见PPT)2.详细理解每一段历程:第一段历程:种子愿望:“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实现途径:努力生长 它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板书:想站起来 努力生长)师小结:我们可以体会到种子的努力和快乐,感悟它努力向上的心态。第二段历程:大树愿望:“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实现途径:树叶向着农夫哗哗哗地拂动起来 手推车师小结:我们可以感悟到种子想实现愿望的急切心情,以及积极主动的态度。第三段历程:手推车愿望:“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实现途径:费力地跑来跑去 做了把椅子师小结:手推车都已经变老了,没有力气了,仍然“费力”地跑,真是积极努力啊!第四段历程:椅子愿望:“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实现途径:木地板师小结:“真是”“越来越”“吃力”,可以看出它虽然疲劳但是不放弃,还是很努力。3.理解:为什么它觉得自己又成了一棵树?因为这一生,它实现了自己所有的愿望,享受了生命中的每一个历程。此时它的心情,依然和那棵树一样,乐观积极、默默奉献并对生活充满希望。4.分小组有感情地朗读4个愿望。注意朗读节奏。四、归纳讨论,明白道理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了解了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木地板的变化历程,你觉得这粒种子不断地追求“很好”的过程,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2.小组内交流,讨论课文蕴含的道理。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历了站、跑、坐、躺的不同历程,多像人的一生啊!不管在哪个阶段,它的心里都充满希望,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无私地、默默地奉献。这种积极乐观、不断追求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3.教师点拨:那粒种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追求自己理想生活的过程,在每一段经历中它都是不断努力、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使命,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4.学生说自己的体会。五、比较学习,推荐阅读1.回顾《卖火柴的小女孩》,想一想两篇课文的异同点。2.小组讨论,把关键词填在图表中。(下图为预设,仅供参考)3.教师小结并推荐阅读:同样是童话故事,但作者的想象会不同,地点会不同,情感也会不同。童话的想象可真丰富、真有意思呀!大家还可以读一读《小王子》《乌丢丢的奇遇》等作品。4.童话续编:课文的故事到这结束了吗?木地板还会有新的想法吗?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示例:日久天长,木地板表面不再光滑,身上也出现了些裂纹。“我不能继续留在这里了,裂缝会让人们摔跤。”木地板想,“要是我能回到大地妈妈的怀抱,那一定会很好。”过了几日,农夫的儿子拆掉了损坏的木地板,把它投进火炉,木地板慢慢化成了灰烬,被撒在一棵大树底下。[教学板书]9* 那一定会很好一粒种子→一棵大树→一辆手推车→一把椅子→木地板追求“很好”的生活努力实现梦想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反思]本课教学,首先聊心愿,引入新课。再在自学的基础上,解决生字新词。接着梳理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结构,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和内容概括及主题提取。本文还有一个重要环节是:描写主人公愿望及如何实现愿望的句子,利用四次内心独白“那一定会很好”,感受主人公内心想法,体会作者传导的“心怀美好,享受生活中的每一段历程”这个中心。在这里我让学生变换角色,把自己当成主人公去体会,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钻研的乐趣,从多层面、多角度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使之在教学进程中获得解决,这种教学的方式方法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9* 那一定会很好预习目标一:掌握字词 音 1.给下面生字注音。 缩( ) 努( ) 茎( ) 锯( ) 斧( ) 吱( ) 拆( )形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难受—______ 调皮—______ 舒服—______费力—______ 美丽—______ 舒展—______预习目标二:整体感知 根据课文提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主人公最初是一粒( ),后来长成了( ),接着变成了( ),之后又被做成了( ),最终成为了( )。从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它( )的生活态度。预习目标三:思考质疑 默读课文,主人公在每一段历程中都有什么愿望,它又是如何实现的。试着完成表格。阶段愿望实现途径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日积月累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第三单元 第9课 《那一定会很好》认识生字词,会写生字词。默读课文,能说出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学习种子为梦想不断努力的精神。体会种子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预习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