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而为人,何以为人?——《经典常谈》阅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质疑读书法,能够读有所疑,学有所思,激发阅读经典的兴趣。2.学习并运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进行专题阅读。【教学重难点】1.学习质疑读书法,能够读有所疑,学有所思,激发阅读经典的兴趣。2.学习并运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进行专题阅读。【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导入,了解“人”(5min)回顾《经典常谈·周易第二》以及小学一年级识字第一篇所学,联系《周易》《说文解字》《孟子》相关内容,了解“人”。 提问:《周易》中的八卦基础数目是一二三,每一卦都是三画,分别代表了什么?预设:《经典常谈·周易第二》:“有天地,不能没有万物,正和有男女就有子息一样,所以三画才能成一卦。”明确:在我国“天地人”亦被称为“三才之道”,这个学说来源于《周易》。《易传·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三才之道也。”《说文解字》中“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此籀文。《说文解字》第一:“《说文解字》里收了好些“籀文”,又称为“大篆”。”《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人”的重要性。”提问:作为天地间品性最高贵的生物,我们应当成为什么样的人?二、研读文本,思考“人”(5min)活动一:研读《经典常谈·诸子第十》孔子关于培养“人”的相关文段,思考孔子认为应当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诸子第十》:孔子“有教无类”,“讲学的目的在于养成“人”,养成为国家服务的人。”“教学生读各种书、学各种功课之外,更注重人格的修养。他说为人要有真性情,要有同情心,能够推己及人,这所谓“直”“仁”“忠”“恕”;一方面还得合乎礼,就是遵守社会的规范。凡是只问该作不该作,不必问有用无用;只重义,不计利。这样的人才配去干政治,为国家服务。”预设:要有真性情,要有同情心,能够推己及人。预设:“直”“仁”“忠”“恕”预设:礼预设:重义,不计利。教师:孔子认为君子应当是重义,不计利益的。《诸子第十》提到“士农工商”,商人,作为“四民”中的最末等,可以说在普罗大众的眼中,简直就是善于钻营、投机取巧的代言人。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著名商人,子贡是一个什么样人?活动二:研读《论语》的相关文段,思考子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min)《论语》相关选段(1)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2)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3)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4)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5)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6)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句式:从《论语》中“ ”我了解到子贡是一个 的人。教师:《论语》中的子贡是一个什么样人?预设:好问,好学。预设:谦虚。预设:谦逊低调。因为他说自己不如颜回的时候。预设:思维敏捷,语言能力强。善用譬喻。预设:坚守自我。活动三:读《史记》,谈子贡为人(6min:阅读文献3min)研读《史记》等相关文献选段,思考子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史记》等相关文献选段《史记·七十列传·货殖列传》:孔子名扬天下的原因,是因为有子贡在人前人后辅助他。《史记·七十列传·仲尼弟子列传》: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赀。喜扬人之美,不能匿人之过。常相鲁卫,家累千金,卒终于齐。(子贡擅长囤积居奇,贱买贵卖,随着供需情况转手谋取利润。他喜欢宣扬别人的长处,也不隐瞒别人的过失。曾出任过鲁国和卫国的国相,家产积累千金,最终死在齐国。)《史记·七十列传·仲尼弟子列传》:(子贡出使越国时,越王)送子贡金百镒,剑一,良矛二。子贡不受,遂行。《史记·孔子世家》曾载孔子困陈、蔡,绝粮,情形十分危急,而当时孔子门徒个个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是“子贡使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史记·孔子世家》曾载孔子死后,弟子们为老师服丧三年。子贡甚至在墓旁搭了房子住下,守墓一共守了六年才离开。【其他相关文献】《吕氏春秋》和《孔子家语》都记载了子贡为鲁国赎人的史事。《孔子家语》:“鲁国之法,赎人臣妾于诸侯者,皆取金於府,子贡赎之,辞而不取金。”按照鲁国法律,凡是出钱从各诸侯国赎回被卖出去的奴隶,出钱者可以从鲁国官府得到酬金。但子贡出钱赎回被卖奴隶后,却不去官府领取酬金。《盐铁论·贫富》:“子贡以贮积显于诸侯,陶朱公以货殖尊于当世。富者交焉,贫者赡焉。故上自人君,下及布衣之士,莫不载其德、称其仁。”句式:从《 》中“ ”我了解到子贡是一个 的人。教师:《史记》中的子贡是一个什么样人?预设:富有预设:不接受命运的摆布预设:能力极强、善辩、不贪财教师:在《仲尼弟子列传》中司马迁记录了孔子弟子77人,孔子最欣赏的弟子颜回,司马迁仅用了201字进行记叙,而子贡司马迁用了2121字进行描述,可见司马迁对子贡的赞赏。《史记·货殖列传》共记载了十七位成功人士的经商活动,将子贡列在第二,可见司马迁对子贡经商能力的认可。子贡在司马迁眼中可谓是“富而仁义”的人。三、辩而有知,感悟“人”(15min)《史记·七十列传·货殖列传》: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於有而废於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教师:“司马迁认为礼产生于富有,而废弃于贫穷。因此,君子富有了,就喜好去做仁德之事;平民百姓富有了,就会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江河深,鱼就会生活其中;山林深,野兽就在那里藏身;人富有了,仁义就会自然归附于他。你认同司马迁的看法吗?”《孟子·滕文公上》:“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活动四:辩题 人富而仁义附vs为富不仁(讨论3分钟,辩论10分钟)例子:我的观点是 为富不仁 ,有的人有钱却不做善事,却开豪车故意伤人,比如广州天河正佳广场22岁男子开宝马撞人,造成了5死13伤,还停车在车旁边撒钱。小结:孟子和荀子或许能给我们答案。《诸子第十》:“孟子说人性是善的。”“荀子说人性是恶的。”人富而仁义附在于性善,富而不仁在于性恶。人作为天地间品性最高贵的生物,在于人是有思想、有智慧的,是有能力进行选择的。《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生而为人,你且修身,你且渡人,你且如水,居恶渊而为善,无尤也”。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我们都应向善向上。如颜渊般安贫乐道,如子贡般富而有仁义。总结:我们从疑问出发,按图索骥,寻找与疑问有关的线索、查阅并选择相关文献进行研读,并解决了疑问,这种不断提出疑问、解决疑问的读书方法称为“质疑读书法”。希望同学们能够享受“质疑——解疑”的过程,享受阅读的时光。布置作业:1、选择或提出一个问题,选择性阅读《经典常谈》或有关经典中的篇目,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