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将进酒》课件(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将进酒》课件(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1
将进酒
李白 (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诗 “酒”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自称“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要是拿了唐诗去压榨,起码还会榨出半斤酒来。
——(台湾诗人)洛夫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饮中八仙诗(节选)
唐 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曾有人推算,李白大概是从他二十四五岁开始,现存现存李白诗文一千余篇,其中以酒、酌、饮、杯、樽、觞为题入诗的有200余首,约占全部作品的四分之一。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走近李白
本诗背景
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颖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将:(qiāng)请、愿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标题的意思为“劝酒歌”,内容多是咏唱喝酒放歌之事。
《将进酒》是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七言歌行。全诗情感饱满,无论喜怒哀乐,其奔涌迸发均如江河流泻,不可遏止,且起伏跌宕,变化剧烈;在手法上多用夸张,且常以巨额数词修饰,既表现出诗人豪迈洒脱的情怀,又使诗作本身显得笔墨酣畅,抒情有力;在结构上大开大阖,张弛有度,充分体现了李白七言歌行的豪放特色。
题目解读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 (zūn) 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huán)复来。
烹(pēng)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qiāng) 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zhuàn) 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gū) 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jiāng) 出换美酒,与尔同销(xiāo)万古愁。
将进酒
初读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歌译文
难道你没有看见,那汹涌的黄河之水从天上倾泻而来,滔滔滚滚直奔大海永不回还。
难道你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如青丝,晚上却变得如白雪一般。
人生得意之时就要尽情的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着一轮明月。
上天赋予我雄才大略,必有用武之地,千金散尽了还会再找回来。
烹羊呵,宰牛呵,要玩就玩个痛快,要饮酒就应当一起饮它几百杯。
岑夫子呀,元丹丘,快点喝酒,不要停下来。
我给你们唱一首歌,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钟鸣鼎食、豪华富贵算不上什么珍贵,我只希望能一直沉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人物都终将被冷落,唯有饮酒豪客能留传美名。
想从前,陈王曹植会晏平乐观,一斗美酒十千钱,痛饮狂歌豪气冲天。
主人为何说钱少?只管去买酒,一起喝个够。
什么五花宝马,千金狐裘,叫侍儿拿去统统换美酒,让我们一起就千杯烈酒,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长愁!
整体感知
朗读诗歌 把握大意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请你找出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词。
愤激
狂放
将进酒
悲伤(开头四句)

欢乐 (“人生”以下六句)

愤激(“钟鼓”以下六句)

狂放(“主人”句至结尾)
梳理诗人情感变化的脉络: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比喻
夸张
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人生短暂;将白发比作雪。
“黄河之水天上来”是空间上的夸张,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朝如青丝暮成雪”是时间上的夸张,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事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人生易老。
反衬
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起兴
由黄河水东流,引发对人生的感慨。
(情感)悲:时光流逝、人生易老
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
呼告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河出昆仑,以其地极高,故曰‘天上来’”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思考:
1.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作者乐什么?
2.是如何表现“乐”的?
3.它是一种真正的“乐”吗 ?
思考:1.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作者乐什么?是如何表现“乐”的?
答:①既然人生短暂,既然此处失意,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
②旷达豪放,乐观自信,肯定人生,肯定自我,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态度。
直抒胸臆、夸张
直抒胸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直接抒写人生得意,需纵情欢乐。
“天生我材必有用”写出了作者高度的自信,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
“有用”而“必”、“还”,写出了作者的自信,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求建功立业,渴望有所作为,积极用世的态度。
乐观自信,肯定人生,肯定自我,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
夸张:“三百杯”夸张地写出朋友相聚时的豪爽。
2.它是一种真正的“乐”吗 ?
明确:不是真正的快乐,是通过这种及时行乐,寻求一种自我安慰。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加快了诗歌的节奏,旋律加快,旋律的加快实际上就反映出诗人情感的变化,心情是十分激动的,他的情感由原来的欢乐变得狂放起来。
李白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尽管才高八斗却难以如愿。上层官僚的排挤和打压使得他不得不远离政治。这让他心理上承受着来自现实厚重的压抑感,以喝酒来排遣内心的压抑和苦闷,暂时忘却政治人生的失败,在醉眼朦胧中纵声放歌,恢复本真性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超脱。
四个“三字句”,
与前文的长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钟鼓馔玉”借代富贵生活。诗人认为这“不足贵”。一方面反映了对权贵的蔑视,(个性独立而高傲),另一方面更是诗人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的愤慨之词。
“但愿长醉不愿醒”(一般地)体现出他怀才不遇的愤慨。
(深刻地)真实个体生命的矛盾:现实与理想的冲突
天生我材必有用
但愿长醉不复醒
积极入世
消极避世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圣贤”不仅指孔孟,还包括那些不能施展自己抱负的贤士,当然包括李白自己,他们被排挤,遭冷落。大多数发愤作为而留名。(“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惟有饮者留其名”是李白怀才不遇的愤慨之词,因为当时仕途失意,志不得抒,一方面反映了对权贵的蔑视,另一方面更希望能借酒消释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减轻愁苦。
含义:自古以来圣人贤子皆被世人冷落,唯有寄情于酒的饮者才能留下美名。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畅饮名贵好酒,尽情欢乐。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曹植,字子建,又称陈思王,为曹操第三子,魏文帝曹丕之弟。中国三国时期文学家,诗人,音乐家。
曹植少年早慧,年十岁余,便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亦能文,援笔立成,深受曹操宠爱,几欲立为太子,终因任性而行,饮酒无度失宠。曹操死后,曹植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之后的十几年里,多次被迫迁徙封地,初封平原侯,后徙临淄侯。
曹丕、曹叡相继称帝后,屡遭迫害,创作了广为人知的《七步诗》表达当时的煎熬与愤懑。后被贬为安乡侯,又徒封陈王,最终因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郁郁死于壮年。
将进酒
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诗人列举陈王曹植的事例,有何用意?
用典:自喻自况
1.经历相似。曹植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诗”是著名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与曹植一样,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他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下场。
3.以曹植自况,表达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面对着“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现实,诗人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这无限的激愤表现在行为上就成了:
狂?
借酒消愁,释放豪情
如何表现“狂”的?
口气甚大:“呼儿”“与尔”,形骸之放浪。
出手甚阔:不惜将出名的五花马、千金裘“换美酒”,以图一醉。
反客为主:本是友人招待于他,此时竟忘形高踞一席,颐指气使,甚至提议典裘当马。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以悲开头,以愁结尾,如何理解“万古愁”?
万古——夸张,这是古往今来许多有理想、不麻木的人共同的愁绪。因此,李白笔下的愁,不再是发泄个人情感,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替从古至今众多怀有梦想的追梦者抒发的共同的愁绪,这的的确确是“万古愁”。
与尔同销万古愁。
“与尔同销万古愁”,作者为何而愁?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易老
青春不再
壮志未酬
怀才不遇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圣贤寂寞
陈王失意
一愁
二愁
三愁
体悟情感


时光易逝,人生短暂
人生得意,及时行乐

蔑视权贵,自比陈王

豪掷千金,借酒消愁

天生我材必有用



豪放自信
怀才不遇
但愿长醉不复醒
积极入世
消极避世
《将进酒》的主旨: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以及对封建权贵、所谓圣贤的蔑视。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李白浪漫主义在《将进酒》在中是如何体现的?
①气势豪放,感情激越,黄河之水势不可挡的气势,纵情欢乐的狂放,自我肯定的豪情,视权势如粪土的愤慨,以"五花马"、"千金裘"换取美酒的豪爽大度,生动形象地抒写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
②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三百杯、万古愁、天上来、朝如青丝暮成雪。
③在语言的运用上,句式多变,节奏富于变化,抑扬顿挫,给人以很强的感染力。
将进酒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
是灵与肉、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猛烈碰撞的巨响,是一曲不羁灵魂的慷慨悲歌。李白是我们这个民族,尤其是盛唐民族活力的典型代表和最深刻的体现者。
祝愿同学们以自信豁达的人生姿态,
尽情谱写你独具特色的青春之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