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使用。(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通过文本描述来理解画面内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 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感。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2. 生字新词的掌握和运用。(二)教学难点1. 对《清明上河图》画面细节的理解和想象。2. 课文中复杂句子结构的分析和理解。三、教学准备1. 《清明上河图》的图片或视频资料。2. 生字新词卡片。3. 教学PPT。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展示《清明上河图》的高清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这幅画的精细和生动。通过提问“你们看这幅画,觉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述:“北宋时期,有个叫张择端的画家,他画了这幅非常有名的《清明上河图》,画的是当时的城市生活,你们想不想了解画里的故事?”3. 课文朗读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发音,同时指出课文中描述的画面与图片的对应关系,比如:“听,课文里是怎么描述这幅画的?大家看看图片,能不能找到课文里提到的场景?”4. 观察与发现让学生观察《清明上河图》的细节,比如人物的表情、动作,以及街市的热闹场景,提问:“你们在这幅画里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人或事?他们可能在做什么?”5. 情境模拟创设一个情境,比如模拟画中人物的日常对话,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农民、商人等,通过角色扮演来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和画中人物的生活状态。例如:“如果你是画中的一个商人,你会怎么叫卖你的商品?”通过这种互动,让学生更加投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二)新课呈现1. 课文朗读与生字新词学习我们来进行课文的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比如“择”、“都”、“摊”、“贩”等。这些字词不仅在课文中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比如“选择”、“首都”、“摊贩”,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词汇。朗读时,要注意每个字的发音,特别是“择”字,它在这里读作“zé”,不要读错哦。朗读结束后,我们来一起学习这些生字新词,我会举一些例子,比如“选择”可以造句为“在同等条件下,我们择优录取。”这样,同学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些字词的意思和用法。2. 课文内容解析与图片对照我们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清明上河图》这幅画非常著名,它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华景象。我们可以一边读课文,一边看这幅画的图片,看看能不能找到课文中描述的场景。比如课文中提到的“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在画中我们能不能找到他们呢?还有“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这些在画中也是非常明显的。通过对照图片,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我们也可以讨论一下,为什么这幅画能够名扬中外,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同学们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一起探讨。(三)字词学习1. 新词解析与应用(1)展示生字新词卡片,引导学生注意每个字的笔画顺序和结构,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书写。例如,展示“择”字卡片,让学生观察其结构,并指出“择”字是由“扌”提手旁和“庶”组成,强调“择”字的读音为“zé”,并解释其意义为选择或挑选。接着,让学生用“择”字组词,如“选择”、“择优录取”,并造句,例如:“在众多的选项中,我们择优录取了最合适的候选人。”2. 课文中字词的深入理解(1)课文中“都”字的多音字现象进行讲解,指出“都”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读音和意义。如“首都”(dū)指的是国家的政治中心,“都来”(dōu)表示全部或完全。(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如“老校长把毕生精力都倾注在教育事业上”,让学生体会“都”字在句子中表达的全面性。然后,让学生自己造句,使用“都”字的不同读音和意义,以加深理解。(3)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形近字,如“摊”与“滩”,通过比较它们的部首和意义,让学生明白“摊”通常与“手”有关,而“滩”与“水”有关,从而避免混淆。(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生字或生词,进行深入探讨,并在黑板上展示他们的发现和学习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或补充,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四)句子分析1. 课文第一段句子分析(1)原文引用:“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他画了一幅著名的画——《清明上河图》。”分析:这句话是课文的开篇,简洁地介绍了画家张择端及其作品《清明上河图》。“有位画家”和“画了一幅著名的画”构成了句子的主干,而“北宋时候”提供了时间背景,“张择端”是句子的主体,“《清明上河图》”则是作品的名称。通过这句话,学生可以了解到这幅画的创作时期和作者,为理解整篇课文打下基础。2. 课文第二段句子分析(1)原文引用:“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分析:这句话描述了《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场景。“画的是”表明了画作的内容,“北宋都城汴梁”指出了画作的地点,“热闹的场面”则传达了画面的繁华和活力。通过这句话,学生可以感受到北宋都城的繁荣景象,理解画作的背景和意义。3. 课文第三段句子分析(1)原文引用:“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2)原文引用:“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分析:这两句话详细描绘了画中街市的繁华景象。第一句话通过列举“店铺、作坊、酒楼、茶馆”等场所,展现了街市的多样性和活力。第二句话则通过描述行人的不同动作和状态,如“骑着马”、“挑着担”、“赶着毛驴”等,形象地展现了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这两句话,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场景,感受画中的生动细节。4. 课文中复杂句子的分析与赏析(1)原文引用:“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那个骑马人一下子拽住了马笼头,这才没碰上那乘轿子。”分析:这句话是课文中的一个复杂句子,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画中人物的动态和情感。“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设置了场景,“因为人太多”引出了冲突,“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增加了紧张感,“就在这个紧急时刻”强调了时间的紧迫性,“那个骑马人一下子拽住了马笼头”则是解决冲突的动作。通过这句话,学生可以学习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增强句子的表现力,同时也可以感受到画中人物的生动性和画家的高超技艺。(五)互动讨论1. 课文内容梳理(1)我们要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同学们,你们能描述一下这幅画给你们的第一印象吗?(2)我们要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例如,“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这里描述了一个紧张的场面,同学们,你们能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吗?如果你们是画中的骑马人,会怎么做?2. 生字新词运用(1)我们学习了一些生字新词,比如“选择”、“首都”等。现在,请大家用这些词造句,看看谁的句子最生动、最有趣。(2)“择优录取”这个短语在课文中出现了,谁能用这个短语造一个句子,并且解释一下它的意思?3. 艺术特点探讨(1)《清明上河图》以其精细的笔触和丰富的内容著称。同学们,你们认为这幅画的艺术特点是什么?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描述来谈谈你们的看法。(2)“画中人物虽小,但每个人物的动作都清晰可见”,这句话体现了画家的什么技艺?请大家讨论一下。4. 历史价值分析(1)《清明上河图》不仅是艺术品,也是重要的历史资料。同学们,你们认为这幅画对我们了解北宋社会有什么帮助?(2)“这幅画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现在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这说明了什么?请大家思考并分享你们的观点。5. 创意表达活动(1)现在,让我们来进行一个创意表达活动。请大家选择课文中的一个场景,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它,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2)描述完毕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来分享,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者补充,让我们共同完成这幅画的“现代版”描述。(六)拓展延伸1. 描述场景练习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练习。请大家仔细观察《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个场景,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比如,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提到的“桥北头的情景”开始:“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是画中的这个人,你会怎么做?周围的环境又是怎样的?请大家积极发言,描述你眼中的这幅画。2. 讨论现代生活启示我们要讨论这幅画对我们现代生活的启示。《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一件艺术品,它还反映了北宋时期的社会生活。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幅画中的哪些场景或细节,可以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比如,课文中提到的“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这和我们现在的商业街有什么相似之处吗?请大家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来分享你们的想法。3. 创意绘画活动我们来进行一个创意绘画活动。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清明上河图》为灵感,创作一幅描绘现代生活的画。你可以画一个现代的街道,或者一个你熟悉的场景,但是要融入《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些元素,比如人物的动作、表情或者建筑的风格。完成后,每个同学轮流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老师会根据大家的创意和表达给予评价和建议。(七)课堂小结1. 课文内容回顾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通过这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感受到了这幅画的魅力。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开头,作者滕明道向我们介绍了张择端这位北宋时期的画家,以及他创作的这幅名画。“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这幅画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华景象。接着,课文详细描述了画中的人物和场景,从“农民、船工到商人、道士”,再到“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看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2. 艺术与历史价值强调我们要重点强调的是《清明上河图》的艺术和历史价值。这幅画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我们了解北宋社会经济、城市生活和风俗的重要窗口。“画中人物虽小,但每个人物的动作都清晰可见”,这体现了张择端精湛的绘画技艺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同时,这幅画也让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前古都的风貌,感受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这不仅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更是一种历史的体验。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加珍视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受和想法,可以和老师一起分享。(八)布置作业1. 完成课文的朗读和背诵。2. 收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其他资料,准备下节课分享。五、板书设计《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生字新词课文重点句子六、教学反思(一)教学效果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二)教学方法1.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2. 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度。(三)改进措施1.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2. 探索更多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