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 铁的氢氧化物和铁盐、亚铁盐[模块导航] 模块一 知识网络构建 模块二 基础知识梳理 模块三 核心考点剖析(9个典例) 模块四 基础过关练(10题) 模块五 能力提升练(12题) [学习目标] 1.学会制备Fe(OH)2,理解Fe(OH)2、Fe(OH)3的化学性质。 2.知道Fe3+、Fe2+的检验原理、试剂的选择及加入的顺序。 3.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理解Fe2+的强还原性、Fe3+的强氧化性,以及两者间的相互转化。[知识网络构建][基础知识梳理] 一、铁的氢氧化物——Fe(OH)2与Fe(OH)31.Fe(OH)2与Fe(OH)3的比较化学式 Fe(OH)2 Fe(OH)3名称 氢氧化亚铁 氢氧化铁类别 二元(弱)碱 三元(弱)碱铁元素化合价 +2 +3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 红褐色固体水溶性 不溶 不溶与酸反应 Fe(OH)2+2H+===Fe2++2H2O Fe(OH)3+3H+===Fe3++3H2O稳定性 不稳定,在空气中易被氧化(白色→灰绿色→红褐色),体现还原性: 4Fe(OH)2+O2+2H2O===4Fe(OH)3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2Fe(OH)3Fe2O3+3H2O2.铁的氢氧化物制备的实验探究化学式 Fe(OH)3 Fe(OH)2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生成 红褐色 沉淀 首先生成白色絮状沉淀,然后迅速变成 灰绿色 ,最后变成 红褐色化学方程式 FeCl3+3NaOH===Fe(OH)3↓+3NaCl FeSO4+2NaOH===Fe(OH)2↓+Na2SO4 4Fe(OH)2+O2+2H2O===4Fe(OH)3实验结论 Fe(OH)3与Fe(OH)2可分别用相对应的可溶性盐与碱溶液反应制得【特别提醒】制备Fe(OH)2时的注意事项:(1)Fe2+极易被氧化,所以FeSO4溶液要现用现配。(2)为了防止Fe(OH)2被氧化,配制FeSO4溶液所用的蒸馏水和制备Fe(OH)2所用的NaOH溶液都要煮沸,尽可能除去O2。(3)为了防止滴加NaOH溶液时带入空气,可将吸有NaOH溶液的长胶头滴管伸入FeSO4溶液的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4)为防止Fe(OH)2被氧化,还可以向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煤油或其他密度小于水且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以隔绝空气。二、铁盐和亚铁盐1.常见的铁盐和亚铁盐(1)铁盐:Fe2(SO4)3、FeCl3等,其水溶液呈 棕黄色 。(2)亚铁盐:FeSO4、FeCl2等,其水溶液呈 浅绿色 。2.Fe2+、Fe3+的检验离子 Fe3+ Fe2+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溶液变成 红色 开始无明显现象,滴加新制氯水后溶液变成 红色离子方程式 Fe3++3SCN-===Fe(SCN)3 2Fe2++Cl2===2Fe3++2Cl-, Fe3++3SCN-===Fe(SCN)3结论 Fe3+遇SCN-显 红色 ,可利用此现象检验Fe3+的存在 Fe2+和SCN-混合无明显现象,加入新制氯水后,Fe2+被氧化成Fe3+;可用先加KSCN溶液再加新制氯水的方法检验Fe2+的存在【特别提醒】若溶液中同时含有Fe3+、Fe2+,为避免Fe3+对Fe2+的检验造成干扰,通常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适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原溶液含有Fe2+;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显红色,说明原溶液含有Fe3+。Fe3+和Fe2+相互转化的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加少量铁粉振荡后,黄色溶液变成浅绿色 ,再加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变化 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新制氯水,溶液变成 红色离子方程式 2Fe3++Fe===3Fe2+ 2Fe2++Cl2===2Fe3++2Cl- Fe3++3SCN-===Fe(SCN)3实验结论 Fe3+遇到较强的还原剂时,会被还原成Fe2+ Fe2+在较强的氧化剂作用下会被氧化成Fe3+【归纳总结】Fe3+与Fe2+的相互转化三、铁三角: Fe、Fe2+、Fe3+之间的三角转化关系1.Fe只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成+2价或+3价的铁:如Fe+2H+===H2↑+Fe2+ 2Fe+3Cl22FeCl33Fe+4H2O(g)Fe3O4+4H22.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可被强氧化剂[如Cl2、KMnO4(H+)等]氧化为Fe3+;可被强还原剂(如CO、C等)还原为Fe。如2Fe2++Cl2===2Fe3++2Cl-Zn+Fe2+===Fe+Zn2+3.Fe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被还原为+2价或0价的铁:如2Fe3++Cu===2Fe2++Cu2+3CO+Fe2O32Fe+3CO2四、铁盐和亚铁盐转化的应用1.判断离子共存Fe2+NO(H+)、ClO-、MnO(H+);Fe3+S2-、I-、SO;2.除杂溶液 杂质 除杂方法FeCl2 FeCl3 加过量铁粉后过滤FeCl3 FeCl2 加足量氯水或H2O2溶液FeCl2 CuCl2 加过量铁粉后过滤[核心考点剖析]考点一: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典例1]铁屑溶于过量稀硫酸,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在空气中加热沉淀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为止,得到红棕色残渣,上述沉淀和残渣分别是A. B.C. D.【答案】B【详解】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向该溶液中加入溶液时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氢氧化铁,氢氧化铁加热时发生分解反应产生红棕色氧化铁,故白色沉淀是氢氧化亚铁,加热得到最后的残渣是氧化铁,故合理选项是B。[典例2]向300mL0.2mol/L的Fe(NO3)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使Fe2+恰好完全沉淀,过滤,小心加热沉淀,直到水分蒸干,再灼烧到质量不在变化,此时固体的质量为A.5.4g B.4.32g C.4.8g D.6.42g【答案】C【详解】300mL0.2mol/L的Fe(NO3)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使Fe2+恰好完全沉淀,则生成氢氧化亚铁的物质的量为300mL×0.2mol/L×10-3=0.06mol,过滤,加热,并灼烧得到氧化铁,根据铁元素守恒分析,氧化铁的物质的量为0.03mol,则质量为0.03mol×160g/mol=4.8g。故选C。[典例3]下列各图示中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的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详解】因为Fe(OH)2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为红褐色的Fe(OH)3,即发生4Fe(OH)2+O2+2H2O=4Fe(OH)3。因此要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就要排除装置中的氧气或空气。①、②原理一样,都是先用氢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并使生成的Fe(OH)2处在氢气的保护中;④中液面加苯阻止了空气进入;③由于空气中的氧气能迅速将Fe(OH)2氧化,因而不能较长时间看到白色沉淀。故本题选B。考点二:Fe2+、Fe3+的检验[典例4]现有试剂:①铁粉、②铜粉、③锌片、④氯水、⑤酸性溶液、⑥溶液、⑦溶液、⑧淀粉溶液,若探究的还原性和的氧化性,可选用的一组试剂是A.①②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②⑦⑧【答案】B【详解】为得到具有还原性的结论,可设计其与具有氧化性物质反应:滴加溶液无明显现象,在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变红,再加入还原剂铜粉与反应生成,溶液红色褪去,可证明的氧化性,试剂选择②④⑥,故选B。[典例5]已知:①绿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②鞣酸亚铁溶液为黄色,鞣酸铁(不溶于水)为蓝黑色。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流程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中绿茶叶水与反应生成的鞣酸亚铁易被氧化成鞣酸铁而呈蓝黑色B.过程②中维生素C表现还原性C.过程④中将氧化为D.服用补铁剂时,最好喝一些绿茶叶水【答案】D【详解】A.绿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鞣酸亚铁溶液为黄色,鞣酸铁为蓝黑色,过程①绿茶叶水中加入FeSO4出现蓝黑色,说明过程①中绿茶叶水与FeSO4反应生成的鞣酸亚铁易被氧化成鞣酸铁而呈蓝黑色,A项正确;B.过程②为蓝黑色中加入维生素C恢复为原色,过程③加入KSCN溶液不变色,则鞣酸铁被还原成鞣酸亚铁,说明维生素C被氧化、表现还原性,B项正确;C.过程④中加入H2O2溶液变为红色,说明H2O2将Fe2+氧化成Fe3+,Fe3+与SCN-生成红色物质,C项正确;D.绿茶叶水中的鞣酸能与补铁剂中的Fe2+反应生成鞣酸亚铁,鞣酸亚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故服用补铁剂时不能喝绿茶叶水,D项错误;答案选D。[典例6]证明某溶液只含有Fe2+而不含有Fe3+的实验方法最好是A.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B.先滴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C.滴加NaOH溶液,立即产生红褐色沉淀D.只需滴加KSCN溶液【答案】B【详解】A.先加氯水,若有Fe2+会被氧化为Fe3+,滴加KSCN变红,若无Fe2+有Fe3+也会看到相同的现象,故不能证明只含有Fe2+而不含有Fe3+,A错误;B.先滴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说明没有Fe3+,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说明有Fe2+,B正确;C.滴加NaOH溶液,立即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有Fe3+,C错误;D.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说明不含Fe3+,不能说明是否含有Fe2+,D错误;故选B。考点三 铁三角——Fe、Fe2+和Fe3+的相互转化[典例7](23-24高一上·广东茂名·期末)要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FeCl3,可行的方法是A.滴入KSCN溶液 B.通入氯气C.加入过量锌粉并过滤 D.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答案】D【详解】A.硫氰化钾溶液是用于检验Fe3+,FeCl3+3KSCN=Fe(SCN)3+3KCl,引入了新杂质,故A错误;B.氯气与氯化亚铁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C.锌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氯化亚铁,引入了新杂质,故C错误;D.铁与氯化铁生成氯化亚铁,过量的铁粉过滤除去,故D正确;故答案:D。[典例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用铁粉除去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杂质B.可用铁粉除去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杂质C.可用新制的氯水除去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杂质D.可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中含有的少量HCl气体杂质【答案】D【详解】A.三氯化铁可以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A正确;B.铁粉可以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离子,生成硫酸亚铁,B正确;C.氯化亚铁可以被氯气氧化为三价铁,C正确;D.氯气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从而也同时被除去,D错误;故选D。[典例9]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一定显红色的是A.FeO加入稀硝酸中 B.FeCl3、CuCl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C.生了锈的铁块加入稀硫酸中 D.Fe加入稀硝酸中【答案】A【详解】A选项,FeO加入稀硝酸中反应生成硝酸铁,硝酸铁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一定显红色,故A正确;B选项,FeCl3、CuCl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先FeCl3与铁粉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再是CuCl2与铁粉反应生成铜和亚铁离子,因此滴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故B错误;C选项,生了锈的铁块加入稀硫酸中,开始生成铁离子,铁离子和铁又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因此滴入KSCN溶液不一定显红色,故C错误;D选项,Fe加入稀硝酸中可能生成硝酸亚铁,因此滴入KSCN溶液不一定显红色,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A。[基础过关练]1.下列有关铁的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Fe(OH)2不稳定,具有较强的氧化性B.FeO、Fe2O3均为碱性氧化物,均可与盐酸反应C.Fe(OH)3能通过化合反应得到D.Fe3O4为磁性氧化铁,其中铁的化合价为+2价和+3价【答案】A【详解】A.Fe(OH)2中的Fe2+具有还原性,可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Fe(OH)3,选项A错误;B.FeO、Fe2O3均为碱性氧化物,故均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都能与盐酸反应,选项B正确;C.Fe(OH)3可由Fe(OH)2与O2、H2O发生化合反应得到,选项C正确;D.Fe3O4俗称磁性氧化铁,其组成可表示为FeO·Fe2O3,元素的化合价既有+2又有+3,选项D正确;故答案为:A。2.如图所示装置,可用该装置较长时间观察到Fe(OH)2的白色。实验提供的试剂:铁屑、稀硫酸、NaOH溶液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Fe(OH)2的操作:关闭止水夹E,使烧瓶A中溶液压入装置B中进行反应B.实验开始前先关闭止水夹E,其目的是利用产生的H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C.烧瓶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6H+=2Fe3++3H2↑D.C中的气体也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答案】A【分析】使用试剂FeSO4和NaOH制取Fe(OH)2,注意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和隔绝空气,所以,先利用Fe和H2SO4生成H2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再利用压强差将FeSO4溶液压入NaOH中混合制Fe(OH)2。【详解】A.通一段时间氢气排完空气后,关闭止水夹E,A瓶中生成氢气,压强增大,把生成的FeSO4溶液压入NaOH中生成Fe(OH)2,A正确;B.要利用产生的H2将装置的空气排出,需要打开止水夹E,B错误;C.Fe和稀硫酸反应生成FeSO4和H2,Fe+2H+=Fe2++H2↑,C错误; D.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应该使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D错误;故选A。3.下列溶液中滴入FeCl3溶液,使溶液呈血红色的是A.KSCN溶液 B.NaOH溶液 C.氯水 D.K3[Fe(CN)6]溶液【答案】A【详解】Fe3+与SCN-作用生成,使溶液呈血红色;故选A。4.为探究某食品包装袋内一小包脱氧剂中的还原铁粉是否变质,分别取少量样品溶于盐酸,再进行下列实验,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铁粉变质B.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红,说明铁粉未变质C.若依次滴加氯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铁粉全部变质D.若溶于盐酸未观察到有气泡且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未变红,说明铁粉未变质【答案】A【详解】A.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铁离子,则说明铁粉变质,故A正确;B.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红,可能是铁离子与铁单质反应生成亚铁离子,不能说明铁粉未变质,故B错误;C.若依次滴加氯水、KSCN溶液,溶液变红,由于加了氯水,亚铁离子被氯气氧化为铁离子,因此不能说明铁粉全部变质,故C错误;D.若溶于盐酸未观察到有气泡且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未变红,则可能是铁和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不能说明铁粉未变质,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A。5.要除去溶液中少量的,可行的方法是A.滴入溶液 B.通入氯气C.加入适量铜粉并过滤 D.加入适量铁粉并过滤【答案】B【详解】A.KSCN与氯化铁溶液发生反应,不与氯化亚铁反应,A错误;B.氯气能将氯化亚铁氧化为氯化铁,B正确;C.铜粉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C错误;D.铁粉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D错误;故选B。6.在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若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不变,则原混合液中,Fe3+和Cu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4∶5 B.5∶14 C.2∶7 D.7∶2【答案】C【详解】单质铁参与两个反应:①将FeCl3还原FeCl2,此过程固体的质量是减少的;②CuCl2发生置换反应,此过程固体的质量是增加的;①中质量的减少量等于②中质量增加的量,设溶液的体积为1L,溶液中FeCl3浓度为xmol/L,CuCl2 的浓度为ymol/L,质量增减为zg,则=(64-56)y,28x= 8y,解得x:y=2:7;故选C。7.要想证明某稀溶液中是否含有Fe2+,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滴入KSCN溶液 B.加入铜片C.滴入NaOH溶液 D.取该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答案】C【详解】A.含Fe2+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Fe2+,A不合题意;B.Cu与Fe2+不反应,含Fe2+的溶液中加入铜片,无明现象,不能鉴别Fe2+,B不合题意;C.含Fe2+的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由于先后发生反应: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可以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可以鉴别Fe2+,C符合题意;D.Fe2+与KI不反应,故取该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Fe2+,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8.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整理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知识的两个要素,可表示为“价-类”二维图。已知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上述转化④,向溶液中滴加饱和溶液,可制取胶体B.是一种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迅速被氧化成C.露置于空气中,可实现上述转化⑧,该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实验室中检验,先加入氯水可实现上述转化⑥,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明溶液中含【答案】C【详解】A.利用上述转化④,向溶液中滴加饱和溶液,可制取沉淀不能得到胶体,A错误;B.是一种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迅速被氧化成,B错误;C. 露置于空气中,可实现上述转化⑧,该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D.实验室中检验,先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加氯水可实现上述转化⑥,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明溶液中含,D错误;故选C。9.下列关于Fe3+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Fe3+不可能大量存在于碱性溶液中B.Fe3+水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C.Fe3+具有氧化性,能与金属锌、铁、铜等反应D.Fe3+溶液中滴入含硫氰化钾的溶液,有红色沉淀产生【答案】D【详解】A.Fe3+能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在碱性溶液中不可能存在,故A正确;B.Fe3+能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Fe3+水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故B正确;C.Fe3+具有氧化性,能与金属锌、铁、铜等还原剂反应,生成Fe或Fe2+,故C正确;D.Fe3+溶液中加入含硫氰化钾的溶液,其溶液变为血红色,无红色沉淀生成,故D错误;故答案为D。10.为探究某食品包装袋内一小包脱氧剂中的还原铁粉是否变质,分别取少量样品溶于盐酸,再进行下列实验,其中结论正确的是A.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铁粉变质B.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红,说明铁粉未变质C.若依次滴加氯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铁粉全部变质D.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红;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说明铁粉部分变质【答案】A【分析】Fe粉变质生成Fe2+或Fe3+,还原铁粉溶于稀盐酸时,溶液中含有Fe2+或Fe3+或二者都有,实验室采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Fe2+,用KSCN溶液检验Fe3+,Fe2+具有还原性,能被强氧化剂氧化,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若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明含有Fe3+,则说明铁粉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故A正确;B.若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红,说明溶液中无Fe3+,但还原铁粉有可能被氧化为Fe2+,故B错误;C.氯水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把Fe2+氧化为Fe3+,Fe2+来源可能是铁与盐酸反应,故不能确定是部分氧化还是全部氧化还是没有被氧化,故C错误;D.若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红,说明不含Fe3+,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说明含有Fe2+,此现象说明铁粉部分变质或未变质,故D错误;故选A。[能力提升练]1.下列有关物质检验方法不合理的是A.检验绿矾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可将其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B.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无色后再滴加H2O2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用足量酸性KMnO4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SO4D.向某溶液中持续加入NaOH溶液,发现先产生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全部溶解,说明溶液中可能含有【答案】C【详解】A.绿矾中的铁是+2价,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3价,所以检验绿矾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可将绿矾晶体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再观察溶液是否变红,A正确;B.向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不含Fe3+,再滴入H2O2,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滴加H2O2后有Fe3+生成,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2+,B正确;C.由于酸性KMnO4溶液足量,则无论溶液中含有FeSO4,都不会褪色,所以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FeCl2,故C错误;D.Al3+遇NaOH能产生“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的现象,该操作可以说明溶液中可能含有Al3+,D正确;故选C。2.某化学兴趣小组向盛有铜粉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溶液,待铜粉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有固体残余,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残余固体中一定含铜粉,可能含铁粉B.最后所得溶液中一定含,可能含和C.加入铁粉后可能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依次为D.可向最后所得溶液中滴加酸性溶液检验是否含有【答案】A【分析】发生的反应有:2Fe3++Cu=2Fe2++Cu2+,Fe+2Fe3+=3Fe2+、Cu2++Fe=Cu+Fe2+,剩余固体一定含Cu,若Fe足量时,剩余固体为Fe、Cu。【详解】A.若Fe只置换出Cu,剩余固体为Cu,若Fe足量,剩余固体为Fe、Cu,一定含铜粉,可能含铁粉,故A正确;B.若Fe只置换出Cu,剩余固体为Cu,溶液中一定含Fe2+,一定不含Fe3+,可能含Cu2+;若Fe足量,剩余固体为Fe、Cu,溶液中一定含Fe2+,一定不含Fe3+、Cu2+,故B错误;C.加入铁粉后先与剩余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再与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依次为Fe+2Fe3+=3Fe2+、Cu2++Fe=Cu+Fe2+,故C错误;D.溶液中还存在Cl-,滴加酸性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也能使其褪色,无法检验是否含有,故D错误;故选A。3.(23-24高一上·四川德阳·期末)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某同学设计实验检验菠菜中铁元素、测定铁元素含量的方案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得到①需进行过滤操作B.②呈浅红色,说明①中含有C.③比②颜色深,说明溶液作氧化剂D.若向①加入溶液得沉淀,则菠菜含铁【答案】D【分析】菠菜剪碎后,稀硫酸加热酸浸,铁离子进入溶液①中,加硫氰化钾溶液呈浅红色,再加过氧化氢溶液,红色加深,说明溶液①中还含有亚铁离子;【详解】A.分离固体和溶液需进行过滤操作,故A正确;B.硫氰化钾溶液遇到铁离子变红,②呈浅红色,说明①中含有,故B正确;C.溶液③中红色加深,说明铁离子增多,证明溶液②中还含有Fe2+,Fe2+被过氧化氢溶液氧化为Fe3+,溶液作氧化剂,故C正确;D.溶液①中加入NaOH溶液后生成的沉淀有Fe(OH)2、Fe(OH)3,mg菠菜还含有其他杂质,只根据沉淀质量无法计算含铁元素的质量,故D错误;故选D。4.下列有关物质检验方法不合理的是A.检验绿矾晶体(FeSO4·7H2O)是否已氧化变质,可将其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B.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无色,再滴加H2O2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含有Fe2+C.用NaOH溶液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Cl2D.向某溶液中持续加入NaOH溶液,发现先产生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全部溶解,说明溶液中可能含有Al3+【答案】C【详解】A.绿矾中的铁是+2价,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3价,所以检验绿矾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可将绿矾晶体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再观察溶液是否变红,A正确;B.向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不含Fe3+,再滴入H2O2,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滴加H2O2后有Fe3+生成,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2+,B正确;C.由于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易被红褐色掩盖,则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FeCl2,故C错误;D. Al3+遇NaOH能产生“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的现象,该操作可以说明溶液中可能含有Al3+,D正确;故选C。5.部分含铁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a可与e反应生成bB.b既可被氧化,也可被还原C.为检验e中是否混有b,可以先加KSCN溶液,再加H2O2,观察是否有血红色出现D.可存在b→c→d→e→b的循环转化关系【答案】C【分析】a为铁单质,b为亚铁盐,c为,d为,e为铁盐。【详解】A.根据化合价的变化规律,铁单质和铁盐可以发生反应生成亚铁盐:,A正确;B.b含有,为中间价态,既可被氧化,也可被还原,B正确;C.检验中是否含有,若先加入,溶液变成红色,无法证明的存在,C错误;D.根据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可以存在,D正确;故选C。6.下列各图示中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的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详解】因为Fe(OH)2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为红褐色的Fe(OH)3,即发生4Fe(OH)2+O2+2H2O=4Fe(OH)3。因此要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就要排除装置中的氧气或空气。①、②原理一样,都是先用氢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并使生成的Fe(OH)2处在氢气的保护中;④中液面加苯阻止了空气进入;③由于空气中的氧气能迅速将Fe(OH)2氧化,因而不能较长时间看到白色沉淀。故本题选B。7.铁是人类应用较早,当前应用量最大的金属元素。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浓溶液滴加到饱和的溶液中,制备胶体B.溶液腐蚀刻制印刷电路板,说明铁比铜金属性强C.用酸性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D.在高温下和水蒸气反应、在空气中受热均能得到【答案】D【详解】A.制备Fe(OH)3胶体,应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A项错误;B.铁离子与铜反应生成铜离子和亚铁离子,说明铜的还原性比亚铁离子的还原性强,无法证明铁、铜的金属性的强弱,B项错误;C.溶液中含有Cl-,Fe2+和Cl-均能使酸性溶液褪色,根据实验现象不能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项错误;D.在高温下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和氢气,在空气中受热生成,D项正确;答案选D。8.(23-24高一上·天津·月考)某同学欲利用如图装置制取能较长时间存在的,其中实验所用溶液现配现用且蒸馏水先加热煮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X只能是稀硫酸B.实验开始时应先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再向烧瓶中加入XC.反应一段时间后可在烧瓶中观察到白色沉淀D.反应结束后若关闭b及分液漏斗活塞,则可较长时间存在【答案】D【分析】利用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氢气,生成的氢气排除装置内的空气,验纯后关闭止水夹a,一段时间后,蒸馏烧瓶中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到抽滤瓶中,抽滤瓶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详解】A.Fe与稀H2SO4、稀盐酸均生成Fe2+,A错误;B.实验开始时,应先打开a、b,利用生成的氢气将装置中空气排出,然后关闭a,利用压强差将烧瓶中生成的亚铁离子排入到锥形瓶中反应生成Fe(OH)2,B错误;C.根据B中分析,反应一段时间后可在锥形瓶中观察到白色沉淀,C错误;D.由于装置中的空气及溶液中氧气已经被除去,故Fe(OH)2可较长时间存在,D正确;故选D。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eCl2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B.Fe(OH)3只能由可溶性铁盐和碱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得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2+D.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杂质,可向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然后过滤【答案】D【详解】A.Fe与FeCl3反应产生FeCl2,A错误;B.Fe(OH)2、O2、H2O反应产生Fe(OH)3,反应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错误;C.向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3+,可能存在Fe2+,C错误;D.Fe可与CuCl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FeCl2和Cu,因此加入过量铁粉,能达到除杂、净化的目的,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10.(23-24高一上·安徽·开学考试)如图是铁及其化合物的价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Y代表的物质类别是“碱”B.可与稀反应生成和C.的过程中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D.Fe在中燃烧所得产物中,价与价铁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答案】B【详解】A.Y代表的物质是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类别是“碱”,故A正确;B.可与稀反应生成和,故B错误;C.由化合价原则可知,的过程中Fe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3价,化合价升高,故C正确;D.Fe在O2中燃烧所得产物为Fe3O4,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其中+3价与+2价铁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故D正确;故选B。11.(23-24高一上·湖南长沙·期末)铁与空气接触时会形成氧化物,如一块低碳钢可以被三种氧化物膜所覆盖与金属接触的一侧是FeO,与空气接触的一侧是,而中间则是。(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最早的指南针“司南”,其具有磁性作用是因为主要含有上述物质中的 (填化学式)。(2)的一种用途是 。(填“用作油漆、涂料 ”或“磁电机”);(3)FeO可作化妆品中的色素,它还能进行一系列转化:。①时应加入的试剂是 (填“H2SO4”或“Na2SO4”)。②“速力菲”(主要有效成分是)是一种常见的补铁药物,欲验证该药物超过保质期后已变质,具体操作为:首先除去药物表面包装的糖衣,再将药物粉碎、加水溶解静置、取少许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填“KSCN”或“K2SO4”),若出现 (填“红色”或“浅绿色”)现象,则证明该药物已变质。③在中滴加NaOH溶液的实验现象是先产生白色絮状沉淀,然后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 (填“红褐色”或“黄色”),其中沉淀颜色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2)用作油漆、涂料(3) H2SO4 KSCN 红色 红褐色 4Fe(OH)3+O2+2H2O=4Fe(OH)3【详解】(1)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是由天然磁石制成的,磁铁成分主要是四氧化三铁化学式为,故答案为:。(2)氧化铁是红色固体难溶于水,可以用作油漆、涂料,故答案为:用作油漆、涂料。(3)①FeO→FeSO4时应加入的试剂是稀硫酸,发生FeO+ H2SO4 = FeSO4 + H2O,故答案为:H2SO4;②速力菲”(主要有效成分是)是一种常见的补铁药物,欲验证该药物超过保质期后已变质,可进行的操作是:除去药物表面包装的糖衣后将药物粉碎、加水溶解静置、取少许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有铁离子存在,则证明该药物已变质,反之没有变质,故答案为:KSCN;红色;③在中滴加NaOH溶液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的Fe(OH)3沉淀,其中沉淀颜色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3+O2+2H2O=4Fe(OH)3,故答案为:红褐色;4Fe(OH)3+O2+2H2O=4Fe(OH)3。12.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制备无水三氯化铁,其实验装置如图。三氯化铁是棕黄色、易潮解、100℃能升华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三颈烧瓶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为得到纯净、干燥的Cl2,B、C中的试剂分别为 、 。(3)实验开始前先通氮气的目的是 。(4)为使氯气与铁充分反应,应注意的操作是 。(5)请你评价该装置的主要缺点是 。(6)设计实验证明D中反应产物中一定含有Fe3+:(要求有试剂、现象和操作) 。【答案】(1)4H++2Cl-+MnO2Mn2++Cl2↑+2H2O(2) 饱和食盐水 浓硫酸(3)排尽空气,防止铁与空气中氧气反应(4)慢慢滴加浓盐酸(5)尾气排入空气,污染环境;导管易被产品堵塞(6)利用升华装置分离氯化铁和铁粉,取少量氯化铁加入试管,加水溶解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证明含有Fe3+【分析】在装置A中浓盐酸和MnO2混合共热制取Cl2,然后通过装置B除去Cl2中HCl,再经过装置C中的浓硫酸干燥后与装置D中Fe在加热条件下生成FeCl3,装置E用于收集FeCl3,装置F中浓硫酸用于吸收中水蒸气,防止生成的FeCl3遇水潮解,最后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防止污染大气。【详解】(1)装置A中三颈烧瓶里浓盐酸和MnO2混合共热制取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H++2Cl-+MnO2Mn2++Cl2↑+2H2O;(2)由于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浓盐酸和MnO2混合共热制取的Cl2中有杂质HCl和水蒸气,为得到纯净、干燥的Cl2,B、C中的试剂分别为饱和食盐水、浓硫酸;(3)铁与空气在加热条件下能反应,实验开始前先通氮气的目的是排尽空气,防止铁与空气中氧气反应;(4)为使氯气与铁充分反应,应注意的操作是慢慢滴加浓盐酸,使产生的氯气气流比较平稳;缓慢加热反应物,使铁与氯气反应更加充分;(5)根据装置图可知该装置的主要缺点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尾气直接进入空气,容易污染环境,且氯化铁易冷凝为固体,容易使导管发生堵塞;(6)要设计实验证明反应产物中一定有铁离子,可根据FeCl3在100℃能升华的性质,将氯化铁配制形成溶液,然后利用Fe3+在溶液中与硫氰根离子反应使溶液呈血红色来检验Fe3+,具体操作方法是:利用升华装置分离氯化铁和铁粉,取少量氯化铁加入试管,加水溶解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证明含有Fe3+。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 铁的氢氧化物和铁盐、亚铁盐[模块导航] 模块一 知识网络构建 模块二 基础知识梳理 模块三 核心考点剖析(9个典例) 模块四 基础过关练(10题) 模块五 能力提升练(12题) [学习目标] 1.学会制备Fe(OH)2,理解Fe(OH)2、Fe(OH)3的化学性质。 2.知道Fe3+、Fe2+的检验原理、试剂的选择及加入的顺序。 3.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理解Fe2+的强还原性、Fe3+的强氧化性,以及两者间的相互转化。[知识网络构建][基础知识梳理] 一、铁的氢氧化物——Fe(OH)2与Fe(OH)31.Fe(OH)2与Fe(OH)3的比较化学式 Fe(OH)2 Fe(OH)3名称 氢氧化亚铁 氢氧化铁类别 二元(弱)碱 三元(弱)碱铁元素化合价颜色、状态 固体 固体水溶性 不溶 不溶与酸反应 Fe(OH)2+2H+===Fe2++2H2O Fe(OH)3+3H+===Fe3++3H2O稳定性 不稳定,在空气中易被氧化( ),体现还原性: 4Fe(OH)2+O2+2H2O===4Fe(OH)3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2Fe(OH)3Fe2O3+3H2O2.铁的氢氧化物制备的实验探究化学式 Fe(OH)3 Fe(OH)2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生成 沉淀 首先生成 ,然后迅速变成 ,最后变成化学方程式 FeCl3+3NaOH===Fe(OH)3↓+3NaCl FeSO4+2NaOH===Fe(OH)2↓+Na2SO4 4Fe(OH)2+O2+2H2O===4Fe(OH)3实验结论 Fe(OH)3与Fe(OH)2可分别用相对应的可溶性盐与碱溶液反应制得【特别提醒】制备Fe(OH)2时的注意事项:(1)Fe2+极易被氧化,所以FeSO4溶液要现用现配。(2)为了防止Fe(OH)2被氧化,配制FeSO4溶液所用的蒸馏水和制备Fe(OH)2所用的NaOH溶液都要煮沸,尽可能除去O2。(3)为了防止滴加NaOH溶液时带入空气,可将吸有NaOH溶液的长胶头滴管伸入FeSO4溶液的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4)为防止Fe(OH)2被氧化,还可以向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煤油或其他密度小于水且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以隔绝空气。二、铁盐和亚铁盐1.常见的铁盐和亚铁盐(1)铁盐:Fe2(SO4)3、FeCl3等,其水溶液呈 。(2)亚铁盐:FeSO4、FeCl2等,其水溶液呈 。2.Fe2+、Fe3+的检验离子 Fe3+ Fe2+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溶液变成 开始 ,滴加新制氯水后溶液变成离子方程式 Fe3++3SCN-===Fe(SCN)3 2Fe2++Cl2===2Fe3++2Cl-, Fe3++3SCN-===Fe(SCN)3结论 Fe3+遇SCN-显 ,可利用此现象检验Fe3+的存在 Fe2+和SCN-混合无明显现象,加入新制氯水后,Fe2+被氧化成Fe3+;可用先加 再加 的方法检验Fe2+的存在【特别提醒】若溶液中同时含有Fe3+、Fe2+,为避免Fe3+对Fe2+的检验造成干扰,通常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适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原溶液含有Fe2+;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显红色,说明原溶液含有Fe3+。Fe3+和Fe2+相互转化的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加少量铁粉振荡后,黄色溶液变成 ,再加KSCN溶液,溶液颜色 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新制氯水,溶液变成离子方程式 2Fe3++Fe===3Fe2+ 2Fe2++Cl2===2Fe3++2Cl- Fe3++3SCN-===Fe(SCN)3实验结论 Fe3+遇到较强的还原剂时,会被还原成Fe2+ Fe2+在较强的氧化剂作用下会被氧化成Fe3+【归纳总结】Fe3+与Fe2+的相互转化三、铁三角: Fe、Fe2+、Fe3+之间的三角转化关系1.Fe只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成+2价或+3价的铁:如Fe+2H+===H2↑+Fe2+ 2Fe+3Cl22FeCl33Fe+4H2O(g)Fe3O4+4H22.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可被强氧化剂[如Cl2、KMnO4(H+)等]氧化为Fe3+;可被强还原剂(如CO、C等)还原为Fe。如2Fe2++Cl2===2Fe3++2Cl-Zn+Fe2+===Fe+Zn2+3.Fe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被还原为+2价或0价的铁:如2Fe3++Cu===2Fe2++Cu2+3CO+Fe2O32Fe+3CO2四、铁盐和亚铁盐转化的应用1.判断离子共存Fe2+NO(H+)、ClO-、MnO(H+);Fe3+S2-、I-、SO;2.除杂溶液 杂质 除杂方法FeCl2 FeCl3 加过量铁粉后过滤FeCl3 FeCl2 加足量氯水或H2O2溶液FeCl2 CuCl2 加过量铁粉后过滤[核心考点剖析]考点一: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典例1]铁屑溶于过量稀硫酸,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在空气中加热沉淀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为止,得到红棕色残渣,上述沉淀和残渣分别是A. B.C. D.[典例2]向300mL0.2mol/L的Fe(NO3)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使Fe2+恰好完全沉淀,过滤,小心加热沉淀,直到水分蒸干,再灼烧到质量不在变化,此时固体的质量为A.5.4g B.4.32g C.4.8g D.6.42g[典例3]下列各图示中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的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②③④考点二:Fe2+、Fe3+的检验[典例4]现有试剂:①铁粉、②铜粉、③锌片、④氯水、⑤酸性溶液、⑥溶液、⑦溶液、⑧淀粉溶液,若探究的还原性和的氧化性,可选用的一组试剂是A.①②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②⑦⑧[典例5]已知:①绿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②鞣酸亚铁溶液为黄色,鞣酸铁(不溶于水)为蓝黑色。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流程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中绿茶叶水与反应生成的鞣酸亚铁易被氧化成鞣酸铁而呈蓝黑色B.过程②中维生素C表现还原性C.过程④中将氧化为D.服用补铁剂时,最好喝一些绿茶叶水[典例6]证明某溶液只含有Fe2+而不含有Fe3+的实验方法最好是A.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B.先滴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C.滴加NaOH溶液,立即产生红褐色沉淀D.只需滴加KSCN溶液考点三 铁三角——Fe、Fe2+和Fe3+的相互转化[典例7](23-24高一上·广东茂名·期末)要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FeCl3,可行的方法是A.滴入KSCN溶液 B.通入氯气C.加入过量锌粉并过滤 D.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典例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用铁粉除去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杂质B.可用铁粉除去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杂质C.可用新制的氯水除去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杂质D.可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中含有的少量HCl气体杂质[典例9]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一定显红色的是A.FeO加入稀硝酸中 B.FeCl3、CuCl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C.生了锈的铁块加入稀硫酸中 D.Fe加入稀硝酸中[基础过关练]1.下列有关铁的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Fe(OH)2不稳定,具有较强的氧化性B.FeO、Fe2O3均为碱性氧化物,均可与盐酸反应C.Fe(OH)3能通过化合反应得到D.Fe3O4为磁性氧化铁,其中铁的化合价为+2价和+3价2.如图所示装置,可用该装置较长时间观察到Fe(OH)2的白色。实验提供的试剂:铁屑、稀硫酸、NaOH溶液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Fe(OH)2的操作:关闭止水夹E,使烧瓶A中溶液压入装置B中进行反应B.实验开始前先关闭止水夹E,其目的是利用产生的H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C.烧瓶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6H+=2Fe3++3H2↑D.C中的气体也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3.下列溶液中滴入FeCl3溶液,使溶液呈血红色的是A.KSCN溶液 B.NaOH溶液 C.氯水 D.K3[Fe(CN)6]溶液4.为探究某食品包装袋内一小包脱氧剂中的还原铁粉是否变质,分别取少量样品溶于盐酸,再进行下列实验,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铁粉变质B.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红,说明铁粉未变质C.若依次滴加氯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铁粉全部变质D.若溶于盐酸未观察到有气泡且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未变红,说明铁粉未变质5.要除去溶液中少量的,可行的方法是A.滴入溶液 B.通入氯气C.加入适量铜粉并过滤 D.加入适量铁粉并过滤6.在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若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不变,则原混合液中,Fe3+和Cu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4∶5 B.5∶14 C.2∶7 D.7∶27.要想证明某稀溶液中是否含有Fe2+,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滴入KSCN溶液 B.加入铜片C.滴入NaOH溶液 D.取该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8.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整理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知识的两个要素,可表示为“价-类”二维图。已知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上述转化④,向溶液中滴加饱和溶液,可制取胶体B.是一种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迅速被氧化成C.露置于空气中,可实现上述转化⑧,该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实验室中检验,先加入氯水可实现上述转化⑥,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明溶液中含9.下列关于Fe3+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Fe3+不可能大量存在于碱性溶液中B.Fe3+水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C.Fe3+具有氧化性,能与金属锌、铁、铜等反应D.Fe3+溶液中滴入含硫氰化钾的溶液,有红色沉淀产生10.为探究某食品包装袋内一小包脱氧剂中的还原铁粉是否变质,分别取少量样品溶于盐酸,再进行下列实验,其中结论正确的是A.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铁粉变质B.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红,说明铁粉未变质C.若依次滴加氯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铁粉全部变质D.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红;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说明铁粉部分变质[能力提升练]1.下列有关物质检验方法不合理的是A.检验绿矾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可将其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B.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无色后再滴加H2O2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用足量酸性KMnO4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SO4D.向某溶液中持续加入NaOH溶液,发现先产生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全部溶解,说明溶液中可能含有2.某化学兴趣小组向盛有铜粉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溶液,待铜粉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有固体残余,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残余固体中一定含铜粉,可能含铁粉B.最后所得溶液中一定含,可能含和C.加入铁粉后可能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依次为D.可向最后所得溶液中滴加酸性溶液检验是否含有3.(23-24高一上·四川德阳·期末)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某同学设计实验检验菠菜中铁元素、测定铁元素含量的方案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得到①需进行过滤操作B.②呈浅红色,说明①中含有C.③比②颜色深,说明溶液作氧化剂D.若向①加入溶液得沉淀,则菠菜含铁4.下列有关物质检验方法不合理的是A.检验绿矾晶体(FeSO4·7H2O)是否已氧化变质,可将其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B.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无色,再滴加H2O2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含有Fe2+C.用NaOH溶液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Cl2D.向某溶液中持续加入NaOH溶液,发现先产生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全部溶解,说明溶液中可能含有Al3+5.部分含铁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a可与e反应生成bB.b既可被氧化,也可被还原C.为检验e中是否混有b,可以先加KSCN溶液,再加H2O2,观察是否有血红色出现D.可存在b→c→d→e→b的循环转化关系6.下列各图示中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的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②③④7.铁是人类应用较早,当前应用量最大的金属元素。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浓溶液滴加到饱和的溶液中,制备胶体B.溶液腐蚀刻制印刷电路板,说明铁比铜金属性强C.用酸性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D.在高温下和水蒸气反应、在空气中受热均能得到8.(23-24高一上·天津·月考)某同学欲利用如图装置制取能较长时间存在的,其中实验所用溶液现配现用且蒸馏水先加热煮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X只能是稀硫酸B.实验开始时应先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再向烧瓶中加入XC.反应一段时间后可在烧瓶中观察到白色沉淀D.反应结束后若关闭b及分液漏斗活塞,则可较长时间存在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eCl2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B.Fe(OH)3只能由可溶性铁盐和碱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得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2+D.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杂质,可向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然后过滤10.(23-24高一上·安徽·开学考试)如图是铁及其化合物的价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Y代表的物质类别是“碱”B.可与稀反应生成和C.的过程中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D.Fe在中燃烧所得产物中,价与价铁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23-24高一上·湖南长沙·期末)铁与空气接触时会形成氧化物,如一块低碳钢可以被三种氧化物膜所覆盖与金属接触的一侧是FeO,与空气接触的一侧是,而中间则是。(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最早的指南针“司南”,其具有磁性作用是因为主要含有上述物质中的 (填化学式)。(2)的一种用途是 。(填“用作油漆、涂料 ”或“磁电机”);(3)FeO可作化妆品中的色素,它还能进行一系列转化:。①时应加入的试剂是 (填“H2SO4”或“Na2SO4”)。②“速力菲”(主要有效成分是)是一种常见的补铁药物,欲验证该药物超过保质期后已变质,具体操作为:首先除去药物表面包装的糖衣,再将药物粉碎、加水溶解静置、取少许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填“KSCN”或“K2SO4”),若出现 (填“红色”或“浅绿色”)现象,则证明该药物已变质。③在中滴加NaOH溶液的实验现象是先产生白色絮状沉淀,然后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 (填“红褐色”或“黄色”),其中沉淀颜色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12.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制备无水三氯化铁,其实验装置如图。三氯化铁是棕黄色、易潮解、100℃能升华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三颈烧瓶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为得到纯净、干燥的Cl2,B、C中的试剂分别为 、 。(3)实验开始前先通氮气的目的是 。(4)为使氯气与铁充分反应,应注意的操作是 。(5)请你评价该装置的主要缺点是 。(6)设计实验证明D中反应产物中一定含有Fe3+:(要求有试剂、现象和操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3讲 铁的氢氧化物和铁盐、亚铁盐-【暑假学与练】2024年新高一化学暑假精品讲义+分层练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 第13讲 铁的氢氧化物和铁盐、亚铁盐-【暑假学与练】2024年新高一化学暑假精品讲义+分层练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