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模块导航] 模块一 知识网络构建 模块二 基础知识梳理 模块三 核心考点剖析(9个典例) 模块四 基础过关练(10题) 模块五 能力提升练(12题) [学习目标] 1.知道元素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2.能够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说明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 3.在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的基础上,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知识网络构建][基础知识梳理] 一、1~18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1.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变化规律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呈现从1→8的周期性变化(第一周期1→2除外)。2.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同周期从左向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不包括稀有气体)【归纳总结】简单粒子半径的大小比较:“三看”“一看”电子层数:当电子层数不同时,一般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简称“层多径大”)。“二看”核电荷数: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简称“序大径小”)。“三看”核外电子数:同种元素的不同粒子,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3.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变化规律同周期从左向右,元素的最高正价逐渐升高(+1→+7,O和F无最高正价),元素的最低负价由第ⅣA族的-4价逐渐升高至第ⅦA族的-1价。【归纳总结】主族元素主要化合价的确定方法(1)最高正价=主族的序号=最外层电子数(O、F除外)(2)最低负价=最高正价-8(H、O、F除外)(3)H最高价为+1,最低价为-1(如NaH);O无最高正价(有+2价,如OF2);F无正化合价。二、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预测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第三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三层),从左向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失电子的能力依次减弱,得电子的能力依次增强,预测它们的金属性依次减弱,非金属性依次增强。2.实验探究:钠、镁、铝元素金属性的递变规律(1)钠、镁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探究原理:金属与水反应置换出H2的难易。实验操作:现象:加热前,镁条表面附着了少量无色气泡,加热至沸腾后,有较多的无色气泡冒出,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结论:镁与冷水几乎不反应,能与热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2OMg(OH)2+H2↑结合前面第二章所学钠与水的反应,可得出金属性强弱:Na>Mg。(2)镁、铝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探究Al Mg原理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实验操作沉淀溶解情况 沉淀溶解 沉淀溶解 沉淀溶解 沉淀不溶解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l(OH)3+3H+===Al3++3H2O Al(OH)3+OH-===【Al(OH)4】- Mg(OH)2+2H+===Mg2++2H2O 不反应实验结论 金属性:Mg>Al结论: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且均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其碱性弱于Mg(OH)2(中强碱),更弱于NaOH(强碱),则金属性:Na>Mg>Al3.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Si P S Cl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H2SiO3 弱酸 H3PO4 中强酸 H2SO4 强酸 HClO4 强酸酸性:H2SiO3结论 Si、P、S、Cl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归纳总结】同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递变规律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4.元素周期律(1)内容:元素的性质(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2)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三、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1.金属性强弱比较本质 原子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与原子失电子数目无关)判断方法 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越靠前,金属性越强②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制取氢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③单质还原性越强或阳离子氧化性越弱,金属性越强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⑤若Xn++Y―→X+Ym+,则Y比X的金属性强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左边或下方元素的金属性强2.非金属性强弱比较本质 原子越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强(与原子得电子数目无关)判断方法 ①与H2化合越容易,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②单质氧化性越强或阴离子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右边或上方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四、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及应用1.元素周期表中“位”、“构”、“性”的关系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即元素周期表是依据元素周期律而编排出来的。元素周期表中“位”、“构”、“性”三者的辩证关系如下:2.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及应用:(1)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图表中虚线表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其左下角区域为金属元素,右上角区域为非金属元素。(2)应用:一定区域内寻找新物质①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半导体材料,如Si、Ge、Ga等。②过渡元素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合金的元素,如Fe、Ni、Pt、Pd等。③周期表右上角制造农药的元素,如氟、氯、硫、磷附近的元素。3.对角线规则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有些性质是相似的,如[核心考点剖析]考点一:简单粒子半径的大小比较[典例1]下列粒子半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A.Na+B.S2->Cl->Na+>Al3+C.NaD.Cs【答案】B【详解】4种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随着核电荷数增多,离子半径依次减小,“序大径小”,即Al3+r(Rb)>r(K)>r(Na),D错误。[典例2]已知下列原子的半径:原子 N S O Si半径r/10-10 m 0.75 1.02 0.74 1.17根据以上数据,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A.1.10×10-10 m B.0.80×10-10 mC.1.20×10-10 m D.0.70×10-10 m【答案】A【详解】Si、P、S位于第三周期,原子半径:Si>P>S,故A正确。[典例3]已知An+、B(n+1)+、Cn-、D(n+1)-都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A、B、C、D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C>D>B>A B.A>B>C>DC.D>C>A>B D.A>B>D>C【答案】D【详解】已知An+、B(n+1)+、Cn-、D(n+1)-都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即核外电子数相等,其中A和B是同周期的金属元素,C和D是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且C和D位于A和B的上一周期,则原子序数:B>A>C>D,电子层数越多,粒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A、B、C、D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D>C。考点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典例4]电子层数相同的三种元素X、Y、Z,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X>Y>Z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ZC.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X>Y>ZD.单质与氢气反应的容易程度:X>Y>Z【答案】A【详解】同一周期的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电子层数相同的三种元素X、Y、Z,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元素的非金属性:X>Y>Z,元素的原子序数:X>Y>Z。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所以原子半径:X[典例5]下列事实中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是①氯气与氢气化合比硫与氢气化合要容易进行②HCl比H2S稳定 ③盐酸的酸性比氢硫酸的酸性强 ④常温下,氯气是气态而硫是固态 ⑤H2S能被Cl2氧化生成硫 ⑥SCl2分子中氯显-1价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④⑤⑥C.①②⑤⑥ D.③④⑤【答案】C【详解】①氯气与氢气化合比硫与氢气化合要容易进行,说明氯的非金属性较强;②HCl比H2S稳定,说明非金属性:Cl>S;③比较非金属性强弱,应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而不能用氢化物的酸性比较;④常温下,氯气是气态而硫是固态,属于物理性质,不能用于比较化学性质;⑤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单质的氧化性越强,H2S能被Cl2氧化生成硫,可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⑥SCl2分子中氯显-1价,说明Cl元素易得到电子,非金属性较强。[典例6]X、Y是元素周期表第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能说明X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比Y强的是A.X的电子层数比Y的电子层数多B.HXO4的酸性比HYO4的弱C.HX比HY稳定D.Y的单质能将X的单质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答案】C【详解】X、Y是同主族元素,X的电子层数比Y的多,则原子序数:X>Y,非金属性:XY,得电子能力:X>Y;Y的单质能将X的单质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单质氧化性:Y>X,得电子能力:Y>X。考点三:元素的“位、构、性”关系[典例7]Se、Br两种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Br>Se>PB.还原性:S2->Se2->Br-C.Se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ⅥA族D.Se、Br位于同一主族【答案】C【详解】由图示信息可知Se为34号元素,Br为35号元素,Se和Br位于同一周期且Se位于Br的左侧,原子半径:Se>Br,故A、D错误;Se和S位于同一主族,且Se位于S的下一周期,故还原性:Se2->S2-,B错误。[典例8]如图是某另类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的氧化性:X>Y>ZB.简单阴离子的半径大小:X>Y>ZC.稳定性:XH3>YH3D.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答案】B【详解】根据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可知:X为P元素,Y为N元素,Z为O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PN3->O2-,B正确;N、P同主族,非金属性:N>P,故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NH3>PH3,C错误;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磷酸,属于中强酸,D错误。[典例9] 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Y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Z单质可制成半导体材料,W与X位于同一主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元素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B.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弱C.利用水可证明单质Y与单质Na的金属性相对强弱D.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Y>Z>W>X【答案】B【详解】根据题设条件可推得X为O,Y为Mg,Z为Si,W为S。选项A,O、S同主族,O的非金属性大于S,所以H2O的稳定性大于H2S;选项B,Si、S同周期,S的非金属性大于Si,所以H2SO4酸性大于H2SiO3;选项C,Na能与冷水迅速反应产生H2,Mg与冷水反应缓慢,所以Na的金属性比Mg强;选项D,O元素在第二周期,Mg、Si、S在第三周期,所以O的原子半径最小,同周期的Mg、Si、S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基础过关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非金属性:ClC.碱性:Mg(OH)2【答案】B【详解】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Cl>S,A错误;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金属性:Na<K,B正确;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减弱,故碱性:Mg(OH)2>Al(OH)3,C错误;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氢化物稳定性减弱,故稳定性:HF>HCl,D错误;故选 B。2.(23-24高一上·安徽蚌埠·期末)短周期非金属主族元素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Y的简单氢化物在常温下为液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 B.非金属性:C.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答案】B【分析】短周期非金属主族元素Y的简单氢化物在常温下为液体,Y为O元素;根据相对位置可知X为N元素,Z为P元素。【详解】A.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半径:Z>X>Y,故A错误;B.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X>Z,故B正确;C.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及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Y,故C错误;D.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及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X,故D错误;故答案为:B。3.已知A、B、C均为短周期的元素,A、B同周期,A、C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A2-和C-,B2+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离子半径:A2->C->B2+ B.C元素的最高正价一定为+7价C.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A>C D.还原性:A2-【答案】A【分析】在短周期元素中最低负价是-1价的离子只有H-、F-和Cl-,A、B同周期,同时B2+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所以C-只能是F-,所以C为F,则B为Mg,A、B同周期,A为S,据此解答。【详解】A.S2-核外有3个电子层,F-、Mg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都有2个电子层,Mg2+核内质子数较F-大,对核外电子吸引能力更大,离子半径更小,因此半径:S2->F->Mg2+,故A正确;B.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所以没有最高正价,故B错误;C.非金属性:F>S,因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F>H2S,故C错误;D.非金属性:F>S,因此简单离子的还原性:S2->F-,故D错误;故答案为A。4.(23-24高一上·甘肃白银·期末)0.54 g某金属单质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放出672 mL(标准状况),同时该金属转变为具有氖原子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则该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二周期第ⅢA族 B.第三周期第ⅡA族C.第四周期第ⅡA族 D.第三周期第ⅢA族【答案】D【详解】设金属为R,相对原子质量为M。R与稀硫酸反应转变为具有氖原子电子层结构的离子,说明R为第三周期金属。假设反应时1 mol金属R失去x mol电子,列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 g x mol0.54 g 0.672L/(22.4 L mol)解得。只有当、时才符合题意,所以R为Al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ⅢA族,D项正确;本题选D。5.(23-24高一上·陕西宝鸡·期末)如图是卤素单质(F2、Cl2、Br2、I2)的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单质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B.单质②能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C.单质③常温下是液态D.单质④的氢化物在卤素氢化物中热稳定性最强【答案】D【分析】卤素单质(F2、Cl2、Br2、I2)的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①②③④分别是F2、Cl2、Br2、I2。【详解】A.单质①氟气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A正确;B.单质②氯气溶于水产生HCl和HClO具有酸性和漂白性,能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B正确;C.单质③溴单质,从图中可知其沸点比常温高,故常温下是液态,C正确;D.单质④的氢化物是HI,H-I键的键能比H-F、H-Cl、H-Br都小,故其在卤素氢化物中热稳定性最差,D错误。故选D。6.(23-24高一上·浙江台州·期中)下表选取了元素周期表1-18号元素中的某些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 c d ef g h iA.a、b、f都为碱金属元素 B.i的化学性质很稳定C.e的氧化性比h强 D.g位于周期表第3周期IIIA族【答案】A【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十种元素分别为:a为H元素,b为Li元素,c为C元素,d为O元素,e为F元素,f为Na元素,g为Al元素,h为Cl元素,i为Ar元素,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a为H元素,b为Li元素,f为Na元素,H不属于碱金属元素,A错误;B.i为Ar元素为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达到了稳定结构,化学性质很稳定,B正确;C.e为F元素, h为Cl元素。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的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F>Cl,C正确;D.g为Al元素,位于第三周期IIIA族,D正确;故选A。7.短周期元素X、Y、Z、M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已知Y的原子序数是X的原子序数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M Y ZA.元素的最高正价:X>M B.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Z>YC.离子半径:Y2->Z- D.工业利用Z2通入石灰水制备漂白粉【答案】C【分析】短周期元素X、Y、Z、M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Y位于第三周期,已知Y的原子序数是X的原子序数的2倍,则X是O,Y是S,M是P,Z是Cl,据此解答。【详解】A.氧元素没有最高正价,磷元素最高正价为+5,A错误;B.应该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Cl>S,即Z>Y,B错误;C.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离子半径:S2->Cl-,C正确;D.工业利用氯气通入石灰乳制备漂白粉,D错误;答案选C。8.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表述正确的是①原子序数为9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7②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③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④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ⅡA族⑤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一定为1⑥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相同⑦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4A.②④ B.①②⑤ C.②⑤⑦ D.③④⑤⑥⑦【答案】A【详解】①原子序数为9的元素为F元素,无最高化合价,故错误;②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则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故正确;③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如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中子数为0,故错误;④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为Mg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ⅡA族,故正确;⑤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一定为1,如第四周期ⅡA族钙元素与ⅢA族镓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为11,故错误;⑥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故错误;⑦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4,如钋元素为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错误;故选A。9.(23-24高一上·陕西宝鸡·期末)应用元素周期律可预测我们不知道的一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预测合理的是A.P与S同周期,PH3比H2S稳定 B.At与Cl同主族,AgAt可溶于水C.Be的氧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D.Li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物是【答案】C【详解】A.P与S同周期,S的非金属性强于P,故H2S比PH3稳定,故A错误;B.At与Cl同主族,AgCl难溶于水,故AgAt也难溶于水,故B错误;C.Be和Al符合对角线规则,Al的氧化物有两性,故Be的氧化物也可能具有两性,故C正确;D.Li的活泼性比Na弱,Li在氧气中燃烧,产物是,故D错误。答案选C。10.(23-24高一上·广东茂名·期末)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图可知并不是所有的元素的化合价都具有负价和正价B.原子半径最大的是YC.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R>WD.R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答案】D【分析】根据短周期元素的主族序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可推断:X为氧元素、Y为钠元素、Z为铝元素、W为硫元素、R为氯元素;【详解】A.X没有最高正价,最低负价为2,X为O,A正确;B.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最大的为Y(Na),B正确;C.氯的非金属性大于硫,则简单氢化物稳定性:,C正确;D.氯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而次氯酸不是强酸,D错误;故选D。[能力提升练]1.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其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质是相似的,这称为“对角线规则”。根据“对角线规则”,下列有关推断错误的是A.BeO是两性氧化物 B.Li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Li2O2和C.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3BO3 D.碱性:【答案】B【详解】A.根据对角线规则,铝与铍的性质相似,Al2O3为两性氧化物,可推知BeO也为两性氧化物,故A正确;B.Li在O2中燃烧生成Li2O,不能生成Li2O2,故B错误;C.B的最高化合价为+3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3BO3,故C正确;D.元素越靠近左下角的金属性越强,金属性:Na>Be,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碱性:,故D正确;故选B。2.(23-24高一上·广东深圳·期末)根据表中(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元素代号 X Y Z Q W原子半径/ 0.186 0.143 0.089 0.104 0.074主要化合价A.与的核外电子数相等B.离子半径大小: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D.X、Y、Q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均可反应【答案】B【分析】同周期越靠右原子半径越小,同主族越靠上半径越小,由表中数据可知,X为钠,Y为铝,Z为铍,Q为硫,W为氧,以此解题。【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Y为铝,W为氧,则W2-与Y3+的核外电子数均为10,故A正确;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为钠,W为氧,两种元素的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此时原子序数越小,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大小:,B错误;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为钠,Z为铍,因为金属性:X>Mg>Z,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X>Z,故C正确;D.由分析可知,X为钠,Y为铝,Q为硫,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铝、硫酸,其中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则X、Y、Q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均可反应,D正确;故选B。3.已知下列反应:①(冷暗处剧烈反应)②(常温下剧烈反应)③则F2、Cl2、Br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 B. C. D.【答案】B【详解】根据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可知,F2、Cl2、Br2反应越来越困难,说明非金属性F>Cl>Br,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故可知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F2>Cl2>Br2,故答案为:B。4.有五种短周期元素X、Y、Z、M、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最高正化合价或最低负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B.元素X可能是锂C.原子半径: D.元素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具有两性【答案】A【分析】元素X、Y、Z、M、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根据最高正化合价或最低负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X的最高价为+1,X是H或Li;Y的最高正价为+5,Y是N元素;Z的最高正价为+3,Z是Al元素;M的最高正价为+4,M是Si元素;W的最低正价为-2,W是S元素。【详解】A.X是H或Li,H2S、Li2S中H、Li未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元素X可能是锂,故B正确;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半径依次减小,原子半径:,故C正确; D.Z是Al元素,Al(OH)3具有两性,故D正确;选A。5.(23-24高一上·湖南常德·期末)4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和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相关信息如下表:元素 相关信息X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Y 与X在同一主族Z 单质为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Q 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金属性比Y强B.Y的原子半径是同周期中最大的C.Z的单质在空气燃烧和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产物相同D.Q的含氧酸与Z的含氧酸都可以混合,不发生反应【答案】C【分析】4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和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则其为Be;Y与X在同一主族,则Y为Mg;Z单质为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则其为S;Q是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则Q为Cl。从而得出X、Y、Z、Q分别为Be、Mg、S、Cl。【详解】A.X、Y分别为Be、Mg,二者属于同主族元素,且Mg在Be的下方,所以Be的金属性比Mg弱,A不正确;B.Y为Mg元素,其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中比Na小,B不正确;C.Z的单质为S,在空气中燃烧和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产物都是SO2,C正确;D.Q的含氧酸HClO与Z的含氧酸H2SO3混合时,发生反应生成HCl和H2SO4,D不正确;故选C。6.1~18号元素中,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C元素原子M层电子数等于其L层电子数的一半;D元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D的阳离子与B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则4种元素原子序数关系中正确的是A.C>D>B>A B.D>B>A>C C.A>D>C>B D.B>A>C>D【答案】A【详解】短周期元素中,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A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A为碳元素;B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3倍,则B原子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B为氧元素;C元素原子M层电子数等于其L层电子数的一半,有3个电子层,M层电子数为4,故C为Si,D元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处于ⅠA族,D的阳离子与B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则D为Na元素,故原子序数C>D>B>A;答案选A。7.(23-24高一上·内蒙古呼伦贝尔·期末)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两性物质是①②③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只有②【答案】B【详解】①只能跟稀反应,不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①不符合题意;②为两性氧化物,既能跟稀反应:+3=Al2(SO4)3+3H2O,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NaOH+3H2O =2,故②符合题意;③为两性氢氧化物,既能跟稀反应:2+3=Al2(SO4)3+6H2O,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③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有:②、③,故答案为:B。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则X可能是F或者PB.若它们均为非金属元素,则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C.若它们的原子电子数之和为33,则X一定为金属元素D.它们半径由大到小顺序为Z、Y、X【答案】C【分析】由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Z处于第二周期,X、Y处于第三周期,以此分析;【详解】A.Z和Y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设为a,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1故2a+a-1=17,a=6,及Z为O,Y为S,X是P,A错误;B.若它们均为非金属元素,若Z为F,则无最高价含氧酸,B错误;C.若Y的电子数为a,X为a-1,Z为a-8,若它们的原子电子数之和为33,则a-1+a-8+a=33,a=14,X为13号元素,金属铝,C正确;D.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则半径X>Y>Z,D错误;故答案为:C。9.(23-24高一上·吉林·期末)一种麻醉剂的分子结构式如下图所示。其中,X的原子核只有1个质子;元素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E的原子比W原子多8个电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一种强酸B.原子半径:C.非金属性:D.Z元素分别与X、Y、E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答案】B【分析】由于X的原子核只有1个质子,因此X为H元素,Y、Z、W位于X的下一周期,因此位于第二周期,根据该分子的结构可推出Y为C元素,Z为O元素,W为F元素,由于元素E的原子比W原子多8个电子,则元素E为Cl元素,据此作答。【详解】A.是高氯酸,为强酸,A正确;B.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因此原子半径C>O,Cl>F,B错误;C.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因此非金属强弱为F>O>C,C正确;D.氧元素与氢元素形成水和过氧化氢,与碳元素形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与氯元素形成二氧化氯和七氧化二氯,D正确;故选B。10.有7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元素代号 X Y Z M W Q R原子半径/nm 0.186 0.143 0.104 0.099 0.070 0.066 0.032主要化合价 +1 +3 +6,-2 +7,-1 +5,-3 -2 +1A.R可能为金属元素B.X、Z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C.离子半径:D.Z的简单氢化物稳定性强于M的简单氢化物【答案】B【分析】短周期元素,由元素的化合价可知,Q只有-2价,则Q为O元素,Z有+6、-2价,Z是S;M元素有最高价+7,最低价-1,则M为Cl元素;W有+5、-3价,处于ⅤA族,原子半径小于Cl,且与O元素相近,说明与O元素同周期,则W为N元素;Y的最高化合价为+3,没有负化合价,且原子半径大于Cl元素,则Y为Al元素;X、R均有最高正价+1,处于ⅠA族,X的原子半径比Al的大,X为Na元素,R为H元素,据此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是Na,Y是Al,Z是S,M是Cl,W是N,Q是O,R是H元素;A.X是H,为非金属,故A错误;B.钠和硫可以形成多种硫化物,故B正确;C.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多,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故C错误;D.非金属性氯强于硫,所以氯化氢的稳定性强于硫化氢,故D错误;故选B。11.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每个编号代表一种短周期主族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族 周期 ⅠA 01 ①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2 ② ③ ④3 ⑤ ⑥(1)表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写出该元素的单质与水的反应离子方程式 。(2)表中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 (填化学式),写出其电离方程式 。(3)元素③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4)元素①的单质在元素⑥的单质中燃烧产物的化学式 。(5)元素⑤和元素⑥可组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答案】(1) Na 2Na+2H2O=2Na++2OH-+H2↑(2) NaOH NaOH=Na++OH-(3)第二周期第ⅤA族(4)HCl(5)NaCl【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①是H元素、②是C元素、③是N元素、④是O元素、⑤是Na元素、⑥是Cl元素。【详解】(1)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表中金属性最强的是Na,单质Na与水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2)表中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NaOH,NaOH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为Na+、OH-,电离方程式为NaOH=Na++OH-。(3)③是N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ⅤA族(4)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HCl;(5)Na和Cl组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12.在1~18号元素中,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回答下列问题(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1)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 。(2)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3)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碱的化学式为 。(5)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是 。(6)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 。【答案】(1)Na(2)F(3)Na(4)NaOH(5)(6)HF【详解】(1)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一般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在1~18号元素中,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Na;(2)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故在1~18号元素中,除稀有气体元素外,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F;(3)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依次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故在1~18号元素中,除稀有气体元素外,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Na;(4)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Na的金属性最强,故NaOH的碱性最强;(5)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是高氯酸,其化学式为HClO4;(6)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F的非金属性最强,故HF最稳定。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模块导航] 模块一 知识网络构建 模块二 基础知识梳理 模块三 核心考点剖析(9个典例) 模块四 基础过关练(10题) 模块五 能力提升练(12题) [学习目标] 1.知道元素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2.能够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说明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 3.在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的基础上,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知识网络构建][基础知识梳理] 一、1~18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1.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变化规律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呈现从 的周期性变化(第一周期 除外)。2.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同周期从左向右元素的原子半径 (不包括稀有气体)【归纳总结】简单粒子半径的大小比较:“三看”“一看”电子层数:当电子层数不同时,一般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简称“层多径大”)。“二看”核电荷数: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简称“序大径小”)。“三看”核外电子数:同种元素的不同粒子,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3.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变化规律同周期从左向右,元素的最高正价 (+1→+7,O和F无最高正价),元素的最低负价由 价逐渐升高至 价。【归纳总结】主族元素主要化合价的确定方法(1)最高正价=主族的序号=最外层电子数(O、F除外)(2)最低负价=最高正价-8(H、O、F除外)(3)H最高价为+1,最低价为-1(如NaH);O无最高正价(有+2价,如OF2);F无正化合价。二、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预测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第三周期元素电子层数 ,从左向右核电荷数依次 ,原子半径依次 ,失电子的能力依次 ,得电子的能力依次 ,预测它们的金属性依次 ,非金属性依次 。2.实验探究:钠、镁、铝元素金属性的递变规律(1)钠、镁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探究原理:金属与水反应置换出H2的难易。实验操作:现象:加热前,镁条表面附着了少量无色气泡,加热至沸腾后,有较多的无色气泡冒出,滴加酚酞溶液变为 。结论:镁与 几乎不反应,能与 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结合前面第二章所学钠与水的反应,可得出金属性强弱: 。(2)镁、铝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探究Al Mg原理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实验操作沉淀溶解情况 沉淀 沉淀 沉淀 沉淀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 金属性:结论: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且均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其碱性弱于Mg(OH)2(中强碱),更弱于NaOH(强碱),则金属性:3.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Si P S Cl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H2SiO3 弱酸 H3PO4 中强酸 H2SO4 强酸 HClO4 强酸酸性:结论 Si、P、S、Cl的非金属性逐渐【归纳总结】同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递变规律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4.元素周期律(1)内容:元素的性质(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 的变化。(2)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 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三、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1.金属性强弱比较本质 原子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与原子失电子数目无关)判断方法 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越靠前,金属性越强②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制取氢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③单质还原性越强或阳离子氧化性越弱,金属性越强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⑤若Xn++Y―→X+Ym+,则Y比X的金属性强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左边或下方元素的金属性强2.非金属性强弱比较本质 原子越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强(与原子得电子数目无关)判断方法 ①与H2化合越容易,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②单质氧化性越强或阴离子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右边或上方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四、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及应用1.元素周期表中“位”、“构”、“性”的关系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即元素周期表是依据元素周期律而编排出来的。元素周期表中“位”、“构”、“性”三者的辩证关系如下:2.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及应用:(1)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图表中虚线表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其左下角区域为金属元素,右上角区域为非金属元素。(2)应用:一定区域内寻找新物质①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 ,如Si、Ge、Ga等。②过渡元素 、耐腐蚀合金的元素,如Fe、Ni、Pt、Pd等。③周期表右上角 ,如氟、氯、硫、磷附近的元素。3.对角线规则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有些性质是相似的,如[核心考点剖析]考点一:简单粒子半径的大小比较[典例1]下列粒子半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A.Na+B.S2->Cl->Na+>Al3+C.NaD.Cs[典例2]已知下列原子的半径:原子 N S O Si半径r/10-10 m 0.75 1.02 0.74 1.17根据以上数据,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A.1.10×10-10 m B.0.80×10-10 mC.1.20×10-10 m D.0.70×10-10 m[典例3]已知An+、B(n+1)+、Cn-、D(n+1)-都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A、B、C、D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C>D>B>A B.A>B>C>DC.D>C>A>B D.A>B>D>C考点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典例4]电子层数相同的三种元素X、Y、Z,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X>Y>Z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ZC.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X>Y>ZD.单质与氢气反应的容易程度:X>Y>Z[典例5]下列事实中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是①氯气与氢气化合比硫与氢气化合要容易进行②HCl比H2S稳定 ③盐酸的酸性比氢硫酸的酸性强 ④常温下,氯气是气态而硫是固态 ⑤H2S能被Cl2氧化生成硫 ⑥SCl2分子中氯显-1价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④⑤⑥C.①②⑤⑥ D.③④⑤[典例6]X、Y是元素周期表第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能说明X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比Y强的是A.X的电子层数比Y的电子层数多B.HXO4的酸性比HYO4的弱C.HX比HY稳定D.Y的单质能将X的单质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考点三:元素的“位、构、性”关系[典例7]Se、Br两种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Br>Se>PB.还原性:S2->Se2->Br-C.Se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ⅥA族D.Se、Br位于同一主族[典例8]如图是某另类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的氧化性:X>Y>ZB.简单阴离子的半径大小:X>Y>ZC.稳定性:XH3>YH3D.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典例9] 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Y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Z单质可制成半导体材料,W与X位于同一主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元素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B.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弱C.利用水可证明单质Y与单质Na的金属性相对强弱D.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Y>Z>W>X[基础过关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非金属性:ClC.碱性:Mg(OH)22.(23-24高一上·安徽蚌埠·期末)短周期非金属主族元素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Y的简单氢化物在常温下为液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 B.非金属性:C.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3.已知A、B、C均为短周期的元素,A、B同周期,A、C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A2-和C-,B2+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离子半径:A2->C->B2+ B.C元素的最高正价一定为+7价C.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A>C D.还原性:A2-4.(23-24高一上·甘肃白银·期末)0.54 g某金属单质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放出672 mL(标准状况),同时该金属转变为具有氖原子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则该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二周期第ⅢA族 B.第三周期第ⅡA族C.第四周期第ⅡA族 D.第三周期第ⅢA族5.(23-24高一上·陕西宝鸡·期末)如图是卤素单质(F2、Cl2、Br2、I2)的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单质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B.单质②能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C.单质③常温下是液态D.单质④的氢化物在卤素氢化物中热稳定性最强6.(23-24高一上·浙江台州·期中)下表选取了元素周期表1-18号元素中的某些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 c d ef g h iA.a、b、f都为碱金属元素 B.i的化学性质很稳定C.e的氧化性比h强 D.g位于周期表第3周期IIIA族7.短周期元素X、Y、Z、M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已知Y的原子序数是X的原子序数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M Y ZA.元素的最高正价:X>M B.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Z>YC.离子半径:Y2->Z- D.工业利用Z2通入石灰水制备漂白粉8.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表述正确的是①原子序数为9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7②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③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④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ⅡA族⑤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一定为1⑥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相同⑦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4A.②④ B.①②⑤ C.②⑤⑦ D.③④⑤⑥⑦9.(23-24高一上·陕西宝鸡·期末)应用元素周期律可预测我们不知道的一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预测合理的是A.P与S同周期,PH3比H2S稳定 B.At与Cl同主族,AgAt可溶于水C.Be的氧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D.Li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物是10.(23-24高一上·广东茂名·期末)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图可知并不是所有的元素的化合价都具有负价和正价B.原子半径最大的是YC.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R>WD.R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能力提升练]1.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其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质是相似的,这称为“对角线规则”。根据“对角线规则”,下列有关推断错误的是A.BeO是两性氧化物 B.Li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Li2O2和C.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3BO3 D.碱性:2.(23-24高一上·广东深圳·期末)根据表中(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元素代号 X Y Z Q W原子半径/ 0.186 0.143 0.089 0.104 0.074主要化合价A.与的核外电子数相等B.离子半径大小: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D.X、Y、Q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均可反应3.已知下列反应:①(冷暗处剧烈反应)②(常温下剧烈反应)③则F2、Cl2、Br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 B. C. D.4.有五种短周期元素X、Y、Z、M、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最高正化合价或最低负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B.元素X可能是锂C.原子半径: D.元素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具有两性5.(23-24高一上·湖南常德·期末)4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和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相关信息如下表:元素 相关信息X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Y 与X在同一主族Z 单质为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Q 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金属性比Y强B.Y的原子半径是同周期中最大的C.Z的单质在空气燃烧和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产物相同D.Q的含氧酸与Z的含氧酸都可以混合,不发生反应6.1~18号元素中,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C元素原子M层电子数等于其L层电子数的一半;D元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D的阳离子与B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则4种元素原子序数关系中正确的是A.C>D>B>A B.D>B>A>C C.A>D>C>B D.B>A>C>D7.(23-24高一上·内蒙古呼伦贝尔·期末)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两性物质是①②③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只有②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则X可能是F或者PB.若它们均为非金属元素,则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C.若它们的原子电子数之和为33,则X一定为金属元素D.它们半径由大到小顺序为Z、Y、X9.(23-24高一上·吉林·期末)一种麻醉剂的分子结构式如下图所示。其中,X的原子核只有1个质子;元素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E的原子比W原子多8个电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一种强酸B.原子半径:C.非金属性:D.Z元素分别与X、Y、E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10.有7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元素代号 X Y Z M W Q R原子半径/nm 0.186 0.143 0.104 0.099 0.070 0.066 0.032主要化合价 +1 +3 +6,-2 +7,-1 +5,-3 -2 +1A.R可能为金属元素B.X、Z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C.离子半径:D.Z的简单氢化物稳定性强于M的简单氢化物11.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每个编号代表一种短周期主族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族 周期 ⅠA 01 ①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2 ② ③ ④3 ⑤ ⑥(1)表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写出该元素的单质与水的反应离子方程式 。(2)表中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 (填化学式),写出其电离方程式 。(3)元素③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4)元素①的单质在元素⑥的单质中燃烧产物的化学式 。(5)元素⑤和元素⑥可组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12.在1~18号元素中,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回答下列问题(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1)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 。(2)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3)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碱的化学式为 。(5)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是 。(6)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8讲 元素周期律-【暑假学与练】2024年新高一化学暑假精品讲义+分层练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 第18讲 元素周期律-【暑假学与练】2024年新高一化学暑假精品讲义+分层练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