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 钠的几种化合物 焰色反应【课程学习目标】1.认识过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变化过程,掌握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2.掌握Na2CO3、NaHCO3相互转化途径。3.能解释焰色试验的现象和原理。4.阅读《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认识化学在纯碱生产中的贡献。【学科核心素养】1.通过对“钠的化合物性质”的学习,培养实验探究意识。2.通过对“Na2CO3与NaHCO3相互转化”的学习,培养变化的理念。3.通过对“焰色试验”的学习,提升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4.通过对“制碱历史”的学习,增强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提升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基础知识全梳理】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1.氧化钠的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 Na2O+H2O===2NaOH(2)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Na2O+CO2=== Na2CO3(3)与酸反应: Na2O+2HCl===2NaCl+H2O2.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及用途(1)与水反应: 2Na2O2+2H2O===4NaOH+O2↑(2)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SO2===2Na2SO4(3)与酸反应: 2Na2O2+4HCl===4NaCl+2H2O+O2↑(4)用途: 氧化剂、供氧剂、漂白剂、杀菌剂 。3.Na2O2的强氧化性与还原性从元素化合价角度分析Na2O2的性质:2Na22过氧化钠中的氧是 -1 价,处于中间价态,既能表现氧化性,又能表现还原性。(1)强氧化性①与Na2SO3溶液反应: Na2O2+Na2SO3+H2O===Na2SO4+2NaOH②有强氧化性,具有杀菌、消毒、漂白的作用。如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例题1】向滴有酚酞的水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会有什么现象,请说明原因。(2)还原性遇KMnO4等强氧化剂时,Na2O2表现出还原性,氧化产物为 O2 。(3)遇CO2、H2O、H+时,Na2O2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元素的歧化反应。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例题2】请分别用双线桥、单线桥表示出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2Na2O2+2H2O===4NaOH+O2↑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碳酸钠 碳酸氢钠俗称 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物理 性质 色与态 白色粉末 Na2CO3 10H2O白色晶体,易风化 细小白色晶体溶解性 易溶(溶解度 碳酸钠 > 碳酸氢钠)化学 性质 碱性 同浓度,滴入酚酞,都变红色,碳酸钠溶液红色更深,碱性更强。与H+ 反应 CO32-+2 H+ = CO2↑+H2O HCO3-+H+== CO2↑+H2O相同条件下NaHCO3 比Na2CO3反应放出气体 快与碱 反应 与NaOH 、KOH 不反应 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 离子方程式: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离子方程式: Ca2++CO ===CaCO3↓ NaHCO3足量: Ca2++2OH-+2HCO ===CaCO3↓+2H2O+CO NaHCO3不足量: Ca2++OH-+HCO ===CaCO3↓+H2O热稳 定性 一般不分解 NaHCO3加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 2NaHCO3 Na2CO3+CO2↑+H2O与CO2反 CO+CO2+H2O===2HCO 不反应用途 用于玻璃、制皂、造纸等 用于制药、焙制糕点等1.如何鉴别Na2CO3 与 NaHCO3?(1)固体的鉴别用加热法: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 NaHCO3 固体。(2)溶液的鉴别可用沉淀法、气体法和测pH法。①沉淀法:加入BaCl2溶液或C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是 Na2CO3 溶液。②气体法:滴入稀盐酸,立即产生气泡的是 NaHCO3 溶液。③测pH法:用pH试纸测相同浓度的稀溶液,pH大的是 Na2CO3 溶液。2.Na2CO3、NaHCO3的除杂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Na2CO3(s)(NaHCO3) 加热法NaHCO3(aq)(Na2CO3) 通入足量CO2Na2CO3(aq)(NaHCO3) 滴加适量NaOH溶液【例题3】Na2CO3和NaHCO3是常见的两种钠盐,它们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下列有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小苏打能中和胃酸,对胃壁不产生强烈刺激或腐蚀作用,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但不适合胃溃疡病人B.NaHCO3能中和面粉发酵后产生的酸,并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做馒头C.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D.往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可获得NaHCO3 沉淀三.焰色试验1.焰色反应: 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征颜色 ,这叫焰色反应,属于 物理 变化, 属于 元素 的物理性质。2.焰色试验: 根据火焰呈现的特征颜色,可以判断试样所含的金属元素,化学上把这样的定性分析操作称作焰色试验。3.操作:洗 —— 将铂丝(或光洁的铁丝)用 盐酸 洗净烧 —— 将洗净的铂丝在火焰上灼烧至 与原来火焰颜色相同蘸 —— 蘸取待测物质烧 —— 在酒精灯上灼烧,观察焰色洗 —— 将铂丝(或光洁的铁丝)用盐酸洗净【实验2-6】灼烧Na2CO3溶液时,火焰呈 黄 色;灼烧K2CO3溶液时,透过 蓝色钴玻璃片 可观察到火焰呈 紫 色。【重点难点必掌握】一.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性质【问题探究】Na2O2属于碱性氧化物吗?为什么?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指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Na2O2与盐酸反应时不仅生成NaCl和水,还会有氧气生成,所以不属于碱性氧化物。【知识归纳总结】1.Na2O2与Na2O的比较:化学式 Na2O Na2O2生成条件 常温 加热或点燃稳定性 不稳定,易与O2反应 2Na2O+O22Na2O2 相对稳定阳离子: 阴离子 n(Na+)∶n(O2-)=2∶1 n(Na+)∶n(O)=2∶1与水反应 生成NaOH 生成NaOH和O2与CO2反应 生成Na2CO3 生成Na2CO3和O22.Na2O2与CO2、H2O反应的量的关系:(1)物质的量的关系。无论是CO2或H2O的单一物质还是两者的混合物,通过足量的Na2O2时,放出O2的分子数与CO2或H2O的分子数之比均为1∶2。(2)电子转移关系。当Na2O2与CO2、H2O反应时,每产生1 mol O2转移2 mol电子,且在反应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2Na2O2+2H2O===4NaO得到2×e-H+O失去2×e-2↑2Na2O2+2CO2===2Na2CO得到2×e-3+O失去2×e-2(3)固体质量关系。分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下列关系式:Na2O2Na2CO3(组成相当于Na2O2·CO)Na2O22NaOH(组成相当于Na2O2·H2)①与CO2反应时,固体增加的质量等于与CO2等物质的量的CO的质量,即Δm=n(CO2)×M(CO);②与H2O反应时,固体增加的质量等于与H2O等物质的量的H2的质量,即Δm=n(H2O)×M(H2)。3.Na2O2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漂白剂,使有机色质褪色。点拨:Na2O2的认识误区(1)Na2O2中的阴离子是O,不是O,也不是O2-。(2)Na2O2中的氧为-1价,既可被氧化也可被还原,与水、CO2发生反应时,其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3)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因其与酸反应时除生成盐和水之外,还有氧气生成。(4)Na2O2与其他物质反应时不一定都产生O2,如Na2O2+SO2===Na2SO4。二.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及相互转化【问题探究】比较下列两个装置,思考下列问题:1.为了更好地探究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如左上图所示,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什么?B中装入固体是Na2CO3。2.右上图与左上图的区别是什么?哪个装置能够更好地探究二者的热稳定性?左上图体现了A、B中温度不同,右上图Na2CO3和NaHCO3两处温度相同,左上图更好。【知识归纳总结】1.鉴别方法:(1)加热法——固体。①原理:2NaHCO3Na2CO3+H2O+CO2↑,Na2CO3受热不分解。②结论:加热有气体产生的是NaHCO3,无变化的是Na2CO3。(2)沉淀法——溶液。①原理:CO+Ca2+===CaCO3↓,CO+Ba2+===BaCO3↓,HCO与Ca2+、Ba2+不反应。②结论:滴加氯化钡或氯化钙溶液,有沉淀生成的是Na2CO3,无变化的是NaHCO3。(3)盐酸逐滴加入时的现象——溶液。①原理:CO+H+===HCO,HCO+H+===CO2↑+H2O。②结论:向等浓度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立即产生气体的是NaHCO3,开始不产生气体,滴加一会才产生气体的是Na2CO3。(4)与酚酞溶液作用——溶液。①原理:等浓度溶液的碱性Na2CO3>NaHCO3。②结论:等浓度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较深的是Na2CO3,较浅的是NaHCO3。2.相互转化:Na2CO3NaHCO3(1)Na2CO3溶液→NaHCO3溶液。Na2CO3+H2O+CO2===2NaHCO3。(2)NaHCO3→Na2CO3。①2NaHCO3Na2CO3+H2O+CO2↑(固体物质);②NaHCO3+NaOH===Na2CO3+H2O(溶液中)。点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认识误区(1)碳酸钠很稳定,固体和溶液中受热都不发生分解,碳酸氢钠固体受热易发生分解,但其溶液受热不易分解。(2)书写碳酸氢钠参与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时,HCO不能拆开。(3)在反应2NaHCO3Na2CO3+H2O+CO2↑中,利用差量法计算时,要注意固体质量减少的是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而非仅仅是二氧化碳的质量。(4)不能用氢氧化钙溶液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因为二者均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核心考点精准练】考点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1.(23-24高一上·河南开封·期末)下列说法中,属于和共同之处的是A.均是白色粉末 B.均是碱性氧化物C.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 D.均可由钠与氧气常温下生成2.(23-24高一上·天津·期中)下列关于Na2O和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①Na2O和Na2O2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化合反应②Na2O2可作供氧剂,而Na2O不能③Na2O和Na2O2在空气中久置都会发生变质,最后变为Na2CO3粉末④Na2O和Na2O2的阴阳离子个数比都是⑤向酚酞溶液中加入Na2O2粉末,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并有气泡生成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3.(22-23高一上·贵州·阶段练习)某实验小组通过如图所示实验,探究与水的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②中的与水反应产生了B.③中溶液变红,说明生成了NaOHC.④中红色褪去可能是由于生成了造成的D.作催化剂并降低了水中溶解的氧气的溶解度考点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4.(2024高一下·湖南·学业考试)欲除去固体中的杂质,可采取的方法是A.加水溶解后过滤 B.先加足量盐酸后过滤C.将固体加热 D.配成溶液后通入足量气体5.(23-24高一下·浙江·期中)下列有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说法不正确的是A.向碳酸氢钠中加少量水,伴随着吸热现象 B.侯德榜制碱法最终产品是碳酸氢钠C.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D.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6.(23-24高一上·山西大同·阶段练习)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来验证热稳定性:碳酸钠>碳酸氢钠。忽略空气中的对澄清石灰水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B.甲为Na2CO3,乙为NaHCO3C.要证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受热能产生水,可在两支试管内均放置含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D.整个实验过程中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考点三:焰色试验7.(23-24高一下·湖南株洲·期中)某物质灼烧时,其焰色试验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则该物质一定含有A.钾单质 B.钾离子 C.钾的化合物 D.钾元素8.(2023高一下·广西·学业考试)烟花燃放五彩缤纷,出现这些色彩的主要原理与金属元素焰色试验的相同。下列物质在焰色试验中,可使火焰呈黄色的是A. B. C.Mg D.Al9.(23-24高一上·辽宁沈阳·期末)焰火“脚印”“笑脸”“五环”,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浪漫,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试验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利用的是元素的性质B.利用焰色试验不可区分与固体C.焰色反应一般用铂丝,细铁丝蘸取药品做相关实验D.更换样品时,需用盐酸洗涤铂丝,然后在酒精灯上灼烧至几乎无色才能蘸取新样品【小试牛刀过关测】1.(23-24高一上·江西南昌·期末)2023年国庆节,南昌以天空为幕,以烟花为笔,举办了一场盛大的“风景这边独好”国庆烟花晚会。璀敁的焰火点亮了南昌的夜空,惊艳了无数国人。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试验”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 B.利用焰色试验可区分与固体C.焰色试验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试验的铂丝2.(23-24高一上·湖南郴州·期中)下列钠的化合物与其性质或用途不相符的是A.——淡黄色固体 B.——白色固体C.——碱性弱,可用于制作胃药 D.——受热易分解3.下列有关NaHCO3、Na2CO3的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A.热稳定性Na2CO3B.常温时水溶性Na2CO3< NaHCO3C.可用BaCl2溶液区分NaHCO3固体和Na2CO3固体D.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Na2CO3与足量稀盐酸反应,NaHCO3放出的CO2多4.(22-23高一下·安徽芜湖·阶段练习)1943年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其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纯碱分类属于盐不属于碱B.流程中先通入再通入可达同样效果C.若实验室进行第③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D.侯氏制碱法制备利用了物质溶解度差异5.以不同类别物质间的转化为线索,认识钠及其化合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从煤油中取用钠只需小刀、滤纸和玻璃片B.纯碱显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反应⑤、⑥可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供给,常温下产生1个O2,转移1个电子D.往碳酸氢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可以除去混有的碳酸钠杂质6.(22-23高一上·河北石家庄·期中)取ag某物质在足量O2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Na2O2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的固体质量增加大于ag。则该物质可能是A.CH3COOCH2CH3 B.HCHOC.HOOCCOOH D.HCOOH7.(23-24高一上·安徽蚌埠·阶段练习)下面是对Na2O2和Na2O性质异同点的有关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Na2O2和Na2O长期置于空气中,最终产物相同B.Na2O2和Na2O都能与CO2、H2O发生化合反应C.Na2O2和Na2O分别与H2O反应都有NaOH生成D.Na2O2是黄色固体粉末,Na2O是白色固体8.(23-24高一上·四川雅安·阶段练习)下列有关焰色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钾的焰色反应,火焰的颜色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②先把铂丝洗净,然后在外焰上灼烧至与原来火焰颜色相同,再蘸取被检验的物质③每次实验后,要用稀硫酸把铂丝洗净④实验时最好选择本身颜色较微弱的火焰⑤没有铂丝也可用光洁无锈的铁丝代替⑥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A.仅②③不正确 B.仅③⑥不正确 C.仅⑥不正确 D.全对9.(23-24高一下·湖南株洲·阶段练习)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A.溶液,加入适量溶液,过滤B.固体,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C.粉末,将混合物放在氧气中加热D.气体,饱和溶液10.(23-24高一下·上海松江·阶段练习)过氧化钠有着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因而具有广泛的用途,如作为漂白剂,印染剂,空气中二氧化碳吸收剂,潜艇中供氧剂等。(1)在下列溶液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固体,不会出现浑浊现象的是_______。A.饱和溶液 B.稀溶液 C.稀溶液 D.饱和(2)关于和的异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A.常温常压下状态相同,颜色不同B.包含的正负离子相同,但个数比不同C.均可由Na和氧气反应得到,但反应条件不同D.均可与水反应,但产物不同(3)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进行反应,最终既有气体又有沉淀生成的是______。A.金属钠投入溶液中 B.投入溶液中C.投入溶液中 D.投入到溶液中(4)过氧化钠与单质硫都是淡黄色固体,请设计一个实验鉴别它们,描述预期现象和结论: 。11.(23-24高一上·湖南长沙·阶段练习)金属钠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诸回答下列问题:(1)向一小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片刻后再向该烧杯中加入黄豆粒大小的金属钠,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填字母)。A. B.C. D.过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多种用途。(2)过氧化钠是 色固体。(3)过氧化钠可用作呼吸面具、潜水艇的供氧剂,写出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消耗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mol。(4)某实验小组通过如图所示实验,探究与水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A.②中的大量气泡主要成分是氢气B.③中溶液变红,说明有酸性物质生成C.④中现象可能是由于溶液中含有强氧化性物质造成的D.⑤中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了水中氧气的溶解度(5)向酸性溶液中加入粉末,观察到溶液褪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比较氧化性强弱: (选填“>”或“<”)。②该反应说明具有 (选填“氧化性”或“还原性”)。12.(23-24高一下·上海·期末)“套管实验”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整个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烧杯B中的现象是 。(2)写出实验过程中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该实验可证明的热稳定性 (填“强于”“弱于”或“等于”);证明热稳定性的实验装置中,能否将、的位置互换? (填“能”或“不能”)。(4)能用来鉴别和两种白色固体的实验操作是 。A.将和配制成同浓度的溶液,用试纸测定值并做比较B.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C.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 钠的几种化合物 焰色反应【课程学习目标】1.认识过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变化过程,掌握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2.掌握Na2CO3、NaHCO3相互转化途径。3.能解释焰色试验的现象和原理。4.阅读《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认识化学在纯碱生产中的贡献。【学科核心素养】1.通过对“钠的化合物性质”的学习,培养实验探究意识。2.通过对“Na2CO3与NaHCO3相互转化”的学习,培养变化的理念。3.通过对“焰色试验”的学习,提升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4.通过对“制碱历史”的学习,增强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提升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基础知识全梳理】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1.氧化钠的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 Na2O+H2O===2NaOH(2)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Na2O+CO2=== Na2CO3(3)与酸反应: Na2O+2HCl===2NaCl+H2O2.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及用途(1)与水反应: 2Na2O2+2H2O===4NaOH+O2↑(2)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SO2===2Na2SO4(3)与酸反应: 2Na2O2+4HCl===4NaCl+2H2O+O2↑(4)用途: 氧化剂、供氧剂、漂白剂、杀菌剂 。3.Na2O2的强氧化性与还原性从元素化合价角度分析Na2O2的性质:2Na22过氧化钠中的氧是 -1 价,处于中间价态,既能表现氧化性,又能表现还原性。(1)强氧化性①与Na2SO3溶液反应: Na2O2+Na2SO3+H2O===Na2SO4+2NaOH②有强氧化性,具有杀菌、消毒、漂白的作用。如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例题1】向滴有酚酞的水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会有什么现象,请说明原因。【答案】 Na2O2与水反应生成了NaOH,溶液变红,Na2O2的强氧化性又使溶液褪色。(2)还原性遇KMnO4等强氧化剂时,Na2O2表现出还原性,氧化产物为 O2 。(3)遇CO2、H2O、H+时,Na2O2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元素的歧化反应。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例题2】请分别用双线桥、单线桥表示出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2Na2O2+2H2O===4NaOH+O2↑【答案】双线桥2Na2O2+2H2O===4NaOH+O2↑单线桥 2Na2O2+2H2O===4NaOH+O2↑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碳酸钠 碳酸氢钠俗称 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物理 性质 色与态 白色粉末 Na2CO3 10H2O白色晶体,易风化 细小白色晶体溶解性 易溶(溶解度 碳酸钠 > 碳酸氢钠)化学 性质 碱性 同浓度,滴入酚酞,都变红色,碳酸钠溶液红色更深,碱性更强。与H+ 反应 CO32-+2 H+ = CO2↑+H2O HCO3-+H+== CO2↑+H2O相同条件下NaHCO3 比Na2CO3反应放出气体 快与碱 反应 与NaOH 、KOH 不反应 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 离子方程式:HCO+OH-===CO+H2O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离子方程式: Ca2++CO===CaCO3↓ NaHCO3足量: Ca2++2OH-+2HCO===CaCO3↓+2H2O+CO NaHCO3不足量: Ca2++OH-+HCO===CaCO3↓+H2O热稳 定性 一般不分解 NaHCO3加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 2NaHCO3Na2CO3+CO2↑+H2O与CO2反 CO+CO2+H2O===2HCO 不反应用途 用于玻璃、制皂、造纸等 用于制药、焙制糕点等1.如何鉴别Na2CO3 与 NaHCO3?(1)固体的鉴别用加热法: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 NaHCO3 固体。(2)溶液的鉴别可用沉淀法、气体法和测pH法。①沉淀法:加入BaCl2溶液或C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是 Na2CO3 溶液。②气体法:滴入稀盐酸,立即产生气泡的是 NaHCO3 溶液。③测pH法:用pH试纸测相同浓度的稀溶液,pH大的是 Na2CO3 溶液。2.Na2CO3、NaHCO3的除杂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Na2CO3(s)(NaHCO3) 加热法NaHCO3(aq)(Na2CO3) 通入足量CO2Na2CO3(aq)(NaHCO3) 滴加适量NaOH溶液【例题3】Na2CO3和NaHCO3是常见的两种钠盐,它们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下列有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小苏打能中和胃酸,对胃壁不产生强烈刺激或腐蚀作用,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但不适合胃溃疡病人B.NaHCO3能中和面粉发酵后产生的酸,并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做馒头C.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D.往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可获得NaHCO3 沉淀【答案】C【解析】Na2CO3和NaHCO3遇澄清石灰水都会产生白色沉淀,所以C不正确。三.焰色试验1.焰色反应: 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征颜色 ,这叫焰色反应,属于 物理 变化, 属于 元素 的物理性质。2.焰色试验: 根据火焰呈现的特征颜色,可以判断试样所含的金属元素,化学上把这样的定性分析操作称作焰色试验。3.操作:洗 —— 将铂丝(或光洁的铁丝)用 盐酸 洗净烧 —— 将洗净的铂丝在火焰上灼烧至 与原来火焰颜色相同蘸 —— 蘸取待测物质烧 —— 在酒精灯上灼烧,观察焰色洗 —— 将铂丝(或光洁的铁丝)用盐酸洗净【实验2-6】灼烧Na2CO3溶液时,火焰呈 黄 色;灼烧K2CO3溶液时,透过 蓝色钴玻璃片 可观察到火焰呈 紫 色。【重点难点必掌握】一.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性质【问题探究】Na2O2属于碱性氧化物吗?为什么?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指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Na2O2与盐酸反应时不仅生成NaCl和水,还会有氧气生成,所以不属于碱性氧化物。【知识归纳总结】1.Na2O2与Na2O的比较:化学式 Na2O Na2O2生成条件 常温 加热或点燃稳定性 不稳定,易与O2反应 2Na2O+O22Na2O2 相对稳定阳离子: 阴离子 n(Na+)∶n(O2-)=2∶1 n(Na+)∶n(O)=2∶1与水反应 生成NaOH 生成NaOH和O2与CO2反应 生成Na2CO3 生成Na2CO3和O22.Na2O2与CO2、H2O反应的量的关系:(1)物质的量的关系。无论是CO2或H2O的单一物质还是两者的混合物,通过足量的Na2O2时,放出O2的分子数与CO2或H2O的分子数之比均为1∶2。(2)电子转移关系。当Na2O2与CO2、H2O反应时,每产生1 mol O2转移2 mol电子,且在反应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2Na2O2+2H2O===4NaO得到2×e-H+O失去2×e-2↑2Na2O2+2CO2===2Na2CO得到2×e-3+O失去2×e-2(3)固体质量关系。分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下列关系式:Na2O2Na2CO3(组成相当于Na2O2·CO)Na2O22NaOH(组成相当于Na2O2·H2)①与CO2反应时,固体增加的质量等于与CO2等物质的量的CO的质量,即Δm=n(CO2)×M(CO);②与H2O反应时,固体增加的质量等于与H2O等物质的量的H2的质量,即Δm=n(H2O)×M(H2)。3.Na2O2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漂白剂,使有机色质褪色。点拨:Na2O2的认识误区(1)Na2O2中的阴离子是O,不是O,也不是O2-。(2)Na2O2中的氧为-1价,既可被氧化也可被还原,与水、CO2发生反应时,其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3)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因其与酸反应时除生成盐和水之外,还有氧气生成。(4)Na2O2与其他物质反应时不一定都产生O2,如Na2O2+SO2===Na2SO4。二.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及相互转化【问题探究】比较下列两个装置,思考下列问题:1.为了更好地探究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如左上图所示,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什么?B中装入固体是Na2CO3。2.右上图与左上图的区别是什么?哪个装置能够更好地探究二者的热稳定性?左上图体现了A、B中温度不同,右上图Na2CO3和NaHCO3两处温度相同,左上图更好。【知识归纳总结】1.鉴别方法:(1)加热法——固体。①原理:2NaHCO3Na2CO3+H2O+CO2↑,Na2CO3受热不分解。②结论:加热有气体产生的是NaHCO3,无变化的是Na2CO3。(2)沉淀法——溶液。①原理:CO+Ca2+===CaCO3↓,CO+Ba2+===BaCO3↓,HCO与Ca2+、Ba2+不反应。②结论:滴加氯化钡或氯化钙溶液,有沉淀生成的是Na2CO3,无变化的是NaHCO3。(3)盐酸逐滴加入时的现象——溶液。①原理:CO+H+===HCO,HCO+H+===CO2↑+H2O。②结论:向等浓度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立即产生气体的是NaHCO3,开始不产生气体,滴加一会才产生气体的是Na2CO3。(4)与酚酞溶液作用——溶液。①原理:等浓度溶液的碱性Na2CO3>NaHCO3。②结论:等浓度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较深的是Na2CO3,较浅的是NaHCO3。2.相互转化:Na2CO3NaHCO3(1)Na2CO3溶液→NaHCO3溶液。Na2CO3+H2O+CO2===2NaHCO3。(2)NaHCO3→Na2CO3。①2NaHCO3Na2CO3+H2O+CO2↑(固体物质);②NaHCO3+NaOH===Na2CO3+H2O(溶液中)。点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认识误区(1)碳酸钠很稳定,固体和溶液中受热都不发生分解,碳酸氢钠固体受热易发生分解,但其溶液受热不易分解。(2)书写碳酸氢钠参与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时,HCO不能拆开。(3)在反应2NaHCO3Na2CO3+H2O+CO2↑中,利用差量法计算时,要注意固体质量减少的是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而非仅仅是二氧化碳的质量。(4)不能用氢氧化钙溶液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因为二者均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核心考点精准练】考点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1.(23-24高一上·河南开封·期末)下列说法中,属于和共同之处的是A.均是白色粉末 B.均是碱性氧化物C.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 D.均可由钠与氧气常温下生成【答案】C【解析】A.过氧化钠是淡黄色粉末,故A错误;B.过氧化钠属于过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B错误;C.氧化钠中阴离子氧离子与阳离子钠离子的个数比为,过氧化钠中阴离子过氧根离子与阳离子钠离子的个数比也为,故C正确;D.钠与氧气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钠,故D错误;故选C。2.(23-24高一上·天津·期中)下列关于Na2O和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①Na2O和Na2O2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化合反应②Na2O2可作供氧剂,而Na2O不能③Na2O和Na2O2在空气中久置都会发生变质,最后变为Na2CO3粉末④Na2O和Na2O2的阴阳离子个数比都是⑤向酚酞溶液中加入Na2O2粉末,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并有气泡生成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答案】C【解析】①Na2O和水反应生成碱,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而与Na2O2与水反应除产生碱以外,还有O2因此,因此该反应不是化合反应,①错误;②Na2O2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而Na2O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不会产生氧气,所以Na2O2可作供氧剂,而Na2O不行,②正确;③Na2O2、Na2O在空气中都会与CO2反应生成Na2CO3粉末,③正确;④Na2O与Na2O2都是离子化合物,二者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个数比都是1:2,④错误;⑤向酚酞溶液中加入Na2O2粉末,Na2O2与水反应产生的NaOH使溶液变为红色;Na2O2同时具有强氧化性,会将红色物质再氧化变为无色,因此看到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氧气,因此会看到气泡生成,⑤正确;综上所述②③⑤正确,故C符合;故选:C。3.(22-23高一上·贵州·阶段练习)某实验小组通过如图所示实验,探究与水的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②中的与水反应产生了B.③中溶液变红,说明生成了NaOHC.④中红色褪去可能是由于生成了造成的D.作催化剂并降低了水中溶解的氧气的溶解度【答案】D【解析】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A正确;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是强碱,遇到酚酞,溶液变成红色,B正确;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使溶液褪色,C正确;D.生成的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时发生了分解,因此放出大量气泡,但是不能说明降低了水中溶解的氧气的溶解度,D错误;故选D。考点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4.(2024高一下·湖南·学业考试)欲除去固体中的杂质,可采取的方法是A.加水溶解后过滤 B.先加足量盐酸后过滤C.将固体加热 D.配成溶液后通入足量气体【答案】C【解析】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所以直接加热即可除去。答案选C。5.(23-24高一下·浙江·期中)下列有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说法不正确的是A.向碳酸氢钠中加少量水,伴随着吸热现象 B.侯德榜制碱法最终产品是碳酸氢钠C.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D.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答案】B【解析】A.向碳酸钠中加入少量水后,碳酸钠结块变成晶体,并伴随着放热现象;而向碳酸氢钠中加入少量水后,碳酸氢钠能溶解,并伴随着吸热现象,A正确;B.侯德榜制碱法最终产品是碳酸钠,B错误;C.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水溶液均显碱性,故都可用作食用碱或工业用碱,C正确; D.碳酸钠稳定,加热时不会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气体;碳酸氢钠加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可用加热法来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大小,D正确;故选B。6.(23-24高一上·山西大同·阶段练习)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来验证热稳定性:碳酸钠>碳酸氢钠。忽略空气中的对澄清石灰水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B.甲为Na2CO3,乙为NaHCO3C.要证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受热能产生水,可在两支试管内均放置含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D.整个实验过程中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答案】B【分析】碳酸钠加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放入大试管温度高不分解,碳酸氢钠放入小试管温度低能分解,说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差;【解析】A.加热时内管的温度低于外管的温度,要证明碳酸钠的热稳定性比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强,应将碳酸氢钠放置于内管中,故甲为碳酸氢钠(或小苏打),乙为碳酸钠(或纯碱),A正确;B.由分析可知,甲为,乙为,B错误;C.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在试管内放置含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可以检验反应过程中是否有水生成,C正确;D.碳酸钠很稳定,不易分解,没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A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D正确;故选B。考点三:焰色试验7.(23-24高一下·湖南株洲·期中)某物质灼烧时,其焰色试验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则该物质一定含有A.钾单质 B.钾离子 C.钾的化合物 D.钾元素【答案】D【解析】物质灼烧时,其焰色反应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呈紫色,说明该物质中含有钾元素,但不能确认具体形式,故D正确;答案为D。8.(2023高一下·广西·学业考试)烟花燃放五彩缤纷,出现这些色彩的主要原理与金属元素焰色试验的相同。下列物质在焰色试验中,可使火焰呈黄色的是A. B. C.Mg D.Al【答案】A【解析】在焰色试验中,可使火焰呈黄色的是Na元素,故选A。9.(23-24高一上·辽宁沈阳·期末)焰火“脚印”“笑脸”“五环”,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浪漫,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试验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利用的是元素的性质B.利用焰色试验不可区分与固体C.焰色反应一般用铂丝,细铁丝蘸取药品做相关实验D.更换样品时,需用盐酸洗涤铂丝,然后在酒精灯上灼烧至几乎无色才能蘸取新样品【答案】A【解析】A.焰色试验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B.NaCl与Na2CO3固体含钠元素,焰色试验均为黄色,所以焰色试验不能区分NaCl与Na2CO3固体,故B正确;C.铂丝和铁丝在灼烧时没有颜色,作焰色反应实验时对其它金属元素的火焰的颜色没有干扰,所以焰色反应一般用铂丝、细铁丝蘸取药品做相关实验,故C正确;D.焰色反应时用盐酸清洗铂丝,清洗的过程中生成的氯化物受热能挥发,则更换样品时,需用盐酸洗涤铂丝,然后在酒精灯上灼烧至几乎无色才能蘸取新样品,故D正确;故选:A。【小试牛刀过关测】1.(23-24高一上·江西南昌·期末)2023年国庆节,南昌以天空为幕,以烟花为笔,举办了一场盛大的“风景这边独好”国庆烟花晚会。璀敁的焰火点亮了南昌的夜空,惊艳了无数国人。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试验”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 B.利用焰色试验可区分与固体C.焰色试验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试验的铂丝【答案】D【解析】A.焰色试验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是物理变化,A错误;B.与的焰色都是黄色,不能通过焰色试验区分二者,B错误;C.由于钾元素的焰色易被黄色的火焰覆盖遮挡,不易观察,则观察钾元素的焰色试验时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C错误;D.做完焰色试验之后会有杂质残留在铂丝上面,会干扰实验现象,用盐酸洗涤这些物质,形成对应的金属氯化物熔沸点较低,在火焰上烧的时候可以将这些物质分解挥发,无残留,不会干扰实验现象,D正确。故选D。2.(23-24高一上·湖南郴州·期中)下列钠的化合物与其性质或用途不相符的是A.——淡黄色固体 B.——白色固体C.——碱性弱,可用于制作胃药 D.——受热易分解【答案】C【解析】A.是淡黄色固体,与其性质相符,A不符合题意;B.是白色固体,与其性质相符,B不符合题意;C.的碱性较强,不可用于制作胃药,与其用途不相符,C符合题意;D.受热易分解为、水、二氧化碳,与其性质相符,D不符合题意;故选C。3.下列有关NaHCO3、Na2CO3的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A.热稳定性Na2CO3B.常温时水溶性Na2CO3< NaHCO3C.可用BaCl2溶液区分NaHCO3固体和Na2CO3固体D.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Na2CO3与足量稀盐酸反应,NaHCO3放出的CO2多【答案】C【解析】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A错误;B.常温时水溶性Na2CO3>NaHCO3,因为Na2CO3水解程度远远大于NaHCO3B错误;C.BaCl2溶液滴入NaHCO3时,不会有沉淀产生,而一滴入Na2CO3,马上有沉淀BaCO3产生,可用BaCl2溶液区分NaHCO3固体和Na2CO3固体,说法正确,C正确;D.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Na2CO3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根据碳守恒两者放出的CO2是一样多的,D错误;答案选C。4.(22-23高一下·安徽芜湖·阶段练习)1943年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其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纯碱分类属于盐不属于碱B.流程中先通入再通入可达同样效果C.若实验室进行第③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D.侯氏制碱法制备利用了物质溶解度差异【答案】B【分析】氯化钠溶液通入氨气使溶液呈碱性,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制取碳酸氢钠,利用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制取纯碱碳酸钠。【解析】A.纯碱是Na2CO3,属于盐类,A正确;B.CO2溶解度较小,通入水中生成的H2CO3较少,且再通入NH3不易控制生成NH4HCO3;而NH3极易溶于水,通入水中生成NH3·H2O,再通入过量CO2,可以生成NH4HCO3,有利于NaHCO3的析出,因此效果不同,B错误;C.第③步操作是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C正确;D.NaHCO3的溶解度较小,铵盐的溶解度较大,当溶液中Na+和浓度较大时,可以析出NaHCO3固体,因此利用了物质溶解度差异,D正确;故选B。5.以不同类别物质间的转化为线索,认识钠及其化合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从煤油中取用钠只需小刀、滤纸和玻璃片B.纯碱显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反应⑤、⑥可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供给,常温下产生1个O2,转移1个电子D.往碳酸氢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可以除去混有的碳酸钠杂质【答案】D【解析】A.钠质软,保存在煤油中,从煤油中取用钠需小刀、滤纸和玻璃片,还需要用镊子,A错误;B.纯碱溶液由于碱性强,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错误;C.过氧化钠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因此反应⑤、⑥可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供给,常温下1个O2,转移2个电子,C错误;D.碳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H2O+CO2=2 NaHCO3,D正确;故答案为:D。6.(22-23高一上·河北石家庄·期中)取ag某物质在足量O2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Na2O2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的固体质量增加大于ag。则该物质可能是A.CH3COOCH2CH3 B.HCHOC.HOOCCOOH D.HCOOH【答案】A【分析】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相当于过氧化钠吸收了二氧化碳中的CO,水中的H2,若是ag 物质(CO)m(H2)n在足量O2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将其产物跟足量的Na2O2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的固体质量增加ag。【解析】A.CH3COOCH2CH3改写为(CO)2(H2)4C2,多余的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过氧化钠吸收了二氧化碳中的CO,因此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故A符合题意;B.HCHO改写为(CO)(H2),与足量O2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Na2O2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的固体质量增加等于ag,故B不符合题意;C.HOOCCOOH改写为(CO)2(H2)O2,与足量O2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Na2O2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的固体质量增加小于ag,故C不符合题意;D.HCOOH改写为(CO)2(H2)O,与足量O2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Na2O2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的固体质量增加小于ag,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A。7.(23-24高一上·安徽蚌埠·阶段练习)下面是对Na2O2和Na2O性质异同点的有关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Na2O2和Na2O长期置于空气中,最终产物相同B.Na2O2和Na2O都能与CO2、H2O发生化合反应C.Na2O2和Na2O分别与H2O反应都有NaOH生成D.Na2O2是黄色固体粉末,Na2O是白色固体【答案】B【解析】A.过氧化钠和氧化钠长期置于空气中最终产物相同,最终都生成碳酸钠,故A正确;B.Na2O2和Na2O都能与CO2、H2O发生反应,但是Na2O2与CO2、H2O发生反应,产物有两种,不是化合反应,故B错误;C.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C正确;D.Na2O2是黄色固体粉末,Na2O是白色固体,D正确;本题选B。8.(23-24高一上·四川雅安·阶段练习)下列有关焰色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钾的焰色反应,火焰的颜色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②先把铂丝洗净,然后在外焰上灼烧至与原来火焰颜色相同,再蘸取被检验的物质③每次实验后,要用稀硫酸把铂丝洗净④实验时最好选择本身颜色较微弱的火焰⑤没有铂丝也可用光洁无锈的铁丝代替⑥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A.仅②③不正确 B.仅③⑥不正确 C.仅⑥不正确 D.全对【答案】C【解析】①钠元素的黄光会干扰钾的紫色,观察钾元素紫色火焰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①正确;②铂丝不能粘有杂质,实验前必须做空白灼烧试验,②正确;③更换检验对象时,需要用盐酸清洗铂丝表面残留物,将其转化为可挥发的氯化物,③正确;④本身颜色越微弱的火焰,实验干扰越小,被检验物质的火焰颜色越明显,④正确;⑤焰色反应除用铂丝外,还可以用光洁无锈的铁丝、镍丝、铬丝等,⑤正确;⑥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⑥错误;故选C。9.(23-24高一下·湖南株洲·阶段练习)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A.溶液,加入适量溶液,过滤B.固体,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C.粉末,将混合物放在氧气中加热D.气体,饱和溶液【答案】A【解析】A.碳酸钠也可与硝酸钡反应且硫酸钠和硝酸钡生成硝酸钠杂质,A错误;B.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受热不分解,则加热法可除杂,B正确;C.已知2Na2O+O22Na2O2可知,除去粉末中少量的Na2O可将混合物放在氧气中加热,C正确;D.二氧化碳不与碳酸氢钠反应,氯化氢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D正确;故选A。10.(23-24高一下·上海松江·阶段练习)过氧化钠有着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因而具有广泛的用途,如作为漂白剂,印染剂,空气中二氧化碳吸收剂,潜艇中供氧剂等。(1)在下列溶液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固体,不会出现浑浊现象的是_______。A.饱和溶液 B.稀溶液 C.稀溶液 D.饱和(2)关于和的异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A.常温常压下状态相同,颜色不同B.包含的正负离子相同,但个数比不同C.均可由Na和氧气反应得到,但反应条件不同D.均可与水反应,但产物不同(3)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进行反应,最终既有气体又有沉淀生成的是______。A.金属钠投入溶液中 B.投入溶液中C.投入溶液中 D.投入到溶液中(4)过氧化钠与单质硫都是淡黄色固体,请设计一个实验鉴别它们,描述预期现象和结论: 。【答案】(1)C(2)D(3)AD(4)分别取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含有酚酞的水溶液中,溶液变红则是过氧化钠,无现象则是单质硫【解析】(1)A.硫化氢饱和溶液加入过氧化钠生成硫化钠、单质硫和水,有黄色浑浊,A不符合;B.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碳酸钠,碳酸钙是沉淀,有白色浑浊,B不符合;C.过氧化钠和亚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没有浑浊产生,C符合;D.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有氢氧根,氯化钙溶液中有钙离子,氢氧化钙微溶于水,饱和氯化钙溶液中钙离子浓度相对较大,故会生成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溶液有浑浊,D不符合;故答案为:C。(2)A.过氧化钠淡黄色固体,氧化钠白色固体,A正确;B.过氧化钠的阳离子为Na+,阴离子为O,个数比为2:1,氧化钠的阳离子为Na+,阴离子为O2-,个数比为2:1,B正确;C.钠和氧气加热反应生成过氧化钠,钠和氧气不加热时生成氧化钠,反应条件不同,C正确;D.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二者都生成氢氧化钠,D错误;故答案为:D。(3)A.金属钠投入FeCl2溶液中,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最终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既有气体还有沉淀生成,A符合;B.Na2O投入MgCl2溶液中,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没有气体生成,B不符合;C.Na2O2投入BaCl2溶液中,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氢氧化钠和氯化钡不反应,只有气体没有沉淀,C不符合;D.Na2O2投入到CuSO4溶液中,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既有沉淀还有气体,D符合;故答案为:AD。(4)过氧化钠与单质硫都是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和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滴入酚酞变红,硫和水不反应,故分别取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含有酚酞的水溶液中,溶液变红则是过氧化钠,无现象则是单质硫;故答案为:分别取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含有酚酞的水溶液中,溶液变红则是过氧化钠,无现象则是单质硫。11.(23-24高一上·湖南长沙·阶段练习)金属钠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诸回答下列问题:(1)向一小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片刻后再向该烧杯中加入黄豆粒大小的金属钠,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填字母)。A. B.C. D.过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多种用途。(2)过氧化钠是 色固体。(3)过氧化钠可用作呼吸面具、潜水艇的供氧剂,写出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消耗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mol。(4)某实验小组通过如图所示实验,探究与水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A.②中的大量气泡主要成分是氢气B.③中溶液变红,说明有酸性物质生成C.④中现象可能是由于溶液中含有强氧化性物质造成的D.⑤中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了水中氧气的溶解度(5)向酸性溶液中加入粉末,观察到溶液褪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比较氧化性强弱: (选填“>”或“<”)。②该反应说明具有 (选填“氧化性”或“还原性”)。【答案】(1)A(2)淡黄(3) 1(4)C(5)> 还原性【解析】(1)钠的密度大于煤油而小于水,则钠在煤油和水分界线处和水反应生成氢气,故选A;(2)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3)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则消耗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1mol;(4)A.过氧化钠和水生成氧气,则②中的大量气泡主要成分不是氢气而是氧气,A错误;B.由于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了NaOH,则③中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B错误;C.由于Na2O2与水发生过程中可能生成强氧化性物质H2O2,④中现象可能是由于溶液中含有强氧化性物质造成的,C正确;D.由于Na2O2与水发生过程中可能生成强氧化性物质H2O2,H2O2在MnO2的催化下发生分解产生O2,即⑤中MnO2的主要作用是催化H2O2分解,D错误;故答案为:C;(5)①氧化剂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则氧化性强弱:>。②该反应中过氧化钠中氧元素化合价升高,说明具有还原性。12.(23-24高一下·上海·期末)“套管实验”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整个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烧杯B中的现象是 。(2)写出实验过程中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该实验可证明的热稳定性 (填“强于”“弱于”或“等于”);证明热稳定性的实验装置中,能否将、的位置互换? (填“能”或“不能”)。(4)能用来鉴别和两种白色固体的实验操作是 。A.将和配制成同浓度的溶液,用试纸测定值并做比较B.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C.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答案】(1)产生白色沉淀(2)(3)弱于 不能(4)AB【分析】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通过A、B烧杯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来验证稳定性。【解析】(1)整个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烧杯B中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2)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方程式为:;(3)碳酸氢钠在小试管中,碳酸钠在大试管中,给大试管直接加热,温度较高,依据温度较高的管中的物质不分解,而温度较低的管中的物质分解,可判断热稳定性:Na2CO3>NaHCO3,故Na2CO3与NaHCO3的位置不能互换;(4)A.相同浓度的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强于碳酸氢钠溶液,则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配制成同浓度的溶液,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值可以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A正确;B.碳酸钠溶液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碳酸氢钠溶液不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则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钙溶液可以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B正确;C.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均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则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钙溶液不能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C错误;故选AB。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1.2 钠的几种化合物 焰色反应-2024-2025学年新高一化学暑假新课重难点预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 2.1.2 钠的几种化合物 焰色反应-2024-2025学年新高一化学暑假新课重难点预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